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
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

它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精神医学发展简史
1.起源于公元前古希腊最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被称为精神医学之父。

2.哲学家柏拉图也支持精神学。

3.现代精神病学之父克雷丕林将内外科疾病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精神疾病,提出了精神疾病分类原则。

他创立了“描述性精神病学”,明确地区分了躁狂忧郁性精神病与早发性痴呆。

4.弗洛伊德首创动力精神病学,其强调人的意识活动内部各种力量矛盾运动的学说。

5.越来越多的人主X精神医学应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6.“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惊伤肾”。

第二节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1.1873年理查兹确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模式,被称为美国精神科护理的先驱。

第三节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1.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①心理护理;②睡眠护理;③保证医嘱的执行;④安全护理;⑤饮食护理;⑥个人卫生护理。

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1.生物学因素:
①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病等都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由多个基因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

②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类:酒、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精神障碍。

2.心理社会因素:
①精神应激因素:精神应激通常是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X和感到难于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

②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如污染、噪音、生存空间过小)、社会环境(如社会动荡、社会大的变革)、移民(尤其是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等。

③个性因素:个性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第三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1.精神症状的本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

2.认知障碍:
①感知觉及其障碍:
(1)感觉障碍: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如内脏牵拉)。

(2)知觉障碍: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错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幻觉(a.幻听-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生者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议论性幻听;b.幻视:谵妄状态;c.幻嗅:感受到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
d.幻触:常与被害妄想一起存在;
e.内脏性幻觉:能清楚秒速自己某一器官内部结构存在扭转、穿孔、断裂感受;
f.真性幻觉: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到,幻觉表象清晰生动;
g.假性幻觉:是自己脑子内的,不需要通过感觉器官就能感受得到,幻觉表象不够清晰鲜明生动且不完整。


(3)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遥远的山峰感到伸手可触,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变形症;时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对外界物体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歪曲知觉体验;非真实感:对周围环境真实性的感知障碍。

②思维障碍:
(1)联想障碍:a.思维速度和量的异常:思维奔逸(常见于躁狂发作)、思维迟缓(多见于抑郁发作)、思维贫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是联想迟缓的一个极端);b.联想连贯性异常:思维松弛(不切题)、思维破裂(使人无法理解用意)、思维不连贯(都多见于精神分裂症);c.联想途径异常:病理性赘述(抓不住主要问题,最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思维中断(思维阻滞,思维过程突然停顿,多见于精神分裂症);d.联想形式障碍: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e.思维自主性异常:思维被强加(思维插入)、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

(2)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语词新作、逻辑倒错、矛盾观念(矛盾思维,对立思维)。

(3)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其特征为:自我关联性、不可说服性、与其他精神症状并存、信念歪曲、坚信不移、内容为个人所独有。

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

a.关系妄想:如认为大街上的人在自己背后指桑骂槐、话里藏针等;b.被害妄想:自己受到迫害、诽谤、造谣中伤、放毒等,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c.影响妄想:受到外界某种特殊东西或仪器的干扰与控制;d.被洞悉感;e.释义妄想:对外界发生的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并坚信不疑。

如天上乌云滚滚,说预示着股市会暴跌;f.夸大妄想:坚信自己具有明显超过实际的能力;g.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有某种严重罪行;h.嫉妒妄想:坚信自己的爱人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因此对爱人行为加以检查与跟踪;i.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4)与其他心理活动相关的思维障碍:妄想性知觉(思维与感知觉障碍)、妄想性情绪(思维和情绪障碍)、妄想性回忆(思维和记忆障碍)。

③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涣散、减退、转移、狭窄。

④记忆障碍: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为既往事物或经验的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a.记忆增强;b.记忆减退;c.遗忘:完全性遗忘与部分性遗忘、顺行性遗忘与逆行性遗忘;d.错构:X冠李戴、唐汉不分、远事近移;
e.虚构: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
f.似曾相识感:新感知的食物有似曾感知过的体验,与旧物混淆。

⑤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智力水平);痴呆(见于阿尔兹海默症和麻痹性痴呆),假性痴呆: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

⑥定向力障碍:a.对环境的定向障碍:时间、地点或空间、人物定向障碍;b.自我定向
障碍:对自己XX、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发生障碍。

