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 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在正常的强度下,充分利用其生产资源能够生产的GNP。
3. 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 流量和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 GDP折算指数: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6.个人可支配收人:税后的个人收入。
7.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的减少。
8.奥肯定律:指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9.中间产品: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10.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 对外贸易乘数: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
3. 相对收入假说: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4. 重置投资:指利用原有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进行的投资。
5.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6. 政府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7. 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8. 投资边际效率:是指当市场利率下降时,投资成本(利息)降低,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则使整个社会的投资额增加,从而使资本品的价格上涨,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条件下,投资收益率必然下降,这下降以后的投资收益率即为投资边际效率。
9.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10.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名词解释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名义GNP:用现行货币表示的,未扣除同伙膨胀因素GNP 的值。
4.实际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
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7.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8.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9.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12.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3.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15.政府采购:G,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
17.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9.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的部分。
20.国民收入:NI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21.个人收入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2.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5.经济周期:围绕着增长趋势线进行的,多少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收缩的经济活动。
27.产出缺口:衡量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额。
28.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
1.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时的产出。
3.消费函数:描述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C=C(y)4.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得比率。
MPC=d C/d Y,0<MPC<APC<15.平均消费倾向: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江财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国外支付净额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额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额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税-非税支付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等于净投资加重置投资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有形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无形磨损名义GDP:即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支出法:指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收入法:指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绿色GDP:指名义GDP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消费函数:即消费倾向,即消费和收入之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一种关系c=c(y)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储蓄函数:储蓄和收入之间,储蓄收入增加,但增加比率递减的一种关系s=s(y)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Chapter 1: ___1.Macroeconomics is an economic science that ___ n of a country or n。
in ___ related to the nal economy。
___。
n。
economic growth and ns。
nal trade and exchange rates。
___。
n。
economic ns。
nal trade。
and achieve long-___.2.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refers to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products produced by the economic society usingn factors during a certain d of time。
It is a market value concept that measures the final value of products。
excluding intermediate values from GDP。
It is generally calculated using the e methodand the expenditure method.3.Final products: Products ___ d of time that are purchased by the final users.4.GNP: Gross nal Product is a nal concept that refers to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products produced by all n ___ abroad。
the valu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oduced by the ___.5.NNP: Net nal Product is the total ___ in the social total product.6.Potential output: Potential output is the level of output that can be achieved when full ___.7.Personal disposable e: PDI is the n of e that is ___.8.___: ___ are not for the purchase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 the current year。
高鸿业微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公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2.最后产品:在一准期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置的产品和劳务。
去处:花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销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处:其余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域)在一准期间内所运用生产因素所生产的所有最后产品(物件 +劳务 ) 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准期间内发生的变量。
比如,I 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准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比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公民生产总值GNP :一国所拥有的生产因素,在一准期间内所重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件因为消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单包含生产中资本物件的物质磨损,还包含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公司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添(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施赔偿旧资本耗费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添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添。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添、替代(和资本财产的支出)。
13.政府采买: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含: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供应现期服务作为互换。
它包含:15.净出口:出口额和入口额之差。
N X=X-M16.间接税:公司的间接税包含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公民收入 NI :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公司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贴金。
也是一国生产因素在一准期间内供应的生产性服务所获得的酬劳 =薪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19.个人收入: PI =NI –公司未分派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积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定总收入 =总产值,总支出 =总产值,即 Y=C+S , Y=C+I ,则我饿每年能够获得过后的一个横等式积蓄 =投资。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3、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4、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5、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6、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7、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8、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9、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10、菜单成本理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
所谓菜单成本就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都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
11、乘数: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所以乘数泛指由于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及净出口增加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在分析经济周期时,乘数主要指投资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2、充分就业:是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3、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14、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精品】高鸿业宏观名词解释
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作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十章、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
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⑴GDP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
高鸿业最新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中央财经大学吐血整理!!!!财经大学通用!期末必出题目!
