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你行也不行”
高中教学反思——我是拿破仑

我是拿破仑有一个法国人,42岁了仍一事无成,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简直倒霉透了:离婚、破产、失业……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存价值和人生意义。
他对自己非常不满,变得古怪、易怒,同时又十分脆弱。
有一天,一个吉普赛人在巴黎街头算命,他随意一试。
吉普赛人看过他的手相之后,说:"你是一个伟人,您很了不起!""什么",他大吃一惊,"我是个伟人,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吉普赛人平静地说:"您知道您是谁吗?""我是谁?"他暗想,"是个倒霉鬼,是个穷光蛋,我是个被生活抛弃的人!"但他仍然故作镇静地问:"我是谁呢?""您是伟人",吉普赛人说,"您知道吗,您是拿破仑转世!您的身体流的血、您的勇气和智慧,都是拿破仑的啊!先生,难道您真的没有发觉,您的面貌也很像拿破仑吗?""不会吧……"他迟疑地说,"我离婚了……我破产了……我失业了……我几乎无家可归……""嗨!那是您的过去",吉普赛人只好说,"您的未来可不得了!如果先生您不相信,就不用给钱好了。
不过,五年后,您将是法国最成功的人啊!因为您就是拿破仑的化身!" 他表面装作极不相信地离开了,但心里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伟大感觉。
他对拿破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家后,就想方设法找与拿破仑有关的书籍著述来学习。
渐渐地,他发现周围的环境开始改变了,朋友、家人、同事、老板,都换了另一种眼光、另一种表情对他。
事情开始顺利起来。
后来他才领悟到,其实一切都没有变,是他自己变了:他的胆魄、思维模式都在模仿拿破仑,就连走路说话都像。
13年以后,也就是在他55岁的时候,他成了亿万富翁,法国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事业单位2015年4月天津市考试《综合知识》题

2015年4月天津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题,每题0.7分,共28分。
1、“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在哲学上属于()。
A、辩证的唯物主义B、唯物的辩证法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2、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主要在于()。
A、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B、是否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C、是否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D、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政党和国家政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阶级都是通过政党来夺取国家政权的B、政党都是通过掌握国家政权来实现本阶级利益的C、国家政权都是在政党领导下阶级统治的工具D、政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政权的性质4、质量互变规律指出了事物发展的()。
A、形式和状态B、源泉和动力C、方向和途径D、内因和外因5、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凡事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质和量相互制约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6、下列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是()。
A、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B、收入的平均分配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平衡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政府的经济职能的是()。
A、保障职能B、参数调节职能C、价格决定职能D、间接的资源配置职能8、()不是市场经济主要规律。
A、价值规律B、竞争规律C、调节规律D、供求规律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动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国家对市场物价调控体系D、建立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市场体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动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国家对市场物价调控体系D、建立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市场体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11、下列行政行为中,不属于行政确认的形式的是()。
行与不行

行与不行
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
