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4篇
《声声慢》教案4篇《声声慢》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保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沉重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体会运用叠字所达到的抒情效果。
2、理解这首词奇妙的铺叙手法,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
〔二〕技能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熟读成诵。
2、在诵读、品尝得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育鉴赏技能。
〔三〕情感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培育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2、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四、学情分析1、高一同学对宋词有了肯定了解,也具备了肯定的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宋词也有肯定的爱好,情愿学习诗词。
2、同学对学习诗词缺少自信心,一般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岂不知诗歌鉴赏有非大的性格差异,需要学习者仔细品尝、观赏。
五、教学方法1、采纳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反复吟诵3、学案导学六、课前预备1、同学的学习预备:预习文本,争取熟读成诵;搜集材料进一步了解李清照。
2、老师的教学预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检查落实了同学的预习状况并了解了同学的迷惑,使教学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听我国的闻名民乐《二泉映月》,创设诗歌学习的氛围。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介绍:老师:其实对李清照我们并不生疏,在中学时我们曾学过她的词,能回忆一下吗?同学:自由背诵《如梦令》和《醉花阴》。
《声声慢》教案四篇
《声声慢》教案四篇《声声慢》教案篇一一.说教材《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有时代色彩。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把握词人前后词风的差异。
2.品味叠词的妙用。
3.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由于这首词里包含了大量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词人除了直接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来抒发愁情,但我们的学生对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准确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如果像平常一样一支粉笔,那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
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快速演示的特点,能节约很多的课堂时间。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采用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合作一起来鉴赏这首词,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学生们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课前我就播放《醉花阴》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进入本课教学。
同时通过听觉让学生体会《醉花阴》和《声声慢》抒发的感情的差别,这样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风格。
2.如何入愁让学生听配乐朗读,体会词人的情感并留心哪些句子直接表明词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调。
由此引出对前三句的分析:词人通过动作、环境、感受入愁。
接着分析这三句“叠字”的妙处。
3.缘愁选景学生们明确了词人“如何入愁”,便引导学生分析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
学生们通过交流很容易能找出“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涉及教材的诗词欣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声声慢》的背景介绍、词牌特点、诗句解析、意境把握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掌握诗句的解析方法,深入领会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意境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诗句解析、背景了解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技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主要内容:李清照生平简介《声声慢》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句解析方法,分析《声声慢》中的两句诗句。
请从《声声慢》中选取一个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 答案:解析示例: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修辞手法示例:拟人。
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位于教材第七章第二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声慢》的词牌、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详细解读诗句,品味李清照的词作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掌握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李清照词作的情感魅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声声慢》词牌的理解,以及对诗句中情感内涵的把握。
重点:诗句的艺术特色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背景介绍: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声声慢》的背景。
3.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词牌特点,探讨诗句中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的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声慢》2. 板书内容:a. 词牌特点b. 艺术特色c. 情感表达d.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声声慢》中的词牌特点。
b.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c. 仿写一首以《声声慢》为词牌的词。
2. 答案:a. 《声声慢》词牌特点:七言律诗,上下片各四句,共八句。
b.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仗等。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情感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对比分析。
b. 探讨古典诗词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c.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词牌特点与背景介绍。
2. 教学目标中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声声慢》教案范文(12篇)
《声声慢》教案范文(12篇)《声声慢》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作者沉重复杂的“愁”2、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清照语言的独特魅力;3、比较鉴赏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以《如梦令》导入1、诵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
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2、诵读《声声慢》。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里直接传达出来了?(“愁”;“怎一个愁字了得”)3、作者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她在写《声声慢》时怎会有如此浓重的愁呢?联系其生平运用知人论世法去理解。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声声慢》教案四篇
《声声慢》教案四篇《声声慢》教案篇1目的: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声声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型课时:品读-鉴赏课。
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课件显示《如梦令》插图)首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
画中的女子端坐在小舟上,小舟停泊在一片藕花深处,不远处有鸥鹭惊飞。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到这幅画,你们会想起怎样的诗句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不错,正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课件显示如梦令板书)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风格介绍(课件显示)李清照其人: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工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李清照其词: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
