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第一课 -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 知识重点
最新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知识重点第一课: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主要阶段。
2.各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③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⑤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①奴隶社会: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②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③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1) 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 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政治第一课知识点
第一课《成长在社会》第一框感受社会变化★1、人们生活变化的表现在哪些方面?1)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变大了、存款增加了2)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上网浏览、休闲娱乐、旅游3)政治生活日益扩大:民主意识增强、积极参与民主选举、管理和监督感受:感受到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原因经济建设: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政治建设:香港澳门的回归、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村民自治文化建设:嫦娥系列的升空、08年奥运会、世博会、大运会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当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5、我国社会面临哪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与挑战的存在会产生哪些影响?A.具体表现:人口问题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严重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B.影响或危害: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着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框关心社会发展1、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的共同体。
★2、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种种条件,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②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①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本质、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这里讲的货币是指有价值的金属货币)。
★(2)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①一般等价物是指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②贵金银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A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C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②流通手段:A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B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C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4)其它职能:货币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充当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5)货币流通规律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3、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造成通货紧缩。
九上政治笔记第一课
九上政治笔记第一课
一、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三、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①思想道德建设,它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它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
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要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思政第一课 四会
思政第一课四会思政第一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治理论知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理论知识政治理论知识是大学生思政第一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系以及相关的政治理论。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的政治运行机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
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时,我们需要了解国家的政治体系,包括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以及政府的职责和权力。
此外,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政治概念,如民主、社会主义、法治等,以及相关的政治理论,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第一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以及优秀的爱国人物和事迹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观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幸福。
三、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思政第一课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道德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道德修养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品格。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道德经典、了解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道德讲堂等活动,让大学生身边涌现出更多的道德楷模和榜样。
四、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思政第一课的最后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
在学习法律法规时,我们需要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的适用范围。
此外,还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刑法、劳动法等,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法规,如宪法、刑法典、劳动法规等。
九年级思想政治第一课至第五课基础知识点
课至第五课基础知识点一、学会承担责任:1、责任的含义是:一个人的某些事情,的某些事情。
2、承担责任伴随着回报与代价,但我们应该不言代价与回报。
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更是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同情感。
3、就是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二、认清国情、了解基本国情、:1、我国最基本国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是:(1)我国还比较低;(2)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还不够高。
初级阶段的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
时间是:100年(1956年起—本世纪中期)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的重要思想和坚持。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即以为中心、坚持、坚持。
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现阶段我国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的地位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
改革开放的地位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进步的。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和的轨道上来。
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
9、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
10、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实行。
它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1、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三、了解基本国策,理解发展战略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
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具体要求是:。
3、解决环境问题的国策是:国策。
4、解决资源问题的国策是:国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1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政透视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2.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一书中指出:“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
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
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
的结果。”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②科学社会主义推动了工人运 动兴起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④马克思对科学 社会主义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破除了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 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 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的伟大革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马克 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找到了自己的时空 坐标,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完成了 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书 写了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历史性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有能力 随着现实发展和客观需要进行自我调整与完善,并由此创造出巨大的生 产力。中国不仅关注自身的现代化,而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 国际体系的参与者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 “发动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历史性地证明 了④科学社会主义能够指引人们洞悉时代精神、解决时代问题、引领时 代进步,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理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知识清单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原始社会1.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生活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2.持续时间:长达两三百万年3.阶段:(1)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2)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4.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原因: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生产力不发达5.生活基本单位:氏族6.社会管理方式:氏族议事会7.解体(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直接原因:①私有制的确立:②贫富分化的加剧二、奴隶社会1.生产关系特点: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2.