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

合集下载

丰子恺和他的老师朋友,名人故事

丰子恺和他的老师朋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
丰子恺和他的老师朋友,名人故事
丰子恺先生有幸,同时遇到了两位着名的老师:李叔同、夏丐尊。

丰子恺十七岁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伤感句子,在此学习五年,这五年间,李淑同先生是他的图画音乐教师。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评价李叔同先生道:“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
更好。

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可谓“夫子自道”。

再说夏先生教国文,“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

”故夏先生“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学生的心悦诚服。

”更深一步的阐述后,得出了李先生所行的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所行的是“妈妈的教育”,平分秋色了不是?!
精心整理
两位老师的教育又岂止限于学校呢?!后来李先生做了和尚,成了弘一法师,芒鞋破钵,云游四方。

出家的前晚,李先生叫丰子恺和同学叶天瑞、李增庸三人到他的房间里,把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送给他们三人。

离开夏先生后,丰子恺也时常与先生接近,不断地接受先生的教诲,甚至于为他的漫画集作序。

两位导师还是他眼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丰子恺散文之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散文之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散文之怀李叔同先生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

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

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

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抑起头来看创,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

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

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

”“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

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

《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丰子恺

《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丰子恺

《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丰子恺弘一法师于去年十月十三日在泉州逝世,至今已有五个多月。

傅彬然先生曾有关于他的一篇文章登在本刊上,而我却沉默了五个多月,至今才写这篇文字。

许多人来信怪我,以为我对于弘一法师关系较深,何以他死了我没有一点表示。

有的人还来信向我要关于弘一法师的死的文字,以为我一定在发起追悼大会,或者编印纪念刊物,为法师装“哀荣”的。

其实全无此事。

我接到泉州开元寺性常师打来的报告法师“生西”(就是往生西方,就是死)的电报时,正是去年十月十八日早晨,我正在贵州遵义的寓楼中整理行装,要把全家迁到重庆去。

当时坐在窗下沉默了几十分钟,发了一个愿:为法师造像(就是画像)一百尊,分寄各省信仰他的人,勒石立碑,以垂永久。

预定到重庆后动笔。

发愿毕,依旧吃早粥,整行装,觅车子。

弘一法师是我的老师,而且是我生平最崇拜的人。

如此说来,我岂不太冷淡了吗?但我自以为并不。

我敬爱弘一法师,我希望他在这世间久住。

但我确定弘一法师必有死的一日。

因为他是“人”。

不过死的时日迟早不得而知。

我时时刻刻防他死,同时时刻刻防我自己死一样。

他的死是我意中事,并不出于意料之外。

所以我接到他的死的电告,并不惊惶,并不恸哭。

老实说,我的惊惶与恸哭,在确定他必有死的一日之前早已在心中默默地做过了。

我去冬迁居重庆,忙着人事及疾病,到今年一月方才有工夫动笔作画。

一月中,我实行我的前愿,为弘一法师造像。

连作十尊,分寄福建、河南诸信士。

还有九十尊,正在接洽中,定当后续作。

为欲勒石,用线条描写,不许有浓淡光影。

所以不容易描得像。

幸而法师的线条画像,看的人都说“像”。

大概是他的相貌不凡,特点容易捉住之故。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他在我心目中印象太深之故。

我自己觉得,为他画像的时候,我的心最虔诚,我的情最热烈,远在惊惶恸哭及发起追悼会、出版纪念刊物之上。

其实百年之后,刻像会模糊起来,石碑会破烂的。

千万年之后,人类会绝灭,地球会死亡的。

人间哪有绝对“永久”的事!我的画像勒石立碑,也不过比惊惶恸哭、追悼会、纪念刊稍稍永久一点而已。

弘一法师滴水蝼蚁的故事

弘一法师滴水蝼蚁的故事

弘⼀法师滴⽔蝼蚁的故事 弘⼀法师本⼈是⼀个⼗分懂得关怀⽣命的⼈,即使是⼀只⼩⼩的蚂蚁,在他的眼⾥却依然是值得去尊重和关怀的。

有⼀次弘⼀法师到丰⼦恺家。

丰⼦恺请他藤椅⼦⾥坐。

他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起先丰⼦恺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丰⼦恺就启问丰⼦恺就忍不住问他。

弘⼀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伏着。

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避。

” 佛法是⼗分讲究“慈悲为怀”的,佛⽈:“⼀滴⽔中有四万⼋千⾍。

”佛法中不杀⽣、众⽣平等的观念、教义都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法对⽣命的尊重与关怀。