按照平仄对仗来衡量,这对联甚至达不到最基本的水准。
不过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中似乎还有些道理,说出了大家都或安然视之的一些现象。
近来又接到一个朋友发来的短信,短信说在当今社会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满足三个要件:“其一,你得行;其二,有人说你行;其三,说你行的人得行。
”这样的短信未免引人深思,而思考之后,却往往陷入别一种的无奈。
哪怕你不愿认同,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境况其实屡见不鲜,而对于短信作者的超强概括能力由衷叹服。
行与不行,不单单在于其是一种结果,或许更重要的,在于其是一种评判标准。
众所周知,自古而今,在中国的传统意义上是没有明确的定量评判标准的,行与不行,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模糊的定性标准,评判的人不同,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同。
这一点,东方的感性与西方的理性总是分道而驰。
中西的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至今也难得出个统一结论。
确实,这是一个难题。
理想的远大与现实的潜规则之间总会磕磕绊绊,坚持与妥协交错并行,难以理清头绪。
心领神会又心照不宣,心有不甘又心存侥幸,矛盾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还有整个文化。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每一年现代都在传统边缘,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若干年前的歌声犹在耳畔,而如今我们依然需要改变,不在现在,就在未来。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利州区大石小学赵华丽暑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家认真阅读《新教育》一书。
说真的,听到要求心里很不舒服,教了这么久的书,身心疲惫,好想利用假期调节一下,加之我看到理论书籍就头痛,读不到两三页就想睡觉,烦人!拿到这本书一看,厚厚的,头皮都麻了,干脆束之高阁,心想:等到快开学再说吧。
但在7月下旬吃学校一位老师的酒席时,听到很多老师在交流该书内容,心里直打鼓。
回来后,不得不打开书读,但真的读不到几页就睡着了,由于心里不情愿,我总觉得这不过是作者自吹自擂,说的全是大话套话,没一点可操作性,到处都是引用名人的话,再或者搬出去世很久的伟人的话或事迹。
一点都提不起我的兴趣,引不起心理共鸣。
我就这样边读边睡,边睡边读熬了好长时间,痛苦极了。
但当我读到175页时,居然越读越清醒。
只缘于其中几句话说到我的点子上了“仔细留心注意中小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你会发现一般是贬多褒少。
似乎我们的教师认为:学生做正确是应该的,出错时无法容忍的。
就在这种不成比例的褒贬之间,有多少学生的信心被碾磨得粉碎!”以前,同行经常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并没点醒我,我一直不以为然。
但这句“学生做正确是应该的,出错是无法容忍的”不就是我的心里写照吗?还有两句也让我反思“真正的名师往往是严格与亲善的完美统一:他们既对学问一丝不苟,又能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近远七目标,并为学生点滴的成就而喝彩。
会欣赏学生才会当好老师。
”我从来不追求当名师,那样太苦了自己,但我一直希望我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样太幸福了。
我自认为做到了严格与亲善,对学问一丝不苟,但我却不会欣赏学生,不会轻易表扬学生,这或许是我在教学中的致命弱点?我一定要用新教育的九大定律中的第二大定律提醒自己。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如果你想激励一个学生,你就不断地(当然也是适时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
’他往往就能做的比别人期望的更优秀、更卓越。
说你行你就行

说你行你就行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所谓“自知”,意指正确认识评价自身的实力与局限,正确选择力所能及之职。
但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自知”似乎仅仅意味着知道自己的不是与不能,总是抱着“自知者明”的教条为自己推脱:“我不行,干不了”、“没办法,我就那样”、“我没法跟人处好关系,逢谁跟谁吵”……这种种消极言词,实质上就是一次次无形的自我打击。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就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力作过一项实验。
他把100名医学院的学生平均分成两组,分配给第一组红色胶囊包装的兴奋剂,第二组则分配给了蓝色胶囊包装的镇静剂。
实际上他把胶囊里的药粉调了包而没让学生知道。
结果吃了红色胶囊的一组很兴奋,吃了蓝色胶囊的一组则很平静。
由此可见,他们的心理暗示作用压制住了服用药物后的化学反应作用。
事实的确如此,心理暗示的力量异常强大。
你若一遍又一遍对自己说“我不行”,你就确实无法成功,因为意志的妥协会让你在困难面前轻易退缩:“反正我都不行,再争取也没用”,自然也就不会为战胜困难而付出努力了。
你最后当然无法取得成功,而这失败的结局又成为你自我判断新的佐证,令你更加确信自己不行。
