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脑脊液检验
体液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
3. CSF的组成
• 正常CSF的化学成分基本上与血液相似。 •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脉络丛上皮对血浆中 各种物质的透过具有选择性。 • 钠、镁、氯离子最易通过,其次为白蛋白, 葡萄糖,乳酸,氨基酸,尿素和肌酐,大分子 如纤维蛋白原,补体,抗体及胆红素胆固醇等 极难通过。
4. CSF的生理功能
• 提供浮力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损伤; • 调节颅内压力; • 参与神经组织的物质代谢; • 维持pH值,pH:7.31~7.34; • 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外观 凝固 细胞 蛋白 糖 病菌 化脑 混 凝 多核 增 低 化脓菌 结脑 透明 薄膜 淋巴 增 低 结核菌 毒脑 透明 无 淋巴 轻 正常 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特点
疾病
外观
蛋白 G
Cl
定性
细胞总数 及分类
致病菌
化脓性脑 浑浊凝块 ++以上 重度 轻度下 显著增加,
膜炎
下降
降
可发现
脑肿瘤 清晰
+
正常或 正常 增加,淋巴为主 无
轻
度
下
降
思考
• 脑脊液理学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 脑脊液细胞计数在不同的疾病中有何
特征性改变?
细胞反应 • 修复期:淋巴细胞反应
• 红细胞增多: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 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 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 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 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 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新鲜出血
穿刺不顺利,压力正常
脑脊液检查课件
浆膜腔积液 检查
学习要点
❖ 浆膜腔积液得发生机制及分类 ❖ 检查内容
一般性状 化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 渗漏鉴别 ❖ 常见渗出液得特点 ❖ 临床应用
基本知识
❖ 人体得胸腔、腹腔、心包腔及关节腔称为浆 膜腔。
❖ 生理状态下,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 病理情况下,腔内液体增多称为浆膜腔积液
化学检查
1、蛋白质测定
正常阴性或弱阳性
①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0、25g/L可呈弱阳性 原理:蛋白+饱和石炭酸→蛋白盐→混浊或沉淀
②定量试验
原理:蛋白+生物碱 → 混浊 浊度与蛋白量成正比 参考值:0、2~0、45g/L(成) 0、2~0、4g/L (儿)
蛋白质测定得临床意义:
增加 减少
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试验)
❖ 粘蛋白就是一种酸 性糖蛋白,其等点 为3∽5,因在酸性 溶液中析出,产生 白色淀。
❖ 渗出液常阳性,而 漏出液常阴性,
葡萄糖测定
❖ 渗出液
化脓菌感染↓↓↓ 结核菌感染↓↓ 恶性肿瘤↓ 类风湿<3、33mmol/L SLE基本正常
❖ 漏出液:与血糖基本相等。
神经梅毒
常见病得脑脊液特点
正常 化脑
压力 外观
蛋白
糖
定性 定量
氯化物 细胞
80~180 透明
↑↑↑
混浊
- 0、2~0、 2、5~4、120~130 0~8
4
5
+++ ↑源自↑↓↓↓↓↑↑↑
细菌
- +
结脑 ↑↑
微混 ++ ↑↑
↓↓
↓↓↓
脑脊液检验ppt课件
A.脉络丛C
B.室管膜C
C.蛛网膜C
临床意义:见于气脑造影,小儿脑积
水.
5.CSF肿瘤C
在CSF脱落C中,肿瘤C最具有诊断价值. CSF中肿瘤C多为转移肿瘤C.
CSF中肿瘤C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原发性肿瘤C. 继发性肿瘤C. 白血病C L瘤C.
肿瘤C的异5常.特CS征F:肿瘤C
(1).C本身的改变:
米水柱(相当于60滴/分).
(二).CSF外观检查
正常CSF外观无色.透明,久置不 凝.
出现混浊,提示含有少量红.白细 胞.霉菌.瘤细胞.
当细胞含量达300~700/mm3即可出 现混浊.
出现尘埃状微混,提示细胞轻度增 多,见于CNS急性感染早期.
呈毛玻璃状,提示细胞中度增多. 见于结核.霉菌.性脑膜炎.
(二).CSF的分布
CSF的总量为120~180ml, (平均为150ml).