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3.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4.国家(1)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5.历史进步性: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提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被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1)一个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这是历史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1.生产关系特点:(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2)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3)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2.生产力发展的表现:铁制农具广泛地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进步显著,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3.封建统治的方式:(1)经济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①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劳役、实物、货币)②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2)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3)思想钳制:散播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4.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5.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1)原因: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2)表现: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四、资本主义社会1.产生(1)时期:封建社会后期(2)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生产关系的特点:(1)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2)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工人地位)(3)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劳动者工资3.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条件形成)(1)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4.开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5.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1)生产力: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2)思想: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3)其他领域:使科学、教育、文化大大发展6. 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2)本质:相对过剩【理解】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知识点如下:1.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学科,通过对政治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以形成对政治活动的认识和理论。
2.政治的基本属性:政治具有普遍性、特殊性、选择性、规范性和冲突性的基本属性。
普遍性指政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特殊性指政治是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选择性指政治活动需要人们做出选择;规范性指政治活动受到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冲突性指政治活动中经常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
3.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政治意识是人们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4.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政治学主要研究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政治权力研究权力的来源、性质和运行规律;政治制度研究国家政治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方式;政治行为研究人们在政治领域内的行动和态度;政治文化研究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政治理论研究政治问题的原则、方法和规范。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公民的政治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公民的义务等。
6.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和权力运行的总体安排,包括国家政权的性质、组织形式、职权范围和权力运行方式等;政党制度是多党制的基本形式,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国家和国家权力:国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具有独立的领土、人民和主权;国家权力是国家行使和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体现在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等方面。
8.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反映了政治制度、政策和政治行为的根本动力和目标;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政治环境中接受政治观念、价值观和政治行为规范的过程。
9.政治参与与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是公民对政治活动的参与与投入,可以通过选举、政治论坛、示威抗议等形式实现;政治发展是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不断变迁和发展的进程,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政治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德谟克利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主义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
史唯物主义
所复写、摄影、反映。
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含义) 根本观点
本方法(≠具体方法)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
联 系
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影响或相互决定的关系。方法论不能影响更不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 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以选择题的考查为主,可能以漫
观和方法论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 画、古诗文、名人名言以及热点
本观点和基本派别
材料为背景出现,复习时应主要
★
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注
意关注热点,比如:建党100周年、
中共20大的召开、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等。
思维导图构建
突破提升:全面把握哲学的内涵
(1)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起源看: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从与时代关系看: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 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4)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5)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知识汇总,超详细!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课知识汇总,超详细!1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怎样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1)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2)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3)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4)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改革开放是怎样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1)国家: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①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具体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重要性: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绝不动摇。
5.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腾飞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知识框架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知识框架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知识框架:一、政治的概念与功能1.政治的定义;2.政治的目的和功能;3.个人与政治的关系;4.政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形成背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制度与法治1.制度的概念与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3.法治的概念与特点;4.法治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四、民主与集中制1.民主的含义与形式;2.集中制的定义与特点;3.民主与集中制的关系;4.民主集中制的优势与不足。
五、我国民主制度建设1.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与作用;3.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4.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与途径。
六、法治中国建设1.法治的基本要求与特征;2.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与实践;3.人权保障与法治环境的建设;4.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与意义。
七、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1.政治生活的含义与形式;2.政治生活的参与者与主体;3.政治文化的定义与特点;4.建设和培育良好的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八、政治教育与公民素质1.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2.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3.公民素质的内涵和要求;4.提高公民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九、国际政治与我国对外关系1.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2.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针;3.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与责任。
十、时事政治1.当前国内外政治热点问题;2.重大事件与影响;3.时事政治的舆论引导与参与方式;4.近年来的政治改革与发展。
这是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的知识框架,包括政治的概念与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制度与法治、民主与集中制、我国民主制度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政治教育与公民素质、国际政治与我国对外关系、时事政治等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导航
文化继承: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 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 响,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 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
实践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导航 义流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在深刻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特 别是在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找到了实 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和现实途径,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 科学。