的确,⽣命⽆论有多么的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其⾃⼰的⼀席之地。

滴⽔和尚⼗九岁时就上了曹源寺,拜仪⼭和尚为师,刚开始时,只被派去替和尚们烧⽔洗澡。

有⼀次,师⽗洗澡嫌⽔太热,便让他去提⼀桶冷⽔来冲凉⼀下。

他便去提了凉⽔来,先把部分热⽔泼在地上,把热⽔调凉了,⼜把多余的冷⽔也泼在地上。

师⽗便骂他:“你这么冒冒失失的,地下有多少蝼蚁、草根⽣命,这么烫的⽔下去,会坏掉多少性命。

⽽剩下的凉⽔,浇⽔多好,可活草树。

你若⽆慈悲之⼼,出家⼜为了什么呀!” 他于是开悟了,并以“滴⽔”为号(L9励志⽹)。

, 关怀⽣命并不仅仅是去关怀我们⼈类⾃⾝的⽣命,⽽是去关怀这世间⼀切具有⽣命的⽣物,哪怕是⼀只⼩⼩的蚂蚁,⼀株还没有发芽的⼩草。

正如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只有诗意地栖居在⼤地上,你才是作为⼈⽽存在的。

”因此,任何⼀个⽣命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怀的。

哪怕只是⼀只毫不起眼的⼩蚂蚁,那也是⼀条⽣命,它与我们⼈类的⽣命是⼀样的,⽽且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也应该享有⽣命的权利和尊严。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去关怀其他的⽣命的同时,其实也是对我们⾃⾝的关怀与尊重。

丰子恺: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丰子恺: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丰子恺:告缘缘堂在天之灵去年十一月中,我被暴寇所逼,和你分手,离石门湾,经杭州,到桐庐小住。

后来暴寇逼杭州,我又离桐庐经衢州、常山、上饶、南昌,到萍乡小住。

其间两个多月,一直不得你的消息。

我非常挂念。

直到今天二月九日,上海裘梦痕写信来,说新闻报上登着:石门湾缘缘堂于一月初全部被毁。

噩耗传来,全家为你悼惜。

我已写了一篇《还我缘缘堂》为你伸冤,(登在《文艺阵地》上。

)现在离开你的忌辰已有百日,相你死后,一定有知。

故今晨虔具清香一支,为尔祷祝,并为些文告你在天之灵:你本来是灵的存在。

中华民国十五年,我同弘一法师住在江湾永义里的租房子里,有一天我在小方纸上写许多我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拿起来的都是“缘”字,就给你命名曰“缘缘堂”。

当即请弘一法师给你写一横额,付九华堂装裱,挂在江湾的租屋里。

这是你的灵的存在的开始,后来我迁居嘉兴,又迁居上海,你都跟着我走,犹似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

到了中华民国廿二年青,我方才给你赋形,在我的故乡石门湾的梅纱弄里,吾家老屋的后面,建造高楼三楹,于是你就堕地。

弘一法师所写的横额太小,我另请马一浮先生为你题名。

马先生给你写三个大字,并在后面题一首偈:能缘所缘本一体,收入鸿蒙入双眦。

画师观此悟无生,架屋安名聊寄耳。

一色一香尽中道,即此××非动止。

不妨彩笔绘虚空,妙用皆从如幻起。

第一句把我给你的无意的命名加了很有意义的解释,我很欢喜,就给你装饰;我办一块数十年陈旧的银杏板,请雕工把字镌上,制成一匾。

堂成的一天,我在这匾上挂了彩球,把它高高地悬在你的中央。

这时候想你一定比我更加欢喜。

后来我又请弘一法师把《大智度论.十喻赞》写成一堂大屏,托杭州翰墨林装裱了,挂在你的两旁。

匾额下面,挂着吴昌硕绘的老梅中堂。

中堂旁边,又是弘一法师写的一副大对联,文为《华严经》句:“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

”大对联的旁边又挂上我自己写的小对联,用杜诗句:“暂止飞乌才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弘 一 法 师