占体内水分总量的1.5%.分布如下: 1. 每个侧脑室10~15ml. 2.第三.四脑室共约含5~10ml. 3.脑蛛网膜下腔与各脑池(脚间池.桥脑 池.小脑延髓池)约含25~30ml. 4.脊髓蛛网膜下腔约含70~75ml.
七.CSF细胞学的检测与诊断
(一)正常CSF C成分: 正常成人CSF C (0~5个/mm3). 儿童CSF C(0~10个/mm3). 其C学分类为小L.C,M.C(二者之比为
7:3).比例相当恒定.仅占1~3%激活性 单核样 C. 正常人CSF中不含红 C.
(二).CSF的正常C及其演变C
A.核的改变:▲ 核大,核浆比例失常,
核的染色质增多.
▲核的形态和结构异常.
▲.核分裂的活跃.
B.胞浆的改变:可有胞浆色素颗粒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 (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脑脊液潘氏试验步骤
脑脊液潘氏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1)检测器具:试纸、离心管、镊子、注射器、分装管、药用酒精、创可贴等。
(2)患者准备:检查前一小时禁食水和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2.患者体位:(1)侧卧位:患者侧卧,头稍微低于身体,以保持脑脊液流通。
(2)头正中位:患者头部正对前方,颈部略向胸前伸直。
3.皮肤消毒:(1)用药用酒精擦拭检查部位,保证无明显污染。
(2)用干净的棉球将酒精擦拭干净,避免残留酒精进入脑脊液。
4.麻醉与穿刺:(1)选取合适的穿刺点:一般选择第3、4腰椎间隙作为穿刺点。
(2)进行局部麻醉:将注射器中的适量麻醉药液通过刺激剂进入穿刺点周围皮肤和软组织。
(3)穿刺操作:将已经消毒的穿刺器从第3、4腰椎间隙的皮肤上方45度角注入,逐渐向下刺入。
(4)顺利穿刺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穿刺点,避免脑脊液外溢,并对穿刺点进行消毒。
5.收集脑脊液:(1)使用干净的离心管和有刻度的注射器,收集脑脊液。
(2)调整注射器的活塞,以避免打损脑脊液。
(3)将脑脊液缓慢抽取至预定容器中,适当分装以备实验室检测。
6.观察脑脊液外观:(1)检查脑脊液的颜色:正常脑脊液呈透明无色,若呈现黄色或其他异常颜色,可能表示存在感染、出血等问题。
(2)检查脑脊液的清澈程度:正常脑脊液应该清澈透明,若呈现混浊情况,可能表示存在菌群、血细胞等异常。
7.测量脑脊液压力:(1)使用水银柱或压力计等仪器测量脑脊液压力。
(2)用刻度纸记录脑脊液的压力值。
8.实验室检测:(1)对脑脊液进行生化学分析:包括蛋白质、糖类、氯离子、钠离子等相关指标的测定。
(2)进行细胞计数:检测脑脊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及形态等指标。
(3)其他检测项目:如培养细菌、病毒等,以确诊感染病例。
9.结束工作:(1)测量脑脊液压力结束后,将针头拔出,并用创可贴进行止血。
(2)将采集的脑脊液用相应的容器密封,送至实验室检测。
(3)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
脑脊液潘氏试验步骤
脑脊液潘氏试验步骤引言:脑脊液潘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用于检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和细胞的异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脊液潘氏试验的步骤,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试验前准备1.患者准备:患者在进行脑脊液潘氏试验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
同时,要告知患者试验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设备准备:准备好脑脊液采集所需的器械,包括无菌注射器、试管、注射针、消毒液、无菌手套等。
二、脑脊液采集1.消毒:将采集点(一般为腰椎处)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麻醉:在采集点局部麻醉,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3.穿刺:将无菌注射器与无菌注射针连接,插入腰椎间隙,穿刺取脑脊液。
4.采集:采集约5-10毫升的脑脊液,放入无菌试管中,并尽量避免空气污染。
5.封闭:在脑脊液采集完成后,用无菌棉花球或无菌胶布封闭穿刺口,以防止感染。
三、脑脊液检测1.外观检查:观察脑脊液的外观,包括颜色、透明度和浑浊度等。
正常的脑脊液呈无色透明状,若呈黄色或浑浊,则可能存在疾病。
2.细胞计数:将脑脊液置于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应该很低,如果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则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等情况。
3.蛋白质检测:采用生化方法,测定脑脊液中的总蛋白质含量。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含量较低,而在某些疾病中,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会显著增高。
4.免疫学检测:根据临床需要,可进行免疫学检测,如脑脊液中抗体的检测,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
四、结果解读根据脑脊液的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不同的异常结果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如感染性脑膜炎、脑炎、脑肿瘤等。
