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设计一定的语境来进行各项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体会学习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但从教师的教案和课堂观察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对课型的把握不准

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老师的课内容丰富,节奏紧凑,但我们很难判断是什么类型的课。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新目标英语八(下)Unit 6 Section B 3a-4b时,先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和情景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收藏”的相关知识,初步学会谈论“收藏”的句式,接着进行文本阅读,步骤如下:

(1)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2)Read aloud and fill in the blanks

在这之后,教师马上跳出文本,进行了一些拓展处理,让学生自由表达。整节课用于处理阅读材料的时间还不到四分之一。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时所使用的方法不是阅读,而是朗读和听。我们认为,朗读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语感,听音则促使学生形成比较纯正的语音语调,这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似乎没有很必然的关系。本节课安排了很多环节和活动,但很难让人比较准确地判断这是一堂阅读课。课型把握不准使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再如:一位老师上听力课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了听力材料,然后提了几个理解性问题,接着处理了一些新的词汇,最后才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这样的听力课实际上应该算做阅读课和词汇学习课更为合适一点,至于对学生听的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2.教学环节缺乏层次和梯度

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心态中体会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因此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上都花了很大的精力,但在各种活动的层次和梯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项活动转换缺乏教师的过渡语引导,使教学过程显得生硬,不流畅;语言输入与输出间缺乏足够的台阶和桥梁。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新课时,先通过学校周围学生所熟悉的街景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词语,接着要求学生用刚学的语言知识来谈论1a中四幅图片,

然后要学生完成1a中词汇和图片的配对练习。仔细分析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发现,从难度上来说词图配对属于比较低级的辨认类任务,而谈论图片则体现了基本的交际要求。因此,在活动安排上,应该把词图配对放在前面,在学生在词与图片间建立一定联系后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才能确保活动开展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再如在一堂听说课上,老师既没有进行疑难词汇的处理,也没有激发学生相应的背景知识,一开始就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听并回答问题。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知识和心理准备,也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就有了障碍,但老师并没有对教学环节进调整,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放音,希望以此增加语言输入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教学活动缺乏成效

新课程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目的是通过学生之间合作用英语完成任务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诸如小组活动之类的教学活动形式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中,每节都少不了几个活动,有的多到十多个,几近到了泛滥的地步,搞得师生整节课忙碌。除此之外,我们在听课中还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活动针对性不强,为活动而活动。有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是只注重活动的形式,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但是忽视有效的语言实践,许多活动看似热闹,但学生所交流的内容却与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脱节的。例如:在执教一堂关于“友谊”的阅读课时,教师在处理完文本的内容后,给学生安排了一个四人小组活动,要求每一个小组想出一个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强调在汇报时要使用以下句子“If she …, we will….”。学生讨论很热烈,汇报时也滔滔不绝,气氛相当好。但遗憾的是,学生汇报时所使用的语言与本课的目标语几乎没有什么联系,而且与阅读文章的“友谊”主题也没有什么关系。

(2)活动难度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缺乏效果。有些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往往一相情愿,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设计的活动要么太简单,属于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要么太难,学生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完不成活动任务,没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会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执教英语八年级(下)Unit 1 Reading 时,教师先通过图片预测、快读、略读、寻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What ways do you think a robot will help you and your family in the

future? 并要求学生用I think we will need robots for…来汇报。同学们的讨论不可谓不激烈,但从学生的反馈看,学生讨论的结果仍然没有离开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究其原因有二:首先讨论的话题虽然能引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能力,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学生对讨论的话题了解不深,与机器人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很缺乏,导致学生在讨论时无话可说。

(3)活动参与面不广。小组活动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很多情况下只有那些语言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才有机会进行结果陈述,而许多基础不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大多数时间是旁观者的角色,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看法。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不少教师往往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使多数学生在不断的呵斥下兢兢战战,不敢发言,生怕别人讥笑,于是干脆当个“看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