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谈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部印发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等

自然资源部印发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等

自然资源部印发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在自然资源重点学科领域新增两院院士2~3名,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10名以上,新增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50名、科技创新团队30个、青年科技人才450名左右。

形成以第一、二梯队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第三梯队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带头人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为核心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自然资源系统9个集体20名个人获全国脱贫攻坚表彰●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证书、奖牌,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自然资源系统1个集体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20名个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8个集体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揭牌● 2月9日,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在京成立。

该实验室是自然资源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部)牵头,集成自然资源部所属深地探测队伍组建的。

实验室对标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拟联合有关部门优势科研力量和国际同行,在深部结构探测、深部组成探测、深部资源探测、超深科学钻探、深层热能利用和深地大数据、深地装备共享等领域集结力量,开展协同攻关,以逐步构建起国家深地战略科技力量,力争尽快成为“体制顺畅、结构合理、权责清晰、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国家级创新基地。

八部门联合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就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作出部署。

《实施方案》指出,要大力推动重点行业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规模化高效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促58信息博览进工业资源协同利用,着力提升工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关于加快集聚院士智力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关于加快集聚院士智力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关于加快集聚院士智力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解读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助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省科技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集聚院士智力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鲁科字〔2019〕52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共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条是加大科研条件保障力度。

确定对住鲁院士团队建立稳定支持机制;对新当选院士给予经费保障;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向住鲁院士团队全面开放。

第二条是强化柔性智力合作支持。

明确省科技计划、科技奖励向省外院士团队开放,鼓励院士作为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与我省单位合作申报;对符合条件的兼职合作院士,省级科技资金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第三条是深化海外智力创新合作。

鼓励我省单位在海外建设的离岸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聘用发达国家学术机构院士,符合条件的受聘院士可比照享受全职或兼职引进院士的相关政策支持;依托诺奖实验室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按照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政策给予资助。

第四条是支持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支持院士团队领衔建设各类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对升级为相应国家级创新平台的给予经费支持;鼓励院士团队牵头打造能够发挥源头创新引领作用的山东省实验室,支持院士在我省牵头建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

第五条是发挥人才团队培养作用。

鼓励院士所在单位为院士设置“人才特区”,支持院士自行组建学术团;鼓励院士为我省举荐引进优秀人才,申报省级重点人才工程的可单设名额;住鲁院士培养团队成员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的,给予院士团队科研经费补助。

第六条是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优先支持院士团队在我省创办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院士团队以我省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取得科技成果的给予政府奖励。

加强自然资源 科技创新

加强自然资源 科技创新

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因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技创新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需要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潜在潜力是什么?哪些领域需要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需要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包括水、土地、矿产、森林和能源等。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严重受到破坏和枯竭。

传统的资源开采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持续发展的需求。

因此,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潜在潜力。

科技创新可以提供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

例如,基于新能源技术的光伏发电和风能利用可以替代传统的能源开采方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

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同时,新材料和高效节能技术可以降低资源消耗,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然后,我们来看哪些领域需要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

首先是能源领域。

由于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

这将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是农业领域。

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增加。

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增强农业系统的适应力和抗灾能力。

其他领域还包括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城市规划和循环经济等。

这些领域都面临着大量的挑战,但通过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最后,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和政策,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创新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各方合力如何破解赤泥绿色利用难题且听专家怎么说?

各方合力如何破解赤泥绿色利用难题且听专家怎么说?

332024年第3期中铝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铝股份董事长董建雄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氧化铝企业,中铝集团始终牢记行业“排头兵、主力军、引领者”的职责使命,坚持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推动行业进步发展,共同为全球铝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董建雄指出,赤泥利用存在利用成本高、技术仍需攻关,缺乏统一标准、影响赤泥消纳,应用领域受限、产业化推进慢等问题。

未来,中铝集团坚持科技引领,加大开放合作,通过赤泥源头减量化、综合利用价值化、终端处置绿色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到2025年,中铝集团赤泥利用率力争达到20%以上,全力开创赤泥绿色利用新局面。

为加快实现全球铝行业绿色发展,董建雄提出3点建议。

一是加强行业企业协同。

建议铝行业各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信息交流,合力攻关,共同解决赤泥低成本脱碱、脱水等共性技术难题,加快突破基础性技术瓶颈,推动赤泥绿色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加快跨行业、多产业协同。