需要注意的是,脑脊液潘氏试验结果需要与其他检查结果相结合,综合判断。
五、临床应用脑脊液潘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鉴别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炎、脑肿瘤、脑出血等。
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
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潘氏法)1.实验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标本采集:2.1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3.2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每管收集1-2毫升。
2.3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K2抗凝。
3.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馈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7.操作步骤:取潘氏试剂2-3ml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8.结果判断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极弱阳性(士):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阳性(+):白色浑浊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9.质量控制10.临床意义10.1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的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10.2含血的脑脊液可使蛋白质含量增加,为鉴别原来有无蛋白质增加,可用每微升1万个红细胞的相当增加蛋白质80mg∕L来推算,最后用含血的脑脊液中实测的蛋白质量减去出血时从血中带入的蛋白质量由含红细胞数推算成的蛋白质量,即为原来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
果易于观察,其沉淀多少与蛋白质含量成正经比,部分正常脑脊液亦可出现极弱阳性结果。
RossJine试验主要沉淀的是球蛋白,但敏感性较弱,NoneApett试验可分别检测球蛋白和白蛋白,但操作较繁,极少选用。
脑脊液实验步骤
脑脊液常规检查
颜色透明度
蛋白定性试验(pandy)
玻璃试管中加入2ml饱和石碳酸溶液加1-2滴待测csf (如混需离心)根据颜色深浅判断结果--~~~~4+
GLU半定量试验(班氏)
玻璃试管中加入9滴硫酸铜溶液中加1滴csf 后,酒精灯加热沸腾2-3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根据加入csf滴数判断结果。
若标本中wbc数量多,建议见生化报告
Csf细胞计数(Lp)
Rbc计数原液冲池计数四角的4个大方格中的rbc 数/4 得出一个大方的rbc数(N)
红细胞数量为10*N E6(若含有wbc数需要减wbc 值)
Wbc计数在原液中+1滴冰醋酸破坏rbc冲池计数方法同上
Wbc分类(HP)
在wbc计数池中根据wbc核型进行分类
多核单核各占百分比
Wbc分类计数
•方法
•LP下选择体尾交界处染色好部位
•计数(加1d香柏油)油镜下有序检查100个wbc计算出各类细胞的百分含量。
•。
试验-脑脊液检验-PPT课件
实验一
脑脊液理学检查
(目的) 掌握脑脊液理学检查的内容, 方法。 (标本) 新鲜脑脊液。 (操作) 1.观察颜色 肉眼观察脑脊液颜色变化, 分别以无色,乳白色,红色,棕色,或 黑色,绿色等文字如实描述报告。
2.观察透明度 肉眼观察脑脊液透明度 变化。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病理情况 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浑浊,可分别以“清 晰透明”。“微浑”,“浑浊”等如实 报告。3.观察凝块或薄膜 轻轻倾斜试 管,肉眼仔细观察有无凝块或薄膜。正 常脑脊液无凝块或薄膜,脑膜炎时可形 成凝块或薄膜,分别以“无凝块”, “有凝块”,“有薄膜”等如实报告。
(操作)
细胞总数计数 直接计数法(适用于清晰透明或微浑脑 脊液) 充池:微量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充 入血细胞计数板的上下2个计数池。 计数:静置2~3min,低倍镜下计数2个 计数池内四角和中央大方格共10个大方 格内的细胞数。 计算:10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总数即为每 微升脑脊液细胞总数,再换算
涂片染色分类法
若直接分类不易区别 细胞时,可将脑脊液以1000r/min离心5min, 取沉淀物,制成均匀薄片,置于室温或37℃ 恒温箱内尽快干燥,瑞氏或瑞—吉染色后, 油镜下进行分类计数,结果报告与血液细 胞分类计数报告方式相同。若见激活型单核 细胞(比普通单核细胞大,胞质边缘趁、呈 花边状,胞质内有空泡),转化型淋巴细胞 (形态似异型淋巴细胞)及室管膜细胞(形 态似大淋巴细胞)应计入分类的百分比中
(注意事项)
直接白细胞计数时,也可用微量吸管吸取冰 乙酸后尽可能全部吹出,仅使吸管内壁粘附 少许冰乙酸,再吸取少量混匀的脑脊液于吸 管中,数分钟后吸管内红细胞溶解,然后再 充池计数。 细胞计数时,如发现较多红细胞有皱缩或肿 胀等异常现象,应如实报告,以协助临床医 生鉴别是陈旧性出血或新鲜出血。 血性脑脊液中的白细胞必须校正后才有价值 白细胞校正数=脑脊液白细胞未校正数—脑脊 液红细胞数×血液白细胞数/血液内红细胞数