如此反复,你最初也许仅仅是出于胆怯或是谦虚而对自己作出的评判,居然就变成了事实,这可笑的结局难道不正是“说不行就不行”吗?所以,不要轻易断定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当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种种曲折时,理性应该时刻以它的光辉为我们指明方向。
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我们不要盲目轻信直觉,为自己妄下断语而阻断前进的路途。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问你是否有信心把鞋带系好,你肯定会信心十足地回答:“没问题。
”为什么你可以回答得那么肯定呢?因为你已经成千上万次做过这件事了。
同理,若想进入自己始终还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并有所成功,你就一定要树立取得成功的信心,并不断地从多方面练习自己的信心,学习想象且感受那份自信。
如果你有意退却,请冷静下来,先认真分析一下有没有理由。
如果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行,就问自己为什么不行,不要说“上次也是这样,我真的不行”之类消极的话。
未来新星外教篮球文化讲堂

未来新星外教篮球文化讲堂------管理篇(-)-------------------------------- 论领导力与执行力当今世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公司林立,特别是当下大部分人都有做领导的欲望与挑战,好象领导特别好当,什么东西都定式化,或者用几个左膀右臂,应了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凡事不必自己有多大本事,只需用几个助理,让几个常务副总一干,一幅当今社会职业官场混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架式!其实如今由于入行门槛低了,十个明片九个是老总,还有一个是常务副总!但是果能有良好的市场运营与管理能力吗,大部分是否的,在外教篮球界曾有一管理笑话:某君号称在上市公司渡过金,说白了“混过”,(其实只是心虚的表现,在国务院打扫厕所就能当乡长吗?),结果此君管理时扬言:我不懂市场,市场怎么做是你们的问题,我只懂管理。
从网上弄下一大堆表格与规章制度必须执行!结果更可笑的是上级领导总经理与董事长啧啧赞叹:”你看人家的表格做的----漂亮!”那么怎样才能做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或者说如何判定某人是一合格领导呢!其实很简单,就五个字:“智,信,仁,勇,严”!作为领导者必须有充分的智慧与能力,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知可以战与不可战者胜,什么时可用兵,什么时避讳劳师袭远,什么时兵贵速,什么时打阵地战,什么时打大兵团集团战,什么时化整为零打游击战争,商场如战场,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也客观上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也就是说,不知手下人员的情况,不知公司的大小事务就参与管理那是相当可怕的,在孙子兵法中所谓的乱军引胜,就是把人心搞散了,把手下人搞糊涂了,那么就会让兑争对手取得胜利了!只是智还不够,还得讲信用,切忌学三国时期的袁绍一样:“好谋无断,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早晚必被他人所图尔”,袁本初之人性格反复无常,如晴雨表一样,一日三变,结果官渡一战,曹操打得一败涂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取信于手下!另一典型例子就是国民党蒋介石,其实蒋做为近代中国杰出的人特,其文韬武略也是上上之人!然其总以诈术治天下,无法取信于手下各利益集团,举个简单的例子围剿红军的湘江战役,红军所走之路线一如蒋所设计,也如之前小诸葛白崇禧精确判断一样,最后把红军围在湘江之死地,然围攻的三路军“南天王”之称的陈济堂,“小诸葛”之雅号的白崇禧,加上混世军阀何健三路大军各怀心事,因为大家不仅怕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红军致之死地而后生,更怕两败俱伤之后始终终与红军保持一定距离的薛绍所率的十万中央军。
鞋匠与总统

在成功之门面前,盲人和跛子并没有相互抛弃,而是彼此示意了一下,共同打开了成功之门。当成功之门被开启之时,两个壮汉才悔不当初。
盲人放下了跛子,他们双手交握着流下了喜泪。
上帝微笑着说:“恭喜你们,你们成功了。现在,我将满足你们的愿望。”
蝴蝶的勇气
那是在1977年,当时罗杰斯走在乔治亚州某个森林里的小路上,看见前面的路当中有个小水坑。他只好略微改变一下方向从侧翼绕过去,就在接近水坑时,他遭遇到突然袭击! 这次袭击是多么出乎意料!而且攻击者也是那么出人意外。尽管他受到四五次的攻击还没有受伤,但他还是大为震惊。他往后退回一步,攻击者随即停止了进攻。那是一只蝴蝶,它正凭借优美的翅膀在他面前作空中盘旋。 罗杰斯要是受了伤的话,他就不会发现个中情趣;但他没有受伤,所以反倒觉得好玩,于是他笑了起来。他遭到的攻击毕竟是来自一只蝴蝶。 罗杰斯收住笑,又向前跨了一步。攻击者又开始向他俯冲过来。它用头和身体撞击他的胸脯,用尽全部力量一遍又一遍地击打他。 罗杰斯再一次退后一步,他的攻击者因此也再一次延缓了攻击。当他试图再次前进的时候,他的攻击者又一次投入战斗。他一次又一次被它撞击在胸脯上,他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好第三次退后。不管怎么说,一个人不会每天碰上蝴蝶的袭击,但这一次,他退后了好几步,以便仔细观察一下敌情。他的攻击者也相应后撤,栖息在地上。