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学派,名家学说--张景岳

合集下载

中医各家学说-张介宾

中医各家学说-张介宾
张 介 宾
掌握:阴阳理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
熟悉:命门学说,八纲辨证(诊治),八阵(方药)
了解:医学哲学思想(医易同源),郁证
一、生平简介
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末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张介宾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 富裕。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
如今之世 ‚经‛、‚道‛就是赚钱

当时很多医家尽管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形成了新的 看法,对经典著作中的某些提法产生了怀疑,但大都不直接把矛头对
准经典著作。
他们或以发挥经义为由,婉转阐发自己的学术观点,或以古今 疾病不同,经典著作尚未论述为口实,曲折提出自己的主张,或提出 编纂者存在错简误编等问题,把矛头指向王叔和,并加以严厉批评。
1、阳非有余(论阳气的重要性) (1)阴以阳为主(阳为阴之主) 阴气的生成和衰败都以阳气功能作用为主导。 ‚水之生物者,赖此一也,水之化气者,亦赖此一也‛、‚一即阳
也‛
‚水之所以生,水之所以行,孰非阳气所主,此水中有阳耳。‛
张景岳关于阴阳学说的核心是重阳尊水。一般说来,总是以属阳 的一方为主,属阴的一方为辅。 《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 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 气乃绝。‛ 也就是说在人体内部的阴阳矛盾运动中,是以阳气为主导的,而 不是阴阳两方面绝对平均的。
皆有脾气,皆有肝气,皆有肾气‛。
病理上 ‚五脏相移,精气相错‛。
水火与生命的关系 生命起源与水火关系最为密切: ‚造化之初……若以物理论之亦必水火为先‛; ‚水火之气……其在人身是即元阴、元阳‛。 将人体阴阳、精气与水火有机的联系起来。

张景岳[中医温补学派一代宗师]

张景岳[中医温补学派一代宗师]

张景岳[中医温补学派一代宗师]张景岳张景岳中医温补学派一代宗师张景岳(1563年-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幼随其父游京城,十四岁时从京华名医金英学医,尽得其传。

中年从军,曾到过燕、冀、鲁等地,后回乡致力于医学。

于医之外,亦旁通象数、星纬、堪舆、律吕等学。

张景岳积30年辛劳研究《素问》《灵枢》,终于撰成《类经》。

《类经》以类分门,详加注释,条理井然,便于寻览。

在医学理论方面,张景岳根据《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和攻伐方药,在临证上常用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学派”。

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

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含《新方八阵》)、《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基本信息别名张介宾所处时代明代出生日期嘉靖四十二年(1563)出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去世日期崇祯十三年(1640)人物经历张景岳画像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因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

从小喜爱读书,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

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

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

13岁时随父到北京,从师京畿名医金英学习。

青年时广游于豪门,结交贵族。

当时上层社会盛行理学和道家思想。

张景岳闲余博览群书,思想多受其影响,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对医学领悟尤多。

景岳性格豪放,可能受先祖以军功立世的激励,壮岁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方,足迹及于榆关(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鸭绿江之南。

当时北京异族兴起,辽西局势已不可为。

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使功名壮志“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心,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张)仲景(李)东垣再生”。

张景岳辨治咳嗽的思想总结

张景岳辨治咳嗽的思想总结

张景岳辨治咳嗽的思想总结张景岳是明代医学家,他所提出的辨治咳嗽的思想被称为“张辨咳嗽学派”。

张景岳在其著作《类经》和《儿科类经》中阐述了他的咳嗽辨治观点,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下面将对张景岳的辨治咳嗽思想进行总结,并介绍他的辨证治疗方法。

张景岳认为咳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症状,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

他将咳嗽分为肺虚咳嗽、风寒咳嗽、痰湿咳嗽、心火咳嗽和肺热咳嗽五种不同类型。

这五种类型的咳嗽各自有着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因此在治疗上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

对于肺虚咳嗽,张景岳注重滋补肺气,使肺得到充分的滋养和修复。

他主张通过补益法治疗肺虚咳嗽,使用温补肺气的中药,如党参、黄芪等。

此外,他还提倡适当的饮食调理,推荐一些有益于肺气的食物,如糯米粥、蜂蜜等。

针对风寒咳嗽,张景岳认为其病机是寒邪外袭阳明经络,导致气机失调。

他主张驱散寒邪,恢复阳气。

他推荐使用温中散寒的药物,如附子、干姜等,以温阳散寒治疗。

此外,他还注重通过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加强体质,从根本上防止风寒入侵。

痰湿咳嗽是指体内湿气与痰液阻滞,阻碍气机运行,导致咳嗽现象。

张景岳认为痰湿咳嗽的治疗应以祛湿化痰为主要方法。

他常用一些燥湿化痰的药物,如半夏、陈皮等,以及一些祛湿药物,如茯苓等。

此外,他还强调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湿重的食物,保持正常的饮食结构。

心火咳嗽与情绪过度激动、内心过于焦虑有关。

张景岳认为治疗心火咳嗽应以宣肝平燥为主要目标。

他推崇使用植物中的清热平肝药物,如黄连、黄芩等,以清热宣肝来治疗咳嗽。

此外,他还主张调理情绪,放松心情,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控制心火。

最后,针对肺热咳嗽,即肺部有热邪侵袭导致的咳嗽,张景岳主张清热利咳,宣肺降火。

他推荐使用一些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如银柴胆汤、连翘、板蓝根等。

同时,他也强调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保持清淡饮食,有助于降低肺部的热度。

总之,张景岳辨治咳嗽的思想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注重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年养生的经典之作——张景岳的中兴论

