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

合集下载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理和工艺等,②聚集易于传递信息,③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完善,④聚
集带来专业人才和服务的集中。
● 规模收益: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不发生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但发生在产业层次
上。
T越接近于1,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T越接近于0,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一)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
● 定义: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 种类: 内部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霍斯德尔现象,
外部规模经济,对整个行业。
● 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源泉:①聚集产生压力,促使厂商改进技术、管
第三节
一、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产业内贸易理论
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指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 类型产品。 二、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1、进出口的商品有非常高的相互替代性, 2、进出口国在该商品的生产能力方面并无大的差别。 三、产业内贸易的测度 产业内贸易指数: T = 1︱X-M ︱ X+M
T∈〔0 ,1〕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案例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案例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案例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流,而产业间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和合作。

下面是一些关于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案例。

1. 中国的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不同地区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进行大量的贸易,例如深圳和上海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向全国各地的零售商供应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2. 美国汽车产业内贸易:美国的汽车产业分布在不同的州,例如底特律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中心。

不同州之间进行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和成品汽车的贸易,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3. 欧洲联盟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进行大量的农产品贸易,例如法国向德国出口葡萄酒,西班牙向英国出口橄榄油。

这种贸易有助于满足不同国家的农产品需求,并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4. 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内贸易:日本的高科技产业集中在东京和大阪等地。

不同地区的高科技制造商之间进行大量的贸易,例如东京的半导体制造商向全国各地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供应芯片。

5. 韩国的化妆品产业内贸易:韩国的化妆品产业发展迅速,不同地区的化妆品制造商之间进行大量的贸易。

例如首尔的化妆品制造商向全国各地的零售商供应化妆品。

6. 亚马逊的全球供应链: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它在全球各地建立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通过亚马逊平台向全球消费者销售商品,实现了产业间贸易的合作。

7. 德国的机械制造业产业间贸易: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全球具有竞争力,德国的机械制造商向世界各地出口机械设备。

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向美国出口汽车零部件。

8. 中国的纺织品产业间贸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中国的纺织品制造商向世界各地出口纺织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9. 印度的软件服务产业间贸易:印度的软件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印度的软件公司向世界各地提供软件开发和IT服务。

例如印度的软件公司向美国的企业提供软件开发服务。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根据贸易形式的不同,产业内贸易可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指相同技术水平的产品之间的双向流 动。
•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之间的双向 流动,通常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增长和收入 提高
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变得更 加多样化和高端化。这导致 企业需要进口更高质量的同 类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同 时也使其具备出口该类产品 的能力。
05
产业内贸易的政策研究
关税与产业内贸易
要点一
总结词
关税是产业内贸易政策的核心,对产业内贸易具有重 要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关税是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可对国内产业提 供保护,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产业内贸易中, 关税可影响国内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产业内贸易 的水平和结构。
非关税壁垒与产业内贸易
欧盟内部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欧盟内 部产业内贸易对欧盟经济也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一方面,产业内贸易促进 了欧盟内部的稳定和发展,增加了就 业机会和外汇收入;另一方面,产业 内贸易也促进了技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有助于提升欧盟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和东亚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日本和东亚产业内贸易概述
日本和东亚各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涉及多个领域,包 括制造业、服务业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东亚经济 的崛起,日本和东亚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也日益密切。
产业内贸易包括相同产品的交换和相同生产过程之间的贸易 。这种贸易形式与产业间贸易(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交换) 相对应。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产业内贸易可分为成熟产业内贸 易和新兴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与联系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与联系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与联系
产业内贸易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进行的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例如,一个国家内的农业部门向制造业部门提供农产品,制造业部门则向农业部门购买农机设备。

而产业间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产业部门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例如,一个国家的制造业部门向另一个国家的农业部门购买农产品,同时向该国的服务业部门购买物流和金融服务。

区别:
1. 范围不同:产业内贸易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而产业间贸易发生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

2. 影响因素不同:产业内贸易主要受到国内的经济政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而产业间贸易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3. 相互依存程度不同:产业内贸易具有较高的相互依存程度,不同产业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实现产业链的顺畅运转;而产业间贸易虽然也存在相互依存,但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各国或地区之间的产业部门相对独立。

联系:
1. 互为补充: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是相互补充的,国内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国际产业间贸易提供了基础,而国际产业间贸易的拓展则促进了国内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 互为推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相互推动,国内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提升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从而提高其
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而国际产业间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各国或地区的产业内贸易发展。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第三节产业内贸易一、早期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或称同产业贸易定义为在同一时期内既进口又出口属于同一产业的产品。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开始注意同产业贸易现象,但最初的研究大多属于经验分析。

1960年,维多恩(P. J. Verdoorn)在一篇论文中分析了“比荷卢同盟”形成对三个国家的影响,发现三个国家专业化分工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不同分支之间。

1966年,巴拉萨(B. Balassa)对欧共体形成后各成员国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欧共体各国的贸易增长大部分是发生在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的商品组内,而不是在商品组之间。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H. G. Grubel and P. J. Lloyd)是最早系统地从理论上研究同产业贸易现象的经济学家。

1975年,格鲁贝尔和劳埃德出版《同产业贸易》一书,对同产业贸易理论作了较系统的说明,他们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所谓同质产品(homogeneous products)是指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或相同产品生产区位不同或制造时间不同。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认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由于运输、储存、销售和包装等成本引起的。

