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建筑人文学院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20年浙大考研建筑快题

20年浙大考研建筑快题

考研建筑快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试,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设计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建筑方案。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500-800字的回答,供您参考:一、题目分析本次建筑快题要求设计一座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公共建筑,位于一个相对规整的场地中,要求考虑建筑的功能、交通、景观等因素,同时满足一定的建筑技术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将建筑快题的关键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场地环境:场地位于城市中心,周边环境较为规整,交通便利,但场地内存在一定的拆迁和改造需求。

2. 功能需求:建筑需要满足公共活动、展览、会议、餐饮等多种功能需求。

3. 建筑技术: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等因素,建筑需要采用一定的绿色建筑技术,如自然采光、通风等。

二、设计理念本次建筑快题的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传统与现代:在设计中,我们将充分考虑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和特点,同时注重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使建筑既符合现代审美,又具有传统韵味。

2. 人文关怀:我们将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注重建筑与人的互动关系,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

3. 绿色建筑:我们将采用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如自然采光、通风、保温等,以降低建筑的能耗,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

三、方案设计根据上述设计理念,我们提出了以下方案:1. 场地改造:考虑到场地内存在的拆迁和改造需求,我们将对场地进行一定的改造,以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

同时,我们将对场地的景观进行优化,提高场地的整体形象。

2. 功能布局:我们将将建筑分为多个功能区,包括公共活动区、展览区、会议区、餐饮区等。

各功能区之间通过合理的流线组织,形成有序的动线网络。

3. 建筑造型:在建筑造型方面,我们将采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以传统建筑元素为基底,结合现代建筑语言,形成具有独特韵味的建筑造型。

同时,我们将注重建筑的竖向和横向比例,使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4. 绿色建筑技术:我们将采用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如自然采光、通风、保温等。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空间及建筑演变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空间及建筑演变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空间及建筑演变朱睿;殷农【摘要】该文尝试将西溪枝区建设历程分为三个有代表意义的阶段,并通过校园轴线、院落空间、道路系统和功能布局四个方面分析西溪校区空间及建筑演变的线索,力求从规划设计的角度,为研究我国同类高等院校的发展提供不成熟的参考.【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1(029)003【总页数】7页(P121-127)【关键词】西溪校区;校园轴线;院落空间;道路系统;功能布局;规划分析【作者】朱睿;殷农【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4.3浙江大学是由创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组成,后来求是书院于1928演变为国立浙江大学,座落于现大学路附近;育英书院于1914年沿革为私立之江大学,座落于现之江校区。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浙江大学文学院和理学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学文理学院与解放后创办的浙江师范专科学校、俄文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浙江师范学院,位于之江校区(即原之江大学校址)。

1955年浙江师范学院开始在杭州市松木场择址建校,1957年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1957年4月,校部机关、中文、历史系和政治专修科迁入。

1958年上半年,浙江省委在原省委党校和省农工速成中学校址(西溪校区)上筹建杭州大学,1958年11月浙江师范学院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

1998年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现校址正式更名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图1)。

自1958年西溪校区开始建设以来,随着中国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中国多数高校校园一样,其建设经历了初建期——发展期——整合期三个过程。

根据1959年杭州大学总平面图,已建建筑12幢,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尚有待建建筑14幢,包括图书馆、行政楼等。

此时,校园主体空间格局已形成,体现了其规划核心思想——南北向双中轴线及院落式建筑格局,并有明晰的功能分区。

校城共生视角下的校园更新设计研究——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为例

校城共生视角下的校园更新设计研究——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051-06 收稿日期 2023-05-16摘 要 在当下高校教育大众化、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双重背景下,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步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关系。

该文立足浙江大学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以校城共生域为视角创新探讨了校园边界对城市和校园的双向互动影响。

基于共生域这一校城关系的载体,研究对校城边界空间的设计要素进行整体梳理,分层总结校城边界空间的设计策略,并通过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研究与设计作为实践验证,以期为城市中心区校城边界空间更新提供更普适、具体、深入的方法理论和实践优化策略。