中年养生的经典之作——张景岳的中兴论

72养 性中年人2015.11沈晓东中兴论——中年修理,再振根基张景岳晚年集自己的学术思想,临床各科、方药针灸之大成,辑成《景岳全书》64卷,《全书》者,博采前人之精义,考验心得之玄微。

其中,《景岳全书·传忠录》辑录了张景岳主要的医学理论、医评、问诊和诊断、治疗原则等三十余篇论文,多有温补学说的论述。

该辑录中,有《中兴论》一文,专门倡导中年养生。

文中提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的观点。

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兴”养生理论。

所谓中兴,就是强调人到中年,在刚开始衰老之时,应及时调养体质,即“元气既损,贵在复之”,为老年时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兴并非无妄之谈,张景岳强调“非逆天以强求,亦不过复吾之固有”“国运皆有中兴,人道岂无再振”。

因此,中年中兴,强调的是积极主动的尽早养生。

中年危机——身心疲顿、衰老初显人到中年,身体由盛转衰,若不及时保养,就会诱发疾病,加速衰老。

中年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家庭的主心骨,事务繁忙,身心疲顿,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早老症、初老症,严重的甚至身体素质急转直下,从此一蹶不振,英年早逝。

因此,中年养生,不可不慎。

对于中年人的体质变化,《黄帝内经》中有着十分清楚的描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写道“四十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如何中兴——复元先天,养慎后天人的体质健康,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先天中年养生的经典之作——张景岳的中兴论张景岳(公元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基于张景岳温补学说沈敦道名家内外兼治的骨伤特色

基于张景岳温补学说沈敦道名家内外兼治的骨伤特色
“法宜补正而助以祛邪,则百战而百 胜矣”。
浙江中医药大学
滨江学院
Bin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 三、传承创新、易水学派:
• 张元素--师承传人及私淑六大最著名医家:
• 张元素、李东垣、张景岳、薛已、李中梓、赵献可
李东垣与王好古, 李东垣--罗天益。 • 李东垣的私淑学者— • 薛已、张景岳、李中梓 • 薛己--赵献可--高鼓峰、董废翁、吕晚村诸人。 • 薛已和张景岳二家---张璐
则是福建人氏 。岭南名医何梦 瑶在《医偏 》中
说 :“方今《景岳全书》盛行 , 桂附之烈等于昆
冈 …… 桂附之毒 ,等于刀锯 , 梦瑶目睹时弊 ,
不得不救其失 ” 再看明清之际 , 温病学派的代
表 人物吴又可 、叶天士 、 薛生白 、 王孟英
、 吴鞠通等 , 皆生长于温病流行的江浙一带 ,
也决非偶然 。 地理环境对医家思想的影响可见一
浙江中医药大学
滨江学院
Bin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 景岳 “ 阴阳一体” “ 体用一原 ” 论又是密切相 关的 。 人体一切 机能活动和功能作用 , 盖无一不以物质为 基础 , 体存则用出 , 体亡则用熄 。
• 他以五行中的火比喻人体的机能活动 , 然而火的产生都有 物质为其基础 。
外科鈐
❖ 寒胜者:主治血气亏损,风寒湿三气乘虚内 侵,筋骨历节痹痛之极。 三气饮:当归、芍药、枸杞子 杜仲、熟地、牛膝、 附子、肉桂、细辛、 茯苓、白芷、甘草、
浙江中医药大学
滨江学院
Bin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张景岳 朱丹溪、 中医各家学说问答

张景岳 朱丹溪、 中医各家学说问答

张景岳论述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阐发。

答:张景岳认为命门位于两肾中间,作用是藏精化气,兼具水火。

命门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生殖、主生长发育、维持脏腑的生理功能、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元阴、元阳藏于命门,即为真阴。

张氏认为真阴为人体生命最基础的物质,命门为“真阴之脏”,因为称命门所藏的元精为“阴中之水”,元精所化的元气为“阴中之火”,正由于命门藏精化气,兼具水火,故张氏称“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又称为“精气之海”、“元气之根”。

张景岳论述阴阳的常与变。

答:张氏指出阴阳之常为人体之生理,阴阳之变为病理现象。

病理情况下有病变之常和病变之变,治疗上又有治法之常和治法之变。

①.生理为常,常为精气;病理为变,变为寒热。

“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与气;水火失其和则为热与寒”。

②.治病目的是使阴阳由变返常:阳虚恶寒──“扶阳抑阴”;阴虚发热──“补阴抑阳”。

③.病变之常和病变之变。

常:“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变:“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④.治法之常和治法之变:“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为治法之常;“热因热用”、“寒因寒用”为治法之变。

