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研究_

(双月刊
) 2010年第
1期
(总第
44期
)

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研究


———以中美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为例

□王梦婷
1 □曹家和
1 □程 哲
2
(1.河海大学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8; 2.华泰证券南京中山北路营业部
,江苏南京
210003)
摘要:根据联合国商品数据库数据,分别计算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G -L指
数、H IIT、指数、边际质量MQ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A指数及B指数,通过
这些指标分析得出
,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
,在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

,产品质量存在着差异
,国内汽车产业内贸易业绩良好
,调整成本较低
,体现为
成本优势
,品质劣势。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垂直产业内贸易
;边际产业内贸易
;贸易绩效
中图分类号
: 74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1 -9301 (2010) 01 -0057 -08

一、问题的提出

受金融危机影响
,全球汽车产业面临剧烈震荡
,我国汽车进出口贸易也出现
一定程度的波动。根据全国海关汽车商品进出口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 2009年
1

~9月
,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口金额
213. 97亿美元
,同比下降
11. 98% ,出口金

257. 81亿美元
,同比下降
33. 57% ,形势不容乐观。但是
,从整个发展趋势来

,我国汽车产业贸易是逐步增长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HS标准第
87

15种汽车商品来看

, 1992年我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
总额为
9. 08亿美元
,进口总额为
36. 13亿美元
;而
2008年我国向世界其他国家
出口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总额达到
392. 73亿美元
,进口总额达到
269. 63亿美
元。其中
,我国与美国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出口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如图
1所示。


1992~1996年中美两国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平稳的发展


收稿日期
: 2009 -04 -27;修回日期
:2009-11-27

作者简介
:王梦婷
(1982—
),女
,江苏南京人
,河海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国际经济学
;曹家和
(1948—
),男
,上海人
,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国际经
济学
;程哲
(1982—
),男
,江苏南京人
,华泰证券南京中山北路营业部理财师
,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57 —




 王梦婷 曹家和 程 哲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研究

速度
, 1997年以后呈现出高
速增长
,出口增速远远高于
进口增速。
1992年中国对
美国出口汽车商品总额为


1. 33亿美元
,从美国进口总
额为
3. 8亿美元
; 2008年对
美国出口总额达到
68亿美

,进口总额达到
26. 38亿
美元
,美国成为中国最

大的
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出口对

1 1992~2008年中美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出口总额
象。因此
,与美国之间汽车

及其零部件产业贸易在中国所有贸易伙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5年中国汽车产品产业贸易的类型内
B指数、
,指出我国汽车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2]。易雪玲、


~2006年车辆及零部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和
内部结构进行分析
,得出
10年来我国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平均水平为
0. 44,贸易增长方式以垂直型
产业内贸易为主


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很丰富
,但是针对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仍旧缺乏
,许多对
汽车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经济的角度
,从国际贸易角度研究中美汽车产业的较少
,沈玉良、孙
楚仁等用
邓志高利用GL指数、
[ 3 ]
GL指数考察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
GHM法对我国1997,指出市场结构、产品多样化、中美汽
车贸易总额和中美汽车工业总产值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起着正向促进作用
,其中以产品多
样化程度最为显著
,市场结构指数次之
[1]。胡佩尔、杨丽华运用产品差异性的测量方法
,测定
1992~


本文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HS第
87章
15种汽车商品数据
,分别计算中美汽车产业内贸
易的静态指标、分类指标和动态指标
,以分析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
,贸易模式
,各种汽车产
品质量的结构变化以及整个汽车产业的绩效
,指出我国汽车产业业绩良好
,产业调整成本较低
,但是
产品品质与美国相差较大。

二、产业内贸易指标的选取与计算方法

产业内贸易的指标有很多种
,最主要的有传统的产业内贸易指标

———G-L指数
;产业内贸易的
动态指标
——
——MQ指数、M IIT指数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指标
——
——H IIT、V IIT指数等
,本文选取不同的指
标来衡量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发展模式、产品质量的结构变化、产业绩效等。