建议政府和协会创造条件,推动铝行业与钢铁、铜行业、建材、陶瓷、交通等其他行业在赤泥绿色利用上开展合作,引导赤泥利用规模化、集聚化、产业化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引导支持。

建议协会牵头,组织企业研究制定一批赤泥绿色利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时呼吁各地政府出台赤泥绿色利用相关激励政策,支持全球铝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全球赤泥绿色利用产业形势如何?重点企业如何加强赤泥绿色利用?主要应用领域体现在哪些方面?技术上有哪些突破?如何破解赤泥绿色利用难题助力铝工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各方合力如何破解赤泥绿色利用难题且听专家怎么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孟跃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姜涛表示,根据赤泥的性质和成分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分别制订利用技术方案,是推进赤泥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大幅提高赤泥利用率的基础和前提;赤泥的利用要立足于整体化、全量化利用,不产生新的废料和污染物。

为此,需要钢铁、有色金属、材料、化工、环境等多行业跨界合作、联合攻关,协同推进赤泥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

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

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自然资源是指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水、空气、矿产资源等。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成为人类迫切面临的问题。

因此,在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资源方面的科技创新在土地资源方面,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土地保护方面,通过开发新型土壤改良剂和生物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地持续产生较高质量的农作物。

其次,在土地利用方面,通过开发新型耕作方式,如保墒措施和节水灌溉等,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

最后,在土地开发方面,通过采用新型土地开发技术,如地下水开发、改良荒原等技术,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在水资源方面,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首先,在水资源调控方面,通过水文模拟、水资源优化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有效利用。

其次,在水资源保护方面,通过开发新型水资源保护技术,如水生态修复、防汛排涝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保护水资源。

第三,在水资源开发方面,通过新型水资源勘探技术,如地下水探测技术和水文地质技术,实现高效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最后,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通过水资源节约技术和新型水循环利用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矿产资源,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首先,在矿产勘查方面,可以采用新型测量、勘查技术和矿产探测技术,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在采矿方面,可以采用新型采矿方式和矿山安全技术,提高采矿效率和安全性。

最后,在矿产综合利用方面,可以开发新的矿产综合利用技术和矿产回收技术,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创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环境保护也成为了社会热点关注的话题。

科技创新在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自然资源管理是指对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一系列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在自然资源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并分析其对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的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它通过集成处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相关空间分析功能,为资源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评价、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空间分析,确定合适的用地类型,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森林面积测算、森林火灾风险评估等工作,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器或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探测的技术手段,可以获取地表特征、地貌变化等信息。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中,可以帮助管理者监测森林覆盖度、湖泊水质变化、土地利用类型等。

例如,在农业资源管理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农田植被指数、土壤水分等信息,帮助管理者制定农田灌溉计划,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水资源管理中,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面积和水质,及时发现水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三、生态模型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生态模型是一种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能量转化和生物交互作用进行建模和模拟的方法,可以预测生态系统的响应和变化趋势。

生态模型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预测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和资源规划。

例如,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生态模型可以模拟不同保护措施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保护建议。

在水资源管理中,生态模型可以模拟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并为管理者提供治理措施。

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

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

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以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为题,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对于保护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任何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储量,提高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勘探和评估能力。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可以对地下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进行精确的测量和监测。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勘探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成本,为资源的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科技创新可以改善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

传统的开采方式往往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而科技创新可以通过引入环保技术和绿色开采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例如,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可以利用水平井技术和聚合物驱油技术,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可以运用地质雷达和激光扫描技术,提高矿石的选矿效果。

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能源领域的转型和升级。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研发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科技创新还可以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如煤矿安全开采技术的研发、油气田二次开发技术的引进等,都可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延长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周期。

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的管理和保护。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可以建立自然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对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可以有效预测资源的供需状况,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发展,如土壤修复技术、水资源保护技术等,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自然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工作方案

自然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工作方案

自然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工作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科技创新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成果转化则是科技创新成果得以真正落地和产生实际价值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自然资源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科技创新对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方案,以推动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自然资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影响。