的必要性 ②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
秘密 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④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
明了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导航
解析:《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 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①错误。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找到了 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 向,②④正确。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 的巨大作用,③错误。
导航
(3)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 主义 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 理论、运动到实践、 制度 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导航
微拓展 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政治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 家。 ②经济上: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 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2025年高三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
和冲突的总根源。
[练]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 天工资,工人的全部劳动得到了报酬。这种观点( ) ①真实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②正确指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 ③否认了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工人所得的工资 ④掩盖了资本家靠剥削工人而发财致富的事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理 科学社 论 会主义
的产生
1、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实 社会主义 践 从一国到
多国实践
尝试→实现→大发展→挫折→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经济上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统治方式 政治上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上钳制: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 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农民头上有三把刀,租子 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 上吊、进监狱。这首民谣反映了( ) 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 ②地主用徭役剥削农民 ③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下,生活艰难 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届统编版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书的主线: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统编版高一政治必修一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必背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必背提纲【选择题必背】1.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原始社会管理方式:氏族议事会2.原始社会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氏族长和氏族首领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
3.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4.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牲畜、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出现,原始社会解体5.阶级、国家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6.奴隶社会生产力关键标志:金属工具、城市、文字、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分工、文明时代。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7.封建社会生产力关键标志:铁制农具、冶铁业、商业、水利事业、手工业。
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8.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
9.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活困苦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10.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1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法治愈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5.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6.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理论基石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7.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18.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课复习资料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原始社会1.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是人类的童年。
2.两个发展阶段: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3.生产力状况: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
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4.生产关系的特点:(1)生产资料所有制: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平等互助的关系。
(3)产品分配形式: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5.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氏族制度6.原始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7.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劳动发生变化:氏族:共同劳动→家庭:个体劳动;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家庭私有(2)私有制确立标志: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3)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差距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
(二)奴隶社会1.产生:人类社会最早的阶级产生。
(1)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形成: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和奴隶主阶级。
2.生产力状况: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特点:(1)所有制形式: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产品分配关系: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4.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5.上层建筑:奴隶制国家。
注: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2024年秋季《思政第一课》心得体会
2024年秋季《思政第一课》心得体会2024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是我大学生涯中的第一堂思想政治课程。
这门课程是我在大学中第一次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机会,对我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价值,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此次课程学习中,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将结合课程的学习内容,就个人观点进行总结和体会。
首先,这门课程提供了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
这让我更加清楚地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认识社会现象和改变社会的方法。
其次,课程还深入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制定的发展道路。
这让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在学习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也不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和应对危机的决心和行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通过学习这些实践例子,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
此外,课程还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研讨,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对不同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根源和本质。
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交流,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逻辑。
人教版高一思政课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知识清单(2)
高一思政课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清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3】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空想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⑴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⑵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非常重要的考点】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
(4)《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非常重要考点】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特点(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务(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策略原则(团结绝大多数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
九年级思想政治知识点提纲上册