张景岳是如何论述阴阳的常与变?指出阴阳之常为人体之生理,阴阳之变为病理现象。

病理情况下有病变之常和病变之变,治疗上又有治法之常和治法之变。

生理为常,常为精气;病理为变,变为寒热。

“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与气;水火失其和则为热与寒”治病目的是使阴阳由变返常:阳虚恶寒──“扶阳抑阴”阴虚发热──“补阴抑阳”病变之常和病变之变。

常:“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变:“真寒假热”“真热假寒”治法之常和治法之变:“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为治法之常;“热因热用”、“寒因寒用”为治法之变朱丹溪请简述朱丹溪相火论的主要学术内容。

答:朱震亨《相火论》认为,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以及人体生命均以动为常,“动”是相火的作用。

因此,相火对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相火动得其常有助于生生不息,相火妄动则为元气之贼。

综贯百家张景岳

综贯百家张景岳
辫 警
在 中国 中医史 上 , 有一 位温 补学 派 的代 表
人物 , 由于 他喜 用温 补 方药 中 的熟地 , 人称“ 张
熟地” 。他 就是 明代 大 医张 景岳 。
综贯 百 家张景 岳 口 王雪 之 王 氏 刚满 一岁 的儿 子 , 将 一 枚 铁 钉 吞 人 口 中。 其母 见 状大 惊 , 忙倒 提小 孩 两足 , 欲倒 出铁 钉 , 哪知 小 孩反 而鼻 孔 喷血 , 情 况十 分危 急 。 孩 子 的父母 连 呼救 命 。 恰 好 张 景 岳 路 遇 而 前 往 救 治 , 他 见状 急 命 其 母 将 小 儿 抱 正 , 小儿“ 哇” 地
有联 系 , 缺 一 不可 。芒硝若 没 有 吸铁 的磁 石就 族兴 起 , 辽 西 局 势 已不 可 为 。 数 年 戎 马 生 涯 无 所 成就 , 使 景岳 功 名 壮 志 “ 消磨 殆 尽 ” , 而 亲老
不能 附在 铁钉 上 ; 磁 石 若 没 有 泻 下 的芒 硝 就 不
能逐 出铁 钉 。猪 油与 蜂蜜 主要 在 润滑 肠道 , 可 使 铁钉 易 于排 出。 张景岳 ( 1 5 6 3 -1 6 4 0 ) , 名介 宾 , 祖 籍 四J I J 绵竹 , 明 初 以 军 功 授 绍 兴 卫 指 挥 。 其 祖 父 为 当
阳秘 , 精神乃治” 等 理论 , 主 张¥ t - 真 阴之 阳 , 认 为 善 补 阴 者 必 于 阳 中求 阴 , 善 补 阳 者 必 于 阴 中 求 阳, 创立 左归 、 右 归等法 。 临床 中 , 张 氏慎 用 寒 凉 攻 伐 , 临 证 使 用 熟
地 及 温补 方 药 , 故有“ 张熟 地 ” 之称 , 是 温 补 派 主要人 物之 一 , 对 后 世有重 大影 响 。张 氏对方

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

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

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张景岳(1563-1640),明代嘉靖崇祯年间人,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儒侠兼备知兵知药张景岳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

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

张景岳自幼聪颖,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

十三岁时,随父到北京,从师北京名医金英学习。

青年时广游于豪门。

当时上层社会盛行理学和道家思想。

张景岳闲余博览群书,思想多受其影响,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对医学有很多领悟。

张景岳性格豪放,受先祖以军功立世的激励,他壮年从军,担任参谋一类职务,游历北方,足迹及于榆关(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鸭绿江之南。

但是正值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派出军队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

经过浴血奋战,中朝军民取得了胜利,将日军赶出朝鲜半岛。

但当时官场黑暗,朝廷腐败,民怨沸腾,使张景岳功名壮志消磨殆尽,于是尽弃功利之心,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

张景岳是个触类旁通的学者,他将兵法布阵与开方用药联系起来,他写的中医巨著《景岳全书》里面的方剂全部是按照兵法来分类的,比如新方八阵、古方八阵,每八个阵里是按照补阵、和阵、攻阵、散阵、寒阵、热阵、固阵、因阵排列的,把疾病当作一个敌人,把方剂作为列阵排列的,这样做法从古至今只有张景岳一人。

温补阴阳医易相通早年,张景岳推崇朱丹溪的学说。

朱丹溪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那个时代医生们经常滥用辛热燥烈药物导致患者伤阴劫液。

朱丹溪认为阴是精血,阳是指气火,精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断消耗,易损难复,如不注意保养精血,则阳气易亢,虚火妄动,经常"阳有余阴不足"。

阴虚阳亢,则百病丛生。

朱丹溪主张保重精血以维持身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后来人们墨守成规,不论虚实,一律采用寒凉之药来降火治病,走了弯路。

张景岳中年养生是关键

张景岳中年养生是关键

张景岳中年养生是长寿关键2010-05-05 14:41 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综合共0条评论张景岳,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张景岳则认为:形体与精神、形体与生命是辩证的统一,养形主要在于保养精血。

