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原因
问:坯料导致瓷砖釉面针孔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有哪些?
问:坯料导致瓷砖釉面针孔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有哪些?
佚名
【期刊名称】《陶瓷》
【年(卷),期】2016(0)6
【摘要】答:釉面砖经常会出现针孔(开口泡)、痱子(敝口泡)、釉面不平(起皱)、落脏等缺陷。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并且降低了产品的档次,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总页数】1页(P59-59)
【关键词】釉面针孔;原因;瓷砖;坯料;釉面砖;产品;痱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621
【相关文献】
1.问:坯料和釉料对瓷砖釉面针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J],
2.一次烧成釉面砖釉面针孔产生原因与解决措施 [J], 陈迪晴
3.瓷砖釉面针孔的解决方法 [J], 刘芳;杨文端;吴国标
4.坯料环节导致瓷砖釉面针孔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有哪些? [J],
5.问:坯料环节导致瓷砖釉面针孔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有哪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釉浆气泡、触变及釉面缩釉水波纹等缺陷预防处理
釉浆气泡、触变及釉面缩釉水波纹等缺陷预防处理生产中经常遇到釉浆流动性变差的问题,釉料出球后陈腐两三天还是有较多气泡,淋釉后变成针孔或凹坑,无法正常生产。
釉浆流动性变差是一个常见现象,严重时釉浆呈“豆腐脑”状,引起该种现象的原因是生料釉具有触变性。
解决措施1、如果是因为配方中轻质碳酸钙用量过多,最好用重质碳酸钙或方解石,必要时也要考虑更换高岭土。
2、如果是因为使用的三聚磷酸钠质量有问题或加人量不够,应对三聚磷酸钠质量作检验或适当增大加人量,但超过一定量就无效了。
3、少用氢氧化铝和工业氧化铝,最好用煅烧氧化铝。
4、注意用水的整洁。
水中杂质一般为有机或无机悬浮物,可溶性的钙、镁、钠的碳酸氢盐、硫酸盐及氧化物等。
这些杂质会直接影响釉浆的黏度和球磨效率,使釉浆容易“触变”,稳定差。
釉浆的制备用水中含Ca2+ 、Mg2+及SO42-离子应尽量减少,它们容易造成泥浆凝聚,流动性下降。
5、如果是因为球磨细度过细,应适当控制细度;比重偏高时适当加水调到工艺标准。
6、如果上述措施还不能解决,则考虑用有机解凝剂取代三聚磷酸钠,这是最有效的解决措施。
7、为减少气泡,釉桶的搅拌速度不能太快,釉缸中的釉浆必须高出釉泵的进气孔,避免吸入太多空气。
另外淋釉的回釉必须经过缓冲才能流入釉缸,太高流入釉缸也会产生气泡。
二缩釉成因分析坯料与釉料在烧成和干燥过程中会发生收缩,二者的收缩不相同。
如果坯料与釉料的收缩相差过大,便会发生釉料开裂。
如果釉料球磨过细,则易形成裂纹,这是由于釉料被过度球磨后,在干燥过程中引起的过度收缩。
当过度球磨釉料时,虽然釉料的悬浮性能增强,烧成后釉面的质量会得以较大提高。
另外,如果釉浆中塑性粘土含量太高,干燥时釉料的收缩大,则会在釉面产生裂纹。
此外坯体表面凹凸不平,也会产生小范围内的不均匀收缩。
在使用熔块釉时,过度球磨极易产生施釉釉面开裂,这是因为熔块釉在存放期间更易于沉淀,经搅拌后再使用时,由于搅拌不匀造成釉面收缩不一致,在釉料干燥过程中易产生釉面开裂,烧成后会明显出现裂纹;另一个原因就是通常被过度球磨后的釉由于其颗粒细而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在高温时易发生化学反应和固相反应,并且具有熔解坯体中氧化硅和氧化铝的倾向。
瓷器釉中气泡的特征和鉴别方式你知道吗?
瓷器釉中气泡的特征和鉴别方式你知道吗?古陶瓷的釉中有气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有的器物的气泡特征十分明显,用肉眼即能观察清楚,形成很深的直观印象;而有的器物虽然有明显的气泡,但气泡的特征却不是很明显;也有的器物釉面无明显的气泡,甚至无气泡。
有关气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目前尚未处于探索阶段。
有人认为它是由釉层中的水分子变化而来的。
在陶瓷烧制过程中,窑内的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都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便形成为气泡。
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则在釉表形成无数小坑凹(麻点)。
气泡的形成与器物的窑口、釉质、釉层厚薄、烧成时窑内的温度变化、窑内气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的作用目前收藏界尚有不同说法,肯定者认为,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作为鉴别新旧和窑口的主要依据之一;否定者认为,气泡不过是釉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气泡无规律可循,不具有区分标识的功能,因而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正确。
尽管不同器物的气泡在具体形态、疏密、多少、大小及层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千差万别,有时难以用同一个标准去把握,但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由于釉的原料、配方、施釉方法、釉层厚薄、烧成时的窑内气氛、温度变化等方面都大致相同,因而烧成后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会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这种共性和规律,在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后,有时也可以作为古陶瓷鉴定的依据之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相对于古陶瓷的胎、釉、造型、纹饰等其他鉴定标准来说,气泡并不是最典型最本质的特征,气泡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不能无限夸大气泡在鉴定中的参考价值。
对于一些釉中无明显气泡或虽有气泡但特征不典型的陶瓷种类,不宜通过气泡特征进行鉴定。
依据气泡进行古陶瓷鉴定,最基本的前提在于对被鉴定对象的气泡特征要了如指掌,这种了解应是在观察、上手大量真品实物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升华,而不能只是通过书本得来的未经对照实物检验的似是而非、众说纷纭的所谓气泡特征。
从烧成工序解决瓷质釉面砖针孔缺陷的方法
从烧成工序解决瓷质釉面砖针孔缺陷的方法摘要:针孔是瓷质釉面砖较容易产生的缺陷之一,本文对烧成过程中窑炉各烧成段容易导致釉面针孔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瓷质釉面砖;针孔1前言瓷质釉面砖与抛光砖一样,吸水率都需控制在0.5%以下,烧结致密。
相比抛光砖,釉面砖多了一道施釉工艺,也多了一个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如釉面易出现针孔等缺陷。
本文从烧成的角度,探讨了瓷质釉面砖容易出现的针孔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2针孔缺陷产生的原因针孔,又叫针眼,顾名思义,就是在瓷砖表面上如针眼大小的洞洞,由于针孔的直接很小,远距离观察可能看不清楚,不影响瓷砖的美观,但当近距离观察时,这些小孔极大地影响了瓷砖的外观,降低了瓷砖品质。
