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方面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犹如楚汉之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着眼点在于教师。”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教师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师的专业技能要不断精湛与提升;学校不再只是教师任教的场所,更应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面对新课改的形势,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如何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建设一支高素质、能适应我校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提升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务之急。几年来,我校一直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一项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任务来抓。2009年3月我校《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思考》向县教研室申报作为特色教研项目来开展。现就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情况作如下总结:一、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越来越引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教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一些教师从教实践十几年、几十年,专业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呈弱化和缩水的趋势,仍存在只增教龄不增水平的现象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1、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内因。
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面对不尽人意的工作境遇,或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放弃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放弃了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追求,放弃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苦旅。在平时工作中,他们对遇到的问题不去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教学研究意识,习惯靠惯性工作、生活。在沉重的生活、工作负担下,他们放弃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往往浅尝辄止。一年四季忙碌于常规性事务中,不思锐意进取,惰性黯然滋长,教学热情越来越低,最终教师这一岗位仅仅成了谋生的职业手段,而非为之奋斗终生的壮丽事业。
2、团队互助工作环境缺失,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外因。
受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只减不增,教师结构出现“断层”,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可谓少之又少。大量小学教师文凭达标后调入初中任教,造成初中学科教师专业严重不对口;城乡教师的不对称流动,造成大量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使仅有的优质师资更加稀缺。目前,农村中小学师资仅能满足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而且教师专业不专、专业难专,经常拆东墙补西墙,教师同伴互助的环境难以实现,而教师专业化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先决条件。同时,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落后,使教师又缺少健康成长的外在环境。“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里的世界很无奈。”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不自觉中成了井底之蛙,走向集体平庸。
3、专业成长道路单一,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原因。
作为农村学校,受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条件极其有限。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少真正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即使有机会,要么由于经费或名额问题,要么培训不切合实际而流于形式,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也缺少专家具体有效的专业引领,特别是缺少课改专家面对面地提供技术性、专题性的咨询指导。单一的校本研修,也由于大多数教师的认识不足,水平有限,而流于形式,难以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我校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是导向。众所周知,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
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个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基于此,我校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1)“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学习是途径,反思是关键,创新是活力;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校长要想自己是帅才,教师就要个个是将才!”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念。
(2)“调动内需,促进成长。”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学校通过创设条件,施加工作压力,营造学术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提高工作积极性;再辅以利益驱动,明确目标导向,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最终走向自觉进取,促进成长。这是我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
(3)“赏识教师,激励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也许我们还没有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但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激励。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个人,工作被认可、被赏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我们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尽力让教师感受到这一点快乐?那就是管理者应怀着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个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制度是保证。学校的日常质量管理直接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完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通过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首先在内容和标准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再次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3、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活动是载体。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全新祈求,和教师一起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是学校发展的不懈追求。为此,学校积极搭建校本教研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个案分析会、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多媒体示范课等活动,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我校历年来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全员参与的“公开展示课堂”教研活动,“打磨公开课”成了我校近年来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起的良好平台。
打磨公开课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实践、体验、发展的重要生命历程,就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实践—反思—改进—提高的过程。教师既要研究公开课的教学,又要研究公开课的打磨。既要研究如何搞好教学,又要研究如何搞好教研,这样就将教学与教研紧密地结合起来了。打磨公开课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近些年来长期不懈地开展打磨公开课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同时也树立了教师精益求精的思想,养成了认真负责的习惯。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反思是关键。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反思,反思然后善教。”我们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尝试着引领教师对教学行为、教育行为、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使之能较好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的的发展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为了新课程改革能在我校开花、结果,我们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