自然资源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和实验条件。

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拥有不同的特性和潜力,能够满足各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同时,自然资源还能够激发科学家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他们不断突破传统思维和开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工作。

其次,我们将探讨科技创新对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仅仅是理论的突破和实验室中的创新,更要求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或生活中的应用。

只有通过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科技创新可以为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促进科学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自然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和潜力,并展望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前景。

同时,为了加快成果转化的进程,我们还将提出相应的工作方案,包括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强科技与产业的合作等,以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分析自然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工作方案。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整体概述进行介绍,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接着,正文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是关于自然资源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的探讨。

首先,将介绍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包括自然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为加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自然资源部制定了实施方案。

该方案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思想:
依托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发展需求,以引进、培养、选拔自然资源部所需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为主要任务,建设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高队伍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

2.组建方式: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主要由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组织国内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进行选拔、培养和推荐等方式组建。

3.选拔范围:
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主要针对自然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涵盖自然资源部各部门科技创新需求,选拔包括院士、特聘教授、杰出青年人才等在内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4.培养方式:
国内人才主要通过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学术研讨会、开设专业课程、参与国际会议等方式进行培养。

5.推荐机制: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将按照选拔、培养等情况为主要依据,通过实行综合评价推荐机制,推荐优秀人才获得国家、部委和地方各级优
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通过实施方案的推行,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得以不断
壮大和完善,为自然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做出贡献。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3.04•【文号】自然资办函〔2024〕412号•【施行日期】2024.03.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4〕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其他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有关重点任务部署,依据《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自然资党发〔2020〕64号),现组织开展2024年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以下简称“科技人才工程”)推荐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要求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等职责使命要求,以在自然资源重大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施中持续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任务,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人才评价导向,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自然资源重大科技问题和实践难题作为首要遴选标准,注重人才选拔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承担、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有机结合。

遴选过程坚持畅通渠道、公平公正、严格守纪,保障入选人才质量水平。

二、推荐范围、方式和名额1.推荐范围。

综合推荐面向自然资源部所属单位,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所属单位,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单位,自然资源领域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从事一线科研教学工作的团队和人员。

2.推荐方式。

采取“单位推荐”方式推荐申报人才,不接受个人推荐。

中国地质调查局、部派出机构(不含派驻地方的督察局)组织所属单位推荐,部其它直属单位组织本单位推荐。

27035167_聆听春之声——从院士发声看科技突破新风口

27035167_聆听春之声——从院士发声看科技突破新风口

42 科学中国人 2022年3月科技关注Sci-Tech Focus聆听春之声——从院士发声看科技突破新风口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要素和依靠力量。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科技创新建言献策,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智慧力量。

作为我国科研创新队伍里的中流砥柱,院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为我们呈现出了哪些科技突破的新风口?让我们先听为快。

将水库淤积物“变废为宝”,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根据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水利发展现状,钮新强认为开展水库清淤十分迫切。

“开展水库清淤及淤积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不仅可有效恢复水库功能,还可产生较好的综合效益。

”钮新强指出,淤积物中的肥料可进行资源化利用,疏浚泥沙所得砂石可缓解建筑业砂石资源供需困局,淤泥也可用于回填、改良耕地等。

通过清淤恢复的有效库容,可避免新建水库带来的工程占地、环境破坏等不利影响,可节省为实现同功能新建工程所需的新增巨额投资。

钮新强建议,组织开展我国水库淤积情况普查工作,摸清现有水库实际可利用库容、淤积速率、淤积发展态势及危害程度、淤积物构成等基本情况,建立全国水库淤积档案及数据库。

同时,加强水库清淤方法、工艺、淤积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环保型疏浚设备,避免清淤过程中污染物扩散导致二次污染。

选择有代表性的水库进行试点,对不同的减淤清淤的方式和技术、淤积物资源化利用、清淤对环境的影响及清淤的效益与经济分析等,给出定量或定性的结论。

未来十年应增加大科学装置投入全国两会上,王贻芳提出,大科学装置的出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大科学装置本身也是科技强国必备的科技基础设施,但目前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仍存在投入经费占基础研究经费比例偏低的问题,未来十年,我国应加大科学装置建设经费投入,下好先手棋。