弘 一 法 师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过:“所谓美人者,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过: 所谓美人者, 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 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 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 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 诗词为心 为心。 我不去崇尚那种“美人” 以诗词为心。”我不去崇尚那种“美人”, 也更没有那种精通诗词文赋的文人雅量。 诗词文赋的文人雅量 也更没有那种精通诗词文赋的文人雅量。 我只是用自己的心去咀嚼, 我只是用自己的心去咀嚼,去品味那或婉 转缠绵,或雄浑悲壮的潜在词魂, 转缠绵,或雄浑悲壮的潜在词魂,在默默 中倾听历史的心跳, 历史的心跳 中倾听历史的心跳,让自己的血液流淌得 更加奔放。 更加奔放。
弘一法师
《非常道》选取了弘一法师的一件小事: 非常道》选取了弘一法师的一件小事: 李叔同做了和尚,学生丰子恺仍跟他有来往。 李叔同做了和尚,学生丰子恺仍跟他有来往。 弘一法师曾到丰家,丰子恺请法师就座。 弘一法师曾到丰家,丰子恺请法师就座。 法师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去。 法师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去。 多次如此后,丰问何故。法师答曰: 多次如此后,丰问何故。法师答曰:“这 椅子里头,两根藤中间,也许有小虫伏动, 椅子里头,两根藤中间,也许有小虫伏动, 突然坐下去,要把他们压死的, 突然坐下去,要把他们压死的,所以先摇 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他们走避。 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他们走避。
听蛙声一片
经常往来于钢筋混凝土的楼群中, 经常往来于钢筋混凝土的楼群中,穿梭在刺耳的金属 碰撞和摩擦声里,心中逐渐濡染了灰色的文明——单调、 单调、 碰撞和摩擦声里,心中逐渐濡染了灰色的文明 单调 冷漠和孤独。夜梦中的蛙鸣, 冷漠和孤独。夜梦中的蛙鸣,点击出老家平静水面上的涟 漪。 赏蛙声,平心境。 赏蛙声,平心境。 老家,出门能见河,转弯就是坑。每至盛夏, 老家,出门能见河,转弯就是坑。每至盛夏,暴雨初 河水盈岸,珠滚荷叶。蛙声顺水飘荡, 歇,河水盈岸,珠滚荷叶。蛙声顺水飘荡,夹带着两岸的 豆叶香。我常坐在岸边,静心地欣赏这阕自然乐章。 豆叶香。我常坐在岸边,静心地欣赏这阕自然乐章。清而 不尖,脆而不短。由低到高,由缓到急, 不尖,脆而不短。由低到高,由缓到急,犹如奶奶酿制的 小米酒。直到母亲那悠长的“吃饭喽——”才惊醒沉醉于 小米酒。直到母亲那悠长的“吃饭喽 才惊醒沉醉于 蛙声的我。 蛙声的我。 那蛙声——清新、朴实。 清新、 那蛙声 清新 朴实。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阅读理解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阅读理解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

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

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

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

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

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

便惹得离人消瘦。

……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

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

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

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

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

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

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

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

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

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

丰子恺与李叔同:亦师亦友,一生一世

丰子恺与李叔同:亦师亦友,一生一世

丰子恺与李叔同:亦师亦友,一生一世友情链接(作者:小书童)喜欢丰子恺是一件极为自然的事。

他与世无争、无所不爱,他安详睿智、不事张扬。

身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用一支画笔描绘出前所未有的纯净烂漫,不带半分戾气,“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他的文字同样也是淡淡写来,自然随意又妙趣横生。

▲丰子恺画《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藏胸丘壑知无尽,过眼烟云且等闲”,这是丰子恺最喜爱的一副对联,苦中作乐、随遇而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将凡事看淡的人,却一生追随了一个人,一生坚守住了一个承诺,战乱、迫害、恶疾均不能阻止,直到生命的尽头。

01师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从未想过专攻绘画与音乐的他,最喜欢的是数理化。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丰子恺直到遇见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一切发生了变化。

“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责备人,态度谦恭;然而个个学生真心地怕他,真心地学习他,真心地崇拜他。

我便是其中之一人。

”这位老师名叫李叔同,教的正是绘画和音乐。

当别的老师待学生坐好才姗姗来迟时,他总是早早到了教室,看着学生们吵吵闹闹着进来,上课铃响,他深鞠一躬,课就开始了;当别的老师总是居高临下疾言厉色地批评犯了错的学生时,他只是在下课后和颜悦色向对方指出,然后再向这位学生鞠一躬,提示可以走了。

而原本天性散漫对老师的呵斥多已经麻木不仁的学生反应也很怪:只要是他的课,上课铃响前,都已坐得齐齐整整。

至于,犯了错的,也无不表示有些难为情,“我情愿被夏木瓜(夏丏尊外号)骂一顿,李先生的开导真是吃不消,我真想哭出来。

”后来,丰子恺总结到,李叔同先生,这叫“凡事认真”。

对于一件事,先生向来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以“才子”之名驰名沪上时,就是上海当时一等的翩翩公子;他到日本求学时,就是彻头彻尾的留学生模样;当他从留学生变为“教师”,就用全副精力去当教师,要有人师的“风范”。

人师,以人为本,教育是教书,也是育人。

关于教师不断学习的名人例子

关于教师不断学习的名人例子

关于教师不断学习的名人例子
01.丰子恺与李叔同
著名的弘一法师本名李叔同,年轻时曾做过中学老师。

李叔同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教学态度非常严肃、认真,他的学生无不对其敬畏有加。