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后期的`李清照由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其词一变前期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刚刚我们了解了李清照词作的前后期差别,那么,《如梦令》应该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呢?(前期)不错,它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的情景。
这首词让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
声声慢优秀教案(优秀5篇)《声声慢》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景、叠字抒情的特点。
2.感受词人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体味融情入景、叠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主要内容: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创作动机;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通过分析歌词意象来揣摩词人情感的方法。
一。
导入:前天我们学习了宋词中一首婉约派的作品,题目叫——《蝶恋花》,作者是北宋词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婉约词的融情入境的特点,缠绵凄切的基调。
二。
先了解两个词人的生平和词作的背景,以理解创作的动因。
1.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雨霖铃》,唐时旧曲,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
她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长女。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这是一个喜爱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妇俩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我们学过她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声声慢》教案范文六篇
《声声慢》教案《声声慢》教案范文六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教案篇1《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婉约派2、朗读3、理解该词,体验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词体验情感品味语言教学过程预设:导入:人字是一个象形字,演变到今天,你们猜想为什么会上尖下大?(学生言说)其实对人的认识,古人达到很深的高度,老子有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认识;《易经》把“三才”作为其结构的框架,而“三才”就是指天地人。
人处于天地之间,与天地息息相关。
现在我们要从课文读一个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李清照,该如何解读?(学生言说)(教师总结)我们就围绕“天、地、人”三个字学习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慢词《声声慢》。
感受思悟体验:一、读“天”1、朗读词2、寻找与“天”有关的内容。
乍暖还寒时候黄昏秋天(黄花)晚 || 风细雨3、学生活动,交流4、教师指导,共同明确二、读“地”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雁 || 窗儿三、读“人”1、人的活动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有谁堪摘守着窗儿2、人的所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怎敌正伤心独怎一个愁字了得3、人的性别、身份、经历?联系背景资料四:想象体验情境五、把握主旨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六、品味语言: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触景生情)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移情入景)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寓情于景)参考:用酒消愁是不顶事的,只能更增愁苦。
“雁过也三句,是说南来秋雁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这信寄给谁?想想只有伤心”。
再一看,这只雁原来是曾经替她给丈夫带过信的旧时相识,这就叫她更难过了。
《声声慢》教案精选十篇
《声声慢》教案《声声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的“愁教学内容:一、导入以猜字谜方式导入。
“风起了,叶落了,心碎了”,(愁板书)(聪明!)秋天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发愁,敏感一点的同学难免有时候会见月伤心,听风落泪。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位将愁字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的代表之一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清照吗?(请一个学生)初中学过她的词吗?能背出来给大家听听吗?忘了,没关系,我们一起回忆一起背好吗?背得真好。
背得很整齐。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作,词风还是比较婉约清丽。
但是到了后期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后,词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晚年的的李清照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个孤清的寂寞小院过日子。
又是一年秋风起,秋叶落,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写下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补充介绍: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
十九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堪称神仙眷侣。
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赵构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跟随着南下,一路历经战乱。
不久深爱他的丈夫赵明诚病逝离开了她,她又被诬陷通敌买国,一个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能怎么办?她只能终日凄凄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赶着那个南宋小朝廷。
在流离失所之中在战乱之中在匆忙之中,她与丈夫多年收集的视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丢失了,多少痛,多少伤啊。
在心灰意冷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答应了当时一个财政部长求婚,带著名节被毁的耻辱,只想晚年能过一些平静安定的生活。
《声声慢》教案8篇
Don't overestimate your own strength in the collective, because when you choose to leave, you will find that even without you, the sun will rise as usual.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声声慢》教案8篇《声声慢》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感知——合作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并体会词人之愁是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
情感目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凄苦意境的深切感受,厚重愁情的深入体会。
学习难点:通过与早期词作的比较阅读,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愁情的厚重。
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法学法①知人论世通过李清照两首《如梦令》和《武陵春》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前后期词风的不同。
②诵读法③“情境法”教学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④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诗歌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骄子,是人类灵魂不朽的造化。
徜徉诗歌的殿堂,我偏爱易安一人,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易安的词作,易安的世界。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能让学生快速走进教学氛围,快速走进作者。
】2、知人论世诵读李清照前后期的三首作品[《如梦令》两首、《武陵春》],让学生发现、总结李清照前后期词作内容和风格的不同,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读诗词。
《声声慢》教案6篇
《声声慢》教案6篇《声声慢》教案篇1教学目标:立足诗歌形象,通过诵读研习,重现凄凉情境,体会凄愁情感,赏析凄美语言。
教学重点:揭示词人复杂、深沉的凄愁情感,领悟词作形象、声韵的凄美魅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一、以《武陵春》导入(5分)板书“声声慢李清照”。
1.学生齐读PPT上《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zé艋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
2.就《武陵春》提问教师:哪一句写得最好?(末句)好在哪里?(叫学生举手回答——形象地写出了“愁”)那么你能把这句话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述一下呢?(就怕双溪那小小的船儿啊,载不动我这重重的忧愁啊!)可见,情感必要用形象表达才动人;反过来,形象,也正是打开诗歌艺术大门的钥匙。
——可是,谁知道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这么重吗?学生举手回答。
3.了解词人相关简介学生轻声齐读PPT内容:李清照出身名门,从小聪慧过人,文学造诣极高。
丈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学家,夫妻恩爱,幸福美满。