为推动我国大科学装置发展,应对未来十年科技发展态势和国际竞争,王贻芳提出,应协调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将其贡献的比例从目前的平均20%左右提高到30%~50%。

论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论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论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

而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在资源调查中的作用资源调查是认识、了解和掌握资源现状、数量、质量和分布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科技创新为资源调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首先,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复杂地形的资源调查,大大提升了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生态遥感、水土遥感等技术应用于资源调查中,可以有效地获取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决策者科学制定资源保护措施。

再者,新型传感器、智能设备等科技产品的应用,可以对地下水、土壤污染等复杂资源进行高效、便捷、准确的数据收集,为资源调查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

二、科技创新在资源利用中的作用资源利用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给资源的开采、利用和加工带来了骄人的技术成果,同时也提供了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手段和保障。

多年以来,单一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矿产和非矿产资源利用的需要,被各种高新科技技术所取代。

金属粉末冶金、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的应用促进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对资源的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利用。

同样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能源、矿产物流等行业的管理和交易更加高效、实时和安全。

三、科技创新在资源保护中的作用资源保护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在此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

首先,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大气、土壤、水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构建了以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为主的环境监测平台,使治理效率更加高效、可靠、准确、经济。

其次,基于大数据平台,可以对环境破坏的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利用智能化高新技术,增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的力度。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与应用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与应用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与应用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着各个领域,自然资源管理也不例外。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何更高效、可持续地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科技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为自然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卫星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可以获取大面积、高精度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等。

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及时掌握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例如森林的砍伐、湿地的退化、土地的沙漠化等。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精准定位和空间分析,为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无人机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与卫星遥感相比,无人机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分辨率,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详细的监测和调查。

在森林资源管理中,无人机可以快速获取树木的高度、胸径等参数,评估森林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程度。

在矿产资源勘查中,无人机可以对矿区进行地形测绘和地质勘察,提高勘查效率和精度。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野生动物的监测和保护,实时跟踪动物的活动轨迹和栖息地变化。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通过收集和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自然资源数据,如气象数据、水文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挖掘出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分析多年的气象和水文数据,可以预测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发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类,识别出自然资源中的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模拟和预测模型能够帮助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和保护策略。

在资源勘探方面,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动着对地下资源的认识和发现。

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可以更准确地探测地下的地质结构和矿产分布。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成为关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工作。

首先,我们在自然资源勘查和评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引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获取地质、水文、气象等信息,为资源勘查和评估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资源勘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我们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工作。

例如,我们引入了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和利用效率;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我们开发了一些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这些创新工作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减少了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在资源保护和修复方面进行了一些工作。

通过生态工程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我们成功地修复了一些退化的生态系统,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开展了一些资源保护的科技创新工作,例如开发了一些新型的环境监测技术,加强了对资源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总的来说,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够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技术应用的普及和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不断推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保护自然资源和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责任。

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主要管理机构,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科技创新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努力,对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中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自然资源部工作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技创新可以提升自然资源的调查和评估能力。

通过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效果。

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利用评估等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此外,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引导和支持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绿色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绿色发展是全球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途径。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肩负着实现绿色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首先,他们需要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

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从业者,工作人员应当深刻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自觉做到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和引导者。

其次,他们需要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工作。

工作人员应当主动关注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需求,积极参与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为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工作人员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绿色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与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和探索。

三、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案例分析1.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环境监测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大气、水体和土地等环境监测工作。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而自然资源部作为负责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机构,其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该能力。

一、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重要性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对于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并应用创新科技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资源调查和监测,可以实时获取资源状况数据,为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问题解决能力。

当面临复杂的资源管理难题时,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并优化资源利用效果。

再者,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使工作人员更具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已成为各行各业竞争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若缺乏该能力将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提高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途径1.加强科技知识培训自然资源部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科技知识培训,包括行业前沿技术、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的科技知识,工作人员能够对新兴技术保持敏感,更好地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2.建立科技创新团队自然资源部可以建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团队,由具备相关背景或经验的人员组成,负责研发新技术、新工具或解决关键问题。

科技创新团队能够集思广益,汇集各方智慧,共同致力于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应用。

