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第1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题(认识小数的意义)及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情景中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借助现实模型,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米尺、硬币、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了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以外,
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2. 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看来同学们既会读小数,又会写小数了,那这
些小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
的意义(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1)(PPT课件出示情景图)1.11元是什么意思?
(2)组织学生与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反馈。
(3)1.11米是什么意思?
(4)分组活动,动手操作,体会1.11元和1.11米的含义。
2.建立模型,体会小数的意义。
(1)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自学小数的意义。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PPT 课件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千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用分数表示千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01米。
(5)师生共同总结:一位小数表示几个十分之几,就是几个0.1;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就是几个0.01;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就是几个0.001。
(教师板书)
用一句话概括: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一) 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110=0.1 两位小数:百分之几 1
100=0.01 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1
1000
=0.001
第1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时教案[教师专用]【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这节课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上,以“自主学习活动”代替讲解,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求知环境,使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整
个学习过程,主要是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注意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中锻炼学生归纳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不足之处]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个别潜能生自学还有难度,
对小数的意义不能充分地理解,所以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和自主学习方式相结合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所以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
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知,培养数学素养。
[再教设计]再次教学可以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比如讲授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
互动对话教学的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问一答,那么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师生“互动”只是表面形式,学生的数学思维
并没有真正展开,也就无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因此,互动对话式教学向教师的教学智慧
提出了新的挑战。
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在最恰当的时机选择并灵活采
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第2课时小数的意义(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题(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及第5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长度、质量等活动的具体情景,体会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成较大的度量单位是产生小数的现实背景。
2.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常见的量,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运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新知。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准备】
PPT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们的身高是多少?互相说一说。
刚刚同学们说的1米30厘米、140厘米、1.37米这三种身高测量结
果,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2.怎样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数据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小
数的奥秘。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二))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分组讨论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2)观察米尺,说一说你的发现。
学生观察米尺,教师巡视指导。
(3)1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
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教师板书)
生: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
100
(4)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小组内讨论交流。
米,用小数表示是0.36米。
(教师板书)
生:36厘米用分数表示是36
100
(5)黑板的长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呢?
(6)学生讨论后汇报:将2米写在整数部分,36厘米是0.36米,那么2
米36厘米就是2.36米,黑板长2.36米.
2.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第二幅情景图,由图文的内容你可以得到
哪些信息?
(2)让学生说一说和第一幅情景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质量单位的换算和长度单位的换算的方法是一样的。
因为1千克
千克,也就是0.012千
=1000克,鹌鹑蛋的质量是12克,等于12
1000
千克,也就是0.500千克。
(结合学生汇报板书)
克;500克等于500
100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第1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2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二) 1厘米=
1100
米=0.01米 1克=
1
1000千克=0.001千克
36厘米=36
100米=0.36米 12克=12
1000千克=0.012千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学的主导作用,引入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前引导学生复习了以往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习情景的营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获取新知,并且敢于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体验测量,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尝试主动获取新知的喜悦,这样的教学,便于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深刻。
[不足之处]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的测量方法,因此,本节课知识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放手还不够,有些环节教师参与得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再教设计] 测量活动是产生小数的现实背景,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这样的实际测量问题,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认识到在实际单位换算中,可以用小数把较小的单位量表示为较大的单位量。
第3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例题、第7页例题(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第7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
2.理解并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景导入
PPT课件出示:
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80千米/时,约为22.222米/
秒。
通过情景图我们知道,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约为
22.222米/秒,
你知道这个小数每一位数表示的意义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
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三))
二、探索尝试,构建新知
1.认识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
(1)小组讨论如何在计数器上拨出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每一个
“2”分别表示多少,然后再填一填。
(2)哪个小组在计数器上拨好了22.222,给同学们展示一下。
(3)观察小数计数器和整数计数器有什么不同?
(4)你知道小数点左边都有哪些数位吗?
(5)你知道小数点右边都有哪些数位吗?
(6)学生观察汇报,认识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第1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7)其中的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请大家尝试填一填。
(8)学生展示填好的表格。
(9)教师小结:PPT 课件出示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一(个)、十、百、千、万……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1,0.01,0.001……小数的计数单位同整数一样,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满十进1”。
(板书:数位顺序表) 2.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1)(PPT 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景图)我想买一块毛巾,小熊商店和小狗商店都卖毛巾,快帮我想想哪家商店的毛巾便宜呢?