关键词 校城共生域 校园更新 和合共生 平衡建筑 浙大西溪校区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campus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campus logist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pus and c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alanced architecture and symbiosi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we innovatively explored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campus and city. We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the design elements and summarized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the campus-city boundary space in a layered manner. The research of Zhejiang University Xixi Campus is taken as a case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more universal, specific and in-depth method, theory and practice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renewal of the boundary space of the city center.Keywords Campus-City symbiosis, Campus renewal, Harmony and symbiosis, Balanced Architecture, Xixi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校城共生视角下的校园更新设计研究——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为例Campus Renewal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mpus-City Symbiosis:A Case of Xixi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王 静 | Wang Jing 陆文凯 | Lu Wenkai 董丹申 | Dong Danshen 贺 勇 | He Yong大学校园作为知识传承创新的场所与社会文化进步的象征,在城市的横向生长与人类文明的纵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角色。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Design 设计, 2018, 3(2), 44-52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designhttps:///10.12677/design.2018.32008Reform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Zijingang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Yuan Sun1, Fangyuan Chen1, Wenxuan Sun2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2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May 28th, 2018; accepted: Jun. 12th, 2018; published: Jun. 19th, 2018AbstractIn the view of the users of Zijingang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ublic spac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Also, with screening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the reform object, we try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bring students better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nd living. In the case of possible circumstances, the transformation sche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should be promoted.KeywordsUniversity Campus, Public Space, Reform Design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孙源1,陈方圆1,孙文瑄2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18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9日摘要笔者站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使用者的角度,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体验、观察和切实需求,探究大学校园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浙大培养方案

浙大培养方案

浙大培养方案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是我国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培养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设置浙大拥有全日制本科专业102个,涵盖了理学、工学、医学、农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2. 基础教育浙大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培养,开设了大量的基础必修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教育浙大强调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在选修课方面,学生可以选择专门的专业课程,深入学习相关方向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科研、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全人教育浙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设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背景和思维广度。

此外,学校还提供了各种校园活动、社团组织、体育运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5. 国际交流浙大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学校与多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申请参加交换生项目、暑期学校、国际会议等,增加国际视野和体验不同的学术环境。

总的来说,浙江大学的培养方案力求全面、个性化和国际化。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提供了多种途径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底蕴与浪漫气息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体现——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设计为例

传统底蕴与浪漫气息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体现——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设计为例

传统底蕴与浪漫气息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体现——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设计为例一、前言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传统底蕴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体现1. 传统文化对校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及价值2. 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案例3. 校园传统建筑、景观和雕塑的保护和传承三、浪漫气息的表现形式与要素1. 浪漫主义美学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2. 创造浪漫氛围的设计要素3. 通过建筑、景观设计来表现浪漫气息四、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设计为例1. 校园规划设计的历史和特点2. 概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设计的背景和意义3.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设计中传统底蕴和浪漫气息的表现五、结论总结本论文中讨论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底蕴和浪漫气息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校园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规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反映出当代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本论文主要研究传统底蕴和浪漫气息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体现,并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其应用情况。

二、传统底蕴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体现1.传统文化对校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及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大学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个性,使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的文化特色。

文化传承是校园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传统文化可以作为校园规划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规划设计中合理利用,通过创新和发扬传统文化元素,形成校园文化品牌,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而传统建筑、景观和雕塑等元素在校园规划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既反映出学校传统文化的特点,又能够为校园增添一份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2.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案例校园规划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呈现。

浙江大学建筑系大三设计课01运河站教案---

浙江大学建筑系大三设计课01运河站教案---

训练一:环境的复杂性——Information Box.运河站1 训练目的建筑依托环境而存在,同时,建筑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生成建构过程无法脱离对其与环境之间关联度的审视。

作为本科三年级建筑设计教程的第一个练习内容,在之前侧重建筑本身物质组成方式这一由内而外的设计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影响制约建筑设计的外部环境因素,结合内部功能要求,提出相应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框架的能力。