3.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自然资源部可以积极开展与其他相关机构和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科技支持,促进创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4.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自然资源部应该鼓励工作人员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为此,可以设立相关政策和奖励机制,提供支持和激励,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尽快地落地并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带来实际效益。

三位院士谈国土空间规划

三位院士谈国土空间规划
9/2023 LIAONING NATURAL RESOURCES 1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
陈军院士简介:中国工程 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国家基础 地理信息中心教授,国际欧亚 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基础地 理信息资源建设、更新与服务 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目前担任 自然资源部“实景三维中国建 设”专家组和“自然资源调查 监测技术体系”总体技术组组 长。
热点
近日,首届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年会在福州召开。年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土空间 规划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行业共识,推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 (2021—2035年)》全面落实,促进国土空间规划行业高质量发展。
年会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聚焦 国土空间规划前沿理论与实践,分别围绕“现代国家空间规划的数智化转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 区详细规划探索”“用好时空信息,讲好美丽中国的故事”等话题作主旨报告。
辽宁自然资源 2023年9月号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9/2023 LIAONING NATURAL RESOURCES 1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吴志强院士简介:中国工 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 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 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 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委员;目前担任自然资源 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 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辽宁自然资源 2023年9月号
Copyright©博看网. All ts Reserved.
段进院士简介:中国科学 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自然 资源部空间发展与城市设计技 术创新中心主任;创建城市空 间发展理论,提出“空间基 因”并建构了解析与传承技 术,成功应用于雄安新区、长 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南水北调 等重大项目中;领衔编写《国 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 (TD/T1065-2021)》。

科技创新对生态建设的贡献

科技创新对生态建设的贡献

科技创新对生态建设的贡献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建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建设的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首先,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比如说,在建筑材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生产更加环保、更加耐用的砖块、水泥等材料,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新型材料来建设更加节能和环保的建筑物,如太阳能电池板、节能玻璃等等。

这些新材料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降低能源的浪费和碳排放,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等。

这些清洁能源可以取代传统的能源,如化石燃料等等,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能源的存储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利用清洁能源。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生产更加高效的电池和储能设备,从而使清洁能源更加稳定和可靠。

另外,科技创新还可以提高环保监测和管理的水平。

例如,在水质检测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来提高检测的精度和速度;在环保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来提高监测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这些新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的发生,从而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此外,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在植物保护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在生态恢复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来提高生态系统的重建和修复效率。

这些技术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恢复我们的生态系统,使其重新达到自然平衡状态。

总之,科技创新对生态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

它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环保监测管理水平,以及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我们需要不断地研发和应用新技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院士专家谈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

院士专家谈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

院士专家谈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来源:自然资源报编者按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自然资源部党组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自然资源科技领域引发高度关注和热议。

作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和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针对科技创新领域颁布的首部重要文件,其纲领性和方向性作用不言而喻。

《纲要》和《意见》的印发,对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有哪些影响?未来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重点和方向有哪些?本版邀请相关专家对此展开讨论。

启动智慧新引擎——院士专家谈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主持人:王瑜本报记者嘉宾:赵鹏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庆田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梁金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工程首席专家张莉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工程首席专家王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秘书长1、《纲要》和《意见》的印发,为新时期自然资源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主持人:《纲要》按照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职责、新目标和新需求,在整合、优化、凝练已有国土资源、测绘、海洋、林业科技创新规划的基础上,谋划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总体布局和实施路径;《意见》也从重塑科技创新格局、推进科研管理改革、集聚资源创建国家级平台、改革人才激励机制和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5个方面,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纲要》和《意见》的印发,将对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和作用?赵鹏大:《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六方面主要创新任务非常全面,切中时弊,四大基本原则也非常突出:第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创新是需求来驱动的,在哪些方面创新,要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第二是坚持前瞻部署,科技创新要有前瞻性、走在最前沿,确保始终处于前沿领域;第三是坚持自主创新,特别是提出解决“卡脖子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第四是坚持高效协同,提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体,这点非常好,能将各种资源最佳组合,最终效益最大化。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对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我国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提高了资源勘探的精准度和开发的效率。