丰子恺是他的学生之一,正是在他的教导和鼓励下,丰子恺才踏入了艺术之门。

终其一生,丰子恺都视李叔同为指路明灯,在老师的引领下,他在绘画、文学、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薪火相续,生生不息,所谓“传承”莫过于此。

02.鲁迅和他的启蒙老师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描写了一位表面严厉,事实上却不失慈祥的私塾先生,这位老先生的真实姓名叫寿镜吾。

寿镜吾是一位“质朴,博学”的长者,在文学上和思想上都给了鲁迅不少的启发,鲁迅对他一直都很尊敬。

外出求学期间,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先生。

在东渡日本留学后,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后来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鲁迅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仍然抽时间探望了寿先生。

在尊重师长方面,鲁迅先生是我辈的楷模。

03.主席的老师应该上坐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徐特立是最受他敬重的老师之一。

解放后,有一次毛主席邀请徐老到家里吃饭。

上桌前,徐
特立谦和地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座。

”毛主席却回答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

”这件事虽然小,却折射出毛主席对老师的深情和爱戴,他们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值得我们学习。

丰子恺: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丰子恺: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丰子恺:告缘缘堂在天之灵丰子恺:告缘缘堂在天之灵去年十一月中,我被暴寇所逼,和你分手,离石门湾,经杭州,到桐庐小住。

后来暴寇逼杭州,我又离桐庐经衢州、常山、上饶、南昌,到萍乡小住。

其间两个多月,一直不得你的消息。

我非常挂念。

直到今天二月九日,上海裘梦痕写信来,说新闻报上登着:石门湾缘缘堂于一月初全部被毁。

噩耗传来,全家为你悼惜。

我已写了一篇《还我缘缘堂》为你伸冤,(登在《文艺阵地》上。

)现在离开你的忌辰已有百日,相你死后,一定有知。

故今晨虔具清香一支,为尔祷祝,并为些文告你在天之灵:你本来是灵的存在。

中华民国十五年,我同弘一法师住在江湾永义里的租房子里,有一天我在小方纸上写许多我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拿起来的都是缘字,就给你命名曰缘缘堂。

当即请弘一法师给你写一横额,付九华堂装裱,挂在江湾的租屋里。

这是你的灵的存在的开始,后来我迁居嘉兴,又迁居上海,你都跟着我走,犹似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

到了中华民国廿二年青,我方才给你赋形,在我的故乡石门湾的梅纱弄里,吾家老屋的后面,建造高楼三楹,于是你就堕地。

弘一法师所写的横额太小,我另请马一浮先生为你题名。

马先生给你写三个大字,并在后面题一首偈:能缘所缘本一体,收入鸿蒙入双眦。

画师观此悟无生,架屋安名聊寄耳。

一色一香尽中道,即此非动止。

不妨彩笔绘虚空,妙用皆从如幻起。

第一句把我给你的无意的命名加了很有意义的解释,我很欢喜,就给你装饰;我办一块数十年陈旧的银杏板,请雕工把字镌上,制成一匾。

堂成的一天,我在这匾上挂了彩球,把它高高地悬在你的中央。

这时候想你一定比我更加欢喜。

后来我又请弘一法师把《大智度论.十喻赞》写成一堂大屏,托杭州翰墨林装裱了,挂在你的两旁。

匾额下面,挂着吴昌硕绘的老梅中堂。

中堂旁边,又是弘一法师写的一副大,文为《华严经》句: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

大对联的旁边又挂上我自己写的小对联,用杜:暂止飞乌才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 - 国立大甲高中全球资讯网

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 - 国立大甲高中全球资讯网

傳統名士的風采、留日時擁抱西洋文明的時髦
弘一大師珍貴照片—弘一大師出家之前在杭州第 一師範任教時之遺照。晚年的慈照返璞歸真

父李世珍:天津人‚同治間進士‚曾官吏部º 辭官後致力鹽業與銀錢業而致富º 六十八歲喜獲麟兒李叔同‚四年後病故º 遺聯 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宊見我非僧
1898年十九歲攝於上海 戊戌政變失敗自刻一印云:南海康梁是吾師.奉母偕妻南下上海. 與名妓往來‚過著[走馬章台‚廝磨金粉]的日子.
詩贈藝妓謝秋雲
風風雨雨憶前塵,悔煞歡場色相因, 十日黃花愁見影,一彎眉月懶窺人。 冰蠶絲盡心先死,故國天寒夢不春, 眼界大千皆淚海,為誰愁悵為誰顰。
為老妓高翠娥作 殘山賸水可憐宵,慢把琷樽慰寂寥。 頓老琵琶妥娘曲,紅樓暮雨夢南朝。
1905年,弘一大師(李叔同)赴日留學前,在天津自安與其兄下圍棋留影。左為大師。

