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文题展示】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延续了前几年的出题风格,既自由又有限制,且有很强的思辨性。
自由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开放胸襟,限制体现了考场作文的特殊色彩,而思辨性则是突出了语文关键能力。
因此,这道题文字虽少,信息量却很大。
审题立意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对于文字型作文材料,审题时应该做到逐字逐句分析,绝不放过其中的关键词,对于关键词要廓清内涵和外延,对于句子要拆解分析其构成,在此基础上综合内容,进而提出较为辩证的观点。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注意“转折”一词,“转折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等。
”它强调变化后的形势。
“转折”不是“挫折”,“挫折更多强调失败、失利,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压制。
”两个词有相似度,但绝不可偷换概念。
“重要的转折”,限制了对转折内容的理解,也就是只能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转折,不能写身边琐屑小事,更不能虚构事件。
“意想不到”则是强调了事物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许多”一词则体现了命题者思维的严密,体现了思辨性,不将话说得过头本身就是对考生的引导。
这句话其实是在摆事实,因为现实社会瞬息万变,世界波诡云谲,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那些能称得上“重要的转折”自有其发展规律,令人意料不到。
“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在上一句突出“事物发展有其规律”之后,紧接着进行了提问,提出了“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作用”的思考:面对无法预料,毫无准备的“重要的转折”,我们是不是就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缴械投降了?一个问号恰恰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顺应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哪一个更重要?对于习惯了“非黑即白”二元思维的人来说确实比较难以说清楚,但是对于接受过思维训练的高考生却是日常功课的一部分,“戴着镣铐跳舞”必然成为优秀作文的特征。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原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1.写作情境的限制。
作文材料是由一个前提条件和一个选择疑问构成的。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中已知的前提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对此问题的答案,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中两句话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也就是说,考生不但要兼顾到材料中的前提背景,还要明确表明对“人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态度、认识和思考。
价值判断的限制。
命题人要考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前提是要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涵盖哪些方面,“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的都可以考量。
文体的限制。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立意角度自由。
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
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联想思考自由。
这则作文材料是一个能启发考生思考,能让考生找到相契合和相互关联的写作材料,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是否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在理性思辨和文化审美以及生命感悟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20上海高考作文解读
2020上海高考作文解读(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2020上海高考作文解读2020上海高考作文解读一、原题呈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2020上海高考作文解析与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给考生提供的思维情境,考生构思立意时必须默认这一前提,置身试题设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换句话就是,作为个体的我们,在社会和时代潮流中,是否也是无能为力的?那我们是否还要选择积极有为?这是考生所处的思维情境。
2.写作任务的限制。
试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说理性文章,谈对“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考生写作时必须抓住以下两点,一是“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二是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不可为”和“无所为”的,那应该怎么办,文章要表达的是面对客观世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
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
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二、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
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评析例文10篇点评
★例文1:走出去,返回来罗素曾言:“多远乃万物之本源。
”正如大千世界,古老的华夏文明乃是古埃及、古巴比伦等诸多历史起源中的一支,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该如何认识我们认为自己早已熟识的事物。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走出去”进而“返回来”的过程。
不同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认识事物时带有简化作用的偏见的产生。
布朗斯说过:“偏见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思考能力缺乏的体现。
”我们以“中国味”的大气磅礴定义所有中式风格的音乐,而以西方的小夜曲、圆舞曲最为著名,在不知不觉中便沦为了偏见的奴隶,此时便具有了“走出去” 的必要性。
华为老总任正非否定了“自主创新”所带有的光辉,这并非是否定“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倡导人们避免陷入偏见的泥沼,一再简化前进的目的,而无法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多样,以致丧失了认识自我的感情。