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去向:消费者2、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3、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4、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7、名义/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十三章1、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3、平均消费倾向(APC):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APC=C/Y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6、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7、政府转移支数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8、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十四章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2、投资的边际效率(MEI):当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但如果每个投资者都增加投资会导致资本品价格的上升,这使投资者的回报率比原来缩小,这个缩小了的利率就是投资的边际效率3、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总和,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4、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2016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等),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其领土范围内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3.投资是指为了维持、形成和扩充生产经营能力而对资本品的购买及组合行为。
4.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5.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以失业保险、失业救济、抚恤金、各种困难补助及国债利息等形式对个人(有时也对企业或灾区等)地一种支出。
6.名义GDP:是指按照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7.实际GDP:是指以先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8.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综合反映各种消费品的生活服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经济指数。
第二章:9.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10.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11.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12.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13.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14.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MPS+MPC=115.财富效应:由于市场情况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财富的增减,进而对消费者的消费产生的影响称为财富效应。
16.乘数效应:投资及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在正反两个方向对于国民收入变动的放大效应也常被称为“乘数效应”。
17.税收乘数:是表示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倍增或倍减作用。
18.平均预算乘数:用来反映政府收支同时等额增加的情况下,政府收支变动对国民收入的综合效应。
第三章:19.投资需求曲线:投资需求曲线表示投资的总数量与额外1美元投资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20.自发投资I=e-dr,其中e表示利率即使为零时所会有的投资,成为自发投资,它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产出水平和货币的总供给量,与利率无关。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3、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机的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流动偏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
4、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内容: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5.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6.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7.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8.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9.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10.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11.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P50012.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3.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4.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5.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郑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掌成好课
郑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掌成好课郑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是指郑炳高和鸿业宏观经济学院联合研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该理论体系以郑炳高和鸿业宏观经济学院为主要研究机构,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学术认可和应用。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行为和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经济的总量,例如国民收入、总就业、总投资等,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这些总量的影响和调控。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是掌握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进行简答解释。
1.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规模和增长的主要指标。
2.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购买力减弱,进而影响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水平。
3.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正在寻求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活动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的重要指标。
4.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5.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以上仅是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的简答,宏观经济学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经济增长、开放经济、货币供应量等。
掌握这些名词和概念是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学问题的基础,也是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的必备知识。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宏观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转移支付和公债利息不计入GDP)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计入GDP)企业的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任一单位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包括厂房、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若资本的边际效率r大于市场利率i,则此投资就值得)加速数和加速原理:产出增量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为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为加速原理。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XXX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XXX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増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GDP与GNP:(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完整word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被最终使用者购买的劳务和产品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其他产品生产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化量.存量:在某一时点存在的变化量.重置投资:是指重置资本设备的支出或对旧资本消耗的补偿。
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损耗所造成的价值减少。
即固定资本的消耗乘数(Multiplier):也称作倍数,是指一种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另一种变量变化的倍数。
用于分析经济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
名义货币量指的是按名义价值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名义货币余额。
实际货币量指的是按购买力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实际货币余额。