(2)通过观察两个商店毛巾的价钱,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商店毛巾的价格一样吗?到底要去哪家商店买毛巾呢?学生进行讨论。
(3)0.6和0.60谁大?涂一涂,比一比。
(4)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5)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6)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小数的基本性质)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2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三)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 位 ……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
十 分 位 百 分 位 千 分 位 万 分 位
……
计 …万 千 百 十 一
十 百 千 万
…
数 单 位
… (个) 分 之 一 分 之 一 分 之 一 分 之 一
…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重创设情景,努力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
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小数数位顺序表的过程,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小数的必要性,会运用小数数位顺序表。
[不足之处] 本节课由于教师过多地讲授,导致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较少。
[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要多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活跃课堂气氛。
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解决问题,他们身上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
第4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题及第10页“练一练”第2,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
PPT 课件、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第1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1.一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或
( )。
2.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或
( )。
4.0.307的3在( )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 )。
5.1米=( )分米,1分米=( )米;
1千克=( )克,1克=( )千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跳高成绩”情景图。
王红与李娜两人
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
0.69○0.8
(2)学生独立探究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3)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用单位换算知识解决,有的用小数计数单位知识
解决,有的用方格图知识解决……汇报小组结果)
方法1: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0.69米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
分米,所以0.8>0.69。
方法2: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0.69是69个0.01,0.8是80个
0.01,所以0.8>0.69。
方法3: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
由图可以知道0.8>0.69。
(板书:0.8>0.69)
2.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跳远成绩”情景图。
(1)三位选手跳远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
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小组
内说说你的方法。
(2)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
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3)教师小结:先比较整数部分,它们的整数部分不同,因为3>2,所以
三个数中最小的是2.97。
再接着比较剩下的两个数的十分位,因为
0<1,所以3.13>3.08。
因此,3.13>3.08>2.97,即李明跳得最远。
(结
合学生回答板书:3.13>3.08>2.97)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第2,3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比大小
0.8>0.69 3.13>3.08>2.97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借助教材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跳远比赛的活动情景,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3.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整节课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并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足之处]本节课在设计小数时,由于只注重学生独自解决问题,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独学和群学环节时间过长,以至于后面教学时间紧张,主要还是对课堂不能收放自如,学生在语言叙述小数怎样比较大小的方法时,说得不够好,还要继续培养。
第1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再教设计]当学生发现不同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时,教师有些措手不及,没有及时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进行引导。
课堂上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生成点让学生思考“这两种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小数转化成原来学过的整数或分数再比较的,从而进一步归纳出,其实都是用了转化的方法。
当学生发现可以用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的方法来直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再一次让学生思考“和之前发现的转化的方法相比,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讨论不难发现直接比较更方便快捷,从而让学生明白方法可以优化。
第5课时买菜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题(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及第12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探索(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能够正确地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运用小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买菜”情景图)
1.通过这个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老师包里正好有4元零钱,看看能不能购
买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
3.大家怎么算的?
4.老师还有个问题,老师想买一把芹菜和一把油菜,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请大家和老师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吧。
(板书课题:买菜)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1.25+
2.41=
3.66-1.25=
2.在计算前,先让学生估算计算结果,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的。
3.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4.汇报。
(1)分步计算。
可将整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将得数相加。
如:1+2=3,0.25+0.41=0.66,3+0.66=3.66。
所以1.25+2.41=3.66,
3-1=2,0.66-0.25=0.41,2+0.41=2.41。
所以3.66-1.25=2.41。
(2)涂一涂。
学生利用方格纸涂一涂并进行计算。
(3)列竖式计算。
(找两名学生板演所列的竖式)
1.25+
2.41=
3.66(元) 3.66-1.25=2.41(元)
1. 2 5
+ 2. 4 1
3. 6 6 3. 6 6
- 1. 2 5
2. 4 1
答:两种菜各一把一共3.66元。
答:售货员收得对。
5.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
6.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7.思考: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
(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只有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
三、课堂小结
第1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1,2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买菜
答:两种菜各一把一共3.66元。
答:售货员收得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这节课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
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知识模型的构建,而
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生活中,最终将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不足之处]把小数加减法放到一个问题里去探究,这需要考虑学情,有的学生已有经
验较好,适合这样设计,因此是成功的设计尝试。
但是,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课堂临时的处理
与引导,时间的疏密与协调,还是可以再科学合理些的。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注意在学生尝试探究计算方法与汇报交流时,调控好课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求算理和改进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6课时比身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题(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第14页“练一练”第2题,第15页第3,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探索(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情景图:星期天,明明、莉莉和亮亮一起
去逛动物园,走进动物园,看到了小鹿一家人。
看图,你了解到了哪些
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比身高)
2.根据上面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探索尝试,构建新知
1.我们先解答“鹿妈妈高多少米”这个问题,小组之间算一算。
2.学习小数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已知小花高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
求鹿妈妈高多少米。
用什么方法算呢?(这相当于知道两个数,求它们
的和,应该用加法)
(教师板书:2.4+1.7=4.1(米))
(1)同学们看一下,这道题与以前所学的有什么不同?
(2)用竖式计算2.4+1.7时,除了需注意小数点和相同数位对齐
外,还要注意什么?
(3)小结: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1)小黑高多少米?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这相当于知道两个
第1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数,求它们的差,应该用减法)
(教师板书:2.4-0.8=1.6(米))
(3)同学们看一下,这道题与以前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你能计算
这个算式吗?(以前学的减法不用退位,而这道题需要退位)
(4)你能用竖式计算吗?
(5)学生独立计算,并板演。
4.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1)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怎么列式计算呢?(教师板书:6-
2.4=
3.6(米))
(2)学生独立计算,并板演。
(3)大家一起用竖式来计算6-2.4,可是6是整数,2.4是一位小数,这
时,我们列竖式时可以将6改写成6.0,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探究汇报结果
师:通过刚才用竖式计算小数进退位加减法时,你发现了什么?和整数
进退位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归纳:
相同点不同点
整数进退位加减法都要把
相同数
位对齐,
也就是
把相同
数位上
的数相
加减;都
要从低
位算起,
哪一位
相加满
十向前
一位进
一,不够
减时,从
前一位
末位对
齐
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只需把
小数点对
齐
借1当
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2,3,5题。
六、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比身高
答:鹿妈妈高4.1米。
答:小黑高1.6米。
答:鹿爸爸比小花高3.6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节课是关于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学前基础比较好,学起来比较轻松,掌握得比较好。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教学中,做到了时时不忘提醒学生牢记小数点先对齐,再进行计算。
同时引导孩子发现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并指导学生将此性质运用于练习之中。
[不足之处]三个问题逐一出示,每个问题又要兼顾学生想到的不同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学习竖式计算,但是这样又造成几种方法讲解时间上的“争抢”,竖式计算的讲解时间就显得不够充足了。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注意突出重点,结合直观图小数面积模型,直观地表示计算过程后,突出竖式的计算,也可以考虑直接出示直观图,让学生依据小数意义,弄清楚有多少个计数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第7课时歌手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