在《景岳全书》中,张景岳强调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

张景岳,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对天文、地理、史学、兵法均有研究。

中年后,潜心医学,并刻苦钻研《内经》,深有领会。

经过30年的整理、注释,著成《类经》和《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还著有《景岳全书》、《质疑录》等。

主张服用温补精血的药物在明朝以前,养生学家大都注重精神对健康长寿的作用。

张景岳则认为:形体与精神、形体与生命是辩证的统一,养形主要在于保养精血。

在《景岳全书》中,张景岳强调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

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又说:“夫不神气者,元气也。

元气完固则精气昌盛,无待言也。

若元气微虚,则神气微去;元气太虚,则神气全去。

神去则机息,可不畏哉!”所以,人一定要“慎养”;而“后天慎养,人能胜天。

”张景岳认为,“形”为“神明之宅”,养生应“先养此形”。

他提出了“精血即形”的观点。

鉴此,张景岳主张饮食有节,并经常服食一些温补精血的药物,例如他所创制的“全鹿丸”之类。

同时,又极力奉劝人们戒欲,尤其要戒酒色以保阴精。

无论在治病疗疾,还是益寿保健上,张景岳都十分重视补肾。

他认为,通过补肾,可以治疗命门水火不足的病症,并提出著名的补肾原则:“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由此制定了左归丸、右归丸等方。

张景岳的这些理论为后世应用补肾法延缓衰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为人体“中兴”老而壮在《景岳全书》中,张景岳还提出了“中兴”养生法。

所谓“中兴”,就是强化一个人中年时期的体质。

明代名医张景岳“四慎”养生法,值得珍藏!

明代名医张景岳“四慎”养生法,值得珍藏!

明代名医张景岳“四慎”养生法,值得珍藏!张景岳(1563-1640),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

善用熟地治病,又被称为“熟地张”,他是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奠定了中医温补的理论基础。

被誉为“仲景以后,千古一人”,他的医学理论对后世中医有深远影响。

张景岳认为“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意思就是遗传和养生有重要的关系。

遗传身体素质好的人,就容易安康长寿;而遗传身体素质差的人,就容易百病缠身。

养生应该建立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遗传素质好的人,养生,就会更加长寿;而遗传素质差的人,更要养生,减少患病风险。

为什么有人长寿,有人短命在张景岳看来,人不能健康长寿,大多是咎由自取,用一句俗语解释就是“自己作的”。

影响人寿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天刑”、“地杀”、“人祸”。

“天刑”可以理解为是自然天气的变化,比如气候异常;“地杀”指的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旱灾等;“人祸”指的就是人为的因素,比如不重视饮食,引起各种疾病。

“天刑”、“地杀”是自然的规律,我们不能改变,而“人祸”则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比如:1、酗酒贪杯者,容易得劳损、郁结、淫溺等病。

常见的劳损疾病有脂肪肝、肝硬化、胃病、胃癌等;郁结疾病有胁痛.胸闷.脘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症;淫溺则是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不孕等。

2、思虑过多。

容易导致精气神涣散。

即头脑昏沉,神志不清,嗜睡等症。

3、攀比心过重。

容易伤肝伤脾。

4、好高骛远者。

容易劳心,容易诱发心脏病。

如何养生养生要注意“四慎”一、慎情志何谓“慎情志”。

就是讲究德行修养。

“与人为善,诚信为本”。

中医认为情志包括七情、五志。

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喜、怒、忧、思、恐”。

情志有问题,就容易损伤脏腑和神志,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悲伤肺,过思伤脾,过恐伤肾”。

除了这些外,张景岳还认为,做善事能帮助人,还能使自己快乐;做人为官不能贪婪,不能伤天害理,不能巧取豪夺;君子用财取之有道等等。

张景岳治牙痛的故事

张景岳治牙痛的故事

张景岳治牙痛的故事
张景岳(1563-1640),字仲景,号景岳,明代著名医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医学,成年后广泛涉猎经典医学著作,融汇贯通,自成一家。

在治疗牙痛方面,张景岳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明代,牙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但由于当时医学水平的限制,许多医生对牙痛的治疗束手无策。

患者疼痛难忍,求治于张景岳,希望能解除病痛。

张景岳针对患者的牙痛症状,进行了深入的病情分析。

他发现患者的牙痛是由于牙齿受损、风邪入侵、胃火上炎等原因导致的。

于是,张景岳采用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首先,他用针灸疗法疏通患者的经络,缓解疼痛;其次,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开具了相应的中药处方,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最后,教导患者如何保护牙齿,预防病情复发。

经过张景岳的精心治疗,患者的牙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逐渐康复。

他的治疗方法在患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患者纷纷前来求治。

张景岳的牙痛治疗方法被后世医学家称为“景岳法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牙痛治疗的发展。

张景岳治牙痛的故事凸显了他的医学智慧和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他的治疗方法既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病痛,又注重预防病情复发,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同时,故事中张景岳细致入微的病情分析和独具匠心的治疗方法,使得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景岳全书—搜狗百科