(一
)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标

———G-L指数

本文第一步利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
( 1975)提出的度量产业内贸易的
G-L指数考察中美汽车产
业内贸易的整体情况。假定
i表示某一特定产品组合或产业
, Xi、Mi分别表示该产品组合或产品的出

口与进口
,则该产业内贸易指数
IITi表示为
[ 4 ]:

(Xi +M i) -| Xi -Mi |
IITi = (1)
Xi +Mi

其中
, 0≤
IITi ≤1,若
Xi =Mi则
IITi =1,即所有贸易均为产业内贸易
;若
Xi =0或
Mi =0,则
IITi =

0,即表示所有贸易均为产业间贸易。


(二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指标

———H IIT、V IIT指数
产品差异可以分

为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
,产业内贸易也由此分为水平产业内贸易
(H IIT)和垂直
产业内贸易
(V IIT)。因此
,第二步将计算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
H IIT、V IIT指数
,以探究中美汽车产业

内贸易是属于水平产业内贸易还是垂直产业内贸易。采取
Greenaway和
M ilner[ 5 ]提出的方法
,假定


—58 —




INDUSTRIAL ECONOM ICS RESEARCH 

UVxp为出口产品
p的单位价值
, UVm 为进口产品
p的单位价值
,α为系数
,一般设为
0115至
0125,

p

得出
:

1-α≤UVxp/UVm ≤1+α,则属于水平产业内贸易
(H IIT) ;

p


UVxp/UVmp <1 -α或
UVxp/UVmp >1 +α,则属于垂直产业内贸易
(V IIT)。

第三步采取
Giuseppe Celi[ 6 ]的方法将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进一步细分
:


UVxp/UVmp >1 +α,则出口产品的质量高于进口产品质量
,该商品处于垂直产业内分工的高端
,
表现为上垂直产业内贸易
(UP -VIIT) ;若
UVxp/UVmp <1 -α,说明产品的出口质量低于进口质量
,该商
品处于垂直产业内分工的低端
,表现为下垂直产业内贸易
(DN -VIIT)。


(三
)产业内贸易动态指标

———A指数、B指数、MQ指数
Ham ilton和
Kniest(1991)提出边际产业内贸易
(M IIT)的概念
,以考察产业内贸易的增量变化。
Shelburne (1993)和
Brulhart[ 7 ]构造了
A指数
:
|ΔXi -ΔMi |
Ai =1 -(2)

|ΔXi | +|ΔMi |

其中
, 0≤Ai ≤1,ΔXi,ΔMi分别指两年间出口和进口的变化量。A指数通过贸易流的增减反映贸
易的动态变化
,当一国某一产业的出口和进口以相似的速度增加或减少
, A指数较高
,产业内贸易的
程度就高
;当一国某一产业的进口和出口呈反向变化趋势时
, A指数较低
,产业间贸易的程度增大。
另一种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
B指数则考虑了增量净进口与增量净出口效应的不对称性
,表
示为
:


ΔXi -ΔMiBi = (3)

|ΔXi | +|ΔMi |

其中
-1≤Bi ≤1,B指数越接近于
0,边际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大
,与
A指数相比
B指数可以反映
部门的贸易绩效。当
ΔXi >ΔM i,即
Bi >0时
,该部门表现为良好的贸易绩效
;当ΔXi <ΔM i,即
Bi <0

,该部门表现为不良的贸易绩效。因此
,第四步计算中美汽车边际产业内贸易的
A指数、B指数
,以
考察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
,以及更好的衡量汽车产业内每一种汽车产品的贸易绩效。


Azhar and Elliott(2006)提出一种边际质量指数
(MQ ) ,衡量在边际产业内贸易中产品质量的变

,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单位价值空间
(UVS ) ,以表示某一时期
t,某一产业
i的出口单位价值的变化
(UVX )以及进口单位价值的变化
(UVM ),MQ指数表示为
:

XM XM

(ΔUV-ΔUV)t (ΔUV-

ΔUV)tMQ t = XM = (4)
2max{ |ΔUV| , |ΔUV| }N 2L

其中
, -1≤MQt ≤1,t表示某一特定年份
,t =1, 2, 3, .N; UVXt, UVMt分别表示
t年出口、进口产品
的单位价值
;ΔUVX ,ΔUVM分别为
t年与
t -1年出口、进口产品单位价值的变化量
,ΔUVXt= UVXt-

UVXt-1 ,ΔUVMt=UVMt-UVMt-1 ;L为在整个研究的时间段
,即
N年里
,出口与进口产品单位价值变化量的
绝对值中较大的数值
,即
N年中
ΔUVX或ΔUVM的最大绝对变化量
[ 8 ]。

三、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几种产业内贸易指标
,本文分四步计算并分析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其研究数
据来源于
UN COMTRADE数据库
,选取
HS分类标准第
87章四位数
, 1992~2008年数据进行计算。


(一
)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标

———G-L指数分析

从表
1可以看出
, 1992~1996年中美汽车产业
G-L指数大于
015,其余各年
G-L指数均小于


015。也就是说
, 1992~1996年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较高
,在
1994年达到顶峰
,而从
1997年开
始产业内贸易程度逐渐降低
,趋于产业间贸易
,到
2005年后又开始有所上升。

59 —




 王梦婷 曹家和 程 哲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研究


1 1992~2008年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0. 52 0. 84 0. 97 0. 68 0. 62 0. 44 0. 29 0. 39 0. 28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0. 37 0. 23 0. 32 0. 27 0. 31 0. 36 0. 47 0. 56


2 1998~2008年中美汽车产品
G-L指数

年份
8701 8702 8703 8704 8707 8708 8709 8711 8713 8714 8715 8716

1998 0. 83 0. 89 0. 02 0.40 0.00 0.26 0. 59 0. 01 0. 04 0.02 0.00 0. 20
1999 0. 38 0. 78 0. 04 0.02 0.01 0.57 0. 40 0. 00 0. 02 0.05 0.00 0. 18
2000 0. 85 0. 06 0. 02 0.05 0.00 0.32 0. 85 0. 00 0. 05 0.02 0.00 0. 06
2001 0. 89 0. 10 0. 09 0.03 0.68 0.25 0. 42 0. 00 0. 03 0.06 0.00 0. 05
2002 0. 82 0. 03 0. 26 0.16 0.18 0.22 0. 95 0. 00 0. 01 0.03 0.00 0. 06

2003 0. 24 0. 22 0. 19 0. 94 0. 78 0. 23 0. 38 0. 00 0. 01 0. 02 0. 02 0. 07
2004 0. 72 0. 29 0. 56 0. 98 0. 97 0. 22 0. 13 0. 00 0. 01 0. 02 0. 02 0. 17
2005 0. 61 0. 33 0. 63 0. 40 0. 17 0. 19 0. 22 0. 00 0. 01 0. 03 0. 00 0. 18
2006 0. 51 0. 78 0. 51 0. 44 0. 61 0. 20 0. 92 0. 00 0. 01 0. 03 0. 02 0. 14
2007 0. 65 0. 96 0. 43 0. 02 0. 67 0. 23 0. 78 0. 01 0. 01 0. 03 0. 03 0. 10
2008 0. 89 0. 92 0. 17 0. 11 0. 05 0. 19 0. 76 0. 01 0. 01 0. 04 0. 05 0. 04
注: (1)由于8705、8706、8712产品1992~2007年保留2位小数的G -L指数大部分趋近于0,在表3中就没有标注。
(2)原始数据年份为
1992~2008年
,由于篇幅有限
,只标注出
1997~2008年数据。
从表
2我们可以看出
8701、8707、8709

