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3篇
导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篇1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板书几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西湖,赞美西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由于乡村的学生没见过西湖,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初步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好奇的求知欲。我让他们上网查找有关西湖的资料和图片。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我想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美,为学习诗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3.感悟诗的文美、景美、意境美、情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学以致用,写作训练,培养语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朗读诗文,随文识字。
2.教师范读、引读、带读,学生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开火车读。
3.学生朗读感悟,背诵积累。
4.结合文中的注释,自己体会诗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写一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突破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指导学生观察,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通过朗读,感知古诗的意思,解决重点。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吟诵,读懂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在读背中,积累古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法与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教师示范引领、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自悟、反复读,读反复,背诵积累同伴合作、交流、共解疑难。
六、教学准备
西湖风景图、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古诗内容和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七、课时安排
我用一课时完成。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诗《赠刘景文》吗?谁能站起来大声地背一遍呢?
(学生背诵交流,教师评定。)
2.谁还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学生回答:苏轼。教师给与肯定、鼓励。)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板书课题。
引领学生读题,解疑、点拨。
4.师简介作者:苏轼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下面就请同
学们去读读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体会作者的情怀,感受一下我国传统文化古诗的魅力,感受古诗语言的精妙、简约之美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找到新知和旧知的支点,达到学习的迁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古诗
1.要求学生自读古诗,并随文识字,解决字词难题,读通读顺。
(学生读书,教师走进学生相机指导。)
2.出示课件:古诗文
(1)指名朗读古诗,训练学生朗读,顺便解决字词难题。
(2).男女生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训练朗读,指导朗读。
(3).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4).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这样的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不同层次的朗读和教师的示范朗读,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精读古诗,品读意境美,赏析佳句。
1.指名学生读古诗文,其他同学思考:听懂了什么呢?这句话写了什么意思呢?
(学生交流,教师评点。)
2.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文注释,自行解决诗文大意,先自己说,后
和同桌交流,解决疑难。(培养合作精神)
3.交流理解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4.训练学生熟读成诵(给足2分钟时间),交流背诵训练。
(四)、美读古诗,体会意境美、语言美、景美情更美。
(1)、教师再度示范读,以有效指导朗读。
(2)、学生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读中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增强读的效果和能力。)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大文豪、书画家、诗人苏轼,仅仅用了28个汉字,就把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这正体现了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的魅力——简约精妙,同时字里行间里也流露出作者赞美西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也可见他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都是很强的。我们学习语言就是要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课堂总结是想让学生更加明白一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明确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给学生内心的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
(六)、拓展升华,学以致用。
同学们,请你们也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你们学过的语言,恰当地
用上一些美词美句,来描写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两种不同的美丽景象吧!要让读者一看、听者一听就能明白你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1.学生习作练笔。
2、交流习作,师生评定。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通过对比写,让学生明白对于同一种景物的描述,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写法及表达方式,达到同构异想,找到知识的原点和支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表达方法。训练语言的运用表达和实践能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篇2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