医院检验中心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
医院检验中心脑脊液检验操作规程(1)标本处理1.标本送验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验。
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2)一般性状检查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
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 /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
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
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
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3)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 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 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1,用力振摇,置37C温箱内 1 — 2 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 操作]取试剂2—3ml,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I 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 结果判断]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极弱阳性(土):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弱阳性(十):灰白色云雾状。
阳性(2 十):白色浑浊。
强阳性(3 十):白色浓絮状沉淀。
最强阳性(4 十):白色凝块。
[ 临床意义]正常时多为阴性。
脑脊液检验
脑脊液检验一、脑脊液常规检验(一)外观检验脑脊液颜色检验1.英文或缩写:Color of Cerebrospinal-Fluid,CSF。
2.标本采集:临床医师取脑脊液2-3 ml,立即送检。
3.正常参考值:正常脑脊液为无色。
4.临床意义:红色:排除穿刺性损伤如标本为血性,为蛛网膜下隙(下腔)出血,应注意区别:(1)将血性脑脊液离心(1500r/min)沉淀后,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时间已超过4 小时。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淀管底,多为穿刺性损伤或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2)红细胞皱缩:多见于陈旧性出血,但不能排除穿刺性损伤引起的出血。
黄色:见欲陈旧性出血,也可见于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和黄疸患者。
米泔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的缘故,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5.注意事项:标本送检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应立即检验,久置可使细胞破坏、葡萄糖分解、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为了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 盐抗凝。
脑脊液透明度检验1.英文或缩写:Diaphaneity of CSF。
2.标本采集:临床医师取脑脊液2-3 ml,立即送检。
3.正常参考值:正常脑脊液应清晰透明。
4.临床意义:化脓性脑膜炎时,可呈乳白色浑浊;结核性脑膜炎时呈毛玻璃样浑浊。
5.注意事项:标本送检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应立即检验;为了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 盐抗凝。
凝块和薄膜检验1.英文或缩写:略。
2.标本采集:临床医师取脑脊液2-3 ml,立即送检。
3.正常参考值:正常脑脊液无凝块或薄膜。
4.临床意义: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 h,可见倒置漏斗状的薄膜形式。
脑梅毒、脊髓灰质炎时,可有絮状凝块形式。
5.注意事项:标本送检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应立即检验,不宜使用抗凝剂。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状态。
下面将从检查方法、检查指标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检查方法:1.患者准备:在进行脑脊液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空腹至少4小时,以避免食物残渣的干扰。
其次,患者需要停用可能影响脑脊液分析结果的药物,例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
最后,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舒适的状态。
2.检查部位选择:一般选择腰椎段作为穿刺部位。
首先,患者需采取侧卧位,将腰椎弯曲,并尽量保持病人的患侧靠近屈膝胸位,以便扩大棘突间隙。