景岳全书—搜狗百科

景岳全书—搜狗百科
张景岳(1563一1640),名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代的杰出医学家。

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他出生于兼通医药的官僚世家。

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经史百家,其父张寿峰曾先教他读《内经》,十四岁带他进京拜名医金英为师,尽得金传。

壮年时投笔从戎,遍历东北各地,后卸职回乡,专攻医学,把广泛的经史、天文、术数、堪舆、律吕、兵法等知识运用到医学之中,很快成为名医,求诊者络绎不绝。

张景岳非常重视《内经》,对《素问》、《灵枢》进行了30多年研究,注重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医学理论,用将近四十年的精力研究《内经》全部,著《类经》三十二卷,分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类,颇似现代的中医学基础。

他还用图解的形式,对阴阳、五行、运气、经络等学说系统阐发,撰成《类经图翼》十一卷,集自己对《内经》有独特发挥的论文为《类经附翼》四卷。

晚年结合个人丰富的临证经验和独到深湛的理论,撰成《景岳全书》六十四卷,载临床各科的理法方药,确是一部较完整的“全书”。

老骥伏枥,辛勤不倦,晚年复辑短论四十五篇,名《质疑录》。

直到78岁去世,他为医药学宝库增添了二百余万字的文献。

在医学思想上张景岳属温补学派,喜用熟地和温补方药,人称张熟地。

医者妙手张景岳

医者妙手张景岳

医者妙手张景岳摘要:作为浙江中医药学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医学家张景岳在浙江医学的发展方面有着显著贡献。

他以温补为主的医学理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中医的基础理论的进步和完善起巨大推进作用,也对后世养生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分条介绍名医张景岳的生平事迹,并在著书立说、医学思想和学术贡献等多方面展现其令人敬仰的回春妙术和医者仁心。

关键词:张景岳浙江名医英文摘要:正文:张景岳,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汉族,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人物简介嘉靖四十二年某日,显贵的绍兴卫指挥使府邸内,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并被取名张景岳。

时光荏苒,在其父张寿峰殷殷教导下,张景岳自幼习医,博览群书的同时更细心钻研《内经》,颇有天分的他在此有了一定领悟。

13岁时,张景岳随父亲进京,师从京都名医金英,并学得一身回春妙术。

青年时,生性旷达的他广交好友,并在理学和道家的思想下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尤其在医学方面颇有领悟。

壮年时期,他毅然参军幕府,游历北方,足迹遍布榆关(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鸭绿江之南。

然而当时北京异族兴起,辽西局势已不是他所能挽救。

眼看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一心为国的张景岳所有的功名壮志在局势动荡中“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的困窘更让张景岳尽弃功名利禄之心。

随后,他选择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这让他医技大进,名噪一时,被受其恩惠的人们十分敬仰他,纷纷敬奉他为仲景东垣再生。

但五十七岁时,淡泊名利的他选择返回南方老家,同时专心从事于临床诊疗,并开始将毕生医学精华写于书中,希望可以将其流传后世,造福百姓。

崇祯二十八年,张景岳以七十八岁高龄长辞人世,但他留下的医学思想和做出的不朽贡献让后人永世铭记。

二、著书立说张景岳自幼跟随父亲学医,年纪尚小便开始研习《内经》,在三十的年的孜孜以求中,他一直奉《内经》为医学圣典,并认为凡学医者必要精读《内经》。

明中医张景岳论咳详解

明中医张景岳论咳详解

外感之咳证治
外感咳嗽而兼火者,必有内热喜冷、脉滑等证, 亦但以二陈、六安等汤,酌加凉药佐之。热微者 加黄芩一二钱,热甚者加知母、栀子之属。若火 在阳明,而兼头痛热咳者,惟加石膏为宜。 外感之证,春多升浮之气,治宜兼降,如泽 泻、前胡、海石、瓜蒌之属是也;夏多炎热之气, 治宜兼凉,如芩、连、知、柏之属是也;秋多阴 湿之气,治宜兼燥,如苍术、白术、干姜、细辛 之属是也;冬多风寒,治宜兼散,如防风、紫苏、 桂枝、麻黄之属是也。
著书立说
《景岳全书》内容丰富,囊括理论、本草、成方、 临床各科疾病,是一部全面系统临床参考书。景 岳才学博洽,文采好,善雄辨,文章气势宏阔, 议论纵横,多方引证,演绎推理,逻辑性强,故 《景岳全书》得以广为流传。后世叶桂亦多承张 氏的理论。清道光八年(1828年)章楠《医门棒 喝》初集成,论《全书》云:“或曰:尝见诵景 岳者,其门如市”,则自顺治中叶至1828年的近 200年间,几为医所必读,可见景岳的温补理论 之影响深远,《全书》之流传广泛。
张景岳论咳赏析
深圳国学院院长 李诚宾


生平简述
生平简述
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因祖上以军 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 裕。 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其 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景岳幼时即从 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
生平简述

13岁时,随父到北京,从师京畿名医金英学习。青 年时广游于豪门,结交贵族。当时上层社会盛行理 学和道家思想。张景岳闲余博览群书,思想多受其 影响,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 对医学领悟尤多。
总论