沉重的历史积淀化作包袱,迫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浮于表面,使我们安逸于认识的舒适圈中。
失去了交响曲的激情澎湃,我们如何体悟高山流水的悠扬绵长;失去了摇滚音乐的自由舞动,我们如何沉醉陕北民歌的精神支柱。
失去了与其他事物的交融与荟萃,我们在认知惰性中越陷越深,正如路遥所写:“当一个人沉浸在温柔之乡以后,就再也难以获得重回风暴的勇气。
”走出去,突破局限,更为全面而理性地看待与认识事物。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走出去,让我们窥探到一个更为全面的世界。
同时,“返回来”的重要性也是应当重视的。
若是只管“走出去”那便向鲁迅先生笔下“拿来主义” 所批判的那样所靠拢,只知“进去”而不知“拿来”在。
“走出去”的基础上,我们冲破了偏见与局限的束缚,我们要“返回来”,形成更为深刻的感受。
中国社会具有“从旧见行古道”的传统意识。
2020上海高考作文题的解析及范文(世上许多重大转折……)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5篇范文60-68分)原题回放: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现象类思辨型话题词:人对事物发展进程/重要的转折/意想不到材料侧重:材料提出:面对意想不到的重要的转折,我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言下之意“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
”另外“是否”给我们提供充分的自由度,虽一般可赞同,可反对,可补充思辨。
但这则材料隐含了价值判断,所以我们一般选“否”,即“当有所为”。
一.界定概念意想不到:是无法意料,是人们的预测之外的事情,是很难准备和掌控的事。
但这种意外却有重要的转折的意义。
重要转折:重大的变化。
转折:有个人、集体、社会。
转折有良性及恶性。
人能否迎来良性转折,避免恶性转折;能否在遭遇恶性转折后,又迎来良性转折;能否有个人的转折迎来社会的转折……二.重要的转折在意想不到时发生,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1.面对重要的转折,尤其是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转折,人们会彷徨无措,易对事物发展进程产生无能为力之感。
2.人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本质上是很难把握的,因为认知局限,而事物是无穷无尽且千变万化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言下之意“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
”---事物发展变化,总有迹可循,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人类在不断地利用并改造着周围的一切。
人们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把握有时是可能的。
三.当重要的转折在意想不到时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1.面对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须勇敢应对,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我们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化意外为惊喜,化危机为转机。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素材:(上海卷,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素材:上海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题特点: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较为简洁明了。
立意的核心是回答材料中的问题,明确观点,确定立意。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试题解析:限制性:1.写作情境的限制。
作文材料是由一个前提条件和一个选择疑问构成的。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中已知的前提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对此问题的答案,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中两句话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也就是说,考生不但要兼顾到材料中的前提背景,还要明确表明对“人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态度、认识和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
命题人要考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前提是要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涵盖哪些方面,“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的都可以考量。
4.文体的限制。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
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讲评
范文一:蚍蜉撼大树,可笑吗?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 展进程无能为力?我认为人面对重要转折时其实是无能为力的,但是这并不意味 着我们要放弃把控自己生命的方向,也不意味着我们的努力是无意义的。
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节奏,人类社会有 其发展的规律,无论是大洪水还是冰川纪,人口爆炸还是老龄化,身处其中的你 我都如蚍蜉般,难以撼动大树。而且,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想象不到的偶然或必然。 就像消灭柯达胶卷的不是数码相机而是手机,把方便面逼入绝境的不是某种具体 的食物而是各种外卖App,这样的“命运陡转”不要说我们个体想不到、看不到,就 连经验丰富的大企业家、高瞻远瞩的经济学家也显得无能为力。
【材料分析】
问题:重要的转折为什么意想不到? 量变的积累是悄无声息、不易察觉的,
所以发生质变-即“转折”的时候才会让人觉 得“意想不到”,即认为“转折”的出现是纯属 偶然的。其实并非这样,许多“意想不到”的 “转折”的出现是必然的,事物发展有其客观 规律,比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并 非是无由之灾,而是缘于长久以来人类对 野生动物的滥杀。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其实我的观点并非宿命论。