其次,医生需要找到适当的穿刺点,通常在腰3-4棘突之间水平线低3-4cm处。
然后,进行局部消毒,并注射麻醉剂。
3.脑脊液采集:医生利用特制的针头腰点穿刺器将针头插入穿刺点,直达蛛网膜下腔。
成功进入脑脊液腔后,医生会固定针头,取出针头内芯,使脑脊液自由流出。
通常采集20-30滴脑脊液。
4.脑脊液分析:采集好脑脊液样本后,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常规检查包括外观、压力、乳糜试验、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以及糖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二、常规检查指标:1.外观和压力:正常脑脊液应呈透明无色,如有混浊、色泽发黄或红色等异常,可能表示炎症、出血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正常脑脊液压力一般在80-180mmH2O 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脑脊液循环障碍。
2.乳糜试验:正常脑脊液不应含有脂肪颗粒。
在一些疾病或损伤状态下,脑脊液中可能出现乳糜现象,表明蛛网膜下腔受到破坏。
3.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脑脊液中细胞数一般很低,通常不超过5个/μL。
通过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了解细胞数量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的比例,以帮助诊断脑脊液感染、脑膜炎、脑肿瘤等。
4.蛋白质含量: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通常在15-45mg/dL之间。
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脑脊液炎症、感染、出血、肿瘤等病理状态的指标。
5.糖含量:正常脑脊液中糖含量一般与血浆糖含量相当,通常高于血糖。
脑脊液检验报告
脑脊液检验报告1. 引言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是一种体液,它环绕在脑和脊髓周围,起到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以及代谢废物的清除的作用。
脑脊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成分和特征,可以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脑脊液检验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2. 方法脑脊液检验的方法主要包括腰管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和实验室检测。
2.1 腰管穿刺腰椎穿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获取脑脊液样本。
这个过程通常在患者侧卧位,皮肤表面进行消毒后,在腰骶部进行麻醉,然后用长而细的针头插入患者的腰椎间隙,以获取脑脊液样本。
2.2 实验室检测脑脊液样本获取后,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的脑脊液检测项目包括:•生化分析:包括蛋白质、葡萄糖、乳酸等指标的测定,以及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微生物学检测:包括细菌、病毒的培养和鉴定,以及真菌和寄生虫的检测。
•免疫学检测:包括抗体的测定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检测。
•细胞学检测:包括细胞形态学分析和肿瘤细胞的筛查。
3. 检测结果以下是脑脊液检验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解释:3.1 生化分析•蛋白质:正常脑脊液中的总蛋白质浓度较低,如果脑脊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脑脊液的炎症、肿瘤或出血。
•葡萄糖:正常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较高,如果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降低,可能是由于脑脊液的感染或代谢性疾病。
•乳酸:正常脑脊液中的乳酸浓度较低,如果脑脊液中的乳酸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脑脊液的缺血、缺氧或肿瘤。
3.2 微生物学检测•细菌培养和鉴定:通过培养脑脊液样本中的细菌,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治疗。
•病毒检测:通过PCR等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例如乙型脑炎病毒或带状疱疹病毒等。
•真菌和寄生虫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培养,可以确定脑脊液中是否存在真菌或寄生虫感染。
脑脊液检验课件
•脑脊液检验
•17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检查 • 正常脑脊液中蛋白含量甚微,不到血浆蛋白含量的1%,
主要为清蛋白。 • 病理状态下脑脊液中蛋白质有不同程度增加,通过对
脑脊液中蛋白质检查,协助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脑脊液检验
•18
化学检查
(1)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 原理: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石炭酸结合生成不溶性蛋