九年级思想政治知识点提纲上册(第一课---第五课)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1、什么是责任?2、责任的产生?3、责任的来源?4、个人与角色的关系是怎样的?5、角色与责任的关系是怎样的?6、不同角色的责任的表现是怎样的?7、谁对我负责?8、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意义有哪些?9、以自己负责的表现有哪些?10、回报的具体表现(内容)有哪些?11、代价有哪些?12、如何面对我们责任?13、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是什么?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1、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是怎样的?2、集体的有关名言:3、如何维护集体的利益?4、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5、有关承担社会责任名人志士有点哪些?6、公益事业的内容具体包括哪些?7、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有哪些?8、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1、世界上的中国:地位、作用和形象分别是怎样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的时间是什么?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地位是怎样的?5、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6、我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确立的成因是什么?8、我国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哪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来)9、我国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0、我国建设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是什么?11、我国建设取得的成就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一点是什么?12、我国建设取得成就的经验有哪些?13、我国建设取得成就说明了什么?(或者说取得的成就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或者说取得成就给我们哪些启示?14、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15、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什么?16、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是什么?17、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是什么?18党的基本路线两个基本点是什么?19、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什么?20、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21、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具体内容有中哪些?22、党的基本路线制地位及重要性是什么?2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24、一个中心指的是什么?2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意义有哪些?2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体表现有哪些?27、一个中心的地位是怎样的?28、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9、改革的本质、目标和地位及重要性各是什么?30、对外开放的地位及重要性是怎样的?31、对外开放的时间?32、对外开放的历史?33、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是什么?3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怎样的?35、处理好三者的关系的意义有哪些?36、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有哪些?37、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38、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39、如何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0、维护民族团结的积极意义:41、维护民族团结的表现:(或者是如何维护民族团结?)42、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43、我国的五大自治区是什么?44、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有哪些?45、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与举措有哪些?46、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47、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8、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49、实施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50、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原则)是?51、如何正确认识统一的的问题?52、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有哪些?53、台湾的名胜有哪些?54、台湾的特产有什么?55、台独分裂的台独言论有哪些?56、台独分裂言论的危害是什么?57、台独分裂行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8、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59、能够实现祖国统一的原因有哪些?60、两岸交流的事实有哪些?61、两岸交流的意义有哪些?62、如何实现祖国统一?63、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1、当今时代的形势是怎样的?2、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国策的原因有哪些?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表现有哪些?4、我国应如何实行对外开放?5、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6、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什么?7、我国对外开放积极意义有哪些?8、我国对外开放的时间是?9、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是?10、我国对外开放的标志:设立经济特区有哪些?11、如何认识当今世界人口问题?12、人口问题的影响有哪些?13、我国的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4、我国的人口问题的现状的特点是什么?15、我国人口问题的影响有哪些?16、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的地位是怎样的?17、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积极意义有哪些?18、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目的是什么?19、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具体要求是什么?20、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有哪些?21、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措施有中哪些?22、解决我国人口素质低的措施哪些?2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意义有哪些?24、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25、环境问题的影响是什么?26、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些?27、我国环境国情是怎样的?28、我国环境的影响是怎样的?29、保护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怎样的?30、保护环境的积极意义有哪些?31、有关我国环境保护的举措有哪些?32、我国保护环境的法律有哪些?33、我国应如何保护环境?34、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保护环境和落实环保行动?35、我国保护环境的原因?36、如何认识资源问题?37、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怎样的?38、我国的资源问题的影响有哪些?39、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意义有哪些?40、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意义各是什么?41、我国应如何面对和节约资源?42、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青少的应如何为节约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43、在生活中有哪些节约小窍门?44、造成我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原因有点哪些?45、我国节约资源的意义是什么?46、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47、我们表少年应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48、倡导低碳生活的积极意义有哪些?49、我们青少应如何为低碳做贡献?50、我国倡导低碳的举措有哪些?51、列举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式有哪些?52、科技的重要性是怎样的?53、当今时代的科技形势是怎样的?54、我国的科技国情是怎样的?55、我国大力发展科技的原因是什么时候?56、教育的重要性是怎样的?57、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大原因是什么?5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是什么?59、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60、创新内容与表现是怎样的?61、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62、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63、如何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64、青少年如何成为创新型的人才?65、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举措有哪些?66、面对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去做?67、振兴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大法大计是什么?68、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69、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什么?70、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71、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什么?7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73、我国的发展战略有哪些?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什么?2、中华文化的创造者是谁?3、中华文化的地位是怎样的?4、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哪些?5、中华文化的影响有哪些?6、中华文化的具体人物代表及成就有哪些?7、中华文化的具体内容与表现是什么?(举例说明)8、如何正确对中华文化?9、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0、传统美德的特点有哪些?11、传统美德的品质是什么?12、有关传统美德的典故有哪些?13、传统美德与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14、有关传统美德的名言有哪些?15、民族精神的含义是什么?16、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17、民族精神的地位和重要性有哪些?18、民族精神的特点是什么?19、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是什么?20、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21、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民族精神又增添了哪些精神素质?23、有关民族精神的名言与典故各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的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商品的定义:用于交换劳动产品(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
)
一般等价物定义:大家普遍接受的商品成为一般等价物,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贵金属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固定的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
这些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
两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
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价换媒介的职能)
价格的定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价换
【Q:如何将商品卖出去?A: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
货币的一般职能:1、贮藏手段,2、支付手段(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3、世界货币(国与国之间的转换)等。
◇3纸币
纸币的定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货币的供应量要求:必须以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秩序。
公式{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定义: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原因:货币供应量过多
通货紧缩定义: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4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通常有两种结算方式:1、用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2、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种类:1、贷记卡:先消费,后付款
2、准贷记卡:借用额度内透支
3、借记卡:先存款后消费
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种类:1、转账支票(付款单位开出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
己账户),
2、现金支票(有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此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外汇的定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包括外币,但不等于,并不是所有外币都可以称为外汇)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币汇率=外币/本币】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要求: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