就在这时他才弄明白它刚才为什么要袭击他。 它有个伴侣,就在水坑边上它着陆的地方,她好像已经不行了。它呆在她的身边,它把翅膀一张一合,好像在给她扇风。罗杰斯对蝴蝶在关心它的伴侣时所表达出的爱和勇气深表敬意。尽管她快要死去了,而自己又是那么庞大,但为了伴侣它依然责无旁贷地向他发起进攻。它这样做,是怕他走近她时不经意地踩到她,它在争取给予她尽可能多一点生命的珍贵时光。 现在罗杰斯总算了解了它战斗的原因和目标。留给他的只有一种选择,他小心翼翼地绕过水坑到小路的另一边,顾不得那里只有几寸宽的路梗,而且非常泥泞。它为了它的伴侣在向大于自己几千倍的敌人进攻时所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值得罗杰斯这么做。它最终赢得了和她厮守在一起的最后时光,静静地,不受打扰。罗杰斯为了让它们安宁地享受在一起的最后时刻,直到回到车上才清理皮靴上的泥巴。 从那以后,每当面临巨大压力时,罗杰斯总是想起那只蝴蝶的勇猛气概激励自己、提醒自己:美好的东西值得你去抗争。
高考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4

2、顿号 ①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 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②并列词语作谓语,在没有共同的宾语的情况下, 中间有较大的停顿,多用逗号分隔。例如:剧中 机器人“罗伯特”聪明,听话,能干。 ③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
4、概数误用顿号 例:一天才走五、六里。 5、连词前误用顿号 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 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可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例:他留给我的印象依然如故:天真中 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 “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 气”不是联合词组,而是两个分句,分句间 应用逗号。
[例] 在下面文段画线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①文学可以用文 字概念塑造形象②具体③确切地表达一定的思想 感情④绘画雕塑可通过具体视像再现生活的瞬间 ⑤戏剧电影几乎能表现生活的具体面貌⑥但音乐 以音响为⑦原料⑧⑨通过乐音的运动给人造成听 觉刺激⑩ 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⑦“ ⑧” ⑨,⑩。
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9、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例:我不讳言:前两年,我们确有过相当困难的时期, 但是这种情况改变得很快。 冒号管辖的句末,此句中最后一个分句不属于“不讳 言”的内容。可将冒号改为逗号。 10、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例:昨天开大会,王厂长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 一是持证上岗,二是下岗分流。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例:他为什么总是说:“我疼你,我要保护你”之类 的话? 12、“某某说”后标点不明。 “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话之前,后面 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用话之后, 后面用句号。如: 例:“这样做对不对?我看,”刘主任大声说:“不 对。” 凡是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 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用了冒号,前面公安局预审室里刑警和疑犯的交锋: “和你接头的是什么人?”“不知道!”(感叹 号,表态度强硬) “那个穿红衣服的。”“不知道。”(句号,表 态度不敢强硬了) “那是个女人。”“不知道……”(省略号,表态 度软下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你行也不行。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你行也不行。
”这句话用在哪都没有用在ZF机关里最贴切。
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用绝对的对错标准来衡量事物本身就是自己错了。
各行有各行的“潜规则”,这也算是一大中国特色。
娱乐圈的“潜规则”是众所周知的,房地产有“潜规则”,商场、超市有“潜规则”,这些你可能略知一、二,但是机关的“潜规则”你又知道多少呢?1、机关单位就象一棵到处都爬满猴子的大树,人人都想争先恐后地往上攀高枝,下面的人向上看全是屁股,上面的人向下看全是笑脸,一不小心后面的笑脸就会撞到前面的屁股上。
如果你在机关工作,那么无论你工作能力多么出色,做出了多么大的成绩,如果你不懂潜规则和上面没有人,升迁名单里永远都不会有你,因为:A、你太年轻,即你连30岁都不到;B、你资历太浅,即你到这个单位的时间太短;C、你工作能力太强,功高盖主,对领导已构成了有可能取而代之的潜在威胁;D、你太不会“做人”,敢于直言,即不能象狗一样的听话;E、你太不会“来事儿”,钱和色你怎么也要出一样啊!否则我凭什么非要提拨你呀;F、最后,领导说,论工作能力、成绩、责任心等等各方面你都不错,但没办法,你超龄了,我们也很可惜,希望你能理解。