1127年金灭北宋,词人生活彻底改变:先是两人尽心收罗的几屋金石书画尽毁于战火;接着,赵明诚病重身亡;李清照飘零江南,颠沛流离,尝尽人世艰辛;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不久离婚,并被判刑两年。
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离世。
4.引入《声声慢》教师(过渡语):国破家亡、夫死孀居、年老体弱,所以才有了《武陵春》中小船都载不动的沉重愁情。
那么一般被认为写于同时期的《声声慢》里的“愁”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先齐声轻诵全词,初步感受。
5.学生轻声齐诵全词二、品析愁情(38分)(一)范读创境,提出要求(10分)1.教师诵读创境播放背景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教师:老师先读一遍,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试着在脑海里浮现词中描述的一幅幅画面。
教师诵读。
2.提出探讨要求教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比《武陵春》,这里的愁要复杂、深沉一些,这里的形象也要丰富一些。
2024年《声声慢》优秀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声声慢》优秀教案(通用13篇)《声声慢》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寓情于景的分析方法。
2.感受《声声慢》的意境美,体会婉约词的含蓄美。
教学设想:1.尝试让学生先背诵,然后质疑,教师再解疑的方法教授诗词。
2.尝试让学生举一反三,以《声声慢》为重点,在分析词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就“情景交融”这一点让学生进行能力迁移。
教学难点: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教学过程:1.“背”词:(全班齐声背诵)2.“解”词:根据学生质疑,教师解疑。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将问题归类:关注字、词;关注感情;关注创作背景及词人生平;关注开头叠词的用法。
3.“读”词:(配乐朗诵)重现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4.“品”词:教师由学生的质疑,提出学生关注的内容:何情?何由?如何鉴赏?教师引出意境一词,诠释之后再指出分析意境的方法之一是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师提问:l 此词写了哪些景?l 这些景是如何体现作者情感的?5.能力迁移w 《踏莎行》王国维称秦观《踏莎行》中的两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为“词境凄厉”,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总结本课学过的《雨霖铃》、《踏莎行》、《声声慢》三首词的情景交融手法,教师提问: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可以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作业:1、自读李清照的《一剪梅》,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特点。
2、课外拓展:查找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就此写一篇小论文,分析其婉约词的特点《声声慢》优秀教案篇2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同上1课时赏析、诵读法第一课时《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
优质课《声声慢》教案(通用8篇)优质课《声声慢》教案篇1学习目标:1、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2、了解词人生平,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赏析叠词等艺术手法,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深入体会词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才情出众,一生写过无数美妙的词作,让我们铭记在心。
据说李清照一生没有孩子,曾为此深感愧疚,可是丈夫赵明诚却说:“诗词就是我们的子女,《金石录》就是我们生命的结晶。
”足见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也正因为此,在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一个人更觉孤苦,晚年生活凄凉无依。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晚期的作品《声声慢》。
二、明确目标: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三、诵读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个别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提示从字音和节奏两个方面。
)师: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情感基调是什么?生:诗歌的情感集中在一个“愁”字,这也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哀婉的、凄凉的、愁苦的。
师:应该怎么读呢?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忧伤、悲哀意。
3、自由诵读体会:就让我们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4、个别同学读:师生共评,从语速、语调两方面评价。
四、品读赏析:(一)、词人的”愁”表现在哪里?1、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愁”的?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1)、淡酒、急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写出了词人因苦闷而借酒浇愁,却抵不住傍晚时分急速而至的寒风的侵袭。
师:为什么“淡酒”而不是“浓酒”?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浓酒也成淡酒。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句子。
《声声慢》的教案(通用5篇)
《声声慢》的教案(通用5篇)《声声慢》的教案1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声声慢》抒情主人公形象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对于作者,梁衡用“乱世中的美神”来界定,那么何谓“乱世”?又何谓“美神”呢?“乱世”是指金兵入侵、国土沦丧、家破夫亡、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腐败无能。
“美神”指李清照在诗词、词论、史学、金石学以及其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现。
郭沫若在济南趵突泉公园中的李清照纪念堂中题有对联,可以显示其艺术女神的风采:“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后主”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词风婉约,有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声声慢》,也是写“愁”的经典作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二、阅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要求揣摩语调,读准字音。
老师最后明确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悲苦愁绝的,朗读时应用舒缓、低沉的语调。
2、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3、部分学生朗读,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三、研读诗文,探究问题首先进行学情调查:同学们对本词有哪些阅读期待,想要学习哪些内容,掌握哪些知识。
《声声慢》教案优秀7篇
《声声慢》教案优秀7篇《声声慢》篇一导读: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xuan旋)寒:指秋天的天气。
乍暖乍寒,忽冷忽热。
④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⑤怎敌地:对付,抵挡。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程度极高。
⑧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⑨堪摘:可,可摘⑩次第:光景、情境。
⑾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调养休息。
声声慢教学设计《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
声声慢教学设计《声声慢》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可爱的小编阿青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6篇声声慢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优秀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李清照的代表作,如《如梦令》等,但这些词作大多抒写的是一些闲情,对于她的后期词可说是初次接触,因而要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本词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
相对于前期作品,本作中作者的情绪比较低沉,但在痛苦的低吟中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本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形象丰富的意象以及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宣泄。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学会抓住叠词、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声声慢》,理解此词的思想内容,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的生活对她的创作的影响。