同时,我国在矿产资源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在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我国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精准监测和管理,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同时,我国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也加大了科技投入,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再次,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通过水文监测和水资源调度技术,我国实现了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同时,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也加大了科技投入,通过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等措施,实现了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最后,展望未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我国自然资源的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提高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上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实现自然资源的精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总之,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推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士专家谈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来源:自然资源报编者按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自然资源部党组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自然资源科技领域引发高度关注和热议。

作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和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针对科技创新领域颁布的首部重要文件,其纲领性和方向性作用不言而喻。

《纲要》和《意见》的印发,对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有哪些影响?未来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重点和方向有哪些?本版邀请相关专家对此展开讨论。

启动智慧新引擎——院士专家谈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主持人:王瑜本报记者嘉宾:赵鹏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庆田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梁金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工程首席专家张莉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工程首席专家王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秘书长1、《纲要》和《意见》的印发,为新时期自然资源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主持人:《纲要》按照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职责、新目标和新需求,在整合、优化、凝练已有国土资源、测绘、海洋、林业科技创新规划的基础上,谋划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总体布局和实施路径;《意见》也从重塑科技创新格局、推进科研管理改革、集聚资源创建国家级平台、改革人才激励机制和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5个方面,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纲要》和《意见》的印发,将对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和作用?赵鹏大:《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六方面主要创新任务非常全面,切中时弊,四大基本原则也非常突出:第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创新是需求来驱动的,在哪些方面创新,要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第二是坚持前瞻部署,科技创新要有前瞻性、走在最前沿,确保始终处于前沿领域;第三是坚持自主创新,特别是提出解决“卡脖子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第四是坚持高效协同,提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体,这点非常好,能将各种资源最佳组合,最终效益最大化。

因此,这四大原则我非常同意。

以“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的提出,切中了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实际存在的问题,与地球科学发展也十分贴切。

《纲要》提出的六方面主要创新任务和十二项重大科技工程,都是非常全面的,基本包括了地球科学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其中新型资源非常重要。

另外,《意见》提出的人才和成果评价标准,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过去非常强调论文,只机械地、形式地看篇数,看出处,而不管内容的创新性,更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改变形式主义非常重要。

吕庆田:对于刚成立的自然资源部来说,《纲要》和《意见》是科技创新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对于过去,地质科技工作应该做什么更加明确,为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院所管理指明了方向。

过去我们更多关注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如影响地表生态环境的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关注油气、矿产、灾害怎么形成、土地和地球内部的联系等。

实际上,地球内动力系统和外动力系统是紧密相连的。

“一核两深三系”的提出,将地球的内动力系统和外动力系统全部包括了进来,更加有利于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

梁金强:《纲要》和《意见》的印发,为深海探测技术创新及水合物勘查开发等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纲要》和《意见》相关内容的提出,更加有利于海洋地质工作者面向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的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产学研结合,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制约,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进程,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

2、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六方面主要创新任务以及12项重大科技工程的提出,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主持人:《纲要》和《意见》都提出了实施以“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面向2030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重塑了科技创新格局。

《纲要》则更为具体地提出了六方面主要创新任务以及12项重大科技工程。

各位作为地球系统科学、深地和深海等领域的专家,请谈谈对今后研究方向和重点的认识。

赵鹏大:地球是多成分的复杂巨系统,地球科学是基础。

研究地球科学就是研究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尤其社会圈的加入不可忽视。

地球系统本身也在发展变化,必须与时俱进来考察问题。

以前我们提“四深”,即深地、深海、深空、深时,这四方面都很重要。

其中深时是指地球科学研究远古的地质现象、过程、产物和成因,各种地质体有不同的演化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资源和环境都是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两大方面。

其中,资源保障地质工作义不容辞,也要保证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

这两方面都涉及到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实际应用的问题,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所以要根据世界发展趋势,梳理当前和长远的国家需求,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哪一方面都不能偏废。

另外,“三系”包括的内容也很多,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

总之,资源与环境都和地球演化发展有关系,要从根本上来研究地球系统科学。

地质学是大基础,千万不能忽视和放松。

吕庆田:目前我们的重点是正在申报的国家面向2030重大项目——地球深部探测。

地球深部探测首先是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从固体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角度,摸清我国深部资源的“家底”。

我国未来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需要有强大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做后盾。

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地是重新审视我国的资源能源“家底”,从而为更高层次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我国大陆地质深部的理解、认识和研究。