类产品的
G-L指数较大
,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
,而其
余产品的
G-L指数总体水平较低。
8705、8706、8712类产品大多数年份
G-L指数趋近于
0,
8713至
8716类产品
G-L指数均小于
0. 5,表现为产业间贸易模式。
8702类产品在
1998~1999
年、2006~2008年表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而在
1992年、1995年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表现
为完全产业间贸易。8703类产品在
1992年至
2003年期间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从
2004年开
始转为产业内贸易为主。8704类产品只有在
2003年、2004年表现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其
余年份都以产业间贸易为主。8708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波动较大
,从整体趋势来看
,逐步转
为产业间贸易为主。

通过中美各种汽车产品的
G-L指数分析
,可以看出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较低
,在
15
种汽车产品中
,只有
3种汽车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
,而其他大部分产品都是以产业间贸易为
主。这种结论跟
G-L指数的统计特点有关
,结合图
1, 1992~1996年中美汽车进口额与出口额相

,而从
1997年开始中国对美国出口顺差逐年增大
,根据式
(1) | Xi -Mi |值增大
,G-L指数减小
,即
当中美汽车产业进出口贸易出现失衡时
,导致
G-L数值偏小
,从分类产品来看
, 8711、8712、8714类
商品的出口额远远高于进口额。因此
,由于中美汽车产业贸易差额显著
,不能仅通过
G-L指数来看
产业内贸易水平
,要结合其他指标进一步细化。


(二
)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分类指标

———H IIT、V IIT指数分析

为了区分水平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产业内贸易
,进一步利用
H IIT、V IIT指标来衡量中美汽车产品
的贸易特点
,分别用出口单位价格和进口单位价格代替单位出口价值和单位进口价值
,假定
α系数

0. 25,如表
3所示
:

—60 —




INDUSTRIAL ECONOM ICS RESEARCH 


3 贸易类型判定标准
[ 2]

单位出口价值
/单位进口价值贸易类型表示符号


0. 75≤UVxp/UVmp ≤1. 25水平产业内贸易
H IIT
-

UVxp/UVmp < 0. 75低端垂直产业内贸易
DN -VIIT(V )
UVxp/UVmp > 1. 25高端垂直产业内贸易
UP-VIIT(V +)

我们根据
1998~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及进口金额、商品数量计算出中美汽车产业
15类商品
的单位价格比
,如表
4所示
:


4 1998~2008年中美汽车产业各种产品进出口价格比

年份
8701 8702 8703 8704 8705 8706 8707 8708 8711 8712 8713 8714 8715 8716

1998 0. 06 0. 96 0. 71 0.96 ---0. 36 0. 38 0. 16 0. 17 0.28 0.30 4.09
1999 0. 08 1. 28 0. 21 0.02 0. 15 -0.53 0. 16 0. 27 0. 55 0. 11 0.34 3.51 0.02
2000 0. 06 0. 50 0. 35 0.02 0. 09 ---0. 58 0. 13 0. 11

-1.38 2001
0. 06 1. 09 0. 04 0.01 --0.00 0. 18 0. 41 0. 13 0. 25 -1.30 2002
0. 06 0. 79 0. 04 0.01 0. 01 0.20 0.40 0. 23 0. 05 0. 18 0. 19 -1.25 2003
0. 06 0. 98 0. 02 0.02 -0.01 0.07 0. 19 0. 03 0. 07 0. 22 -0.52


2004 0. 05 0. 27 0. 02 0.04 0. 17 0.02 0.13 0. 20 0. 02 0. 04 0. 26 -0.43 -
2005 0. 04 1. 01 0. 05 0.01 0. 36 -0.16 0. 22 0. 03 0. 05 0. 35 -2.25 -
2006 0. 08 2. 83 0. 02 0.02 0. 68 0.02 0.24 0. 22 0. 02 0. 04 0. 19 -0.42 -
2007 0. 07 3. 02 0. 02 0.01 0. 49 0.00 0.09 0. 21 0. 05 0. 08 0. 48 -0.30 -
2008 0. 09 3. 02 0. 02 0.03 0. 38 3.60 0.17 0. 23 0. 04 0. 04 0. 24 -0.23 -
注: (1) -表示由于数据库缺少该类商品的出口量或进口量,因而无法计算进出口单位价格比。
(2) 8709类产品单位价格比除了1997年为1. 64以外其余各年份保留两位小数均为0,不在表中标注。
结合中美汽车产业
15种产品的
G-L指数与进出口单位价格比
,考察主要产品的贸易类型
,如