1906年,大師26歲,留學東京,入上野美術專科學校,已剪去髮辮,改著西裝。
從名畫家黑田清輝學習西洋畫.成為西方藝術輸入中國的重要人物. 弟子豐子愷<子愷漫畫>被稱為中國漫畫的創始者.
<素描女像>是木炭畫,人物長髮垂肩,眼簾微啟,若有所思的表情,技法 熟練.根據資料,李叔同應是民國以來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繪畫思想引介 於中國的人.劉海粟,徐悲鴻都受了李叔同的影響,成為中國傳統繪畫改 良運動的推動者.
1920年9月,弘一大師在杭州西湖玉泉宋留影。 夏赴新城貝山掩關,專研四分律。
弘一大師珍貴照片—1937年,大師58歲,時應青 島湛山宋倓虛法師之請,赴該宋講律,臨行時, 在太原輪,大師圓寂於福建泉州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右脅而 臥,臨終之瑞相!
福建泉州清源山風景區,弘一大師舍利塔。
1905年冬,大師在日本留學時所繪之山茶花(水彩)。

丰子恺画画技艺高超的事例

丰子恺画画技艺高超的事例

丰子恺画画技艺高超的事例一次街头偶遇催生全新画风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于浙江桐乡市石门镇。

丰子恺排行老七,由于前面是六个姐姐,他作为家里的长男,自小就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份温情滋养了他一生。

1914年,丰子恺赴杭州考取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里,他遇到对他一生影响极深的恩师李叔同。

李叔同是当时中国艺术界的开拓者之一,音乐、绘画、戏剧等无不涉猎。

有一天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的图画进步快。

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你这样进步快速的人。

你以后可以以此为业。

”丰子恺说,正是从这一晚开始,他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

丰子恺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之后,赴上海一所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不久他意识到自己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决心东渡日本开开眼界。

1921年,丰子恺带着家人为他凑够的一千块大洋来到了日本。

有一天,丰子恺正在东京的旧书摊上寻觅旧书,偶然间看到一本《梦二画集•春之卷》。

他随手翻开,里面尽是一幅幅用毛笔勾勒出来的简笔画。

虽然书本装帧简陋,但丰子恺被这些酷似速写的小画给吸引住了。

他赶紧掏钱买下了这本画集,带回寓所仔细阅读。

竹久梦二生于1884年,年长丰子恺14岁,在当时的日本,他是一个没有任何学院背景的平民艺术家。

他的画寥寥数笔,却充满了人情关怀,总能引起观者共鸣。

丰子恺一生都没有见过竹久梦二,但竹久梦二画中笔墨的用法,正好唤醒了丰子恺心中的诗意,还有画中对众生深沉的悲悯与爱,正好暗合了丰子恺的温润心肠。

丰子恺曾说:“日本竹久梦二的抒情小品使人胸襟为之一畅,仿佛苦热中的一杯冷咖啡。

”一开始,丰子恺对竹久梦二的学习就是大大方方的拿来主义,后来渐渐形成自己的漫画风格。

师生相约护生 46年功德圆满丰子恺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就暗下决心,此生要以李叔同先生为榜样,做一个像人的人。

1918年,弘一法师(中)与学生丰子恺(右)、刘质平于杭州合影。

1928年,李叔同早已皈依佛门, 法名演音,号弘一,为庆祝弘一法师50寿辰,丰子恺发心画50幅画组成《护生画集》,请恩师在每一页上题字。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尽,亲者如同陌路人。‛不但能背诵 如流,而且能通晓其
义。),李叔同的一生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 15岁到26岁(1894-1905 )这十年,包括
他在天津求学,到上海参加‚城南文社‛,考入南洋公学等 求知历程。 这是他比较系统接受儒学经典,吸纳‚新学‛, 全方位开发智慧 的十年。用丰子恺的话说,就是他充分享 受物质生活的十年。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充满入世精神,甚至 带有愤世嫉俗激进色彩的诗文。如写于1901年的《辛丑北征
1935年,丰子恺出版《人间世》画集,序曰:‚吾画既
非装饰,又非赞美,更不可为娱乐;而皆人间之不调和相, 不欢喜相,与不可爱相。‛ 1942年,定居重庆,住城郊沙坪小屋,以卖字画为生, 同时种瓜豆,养鹅鸽,饮渝酒,怡然自得。 1946年,携眷回石门湾,寻缘缘堂,已成飞灰。遂定居 杭州。 1949年后,居上海,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潜心翻 译,翻译了俄国文学名著《猎人笔记》、日本文学名著《源 氏物语》等。所译《源氏物语》者,国内译此书之始也。 文革间,定性为‚反动的学术权威‛。
爱子往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时年39岁。从此进入了他人生
的第三个阶段。出家后的李叔同,断绝尘缘,超然物外,耳 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完全过起了一种闲云野鹤似的 宗教生活。24年后,也就是距他63岁生日还差10天的时候, 李叔同安详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坐化后,
遗骸分在泉州清源山弥陀岩和杭州虎跑寺两处建舍利塔,
便可以看出。既然他在现实中无法‚直立‛因而便退到艺术
和宗教的殿堂。不光李书同,几乎所有中国的失志文人都是 这样。李叔同的出家更能说明他是一个文人。最是文人不自 由。历史上类似于李叔同的不乏其人,刘勰、屈大均、王国
维……文化铸造心态。李叔同的殉道精神,一定程度上是中