针孔不仅容易堆积污物,影响美观,还容易积水,瓷砖吸收一定的水分后就会影响它的力学性能,易发生后期龟裂。
在生产过程中,针孔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气泡的存在,当坯体或釉料产生的气体还未完全排除时,釉面就开始冷却固化,这样就会产生针孔。
从坯料、釉料、压机、印花到窑炉等工序都有可能产生针孔,而烧成是解决针孔缺陷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探讨从窑炉着手来解决针孔缺陷。
3 针孔缺陷的解决方法探讨首先对针孔进行分类,常见的针孔可以分为以下4类,各自的形状如图1所示。
图1中的四种针孔缺陷特征如下:第一类:又叫凹坑,不透底,主要是中温区或者预热带排气不充分引起的;第二类:透底且边缘较尖锐;第三类:透底,边缘较圆滑,部分边缘还会凸起;第四类:向上凸起的气泡,绝大部分已经破裂,裂口有点刺手,有时肉眼不容易看到,用手去摸砖面有粗糙的感觉,做吸脏测试时会发现有吸脏。
在这四类针孔中,后面三种多在高温区产生。
生产中出现针孔缺陷时,首先要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对比试烧等方法来判断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调整时尽量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调整拖延调整周期,增加次品的数量,下面对窑炉各烧成带的调整方法作一阐述:3.1预热带在预热带如果坯体氧化不好,往往会出现上面提到的第一类针孔,第一类针孔常常会伴随黑心一起出现,即使没有黑心,也会出现坯体氧化不良好的情况。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原因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原因.泥釉制备方面产生釉面针孔和气泡的原因如下:4.1.泥料颗料粗,含水率又大,陈腐期短,捏练不充分,捏练时真空度不够,气孔率大,在高温时釉虽熔融,却被坯体气孔吸收而造成釉面针孔。
4.2.釉料颗粒过粗,造成釉料高温粘度大,阻碍了气体的排出,易形成釉面针孔或气泡,同时釉流动性能也差,难以填平气体排出釉面时留下来的凹坑而形成釉面针孔。
4.3.泥釉最好各进行三次除铁,以免高价铁在高温阶段反应生成气体而造成釉面针孔或气泡。
4.4.注浆泥浆也需要陈腐,因为陈腐可使粘土与电解质溶液间的离子交换进行得充分,促使粘度降低,因而泥浆的流动性和空浆性能均可改善,注浆时有利于气体的排除,否则气体被封闭在坯中,烧后便易形成釉面针孔或气泡。
4.5.釉浆过细。
釉浆中细颗粒适量增多可以提高成釉速率,提高颗粒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使颗粒相互反应完全,减少残留大气泡的存在;但釉料过细,熔点降低,过早形成粘度大的釉熔体,使泥釉分解产生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从而造成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4.6.釉浆制备时混入杂质或气泡、釉浆制备后存储的时间过长或存储釉浆的地方温度偏高等都会造成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泥釉制备方面产生釉面针孔气泡的相应克服方法如下:(1)泥釉颗粒不宜过粗,泥料一定要经过陈腐,通过陈腐,可以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使泥料中的水分湿润渗透、分布均匀,还可以通过细菌的作用,促使有机物的腐烂而生成有机酸,还可以发生一些氧化还原反应使FeS2分解成H2S气体和铁的氧化物,CaSO4还原为CaS,并与H2O及CO2作用形成CaCO3,放出H2S气体等一系列反应,由于FeS2分解成H2S气体和铁的氧化物,这样使非磁性的FeS2转变为具有磁性的铁的氧化物,就可以用吸铁器、吸铁棒除掉FeS2(注浆泥而言),减少了FeS2氧化反应产生气体和Fe2O3,同时由于Fe2O3减少,也减少了Fe2O3在高温时进一步分解或还原而放出气体,故减少了制品的釉面针孔或气泡;由于CaSO4转变为CaCO3,这样使在高温下才能分解的CaSO4转变为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分解的CaCO3,故也减少了制品的釉面针孔或气泡。
陶瓷|釉面墙地砖表面缺陷(凹釉、釉泡、针孔)克服方法(二)
釉面墙地砖的各种缺陷分析,本栏目一直在推广、分享,但每家工厂的生产环境不同,推文中的原因分析也可能与你厂不相符,但一些方法是通用的,因此出问题时必须采取分散思维从各工序认真分析,才能准确、快速找到解决方法!
2)解决方法 (1)减少坯料中较高温分解产生气体的原料的含量,用低灼减量的原料取代; (2)调整釉料配方,提高始熔温度或降低高温粘度; (3)改善粉料加工、存放、输送的环境和设备,防止有机物混入; (4)制釉时先把可溶性盐类制成熔块,熔块水淬后应充分水洗; (5)改进施釉方法和操作; (6)调整和控制好烧成曲线,预热带氧化段的温度可适当提高,氧化气氛可适当增强。
陶瓷|釉面墙地砖表面缺陷(凹釉、釉泡、针孔)克服方法(二)
目前釉面墙地砖生产工厂,釉面点状缺陷仍然是釉面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困扰,特别是凹釉、釉泡、棕眼等。本期【陶瓷】栏目针对釉面缺陷(凹釉、釉泡、针孔)的形成原因以至机理分析入手,对症下药(小编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整理一下,仅供同行们参考)。本栏目定时推送瓷砖相关方面的技术论文,喜欢的朋友请点击标题下方蓝字“陶最人生”进行关注。这里是陶瓷技能学习基地,越早关注,就能越早掌握先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走在进步的路上。瓷砖产品的内在质量好和外观质量好无疑是高档产品的必要条件,而陶瓷墙地砖是一种装饰为主要功能的产品,提高釉面质量,是提高陶瓷墙地砖外观质量和整个产品档次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缺陷定义一1.针孔釉面出现的针刺样小孔。有的工厂把在釉面上的小孔称之为针孔。2.凹釉施化妆土及面釉的产品,釉面产生的圆形下凹缺陷。本文分为冷态凹坑和热态凹坑。3.熔洞因易熔物熔融而让制品表面产生的连接坯体的凹洞,一般为较深。4.釉泡釉面上可见的气泡(包括开口泡闭口泡)。当然,各个工厂工艺流程不同,设备水平有差异及环境不同,因此出现的常见缺陷的种类,比例各面叫法,仅供参考。
釉面针孔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2)在陶瓷生产过程中釉面针孔和气泡是陶瓷生产中的主要缺陷之一。
其降低了制品的透明度和釉面光泽度,影响了产品的表面质量,降低了产品的质量等级,提高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职工的收入,而且还影响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效益。
而釉面针孔和气泡产生的原因牵涉面极广,所以如何尽可能地减少釉面针孔和气泡缺陷,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也一直困扰着各陶瓷生产厂家。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全方位阐述了陶瓷釉面针孔和气泡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克服方法,供同行参考。
