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
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glue ear)。
属耳鼻喉科。
症状体征
症状
耳痛:急性发作者,可有隐隐耳痛,这往往是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痛,长时间不缓解,也可为抽痛,时断时续。
但慢性中耳炎者耳痛不明显。
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流水声等,时有时无,当患者进行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
积液特别粘稠时,即使头位没有发生变动,听力也会下降明显。
其他:患者耳部周围的皮肤会有发“木”感,摸之没有感觉,并且,耳内经常出
现闭塞或闷胀感,只有按压耳屏后,方可暂时减轻。
导致患者烦闷异常。
小儿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仅表现出对声音有些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可长期不被觉察,非常容易误诊。
诊断方法
检查
(1)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
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
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
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
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
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
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
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
听力损失正负
不一,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
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
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及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
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
(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
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
诊断
方法一:出现这些症状:鼓膜呈粉红色或黄色、淡黄色,透过鼓膜可看到液平面,此液面呈一头发丝状弧形线,称发线,当头位变动时此液平面保持水平位。
有时会见到液体中的气泡。
方法二:出现这些症状: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变短、分散或消失,锤骨短突明显外突,锤骨柄变水平,前后皱襞变明显。
方法三:慢性者鼓膜增厚混浊色发暗。
疾病病因
一、急性中耳炎时抗生素使用不当,如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或细菌对药物有抗药性等,使炎症迁延不愈。
此外,单纯依赖抗生素而忽视了鼓膜切开亦为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二、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鼻咽部填塞物时间过长等,均可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咽口的开放。
三、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因鼻咽部及咽鼓管粘膜肿胀,
以及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管腔狭窄,亦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四、变态反应可引起咽鼓管粘膜的水肿,导致咽鼓管阻塞,造成中耳负压,引起渗出或分泌机能亢进。
五、分泌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故可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治疗
西医疗法: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
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症状较轻的早期患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3-4次。
咽鼓管吹张:可采用咽鼓管吹张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促使咽鼓管通畅,还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达到通畅和引流的目的。
鼓膜穿刺抽液:可有效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
成人要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采用无菌操作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或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鼓膜切开术:适用于分泌的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者,不合作的小儿等,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
需要注意保护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鼓室置管术:适用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目的是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
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
可在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有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
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保证足量应用,易使用广谱抗菌素,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定药物的效果,一旦病情没有好转,甚至还在继续迁延,应立即停用换药。
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口服,但只可
作短期治疗,不宜长期使用。
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的
范畴。
其病机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痰湿浊邪,上聚耳窍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
其辨证施治的要点是:
(1)风邪滞窍: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
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
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
方用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20g,连翘12g,桔梗10g,薄荷10g,淡竹叶10g,荆芥
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5g,芦根10g,川芎15g,柴胡20g,香附10g.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各10g;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各10g;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各10g.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