我国地形地貌差异大,对这方面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的研究,也有助于深部资源的勘探。

目前已经到了四维了解地球的阶段,我们将部署一些基础探测设备,长期探测了解变化。

例如利用东部已有深井,建立深部观测系统。

我们还要发展一批从卫星、航空到地面、地下的探测技术,这也是未来深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

此外,深时部分也很重要。

目前我们是从地表到深部研究地球内部变化,但在地球发展的历史当中,气候的演变尤其从白垩纪以来,交替性的温室、冷室效应及其产生的根源,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对生命的影响,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属于深时的研究内容。

这方面国际上更加关注。

作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科学顾问组成员,我们每年评审的项目有一半以上是深时研究。

深时研究与深地研究是分不开的,目前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里,也设有很多通过深地钻探手段,研究地球早期的古环境、古气候演变、生命演化过程,这是一个大领域。

深时和深地都是研究地球的科学演变,深时是时间尺度,深地是空间尺度,深地加深时就是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四维研究。

梁金强:《纲要》提出构建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并将“深海探测和水合物开采”列入优势科技方向,对水合物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未来在水合物勘查领域,我们将着力创新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基础理论。

结合我国海域实际地质条件和勘查试采中发现的关键科学问题,加强水合物地质成藏机制、成藏过程研究,创新水合物系统成藏理论,同时加强水合物开发分解机理研究,创新水合物开发地质理论,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我觉得今后应加强针对海底浅—中—深层水合物—游离气—油气系统的综合探测、综合评价和联合开采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张莉:我认为,未来南海的油气勘探方向主要走向是深水、深层中生界新层系这两大领域。

对于南部深水领域,由于复杂的南海形势,亟待突破传统拖缆地震勘探技术,创新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联合勘查技术,研发水下远距离遥控油气勘查技术体系,才能尽快实现对南部深水领域的油气资源自主勘探。

另外,如何建立形成一种有效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是制约勘探新区全面评价的主要问题。

深水油气勘探中,深水砂岩储层识别与评价是制约深水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问题。

立足深水沉积“源—汇”体系,通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技术、细分地震岩相识别技术、地震波形分析技术、砂体扫描解释技术、源控—相控技术、亮点分析技术联合识别,建立并完善深水砂岩储层“地震—地质”联合评价技术,将能很好地指导深水油气勘探。

3、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的主要力量,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绿色要有机结合主持人:《纲要》提出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全面增强对高质量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

这表明,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科技创新力量必不可少。

对此,各位是如何理解的?赵鹏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发和绿色要有机结合,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既不能为了绿水青山就不要金山银山,也不能为了金山银山破坏绿水青山。

这其中,地质工作还有很大发挥作用的空间。

吕庆田:我们的资源要绿色利用,如何在未来的资源利用中保持环境友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也将涉及到深地的相关内容。

王亮:《纲要》将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列为12项重大科技工程之一,足以说明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力量,自然资源部也非常重视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收集和成果转化,从2012年至2017年经过严格筛选出334项先进适用技术,并委托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建立先进适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推广。

在这些技术中,有很多已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比如深部采矿、降低采矿贫化率、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采选充一体化等技术,有不少技术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励。

此外,绿色矿山建设中,专家和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显而易见。

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矿山企业在内,对绿色矿山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对矿区环境的绿色、美化等方面,而没有把矿山开发自身与生态完全融合在一起。

绿色矿山建设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强调生态和保护入手,较为全面地绘出绿色矿山的外貌和内涵,统一了人们对绿色矿山的理解和认识。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能,还需要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确保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主持人:无论《纲要》还是《意见》,都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提出了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改革意见。

各位认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赵鹏大:两个文件非常有针对性,首先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

传统思想认识还是禁锢在纯论文、纯理论、纯学历、纯职称,现在要以创新为主要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评价准则,以实际运用来评价成果,我相信传统局面将会根本性地扭转。

但还需要出台具体化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真正改变现状,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当然,这个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抱有很大的希望。

当务之急是要落实贯彻执行文件精神,具体设置什么项目、开展哪些研究,还需要群策群力。

吕庆田:《纲要》和《意见》相辅相成,既指明了方向,又有围绕机制体制保障,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这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