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实证分析
![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ac5a32580216fc700afd33.png)
【 经济理论与应用】
文 编号 1 4 0 32 1 l 0 6 0 章 :6 —8 ( 1) 一0 —6 7 2 0 0 2
我 国服 务 业 产业 内贸 易状 况 的实证 分 析
陈双喜 ,王 磊 ,戴 美虹
( .大连 海 事 大 学 交 通 运输 管 理 学 院 ,辽 宁 大 连 162 2 1 106; .辽 宁 大学 经 济 学 院 , 阳 10 3 ) 沈 10 6
产 业 内贸 易 目前 还 是 以劳 动 密 集 型 为 主 , 资本 技 术 密 集 型部 门 的产 业 内贸 易 特 征 尚不 明显 。 关 键 词 : 务 业 ; 三 产 业 ; 务 贸 易 ;产业 内 贸 易 ; . 数 ; I 数 ; 证 分 析 服 第 服 G L指 MI T指 实 文 献 标 志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 1 ; 2 . F7 9 F7 29
我 国技术 密 集 型服 务 行 业 的产 业 内 贸 易 尚不 明 显, 仍然 是 以产 业 间贸易 为 主要特 征 ; 国服 务业 我
、
文 献 综 述
当前 , 国外对 服务 业 产 业 内贸 易进 行 定 量 分
析 的研 究 成果 主要 有 : o n 19 ) 用 投 入一 H e (99 运 产
业 的产业 内贸易均有 积极 影 响 。曾 国平 、 新华 、 胡
王晋 (0 5 对我 国服务 业整体 和 内部各 部 门的产 20 )
过 了 6%。但 目前有 关 服务 贸易 的理论 尚缺 乏 系 0
统性 , 服务业产业 内贸易的研究成果 更是不多 。 对
一
业 内贸 易发展 状 况进 行 了测 算 , 在 此 基 础上 进 并 行 了实证 分析 , 中得 出 的结 论 是 我 国 服务 业 整 从 体、 内部 各部 门均 以产业 内贸易为 主要 贸易模 式 ;
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分工现状及其双边竞争力
![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分工现状及其双边竞争力](https://img.taocdn.com/s3/m/128da421647d27284b735115.png)
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分工现状及其双边竞争力
: l :
关 红 玲
【 摘 要]香 港 与 内地 合 作 的 3 0年 是 推 动 两地 经济 快 速 发 展 的 3 0年 。 随 着 3 0年后 两 地 要 素 价 格 差 距 逐
渐 缩 小 , 以及 在 区域 竞 争和 产业 结 构 调 整 的压 力 下 ,双 方 的合 作 又 步入 新 的调 整 阶段 。 目前 合 作 的 重 点深 入 到 服 务 领 域 。而 现 阶段 香 港和 内地 的 服 务 贸 易 到底 是 基 于要 素 差 异 的 垂 直 互补 ,还 是基 于服 务 不 同市 场 需 求
金 融 、 保 险 以 及 商 贸服 务
[ 关键 词 】香 港 与 内地
服 务 贸 易合作
水 平 与 垂 直 分 工
双边竞争力
[ 中图分 类号]F 6 . [ 01 5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3 6 (0 1 5 0 7 — 9 0 0 7 2 2 1 )0 — 0 2 0
本 文 系教 育部 基 地 重 大 项 目 “ 江 三 角洲 地 区产 业 集群 升 级 研 究” (0 9J 70 5 )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并 受 “ 珠 2 0 JD 9 0 2 中山
大 学 ‘ 1 工 程 ’三期 重 点 学科 建 设 项 目 ‘ 港 澳 区域 合 作 研 究 … 资助 。 21 粤
展 成为重 点 。随着两 地合作 从要 素互补 向建立 统一 开放 要素 市场 转变 ,分 工 的模 式 将从垂 直分 工为 主 , 向垂 直与水 平分工相 结合发 展 。阁P6 (, 35 )
由于 两地合 作正 经历一个 新 的时期 ,深入 到一个新 领域 ,因此 有必 要重 新审 视现 阶段 ( E A实施 CP 后 )双方 服务领域 中合作所 处 的分 工地位 以及竞争态 势 ,以利于深 入讨论 双方 进一 步合作 。 目前对 香港 与 内地 服务领 域合作 主要 集 中在 以下方 面 :( )研 究香 港服 务业 进入 内地 的历 史及 制度 安排 ( 1 封小 云 , 2 0 ) fPl ( )关 注香港 与 内地服 务业合作进 展 、问题与对策 ( 0 8 ; 11 斟 2 3 5 ( 冯邦 彦 ,2 0 ,4龚唯平 ,2 0 ;5 06 1 ] 07 [ 1 陈恩 ,2 0 ;阃刘 翔峰 ,2 0 r ;( ) 自由化 对香港与 内地生 产者服务 贸易影 响实证研 究 ( 广汉 、曾 06 09  ̄) 3 陈 奕 ,2 0 ) 0 5 ;嘲 ( )香港 与内地服务 贸易特征 及竞争 力 比较 ( 4 叶元 ,2 0 ; 曹瑛 等 ,2 0 0 7 0 9㈣) 。 由此 可见 .当前 研究焦 点在讨 论香 港服 务业 进入 内地 一系列 问题 ,较 少 关注 双方合 作模 式 与基础 ,
FDI对于中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基于1999年~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FDI对于中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基于1999年~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09152e58fb770bf78a5554.png)
美国等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这些研究大体可 以分 为两类 . 一类是针对某一特定服务部 门的研究 , 另一类 是针对整个 服务业 的研究 .并且一般都显示 F I D 对于
_
服 务 部 门产 业 内 贸 易 的 促 进 作 用 。 例 如 ,og u L, D nh i i
F r ozMo hf na d A — o nSm(0 3 [ 次 研 究 ai r b s ia n h B o i 2 0 )1 i 2 首
弱 ,这就意味着可 以采用服务部门的产业 内贸易指数 来评价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 。 产业 内贸易与跨 国公 司 的直接 投资 行为 密切 相 关。 改革开放以来 , 国公 司在 中国的经济活动非常活 跨 跃 。 国公 司的直接投资也渗透到众多经济部 门。 跨 与改 革开放初期相 比 ,近年来的外商直接投 资出现了一些 新的趋势 。 如独资化 、 在服务业投资的增长等 。在产业
一
、
内贸易 的研究方面 , 许多实证研究 结果都显示 , 在货物 部 门 ,跨 国公司的直接投 资对 于产业 内贸易的发展起 到了极大 的促进作用 。 那么 , 这一投资对于服务部门产 业 内贸 易 起 到 了怎 样 的 作 用 ?本 文 将 服务 部 门 的产 业 内贸易作为研究对象 ,重点考察 F I 于我 国服务部 D对 门产业 内贸易 的影响 ,以便 为我 国更好地利用外资提 供依据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外 商直接 投资对 于货物部 门产业 内贸易 的影响 , 在 国 内外 都 有 不少 研究 成 果 。这 些 研 究 成 果 有 的采 用 欧美 日等发达国家的数据 ,有 的则采用 中国等发展 中 国家的数据 。 其中 , 大部分研究都认为 F I 以促进产 D可 业 内贸易的发展 ,但也有一些学者 的研究认为 F I D 阻 碍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 与货物部门相 比 ,对于 F I D 和服务部 门产业 内贸 易 之 间 关 系 的 实证 研 究 成 果 相 对 较 少 。 国外 主 要 采 用
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之间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之间的贸易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dca5657336c1eb91a375dcb.png)
一、中国大陆与台湾贸易关系回顾
(一)两岸贸易恢复时期(1979年-1987年)
国家外贸部于1979年5月颁布了《关于开展对台湾贸易的 暂行规定》,采取优惠措施和相关开放政策积极推动两岸贸 易发展,两岸的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0.5亿美元上升到1987年 的15.2亿美元,累计贸易总额达到55.6亿美元,两岸的贸易 关系逐渐缓和,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1.充分发挥两岸三地的比较优势,扩大贸易规模 2.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3.加强两岸三地对话与合作,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调和作用
在台湾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阻扰两岸贸易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香港利用其与两岸良好的 政治关系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发展中 发挥着明显的调和作用,使得台商可以绕开台湾对两岸贸易 的限制,将两岸关系推向更高的发展层次。台商在很长时间 内通过香港合法地进出口商品,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台湾 经济发展的需要,缓解了台湾日益增大的内外压力,香港的 这种调和作用是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如果没有香港在海 峡两岸非正常化的政治关系中发挥的特殊的调和缓冲作用, 两岸的经贸关系是难以快速发展的。此外,香港的调和作用 还体现在,它降低了两岸事务性接触的政治敏感性,是两岸 官方、半官方接触的便利场所。
二、中国大陆与台湾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国大陆与台湾贸易商品结构
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主要十种商品结构变化表(亿美元)
大陆对台湾出口的主要十种商品结构变化表(亿美元)
初期:
台湾
大陆
大陆:劳动密集型生活必须品
纺织品占50%
台湾:原料、初级产品、农产品
中药占大陆对台出口总值的33.4%,鱼类占27.54%
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之间的贸 易关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1e0c4325022aaea988f0f3b.png)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精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目的是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
为让同学们更好的进行毕业设计,现在我们为这个专业的学生精选了160个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各位借鉴。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一:1、俄罗斯转轨时期对外贸易战略研究2、中澳FTA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3、日本加入TPP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4、全球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进口的影响5、区域贸易协定演进研究6、欧盟农产品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7、中日韩文化创意产业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8、东亚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合作发展机制研究9、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10、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对中国对外经济的影响研究11、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12、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13、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贸易关系研究14、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15、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16、国际贸易规则发展新趋势及中国的应对17、中韩两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分析18、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贸易效应研究19、印度对外贸易结构研究20、全球价值链与世界经济失衡相关性研究21、发达国家教育服务贸易研究22、中、日、韩与东盟三个自由贸易区比较研究23、美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