1.泥釉用原料方面产生釉面针孔和气泡的原因如下:1.1.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物和碳素过多,如果这些有机物和碳素由于升温过快、氧化温度过低、氧化气氛不足等原因,在氧化分解阶段没有完全反应,而在高温阶段,釉已经熔融时再反应放出气体,就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其反应如下:C有机物+O2→CO2↑(350℃-450℃)C碳素+O2→CO2↑(约600℃以上)1.2.原料中含有硫化铁,因为硫化铁没有磁性,所以用吸铁器、吸铁棒没法除去这些杂质,硫化铁氧化反应产生的气体不仅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而且反应生成的Fe2O3还会影响制品的外观颜色,且Fe2O3在高温时又会进一步分解或还原而放出气体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其反应如下:FeS2+O2→FeS+SO2↑(350℃-450℃)4FeS+7O2→2Fe2O3+4SO2↑(500℃-800℃)2Fe3O3→4FeO+O2↑(1250℃-1370℃)Fe2O3+CO→2FeO+CO2↑(1000℃-1100℃)1.3.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因为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的排除温度与其结晶程度、矿物组成及升温速度等因素有关,如升温过快等操作不当的原因也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陶瓷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含有结构水的原料的脱水温度分别为:高岭石类粘土400℃—600℃,蒙脱石类粘土550℃—750℃,伊利石类粘土550℃—650℃,叶蜡石600℃—750℃,瓷石600℃—700℃,滑石800℃—900℃。
卵白釉的气泡
卵白釉的气泡卵白釉的气泡是指在卵白釉表面出现的小圆形气泡,其大小和分布位置可能不尽相同。
虽然气泡常常被认为是釉面缺陷,但其实在某些情况下,气泡也可以成为陶瓷艺术中的一道亮丽景致。
首先,气泡是由于釉料在烧制过程中释放出气体而形成的。
一般来说,气泡的形成与烧制过程中的气氛、温度、釉料成分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气泡更易生成。
此外,气泡也可能与釉料中杂质含量有关。
如果釉料中含有铝等晶体物质,这些物质会在烧制过程中逐渐熔化,释放出气体,并形成气泡。
在实际的陶瓷制作中,气泡的存在常常被制作者所忌讳。
因为气泡会影响釉面的质感和美感,使其看起来不够平滑、清晰。
在一些应用比较严格的领域,如工业生产中的陶瓷电器上,气泡更是被视为不可接受的缺陷。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气泡也可以成为一种美的形式。
比如在陶艺创作中,一些艺术家会有意利用气泡,以突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例如,著名的日本艺术家横山大観就曾创作出一种叫做“溶岩釉”的新釉面,它的制作过程中利用了气泡的效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致。
另外,在一些传统陶艺中,气泡是被视为一种雅致的元素。
比如,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缺齿龙纹青花碗”就在其釉面上留下了很多气泡,这些气泡虽然对釉面的质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赋予了该碗一种独特的朦胧美感。
总之,卵白釉的气泡在陶瓷制作中既可以被视为一种缺陷,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元素。
关键在于视具体情况而定,市场和陶艺家需根据实际需要来判断釉面上的气泡是否需要去掉,或保留其特殊的美感。
同时,我们还应关注气泡的形成原理和实现方法,以更好地应用这一元素,为陶瓷艺术制作带来新的可能。
卫生陶瓷釉面缺陷分析
・98・Ceramics(色釉料)2021年04月卫生陶晉黜面缺昭分祈覃焯佳”(华美洁具有限公司广东清远511800)摘要卫生陶瓷在生产期间需经历相对较多的生产工序,由于受人为或者器械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质量缺陷情况出现,其中釉面缺陷情况较为常见,怎样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上述缺陷情况出现,提升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卫生陶瓷釉面缺陷色差中图分类号:TQ174.73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2—2872(2021)04—0098—021斑点依据斑点的具体颜色及形态可分为风尘脏、石膏脏、铜点及铁点等,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为:在使用的原材料中含有部分杂质,如铜的氧化物以及铁化合物等,上述物质在洗选加工过程中并未得到有效除净;除铁或者过筛并未得到严格控制;泥料运输期间带入了部分杂质;在加工期间混入了设备及工具上的铁锈皮;废坯泥未得到有效、干净处理。
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的解决方案为:在进行原材料清洗过程中,应注意对铁、铜等杂质的有效清除;对坯及釉浆的过筛及除铁工艺与设备进一步完善;借助含硫量相对较低的燃料或者对含硫量较高的燃料进行除硫。
2色差色差主要是指在同批制品或者单件制品之间存在色调不一致的情况,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原因相对较多,如:(1)原材料成分波动以及着色粒子含量的变化等。
在卫生陶瓷釉面色差中色料质量的优劣具有决定性作用。
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经过进厂原料的预处理、配比、混合、烧成、洗涤、脱水、烘干、打粉以及包装使用等,即便是经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配方的色料,在其颜色方面也存在一定波动。
(2)配料系统的精度相对较低。
若球磨时间相对较长,则会导致其颗粒较细,进而削弱其颜色,同时在施釉时极易导致开裂以及烧后釉面易滚釉等情况出现。
而球磨时间不足,则会导致其颗粒较粗,降低釉浆悬浮性,导致色料在釉浆中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3)釉浆的性能存在差异,且未对原料进行精选,导致施釉厚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坯体釉层的厚薄与釉浆黏度、比重、喷釉次数、施釉气压等密切相关,坯体施釉是否均匀是有效避免色差情况出现的关键内容。
卫生陶瓷表面缺陷
生产技术
浅谈卫生陶瓷表面 缺陷的成因及其解决办法
韩振兴 贾 岩 李 敏 国家建筑装修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450004)
卫生陶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表面缺陷常见 的 有 棕 眼 、斑 点 、桔 釉 、烟 熏 、落 脏 、缺 釉 、坑 包 、裂 纹、色差、变形、起泡、生烧、波纹等, 以下分别就几 种常见缺陷具体分析。
7 生烧
生烧是指产品色泽暗淡无光。产生原因为烧成 温度偏低或装坯过密, 该类产品吸水率超高。解决 办法为严格控制好最高烧成温度,有: 1) 调整坯料配方, 减 少可塑性原料及游离石英的含量。2) 完善泥浆制 备、陈腐制度, 改进设施和管理, 防止杂质混入。3) 控制好模具的水分, 刷模时模具各部位的水分均 匀。4) 调整坯体的干燥速度。5) 调整和控制好烧成 曲线, 减少上下温差, 控制冷却降温。
6 缺釉、桔釉和烟熏
解决斑点的办法有: 1) 进行原料精洗, 注意除净 含铜、铁杂质。2) 完善坯、釉浆的除铁、过筛设备与 工艺。3) 净化压缩空气。4) 入窑前扫净半成品表面。 5) 采用含硫量低的燃料或对含硫量高的燃料进行 除硫。
4 棕眼
棕眼是指在成品釉层下的坯体上、直径在 1.5mm 以内的无釉小孔。产生棕眼的原因: 1) 原料 中有机物含量过高。2) 原料处理与贮存不当, 致使 泥浆发酵。3) 泥浆真空脱气不完全。4) 模具过湿, 对 泥浆的吸水能力下降, 使坯体的密度降低。5) 成型 时注浆速度过快。6) 施釉时未将附在坯体表面的灰 尘洗抹干净。
针对以上因素, 避免制品变形的办法有: 1) 调 整坯料配方, 适当减少可塑性原料的含量; 经常化 验泥料的化学成分。2) 适当增大泥浆的粒度, 控制
45
古陶瓷上为什么有气泡?