2 课题设置本课题为“Information Box.运河站”,要求学生在明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水上客运站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其对影响制约建筑设计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并以之确立设计架构。

基于这一原则,项目用地设于杭州市西湖文化广场对岸:南临环城北路与武林广场相望,西靠坤和大厦,东接通往西湖文化广场的步行桥,北依京杭运河——与运河水位有较大落差。

基地地下部分为已建地下停车场,基地西南角设有地下停车场人行出入口。

滨河这一特殊的场地条件,加之周边环境因素的复杂,交通流线多样,使得对于建筑与环境之间关联度的分析成为设计的关键。

同时,水上客运站作为交通设施,并与Information Box这一城市对外信息服务窗口现对独立,又部分相互关联,如何合理梳理两者的空间组织模式是设计的另一侧重点。

本课题的训练时间为5周。

3 训练要点一、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项目用地周边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评价场地条件的制约和启示,并合理应用于后续的建筑设计中。

二、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使用行为模式,合理组织功能流线及相应的空间格局,同时兼顾建筑界面与城市环境的合理衔接。

三、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水上客运站的基本功能特点和要求。

4 专题讲座4.1 建筑的功能特点4.1.1 功能分区及流线一)Information Box主要由办公区和综合服务区组成。

其中,综合服务区包括:接待中心、多媒体及网络服务、导游图书阅览、运河文化陈列及模型展示、休息吧及相应服务配套用房。

“知行合一”的建筑创新——对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UAD)实践中“创新性”内涵的建构与思考

“知行合一”的建筑创新——对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UAD)实践中“创新性”内涵的建构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TU2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2-0019-06 收稿日期 2023-03-09摘 要 重申对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内涵进行理论化思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UAD )的“平衡建筑”观念基于“知行合一”的思想来建构其实践中“创新性”的独特内涵,并通过代表性作品中此内涵的具体呈现来支撑此理论建构。

以此为基础反思UAD建筑创新中的相关问题,以优化“平衡建筑”的总体设计观念并更好地指导建筑实践。

关键词 创新性 知行合一 平衡建筑 设计主体专业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reiterate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the content of innovat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d on the idea of "Unity of Thought and Action" on which the concept of "Balance Architectur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UAD) is based, we aim to construct the distinctive content of innovation contained in UAD's practices. Hence, it supports thi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by revealing relevant contents included in UAD's typical design projects, as a way to reflect related problems in UAD's architectural creation, to polish its overall concept of "Balance Architecture", and to better navigate its design practices. Keywords Innovation, Unity of thought and action, Balance architecture, Major design professions的建筑创新——对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with the Vision of "Unity of Thought and Action": Ref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nt of "Innovation" Contained in the Practic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UAD)程 啸 | Cheng Xiao 董笑砚 | Dong Xiaoyan 董丹申 | Dong Danshen“平衡建筑”设计观十年品。

求是新阁、现代书院——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图书馆、档案馆方案设计

求是新阁、现代书院——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图书馆、档案馆方案设计

求是新阁、现代书院——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图书馆、档案馆方案设计摘要: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位于杭州城西,与已建成的东区成为百年浙大承前启后发展的主校区。

西区图书馆、档案馆工程,居于校区中心,是南侧校区主大门及东校区大门进入校园的干道交点,是紫金港东西校区的连接地带,拥有周边优越的自然景观。

根据《紫金港西区建筑风貌控制导则》,项目位于环湖湿地风貌带,建筑群定义为青砖黑瓦,平坡结合的体现文化底蕴的风貌带。

关键词:设计理念;设计策略;绿色建筑一、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根据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整体建筑风貌的要求,体现浙大底蕴与特色,具有标志性;在建筑细部处理和色彩运用上注重建筑外观对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承。

(2)在总平面布置上,应在基本满足建筑规模的基础上,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交通组织设计、室外交流空间设计,尽力营造优美、舒适、安全的室外环境。

(3)建筑在设计理念、科技应用、空间组合等方面体现出创新创意。

二、设计理念1、一脉相承,靡故匪新浙江大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浙大之江、玉泉等老校区内,中西结合的红砖、青瓦、垂花门彰显了浓郁的大学氛围和人文底蕴。