⑦意识障碍:
(1)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

(2)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意识障碍:谵妄状态(患者可表现出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梦样状态、朦胧状态。

(3)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题(觉得自己已经“魂飞魄散”)、双重人格(双重自我)、交替人格、人格转换。

⑧自知力障碍(洞察力):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包括三方面:对疾病的认识、对症状的认识、对治疗的认识。

3.情感障碍:
①情感性质的改变:a.情感高涨;b.欣快;c.情绪低落;d.焦虑:患者具有无故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体验,并有紧X、恐惧、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可终日等行为表现,还可有心跳加快、紧X性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

按其发作的典型形式可分为惊恐障碍(惊恐发作、回避及求助行为、预期焦虑)与广泛性焦虑(精神、躯体方面、警觉性增高)。

e.恐惧: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怖,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又无法控制,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自主神经症状。

患者有回避行为,并因此常影响正常生活。

可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单纯恐惧症和学校恐惧症等)。

②情感稳定性障碍:情感淡漠、麻木、脆弱、爆发、病理性激情、易激惹性。

③情感协调性障碍:情感倒错、情感幼稚、矛盾情感、被强加的情感、病理性心境恶劣。

4.意志障碍:
①意志障碍:意志增强、减弱、缺乏、矛盾意向。

②动作与行为障碍:a.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和不协调性;b.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尽管这种姿势并不令人感到舒适。

严重称为僵住,可见于紧X型精神分裂症;轻度称作亚木僵状态可见于严重的抑郁症、心因性精神障碍。

(2)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懂。

“空气枕头”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懂,可维持很长时间,此时患者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

(3)缄默症;(4)违拗症;(5)刻板动作;(6)模仿动作;(7)作态。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第一节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
1.切题会谈:是精神科最重要的沟通方式
①准备与计划阶段
②开始交谈阶段:充分准备、良好的第一印象
③引导交谈阶段:A.共情;B.提问(封闭式、开放式);C.倾听(a.少说话;b.建立协调关系;c.表现感兴趣的态度;d.眼神接触;e.反馈;f.推迟评判;g.不要猜测;h.引导话题延续);D.阐释;E.支持、理解;F.沉默;G.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④结束交谈阶段
第四节精神科患者的组织与管理
1.精神科的分级护理(大题)
(一)特殊护理的标准与内容(用红色三角形标记)
(1)特殊护理的标准:
①精神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如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或严重外伤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②因精神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急性粒细胞减少、恶性症状群、严重药物过敏等),出现危象、危机生命者。

③有严重的冲动、伤人、自杀及逃跑行为。

④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的痴呆、抑郁、躁狂状态;或伴有严重躯体合并症。

(2)特殊护理的内容:
①设专人护理,评估病情,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并做好护理记录。

②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③给予或协助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患者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

④协助卧床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执行预防压疮流程,保证患者皮肤无压疮。

⑤保证患者每日入量,根据病情严格记录出入量。

⑥对于约束患者,严格执行约束制度,保证患者的监护过程安全、清洁,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及功能位。

⑦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无导管污染及脱落。

⑧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⑨保持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良好功能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⑩详细记录各项治疗护理措施。

(二)一级护理的标准与内容(用蓝色三角形标记)
(1)一级护理的标准:精神症状急性期;严重药物副反应;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有变化;特殊治疗需观察病情变化。

①一级A:有自杀自伤、冲动、走失倾向的患者;严重药物副反应的患者;严重躯体合并症的患者。

②一级B:严防摔伤、约束的患者;病情波动较大的患者。

③一级C:除上述情况以外的一级护理患者。

(2)一级护理的内容:
①安全护理措施到位,定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

将患者安置在护士易于观察的病室内,每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副反应;有无自伤、自杀倾向。

②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③给予或协助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患者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

④协助卧床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执行预防压疮流程,保证患者皮肤无压疮。

⑤指导患者饮食,保证入量。

⑥对于约束患者,严格执行约束制度,保证患者的监护过程安全、清洁,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及功能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⑦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⑧保持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良好功能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三)二级护理的标准与内容(不做标记)
(1)二级护理的标准:精神疾病缓解期,生活能自理,轻度痴呆患者。