对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24、TPP高标准贸易规则及其对中国涉外贸易影响的研究25、TPP的发展前景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26、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对我国经贸影响及对策分析27、中国和英国商品贸易互补性与贸易潜力研究28、中印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影响因素分析29、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30、中俄贸易总量,结构及影响因素的分析31、以中俄边境口岸贸易转型为起点带动中俄自贸区发展研究32、泰国水果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研究33、越中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分析34、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及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35、TPP国际贸易投资规制及中国的应对策略36、TPP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37、泰国水果出口贸易比较优势分析38、中美服务贸易逆差成因分析及对策39、北美自贸区经济效应研究40、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二:41、金砖国家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42、TPP/TTI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43、全球贸易规则变动趋势及中国的应对44、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防范45、TPP对我国贸易福利的影响及对策分析46、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47、中泰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48、基于复杂网络的大宗矿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及演变规律研究49、东盟能源安全合作研究:区域公共产品视角50、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效应研究51、欧盟对华”双反“的贸易效应研究52、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53、中俄建立自贸区发展规划的研究报告5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和贸易效应55、FTA框架下中日韩农产品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56、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的效应研究57、基于贸易效应视角的美国TPP发展前景研究58、日本FTA战略研究59、TPP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和应对60、贸易便利化对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影响研究61、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62、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分析63、中泰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64、中国与德国双边贸易商品结构问题研究65、TISA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66、中国与越南、泰国大米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67、印度对华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68、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69、美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70、我国农产品出口受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分析71、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比较研究72、美国TPP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73、中印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研究74、对外产业转移与母国贸易技术结构升级75、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76、国际贸易、国内贸易与环境污染77、泰国大米国际竞争力的研究78、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发展问题研究79、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80、国际碳关税理论机制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三:81、中澳FTA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82、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83、中韩贸易逆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84、新加坡自由港模式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85、中美双边贸易研究86、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87、人文关系网络对国际贸易网络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88、贸易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就业和工资不平等的影响89、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90、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研究91、全球工序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利益分配研究92、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93、欧美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94、制度创新影响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机理、模型与实证研究95、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96、国际贸易、生态资源和环境污染外部性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97、中国与日韩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路径及策略探析98、中日经贸关系现状99、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研究100、韩国FTA战略研究101、欧盟和美国对华反补贴比较研究102、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其对浙江省对外经贸的影响分析103、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确定性因素与非确定性因素分析104、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105、全球化背景下新新贸易理论发展动态研究106、欧盟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福利的影响107、A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108、美国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109、韩国文化产业贸易成功经验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110、对华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111、贸易开放影响环境的碳排放效应研究112、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问题的研究11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障碍因素分析114、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中国未来对外贸易影响分析115、贸易关系视角下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116、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地理格局变迁与中国对策117、新新贸易理论中的国际分工问题研究118、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与展望119、我国外贸类A股上市公司偿债盈利能力分析120、东亚区域贸易发展问题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四:121、东亚生产性服务与分工及贸易的关系122、俄罗斯货物贸易结构研究123、上海合作组织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研究124、国际服务贸易模式研究125、FCA/CPT/CIP术语的应用问题研究126、美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究127、俄罗斯入世对中俄贸易的影响128、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29、价值链分工下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研究130、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131、美国服务贸易模式特征研究132、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度量与规避研究133、贸易开放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研究134、美元国际地位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性研究135、国际合作中贸易与环境的协调研究136、美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137、垂直专业化与产品内贸易研究138、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139、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分析140、环境规制与国际贸易的实证研究141、产品内国际分工:动因、机制与效应研究142、中韩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143、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动态结构与增长研究144、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理论与证据145、环境规制对贸易模式的影响及其政策协调146、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147、浅论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148、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149、关税保护与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与经验分析150、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151、产业内贸易研究152、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153、反倾销会计研究154、技术变迁、要素积累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研究155、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156、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157、贸易技术壁垒研究158、国际贸易风险研究159、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