从书斋雅称看文人志趣

从书斋雅称看文人志趣

从书斋雅称看文人志趣书斋我从喜欢读书的时候开始,就很想有一个书柜,当时大家房子都很小,拥有书房只是一个奢望。

那时候我把书都存放在一个大纸箱里,想找哪本书读读时,要把所有书都从箱子里拿出来,找到那本后,再将其他书放回去。

我想有一个书柜就好了,可以将所有书整整齐齐得摆好,想找书也很方便。

没想到后来,我有了书柜,也有了书房,我的书籍有了归宿,它们随着我的喜好,被分门别类得摆在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翻翻这本,看看那本,即使什么也不做,在书房呆上片刻也觉得很满足。

萧乾在《我的书房史》中写道“我生在贫苦人家。

小时睡大炕,摆上个饭桌它就成为餐厅,晚上摆一盏煤油灯,它就是书房了。

可是我老早就憧憬有一间书房,一间不放床铺、不摆饭桌,专门供读书写文用的地方,对于读书人或文学工作者,不应说它是个奢侈,那就上木匠的工坊。

然而它在我大半生中都曾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书斋、书房在中国文人的生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家是心灵的港湾,书房则是灵魂的居所。

一间书房的雅称、位置、室内陈设、收藏书籍都映射着主人的志趣、品味,乃至写作风格。

“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唐代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陋室本无特别,因主人得名,亦被赋予灵魂,得以流传至今。

而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书斋,记录着其主人的志趣和情怀。

归有光——项脊轩归有光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

明朝昆山人,与王慎中,唐顺之诗文唱和,合称嘉靖三大家。

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和其他文人的书斋名相比,归有光的书斋名项脊轩比较难理解,因此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我才知晓,归有光号项脊生,故其书斋,名曰“项脊轩”。

归有光的名篇《项脊轩志》,详细介绍了项脊轩的由来和布局。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创作的。

读缘缘堂随笔,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的?不妨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篇一丰子恺是弘一法师的得意弟子,受其影响,思想里便多了一些豁达和仁爱。

或许从画家的角度去领悟丰子恺先生会更合适一些。

他寥寥几笔的人物写意画独具一格。

但我更关注于他的文字。

小时候家里管得很严,而母亲识字不多,常常仅凭直觉把教课书以外的统统归为“闲书”,是不让我看的,那时候是初二吧,好不容易借到了一本《缘缘堂随笔》,自然被母亲列为禁书,便只得偷偷地看,印象最深的是里面一篇《口中剿匪记》,这篇写于前,丰先生牙齿不好,要拔掉,丰先生便把它们比作土匪,不但不干活(咀嚼食物),还要为害一方(让旁边的牙齿也跟着坏掉),更主要的是让主人痛苦,于是和土匪毫无区别,自然就要铲除,丰先生联系到当时的社会现状,把拔牙写成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语言风趣幽默,立意别具一格,以致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记得当时急切地想把它推荐给一位要好的朋友,而书需要还了,无奈,我连夜在灯下抄了一遍,第二日手酸得抬不起来了,送给朋友时却未引起共鸣。

待丰子恺有了自己可爱的儿女,他文字里的乐趣就更多了,他自身的童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先生非常善于观察生活,观察人物(这一点在他的画里也得以体现),加之他豁达的性格,想活得轻松一些、开心一些,丰先生便是榜样。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篇二林清玄曾经说过,从丰子恺那里,我学到了朴素。

