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工具图片教学过程【导入】:图片:旧中国的外交状况: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出示课题】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题释义】和平:反对战争,非暴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教师展示周恩来的照片和《觉醒年代》大的网络热语“我们随手翻过的历史书和划过线的重点,那便是他们的一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和周总理回到20世纪50年代,去感受新中国外交的风云变幻与跌宕起伏。
教师活动11、教师展示旧中国的外交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旧中国的外交特点。
2、教师布置自学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1-P82第一子目内容完成新中国在1949年到1953年的外交事件时间轴的梳理。
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3、学生阅读史料,提前关键信息并对结合刚才所学回答问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它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理念,有助于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符合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原因?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原因,并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史料实证的意识。
3、教师开展评价任务——探究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完成情况。
2、教师开展评价任务——评价外交,引导结合刚才所学评价中美大使级会谈。
1、教师展示万隆会议周总理作息表和图片周总理吃饭的保温杯,提问学生从周总理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2、教师讲述结束语:在周总理的努力下,新中国外交局面赢得赞誉与支持,到他逝世前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
周总理曾说过“为7.板书设计【作业参考答案】1、C2、A3、D4、学生通过完成外交任务计划书,将所学外交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上,本题具有较强地开放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完成外交任务任务书时,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外交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外交事务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掌握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外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教学设计
6.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在当今世界,我国应如何运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国家利益服务?”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撰写一篇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形势,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过程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具有浓厚兴趣,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3.引导学生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认识到我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3.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题目要涵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对外开放等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我国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为主题,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报告要包括讨论过程、主要观点、结论等内容,字数在300字左右。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故事化教学,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形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政策等。
2.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抗美援朝、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
4.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历史图片,如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晤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事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吗?它对我国外交政策有何重要意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融合时事,关注现实
案例中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如何应对国际挑战,维护国家利益。这种融合时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2.创设历史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会议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我国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2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为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的表现之一也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拥有一定的历史自学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而且外交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易与现实联系,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部分学生对为何采取这样的外交活动和这样的外交活动有何作用不甚理解。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合作探究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感受周恩来的外交智慧和魅力,体会“求同存异”中包含的宽容、谦虚、尊重的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求同存异”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对比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材料一:三幅表现旧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辨认出,这分别是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情景,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屈辱外交,被周恩来形象的成为“跪在地上办外交”)材料二:中国近期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和“‘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的领导人合照(使学生感受到现在的中国正以自信、独立、自主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公开课课件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一)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和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 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 周恩来在会上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会议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 了一系列协议,从而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的安 全。在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 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 巨大贡献。
(二)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 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 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 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 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熊辉、王孔容《毛泽东执政思想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什么样的外交困难?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二)时间及内容
1.时间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些原则表明了我国外交政策提倡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 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 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 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外交的历史演变。
3.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重要性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二、教学内容:1、引入:自主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有什么区别?二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2、感性认识:通过一张表格,让学生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的外交政策,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演化。
3、理性认识: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现我国外交成功的实例,解释其背后所体现的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思想,使学生理解其核心意义与价值。
4、提高理解:对比当前形势以及国际环境,让学生了解和平外交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和平外交的作用,为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5、总结:通过思考,回答问题,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主要内容和它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展示法 : 适当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讨论法 :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3、课堂讲授法:科学讲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详细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4、思维导图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晰得表达复杂的内容和思路,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系统化和结构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热身,切入本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很快进入状态。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自主开放与独立自主外交有什么区别?二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2、学习(30分钟):(1)以小组形式分析如下表格,梳理出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的外交政策:时间我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保持亲善关系,发展外交新中国初期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推动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新时代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方针(2)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外交成功的实例,解释其背后所体现的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思想,让学生理解其核心意义与价值。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本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提出问题尽量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出发,导入新课。
