银行准备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

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并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金融制度演进到今天,原来的“副产品”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准备金保支付的作用倒不那么显山露水了,因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宽,应付客户提款,已经不像早期那样过分依赖准备金了。

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银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贷款的资金就减少了。

影响

1、银行:由于资金减少,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

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

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准备金,又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前者是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提取的准备金。后者是超过法定准备以外提取的准备金。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控制自身的资产规模,从而直接决定基础货币的多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一的超额准备,来扩张或收缩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主要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当部分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中央银行就有能力对这些银行加以救助,以提供短期信贷的方式帮助其恢复流动性。

2:集中使用一部分信贷资金。这是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这一“最终贷款人”责任,也可以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贴现。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举个例子,银行吸收了1000元存款,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同期可用于投资等的最高额度是900元,100块准备金必须存在央行指定的账户上;存款准备金的作用之一是防范挤兑风险,现在被政府好好利用了一把,成了抑制投资的工具之一。

再复杂点说就是我们向银行存款都是存入现金,想银行贷款却一般不会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到我们的活期存款帐户,所以银行就可以用转帐的方式创造派生存款,只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付现准备。存款准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存款准备率越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于放款的资金越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越少。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额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就和信贷规模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一个国家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一般都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中央银行就把调高或者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作为紧缩或者扩张信用的手段。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作用如何?为何不调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距离2008年6月7日的历史最高水平(17.5%)仅有一步之遥。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据笔者的统计,2007年以来,央行调整了利率11次,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却达到22次之多,频率是前者的两倍。相较于调整利率,央行似乎更偏爱调整准备金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很少听到欧美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报道。为什么?因为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存款准备金水平已基本降为0%,大部分国家放弃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例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瑞典等国家就已经完全取消存款准备金要求。保留多少的存款准备金完全是银行私人的事情,而且随着金融创新的进行,商业银行调度资金变得越来越容易,很多创新型金融工具可避开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将越来越小。这是目前发达国家相继放弃这一政策工具的主要原因。

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发达,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工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地减少银行的可贷款资金量,从而减少货币的总供给。据说此次上调准备金0.5个百分点,可以回收流动性2500亿。

在发达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下调至接近零的大趋势下,中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总体上却是不断攀升的。从上世纪末的6%升至目前的17%,准备金率增长了近乎200%。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控制货币供给的作用,然而,伴随准备金一路提高的是中国货币供给总量也在飞快增长。近十年我们货币供给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9%,遥遥领先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说明央行印刷钞票的速度要大大超过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货币的速度。或者说,过量印刷钞票迫使央行不得不做出不断提高准备金率这种逆潮流而动的举动。如果不实行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国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估计会涨上天。可以说,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为收拾过量发行货币残局准备的。

那么,新兴经济体为什么抑制不住过量发行货币的冲动呢?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兴经济体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希望尽快把经济搞上去,政府往往奉行赶超战略,追求高经济增长率。高的经济增长率往往意味着高的投资增长率,这需要压缩消费,增加储蓄。但是,一个人安排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完全受个人意愿支配。怎么办?政府为了达到多储蓄的目的,通过过量发行钞票的方式,制造通货膨胀,实行强制储蓄。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货币发行增长过快还有一个特殊原因,那就是为达到低估人民币的目的,央行被迫收购大量的外汇,大量的人民币因此被投放出去。截至到2010年3月,中国政府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余额高达24470.84亿美元,如果按照6.8的比率收购,那么166401亿新增人民币就被投入到经济体了。2010年3月,国内货币M1的供应量是22.94万亿人民币,政府因收购外汇而新印刷出的货币占到M1的72%。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所以,与其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回收过量的外汇占款,还不如让人民币回归其市场价值,从源头清理流动性过剩问题。但是政府不让人民币升值的表态,意味着准备金率有继续提高的空间,只要人民币维持低估现状,准备金率超越17.5%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日可待。

作为典型的数量型工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起到收紧流动性,缩减信贷规模的作用,但不能有效影响金融市场资金价格并引导资金流向。简单来说,由于利率没有改变,银行可贷的资金虽然少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低效的投资不会上马。在中国的国有银行制度下,银行往往遵照政府的指示,资金会优先投放给国有企业及政府扶持的项目。因此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最有效率的分配方式是按照价格来分配。利率是资金的价格,通过提高利率也可以起到紧缩信贷的作用,但是这种紧缩不妨碍价格规律发挥作用,相反是通过价格规律来发挥紧缩的效果。提高利率,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经济上缺乏效率或者盈利水平低下的投资会被淘汰,资金会优先用于最有效率的投资,经济整体上会在紧缩中走向健康。但是,提高存款准备金式的紧缩,是难以引导经济走向健康的,甚至会走向反面:这种紧缩反而会影响到有效率的投资。

为什么与经济发达国家相反,我们的政府喜欢在准备金上调来调去,而不愿意多用利率工具?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保护国有企业及政府投资项目的需要。如果提高利率,那些因经济刺激计划上马的项目的低效率将会在资金使用成本上升时显现出来,这些不是以赢利为考量的政策项目需要廉价资金的支持。提高利率会要了他们的老命,短期是万万使不得的。提高准备金率而非利率,显示了政府在实施退出政策上的投鼠忌器。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并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