在变幻莫测的世俗世界里,丰子恺先生是真实而又纯粹的。

他写文着笔从不追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勇之致。

纵使他会表达一种惋惜哀痛之情,而在大多数时候,他还是守着他寂静的家园,平静得就像是没有波浪声的湖面。

如渺渺清空,浩浩大海,平静、安详、淡泊。

宋山东道节度使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药山禅师,问道,什么是“道”。

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李翱毫不掩饰说:不懂。

药山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人生三层楼--丰子恺

人生三层楼--丰子恺

人生三层楼“我以为人的生活,能够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

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

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丰子恺弘一法师是我学艺术的教师,又是我信宗教的导师。

我的一生,受法师影响很大。

厦门是法师近年经行之地,据我到此三天内所见,厦门人士受法师的影响也很大,故我与厦门人士不啻都是同窗弟兄。

今天佛学会要我演讲,我惭愧修养浅薄,不能讲弘法利生的大义,只能把我从弘一法师学习艺术宗教时的旧事,向诸位同窗弟兄谈谈,还请赐我指教。

我十七岁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廿岁毕业以后没有升学。

我受中等学校以上学校教育,只此五年。

这五年间,弘一法师,那时称为李叔同先生,便是我的图画音乐教师。

图画音乐两科,在现在的学校里是不很看重的,但是奇怪得很,在当时我们的那间浙江第一师范里,看得比英、国、算还重。

我们有两个图画专用的教室,很多石膏模型,两架钢琴,五十几架风琴。

我们每天要花一小时去练习图画,花一小时以上去练习弹琴。

大家认为当然,恬不为怪,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我们的感情,折服了我们的心。

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责备人,态度谦恭,同出家后完全一样,不过个个学生真心的怕他,真心的学习他,真心的崇拜他。

我便是其中之一人。

因为就人格讲,他的当教师不为名利,为当教师而当教师,用全副精力去当教师。

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

他不是只能教图画音乐,他是拿很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

夏丏尊先生以前说,“李先生的教师,是有后光的。

”像佛菩萨那样有后光,怎不教人崇拜呢?而我的崇拜他,更甚于他人。

大约是我的气质与李先生有一点相似,凡他所欢喜的,我都欢喜。

我在师范学校,一二年级都考第一名;三年级以后突然降到第二十名,因为我旷废了很多师范生的功课,而专心于李先生所喜的文学艺术,一直到毕业。

丰子恺介绍

丰子恺介绍

丰子恺介绍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

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文名丰子恺外文名ZikaiFeng别名名:润、仁、仍,号:子凯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出生日期1898年(戊戌年)11月9日逝世日期1975年(乙卯年)9月15日职业散文家,教育家,漫画家,画家,音乐家毕业院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主要成就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笔名TK子女子女十人师承弘一法师人物生平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

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

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

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

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颛".后改为“子恺”(“恺”与“颛”同,均为安乐意)。

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弘一法师对丰子恺的艺术教育和思想传承

弘一法师对丰子恺的艺术教育和思想传承

弘一法师对丰子恺的艺术教育和思想传承
赵晓荣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6(0)3
【摘要】弘一法师对丰子恺的艺术教育和思想传承不仅体现在音乐、绘画方面,还在人格修养、艺术造诣和佛教精神等方面。

其对学生的不言之教和人格陶养,将丰子恺引上了艺术道路。

丰子恺不仅传承和发展了老师的"器识为先文艺为后"的艺术观念,而且还弘扬和践行了老师的悲悯众生和物我一体的精神。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赵晓荣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云南民族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
【相关文献】
1.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之交往 [J], 王晚霞
2.以诗笔勾勒法师传奇人生——评话剧《弘一法师》 [J], 杨剑龙
3.弘一法师对丰子恺的艺术教育和思想传承 [J], 赵晓荣
4.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之交往 [J], 王晚霞;;
5.丰子恺主导修建杭州弘一大师之塔始末 [J], 陈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更悟: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 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1920年9月,弘一大師在杭州西湖玉泉寺留影。 夏赴新城貝山掩關,專研四分律。
弘一大師珍貴照片—1937年,大師58歲,時應青島湛 山寺倓虛法師之請,赴該寺講律,臨行時,在太原輪
上留影。

1942年10月13日,大師圓寂於福建泉州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右脅而 臥,臨終之瑞相!
憶兒時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飄泊。 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閒情託。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兒時歡樂,斯樂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良運動的推動者.
1905年冬,大師在日本留學時所繪之山茶花(水彩)。
弘一大師珍貴照片—1907年,弘一大師(左)於東京 春柳社演出“茶花女”一劇。時年28歲。