古陶瓷上为什么有气泡?古陶瓷的釉中有气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有的器物的气泡特征十分明显,用肉眼即能观察清楚,形成很深的直观印象;而有的器物虽然有明显的气泡,但气泡的特征却不是很明显;也有的器物釉面无明显的气泡,甚至无气泡。
有关气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目前尚未处于探索阶段。
有人认为它是由釉层中的水分子变化而来的。
在陶瓷烧制过程中,窑内的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都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便形成为气泡。
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则在釉表形成无数小坑凹(麻点)。
气泡的形成与器物的窑口、釉质、釉层厚薄、烧成时窑内的温度变化、窑内气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的作用目前收藏界尚有不同说法,肯定者认为,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作为鉴别新旧和窑口的主要依据之一;否定者认为,气泡不过是釉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气泡无规律可循,不具有区分标识的功能,因而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正确。
尽管不同器物的气泡在具体形态、疏密、多少、大小及层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千差万别,有时难以用同一个标准去把握,但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由于釉的原料、配方、施釉方法、釉层厚薄、烧成时的窑内气氛、温度变化等方面都大致相同,因而烧成后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会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这种共性和规律,在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后,有时也可以作为古陶瓷鉴定的依据之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相对于古陶瓷的胎、釉、造型、纹饰等其他鉴定标准来说,气泡并不是最典型最本质的特征,气泡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不能无限夸大气泡在鉴定中的参考价值。
对于一些釉中无明显气泡或虽有气泡但特征不典型的陶瓷种类,不宜通过气泡特征进行鉴定。
依据气泡进行古陶瓷鉴定,最基本的前提在于对被鉴定对象的气泡特征要了如指掌,这种了解应是在观察、上手大量真品实物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升华,而不能只是通过书本得来的未经对照实物检验的似是而非、众说纷纭的所谓气泡特征。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1.泥釉用原料方面产生釉面针孔和气泡的原因如下:1.1.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物和碳素过多,如果这些有机物和碳素由于升温过快、氧化温度过低、氧化气氛不足等原因,在氧化分解阶段没有完全反应,而在高温阶段,釉已经熔融时再反应放出气体,就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其反应如下:c有机物+o2→co2↑(350℃-450℃)c碳素+o2→co2↑(约600℃以上)1.2.原料中含有硫化铁,因为硫化铁没有磁性,所以用吸铁器、吸铁棒没法除去这些杂质,硫化铁氧化反应产生的气体不仅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而且反应生成的fe2o3还会影响制品的外观颜色,且fe2o3在高温时又会进一步分解或还原而放出气体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其反应如下:fes2+o2→fes+so2↑(350℃-450℃)4fes+7o2→2fe2o3+4so2↑(500℃-800℃)2fe3o3→4feo+o2↑(1250℃-1370℃)fe2o3+co→2feo+co2↑(1000℃-1100℃)1.3.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因为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的排除温度与其结晶程度、矿物组成及升温速度等因素有关,如升温过快等操作不当的原因也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陶瓷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含有结构水的原料的脱水温度分别为:高岭石类粘土400℃—600℃,蒙脱石类粘土550℃—750℃,伊利石类粘土550℃—650℃,叶蜡石600℃—750℃,瓷石600℃—700℃,滑石800℃—900℃。
1.4.原料中含有碳酸盐,因为这些碳酸盐矿物的分解反应一般要在1000℃左右才基本结束,而这时釉已经烧结,甚至熔融,分解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相对较难排除,所以也较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其反应如下:caco3→cao+co2↑(600℃-1050℃)mgco3→mgo+co2↑(400℃-900℃)mgco3·caco3→cao+mgo+2co2↑(730℃-950℃)4feco3→2fe2o3+3co2↑(800℃-1000℃)1.5.如果原料中含有较多的硫酸盐和高价铁,则非常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因为这些硫酸盐和高价铁在氧化气氛中要在高于1200℃以上的温度下才进行分解,在还原气氛中也要在高于1080℃以上的温度下才进行还原分解反应,而此时坯体已经有液相存在,釉面已经开始融化,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较难排除,所以非常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薄形陶瓷板釉泡、孔洞影响因素探讨
薄形陶瓷板釉泡、孔洞影响因素探讨*周锡荣曾为民郑德昆刘荣传闫志聪(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11)摘要薄形陶瓷板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陶瓷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㊂但是,在生产薄形陶瓷板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釉泡㊁孔洞等缺陷㊂笔者从各个工序探讨了产生釉泡㊁孔洞缺陷的影响因素㊂通过研究发现,产生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坯体里的硫酸盐和碳酸盐在分解过程中排气不充分导致㊂最后结果表明:通过在坯体配方中降低高C a O含量的原材料比例原料加工过程中避免使用脱硫水,加强喷雾塔的操作控制,坯体表面施加化妆土,以及其它工艺过程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釉泡㊁孔洞缺陷㊂关键词陶瓷板釉泡孔洞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 Q1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1)01-0009-04D i s c u s s i o no n 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 o fG l a z eB u b b l eA n dH o l e i nT h i nC e r a m i cB o a r dZ HO U X i r o n g,Z E N G W e i m i n,Z H E N G D e k u n,L I U R o n g c h u a n g,Y A N Z h i c o n g(M o n a l i s aG r o u p C o.L t d,G u a n g d o n g, F o s h a n,52821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i n c e r a m i cb o a r d a s a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e r a m i c p r o d u c t i sm o r e a n dm o r ew e l c o m e db yp e o p l e.H o w e v-e r,g l a z e b u b b l e a n dh o l e