• 清晰透明或微混: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 枢神经系统梅毒等;
• 毛玻璃样混浊: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
• 乳白色混浊:
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度增加。
• 红色混浊:腰椎穿刺时的损伤出血。
•脑脊液检验
•15
一般性状检查
3.凝固物
• 正常脑脊液内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小时,不会 出现凝块或薄膜。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 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检验
•27
化学检查
• 临床意义: 结核性脑膜炎时:
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减少,可降至102mmol/L以下 化脓性脑膜炎时:
减少,不如结核性明显,多为102~116mmol/L; 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大量呕吐、腹泻、脱水等造成血氯降低时,脑脊 液中氯化物亦可减少。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则多属正常。
• 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
• 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腺 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尿毒症及脱水等;
• 药物中毒(乙醇、酚噻嗪、苯妥因中毒等) 。
•脑脊液检验
•21
化学检查
②脑脊液循环障碍: • 如脑部肿瘤或椎管内梗阻(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
连等); ③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 • 如神经梅毒、多发性硬化症、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④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 如Guillain-Barre综合征、胶原血管疾病、慢性炎症
实验十七脑脊液与浆膜腔积液检查
• 器材 小试管、刻度吸管、显微镜、计数 板、血盖片、100ml量筒、微量吸管 • 试剂 冰乙酸、蒸馏水 • 标本 浆膜腔积液
• 1.蛋白定性
• ①加试剂:加2滴冰乙酸于100 ml量筒中, 再加大约100ml蒸馏水,混匀,(pH为 3~5),静置数分钟。 • ②加标本:贴近液面垂直滴加标本1~3 滴。 • ③观察结果:立即在黑色背景下观察有 无白色云雾状沉淀生成及其下降速度。
实验十七 脑脊液、浆膜 腔积蛋白定性液检验
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
一、脑脊液检查
• 目的 掌握脑脊液检查的内容、方法。 • 原理 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形成 不溶性的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 器材 小试管、刻度吸管、一次性吸管 • 试剂 饱和苯酚溶液 • 标本 脑脊液
• • • • •
步骤 1.理学观察:颜色、透明度、有无凝块 2.蛋白定性(潘氏试验) (1)加试剂:取试剂2ml于小试管中 (2)加标本:用一次性吸管垂直滴加脑积液 标本1~2滴 • (3)观察结果:在黑暗背景下立刻观察。
• 结果判定
• (-):无混浊,清楚透明,不显雾状。 • (±):微呈白雾状,对光不易看到,在黑色背 景下才能看到。 • (+):呈灰白色白雾状。 • (++):呈白色薄云雾状混浊。 • (+++):呈白色絮状沉淀或白色浓云块状。 • (+++&意事项 • 1.室温低于10℃时,苯酚饱和度降低可 引起假阴性。 • 2.标本中如红细胞过多,应离心沉淀取 上清夜。 • 3.所用试管须洁净,否则可引起假阳性。
二、浆膜腔积液检查
目的 掌握浆膜腔积液检查的内容、方法
胸
颜色 李凡他试验 有核细胞计数 有核细胞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白细胞校正数=脑脊液白细胞未校正数—脑脊 液红细胞数×血液白细胞数/血液内红细胞数
w 细胞涂片时,为了使细胞容易粘在玻片 上,可取沉淀的细胞悬液2滴,加血清1 滴,混匀后涂片。
w 涂片染色分类时,如见内皮细胞或异常 细胞,则另行描述报告,必要时用巴氏 或HE染色查找肿瘤细胞。
w 实验结束后,血细胞计数板用0.75% (V/V)乙醇浸泡消毒60min,忌用酚浸 泡,以免损坏计数板。
方法学评价
脑脊液细胞计数和分类目前一般任用手 工显微镜法。白细胞直接分类法简单, 快速,但属粗略分类,其准确性差,且 细胞较小,初学者难把握,尤其是陈旧 性标本的细胞变形,分类更困难,误差 较大。涂片染色分类法分类详细,结果 准确可靠,尤其是可以发现异常细胞如 肿瘤细胞。该法被推荐使用,但其操作 较复杂,费时。脑源自液检验实验一 脑脊液理学检查
w (目的) 掌握脑脊液理学检查的内容, 方法。
w (标本) 新鲜脑脊液。 w (操作) w 1.观察颜色 肉眼观察脑脊液颜色变化,
分别以无色,乳白色,红色,棕色,或 黑色,绿色等文字如实描述报告。
w 2.观察透明度 肉眼观察脑脊液透明度 变化。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病理情况 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浑浊,可分别以“清 晰透明”。“微浑”,“浑浊”等如实 报告。3.观察凝块或薄膜 轻轻倾斜试 管,肉眼仔细观察有无凝块或薄膜。正 常脑脊液无凝块或薄膜,脑膜炎时可形 成凝块或薄膜,分别以“无凝块”, “有凝块”,“有薄膜”等如实报告。