1907年,二十八歲弘一大師在日本留學演“茶花女”時半身扮相。
由李叔同和曾孝谷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個話劇----春柳社
弘一大師珍貴照片—1910年,弘一大師至日留學期, 扮演日本軍官時留影。
按照豐子愷的說法,李叔同的出家,完全出於腳力大者 對人生追求的自然漸進,是一種人格的完滿和昇華.
1918年,弘一大師在入山修梵行之前,與學生合影。大師39歲。 上人故有妻居天津,有二子,聞曾欲求一面而不得·留日歸國時,攜 一日籍夫人居滬,出家時託友為遣,日籍夫人痛哭而東返·
一介雲遊僧
出家之初,發願絕不收剃度徒眾、不任寺 中監院或住持。
弘一大師詩墨刻畫—1930年,弘一大師年51歲時之墨寶。此為中期作品。
1916年12月,大師37歲,當年初夏,入杭州虎跑定慧寺 斷食後留影。
⊙豐子愷:我與弘一法師
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 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 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三層樓.懶得 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錦衣玉食, 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 這樣人生觀的人,在世間佔大多數.其次,高興走樓梯的,就 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這裡頭.這就是專心學術文 藝的人.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知識分子>.<學者 >.<藝術家>.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腳力大,對第二層 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 他們以為財產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 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作本能的奴隸,必 須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這才能滿足他們人生欲.這 就是宗教徒.
1918年以前,弘一大師在俗時的金石作品。
弘一大師詩墨刻畫—弘一大師青年時所臨的漢碑 墨蹟。

弘一大師詩墨刻畫—弘一大師青年時所臨的漢碑 墨蹟。
弘一大師珍貴照片—大師扮演黃天霸之劇照。
弘一大師珍貴照片—1899年,大師20歲時,攝於上海 寓所,城南草堂。左為弘一大師
❖ ❖
弘一大師珍貴照片—1900年,弘一大師至上海與文人合 組“天涯五友”留影。左一為當時的李成蹊(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詩墨刻畫—
1941年,弘一大師手寫(華嚴經句)。 此為大師晚期作品。
弘一大師追思文集 夏丏尊居士等
師尚質樸,絀虛文,不苟循時宜;註經論, 纘戒律;甘澹泊,守枯寂,不受叢林桎梏;律 己嚴,治學勤,繩墨自守,無微不至。雲遊四 方,一衲一缽,赤足露頂,不與俗伍。道貌清 瞿,而精神充沛;望之若孤雲野鶴,蕭然物外。 動止安詳,威儀寂靜,高古平實,想見古德遺 風焉。一領衲衣,補釘二百二十四處(現存經 子淵居士處,)青灰相間,襤褸不堪,初出家 時物也。二十六年來,未嘗一易。‧‧‧

弘一大師詩墨刻畫—弘一大師早期墨寶。係於1912年寫 於太平洋報社。
❖ ❖
弘一大師詩墨刻畫—弘一大師出家前後所臨的精品。

弘一大師詩墨刻畫—弘一大師出家前後所臨的石鼓文精品。
弘一大師詩墨刻畫—弘一大師出家前後所臨的佛號精 品。

弘一大師詩墨刻畫—弘一大師出家後,1930年代前後所繪之佛像及所題之 華嚴經偈。
福建泉州清源山風景區,弘一大師舍利塔。
傳統名士的風采、留日時擁抱西洋文明的時髦
弘一大師珍貴照片—弘一大師出家之前在杭州第一師 範任教時之遺照。晚年的慈照返璞歸真

父李世珍:天津人‚同治間進士‚曾官吏部º 辭官後致力鹽業與銀錢業而致富º
六十八歲喜獲麟兒李叔同‚四年後病故º
遺聯
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安見我非僧
1898年十九歲攝於上海 戊戌政變失敗自刻一印云:南海康梁是吾師.奉母偕妻南下上海. 與名妓往來‚過著[走馬章台‚廝磨金粉]的日子.

1906年,大師26歲,留學東京,入上野美術專科學校,已剪去髮辮,改著西裝。
從名畫家黑田清輝學習西洋畫.成為西方藝術輸入中國的重要人物. 弟子豐子愷<子愷漫畫>被稱為中國漫畫的創始者.
<素描女像>是木炭畫,人物長髮垂肩,眼簾微啟,若有所思的表情,技法 熟練.根據資料,李叔同應是民國以來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繪畫思想引介 於中國的人.劉海粟,徐悲鴻都受了李叔同的影響,成為中國傳統繪畫改
詩贈藝妓謝秋雲
風風雨雨憶前塵,悔煞歡場色相因, 十日黃花愁見影,一彎眉月懶窺人。 冰蠶絲盡心先死,故國天寒夢不春, 眼界大千皆淚海,為誰愁悵為誰顰。
為老妓高翠娥作
殘山賸水可憐宵,慢把琴樽慰寂寥。 頓老琵琶妥娘曲,紅樓暮雨夢南朝。
1905年,弘一大師(李叔同)赴日留學前,在天津自宅與其兄下圍棋留影。左為大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