d e f e c t s a r e v e r y p r o d u c e d e a s i l y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h i n c e r a m i c b o a r d.I n f l u e n c e f a c-t o r s o f p r o d u c i n gg l a z eb u b b l e a n dh o l e d e f e c t s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 f r o me a c h p r o c e s s i n t h i s p a p e r.T h e r e s e a r c h f i n d s t h a t t h e m a i n r e a s o no f p r o d u c i n g t h o s e d e f e c t s i s b e c a u s e o f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l y e x h a u s t i n g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d e c o m p o s i n g s u l f a t e a n d c a r-b o n a t e f r o mb o d y.F i n a l l y,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g l a z e b u b b l e a n dh o l e c a nb e r e d u c e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b y r e d u c i n gp r o p o r t i o n o f r a w m a t e r i a l sw i t hh i g hc a l c i u mo x i d e c o n t e n t i nb o d y f o r m u l a,a v o i d i n g u s e o f d e s u l p h u r i z a t i o nw a t e r i nr a w m a t e r i a l s p r o c e s s i n g,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o f s p r a y t o w e r,e x e r t i n g e n g o b e o n t h e b o d y s u r f a c e a n d c o n t r o l l i n g o t h e r t e c h-n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K e y w o r d s:C e r a m i cb o a r d;G l a z eb u b b l e;H o l e;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前言前三十年做砖,后三十年做板㊂随着建筑陶瓷行业的不断发展,薄形陶瓷板产品越来越多㊂在生产薄形陶瓷板产品过程中发现,表面容易产生痱子(实际上是釉泡)㊁孔洞缺陷,这些缺陷经常来的很突然,没什么规律,令人防不胜防,它们在所有缺陷中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㊂特别是在生产大规格(比如1200mmˑ2400 mm)的亚光薄板时,由于没有抛光工序,有些釉泡㊁孔洞缺陷无法通过抛光消除,这些釉泡㊁孔洞主要出现在长边两侧,中间位置基本没有㊂1釉泡、孔洞缺陷的表现形式在生产薄形陶瓷板时最容易出现釉泡㊁孔洞缺陷,图1(a)是产品表面抛后形成的孔洞,图1(b)是产品未抛光时缺陷外观,凸点看起来像米粒一样,日常俗称为痱子㊂这些痱子㊁孔洞缺陷实际上可以归为一类,用放大镜看,痱子实际上是坯泡或者釉泡,当坯泡或釉泡完全破裂后就形成了孔洞㊂图2是釉泡放大150倍后的形态图,有完全破开后形成孔洞,有半破开的泡,有刚开始要起泡的时候㊂从放大镜里可以看到,孔洞里及周围没有明显的杂质,图3的孔洞周围的能谱图,可以看到,孔洞周围的元素看不到什么异常㊂*作者简介:周锡荣(1975-),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陶瓷墙地砖新材料及陶瓷固废综合利用研究㊂(a )抛光前 (b)抛光后图1 釉泡㊁孔洞缺陷外观图2 釉泡㊁孔洞放大图图3 孔洞能谱图2 釉泡、孔洞缺陷产生的原因探讨有研究指出[1],燃气中的硫燃烧后产生S O 2和S O 3气体,在预热带与水蒸汽相遇产生酸雾,与一些金属离子如K +㊁N a +㊁Z n 2+㊁C a 2+㊁M g 2+等结合产生硫酸盐或亚硫酸盐㊂到达高温区后,由于硫酸盐分解,产生S O 2和S O 3气体㊂高温时在釉层中产生气泡,如果釉的高温粘度大,有部分会完全破裂形成孔洞,有的未完全破裂,表面看起来似痱子样的开口泡㊂除了燃气中的硫影响外,坯体配方中的原材料也会带入硫酸盐和碳酸盐(主要是碳酸钙)可分解性物质,它们分解温度比较高,分解后产生的气体如果排解不畅,就会残留在坯体或者釉中[2]㊂下面从各个工序来探讨如何减少这类可分解性物质的影响:2.1 坯体配方原材料的影响坯体所使用的原材料含有少量的硫,中低温砂的硫含量一般在0.1%以下,粘土中的硫含量在0.1%~0.15%之间㊂钙主要存在于低温砂中,含量一般在0.5%~1%之间㊂表1是使用的部分原材料含钙组份范围㊂由表1可以看出,有些原材料不同批次之间的钙含量差别比较大㊂高钾类的原材料比高钠类原材料含钙相对较少,配方当中应尽量选择低钙㊁成份波动比较小的原料,可以走高钾低钠路线㊂表1 薄形陶瓷板产品部分原材料C a O 含量范围原材料C a O 含量范围(%)山东石粉0.60~1.00水磨钾长石粉0.35~0.90精选钠石粉0.25~1.00高白钠长石粉0.60~1.05精选钾钠砂0.14~0.30联昌钠砂0.45~1.00海月砂0.20~0.75高白钾砂0.05~0.15钾铝砂0.15~0.70高铝钾石0.40~0.60增韧剂1.20~1.802.2 循环水用于球磨产生的影响表2 脱硫循环水硫酸根离子含量日期S O 42-(ˑ103m g /L )脱硫循环水2020年10月23日2.882020年10月24日2.112020年11月8日2.492020年11月13日2.58目前各地的环保都抓得很严重,生产厂家的污水不允许外排㊂陶瓷行业的窑炉烟气要脱硫后才能外排,脱硫循环水中含有比较高的硫,而且循环水也只能回收利用,一般是用来提供原料车间球磨工序使用㊂这部分的硫进入到配方中后又要在坯体烧结过程中排出,容易导致釉泡㊁孔洞的产生[3]㊂表2是抽检本厂不同日期脱硫水含硫量㊂对于亚光薄板这类对痱子非常敏感的产品而言,又没有抛光工序进行补偿,在生产时最好不要用这类脱硫循环水回收进球磨机㊂试验中发现,生产亚光薄板产品时采用自来水进球出现痱子的情况要好很多㊂2.3 喷雾塔的影响有些厂家的喷雾塔所用的燃料是水煤浆,煤相比天然气而言含有比较高比例的硫㊂通过对配方浆料㊁粉料的长期跟踪发现,粉料中的硫含量有相当部分是喷粉后引入的,由于煤的质量会有不同批次的波动,有时候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粉料中的硫含量处在比较高的水平,有条件的尽量改用天然气作燃料㊂表3是跟踪到不同配方浆料与粉料中硫含量范围对比,由表3中可以看出,喷粉后配方中的硫要高不少㊂表3 浆料与粉料中硫含量对比配方种类S O 3比例(浆料)S O 3比例(粉料)薄板仿石0.11~0.190.19~0.37丽晶0.11~0.300.13~0.39仿古0.11~0.300.15~0.33仿石0.11~0.130.16~0.32岩板白料0.12~0.240.11~0.41在喷雾塔控制不好㊁水煤浆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能会将煤灰分带入到粉料中,煤灰分在坯体中的氧化过程中也容易在坯体或釉料表面产生气泡㊂图4是将喷雾塔水煤浆燃烧后产生的煤渣撒在粉料表面压制㊁经过窑炉烧成后的状态,可以看出坯体表面出现很多孔洞㊂喷雾塔的操作直接影响粉料质量,对烧成工序中釉泡㊁孔洞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不同的塔喷出来的粉料有时效果相差甚远,甚至是同一个塔喷的粉也存在不稳定的情况,有时好有时差,甚至无法稳定生产㊂另外经过试验发现,使用开塔粉(水份不均匀,开塔初期易致粉料含硫高)会产生严重的釉泡㊁孔洞,因此在生产亚光薄板产品时尽量不要搭用开塔粉(指喷雾塔开机时产生的粉料)㊂2.4 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工艺参数的控制对减少釉泡的产生也是至关重要的㊂粉料水份高㊁压机压力不均匀㊁压力太大都会造成坯体局部密度大,造成坯体在烧成过程中排气困难㊂特别是在生产1200mmˑ2400mm 规格薄板时表现得特别明显,产生釉泡㊁孔洞的位置比较集中,基本上都在长边的两侧㊂这种大规格薄板产品由于规格超大,对生坯强度要求高㊂除了坯体配方在设计时考虑提供合适的强度外,一般来说提高粉料水份㊁适当加大压机压力能帮助砖坯成形,增加坯体强度,也有利于在釉线上运行时减少烂图4 水煤渣在粉料表面烧后的状态砖㊂但是坯体强度提高之后,对烧成过程中的坯体排气又是不利的㊂曾对1200mmˑ2400mm 规格薄板不同时期生坯体密度进行了检测,生坯体密度范围为1.725~2.028g /c m 3,发现生坯体密度达到2.0g /c m 