而在紫金港校区东区,几乎清一色现代风格,外在环境中传统意象有所缺失,因此在西区规划中,确立加入适当的传统及老校区建筑元素,传承浙大人文精神,体现历史底蕴,延续老校园的文脉精髓。

校歌有云: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任何的创新与改革都包含对传统的批判与继承,否则一味抛弃传统,终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图书馆及相邻地块被定义为青砖黑瓦,体现传统的环湖湿地风貌带。

更重要的是,紧贴图书馆南侧为书院文化元素建筑群,并将图书馆用地西侧划为求是书院仪式性广场,以示浙大办学之源,昭示以此区域作为重塑浙大历史文脉之地,因此,图书档案馆外观采用适当的传统形制,传统符号,与求是书院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意象,共同承担起传承浙大文脉的重任。

2、求是新园、现代书院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应该有现代的内在支撑。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Design 设计, 2018, 3(2), 44-52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designhttps:///10.12677/design.2018.32008Reform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Zijingang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Yuan Sun1, Fangyuan Chen1, Wenxuan Sun2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2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May 28th, 2018; accepted: Jun. 12th, 2018; published: Jun. 19th, 2018AbstractIn the view of the users of Zijingang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ublic spac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Also, with screening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the reform object, we try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bring students better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nd living. In the case of possible circumstances, the transformation sche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should be promoted.KeywordsUniversity Campus, Public Space, Reform Design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孙源1,陈方圆1,孙文瑄2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18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9日摘要笔者站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使用者的角度,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体验、观察和切实需求,探究大学校园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超现实主义的建筑表达——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

超现实主义的建筑表达——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

超现实主义的建筑表达——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施明化【摘要】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是一座高校博物馆,它兼对外展览和高校考古研究功能于一体.该文主要从建筑与基地的关系,建筑原型的发掘,建筑气氛的表达,建筑空间的演绎,建筑功能的组织及交通流线的安排等方面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从而试图探讨一种存在于特定环境中特定类型的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和博物馆建筑等文化建筑存在于环境中应展现的一种存在状态和这种状态对于环境和人的影响.【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考古;原型;气氛;超现实主义【作者】施明化【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2.5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位于杭州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西南角。

用地西侧为城市主干道花蒋路,南侧为宽约50m的城市绿化带,北侧、东侧为校园建设用地。

用地现状为天然水塘和自然植被,地势平坦,原始生态。

用地面积约3.3hm2,地上建筑面积约2hm2。

如何结合基地自然环境,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如何突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艺术与考古”的特征;如何塑造丰富、生动的建筑空间形态,使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成为学校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成为设计构思的起点。

2.1 对基地的理解(图4~5)基地坐落于杭州城西西溪国家湿地附近,地块内池塘密布,原生态的自然植被别具野趣,基地南面为余杭塘河及绿化带,具有典型的湿地特征。

在这样原生态的基地中设计建筑,设计的原点就是回到湿地中,寻找湿地环境中建筑的存在模式。

通过对西溪湿地现有建筑及环境关系的分析,湿地中的建筑大都是体量分散,形态自然,自由地散落于环境中,与环境和谐共生。

于是,方案的设计核心思想就是要避免置入的大体量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野蛮破坏。

方案设计采取将地上建筑面积约2hm2的博物馆体量化整为零的策略,通过形体之间的穿插,将建筑体量自然地置入基地,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

和合共生:大学校园更新设计体系新范式

和合共生:大学校园更新设计体系新范式

和合共生:大学校园更新设计体系新范式
王静;董丹申;殷农
【期刊名称】《当代建筑》
【年(卷),期】2024()3
【摘要】大学校园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传承先进文化的场所,在城市发展与变革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校园空间不断更迭,但并不存在真正理想的状态。

本文立足于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的“和合共生”理念,通过分析、总结浙江
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校园规划与更新设计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大学校
园更新设计体系新范式,基于五大更新特质、五大营建策略与五大设计路径,为量多、面广的大学校园更新提供更普适、具体、深入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路径。