我们面对重要的转折无能为力,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有“坐以待毙”这一种选择。 认清自己的渺小之后,首先应该镇定,而非心急如焚或者心如死灰;其次,我们 可以观察事物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最后,可以列计划如何应对这种 变化。是选择“白刃在前,不顾流矢”?还是“当机立断,壮士断腕”?或是“虚与委 蛇,伺机而动”。无论是二十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如今依然持续的国际公 共卫生紧急事件,我们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我们 都挺了过来,就像此刻的你我仍在奋笔疾书,勇敢前进。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从个体角度立意,可以思考这句话对自己的启示,要敢于直面惨淡对人生,对抗不公的命运,选择张海迪、史铁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伟、朱丽华、陶勇医生等作为论据。从集体角度立意,可以选择华为企业在面对美国技术封锁时启用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面对美国打压阻挠时,积极在其他国家开拓海外5G市场;也可以写海尔、格力等企业当初跌入低谷时如何积极应当等。从国家角度立意,可以写我国面对新冠疫情积极采取措施,遏制疫情,我国如何在美国的打压下超越发展;也可以回顾当初我们在日本侵略时救亡图存、建设新中国的历程等。考生的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同上)
3.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跑题,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
……
下水文一
与 世 浮 沉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薛国庆老师
世事轮回,浮生若梦,兜兜转转,柔肠百结,清风明月揽入袖,春雨冬雪梦一回,历尽沧桑,还是选择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下水作文_ 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下水作文
【真题呈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2020年的上海卷作文题具有开放性、思辨性、时事性、体验性并重的特点,容易激发考生调动生活和情感积累,整合人文积淀和知识资源,感悟时事热点和历史事件,写出具有深度和真情实感的文章。
着眼于思想倾向的引导性,作文材料很好地契合了宏观人文格局和考生的心理情境,拓展了思考的时空范畴,贯通了个人体验和群体认知,凸显了主客观因素中把握规律和强化主观能动性的比重,有助于调动考生的时代责任掌控意识。
思维的层级难度不高,容易入手,感性和理性容易契合,指向性明确,符合上海卷作文一贯的拟题风格。
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连贯性强,提示清楚,学生很容易找到论述点,从而写出有明确见解的文章。
“事物发展进程”中的各个“重要的转折”,应该是主客观因素结合推动的产物,“意想不到”和“无能为力”的局面应该是主观能动性没有有效发挥的结果,青年学生的判断应该是否定的,并且会积极地调动思辨力,从感性到理性地推进认识水平,把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融合起来,形成理性的判断和成熟的推论。
立意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论几个角度分别展开,展示自己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也可以结合现实,写成时评类的文章,只要扣准材料中的认识、把握进程转折的思路,既容易写出思想的深度,也可以写出情感的张力。
【下水作文】世事轮回,浮生若梦,兜兜转转,柔肠百结,清风明月揽入袖,春雨冬雪梦一回,历尽沧桑,还是选择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有人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人类的进步,还是个体的命运,数盈则亏,物极必反,在有识之士那里,生命过往中的很多转折都是可以预见的,甚至是可以掌控的。
不是吗?当年的诸葛孔明生逢乱世,虽是世家子弟,出身琅琊望族,但命运的变故意想不到,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随叔父诸葛玄辗转豫章、荆州等地投亲奔友,而十七岁上叔父又亡故了,这才有了少年诸葛亮携弱弟在隆中村的十年躬耕陇亩,苟全性命。
下水作文 _ 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下水作文
【真题呈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今年的作文题依然延续了上海高考作文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本题的关键词在于“重要的转折”“意想不到”“是否”“人”“事物发展”“无能为力”这几个字眼很容易让考生联想到“打破局限”或者“人定胜天”之类的主旨,基本上人人有话可说,因此,这样也可以联系当下时事如抗击疫情等来写。
但需要注意的是既要分析到客观事物超越了人的主观意料,也要具体阐述人对于事物发展进程的态度行为,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下水作文】夤夜中的群星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命运即使对自己喜爱的宠儿也不是永远慷慨无度的。
”我们身处世间最平凡的一隅,谁也无法保佑自己成为命运的宠儿,更不用说奢求命运慷慨的恩典,正如无名的星辰静静悬挂于茫茫黑夜,面对日月更替,面对沧海横流。
历史用淡然的语气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绝不可能永远尽如人意,它有变幻莫测的转折和意想不到的结果。
鲁日至死也不曾料到自己的《马赛曲》成了法国国歌;拿破仑就算被流放千百次也未能想到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滑铁卢战役中一个部下的片刻犹豫。
就像古时英雄豪杰拍遍栏杆,也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报效祖国,兼济天下,昔日坚信不疑的信念和梦想在无数个意想不到的事实之中土崩瓦解,事物的种种客观因素导致了个人的力量有时在面对历史的洪流时,也只如螳臂与蚍蜉般无力。
那么,我们是否就要以为这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转折后的事物依旧在发展,然而,一些经历了惊诧的人们却不会对惊变坐视不理。
即使看似无能为力,也不代表放任不为。
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城,明知救兵不至,却依旧“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他无法改变战败的结果,却深知“守一城,捍天下”;庚子鼠年,无人能料的新冠肺炎爆发之际,又有无数医务人员为民请命,为民奔走,病毒的进程最终得到了有效控制,无数人的期盼和努力在未知的挑战面前迸发出足以逆天改命的力量,又怎会无能为力?因此,这般坚定不移的力量必将带来希望。
2020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精准解析及优秀范文三篇
不是吗?当年的诸葛孔明生逢乱世, 虽是世家子弟, 出身琅琊望族, 但命运 的变故意想不到,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随叔父诸葛玄辗转豫章、荆州等地投 亲奔友,而十七岁上叔父又亡故了, 这才有了少年诸葛亮携弱弟在隆中村的十年 躬耕陇亩,苟全性命。但诸葛亮的隐居却是在静待天时、积累才德和经营人脉, 他常常抱膝长啸,自比管乐,好为《梁甫吟》 ,他仰观俯察,未出草庐而知天下 三分,所以二十七岁出山后扭转乾坤,两朝开济,奠定了蜀汉大业,也成就了智 慧化身的千古美名。
2020-2021年最新
2020 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精准解析及优秀范文三篇