5所示。
从表
2~表
5可以看出
,在
15类中美汽车产 表
5 1998~2008年中美汽车产业主要产品贸易类型

品中
,除了
8701、8702、8703、8707、8708产品外
,年份
8701 8702 8703 8707 8708

其他产品都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 8701产品贸易类1998 V -HIIT OWT -OWT

-

型很稳定
,一直表现为低端垂直产业内贸易。
1999 OWT V+ OWT OWT V
8702类产品在
1998~1999年
, 2006~2008年
G 2000 V-OWT OWT --
L指数大于
0. 5,同时根据这些年份的进出口单
2001 V-
-OWT OWT V-OWT

2002 V OWT OWT OWT OWT
位价格比可以看出
, 8702类产品在
1998年表现2003 OWT OWT OWT V -OWT

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 1999年、2006~2008年表2004 V-OWT V-V-OWT
2005 V-OWT V-OWT OWT

现为高端垂直产业内贸易
,说明中国在该类产品
2006 V-V+ V-V-OWT
的品质差异在近些年来逐步缩小与美国差距
,能2007 V-V+ OWT V-OWT
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出口。
8703类产品在
19982008 V-V+ OWT OWT OWT

~2003年都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连续
11年出口

价格都低于进口价格
,中国在这期间从美国进口该类产品的进口额与进口量远远高于对美国的出口
,

2004年后呈现出短暂的低端垂直产业内贸易模式
,中国不仅仅从美国进口该类产品
,自己加大生产

并出口该类产品
,虽然仍存在很大质量差异
,但是较前几年相比有所提高。8707类产品以低端垂直

产业内贸易为主
, 8708类产品在
1998~1999年表现为低端产业内贸易为主
,之后中国主要以从美国
进口该类产品为主
,表现为产业间贸易模式。


(三
)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动态指标

———A指数、B指数、MQ指数分析


G-L指数从静态时点上反映某一国或某一产业整体的贸易模式和产业内贸易水平
,但是不能反



61 —




A指数0.

64 0. 00 0. 50 0. 17 0. 41 0. 55 0. 99 0. 44
表7 1998~2008年中美汽车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A指数
年份8701 8702 8703 8704 8705 8706 8707 8708 8709 8713 8714 8715 8716
1998 -1999 0. 05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2 0. 95 0. 19 0. 00 0. 00 0. 00 0. 12
1999 -2000 0. 00 0. 00 0. 00 0. 13 0. 00 0. 00 0. 01 0. 00 0. 04 0. 09 0. 00 0. 00 0. 00
A指数0. 64 0. 00 0. 50 0. 17 0. 41 0. 55 0. 99 0. 44
表7 1998~2008年中美汽车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A指数
年份8701 8702 8703 8704 8705 8706 8707 8708 8709 8713 8714 8715 8716
1998 -1999 0. 05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2 0. 95 0. 19 0. 00 0. 00 0. 00 0. 12
1999 -2000 0. 00 0. 00 0. 00 0. 13 0. 00 0. 00 0. 01 0. 00 0. 04 0. 09 0. 00 0. 00 0. 00
 王梦婷 曹家和 程 哲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研究

映贸易流的动态变化
,而边际产业内贸易
A指数可以通过贸易流的增减反映贸易的动态变化
,当一
国某一产业的出口和进口以相似的速度增加或减少
,A指数较高
,产业内贸易的程度就高
;当一国某
一产业的进口和出口呈反向变化趋势时
,A指数较低
,产业间贸易的程度增大。