【总页数】3页(P139-141)
【作者】王静;董丹申;殷农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校园建设及更新研究中心;浙江大
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校园建设及更新
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破旧立新——一个新的生态体系的形成——浅析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的生态设计
2.构建住宅小区景观“和谐的共生体系”--以松江新桥雅鹿新苑绿化景观设计为例
3.
新数据环境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更新的策略分析——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为例4.原生寻觅、共生探求、新生蝶变——新登古城微更新设计5.初探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建立与应用--以“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色彩设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大建筑培养方案

浙大建筑培养方案

浙大建筑培养方案浙江大学建筑培养方案浙江大学建筑学院是我国建筑学科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实践机会。

该学院秉承“自强不息、笃行致远”的校训,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化建筑人才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科研和实践能力培养。

本培养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成为未来建筑行业领袖和创新者的能力。

培养方案包括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国际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一、学科基础阶段学科基础阶段为建筑学院的新生提供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

课程包括建筑学、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建筑材料与技术等。

学生需要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对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实施的理解和认知。

二、专业课程阶段专业课程阶段是建筑学院学生的核心学习阶段,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

学生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加深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建筑问题的能力。

除了专业课程,学院还鼓励学生选择一些选修课程,如人文社会科学、创业管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超越专业的视野和思考能力。

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建筑学院的特色之一,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

实践环节旨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学院与各大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和相关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国际化交流国际化交流是建筑学院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院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交换生和双学位项目。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项目,去国外大学学习一学期或一年,了解国际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拓宽国际视野。

同时,学院还邀请国际知名建筑师和学者进行讲座和讲习,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

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65-06 收稿日期 2023-06-25摘 要 高校建筑的更新应当以学科发展的需求为引导,并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耦合变化。

该文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科教馆改造项目为例,探究在产教研一体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建筑本体的更新,使其在时间、空间、功能、情理多维之间包容相生。

在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指导下,提出“空间赋能,文化予新”的设计策略,即在建筑内部创造同时承载生产、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容器,外部则保留历史风貌使其融于校园环境,同时通过系列节点改造加强学科建筑群之间的联系,以满足校园与城市、历史、景观、教学、研究、产业等各因素之间的和合共生。

关键词 校园更新 产教研一体 空间赋能 和合共生Abstract The renewal of university building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needs of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and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coupled changes in multiple factors. This paper takes the renovation project of Yifu Science and Education Hall at Zhejiang University's Xixi Campu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he building's body can be renew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o as to make it inclusive of each other in time, space, function and reason.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harmony and symbiosi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space empowerment and cultural renewal" is proposed, i.e. the interior of the building is created as a container to carry the three functions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while the exterior of the building is preserved in its historical appearance so that it blends in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The design strategy is to create a container for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the inside, while preserving the historic landscape on the outside.Keywords Campus regener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patial empowerment, Harmony and symbiosis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Renewal of Campus Building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aking the Renov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 Yifu Science and Education Hall as an Example段昭丞 | Duan Zhaocheng 王 静 | Wang Jing 董丹申 | Dong Danshen 李静源 | Li Jingyuan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作为人才的摇篮,兼有养成人性,启迪心智之使命[1]。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

人才培养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为主要支撑,保证了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于1993年和2003年分 别获国家硕士授权点和博士授权点、2004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点,成为是浙江省 内第一个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2008年和2012年教育部两次学科综合评估中,浙江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的综 合实力都居国内第9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是浙江大学建筑学本科和研究生主要的教学任务承担者,保证了浙江大学 建筑学本科教育在1996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获得四年有效期通过,并在2004年和2010年两次建设 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中,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都获得7年有效期通过。2005年开始是浙江省 重点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的支撑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
浙江大学下属的研究机构
01 研究方向
03 科研条件 05 人才培养
目录
02 发展历史 04 科研成就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有在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长期坚持国际教学与学术 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欧盟、日本、香港等主要发达地区的建筑学院系保持稳定长期的合作。并因此获2009年 度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人居环境与地域建筑、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
发展历史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是在原建筑学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之上于上世纪90年代末成立, 其源头可以上溯到1958年创立的浙江大学建筑学本科专业。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两个二级学科 的支撑单位。
科研条件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也是浙江大学建筑学招收境外留学生的主要平台。