劳风证,《内经.评热病论》曰:劳风,法在肺下, 其为病,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 劳风之病。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月, 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 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矣。宾按:此劳风之证,即劳力 伤风证也。盖人之劳者,必毛窍开而汗液泄,所以风邪 易入。凡今人人患伤风者,多为此证,故轻者惟三四日, 重者五七日,必咳出浊痰如涕而愈者,此即劳风之属也。 但以外感之法治之,自无不愈。其劳之甚者,或内摇其 精,或外劳其形,劳伤既甚,精血必亏,故邪不能散而 痰不能出,此即劳损干嗽之类也,所以多不可治。

10.张介宾

10.张介宾
景岳性格豪放,壮岁从戎,参军 幕府,游历北方,足迹及于榆关 (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 城县)和鸭绿江之南。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当时北京异族兴起,辽西局势已 不可为。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 使景岳功名壮志 “消磨殆尽”, 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心, 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 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 生。五十七岁时返回南方,专心从 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
足,根本为阴精之亏虚。
阴阳的常与变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常者易以知,变者应难识。”
(1)精气为常,寒热为变:
“阴阳二气,最不宜偏,不偏则气和而生 物,偏则气乖而杀物。” “属阴属阳者,禀受之常也;或寒或热者, 病生之变也。”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2)病变之常,病变之变。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之类属于病变之常;
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阴阳俱损;或
气伤及或精伤及气,导致气精两伤。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2、阴阳谐和相济
“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 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
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3、五行互藏和阴阳水火
能两个方面的密切关系,以论述 阳气的重要性。
寒热之辨,是从寒热之气在生命
活动中的不同作用。以阐发阳气 的重要性。
水火之辨,是从水火的性质,作
用以阐发阳气的重要性。
(2)论真阴之不足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① 阴为阳之根
“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
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
“阴阳原为一气。”
之”,“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张景岳把脉论虚实的原则

张景岳把脉论虚实的原则

张景岳把脉论虚实的原则张景岳(1509年-1562年),字希岳,号双溪,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

他对中医诊断学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论虚实”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本理论,用于判断疾病的本质,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张景岳的“论虚实”原则,并分析其对中医诊断学的影响。

“论虚实”是指对疾病性质的判断。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虚实是指病情的轻重程度,以及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虚实的判断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张景岳提出了三个判断虚实的关键要素:脉象、气色和病程。

首先,脉象是判断疾病虚实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中医诊断中,医生通过触诊病人的脉搏来获取病情信息。

张景岳认为,脉搏的强弱、频率、节律等可以反映疾病的虚实程度。

他总结了各种脉象的特征,建立了详细的脉象分类系统。

例如,脉象细弱、搏动不畅、节律不规则等都属于虚脉,而脉象紧弦、搏动有力、节律有规律等则属于实脉。

医生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虚实性质。

其次,气色是判断疾病虚实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中医将人体的面色、舌苔、眼睛等作为判断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张景岳认为,人体的气色可以反映阴阳平衡状态,从而判断疾病的虚实。

例如,面色苍白、舌苔薄白、眼睛无神等都是虚证的特征,而面色红润、舌苔黄厚、眼睛有神等则是实证的特征。

通过观察患者的气色变化,医生可以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虚实性质。

最后,病程是判断疾病虚实的重要参考依据。

病程是指疾病发展的时间和过程。

张景岳认为,急性疾病多属实证,而慢性疾病多属虚证。

实证多在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剧烈,虚证则多经过长时间积累而逐渐出现,症状相对较轻。

因此,医生通过了解患者的病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疾病的虚实性质。

张景岳的“论虚实”原则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原则系统化整理了判断虚实的关键要素,并提供了实用的判断方法。

这为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张景岳的工作也促进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发展。

明代名医张景岳行医故事

明代名医张景岳行医故事

明代名医张景岳行医故事张介宾(约1563——1640年)明代著名医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幼年随父亲到京城,十几岁时跟从名医金英学医,中年从军,曾到过河北、山东等地。

由于多年没有得到功名,于是回乡致力于医学,日久,医名大振。

他先后用了三十年工夫编成《类径》,以类分门,详加注释,条理井然,便于寻览学习。

他还编有《类经图巽》、《类经附翼》、《质疑录》。

晚年结合过去临床经验,辑成《景岳全书》。

在医学理论方面,起初对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相当信服。

中年以后,根据《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道理,对朱丹溪的上述理论又大加反对,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阳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和攻伐方药,在临症上常用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派,其著述和学说对后世医学有较大影响。