你还是没戏。
想用你,年龄不是问题,45岁都可以参加竟聘,因为工作需要;不想用你,过35岁就没资格参加竟聘,因为这是有量体裁衣的文件规定的;想用你,即使你票数不够,有关领导会说:虽然票数少点,但这人业务能力较强;不想用你,票数要不够正好拿下,票数即使够了,领导会说:工作等各方面都没什么问题,但平时不太注重小节,如有时迟到、穿衣打扮跟别人不一样、跟有些同志有矛盾等,但你却无权打破沙锅问到底,世界上很多事情,问明白了,只是让自己和别人一起不自在。
总之,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你行也不行。
想用你,问题都不是问题,不想用你,不是问题都是问题。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人帮你,是你幸运,无人帮你,是你命运,没有人应该为你做什么。
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肯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2、人生有三种困境,个人无法与他人沟通,意味着孤独;人人都不想死,可是人人必定要死,这就意味着恐惧;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欲望诱惑的能力,这就意味着痛苦。
神话永远不是生活,生活需要的是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利益转换。
为了体现公平,领导干部要竟聘上岗,于是乎,有雄心壮志的、有远大理想的、有为体现自我价值等的一大群天真可爱的年轻人,满腔热情的报名参与,以为真的可以公平竟争、可以真的凭实力说话,其不知“人员”领导早就定下来了,所谓演讲竟聘只是走形式,只是为了体现领导的公平:不是没给你机会,是你自己不行。
上下级之间、同僚之间最难相处的是关系。
凡是个人进步不了的最体面的理由是与领导关系没处好,而处理关系也便成了好多人眼中的第一能力和第一要务。
跟领导走得太近了怕别人闲话多,离得太远了又怕掉队疏远了,有好事儿也沾不上边儿。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此乃是一些有仕途理想人员挥之不去的烦恼。
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能干的总是没有活干。
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几率就高,到头来往往吃力不讨好。
少干或不干的人,往往不犯或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却是个好同志。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情,你以为是为对方着想,而事实上,对方往往会恨你。
只是因为,他想要的,不是你付出的。
于是乎到头来,苦干的不如巧干的,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
因而得势的不一定是能力强干的,失意者不一定是能力有限的。
对此,你不服不行!生气也白搭!只是得到了一条经验教训:得意时,朋友认识了你;落难时,你认识了朋友。
3、和领导之间,没有朋友可言,也不要把领导当做哥们朋友。
若是新相处的领导对你亲切有加,如果你站位错误,把自己放在他哥儿们的角色,说话没轻没重,那就大错特错了。
用不了几天,他会找一种途径来让你懂得,领导就是领导,部属就是部属,你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还没有到那种无话不说的地步。
试想一下,当你站在太阳身边,你永远无法光芒四射。
所以,当你成为太阳的时候,你还愿意别人回顾昨天的晚霞吗?古话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其实,唯女子与领导难养也。
远之则怒,近之则不恕,伴君如伴虎。
疏远领导,招人讨厌,为领导做的太多,他会顾忌你,慢慢地亲极反疏。
其实人际关系,都是心理战,要讲究“边界”效应,在亲和疏之间把握一个度。
例如:新调来或新上任的领导不管见到谁都是笑容可掬,亲切有加。
如果你认为新来的头儿平易近人,联系群众,没有架子,那就大错特错了。
3天过后,大都原形毕露,眼睛朝上,目无群众,再也找不到上任伊始的影子了,倒是官腔十足,架子不小。
4、人人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伴君与伴虎的道理。
因此跟领导走得太近了不行,离得太远了也不行。
跟得太近了怕站错了队,一旦大树倒,树倒猕猴散,大难就会临头;离得太远了,好处永远轮不到你,坏事少不了你。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此乃机关人员特别是有一官半职的机关人员挥之不去的烦恼。
想仕途、图利益的,重上层领导关系;想潇洒、重人缘的,拉哥们姐们关系。
有本事没关系的吃苦饭,没本事有关系的跟着吃,有本事又有关系的不愁吃,没本事又没关系的只看别人吃。
问题在于自认为有本事的人未必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因此,有本事和没本事的,都要拼命地找关系,有了关系的则不惜绞尽脑汁巩固好关系。
凡是职务上不去的,众口一词就是不会拉关系,没有人认为自己的能力素质不够,这是最体面的理由。
但在领导面前却从来不会说自己是怀才不遇,朝中无人难做官。
5、在官场要学会变脸规则:做好人,靠的是一颗善良的心;做老好人,靠的是一张善变的脸。
见到上司唯唯喏喏,这是逼出来的;见到同级嘻嘻哈哈,这是装出来的;见到部属不苟言笑,见到群众凶凶巴巴,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平时你也要学着点儿,学会随机应变,一天三变脸,因人而异,看风使舵,见人下菜碟,或许你翅膀硬了就会用得着呢!这是机关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