2020 上海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 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 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2 )不少于 800 字。 作文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 ,这是材 料给考生提供的思维情境, 考生构思立意时必须默认这一前提, 置身试题设定的 情境中去思考: 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 力?换句话就是,作为个体的我们, 在社会和时代潮流中, 是否也是无能为力的? 那我们是否还要选择积极有为?这是考生所处的思维情境。 2.写作任务的限制。试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说理性文章,谈对“许多重要的转 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 ,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 的认识和思考。 考生写作时必须抓住以下两点, 一是“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 不到时发生的”,二是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不可为”和“无所为”的,那应该 怎么办,文章要表达的是面对客观世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 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 小的问题。比如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 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 将损失降到最低。 所以, 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 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这是材料中 隐含的价值判断。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 予以批驳。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 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也 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 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 难,渡过难关。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从个体角度立意,可以思考这句话对自己的启示,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审题构思详解2020年上海卷原题如下: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无能为力。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关注时代,思考生活亮亮老师在朋友圈的照片里看到了一条横幅:“生于非典,考于新冠,天降大任,注定不凡。
”对啊,这届考生大部分在2003年出生,当时的非典给我们的记忆犹新,但非典并未在全国肆虐,只有广东和北京的疫情较为严重。
而当时2003年北京卷的高考作文是: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
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再回顾今天上海卷的命题,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上海的命题人也在关注疫情之下整个时代的巨变。
而我们每个人身处于新冠疫情中,能够从自我的真实生活中获得无穷的体验和感悟,使得本题具备了生活性。
从命题趋势上看,近年来,全国各道作文题都在贴近生活,体察这个时代的变化,唯独上海卷依然专注于哲理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显得有些“高冷”,似乎跟不上时代了。
但本题却让亮亮老师看到了上海卷的作文命题在全国作文命题关注时代的洪流之下,也迎来了自己的“转折”,体现出了时代性。
从命题形式上看,本题依然秉承了不在审题上设置难度的理念,材料的讲述非常简单,用选择疑问词“是否”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有话可说,体现出了上海卷一贯的思辩特点。
总之,本题兼具了生活性、时代性、思辩性,同时具备了以往的上海卷命题中所没有的多个特点,也体现了创新性。
值得庆幸的是,亮亮的课上讲过2003年的北京卷,而且把“转折”作为素材活用的训练,几乎所有上过我课的同学都有素材可以使用了。
审题篇前半句陈述事实,“转折”是意想不到的,即人无法意料和掌控的,照应后半句“是否”。
后半句点明“事物发展进程”,提示考生需要考虑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而转折只是事物发展时间轴中的一个点。
2020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20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20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回到生活的现场》,主题聚焦于生活的真实场景和细节。
在解析这篇作文题目时,我们可以按照作文的格式来书写以下内容,以帮助理解和分析题目。
首先,我们可以先以一段引言来引入作文的主题和背景,不用重复题目:"人生在世,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场景交往,感受着生活的喜怒哀乐。
2020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回到生活的现场》将我们带回生活的真实场景与细节,探讨生活中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一题目,展示人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节来论述不同的角度或者观点。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感受与思考、细节与情感、现场与呈现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节:感受与思考在生活的现场中,我们时常被各种各样的情景所触动,而这些触动又促使我们对生活进行思考。
例如,一个陌生人的微笑,一位老师的叮嘱,或是一则新闻的报道,都能让我们对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有所思考。
这种感受和思考,将我们拉回到生活的现场,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体验生活的丰富多样。
第二节:细节与情感生活的现场充满了细节,而这些细节则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比如,一个温暖的拥抱、一碗热腾腾的汤、甚至是一首动人的音乐,都能唤起内心的喜悦、感动和思索。
这些细节与情感的交融,构成了我们生活中最为真实的场景,也点亮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渴望。
第三节:现场与呈现生活的现场如同一幅画卷,其中每一个画面都值得我们仔细观照。
通过真实场景的呈现,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鲜活和多样。
比如,市井的喧嚣、大自然的宁静、人群的热闹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样子。
通过将这些现场真实地呈现出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生活的美好与无限可能。
最后,我们可以进行总结,并表达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和感悟:"2020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回到生活的现场》引领我们回到生活的真实场景与细节中,探寻生活的情感与意义。