贸易效应研究160、贸易与环境协调问题研究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一:1、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3、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4、国际贸易网络的拓扑演化与聚类结构分析5、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6、国际贸易方式演进对城市化模式的影响--以义乌市为例7、对国际贸易中的蓝色贸易壁垒问题的分析8、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9、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要素分析及其应用价值思考10、我国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的预见及管理措施11、综合改革试点下义乌国际贸易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12、我国十大城市群对外贸易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视角13、基于超边际分析框架展开的流通效率对国际贸易影响实证研究14、对标韩国,促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15、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16、关于国际贸易业务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17、欢迎订阅国际贸易问题18、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19、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20、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管理--以浙江八达集团为例21、新形势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变化趋势、典型风险点及防范22、我国利率市场化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23、基于流通经济视角谈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创新和发展24、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25、国际贸易对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26、“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新疆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27、国际贸易货物品质标准演进效果分析--基于广义比较优势公式的解析28、基于生长曲线算法的中日国际物流规模增长对中日国际贸易推动作用规律研究29、国际贸易合同风险的分析与控制30、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探析31、国际贸易结构性特征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32、试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33、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34、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与启示35、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对反倾销会计的影响36、国际贸易框架下出口产品品质的测度方法:研究述评37、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增长关系研究38、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39、基于全球化视域下的国际贸易隐含能源的探索40、探究物流产业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41、浅谈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42、数字产品、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规则43、用区块链破解国际贸易信用难题44、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下的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探究45、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对生活质量影响研究46、物流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47、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改革48、江苏省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关系研究49、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50、构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群的思路探讨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二:51、国际贸易与我国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问题探讨52、国际贸易问题53、论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策略54、跨境电商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研究55、浅析近年来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模式56、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控制探究57、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摩擦分析及应对措施58、产业分工、国际贸易摩擦及我国的对策--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研究59、我国纺织品出口中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的经济学研究60、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研究述评与展望61、制造业国际贸易对服务化就业结构变迁影响的实证研究62、国际贸易新规则与我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发展方向6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兼评《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64、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贸易:一个评述65、国际贸易体系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66、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铜矿石贸易格局67、中美国际贸易制度之争--基于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的视角68、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研究:一个综述69、2015年国外国际贸易研究前沿70、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实务发展研究71、“全球-国家-地方”尺度下的国际贸易环境效应研究进展72、外资研发嵌入的内外因辨析:市场化进程还是国际贸易竞争力73、制度质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7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会展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75、基于“一带一路”农产品国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研究76、罗伯特·芬斯特拉对国际贸易学的贡献77、国际贸易中出口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家空间的社会网络分析78、国际贸易反脱媒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范围经济视角79、国际物流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80、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81、国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82、品牌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我国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83、深化推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84、互联网与国际贸易--基于双边双向网址链接数据的经验分析85、OFDI、市场竞争强度与国际贸易86、国际贸易中收入分配与产品质量研究综述87、文化认同与国际贸易88、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汇率风险研究89、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文献比较研究90、海南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91、HS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92、益阳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研究93、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影响研究94、A银行云南省分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95、基于复杂网络和能值理论的化石能源国际贸易格局研究96、国际贸易体制区域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国际立法新动向97、国际贸易与中国制造业行业内工资差距98、兰石能源装备国际工程公司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研究99、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分析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三:100、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其法律对策101、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102、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应对策略103、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104、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国际贸易利益研究综述105、“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106、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107、上海市港口物流与国际贸易互动发展研究108、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109、国际贸易融资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110、国际贸易术语风险与规避措施111、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际贸易规则与秩序的动态演变及中国之应对112、中国苜蓿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113、国际贸易碳转移的全球图景和时间演变114、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发展对不同素质劳动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115、国际贸易中价值转移问题的扩展研究:模型、推演及启示116、多种类型,多重身份:15至17世纪前半期东亚世界国际贸易中的商人117、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变革118、