浙建院宿舍改造工程招标(3篇)

浙建院宿舍改造工程招标(3篇)

第1篇一、项目名称: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宿舍改造工程二、项目概况:为改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职工及学生的住宿条件,提升学院整体形象,经学院研究决定,对现有宿舍进行改造。

本次改造工程旨在提高宿舍的居住舒适度、安全性、环保性,并符合现代建筑美学要求。

三、项目地点: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宿舍区四、项目规模及内容:1. 改造规模:- 共计改造宿舍楼若干栋,涉及房间约XXX间。

2. 改造内容:- 宿舍楼外观装修;- 宿舍内部装修,包括墙面、地面、门窗、卫生间、厨房等;- 宿舍公共区域装修,如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等;- 宿舍智能化改造,如智能门禁、监控等;- 宿舍安全设施升级,如消防设施、紧急疏散设施等;- 宿舍节能环保设施改造。

五、招标范围:1. 宿舍改造工程的施工、监理、设计等相关工作;2. 宿舍改造所需材料、设备的采购;3. 宿舍改造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等管理。

六、招标方式:本次招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七、招标文件发售时间及地点:1. 发售时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X月X日止,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

2. 发售地点: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招标办公室。

八、招标文件售价:人民币XXX元/份,售后不退。

九、投标报名及资格要求:1. 投标人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少于人民币XXX万元;2. 投标人须具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3. 投标人须具备类似工程业绩,并在近三年内完成过至少一项类似工程;4. 投标人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5. 投标人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无不良记录。

十、投标文件递交时间及地点:1. 递交时间:2023年X月X日下午14:00至15:00(北京时间)。

2. 递交地点: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招标办公室。

十一、开标时间及地点:1. 开标时间:2023年X月X日下午15:00(北京时间)。

2. 开标地点: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会议室。

浙江大学建筑人文学院技术方案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人文学院技术方案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人文学院方案设计——2014年建筑系三年级课程设计任务书1、工程名称:浙江大学建筑人文学院2、背景资料及建筑规模:本课程设计为“浙江大学建筑人文学院前期分析”课程地后续作业,总用地面积11676平方M,建筑面积一期12000平方M,其中建筑人文学院为11500平方M,拆建面积500平方M,二期3000平方M.3、内容:a.总图布局,在用地内规划近远期建筑.b.一期建筑单体:教案用房.教师用房及设计工程用房.建筑人文出版社用房.其他用房(详见附表)4、设计要求:a)处理好该学院楼与周边建筑地衔接关系,符合校园总体规划地要求b)流线设计需考虑校园主干线地衔接,有一定量地室内外自行车停车位和汽车停车位c)考虑室外环境和绿化布置,充分利用原有景观要素d)充分利用地形坡度,减少对原有地貌地破坏e)结合建筑系特点,体现大学校园研究型.学术型以及人文型地氛围和特点.f)解决好基地拆建建筑和人文学院地出入口关系,以及与浙大设计院地资源共享问题.5、进程安排:详见教案进度表交图时间:4月23日下午16:004月24日下午13:30现场评图作业迟交三天内,扣5分;迟交三天以上.七天以下地扣10;迟交七天以上地计0分.6、成果要求:(1)总平面 1:1000(不得小于“总图绘制框”所示范围)(2)建筑各层平面 1:200/250/300(3)建筑立面.剖面 1:200/250/300(各不少于2个)(4)建筑表现图图幅面积不少于0.12平方M(5)设计应为“前期分析”地体现,并运用局部透视及分析图予以充分表达(6)建筑设计说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7)图纸尺寸:594x841mm7.目标:1)了解并熟悉设计前期地内容2)培养对较复杂建筑单体地处理能力附表——面积分配表一.教案用房(K值1.5)二.教师用房.设计工程用房(K值1.5)三.建筑出版社用房(K值1.4)四.其他用房(K值1.6)五.建筑物理实验室:630平方M(K值1.5)1.声学实验室:a.混响室:6x7x6m(H) b.消声室:7x11x8m(H) c.隔声室:30m2x2 d.控制室:10m2测试房间必须用双墙隔开,并围绕控制室布局为宜,两个隔声室必须紧邻布置.2.光学实验室:a.人工厅穹:直径3m穹顶,暗房,独立设置 b.光通量测试间:6x2m,暗房c.采光测试间:须有侧窗,可利用普通教室3.热工实验室:a.传热测试间:40m2x2 b.仪器储藏:15m2x24.综合实验室:100m2,可将采光测试间合并使用合计:420m2技术经济指标控制:建筑总面积12100平方M(上下浮动5%),绿地率>=30%自行车停车:180辆(室外要求有防雨棚);机动车停车:近期60辆,远期40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建筑人文学院方案设计
——2014年建筑系三年级课程设计任务书
1、项目名称:浙江大学建筑人文学院
2、背景资料及建筑规模:
本课程设计为“浙江大学建筑人文学院前期分析”课程的后续作业,总用地面积11676平方米,建筑面积一期12000平方米,其中建筑人文学院为11500平方米,拆建面积500平方米,二期3000平方米。