通过感受与思考、细节与情感、现场与呈现等不同角度的分析,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活的珍贵和多彩,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020上海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下水优秀作文3篇
2020上海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下水优秀作文3篇【上海卷作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给考生提供的思维情境,考生构思立意时必须默认这一前提,置身试题设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换句话就是,作为个体的我们,在社会和时代潮流中,是否也是无能为力的?那我们是否还要选择积极有为?这是考生所处的思维情境。
2.写作任务的限制。
试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说理性文章,谈对“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考生写作时必须抓住以下两点,一是“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二是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不可为”和“无所为”的,那应该怎么办,文章要表达的是面对客观世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考。
3.价值判断的限制。
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
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
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
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020年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作文解析
2020年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作文解析2020年江苏卷作文解析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试题特点:202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立足于青年自身的成长、发展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青年人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应该关注什么、选择什么,应该把自己塑造成怎样一个理想状态的人,如何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试题注重对考生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结合时代特点,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题目解析:作文材料贴近生活实际,考生有话可说。
但有话可说不代表漫无边际,试题具有一定的限定性,材料将写作范围限定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人对信息的甄别与选择这个范围内,引发考生有关智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待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以及如何塑造自我的思考。
写作角度:既要立足于现在,又要着眼于未来。
既要有对现实的思考,又要有对未来的展望。
写法指导:1、写作之前,要读懂材料,抓住材料核心内容立意。
抓住关键词“关注”“环绕”“塑造”进行思考:每个人的关注和选择塑造了人本身的价值取向,如何更好的选择来源于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周围事物的评价。
2、写作之中,要论证深刻而有条理,同时还要进行辩证分析,思考如何看待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和选择、不喜爱的人和事是否值得关注,如何避免被同类信息“投喂”,浏览、点赞、分享信息是否应该谨慎对待,等等。
3、以侧重思辨的议论文为最佳文体选择。
切题立意:1、学会选择和甄别网络信息。
环境塑造是无需意志力参与的自我鞭策,我们要学会优化自己的成长环境。
勿将时间蹉跎于八卦、电视剧以及没营养的聊天等等。
2、塑造更好的自己,关注更有价值的信息。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原题呈现】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一、题目解析2020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依然承延和展现出海派作文思辨性的风格与特点,以及命题立意与思路,为思辨提供了更广阔、更明晰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与哲学思辨。
体现出命题的稳定性与一惯性,并且与2017年高考作文主题“预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道试题,语言简洁明快,意义通俗易懂,能够给人以心领神会之感,因而很容易引发考生的共情、共鸣、共振与共思,但又不乏思维含量。
材料聚焦人与事物和世界的关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只要能够从理性思辨的角度切入,每个考生都有非常巨大的写作空间。
具体来看:前面一句话:“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判断句,其中的“许多”就告诉和启发考生,可以选取的事物、事情和事件是大量的、开放的、多样的、别具一格的,诸如个体的人生际遇,大灾大难的不期而至,科技文明的快速进步,人类奔向太空的卓越历程;“转折”就是事件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变、变化,“重要转折”则要求必须是非同一般的、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特征,可以是个体人生中的,也可以是社会发展中的,更可以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意想不到”自然是出乎意外、不可预知和事先预测的,却又的的确确是“发生”了的,因而,具有突然性、偶发性和不可预料性,常常在不经意间,事物方向、性质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变化,事起于仓促之间,往往令人猝不及防,此时最容易产生“束手无策“之感。
再看后面一句话,是一个选择疑问句,要求考生以前一句话为基础和前提,结合自身的见闻与思考,作出正确的、理性的、科学的判断,即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毫无疑问,大量事实证明,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在处理意外和转折的事情和事件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发挥了巨大的、决定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本站原创
2015年6月7日,今天上午进行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考试结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在官方微博上公布了今年高考作文题目.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如下:心中的坚硬与坚韧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智康小编在第一时间带大家直击上海作文题目的解析.