2.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配乐引领学生回忆朗读)从《如梦令》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少�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三、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四、整体感知读罢此词,你感受较深的是什么?——愁五、诗歌赏析——如何写愁(一)直接写愁李清照起笔就哭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第七章第二节,《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声声慢》的背景、词牌、韵律;解读诗句,分析词的意象、情感及艺术手法;探讨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培养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感受李清照词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名篇的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声声慢》的艺术手法,理解李清照词的情感内涵。
重点:解读诗句,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声声慢》原文及注释、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词人情感。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朗读《声声慢》,感受词的韵律美,理解词牌特点。
3. 诗句解读:逐句分析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情感,探讨李清照的艺术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声声慢》的情感表达,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词牌:慢词3. 意象:落花、流水、黄昏、梧桐等4. 情感:离愁、思念、哀怨等5. 艺术手法:对比、衬托、用典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李清照情感的理解。
作业答案:(1)意象分析:词中以落花、流水、黄昏、梧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2)情感理解: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哀怨。
2. 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其艺术特色。
《声声慢》教案优秀10篇
《声声慢》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声声慢》教案优秀10篇李清照的《声声慢》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了,以下内容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声声慢》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象与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2.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五分钟循环播放“李清照画像”幻灯片,配以王祖贤唱的《声声慢》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中)一、以学生初中学过的两首李清照词《如梦令》《醉花阴》导入有这样一位作家,她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女作家,她的词是被称为正宗一派的,她反对柳永的粗俗尘下,她非难苏轼的诗化的词,她的词富于性情与生命的表现,她的词具有空灵高尚的艺术品质,她就是——李清照。
对于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读过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时代的她有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有的是开朗活泼的性格;有的是闲适的心情。
我们也读过她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中我们读到了“物是人非”,读到了伤离感乱,读到了凄楚哀苦。
同是李清照的作品,为什么两首词的心境与情调却如此不同呢?二、走近作者李清照[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1084—1155)人生的分水岭。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着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出身于名门世家,父亲李格官至礼部员外郎,着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于状元之家,琴棋书画皆通。
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其父吏部侍郎赵挺之)为妻。
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
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
1125(41岁)年金兵入侵,两年后(1127年)北宋败亡。
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其夫在赴官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中晚年的李清照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文物丧失(国破、家亡、夫死、物失)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悲痛。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为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作。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也是她后期的代表作。
据考证,这是她亡夫不久所作。
三、听读朗读,整体感知词人别样的愁情。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1.听录音范读2.学生齐读这首词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愁。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你是如何感受到这份愁的?走近作者,知人论世品读意象,感悟意境咀嚼涵泳,品味语言四、品读《声声慢》1.提问一生: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分析起句)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人的动作、神态环境的悲凉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①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
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②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冷清:强调不热闹清冷:强调冷静而凄凉③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这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略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
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
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最难调理休息。
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出意象概念让生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师明确: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招待客人;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在宫廷宴会中是最常见的。
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战争,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古人感慨良多,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
“酒”成了排解忧愁的液体。
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
“李白一斗酒出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离愁)“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酒是“愁”的象征(2)“秋风”意象略讲“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意象分析。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
大雁从北方来到南方,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所以看到过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雁”——离愁的象征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
(4)略析“黄花”意象。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
《南楼令》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怕黄昏,捱白昼。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详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离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志难酬之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亡国之愁)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
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7)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悲苦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
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
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五、比较阅读《声声慢》《一剪梅》两种不同愁情。
小结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
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
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