w 计算:根据5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和稀释 倍数,计算每升脑脊液的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直接分类法 白细胞计数后,转换高倍镜,
根据细胞的形态和细胞核形态进行直接分类, 共计数100个白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分别 计数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 细胞,内皮细胞)和多(个)核细胞(粒细 胞系)的数量,结果以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多 核细胞百分比报告。如白细胞不足100个,可 直接写出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具体数,若白 细胞数不足30个,可不做直接计数而改用涂 片染色分类计数
(注意事项)
w 当标本颜色或透明度改变不明显时, 应在灯光下以白色或黑色为背景仔细观 察,同时观察有无凝块。
w 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时,标本应在 2~4℃环境中静置12~24h再观察脑脊液 表面有无薄膜形成。
w 参考值 :无色,清晰透明,放置后无凝 块或薄膜形成。
实验二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w (目的)掌握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内容, 方法。
血液分析仪也可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和 白细胞分类,此法简单,快速,但标本 尤其是病理性,陈旧性标本中的组织, 细胞的碎片以及细胞变形等都可以影响 细胞分类和计数,故结果重复性,可靠 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另外,蛋白质含量 高,尤其有凝块的脑脊液标本容易使仪 器堵孔,故不推荐使用
质量控制
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进行细胞计数,若 放置太久,细胞可能凝集成团或破坏, 影响计数结果。标本必须混匀方可充池, 否则影响计数结果
w涂片染色分类法 若直接分类不易区别
细胞时,可将脑脊液以1000r/min离心5min, 取沉淀物,制成均匀薄片,置于室温或37℃ 恒温箱内尽快干燥,瑞氏或瑞—吉染色后,
油镜下进行分类计数,结果报告与血液白细
胞分类计数报告方式相同。若见激活型单核
细胞(比普通单核细胞大,胞质边缘趁、呈
花边状,胞质内有空泡),转化型淋巴细胞
w 涂片染色分类计数时,离心速度不能太 快,否则细胞形态受影响,有条件的单 位可用玻片离心沉淀法,细胞室沉淀法 等收集细胞。
w 计数:静置2~3min,低倍镜下计数2个 计数池内四角和中央大方格共10个大方 格内的细胞数。
w 计算:10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总数即为每 微升脑脊液细胞总数,再换算
稀释计数法(适用于浑浊的脑脊液)
w 稀释:如标本细胞过多,可根据标本内细胞 多少,用生理盐水或红细胞稀释液对标本进 行一定倍数稀释。
w (器材) 显微镜,改良牛鲍计数板, 微量吸管。刻度吸管,小试管。
w (试剂) 生理盐水或红细胞稀释液,冰 乙酸,白细胞稀释液,瑞氏染液或瑞— 吉染液。
w (标本)新鲜脑脊液。
w(操作)
w 细胞总数计数
w 直接计数法(适用于清晰透明或微浑脑 脊液)
w 充池:微量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充 入血细胞计数板的上下2个计数池。
w 充池: w 计数: w 计算:
稀释计数法(浑浊脑脊液)
w 稀释破坏红细胞:根据标本内白细胞多少情 况,用白细胞稀释液对标本进行一定倍数的 稀释,混匀,放置数分钟,破坏红细胞。
w 充池:用微量吸管吸取混匀稀释后的脑脊液 充入1个计数池。
w 计数:静置2~3min后,低倍镜计数1个计数池 内的四角和中央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
w 因穿刺损伤血管,引起血性脑脊液,白 细胞计数结果必须校正,以剔除因出血 而带来的白细胞。
w 细胞计数时应注意新型隐球菌与白细胞, 红细胞区别
白细胞计数直接法的试管或吸管中的冰 乙酸要尽量去尽,否则结果偏低。
w 若标本陈旧,细胞变形时,白细胞直接 分类法误差大,推荐用涂片染色分类法 分类计数。
w 充池:用微量吸管吸取混匀后的稀释脑脊液 充入1个计数池。
w 计数:静置2~3后,低倍镜计数1个计数池内 四角和中央大方格共5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
w 计算:根据5个大方格内细胞总数及稀释倍数, 计算每升脑脊液的细胞总数。
白细胞计数
w 直接计数法(非血性清晰透明或微浑脑 脊液)
w 除去红细胞:在小试管内加入冰乙酸 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粘附少许冰 乙酸后倾去,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 混匀,放置数分钟,使红细胞破坏。
(形态似异型淋巴细胞)及室管膜细胞(形 态似大淋巴细胞)应计入分类的百分比中
(注意事项)
w 直接白细胞计数时,也可用微量吸管吸取冰 乙酸后尽可能全部吹出,仅使吸管内壁粘附 少许冰乙酸,再吸取少量混匀的脑脊液于吸 管中,数分钟后吸管内红细胞溶解,然后再 充池计数。
w 细胞计数时,如发现较多红细胞有皱缩或肿 胀等异常现象,应如实报告,以协助临床医 生鉴别是陈旧性出血或新鲜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