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以学生合作闯关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在每一关的问题设置上力求科学,想办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另外,为增加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将学生分配成若干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设置组与组竞赛环节。
最后,通过编写历史小短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还原”历史、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2.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重点、难点的突破:“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鲜明强烈的两张图片给学生视觉和感受上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独立自主,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
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完成,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建国初期我国的国际环境。
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获奖)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史料展示:材料一: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被迫、屈辱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3.教师过渡: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请看材料。
4.史料展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5.教师提问: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提示: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一幅反映旧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的画面。
西方列强趾高气昂,清朝官员俯首称臣。
图片展示了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的?(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出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本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引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明确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3、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2024年秋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标要求: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目标: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学生:周恩来。
教师: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来了解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课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外交政策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示下面表格,让学生了解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知识。
探究1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2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学生广泛讨论后老师点拨:(1)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
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教材通过讲述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但是对于外交领域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学生对外交领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2.课件:相关外交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演变。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外交政策的内容,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外交政策背后的政治智慧和外交策略。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外交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4.情景模拟:模拟外交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外交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关资料,如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抗美援朝、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方面的外交活动,展示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激发学生对外交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认识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所做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态度,树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
部编历史八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孙老师]【市一等奖】优质教案
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研究进展林凌;高燕玲;赖靖慧【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年(卷),期】2016(015)002【总页数】4页(P59-61,55)【关键词】失眠;针刺;阴虚火旺【作者】林凌;高燕玲;赖靖慧【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350003【正文语种】中文我国失眠症发生率不断攀升,并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有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失眠已较为普遍[1],3~13岁儿童发病率41%,15~19岁发病率18.2%,18~60岁发病率15.8%,老年人发病率高达67.2%[2]。
据WHO的资料显示,全球受到失眠困扰的人占了25%[3]。
长期失眠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可能导致焦虑抑郁,不利于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可带来致命后果[4]。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失寐”、“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等[5],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难以入睡,或睡中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多梦等不适,是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分为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心虚胆怯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6],其中虚证以阴虚火旺为主。
目前对于失眠症的治疗西药主要采取镇静、安眠的方法,其短期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大,长期大量服用可产生耐药性、成瘾性,且停药后易复发,无法从根本上治疗失眠,解决失眠带来的困扰。
中医治疗失眠有针灸、推拿、中药、耳穴、艾灸等多种方法,而传统针刺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的“绿色疗法”,改善失眠作用显著,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失眠历史悠久[7],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无毒副作用特点、不易复发,被广大患者所接受[8]。
本文意在总结针灸对阴虚火旺型失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不寐的主要病机是由于阴阳失调,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得安寐[9]。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16课内容,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缅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协作。
通过全面介绍这些内容,为学生展现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周恩来有关的外交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四张图片,学生确定主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学生各抒己见,和屈辱、侵略有关即可)①《南京条约》签订图②火烧圆明园屈辱③《时局图》侵略④《辛丑条约》签订图与他国关系2、出示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四张图片,一张材料,通过这些资料与学生思考,使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所学知识,即中国的近代外交是极其不平等、极其屈辱毫无国家主权可言的,由此引入今日学习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启了一条新的外交之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2.认识周恩来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思想。
3.了解中共中央在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4.通过梳理历史,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人物周恩来及其思想。
2.掌握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2.学习了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人物周恩来及其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1955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的情景介绍。
第二步:讲解新课通过讲讲表格中所列举的周恩来的七大外交原则,让学生认识周恩来对中国外交理念的贡献。
同时也介绍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怎样形成的。
然后再向学生谈一谈中国外交中的头号人物周恩来,让学生认识周恩来的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看到或听到的历史事实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第四步:展示汇报每组报告他们的讨论情况,并让其他小组附和或提出质疑。