凯恩斯三大基本心里规律: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边际消费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任何时期中,设对某类资本之投资增加,则该类资本的边际效率因投资之增加而减少.3.流动性偏好: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于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充分就业:是指经济社会的全部资源在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个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改变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各项政策。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抑制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_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 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用支出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8.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9.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
10.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11.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自主投资:利率r为零势能有的投资量。
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14.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15.政府购买(即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作者:————————————————————————————————日期: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去向:消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此时产品生产与产品需求相一致,此时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条件是E=y,即计划指出等于计划产出。
3.棘轮效应: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至于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4.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可以如下表示:MPC=ΔC/ΔY 其中ΔC表示增加的消费,ΔY表示增加的收入。
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波动。
(边际储蓄倾向类似)5.持久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亦称永久消费理论)。
他指出,个人或者家庭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离现在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越小。
例如一个年轻人早期借贷消费,他可以预计自己未来的收入非常好,中期还贷并未晚年准备。
区别于侧重储蓄冬季分析的生命周期理论而言,本理论侧重人们如何预测自己的未来收入问题。
6.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其他乘数也可如此解释)亦称凯恩斯乘数,发挥总用的前提是: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对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7.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成熟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意向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无论在3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8.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消费理论。
该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其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及消费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最近时期收入水平,主要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
基于上述因素,该假说分为两部分:一个家庭或个人消费多大比例收入取决于其相对收入,即存在“示范效应”“棘轮效应”(见上2.3)9.乘数: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
10.节俭悖论:节俭悖论是由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关于储蓄与国民收入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是好事;反之亦然。
这里蕴含一个矛盾,即个人财富与国民收入之间关于储蓄的矛盾,也就是节俭悖论。
1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相对于凯恩斯消费理论,更加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12.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简称,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
这种按固定资产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称为折旧。
固定资产以实物形态在生产中被长期使用,而它的价值却按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
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把那部分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中提取出来,并以货币的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
引起折旧的主要原因有:(1)磨损,即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2)自然力的作用,即朽烂与腐蚀;(3)陈旧过时。
一项资产每年的折旧费取决于它的原始购置价格、预计的使用寿命和估计的残余价值。
折旧费被摊入产品成本。
计算折旧有许多方法。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直线法,即把折旧看成是一种时间函数,以此项的原始成本减去残余价值,再按其全部使用年限加以均分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费。
摊在生产成本中的折旧费,随着产品的销售得到补偿。
13.储蓄:当前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即收入减去消费,如存入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保存在手中的货币等,都称为储蓄。
储蓄是西方经济学中宏观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
但是,储蓄也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的来源或用途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
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
政府机构储蓄没有一定的动机。
企业储蓄的动机则是为了再投资或获取利息。
影响企业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的边际效率,而个人及家庭储蓄的原因主要包括为不测事件建立储备金、为自己的老年积累基金、为保护自己的家属,或为了其他某一具体目的等。
个人或家庭储蓄也为商业资本投资提供了部分资金来源。
影响个人及家庭储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的多少、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料以及利息率的高低等。
14.投资:以一定的资金或实物经营某事业或转移于他人作为生产的资本以谋取未来利益的经济行为。
投资是社会的实际资本(设备、房屋和存货)的净增长,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投资”概念。
后者指人们购买一块土地,一张现有有价证券或任何其他财产所有权,只是现有财富的转移。
因为一个人的买,就是另一个人的卖,并没有任何新的实际资本的形成。
决定投资行为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包括技术、政治、心理、政府政策、资源、人口等等;内在因素主要指企业家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如果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投资就会增加;反之,投资则会减少。
15.消费函数之谜: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指资本的预期利润,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
2.流动性偏好:亦称灵活性偏好,指人们为应付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交易动机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
3.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的一个概念,具体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可通过有价证券价格极高利率极低进一步解释)4.托宾q说:托宾q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
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
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q<1说明买就企业比建设新企业更加便宜,反之亦然。
5.IS曲线: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一条曲线。
它是反映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副简单的图像。
它表示的是任意给定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
6.LM曲线:LM曲线指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的一条曲线。
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给(M)相等时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
7.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指表示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8.货币交易需求:货币交易需求是指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的需求。
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决定于人们的收支水平和收支时距。
9.投机性需求:指人们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的投机性需求无限大,此时即流动性陷阱。
投机性需求存在隐含假设:人们对自己关于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是确信不疑的。
10.谨慎动机:也称预防动机,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
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4.凯恩斯极端: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如果IS垂直而LM水平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5.古典主义极端:同上相反。
6.滞胀:滞胀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的生的政府盈余。
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两个重要作用: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更准确的反映财政政策预算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