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芪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芪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发表时间:2013-02-21T16:45:23.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范宋玲熊带水张小龙李丽娟麦炳明

[导读] 三芪丹颗粒为我院的院内制剂,方由黄芪、丹参、桑椹子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功效。

范宋玲熊带水张小龙李丽娟麦炳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095)

【摘要】目的优化三芪丹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方法应用正交设计法考察进出风温度、浸膏相对密度对产品干粉得率、含水量等的影响。结果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185℃、出风温度80-90℃、药液相对密度为1.07-1.09 (60℃热测)。结论该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三芪丹颗粒的生产。

【关键词】三芪丹颗粒喷雾干燥正交试验

三芪丹颗粒为我院的院内制剂,方由黄芪、丹参、桑椹子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功效。主要用于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所致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多饮善饥、小便频数及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病患者。本药采用喷雾干燥技术进行干燥,在生产中常出现浸膏粉软化、粘结成团、挂壁等现象,使干燥时间延长,能耗增加。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实验对三芪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进行研究,用正交试验法对进出风温度、药液相对密度等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

1 设备与材料

SODA-12型喷雾干燥机(上海大川原);J300型(美国双杰兄弟集团有限公司);DHG-9203A型(电热恒温干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三芪丹提取液(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浓缩液的制备:取处方比例的药材,按提取优化工艺进行提取,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将其平均分成3分,分别减压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

2.2 喷干粉水分测定法:取喷干粉适量,置已干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照干燥失重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G)测定,计算水分含量。

2.3 喷雾干燥收率测定法:按喷雾干燥工艺进行试验,收集喷干粉,计算喷干粉收率。

2.4 正交试验:喷雾干燥能否得到理想的膏粉,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料液相对密度、进出风温度和引风量等。本试验根据影响喷雾干燥的3个主要因素:进风温度(B)、浸膏比重(A)、出风温度(C),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以下3个水平进行考察,以喷干粉收率、含水量和完成时间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表进行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

用综合加权评分法,以喷干粉收率(收率越高越好)的权重系数为0.6, 以水分为指标(水分越低越好),权重系数定为0.1,以完成时间为指标(完成时间越短越好),权重系数定为0.3,以喷干粉收率9次实验的最大值为最高分,水分、完成时间9次实验的最小值为最高分,将每次实验的各指标成分的评分值乘以相应的加权系数后求和,得综合评分值,以综合评分值计算正交实验结果,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3。

表3 方差分析表

2.5 结果分析:从直观分析可知,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A>C>B,即料液相对密度为最大影响因素,其他依次为出塔风温、入塔风温。水平优劣分别为A2> A3> A1, B3> B1> B2, C2> C3> C1, 由此得出最佳工艺为A2B3C2。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因素A对实验结果有显著的影响,因素C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素B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综合考虑节约能源,最后确立的喷雾干燥工艺为A2B1C2,即料液相对密度1.07-1.09,入塔风温180-185℃,出塔风温80-90℃。

2.6 验证试验:为进一步考察优选工艺的稳定性,按正交试验结果的最佳工艺方案重复试验3次。喷雾干燥工艺浸膏粉的平均得率为29.6%,浸膏粉含水量为7.28%,完成时间适中,在45~56分钟之间,与正交实验优选结果吻合,说明正交试验选出的工艺条件合理,工

艺条件稳定可行。

3 讨论

1、喷雾干燥用于中药浸膏干燥,干燥速度快,大大简化了中药提取液到制剂半成品及成品的工艺,从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从实验结果可得出,料液相对密度对喷雾干燥的影响很大,料液相对密度低,喷雾的时间较长,能耗增大;料液相对密度大,则容易挂壁粘壁,造成膏粉收率减少;出风温度的大小对浸膏粉的性状影响较大,出风温度小浸膏粉水分高,温度高浸膏容易软化成团,综合考虑,选择料液相对密度1.07-1.09(60℃),入塔风温180-185℃,出塔风温80-90℃,进行喷雾,该工艺比较合理。参考文献

[1]康智勇.喷雾干燥器粘壁产生的原因[J].中国陶瓷,2007,43(1):58-59.

[2]周学永,高建保.喷雾干燥粘壁的原因与解决途径[J].应用化工,2007,36 (6):599-602.

[3]吴晓宁等.金耳多糖浸膏喷雾干燥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08,17(17):37~38.

[4]吕翼,刘亚妮,陈华庭.骨炎宁颗粒喷雾干燥制备工艺研究[J].医药导报,2008,27(8):970-972.

[5]包汝泼,赵浩如,张志宇.清香片的喷雾于燥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6, 28(12): 1731-17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