(2)二级护理的内容:
①安全护理措施到位,定时巡视,常规完成临床观察项目。

②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③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

帮助或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保证患者卧位舒适,床单位整洁。

④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协助功能训练及进行健康教育。

第五节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
1.暴力行为的防X和护理:
(1)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
①病理因素: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酗酒者);
②心理学特征:心理发展、性格特征、诱发因素、人口学特征。

(2)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①行为:兴奋激动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如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
②情感:愤怒、敌意、异常焦虑;
③语言:对真实或想象的对象进行威胁,说话声音大并具有强迫性等;
④意识状态: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

2.自杀行为的防X和护理:
(1)自杀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
①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理因素或生活事件;
②其他生物学与社会心理学因素: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第一节概述
1.谵妄:是病因学上无特异性的急性认知损害综合征,其核心表现是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意识内容的障碍,可表现为注意、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性行为、情绪障碍和睡眠—觉醒节律的紊乱(意识障碍、错觉和幻觉、思维障碍、心境异常、记忆障碍)。

患者只关注内在的体验,因此对外界环境的注意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是器质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通常起病急,一般夜间发作,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超过1个月甚至持续达数月之久。

2.痴呆: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而升高。

记忆减退是常见症状,严重患者常以虚构的形式来弥补记忆方面的缺损。

思维缓慢、贫乏,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注意力日渐受损,可出现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

3.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

它是导致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的首要原因。

临床表现:①早期表现(轻度):学习新知识能力明显下降,近期记忆的损害最为明显,远期记忆受损不明显。

早期不容易发现,经历过重大的躯体疾病或严重的精神创伤后症状才明显。

②中期(中度)表现:患者的远期和近期记忆力均受损,不能回忆自己的出生年月、工作经历、结婚日期等。

患者会虚构内容来填补记忆的空白。

③晚期(重度)表现:患者的远期和近期记忆力全面受损,无法回忆外,还会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仅能发出不可理解的声音,或缄默不语,思维内容贫乏,进而缺乏羞耻感和伦理感。

第四节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1.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使用这些物质后,会出现各种心理、生理症状,导致行为或反应方式的改变,使精神活动能力或社会功能明显下降。

2.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包括强烈的对精神活性物质渴求;尽管明知对自身有害,但仍难以控制,持续使用;耐受性增加、出现戒断
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指使用者将寻找药物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中心,高于任何其他活动)。

一般又将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精神依赖(心理依赖),患者对精神活性物质的强烈渴求,以期获得服用后的特殊快感。

躯体依赖(生理依赖),由于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使机体产生了病理性适应改变,以致需要精神活性物质在体内持续存在,否则机体不能正常工作,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及智能障碍。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①个性改变;②类神经症症状;③言行古怪;④多疑、敌对及困惑感。

(2)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

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内容多半是言语性,有的幻听内容为争论性,或评论性的,幻听也可以是命令性的。

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

(3)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①妄想;②被动体验;③思维联想障碍;④思维贫乏。

(4)情感障碍
(5)意志与行为障碍:①意志减退;②紧X综合征:以患者全身肌X力增高而得名,紧X 性木僵和紧X性兴奋两种状态,蜡样屈曲、空气枕头。

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介绍(大题):
(1)偏执型:
①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类型,多在青壮年、中年或更晚些年龄起病;
②发病后较长时间尚能维持工作;
③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幻听较多见;
④妄想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和夸大妄想最多见,绝大多数患者有数种妄想同时存在;
⑤幻觉和妄想的内容多较离奇、抽象、脱离现实,而情感、行为则常受幻觉、妄想的支配;
⑥该患者具有较好的病前功能,发病较晚,病程较其他类型缓慢,人格变化较轻,精神衰退常不明显;
⑦对抗精神药物反应较其他型好,预后较好。

(2)青春型:
①发病年龄早,常在青年期起病,持续病程;
②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③患者可出现言语增多、凌乱,内容荒诞离奇,思维破裂;
④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好扮鬼脸;
⑤行为幼稚、怪异,常有兴奋冲动,也可有意向倒错;
⑥此型病程发展较快,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尚好,但易复发;
⑦预后较偏执型稍差。