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119、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效应120、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研究121、语言距离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机理与政策推演122、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制度性话语权--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与中国应对123、价值链贸易与经济周期的联动:国际规律及中国经验124、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125、国际贸易模式演进的城市化促进效应--基于职业中间商的超边际分析126、TPP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策略127、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再构建及中国的因应128、技术、国际贸易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129、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及发展对策--基于和传统国际贸易的比较分析130、新能源产业国际贸易关系及中国现状--基于空间引力模型131、新常态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2、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标准元素”:体现、特性与应对133、互联网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34、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135、“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以广东省为例136、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准研究137、“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民族文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138、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研究139、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140、陕西省国际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41、粮食国际贸易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142、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143、国际贸易规则发展新趋势及中国的应对144、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协调145、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障碍与策略研究146、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问题研究147、农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策略研究148、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基于制造业行业的经验研究149、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国际贸易壁垒及其法律应对150、自贸园区背景下我国国有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贸易论文选题四:151、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国际规则研究152、职业贸易中间商、国际贸易方式演进与经济发展153、广西中小微型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境及对策15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55、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国际贸易客户开发途径研究156、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157、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变迁看IBM战略转型158、碳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159、30年来国际“贸易-交通-旅游”(3T)互动的统计分析160、国际贸易对国内制度的影响:前沿研究述评161、数字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研究162、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163、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164、制度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165、国际贸易的成本分析:视角与方法166、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及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启示研究167、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下义乌进出口贸易发展研究168、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169、国际贸易与企业成本加成:一个文献综述170、自贸区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171、内生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方式与收入分配:一个新兴古典框架172、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2014年中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会议综述17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174、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文献综述175、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异质性研究进展176、职业中间商空间嵌入与国际贸易模式演进177、宁波港外贸集装箱海铁联运腹地生成研究178、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及其对策研究国贸论文选题方向国贸论文题目一:1、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须有共赢思维2、理性应对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3、美方贸易措施应符合国际规则4、中国与阿联酋再拓经贸合作空间5、世界贸易格局将迎怎样改变6、跨国公司与中美贸易发展7、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产教融合项目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9、刍议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10、基于全球化视域下的国际贸易隐含能源的探索11、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三大特征及对中国的挑战12、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误区及转型路径13、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实训平台项目的设计14、POCIB综合实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思考15、如何看待全球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现象16、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7、新常态经济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发展研究18、TPP背景下中国的贸易发展选择19、转型发展下的国贸专业校企合作创新路径探讨20、光伏“双反”案件中德国态度变化的原因研究21、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2、中非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23、国际贸易人才市场需求及其培养模式24、中俄贸易关系及对策研究25、TPP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国内博弈26、中印双边贸易发展特点分析27、论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沟通28、TPP达成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影响探究29、新国际贸易体系下的隐性贸易保护30、中韩经贸向更对等方向发展31、注册入学制度下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初探32、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33、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国贸论文题目二:34、促进加工贸易转形升级的对策35、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36、进一步促进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对策37、中日经贸现状分析及展望38、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对策分析39、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0、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路径研究
![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ed226358fafab068dc0205.png)
化与港澳合作 、 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任务 , 也是广东加快转 型升级 、 推动科学发展 的现实需要 。 因此 , C E P A条 件 下粤港 澳 服务 贸易 自由化 路径 与策 略研 究显 得 十分迫 切 和必需 , 其 重要性 不 言而喻 。
二、 服务 贸易 自由化理论研 究综述
展, 这类 型 的标 准 比较 优势 模 型探讨 的结 果 相似 , 都 认 为 各 国通 过 出 口商 可 获 得 更 大 的外 部 市 场 以及 本
陈恩 , 暨南大学特 区港澳经济研 究所 , E—ma i l : t c h e n x i @j n i l . e d u . c n , 邮编 : 5 1 0 6 3 5 ; 刘碌 , 暨 南大学特 区港澳经 济研
--. — —
7 4 - ・ - — —
l 南亏; 圣渣 2 0 1 3 年 第1 1 期
国消费者可获得更便宜的服务这两方面福利提高 , 每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可 以通过服务贸易 自由化得 到净 收 益 。
二 是新 贸 易理 论兴起 后 , 改 变完 全竞 争 等传 统假设 后 建 立 的模 型 。克鲁 格曼 参 考 迪斯 特 和斯 蒂格 里 茨( D i c i t 、 S t i g l i z , 1 9 7 7 ) 建 立 的产 品差 异 化 模 型 并 引 人 贸 易理 论 ( K r u g m a n , 1 9 7 8 ) , 在 1 9 8 5年 的文 章进 一 步 解释 了( He l p ma n 、 K r u g ma n , 1 9 8 5 ) “ 规模 经 济 ” 作 为 国际 贸易产 生 的原 因。他 在产 业 内贸易 理论 有 关基 本 假设 和结 论 的基 础上 , 通 过建 立各 种 模 型 深入 阐述 了规模 经 济 、 不 完 全竞 争 市 场 结 构 与 国际 贸 易 的关 系, 成 功 的解释 了战后 国 际贸易 的新 格局 ; 其后 , 马库 森建 立 了生 产 者服 务 贸 易 的模型 , 结 果表 明 , 要素 自 由贸 易将 给两 个 国家 带来 比单 纯 的服务 自由化 更 高水 平 的收益 ( Ma r k u s e n , 1 9 8 1 、 1 9 8 4 、 1 9 8 9 、 2 0 0 0 ) ; 豪克 曼 也 指 出生产 者服 务 贸易 自由化对 于 一 国企业 国 际化 生产 和 经 营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而 有确 凿 的 证 据表 明 , 限制服 务 部 门竞 争 的政 策 代价是 非 常 昂贵 的 ( Ho c k ma n , 1 9 9 7 ) 。这类 生产 者 服务 贸 易 自由化 的研 究 基 本 已模 型化 , 但亦 出现 了多种 不 同 的研 究 方 向。首 先是 溢 出效应 ( S p i l l o v e r s ) , 生 产 者服 务 贸易 自由化后 , 国 内企业 可仿效 或 引进 国外企 业 提供 的报务 产 品或 新 服务 方式 以及 先 进 的管理 等技 能 , 在 巨大 的外部 竞 争 压 力下 , 国 内企 业 的技 术学 习和创新 是 主动 积 极 的 , 从 而保 证 了技术 转 移 的有效 性 ; 同时, 通 过 劳 动 力 在