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宜宣肺散寒通窍。
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10g,杏仁10g,苍耳子10g,辛夷10g ,白芷10g,薄荷10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3g;水煎内服。
(2)痰湿聚耳: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
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凸。
全身多有头重头晕,倦怠乏力,口淡腹满;舌淡苔腻,脉濡或滑。
宜健脾升清,利湿通窍。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2g,辛夷12g,茯苓15g,泽泻15g,石菖蒲10g,车前子15g,葛根20g,木通10g;水煎内服。
(3)气血瘀络: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
鼓膜内陷明显,
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
治宜活血通络,聪耳开窍。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 ,当归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2g,地龙
12g,黄精15g,葛根15g,丝瓜络 15g,路路通15g.若兼有头晕,腰膝酸软,为肾精虚弱,可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内服。
自我疗法
严格遵守医嘱:按时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维生素类药物,一定要按医嘱进行服用,定时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缩,咽鼓管通畅,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使耳的渗出物即时吸收。
但要注意,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滴药。
如果突然出现耳朵痛,可先用阿司匹林止痛。
或用一块清洁的毛巾热敷耳部。
保持耳部干燥洁净:洗头发或洗澡时,最好戴上耳塞,防止污水进入,每次均要用消毒棉签轻轻擦拭耳道,可以使用吹风机远远地吹风,使耳道干燥下来。
另外,严禁游泳,尽量少去污染严重的区域,刮风时要用棉球塞住耳朵再出门。
注意饮食调理:患者应进食清淡食物,减少肥甘、辛辣、灼烤饮食要多饮白开水,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和锰元素的食物,如黑芝麻,高良姜,红茶等。
还要多进食粗粮和高纤维食物,保证通便顺畅。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定期回医院进行复诊,检查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危害
专家指出,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见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主要因感冒迁延不愈,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而诱发。
别小看了分泌性中耳炎的威力,不及早治疗危害可是挺大的。
别小看了分泌性中耳炎的威力,不及早治疗的话听力受到威胁,严重者可能会丧失听力。
郑州防空兵医院耳鼻喉科专家提示说,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有被吸收,则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
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间,如果因听力困难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就如同关上了孩子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户,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
有部分家长对分泌性中耳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认为只要耳朵没有接触过不洁的水就不会得中耳炎;有的以为只有耳朵流脓才是分泌性中耳炎,因而耽误了治疗的时机。
中耳炎有很多种类型,是在冬春季节比较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
家长一定要及早察觉孩子的行为,发现异常及早带孩子到耳鼻喉医院治疗。
疾病预防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平日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太甚、疲劳日久、熬夜、房劳过度。
定期进行耳鼻喉体检,10岁以下的儿童要定期进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
凡出现耳内堵塞感者,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排除,有鼓室内积液或积血者,应
去医院进行治疗。
鼻和鼻咽部的炎症波及咽鼓管,产生阻塞时,也要及时进行治疗。
要注意引导儿童自觉注意耳鼻喉等器官的清洁卫生。
避免异物损伤,鼻涕多者,擤涕时宜采用吸入而后吐出或一侧擤的方法,不可过分用力,以防涕液进入耳窍。
如果出现轻度耳鸣,可用500毫升的温水加1茶匙盐及1茶匙甘油,配成溶液,然后装入喷鼻瓶中,喷人鼻孔直到此溶液由喉咙后面流下。
近水工作者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入水前,一定要带上耳塞,鼻夹,尤其是水域较脏,更要格外注意。
如果此时身
体不适,正在患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或者耳部有任何不适者,均不能下水。
当从水中离开,应立即擦去外耳水分,轻轻拿离耳塞和鼻夹,然后擦去耳廓、外耳道内、鼻腔中的水分,可以使用消毒棉棒轻轻在耳道、鼻腔中旋转擦拭。
也可以使用吹风机,让机头距离耳朵、鼻子各5—10厘米之远,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还要走注意尽快以清水含漱喉咙。
每次离水后,还可以使用简易干燥剂,如消毒酒精、白醋、矿物油等。
可将头
偏一边,使耳朵朝上,将耳朵向后上方拉,使耳道伸直,滴人数滴干燥剂,晃动头部,使干燥剂抵达耳道的底部,再将头偏向另一边,使干燥剂自然排出即可。
如不慎进水,可将一侧外耳向上、向外牵拉,使耳道伸直,向被牵拉的一侧低头,抬起对侧的腿跳蹦,让耳中的水流出,并使用消毒酒精进行外耳道消毒并恢复其干燥。
近水工作者不要经常清除耳垢可以定期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清理。
鉴别诊断
急性中耳炎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头痛
剧烈、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耳道中可流出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常有听觉失灵。
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
常发
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
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
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黏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胆固醇肉芽肿和后天原
发性胆脂瘤等。
急性中耳炎常转化为慢性中耳炎或引起失聪。
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黏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胆固醇肉芽肿和后天原
发性胆脂瘤等,长期鼓室置管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