(3)单纯型:
①较少见,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
②以不知不觉发展起来的离奇行为、社会退缩和工作能力下降等为临床特征;
③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无明显的阳性症状;
④早期似“神经衰弱”症状,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等症状;
⑤早期常不引起重视,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患者往往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预后较差。

(4)紧X型:
①多起病于青年或中年,急性起病多见;
②临床表现为紧X性木僵与紧X性兴奋交替或单独出现;
③紧X性木僵的患者肌X力增高,缄默不语,不食不动,呈木僵状态或蜡样屈曲;
④紧X性兴奋时患者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刻板;
⑤在精神分裂症的各个类型中紧X型治疗效果理想,预后最好。

(5)未分化型:
此型患者应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但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亚型的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X型等分型的混合形式,有明显阳性症状。

此型患者在临床较多见。

3.治疗:
(1)药物治疗:①早期治疗、足疗程治疗;②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2)电抽搐治疗: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拒食、违拗和紧X性木僵者,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要注意的是电抽搐治疗会引起短暂的记忆损害;
(3)心理社会干预。

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心境障碍的临床特点
1.躁狂状态的临床症状:①心境高涨;②思维奔逸;③思维内容障碍;④精神运动性兴奋;
⑤躯体症状:自我感觉良好,常外跑,外表皮肤干燥发红,食欲旺盛;⑥其他:一定的意识障碍,在此基础上伴有大量的幻觉、错觉、思维不连贯等症状,呈中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活动紊乱,并伴有冲动、攻击行为,谵妄性躁狂。

2.抑郁状态的临床症状:①抑郁心境;②自我评价过低;③精神运动迟滞;④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⑤昼夜节律:指患者晨重夕轻的变化,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⑥躯体症状:面容憔悴、目光呆滞、食欲减退,有躯体不适主诉;⑦其他:可出现强迫、恐怖、癔症,思维联想困难、记忆力减退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性假性痴呆。

第七章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

1.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特点是患者意识清晰,明知强迫内容不必要、无意义,但不能控制,因无法摆脱强迫症状而痛苦、焦虑,自知力良好,主动求治。

①强迫观念: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意向;②强迫意向: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
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里失平衡状态。

3.PTSD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具体表现如下(大题):
(1)闯入性症状:表现为无法控制地以各种形式重新回忆创伤经历和体验。

这种反复体验性症状使患者痛苦不堪,一方面难以控制症状的发生时间和次数,另一方面症状会引发个体强烈的痛苦感觉,就像再次经历创伤事件一样。

闯入性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短暂“重演”性发作:即在无任何因素或相关物的影响下,创伤情景经常不由自主地出现在患者的联想和记忆中,或使患者出现错觉、幻觉,仿佛又完全置身创伤性事件发生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强烈情感反应和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持续的时间可从数秒钟到几天不等。

此种短暂“重演”性发作的现象称为“闪回”。

②暴露于与创伤性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出现强烈的情感痛苦或生理反应。

如时间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相近的天气及各种场景因素都可能促发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③闯入性症状还会在睡眠状态中以梦魇的形式出现,表现为患者梦中反复重现创伤性事件或做噩梦。

(2)回避症状:即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以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反映了患者试图在生理和情感上远离创伤。

主要表现为:
①回避表现:回避谈及与创伤有关的话题,回避可能勾起恐怖回忆的事情和环境,或不能回忆(遗忘)创伤性经历的某些重要方面。

②麻木表现:患者整体上给人以木然、淡然的感觉。

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一般刺激反应迟钝,很少参加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情感淡漠,与他人疏远,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觉;难以体验和表达细腻的情感(例如,无法表达爱恋);对未来失去憧憬,如很少考虑或计划未来的学习、工作或婚姻等。

(3)警觉性增高的症状:表现为自发性的高度警觉状态,反映患者长时间处于对创伤事件的“战斗”或“逃跑”状态。

警觉性过高的症状在创伤暴露后的第一个月最为普遍,具体表现为:
①难以入睡或易醒;
②易产生惊跳反应,如遇到一些类似的场面或轻微的感觉刺激表现出容易受惊吓,出现惊恐反应,如紧X、恐惧、心慌、心跳、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或表现为易激惹;
③难以集中注意。

(4)临床表现随年龄的不同有所差异,主要为年龄愈大,重现创伤体验和易激惹症状越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