张景岳医师治愈的病人不计数,下面讲的是他治愈一名消渴病人的故事。

消渴病,如今称之为糖尿病,这种令许多人伤脑筋的病,不是今天才有,而是在古代就有,张景岳医师就曾经收治过不少消渴病人。

他的著作中,也有关于消渴病的论述和医案,为周先生治愈消渴症便是医案之一。

当时,在某地担任公差、年仅40多岁的周先生,因长年处理公事文书,公务鳘忙,身体活动得少,径常废寝忘食地工作,即使这样,有时还要受上司的责怪。

为了保护饮碗,他往往处于恐惧和紧张之中,人也一天天地瘦下去了,一天,他终于病倒了,不得不去找张景岳医师治病。

张医师给他诊脉后,觉得他的病情有点严重,就问他爱喝水吗?他说不觉得口渴,所以不喜欢喝茶水,只是有时少量地喝一点,从未多喝过。

“那您晚上小便起床的次数多吗?“可多了,每晚排尿大概二、三升,我又没喝多少水,不知为什么有那么多排的,而且排出的尿很浓,有一半就像膏液一样混浊。

”听到这里,张医师再仔细瞧瞧周先生,已经瘦骨伶仃、弱不禁风的样子了,心想:“他为啥没喝多少水,夜间又要排那么多混浊尿液?这就是消渴病的一种啊!等到身上的水分全部排干,那不就完了?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才来瞧病,迟了啊!难治啊!可眼前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尽力救治,我还算一个医生吗?”这下使张医师非常为难,情不自禁地又要周先生伸出手来,再把一次脉,希望能从脉象中寻找一丝生机。

18.08.10【中医流派】丨通俗伤寒派——张景岳

18.08.10【中医流派】丨通俗伤寒派——张景岳

18.08.10【中医流派】丨通俗伤寒派——张景岳
张景岳(1563-1640),名介宾,字会卿,景岳是其号。

别号通一子,明代会稽山阴人。

景岳生平精研《内经》,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历法、兵法、象数、音律、易理等,医学造诸颇深。

时在京师医名极盛,求治者盈门。

一时有人将他比为仲景与东垣。

张景岳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主要反映在《景岳全书》中的《伤寒典》一书中。

景岳是以温补理虚著称的,故其治伤寒,亦重扶正。

他据《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经义,认为挟虚伤寒最为可畏,若肆意攻邪,邪气未尽而胃气先伤,即不尽脱而元气更虚,邪将更入。

他说:“凡临证者但见脉弱无神、耳聋手颤、神倦气怯、畏寒喜暗、言语轻微、颜色青白诸形证不足等侯,便当思顾元气”。

他常用理阴煎加柴胡,或加麻黄,治禀质不足,发热身痛,脉数不洪,内无火证的病人。

若真阴亏虚不能作汗,则用补阴益气煎、左归饮等;阴盛格阳,真寒假热,则用右归饮等。

他说:“余常籍此而存活者,五十年来若千人矣。

”可见张景岳在夹虚伤寒的论治上是有独到之处的。

说明
图文资料多数取自互联网,经我们收集整理再呈现给大家,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温补派名医张景岳:烟草具有通达三焦功效

温补派名医张景岳:烟草具有通达三焦功效

温补派名医张景岳:烟草具有通达三焦功效在中国历朝历代相关著作中,都有烟草相关治病记载。

其中,有一个名医在这里做特别讲解,那就是明代医学家:张介宾(1563-1640年),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

汉族,原籍四川绵竹,后徙居浙江会稽(今绍兴)。

他是杰出的医学家,古代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为什么要特别讲这个人呢?原因是:一是军人世家,自己当过兵张景岳因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

景岳性格豪放,可能受先祖以军功立世的激励,他壮岁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方,足迹及于榆关(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鸭绿江之南。

但很遗憾,因当兵成就不丰而弃戎就医,悉心钻研医学。

正是军人世家和当兵的经历,估计张景岳对烟草治病功效有所闻,有所观摩,让他详尽了解烟草的作用提供很大帮助。

二是对烟草作用描述详尽。

张景岳1624年撰写完成药物学著作:《本草正》,共2卷。

《本草正》对烟草的作用是这样描写的:'用以治表,善逐一切阴邪寒毒,山岚瘴气,风湿邪闭腠理,筋骨疼痛;用以治里,善壮胃气,祛阴浊寒滞,消膨胀宿食,止呕哕霍乱,除积聚诸虫,解郁结,止疼痛,行气停血瘀,举下陷后坠,通达三焦。

'何谓通达三焦我们先来说说三焦这个概念。

中医认为人体五个重要脏器是肝、心、脾、肺、肾,还给这五个脏器各自配备了主要助手:肝和胆,心和小肠,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则和膀胱相配。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表里关系,通俗点说就是夫妻关系吧。

在五脏系统中,围绕着心脏功能,还派生出一个叫做心包的脏器。

它的职责是保卫心脏这个君主。

既然这也是负责安全保卫的重要高官,那么也就要有优越的待遇。

其他脏器都有表里的配合,那给心包匹配个什么呢?在没有找到的情况下,古人就又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给心包配了一个相对应的虚拟脏器,就叫三焦。