大家再看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上海卷的高考语文类似读者和青年文摘,属于心灵鸡汤式的,他们的卷子历年
来追问人性,都在追问人性最美的那个部分.大家看,我们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
造就和谐的自我.
上海卷文体:更宜抒情性
上海试卷不断强调自选文体,如果有上海卷的同学,老师要提醒大家,虽然上海卷写八百字的文章不限文体,但是上海卷更适合写成具
有抒情性的文章,写议论文不一定要展开.像我们看到全国一,全国二,
北京、山东等等,这些省份适合写的文章还是议论文为主.像上海这样的卷子,更适合写的文章是抒情性的文章.解读一道题,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他们,将要关系到造就和谐的自我.这些题目,我们之前讲过在思维逻辑框架上去套,照样写的很好.那一年写类似的东西,还是关于私爱和大爱,写的抒情性散文,主要抒发感情,地铁上老人哪怕骗我,我仍然奉献爱心.我跟同学讲课,让他们关爱这样的人,说我跟周围不同,我太喜欢你,当天下课,我看到这个人没有双腿,在地铁爬行,我就给了他5块钱,我看到地铁门突然好了,这个时候坚硬起来了,他直接扣题了.从这个时候我不相信你了,我作为一个年轻人,也不相信世界上是美好的,到处都是欺骗,像这样装腔作势的人,不需要帮助的,社会欺骗了我.
讲另外一个故事,有一天坐公交车,那时候什么不信了,不给老人让座故意坐到最后一排,就睡着了.当售票员叫醒的时候,我坐车坐坐反了,晚上都到了,兜里一分钱都没有,这个孩子突然意识到,如果是我向别人借两块钱我可是真的需要帮助,如果都像我这样想,世界都没有希望了,还会有人借我吗?不管向别人借,因为北京很大,实在后来没有办法,天快要黑下来了.看到旁边有一个中年妇女,阿姨,借两块钱坐车坐回去就行了,阿姨,什么都没有说,孩子,拿走.孩子太感动了,阿姨,我真是个学生,阿姨,你骗我没事,阿姨,我记下电话.这孩子暖暖的10块钱坐车就回来了,那一天我的心由坚硬变得柔软.得出一个很感动的结论,老师,我们内心有的时候真的很坚硬,我们很脆弱,坚硬背后是脆弱,世界有时候骗了我们一次,我们就用最恶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生活欺骗了我,只要欺骗一次就要变得坚硬.恰恰我碰到了,让我的心灵柔软的东西.所以他说,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们,不要让我们的心就此变得坚硬,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绝对的真善美,但也不是绝对的假恶丑,生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觉得美好,让我们心灵变得柔软.有的时候也很愤懑,也很生气,有太多的不美好让我们心变得坚硬,无论如何总要相信这个世界是光明的、好的、美好的,让我们心灵中柔软的东西更多一点.所以让心灵从坚硬变得柔软,调整两者的和谐关系,也许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我,认识这个时代.这个孩子的结论特别好.
新题型灵活应用很重要
我以前写过这样一个东西,我在北京卷讲过,没有在上海卷讲.有一个前提,你得给老头5块钱,听完的讲座大家要做一件事,2015年,听过这个讲座是2016年的学生,去干什么,尤其南方省份的孩子,你们去给老头钱,准备好5块钱,这个作文提高5分,对这个世界多有点爱.
在持续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知道,这样的变化还仅仅是开始,或许是更多需要灵活应用的新题型,套用老旧模板已经不再是临场的“万金油”,必须引起未来几届考生的严肃重视.新东方在线名师提醒各位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路,抛弃所谓“答题公式”“必备素材”“作文模板”,真正站在日常应用的角度学语文、站在培养能力的角度学语文,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不论改革的号角如何吹响,均可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