3的位置容易产生痱子㊂从检测结果看,生坯体密度高的位置主要在长边的边㊁角,与产生釉泡㊁孔洞的位置相符㊂化妆土的使用可以减少釉泡的产生㊂化妆土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劣质原料在坯体里的使用比例[4~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可以阻隔坯体里的气体在高温阶段向面釉跑,从而减少面釉里的气泡㊂但是,目前由于很多厂家对坯体的白度要求越来越高,都省略了施底釉工序,既可以节省设备又可以节省场地,然而容易产生釉泡㊁针孔㊂白色功能墨水的开发成功可弥补缺少化妆土的不足㊂白色功能墨水在烧后有很好的白度,可以遮盖坯体,提高坯体的白度[6]㊂在实践中,在施一道面釉㊁喷墨印花后,再增加一道喷白墨水工艺,然后再喷面釉,这样工艺的改进使得釉泡㊁孔洞缺陷得到了控制㊂白墨水可能起到类似化妆土的作用,在工艺上也容易实施,可阻挡气泡的逸出,另外,窑炉烧成制度也要考虑如何进行调整让坯体充分排气㊂3 结论薄形陶瓷板容易产生釉泡㊁孔洞缺陷,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减少坯体内的可分解性物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在生产中可以取得比较不错的效果:(1)从配方设计上进行优化,一是尽量选用含钙低的原材料,二是保证坯体合适的强度,既不能低,也不要太高㊂(2)原料加工对防止釉泡㊁孔洞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料进球用水要尽量避免脱硫循环水的使用㊂喷雾塔要调节好,保证粉料水分的均匀,减少波动;水煤浆要燃烧充分,尽量减少将硫㊁煤灰份带入到粉料中㊂(3)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粉料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陈腐,确保粉箱里的粉料水份均匀稳定,压机压力要均匀,避免局部坯体致密度太大,从而产生聚集性釉泡㊁孔洞㊂(4)改进其它工艺过程,如釉料配方的改进,在釉料工序可以考虑加喷一层化妆土,施加白墨水,调整窑炉烧成制度等㊂(5)薄形陶瓷板的釉泡㊁孔洞缺陷往往不是只单一工序引起的,要想避免这样的缺陷产生,生产前一定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整体设计㊁规范,每道工序的影响因素尽量提前考虑㊁排除,做好预案措施㊂参考文献[1] 陈雄飞,冯国娟.釉面砖的釉泡缺陷分析及其克服方法[J ].佛山陶瓷,1995,5(4):11-14.[2] 马春,王冬玉.S O 42-对釉面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方法[J ].吉林建材,1999(2):28-29.[3] 朱晓辉.降低骨瓷 烧泡 缺陷的试验[J ].全国性建材科技核心期刊 陶瓷.2006(7):41-42.[4] 吴基球,文忠和,李竟先,等.化妆土及其在红坯体墙地砖中的应用[J ].中国陶瓷,2004,40(5):42-45.[5] 胡青峰,包启富,周健儿.劣质粘土原料在日用瓷器生产中的应用及探讨[J ].中国陶瓷,2013,49(11):48-50.[6] 姚利兰,林海浪.白色功能墨水的开发与在薄板陶瓷中的应用[J ].全国性建材科技核心期刊 陶瓷,2018(8):9-10.。
釉面砖釉面有针孔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5.3调好化妆土,保证低烧失量尽可能用优质原料。
5.4色料、印刷釉、印油,选用时应检测,保证其对釉面针孔无影响。
5.5严格控制釉浆细度和存放时间。
5.6提高淋釉质量,避免气泡的带入。
5.7加强素窑的氧化气氛。
5.8拉开素烧与釉烧温度,素烧温度应高于釉烧温度(80~120)℃。
4.2始熔温度点:
首先把熔块球细,制成棒状,烘干。先用电炉烧一下,并在最高烧成温度附近不同温度点各取出一条釉棒,看烧成情况,确定始熔温度。如果始熔温度点低,那么生产时会由于釉面过早熔融,封闭砖面无法排气,导致釉面针孔。
4.3烧成气氛(零压位)
一定要保证产品在?微还原气氛-零压位-强氧化气氛这样的环境下烧成。
⑷ 底釉细度一般在(0.5~0.7)/100ml?比重1.820±?。
⑸ 配方实例:煅烧土(用部分气刀土)55 +煅烧刚玉粉(含有石英,温度较铝粉低)6 +锆白熔块(底釉用)24,另外加一些烧滑石、石英、长石、锂瓷石等,降低成本。配方调好后要打饼试烧测烧失、白度、膨胀系数和吸水率(烧结程度)等参数。
坯料的细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太粗了,排气不净,反应不完全。堆积不紧密,坯体表面粗糙、空隙多,易吸烟。釉烧时易产生针孔。一般二次烧釉面砖坯料细度保持在:(3.0~3.5)g/100ml?比重1.700±?。
2.3坯粉的纯洁度的影响
现在很多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都采用水煤浆炉喷雾干燥塔。它的工作原理是:粉料。如果水煤浆燃烧不完全,就可能会有碳粒混入热空气一起进入喷雾塔;因此要过滤好热空气。另外,输送粉料的皮带磨损后,混入的粉料中的橡胶粒也会对釉面产生一点影响。
5.9保证燃料的纯度和雾化度。
宋以后的瓷,为什么釉下普遍有层气泡?
宋以后的瓷,为什么釉下普遍有层气泡?为什么宋以后的瓷器,釉下会普遍出现气泡?主要是生产水平提高,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用于制作瓷器的矿土研磨得更细,胎体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结构更加密实。
为了呈现出瓷器晶莹剔透的质感,覆盖在胎体表面的釉层被加厚,一些水分子被密实的胎体裹胁在胎泥深处,仅靠太阳、风吹难以挥发出来。
鸡缸杯和死亡气泡的微观照片在烧制过程前期,有部分水分子得以挣脱瓷胎的约束,成功逃逸挥发出来,但还有部分盘结在胎体深处,达到温度后就蒸发成了气体,从而被粘性很强的釉液包裹在了里面。
釉层烧成之后,这些无力挣脱釉液包裹约束的气体,其所在位置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气泡,悬浮于胎体和釉层中间。
北宋哥釉天青釉气泡标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宋以后瓷釉里会有气泡的原因。
经历过高温洗礼,这些气泡以无色的球状体形态存在。
没有颜色映衬时,它们是亮晶晶的球状无色气泡体,有釉下青花映衬时,则会变成亮晶晶的蓝绿色小球。
北宋汝窑瓷器气泡所谓的“死亡气泡”是怎么一回事?在讨论瓷釉气泡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死亡气泡”的说法,为什么会死亡?这其实和瓷器后续的使用、流传和保存有密切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瓷釉中的气泡有大小之分,大气泡受釉层厚度的制约,一般来说,气泡越大,釉壁就越薄,就越靠近表面。
人为破裂死亡的气泡,都是瓷器日常使用把玩受压力影响导致的,而自然死亡的气泡,则是指在釉面开片开裂过程中,被片线穿过的气泡。
明宣德釉里红窑口气泡标本对气泡形态和破裂的影响,和瓷器的存在时间也有关系。
比如刚烧成的瓷器,釉面的分子处于活跃期,能量聚集在釉面,就会发出一种很刺眼的光,这种光就是“贼光”。
这也是鉴定瓷器年份非常重要的一条,要是听人说这件器物火气太重,很新,这个所谓的“火气”,指的就是“贼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器变老器,釉面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完成了新的组合,由烧成时的活跃状态变为稳定状态。
宋代钧窑瓷器气泡阳光照射、手指盘磨等,使接近釉面的大气泡顶部逐渐被磨破,空气带着尘埃进入气泡,悬浮在气泡内,进而变浑浊,贼光也就逐步减弱。
釉面砖针孔产生原因及克服缺陷措施
釉面砖针孔产生原因及克服缺陷措施孙永泰【摘要】主要论述了在生产釉面砖各工序中釉面砖针孔产生的原因及克服针孔缺陷的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只有加强质量管理,严格生产工艺控制,才能把釉面针孔缺陷减少到最低.%This paper discusses in each process of producing glazed tiles, glazed tiles and the causes of pinhole overcome some effe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of pinhole defects.To strengthen quality management, strict control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o reduce the glaze hole defect to a minimum.【期刊名称】《陶瓷》【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釉面砖;针孔;缺陷;粘度;氧化还原气氛【作者】孙永泰【作者单位】沈阳市太平砖瓦厂沈阳 11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6釉面砖的釉料目前大多采用硼锆釉,因此釉面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会产生棕眼——针孔。
针孔是釉中气泡排出后小孔未完全填满形成的,分布在整个釉面上,大小各异。