3、内容:
a.总图布局,在用地内规划近远期建筑。

b.一期建筑单体:教学用房、教师用房及设计项目用房、建筑人文
出版社用房、其他用房(详见附表)
4、设计要求:
a)处理好该学院楼与周边建筑的衔接关系,符合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b)流线设计需考虑校园主干线的衔接,有一定量的室内外自行车停车位和汽车停车位
c)考虑室外环境和绿化布置,充分利用原有景观要素
d)充分利用地形坡度,减少对原有地貌的破坏
e)结合建筑系特点,体现大学校园研究型、学术型以及人文型的氛围和特点。

f)解决好基地拆建建筑和人文学院的出入口关系,以及与浙大设计院的资源共享问题。

5、进程安排:
详见教学进度表
交图时间:4月23日下午16:00
4月24日下午13:30现场评图
作业迟交三天内,扣5分;
迟交三天以上、七天以下的扣10;
迟交七天以上的计0分。

6、成果要求:
(1)总平面 1:1000(不得小于“总图绘制框”所示范围)
(2)建筑各层平面 1:200/250/300
(3)建筑立面、剖面 1:200/250/300(各不少于2个)
(4)建筑表现图图幅面积不少于0.12平方米
(5)设计应为“前期分析”的体现,并运用局部透视及分析图予以充分表达
(6)建筑设计说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图纸尺寸:594x841mm
7、目标:
1)了解并熟悉设计前期的内容
2)培养对较复杂建筑单体的处理能力
附表——面积分配表
一、教学用房(K值1.5)
二、教师用房、设计项目用房(K值1.5)
三、建筑出版社用房(K值1.4)
四、其他用房(K值1.6)
五、建筑物理实验室:630平方米(K值1.5)
1.声学实验室:a.混响室:6x7x6m(H) b.消声室:7x11x8m(H) c.隔声室:30m2x2 d.控制室:10m2
测试房间必须用双墙隔开,并围绕控制室布局为宜,两个隔声室必须紧邻布置。

2.光学实验室:a.人工厅穹:直径3m穹顶,暗房,独立设置 b.光通量测试间:6x2m,暗房
c.采光测试间:须有侧窗,可利用普通教室
3.热工实验室:a.传热测试间:40m2x2 b.仪器储藏:15m2x2
4.综合实验室:100m2,可将采光测试间合并使用
合计:420m2
技术经济指标控制:
建筑总面积12100平方米(上下浮动5%),
绿地率>=30%
自行车停车:180辆(室外要求有防雨棚);
机动车停车:近期60辆,远期40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