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探究
![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d368b31a37f111f1855bcc.png)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6月253食品在网络上的销量出现井喷,使用网络搜索自己钟意的餐厅、美食已是常见现象。
网络营销、传媒营销具有传播飞速、覆盖面广、影响面极大的特点,网络需求的变化对品牌餐饮企业提出严峻挑战。
大众点评网2011年调查显示:餐饮消费选择转向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既重口味、口碑和价格,还要看消费的便利性。
假如一家餐饮企业没有及时调整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作出行相应的发展战略,也许很快就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进,餐饮业媒介融合已经不再是一个新概念,口碑营销方式在餐饮业已经越来越重要。
“导吃顾问”、“美食侦察”也将为餐厅创新、改良菜品、餐厅营销提供很好的平台。
8 品牌餐饮企业将吸引更多的“风投资金”进入,资本化、资产证券化成为主要的商业模式在日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首度公开力挺餐饮企业上市。
[4]进入资本市场的预期,正在刺激着餐饮品牌企业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
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将会吸引各类风险投资资金进场,彻底改变餐饮企业依靠自有资金积累、扩张的原始模式。
引入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利用它们对餐饮市场敏锐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探究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樊梦婷摘 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随着服务产业内贸易的增长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利益源于贸易产品和服务生产中的专业化导致的规模经济,相似和重叠的需求决定了产业内贸易越有可能发生,水平差异化服务产品、垂直差异化服务产品和技术差异化服务产品组成三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产异化的服务产品。
产生不同类型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
关键词:服务业 产业内贸易 专业化 产品差异化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253-03产业内贸易研究是以货物贸易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起点的,Grubel & Lloyd(1975)、Brnlhart(1994)、Thom & McDowell(1999)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产业内贸易,且提出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方法。
我国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
![我国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cdbb8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9.png)
我国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
张光明;杨毅
【期刊名称】《兰州学刊》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度和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外贸净出口对于我国总需求影响举足轻重.本文将从我国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比较外贸中的各种产品的优劣势,得出了发展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结论.
【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张光明;杨毅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
【相关文献】
1.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J], 茹仙古丽·吾甫尔;郭辉
2.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001-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周大川
3.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有关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J], 李伍荣;余慧
4.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有关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J],
李伍荣;余慧
5.中韩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 [J], 秦熠群;金哲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e8fb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0.png)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服务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服务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实证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经济因素1. 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的GDP规模对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总量的增长会提供更多的服务需求,从而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2. 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的提高会促使居民对服务业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3. 贸易自由化水平: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对外开放的程度越大,将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政策因素1. 贸易政策:包括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限制、贸易壁垒等。
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和贸易壁垒,将有利于扩大服务贸易的规模和范围。
2. 政府支持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以及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来鼓励服务贸易的发展。
3. 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为服务贸易提供更多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因素1. 服务业比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说明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
服务业比重越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也相应增强。
2. 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将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发展,因为不同产业的需求差异性将为服务贸易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人力资源因素1.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服务人才,从而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2. 人才储备:人才储备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服务贸易的提供能力和水平。
五、国际形象因素1. 文化软实力: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文化软实力对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影响较大。
2. 国家品牌形象:国家的品牌形象对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具有直接的影响。
若国家的品牌形象良好,将有助于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实证研究:1980~2006
![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实证研究:1980~2006](https://img.taocdn.com/s3/m/f4fa430452ea551810a687eb.png)
(. 南科技 大 学 商 学院 ,湖 南 湘潭 4 10 ;2湖 南大 学 经济 与 贸易学 院,湖 南 长 沙 40 8) 1湖 12 1 . 10 2
【 要 】随 着 新 贸 易理 论 在 国 际 经 济 学 中 的扩 展 ,产 业 内 摘
贸 易 (I 已成 为 当前 世 界 贸 易 的一 个重 要 现 象 。 文 章 主 I T) 要 采 用格 鲁 贝 尔 ( u e) 和 劳 艾 德 Grb 1 ( ly ) 提 出 的测 量 Lo d 产 业 内贸 易指 数 的 G— L公 式 ,利 用我 国的 相 关 统 计 数 据 。
【 图分 类 号 】 7 2 中 F5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1 7 — 4 ( o 8)6 o 6 — 5 文 6 3 0 61 2 0 0 一 o 0 0 ※湖 南省 教 育 厅 资 助 科 研 项 目 (7 0 3。 0 B 2 )
2 O世 纪 7 O年 代 末 8 O年 代 初 , 以 K u ma r g n和
产 业 间 贸 易 ), 使 国 际 经 济 学 的 研 究 更 加 贴 近 现 实 世 界 ,增 强 了理 论 的解 释 力 。 由 于 产 业 内 贸 易 意 味 着 既 进 口又 出 口 同 一 产 业 内 的产 品 ,是 一 种 产 品 相 互 重 叠 的 国 际 贸 易 ,
于 产业 内 贸易 。产 业 内贸 易 (i l ta Id sr 1T, nr — n u t y Ta e 是 指 某 一 时 期 内 一 国 同 时 出 口 和 进 口 属 于 rd )
则 其 需 求 结 构 的 相 似 性 越 大 ,两 国 发 生 贸 易 的 可 能 性 也 就 越 大 。 B a d r和 S e cr在 寡 头 垄 断 模 rn e pne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情况分析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4ed52d0066f5335a81219d.png)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情况分析历史概况:香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贸易中心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是全球最自由的、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之一。
20世纪50~70年代,内地与香港只有小量贸易额。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往来非常密切。
从1985 年开始, 内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 占香港外贸总额的四成。