从表
6、表
7可以看出
,中美汽车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有一定的波动
,在
2006~2007年达
到最高程度
0. 99,说明
2006~2008年中美汽车贸易的变化大多来自于产业内贸易
,尤其是在
2002年
以后中美汽车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逐步增长
,说明在此之后中美汽车贸易增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产
业内贸易的增长。从分类产品来看
,除了
8701、8702、8707、8709类汽车产品的贸易增量表现为产业
内贸易为主以外
,其他大多数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小于
0. 5,说明大多数中美汽车产品的贸
易增量来自于产业间贸易。
8702、8707类产品在
2001年前的贸易量变化主要依赖产业间贸易
,从


2001年后贸易量的变化逐步改变为产业内贸易为主。


6 1992~2008年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
A指数


1992 -1993 1993 -1994 1994 -1995 1995 -1996 1996 -1997 1997 -1998 1998 -1999 1999 -2000

A指数
0.68 0. 00 0. 00 0.93 0. 00 0. 00 0.70 0.00

2000 -2001 2001 -2002 2002 -2003 2003 -2004 2004 -2005 2005 -2006 2006 -2007 2007 -2008

2000-2001 0. 59 0. 23 0. 14 0. 03 0.00 0.00 0. 69 0. 00 0. 13 0. 02 0.00 0.02 0. 05
2001-2002 0. 00 0. 79 0. 91 0. 00 0.00 0.00 0. 00 0. 16 0. 00 0. 00 0.00 0.02 0. 08
2002-2003 0. 00 0. 36 0. 15 0. 00 0.00 0.85 0. 00 0. 28 0. 06 0. 01 0.45 0.05 0. 08
2003-2004 0. 00 0. 17 0. 00 0. 88 0.01 0.00 0. 92 0. 19 0. 00 0. 09 0.01 0.00 0. 31
2004-2005 0. 04 0. 40 0. 69 0. 01 0.00 0.00 0. 52 0. 11 0. 00 0. 01 0.09 0.00 0. 20
2005-2006 0. 91 0. 87 0. 29 0. 00 0.35 0.07 0. 82 0. 24 0. 00 0. 03 0.05 0.08 0. 00
2006-2007 0. 00 0. 90 0. 19 0. 00 0.46 0.00 0. 69 0. 34 0. 24 0. 00 0.01 0.09 0. 27
2007-2008 0

. 01 0. 83 0. 00 0. 00 0.37 0.00 0. 00 0. 00 0. 72 0. 04 0.33 0.12 0. 37


: 8711、8712类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得出结果大多为
0,没有列入表中。

另一种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
B指数
,考虑了增量净进口与增量净出口效应的不对称性
,反映特
定行业的整体状况
,取值在
( -1,1),当
B指数越接近于
0,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当
B指数等于
1或
-1时
,边际贸易完全是产业间贸易
[9]。由于产业业绩被定义为进出口变化的相互关系
,出口代表国内产业

业绩良好
,进口反映国内产业业绩较差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
B指数来衡量每一种产品的业绩。见表
8。


8 1992~2008年中美汽车产品平均边际产业内贸易
B指数


8701 8702 8703 8704 8705 8706 8707 8708 8709 8711 8713 8714 8715 8716
平均值
0. 03 -0. 04 -0. 10 -0. 04 -0. 30 0. 11 0. 02 0. 66 0. 03 0. 37 0. 66 0. 49 0. 60 0. 68
业绩排名
8 11 13 11 14 7 10 2 8 6 2 5 4 1


:业绩排名
8708、8713并列第
2位
, 8701、8709并列第
8位
, 8702、8704并列第
11位
, 8712类产品未列入表中。

当ΔXi >ΔMi即
B >0时
,该产品表现为良好的贸易绩效
;当ΔXi <ΔMi即
B <0时
,该部门表现
为不良的贸易绩效。在整个行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时
,B指数的测算就很有必要
,因为此时
产业间贸易的调整成本对整个行业的调整成本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 10]。从表
9可以看出
,从产业绩效
角度考虑
, 8716类产品在
1992~2008年这
16年间平均业绩最高达到
0. 68,对美国出口额远高于从