其实,这个三焦不算实质性的,它涵盖了五脏所在的整个躯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互藏,即五脏中每一脏皆有神气,皆有肺气,皆有脾气,皆有肝气 ,皆有肾气;如肾主水藏精,为五脏根柢,心、肝、脾、肺皆赖其滋养 温煦,故皆有肾气;心主神明,主血脉,为肝、脾、肺、肾之君主,则 四脏皆有心之神气;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肺、肾、心、肝、气血之源 ,则四脏皆有脾气;肺主一身之气,各脏之气为其所主,则另四脏皆有 肺气;肝主生发,五脏之生发无不赖于肝胆,则另四脏皆有肝气。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五行关系
生与克,乘与侮 生中有克,克中有用
五行互藏:五行之中,复有五行;五脏相移,精气相错
五行互藏
五行互藏,脏气相涉
所谓五者之中有互藏者, 如木之有津, 木中水也; 土之有泉, 土中水也; 金 之有液, 金中水也; 火之熔物, 火中水也。土之互藏, 木非土不长, 火非土 不荣, 金非土不生, 水非土不畜, 万物生成, 无不赖土, 而五行之中, 一无土 之不可也。由此而观, 则五行之理, 交互无穷。
对阴阳精气不足证的治疗,采用“阴阳相济”的法则。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 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张景岳 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 阴中求阳→补精以化气; 阳中求阴→益气以生精。
五行互藏
五行为质,阴阳为气
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 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
阴阳互根,精气互生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
无阳则阴无以化。——唐·王冰
生理方面
病理方面
治疗方面
生理方面
阴阳互根→→精气互生
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
气为阳也,阳必生于阴; 精为阴也,阴必生于阳。 精能生气,气亦生精; 精之与气,本自互生。
病理方面
人赖以生者惟此精气,而病为虚损者亦惟此精气。
气虚者即阳虚也,精虚者即阴虚也。 病者水盛火衰,而见脏腑寒、脾肾败者,即是阳虚之证; 火旺水亏,而见营卫燥、津液枯者,即是阴虚之证。 然而阴阳精气的亏损有先有后,它们可相互影响。
或先伤其气,气伤必及于精;或先伤其精,精伤必及于气
治疗方面
温补学派—张景岳
•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 号通一子。明代山阴会稽县( 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明世宗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卒 于明毅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 ),享年78岁。
• 幼聪慧,对经子百家穷研博览 ,通易理、天文、兵法之学, 尤精于医术,早年学医于金英 ,后回乡专志医学。
先外祖张景岳公,名介宾,字会卿。先世居四川绵竹县,明初以军功世授绍兴卫指挥,卜室 郡城会稽之东。生颖异,读书不屑章句,韬钤轩岐之学,尤所淹贯。壮岁游燕冀间,从戎幕 府,出榆关,履碣石,经凤城,渡鸭绿,居数年无所就,亲益老,家益贫,翻然而归。
功名壮志,消磨殆尽,尽弃所学而肆力于轩岐,探隐研神,医日进,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 、东垣云。苦志编辑《内经》,穷年缕析,汇成《类经》若干卷问世,世奉为金匮玉函者久 矣。《全书》者,博采前人之精义,考验心得之玄微,以自成一家之书。首《传忠录》,统 论阴阳六气,先贤可否,凡三卷。次《脉神章》,择诸家珍要精髓,以测病情,凡二卷。着 伤寒为典,杂症为谟,妇人为规,小儿为则,痘疹为诠,外科为钤,凡四十卷。采药味三百 种,人参、附子、熟地、大黄为药中四维,更推参、地为良相,黄、附为良将,凡二卷。创 药方,分八阵,曰补,曰和,曰寒,曰热,曰固,曰因,曰攻,曰散,名新方八阵,凡四十 卷。集古方,分八阵,名古方八阵,凡八卷。别辑妇人、小儿、痘疹、外科方,总皆出入古 方八阵以神其用,凡四卷,共六十四卷,名《景岳全书》。是书也,继往开来,功岂小补哉 !以兵法部署方略者,古人用药如用兵也。或云公生平善韬钤,不得遂其幼学壮行之志,而 寓意于医,以发泄其五花八门之奇。余曰∶此盖有天焉,特老其才,救世而接医统之精传, 造物之意,夫岂其微欤?是编成于晚年,力不能梓,授先君,先君复授日蔚。余何人斯,而 能继先人之遗志哉!岁庚辰,携走粤东,告方伯鲁公。公曰∶此济世慈航也!天下之宝,当 与天下共之。捐俸付剞劂,阅数月工竣。不肖得慰籍先人,以慰先外祖于九原,先外祖可不 朽矣。
张景岳著作
《类经》 《类经附翼》 《类经图翼》 《景岳全书》
《质疑录》
张景岳学术思想
1
阴阳 论
2
命门 学说
3
辨治 经验
阴阳论
阴阳之气本同一体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体用一原,显微无间 阴阳互根,精气互生
精气为常,寒热为变 病变之常,病变之变 治法之常,治法之变
常者易知变者难识
1
阴阳一体

五行互藏与阴阳水火
五脏相移,精气相错 变虽无穷,总不出乎阴阳 阴阳之用,总不离乎水火
4
阳常不足
阳为阴之主 ——形气、寒热、水火之辨
阴为阳之根 ——火衰、水亏总属阴虚
阳常不足阴本无余
阴阳一体
景岳致力于《易》理与医理的相互贯通,并牢固 的确立了“医易同原”的观点,认为“易者,易 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 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 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 原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载 ?”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