2003年6月29日,中国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各条补充协议更新至今。
截至2009年底, 香港是内地最大的FDI 来源地。
香港在对华贸易中扮演过的角色:一、香港很早就发展成为大宗消费品及走私商品的输出地和特殊贸易的交易所(鸦片、盐、军火等)。
二、香港还是内地初级产品的精加工中心(云南的大锡、广西的锑矿,广东的土糖、上海的杂货)。
三、香港是小额进口特货及出口杂货的重组港(诸如军火、机械、铁路器材等进口货)。
四、香港还是国内大宗工业原材料、燃料的消费地(如制糖业所需的牛羊废骨来自天津)。
五、香港是内地受灾地区及缺粮省份进口南洋大米的集中转口港之一(天津灾害严重,政府曾派专员驻港采购粮食)。
六、香港还在与贸易、航运、金融、保险等相关的领域发挥了一些比较零碎的功能,如船舶修造、航运保险、金融汇兑等。
现状与特点: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以及美国“9.11”事件的影响,香港经济一度遭受了较大的困难, 从年下半年起一直处于”内冷外热”的态势。
CEPA下实施零关税这一因素, 成为继市场潜力大、购买力增强、开放分销业三项之后, 吸引香港品牌赴内地发展的第四大原因, 并且也为香港经济复苏特别是服务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香港目前现是内地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和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2003年6月29日签署,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内容主要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三个方面。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d515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d.png)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指中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的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将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1. 经济增长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受到宏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和需求。
经济增长率高的国家,其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对较强,因为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刺激服务需求的增加,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2. 投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
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意愿,从而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3. 贸易政策贸易政策是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一些贸易壁垒的减少和自由化措施的采取,有助于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贸易政策的稳定和可预期性也对服务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服务产业因素1. 服务业发展水平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决定了中国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发达的服务行业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产品和服务贸易,提高了竞争力。
2. 服务业结构服务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对于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具有不同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将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因素1. 人才素质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优秀的人才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服务产品,增强国家的服务贸易竞争力。
2. 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水平,对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机制,能够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四、科技创新因素1. 技术水平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
中国内地直接投资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内地直接投资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e80e8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1.png)
50 中国内地直接投资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李慕菡 赵雅洁(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381)摘 要:2004年1月1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正式实施以及若干补充协议的签署,极大促进了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往来。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额已达708 673亿美元,占当年流量的57 6%,香港成为内地对外投资最主要的地区。
考察中国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的12个主要行业,利用行业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分别考察内地直接投资对香港经济和就业的影响。
结果显示内地直接投资对香港经济和就业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就业水平对香港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
关键词:直接投资;中国内地;香港中图分类号:F06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5-0050-02 [作者简介]李慕菡(1971-),女,汉族,天津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贸易经济;赵雅洁(1993-),女,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项目编号:11AZD036)。
一、问题的提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背靠内地两位数的经济增速,香港年均GDP增速保持在6%以上。
但到2009—2013年香港经济增速下滑至2 8%左右,2014年放缓至2 5%,2015年进一步放缓至2 3%,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赵玉娟(2008)讨论了基于我国内地企业对香港直接投资的动因及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成长路径分析,提出了企业综合国际竞争优势概念,反映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特点。
陈恩等(2015)计算了内地对香港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内地对香港投资产业部门结构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的产业过于集中,产业结构失衡。
李慕菡等(2015)采用时间序列回归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内地向香港直接投资对香港人均收入、就业人数、进出口贸易总额及GDP的影响,结果表明均为正相关。
中国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40b4239e31433238689302.png)
中国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从影响服务贸易的不同因素入手,在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后,对1990-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程度、对外开放程度、跨国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服务业从业人数、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不明显。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人才培养,转变贸易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标签:中国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协整分析F741引言对外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
一直以来,中国货物贸易的比重就远大于服务贸易。
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增加,国际上对于中国商品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中国商品威胁论”等,都严重影响了中国商品的出口。
2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2.1国外相关文献回顾外国学者从传统贸易理论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开始了对服务贸易的研究。
Deardoff(1985)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服务贸易的产生。
后来国外学者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角度讨论服务贸易,比如Jones(1990)运用“服务链”来探讨规模经济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他认为由于规模经济,导致更加复杂的生产过程,产生更多的“服务链”,“服务链”又可以促进生产的国际化,从而服务贸易推动了货物贸易的发展。
Porter(1990)的竞争优势理论也用来解释服务贸易理论,分析服务贸易与国家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认为服务贸易会给企业乃至贸易国带来强大的竞争力。
国外学者也从实证的角度对服务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Bhagwati(1984)根据人均收入把34个国家分为6组,通过比较得出一国资本与劳动力之间成正比,即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高,而资本密集型产业成本低,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因此发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优势而发达国家有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优势。
Hoekman和Karsenty(1992)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对不同收入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结论显示人均收入超过6000美元的国家在服务贸易上拥有比较优势。
大陆与香港股市联动效应的实证分析
![大陆与香港股市联动效应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45501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0.png)
大陆与香港股市联动效应的实证分析大陆与香港股市联动效应的实证分析引言:股市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者获取收益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联动效应。