—62 —




INDUSTRIAL ECONOM ICS RESEARCH 

美国进口该类产品金额
,表明该类产品的国内平均业绩良好。平均业绩最差的是
8705类产品
,B指
数值为
-0. 30, 8716与
8705类产品贸易在这些年中表现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但是业绩相差甚远
,

主要是由于
8716类产品以我国向美国出口为主
,而
8705类产品在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2001
年、
2003年对美国的出口额为
0,其余年间出口远远低于进口
,国内业绩较差。

对于衡量整个中美汽车产业业绩
,不能简单地加总单个产品的
B指数
,我们采用佟家栋
,刘钧霆


(2006)介绍的
Smeets[11 ]产业
B指数方法
,计算整个中美汽车产业业绩情况
:

n

ΣwiB +

i= 1 | ΔXi |+| ΔMi |
BR=
in,w i= n (5)

Σw iBi


(| ΔXi |+| ΔMi |)




i= 1 i=1

(5)式中分子代表产业内所有
B >0产品的
B指数加权
,分母代表产业内所有
B <0产品的
B指数加
权。
BR为
B指数比率
,BR >1时
,表明整个产业有良好的贸易绩效
;BR <1时
,表明整个产业绩效不良。

9 

1992~2008年中美汽车产业总体
B指数


1992 -1993 1993 -1994 1994 -1995 1995 -1996 1996 -1997 1997 -1998 1998 -1999 1999 -2000

5. 96
2004 -2005 2005 -2006 2006 -2007
3. 55 5. 77
从表9看出,中美汽车产业总体B指数比率除了在2000~2001年, 2007~2008年间小于1,其余
BR 1. 97 3. 04 8.41 1.04 3. 50 7. 99 7. 45

2000 -2001 2001 -2002 2002 -2003 2003 -2004 2007 -2008

BR 0. 77 329. 87 3.59 22.85 1.47 0. 58

年间都大于
1,说明在中美汽车贸易中
,我国汽车产业国内业绩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由于边际
产业内指数可以反映一个产业内贸易调整成本的大小
,因此
,B指数比率大于
1说明我国汽车产业调
整成本较小
,而且有较大的优势。

根据式
(4)我们再计算主要产品的
MQ指数
,如表
10所示。

通过
MQ指数可以比较出中美汽车产品质量的表
10 2002~2008年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

动态变化
,如果
MQ指数过高或过低
,说明产品质量主要产品边际质量指数 
的调整剧烈。从表
10可见
, 2002~2008年中美汽年份
8701 8702 8703 8707 8708
车及其零部件进出口贸易中
, 8701类产品的质量波2002 -0.05 -0. 06 -0. 34 0.00 0.11
动较大
,这将造成该产品的调整成本过高。
8702、
2003 0. 25 0. 04 -0. 52 -0. 02 -0. 18

8707类产品的
MQ指数由负变正
,表明中国向美国2004 -0.34 -0. 19 0.23 0.03 -0. 05

2005 -0.28 0. 20 0.08 -0. 03 0.02

出口的该类产品质量逐年提高
,其他产品的质量波2006 0. 45 0. 48 -0. 04 0.00 -0. 02
动不大
,基本保持平稳。2007 -0.20 0. 18 0.05 -0. 47 -0. 02

四、研究结论2008 0. 15 0. 23 -0. 49 0.42 0.01

本文分别通过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指标、分类指
标和动态指标
,考察了
1992~2008年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
,得出以下结论
:

1.从静态指标来看
, 1992~1996年中美汽车产业
G-L指数大于
0. 5,其余各年
G-L指数均小

0. 5。也就是说
, 1992~1996年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较高
,在
1994年达到顶峰
,而从
1997
年开始产业内贸易程度逐渐降低
,趋于产业间贸易
,到
2005年后又开始有所上升。从
15种分类产品
来看
, 8701、8707、8709类产品大部分年份的
G-L指数大于
0. 5,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
,其余
11种汽
车产品表现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2.从分类指标来看
,通过计算
1998~2008年中美汽车产业各种产品进出口价格比
,结合
G-L
指数
,在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中分析
,得出我国出口汽车产品与美国的汽车产品存在着质量上的
差异
,即垂直差异
,并且我国向美国出口汽车产品的价格低于从美国进口汽车产品的价格
,呈现出一