这样,学生可以从其他小组得到不同的意见,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第五步:课堂小结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怎么形成的?2.周恩来的七大外交原则。
3.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4.评价周恩来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步:作业布置1.查阅有关中国外交的历史资料,对中共中央处理对外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针和策略进行深入了解。
2.让学生在班级论坛上发表有关此次讨论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
教学资源:教师:讲课PPT学生:笔记本,图书馆,互联网等。
课后延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研究该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的外交政策,并撰写一份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学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1.讲解法。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故需教师在讲解方面做的多一点。
2.比较法。
引导学生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
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影视辅助法。
可以通过放《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4.故事穿插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2.录像带及相关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
[投影显示]一九五四年四月,朝鲜停战不久,经中、苏、英、美、法五大国同意,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下令,不准同中国代表团任何人握手,以傲慢顽固态度对待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人员,成为外交史上的笑料。
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史密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艾森豪威尔麾下的一名将军,会议开始一个星期后杜勒斯回国,史密斯便担任代理团长。
会议期间,苏联代表团团长莫洛托夫面告周总理,史密斯曾经流露出对美国外交政策不满,认为美国对中国实行敌对政策是不现实的。
周总理对这条信息非常重视。
在某一次会议的休息时间,各国代表都在休息大厅喝咖啡聊天,史密斯主动走到周总理翻译浦寿昌(后任外交部副部长)跟前聊天,夸他英语讲得好,是地道的美国音。
问他在哪儿学的,还说了一些友好的话。
浦寿昌将上述情况汇报给总理。
总理对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很重视,认为不应该拒绝同美国接触,即使是美国代表团也不是铁板一块。
我们不应放弃任何可以做工作的机会。
总理说:“好啊,既然是史密斯愿意同我们接触,那明天休息时,我找他谈谈。
”第二天,史密斯见总理走上前时,他急中生智,连忙把咖啡杯捧在右手,当周总理向他伸出右手时,他很尴尬地用左手握住周总理的右胳臂晃了几下,避免违反杜勒斯不准与中国人握手的禁令。
周总理对此毫不介意,同他友好地交谈。
日内瓦会议结束时,他主动地在休息厅与周总理交谈,微笑着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感到非常荣幸,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希望朝鲜能够得到和平。
说后招手而去,又一次避开握手。
对此外电纷纷作了报道。
本课所叙述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外交家。
[导入语示例二]请同学们看一幅照片。
[投影显示]同学们,照片显示的是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时步入会场的情景。
那么日内瓦会议是一次什么会议?它的召开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到的。
[板书]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定[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些政策思想。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同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对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分别作出了重要的规定,为建国后的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其含义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政策,就是宣布新中国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国际上正在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
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而且,新中国诞生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有可能对中国进行武装干涉,而苏联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
上述情况决定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的必要性。
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不但规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而且规定了新中国外交的一些具体政策,包括把“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决策法律化。
这些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指导了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下面我们以苏联为例来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板书]2.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投影显示][教师讲解]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时,毛泽东抵达莫斯科。
6个小时之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他,并与他举行正式会谈。
会谈开始不久,斯大林就问:“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毛泽东爽快地回答:“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这个东西”其实指的就是两国之间应该签订一个新的条约。
毛泽东急于到苏联来的目的,也正为了“这个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将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走,大连的行政由中国管辖。
毛泽东在苏联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受到了热烈欢迎。
12月21号,为庆贺斯大林七十岁生日,在苏联大剧院举行了隆重的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许多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会上致了祝词。
毛泽东的这次访苏之行,使中苏两国关系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推动和加速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观点来理解《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意义。
[学生回答]在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以大洋对岸的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却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的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因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推动和加速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过渡]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特征,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确立,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刚开始主要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为主要方针,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准则。
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呢?它的提出,对于新中国的外交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
[学生看书]……[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欧美等国对我国实行封锁,使我们不得不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大部分国家隔绝。
然而当我国于1954年首次步入国际舞台,就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征服了世界,为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已经40周年,万隆会议也过去了39年,但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生命力是永存的。
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伟大的创举,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则是辉煌的一页,对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指导各国关系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并且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954年,中国政府同印度和缅甸政府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从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宣告诞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时代要求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我国领导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首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即将诞生时,毛泽东同志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反复论述了新中国同各国建交的原则。
50年代初期,毛主席还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我国同1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7个是邻国。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参与决策者和直接领导者,遵循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和决策,总结建国后的外交实践和国际关系史经验,1953年底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9、10月间,中印两国总理通过外交途径商定,双方政府代表就解决中国x藏地方同印度的关系问题12月在北京开始谈判。
12月31日下午1时,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以驻华大使赖嘉文为团长的印度政府代表团。
周总理在友好的气氛中恳切地说:“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
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赖嘉文代表印方当即表示完全同意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
[教师强调]中国和印度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又是近邻。
两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长期侵略和压迫,印中两国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都取得了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