尤其在中国大陆与香港这两个相互紧密联系且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其股市之间的联动效应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大陆与香港股市联动效应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背景介绍中国大陆和香港作为一个国家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其股市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两地股市的联动效应既受到地理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策、投资者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香港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其股市也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形势、资本流动等。
二、联动效应的测度方法联动效应是指两个股市之间的价格变动或波动相关性程度。
衡量股市联动效应的方法主要有相关系数、协整关系、方差比率等。
本文将采用相关系数和方差比率这两种方法,综合分析大陆与香港股市的联动情况。
三、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大陆与香港股市的日收益率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两地股市之间的相关性程度。
相关系数在-1到1之间,0表示无相关性,负值表示负相关,正值表示正相关。
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具体数据需要搜集相关数据后进行实证分析)1. 大陆与香港股市在长期内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两地股市走势较为一致。
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两地股市经济联系紧密,特别是在供应链、企业间的投资合作等方面。
2. 大陆与香港股市在短期内也存在一定的联动效应,但程度较不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大陆与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数量和投资策略存在差异,导致在短期内投机资金的流动导致股市波动。
四、方差比率分析方差比率是衡量两个股市波动程度差异的指标,即风险溢价比率。
方差比率越高,两地股市之间的风险传递越强。
然而,方差比率的结果可能会受到技术和基本面因素的影响。
具体实证结果需要搜集数据后进行进一步分析。
五、影响股市联动效应的因素1. 政策因素:两地股市的政策因素对股市联动影响较大。
中国各服务行业贸易竞争力数据分析与比较研究_服务贸易
![中国各服务行业贸易竞争力数据分析与比较研究_服务贸易](https://img.taocdn.com/s3/m/228fae722af90242a895e5e4.png)
中国各服务行业贸易竞争力数据分析与比较研究_服务贸易论文导读::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我们还采用了TC指数来进一步补充和确定。
论文关键词:服务贸易,TC指数,数据分析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从1997年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口、出口和总量一直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10年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达1712亿美元,进口总额达1933亿美元。
从1997年到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增长,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长率为26.9%,进口平均增长率为22.94%。
服务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然而在服务贸易量不断扩大的现状下,哪些服务贸易行业是我国的优势领域?哪些是我国的劣势领域?传统服务贸易与新型服务贸易地位状况及发展趋势如何?透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总量现状的背后,分析各个服务行业的贸易竞争力状况,来客观把握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具体布局,细化对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从而更加客观认识当前我国各服务贸易行业的竞争力状况。
一、我国各服务行业贸易进出口额比较出口额、进口额是最基本最直观反映各行业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数据。
进口额反映了消费者在服务产品上的消费需求能力。
进口额越大,说明对该行业的服务产品需求大、潜力大、市场规模越大,因此本行业的服务产品发展有很好的环境。
出口额反映了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及服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显然出口额越高,证明国际市场对该国服务产品需求越多,说明该国的服务竞争力越强。
同时竞争力强弱是个相对概念服务贸易,利用比重数据即行业服务贸易进口或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能反映行业服务贸易在全国的竞争力地位(宋丽娜,2008)。
从服务部门的出口量看,我们国家主要的服务出口集中在旅游、运输、咨询、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
2010年旅游服务出口总额为458亿美元,占服务出口总额的26.75%;其他商业服务2010年出口总额为356亿美元,占当年服务出口总额的20.8%;运输服务为106.3亿美元,占服务出口总额的20%;咨询服务为228亿美元,占13.32%;建筑服务为145亿美元,占8.4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93亿美元,占5.43%。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157a4f336c1eb91a375d76.png)
业成 为我 国的主要 出 口主体 ,形 成较长期 以制造
业 出 口为 主 的 对 外 贸 易格 局 。从 表 1 可 见 ,我 国 服 务 贸 易发 展 规 模 相 对 快 速 发 展 是 1 9 9 2年邓 小 平
服务 贸易 总额位居世界第 3 位 。其 中 ,服务 贸易
出 口额在世 界排名第 4 位 ,次于美 国、英 国和德
【 关 键 词 】服务 贸易;服务 贸易结构 ;现代服务 贸易
【 基金项目】本文为 “ 河北大学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科研平台成果。 【 作者简介】张鹏杨,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李惠茹,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
授 ,研 究方向 :国际贸 易、 国际投 资学。
国;进 口服务贸易额排名仅次于美 国和德 国,为 世界第 3 位 ( 见图 1 、图 2 ) 。虽然所 处位次 在上 升 ,但规模实力相差较 大 ,与美 国相 比只占2 0 1 1 年美 国服务贸易总规模的一半 。并且 ,发达 国家
南巡讲话后 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引致 的 ,1 9 9 3 年达 到百亿美元 以上 ,之后呈现增长之势 ,到 1 9 9 6 年 达到 2 0 0 亿美元 以上 ,2 0 0 0 年达到 3 0 0 亿美元后又
表1 1 9 9 1— 2 0 1 1 年 我 国服 务贸 易 发 展 状 况
数据 来源:中国商务部数据 整理 。
服 务贸易 占经济 总量 的 比重约 为 7 0 %,我 国占比 为4 3 %。所 以 ,我 国服务 贸易发 展 的空 间较大 ,
发展潜力很大 。 ( 三 )已形成 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 ,现代服务
服务贸易呈逆差 的结论 ,而且逆差额伴随着规模 不 断 扩 大 而 增 加 ,可 见 我 国 的服 务 贸 易 竞 争 力 较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cec0395a8102d276a22fb7.png)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摘要】基于 200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并没有与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影响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有gdp和市场结构。
其中,gdp与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市场结构与产业内贸易有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 gl指数市场结构 gdp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经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2974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9.7%上升到2010年的50.3%,这些都说明了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模式、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些研究中又以产业内贸易最为盛行,究其原因是产业内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了。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研究gdp、市场结构、外国投资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二)解释变量从过去30多年的研究来看,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两类,即国家特征与产业特征。
国家特征主要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规模等;产业特征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
根据现有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本文将探讨以下因素对中国2001—2010年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作为对一个国家规模在经济概念上的衡量。
当一国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较大时,它不仅为生产者提供了广泛的市场活动空间,也为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加强对差别化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使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与国家规模变化之间表现出正向关联的变动关系。
因此,在这里我们预期gdp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正,即gdp的增长有利于产业内贸易的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Empirical Study on Intra-industry Trade in Services between Chinese Mainland and Hong KongWANG Zhao-yi(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st and Telecom,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0)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the index of G-L and marginal intra-industrial trade on the intra-industrial trade in services between Chinese mainland and Hong Kong,in an attempt to find the main features about the intra-industrial trade in services and its subsidiary industries,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The result shows that intra-industrial trade is the main pattern of the service trade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mainland and Hong Kong,but there are obvious inter-industrial trade pattern in the trade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other business services.Key words :Intra-industrial trade;service industry;G-L index;MIIT index中国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王诏怡(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广东广州510630)摘要:笔者通过对2000~2008年中国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 指数和M IIT 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探讨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