63 —




 王梦婷 曹家和 程 哲产业内

贸易发展现状研究

种低端垂直产业内贸易现象。


3.从动态指标来看
,中美汽车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有一定的波动
,在
2006~2007年达到
最高程度
0. 99,尤其是在
2002年以后中美汽车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逐步增长
,说明在
2002年以后中
美汽车贸易增量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产业内贸易的增长。从分类产品来看
,除了
8701、8702、8707、
8709类汽车产品的贸易增量表现为产业内贸易为主以外
,其他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大多数年
间小于
0. 5,即贸易增量来自于产业间贸易。
4.从中美汽车产业业绩来看
,我国汽车产业国内业绩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的调整成
本较小
,但是通过产业内贸易分类指标我们得出
,中美汽车产品中存在着质量差异
,在以产业内贸易
为主的一些产品中
,表现为低端垂直产业内贸易
,即我国汽车产品相对于美国汽车产品存在着品质的
劣势。因此
,我国国内汽车产业业绩良好主要是通过成本的优势
,而不是品质的优势体现出来。从边
际质量指数来看
, 8701类产品质量波动较大
,产品的调整成本过高
; 8703类产品质量缓慢上升
,其他
类产品质量波动不明显。
参考文献
:

[1]沈玉良
, the Econom ic Journal,孙楚仁
,等.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
[J].世界经济研究
, 2007 (5).
[2]胡佩尔
,杨丽华.基于产品差异性的中国汽车产业内贸易研究
[J ].工业技术经济
, 2007 (5).
[3]易雪玲
,邓志高.车辆及零部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J ].财经理论与实践
, 2008 (9).
[4]强永昌.产业内贸易
——
——国际贸易最新理论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2.
[5 ]David Greenaway, 1995,“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ra2Industry Trade: : A Cross Industry Analysis for the United King2
dom ”
[6]GiuseppeCeli,1999,VerticalandHorizontal Intra2IndustryTrade:What IstheEmpiricalEvidenceforUK,CELPEDiscus2
sion Paper,University of Salerno, Italy.
[7]BrulhartM.
, 1994,Marginal Intra2Industry Trade: 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for Pattern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
WeltwirtschaftlichesArchiv,vol. 130,pp. 600—613.
[8]A.
K.M. Azhar,RobertJ. R. Elliott,2008,“On theMeasurementofChanges in ProductQuality inMarginal Intra2Industry
Trade”, R eview of W orld Econom ics, vol. 144, issue 2, 225—247.
[9]黄卫平
,韩燕.产业内贸易指标述评
[J ].财贸经济
, 2006 (4).
[10 ]佟家栋
,刘钧霆.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的经验研究

———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
[J ].南开经济研究
,
2006 (3).
[11]Smeets,H. Z. Germany, InBrulhart,M. Hine,R. (Ed),1999, Intra2Industry Trade and Adjustment: The European Ex2
perience,Macmillian PressLtd,London.


:

①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商品数据库。
(责任编辑
:千 山
)
The Analysis of Intra2Industry Trade in Vehicle between China and USA

WangMengting1, Cao Jiahe1, Cheng Zhe2

(1. BusinessSchoolofHohaiUniversity, Nanjing210093, China; 2. HuataiSecuritiesCo. , Ltd, Nanjing21000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data ofUN Comtrade, the paper calculates G2L index, HIIT, VIITindexandA, B indexfortotal
vehiclesindustryand15 typesofvehicleproductsbetweenChinaandUSATheconclusionshowsthattheoveralllevelofvehi2
cle intra2industry trade is low. In addit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is som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USA in vehicle
products. In a short, vehicle intra2industry in China has good performance but low quality of vehicle products.

Key words: intra2industry trade; vertical intra2industry trade; marginal intra2industry trade; trade performance

—6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