尽管你很需要加强学习和身心调节,以提高工作效率。
但你宁可在没人时浏览网上新闻听听音乐,你也不要在上班时间专心看会报,否则每个一见面的人都会说:“ 嗨,你好清闲哦!”其实你脑袋那时正在飞速转运。
久而久之,领导和同僚对你的看法就不好了。
忙的科室,气氛永远是“团结、紧张、严肃”不“活泼”;而闲的科室,来个外人或领导不在时气氛便活跃起来,抓紧利用这个机会海阔天空、说说笑笑、吹吹牛皮、侃侃新闻、议议女人……打发无聊。
加班等于敬业,至于效率可以不闻不问。
而领导不在的时候,加班等于白加。
星期六在办公室上网看看也算加班,而加班的总是固定的那几个单位,有的单位从不见加班,但一样运转正常。
“月亮走我也走”,领导到了下班时不走,下属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走。
对科室来说,离领导办公室近的往往是早上班晚下班、最后去吃饭的,离远的办公室就不会顾及这些了。
对个人来说,离领导距离远的人看领导身边的人,总觉得那些人也是领导。
一个单位头头的秉性喜好总会潜意识地影响到他的部属。
机关平时总议论某科室的特征区别,但总能归因到科长的因素上。
因为领导是导向,所以时间长了,领导的爱好,往往会成为办公室成员的共同爱好,即爱好着领导的爱好,幸福着领导的幸福,快乐着领导的快乐。
6、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制定规则,而后者只能遵守规则。
机关办事是有规定按规定办,没规定按规矩办,没规矩按领导指示办。
即使是屁大的事,你也得按照程序走,即使是误了事,板子也不会打到你身上。
所谓领导的左右手是:一只助手,一只打手。
想管理好一支队伍,关键是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岗位上。
他们有时候是天使雷锋,有时候是妖魔鬼怪。
其实,他们原本都是普通人,但做了官就不一样了。
7、即使你忙得上火、烦得要命,或者急赶文稿神思远游,可别人进门和你打招呼或叫你办事,你还得丢下一切,迅速调整状态热情应对,否则别人可不管你忙不忙、烦不烦,否则,没有看法才怪呢!8、谁都想责任少担点,事情少做点,麻烦少惹点,好人多做点。
因而多数人做事的原则便是,对自己没好处的事能推则推,惹麻烦的事能躲则躲,得罪人的事绝对不做。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人之所以去做,其实不是这件事情有多重要,而之所以去做,那是因为某一个人去做的。
失去了值得去做的人,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
机关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能干的总是没有活干。
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几率就高,挨训的机会也多,加班的次数多,得罪人的概率高。
少干或不干的人,往往不犯或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往往比较好,年底测评时往往得票较高。
黑夜永远是朦胧的,因为他掩盖了一些内幕,诸如......9、世界说起来很大,中国人说起来很多,但是每个人迫切需要处理和对付的,其实就是身边周围的那么几个人,整天相互琢磨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明知道有些人不把开会当回事,但不能不打上他的席位卡,因为这是他的政治待遇。
领导的话,再不中听也要听,即使你听的很不顺耳,也要自觉不自觉的拿回来给自己洗脑,不然你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抵触情绪,这是每个做下属的大忌。
谁先粘事谁倒霉,别以为一件事情你按程序转办、吩咐、落实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最后还有好多擦屁股的事要你处理,谁让你是综合办的,事情是你向下交办的,最后的句号还得你来划圆。
能写的往往不如跑腿的,能干的往往不如能吹的,能说的往往不如会送的。
踏实本分的不如善长张扬的,遵守制度的不如听话的,坚持原则的不如会变通的。
若是领导的领导批了领导,作为被领导的你就得小心领导拿你当做“出气筒”了。
当然,你要觉得窝火,你也可以继续往下转移,可以再找被你领导的人发一通脾气,指责他“怎么搞的!”如果没有,那就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谁让你的官最小呢!此时,有经验的老婆发现其老公脸上阴到多云,一般都会知趣地走开、尽量离远一点儿,官场也一样,因为伴君如伴虎嘛!10、在办公室通常听不到牢骚怪话,比如报纸上登出某地又揪出了一个贪官,你只能选择腹诽,恨在心里。
如大放厥词、口无遮拦地进行猛烈抨击,有人会认为你是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曲高和寡。
你在表明自己爱和恨的同时,实际上是在孤立自己,很有可能成为他人尤其是领导设防的对象。
要议论就议论美国的克林顿,伊拉克的萨达姆。
所以经过办公室的历练后,人人都会把握住“说古不说今,说外不说中,说远不说近”的原则。
谨记: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假话都是违心的真话,是人际关系里的重要调和剂。
人的身体里绝大部分是水——如果都挤干了,没有水分,成活都成问题了,人还能和人相处吗?这个世界只有假话才能赚人的眼泪,也只有假话才能够说得惊天地、泣鬼神。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
热闹场中;人向前、我退后。
办公室里的生存哲学是:听人说话只信一半,那是聪明;知道哪一半可以相信,那才是精明。
如果你学问太多,一定无人理睬你;如果你学问太少,没人会看得起你,你只要看起来比周围的人多那么一点学问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