研究发现,内地与香港的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其他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项目呈现出显著的产业间贸易特征。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服务业;G-L 指数;M IIT 指数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107(2012)05-0023-07收稿日期:2012-08-25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10XYJ06)。
作者简介:王诏怡(1975—),男,江苏南京人,经济学硕士,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讲师。
一、引言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经贸关系,香港是内地通往世界的桥梁,而内地是香港的重要腹地。
为促进内地与香港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加强两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2003年6月,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简称CEPA),并在2004~2010年间接连签署了7个补充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工业产品分阶段实施零关税以及对香港开放服务业市场。
其中,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开放是CEPA 及其补充协议最为核心的政策安排,因为目前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重点已经从过去的货物贸易领域深入到服务贸易领域。
因此,为深入讨论内地与香港的进一步合作,我们有必要分析现阶段两地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所处的分工地位以及竞争态势。
具体地,目前内地和香港的双边服务贸易是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垂直互补,还是基于服务不同市场需求的水平竞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分析来予以回答。
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产品的现象。
目前有关货物贸易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较多,而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相对较少。
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以货物贸易产业内贸易的理论为基础,再根据服务产品的特征予以补充,如M arkusen (1989)根据服务的异质性来分析生产性服务的内部专业化,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
而有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实第19卷第5期2012年10月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Vol.19NO.5Oct.2012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年证分析则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国外学者如Francois(1993)、Lee 等(2002)、Sichei(2007)等采用G-L 指数和M IIT 指数等指标来测度一国或多国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国内学者如李伍荣(2006)、蔡宏波(2007)、崔日明(2008)、陈双喜等(2011)等对中国或中国与他国的双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
另一方面,国内外学者们从国家特定因素和产业特定因素等角度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如程大中(2008)分析了中美双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Kierzkowski(1986)对运输业,Donghui Li 和M oshirian 等(2003,2005)对保险和金融服务行业等从分行业的角度分析了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总之,当前关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较少,而对中国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更少。
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内地与香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比较方面,如叶元(2007)、曹瑛等(2009)、蔡宏波等(2011)和关红玲(2011)等。
鉴于此,本文从中国内地与香港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2000~2008年①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 指数和M IIT 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来探讨两地服务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
二、中国内地与香港双边服务贸易现状目前关于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主要有BOP 和FATS 两种,但相对而言,BOP 方法较为成熟和规范,所以本文以扩展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标准,根据11个大类的服务贸易数据来进行分析②。
从表1和表3可以发现,自2000年来,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双边服务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进出口贸易额逐年迅速上升。
2000~2008年间,两地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平均增长率为8.58%,其中,中国内地从香港的服务贸易进口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0.97%,而出口相对较慢,年均增长率仅为5.16%。
就贸易差额来看,内地与香港的服务贸易每年都是逆差,而且逆差规模在逐年扩大,到2009年超过了100亿美元。
从表2可知,内地与香港双边服务贸易中各服务产业的贸易规模存在较大差别,其中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等部门所占比重较大,其中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等部门所占比重较大,占据进出口额的90%以上。
一方面,在内地从香港进口的服务部门中,最初其他商业服务所占份额较大,2000年为45.78%,但近年来其他商业服务的主导地位下降,到2008年仅占34.18%;而内地从香港进口的旅游服务上升很快,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2.32%上升到2009年的41.61%。
另一方面.从内地向香港出口的服务部门来看,最初旅游服务出口所占比重较大,2000年为61.31%,但近年来旅游服务出口比重逐步下降,2008年为42.10%;运输服务出口中国内地与香港双边服务贸易总额(2000~2008年)亿美元表1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从香港进口88.3698.06121.23131.35149.96164.52176.37206.98225.40向香港出口76.2276.4778.0674.5984.6991.5498.46112.71119.84贸易差额-12.14-21.59-43.17-56.76-65.27-72.98-77.91-94.27-105.56数据来源: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unsd /servicetrade/default.aspx 。
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运输25.6018.7221.6420.9318.4026.3818.7329.6218.9430.12旅游22.3261.3130.9953.7334.5547.9236.7243.9141.6142.10通讯服务0.79 2.03 1.34 2.40 1.51 2.040.96 1.280.69 1.13保险服务0.920.000.780.360.400.760.610.770.660.89金融服务0.680.300.490.380.760.43 1.56 1.21 1.71 1.4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0.070.070.190.270.490.960.540.830.850.97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0.170.520.190.630.240.510.450.950.410.60其他商业服务45.7811.8641.2916.2641.0715.7938.9317.1534.1819.41人员、文化和娱乐服务0.110.410.260.310.230.300.110.240.150.37总体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中国内地与香港双边服务贸易各大类产业比重%表2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内地与香港双边服务贸易数据整理。
24上升较快,2000~2008年间增加了11.4个百分点。
由表3可发现,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各具体部门的贸易增长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2000~2008年间,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其他商业服务部门获得较快发展,贸易总量增长率都在8%以上。
其中,对于运输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来说,内地向香港的出口上升相对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86%和11.07%;但对于旅游服务而言,则是内地从香港的进口增长更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8.92%,对香港的出口增长则相对乏力,年均增长率仅为0.85%。
此外,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部门也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率,但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服务项目的基数较小造成的,因为由表2可发现,这些服务部门所占的比重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三、中国内地与香港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一)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算目前衡量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水平目前较权威的指标是Grubel 和Lloyld(1975)提出的G-L 产业内贸易指数,其具体计算公式为:GL i =1-X i -M ii i(1)在式(1)中,GL i =表示i 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 i 和M i 分别为i 部门当年的出口额和进口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