其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
作为乳浊釉,不可能象透明釉那样气体全部排出,有一部分仍留在釉层内。
如果气泡主要分布在釉层断面的中下位置,表层较少,这样釉面针孔就少。
笔者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谈点看法,探讨釉面针孔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克服途径。
1.1 釉料1.1.1 釉的组成作为乳浊剂的锆英石的加入会提高釉的高温粘度。
一般釉的粘度越高针孔就会越多,粘度低的釉针孔较少。
釉中含有较多的碱性氧化物与氧化钡、氧化硼,造成表面张力过大,釉融体中气泡不易排除,易导致针孔的产生;釉中的三氧化二硼容易升华,特别在含量大和烧成温度高的情况下,易产生针孔;低温烧成的釉中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和有机物等杂质,会加剧釉面针孔的产生;氧化锌加入过量,则会提高温度而影响熔融性,容易使釉面留下针孔。
瓷器气泡探究
瓷器气泡探究(2011-02-27 17:29:23)古陶瓷的釉中有气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有的器物的气泡特征十分明显,用肉眼即能观察清楚,形成很深的直观印象;而有的器物虽然有明显的气泡,但气泡的特征却不是很明显;也有的器物釉面无明显的气泡,甚至无气泡。
有关气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目前尚未处于探索阶段。
有人认为它是由釉层中的水分子变化而来的。
在陶瓷烧制过程中,窑内的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都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便形成为气泡。
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则在釉表形成无数小坑凹(麻点)。
气泡的形成与器物的窑口、釉质、釉层厚薄、烧成时窑内的温度变化、窑内气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的作用目前收藏界尚有不同说法,肯定者认为,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作为鉴别新旧和窑口的主要依据之一;否定者认为,气泡不过是釉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气泡无规律可循,不具有区分标识的功能,因而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正确。
尽管不同器物的气泡在具体形态、疏密、多少、大小及层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千差万别,有时难以用同一个标准去把握,但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由于釉的原料、配方、施釉方法、釉层厚薄、烧成时的窑内气氛、温度变化等方面都大致相同,因而烧成后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会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这种共性和规律,在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后,有时也可以作为古陶瓷鉴定的依据之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相对于古陶瓷的胎、釉、造型、纹饰等其他鉴定标准来说,气泡并不是最典型最本质的特征,气泡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不能无限夸大气泡在鉴定中的参考价值。
对于一些釉中无明显气泡或虽有气泡但特征不典型的陶瓷种类,不宜通过气泡特征进行鉴定。
依据气泡进行古陶瓷鉴定,最基本的前提在于对被鉴定对象的气泡特征要了如指掌,这种了解应是在观察、上手大量真品实物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升华,而不能只是通过书本得来的未经对照实物检验的似是而非、众说纷纭的所谓气泡特征。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1.泥釉用原料方面产生釉面针孔和气泡的原因如下:1.1.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物和碳素过多,如果这些有机物和碳素由于升温过快、氧化温度过低、氧化气氛不足等原因,在氧化分解阶段没有完全反应,而在高温阶段,釉已经熔融时再反应放出气体,就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其反应如下:c有机物+o2→co2↑(350℃-450℃)c碳素+o2→co2↑(约600℃以上)1.2.原料中含有硫化铁,因为硫化铁没有磁性,所以用吸铁器、吸铁棒没法除去这些杂质,硫化铁氧化反应产生的气体不仅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而且反应生成的fe2o3还会影响制品的外观颜色,且fe2o3在高温时又会进一步分解或还原而放出气体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其反应如下:fes2+o2→fes+so2↑(350℃-450℃)4fes+7o2→2fe2o3+4so2↑(500℃-800℃)2fe3o3→4feo+o2↑(1250℃-1370℃)fe2o3+co→2feo+co2↑(1000℃-1100℃)1.3.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因为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的排除温度与其结晶程度、矿物组成及升温速度等因素有关,如升温过快等操作不当的原因也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陶瓷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含有结构水的原料的脱水温度分别为:高岭石类粘土400℃—600℃,蒙脱石类粘土550℃—750℃,伊利石类粘土550℃—650℃,叶蜡石600℃—750℃,瓷石600℃—700℃,滑石800℃—900℃。
1.4.原料中含有碳酸盐,因为这些碳酸盐矿物的分解反应一般要在1000℃左右才基本结束,而这时釉已经烧结,甚至熔融,分解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相对较难排除,所以也较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其反应如下:caco3→cao+co2↑(600℃-1050℃)mgco3→mgo+co2↑(400℃-900℃)mgco3·caco3→cao+mgo+2co2↑(730℃-950℃)4feco3→2fe2o3+3co2↑(800℃-1000℃)1.5.如果原料中含有较多的硫酸盐和高价铁,则非常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因为这些硫酸盐和高价铁在氧化气氛中要在高于1200℃以上的温度下才进行分解,在还原气氛中也要在高于1080℃以上的温度下才进行还原分解反应,而此时坯体已经有液相存在,釉面已经开始融化,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较难排除,所以非常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釉面砖釉面针孔产生的原因及克服 (1)
杂 质 的介 入 ,一 是 本 身 分 解 挥 发 分 ,带 入 的 空 气 源 。二 是 可 能 使 某 些 化 学 反 应滞 后 或 改 变 釉 性 质 ,使 釉 面产 生针 孔 。介 入 釉 中 的 杂 质 主要 有无 机 质 和有 机 质 二 种 ,无 机 质 多 为 各种 矿 物 和酸 、碱 、 盐 等 。 由 于其 多在 高 温 阶 段 才 大 量 分解 、挥 发 ,所 以对 针 孔产 生 的影 响较 大 。 有 机质 多 为 各种 纤 维 ,也 可 能
无 法达 到 完 全 消 除 。所 以 ,据 资 料介 绍 , 即
使 是 优 质 的瓷 器 ,针 孔 平 均 面 积 也 会 占釉 面
如 果球 磨 效 率 低 , 或熔 块 因 水淬 不 足 , 硬 度 犬 ,造 成 璩 磨 时 间长 , 或 球 石 质 量
维普资讯
再 次 熔 平 时 , 即转 入 低 温 阶 段 , 釉 面 就 留下
了无 数气 孔 , 当这 些气 孔尺 寸 犬 于 O 5 . mm 时就 成为 “ 泡 , 当气 孔 尺 寸 为 也0 O ~ 釉 .6
夹生 现 象 ,这 些夹 生 料 含 有 大 量 反 应不 完全 的物 料 ,在 釉 烧 过 程 中继 续 发 生 物 理 化 学 反
不 易 观 察 出 ,即 成 为 “ 针 孔 ” 的 釉 面 。 无
很 显 然 , 由 于 受 陶 瓷 制 造 和 烧 成工 艺 的 限 制 ,气 孔 总是 或 多 或 少 地 残 留在 釉 层 中 ,
增 大 , 烧 时不 利 于 气 体 的排 除 , 孔增 多 。 釉 针
1. . 球 磨 32
44 .
印花 釉配 料 准 确 , 严 格 控 制 工 艺 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釉面针孔与气泡缺陷原因
.泥釉制备方面产生釉面针孔和气泡的原因如下:
4.1.泥料颗料粗,含水率又大,陈腐期短,捏练不充分,捏练时真空度不够,气孔率大,在高温时釉虽熔融,却被坯体气孔吸收而造成釉面针孔。
4.2.釉料颗粒过粗,造成釉料高温粘度大,阻碍了气体的排出,易形成釉面针孔或气泡,同时釉流动性能也差,难以填平气体排出釉面时留下来的凹坑而形成釉面针孔。
4.3.泥釉最好各进行三次除铁,以免高价铁在高温阶段反应生成气体而造成釉面针孔或气泡。
4.4.注浆泥浆也需要陈腐,因为陈腐可使粘土与电解质溶液间的离子交换进行得充分,促使粘度降低,因而泥浆的流动性和空浆性能均可改善,注浆时有利于气体的排除,否则气体被封闭在坯中,烧后便易形成釉面针孔或气泡。
4.5.釉浆过细。
釉浆中细颗粒适量增多可以提高成釉速率,提高颗粒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使颗粒相互反应完全,减少残留大气泡的存在;但釉料过细,熔点降低,过早形成粘度大的釉熔体,使泥釉分解产生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从而造成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4.6.釉浆制备时混入杂质或气泡、釉浆制备后存储的时间过长或存储釉浆的地方温度偏高等都会造成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泥釉制备方面产生釉面针孔气泡的相应克服方法如下:
(1)泥釉颗粒不宜过粗,泥料一定要经过陈腐,通过陈腐,可以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使泥料中的水分湿润渗透、分布均匀,还可以通过细菌的作用,促使有机物的腐烂而生成有机酸,还可以发生一些氧化还原反应使FeS2分解成H2S气体和铁的氧化物,CaSO4还原为CaS,并与H2O及CO2作用形成CaCO3,放出H2S气体等一系列反应,由于FeS2分解成H2S气体和铁的氧化物,这样使非磁性的FeS2转变为具有磁性的铁的氧化物,就可以用吸铁器、吸铁棒除掉FeS2(注浆泥而言),减少了FeS2氧化反应产生气体和Fe2O3,同时由于Fe2O3减少,也减少了Fe2O3在高温时进一步分解或还原而放出气体,故减少了制品的釉面针孔或气泡;由于CaSO4转变为CaCO3,这样使在高温下才能分解的CaSO4转变为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分解的CaCO3,故也减少了制品的釉面针孔或气泡。
(2)泥料捏练要充分,真空度要达到要求,经过真空练泥机练泥可以除去空气,增加泥的致密度,从而减少了坯的气体含量、减少了坯的气孔率,故有利于减少了制品的釉面针孔或气泡。
(3)在釉浆制备过程中,如果球磨效率低、球石质量差,会造成球磨时间长,球石磨损量大,使釉中SiO2含量提高,增加釉的高温粘度和釉烧温度,若仍按原温度进行釉烧,则由于温度低、高温粘度大,阻碍釉中气泡的排除,以及气体排出后留下的凹坑未能及时弥合(尤其是低温快烧的低温釉),从而形成了釉面针孔或气泡。
(4)釉浆制备后存储的时间过长,碱类物质会继续分解而改变釉的成分,釉烧后也会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存储釉浆的地方温度偏高,釉浆会发酵产生气泡,釉浆搅拌速度太快,易卷入空气,如果施釉前过滤不好,这些气泡就会留在釉层中,烧后而造成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5.成型方面产生釉面针孔和气泡的原因如下:
5.1.旋坯、注浆模型过干(模型必须含有5%—6%的水分),吸水快,也容易造成釉面针孔;如果模型过湿(含水10%—18%),吸收水分过慢,也容易产生釉面针孔。
5.2.坯体上釉前坯太干燥、过热,洗水时将坯面润湿得又不彻底,以致使釉不能被坯体均匀地吸收,也容易封闭气体而出现釉面针孔或气泡。
5.3.坯体过湿就上釉,且上釉后没有干燥就进行装烧(坯体的入窑水分应根据烧成速度而定,烧成速度越快,坯体的入窑水分越低,一般的情况下,日用瓷、卫生瓷坯体的入窑水分应控制在2%以内,墙地砖类制品快速烧成时,坯体的入窑水分一般控制在1%以下,甚至在0.5%以下),则由于烧成时水蒸气大量逸出而产生针孔(如果温度上升过急还会起泡)。
5.4.坯体磨坯不完全,洗水又没有注意,坯体上粘有有机杂质尘,烧成时亦变成釉面针孔
5.5.釉浆过稀、过稠,不但容易产生釉裂,而且也因为容易封闭气体而容易引起釉面针孔或气泡。
5.6.注浆产品注浆过急,空气不能充分排出,或者泥浆过热,容易发酸而失去水分,气泡不容易排出,均容易出现釉面针孔或气泡。
5.7.湿坯利用窑炉余热进行烘干时,时间过长,坯体吸收了大量的碳素而容易形成釉面针孔或气泡;或釉坯放置时间过长,坯体上粘有大量的有机杂质灰尘,而装坯时又没有将有机杂质灰尘吹干净,也可能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5.8.釉层厚度过薄,部分熔釉被多孔的坯体吸收而形成釉面针孔。
5.9.模型设计不合理,注浆时气体无法排出,封闭在坯体中的气体在烧成中易形成釉面针孔或气泡;模型上的尘埃未能消除干净,烧成时浮尘挥发从而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
5.10.施釉工艺不妥也易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生坯落有灰尘,施釉前未能清扫干净,在烧成过程中会出现釉面针孔或气泡;施釉线进行速度太快,釉幕易封闭坯体表面颗粒间空气,这些空气最终冲破釉面逸出从而引起釉面针孔,没逸出则形成气泡;底釉与面釉施釉距离太远,施面釉后会有气泡,烧后易造成制品形成釉面针孔或气泡。
5.11.坯体干燥不均匀,也易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
当坯体内部某个位置干燥不完全,含有一定的自由水时,使得该位置的温度相对高且收缩小,颗粒间隙较大,在施釉过程中吸入到坯体中的水分,比较容易在该部分达到瞬间的饱和,出现釉浆不易干固的现象,当吸入坯体中的水分在坯温的作用下汽化时,这些水汽会沿颗粒的间隙集中在该处排出坯体外,这样使得水汽排出与釉面该部分的干固同时进行,最后由于釉浆的逐渐干固,在该部分会出现许多小孔或气泡,这些小孔或气泡有时看不见,但经过烧成后会出现釉面针孔或气泡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