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

例如水泥、黄沙和砖瓦等等,这些产品的运输成本占整个产品成本的比重非常大,从而使这些产品的贸易半径比较小,这种产品的消费者会从最近的原料生产点来获得这些产品,而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决定了这些产品生产的区位。

因此会出现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这些产品的情况,便出现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

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的商品其基本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通过提供仓储、运输等服务来实现商品的增值,成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一种形式。

(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

一国供给和需求的不一致及其自然灾害可能会引起一个国家进口一些其他时候出口的产品,同样出现了产业内同质产品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名词解释经济学

产业内贸易名词解释经济学

产业内贸易名词解释经济学
产业内贸易,也被称为部门内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产业内贸易涉及的产品可以是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可以满足同一消费需求。

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主要包括产品差别、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差别。

1. 产品差别是指产品在品质、设计、商标和特性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或优势,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2.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从而使得生产效率提高。

在产业内贸易中,规模经济可以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出口竞争力。

3. 消费者偏好差别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需求和偏好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某些产品在某些市场上更受欢迎,而在其他市场上则可能不太受欢迎。

此外,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产业内贸易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第六章-产业内贸易

第六章-产业内贸易

第六章-产业内贸易一、产业内贸易的定义产业内贸易指同一国家或地区内,以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为主要流通对象的贸易活动。

该贸易活动不牵涉国际关系,仅限于国内的经济活动范畴。

二、产业内贸易的形式和特点1.形式产业内贸易主要包括商品交换、生产要素的交换、技术交换等。

2.特点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贸易主体为同一国家或地区内的企业、个人或政府机构;•交易的货物、资本、服务等均为现实的物质财富;•交易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相互间的利益;•交易不受国际关系的干扰,对经济体系自身的影响更为显著。

三、产业内贸易的意义和作用1.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缩短生产链,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提高。

2.增加贸易成本产业内贸易消除了国际贸易中的一系列限制和成本,例如关税、运输成本、汇率风险等。

由于没有国际关系的限制,这些成本和限制不会存在于产业内贸易的过程中。

3.加快市场流转速度产业内贸易能够缩短物品流通的时间和距离,当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获得顾客的认可,供需达成平衡,而另一生产者发现市场上短缺相关产品时,通过内部贸易,解决市场需求。

四、国内贸易政策由于产业内贸易是国内的经济活动,因此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来规范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1.规范市场秩序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2.促进内部贸易的发展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生产者之间开展产业内贸易活动,建立更加便捷的贸易通道,降低交易成本,加快市场流转速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投入,以提高市场的高效运转,使生产者、流通者和消费者之间愈发便捷,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经济水平。

五、产业内贸易发展方向1.物流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普及,产业内贸易也将加速向新技术方向发展。

产业内贸易名词解释

产业内贸易名词解释

产业内贸易名词解释产业内贸是指国内企业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即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产业内贸包括了各种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买卖活动,这些行业可以是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

产业内贸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企业间的需求,推动产业链的发展和优化。

通过产业内贸,企业可以获得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等,以及向其他企业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这样的交换不仅能够实现企业间互相补充、合作和协同,还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产业内贸的核心是供需关系的平衡和市场机制的发挥。

供给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和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和购买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供需的平衡和市场机制的发挥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企业间的有效竞争,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益和创造力。

产业内贸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产业链的发展和深化。

产业内贸使得各个环节的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推动了产业链的形成和优化。

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换和合作使得整个产业的协同作用得以发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了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供需的平衡和市场机制的发挥。

产业内贸通过市场机制,使得供需双方根据自身需求和供给条件进行交换,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

市场机制的发挥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间的有效竞争,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益。

3. 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

产业内贸使得企业之间实现了互补和合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推动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同时,产业内贸也促使了企业间的竞争,强制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应对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

4. 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产业内贸使得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发展方向选择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和交换。

这种多样性使得产业结构更加丰富,提高了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

产业内贸易的名词解释

产业内贸易的名词解释

产业内贸易的名词解释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行业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产业内贸易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产业内贸易进行全面解释。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和特点产业内贸易是由于不同行业的相互依存和合作,形成了一种国内贸易模式。

国家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通过供需关系、分工协作等交易方式进行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融合:产业内贸易是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融合,通过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和资源优势相互支持,形成更加高效的生产和交流体系。

2. 资源互补:产业内贸易实现了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源互补,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3. 协作共赢:产业内贸易强调的是行业之间的协作共赢关系,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4. 增加就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各个行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带动了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

二、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和模式产业内贸易有多种类型和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供应链贸易:供应链贸易是指生产和销售环节中,通过供应链的衔接,实现资源的高效流动和产业内贸易的有效推动。

供应链贸易强调的是供应商与生产商、分销商和终端零售商之间的紧密合作。

2. 产业链贸易:产业链贸易是指通过产业链的环节连接和产业链内的合作,实现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产业链贸易的核心是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3. 跨行业合作:跨行业合作是指不同行业之间进行的产业内贸易。

跨行业合作的核心是通过组织和行业间的协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赢。

4. 产业服务交流:产业内贸易不仅包括商品和物资的交换,还包括服务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产业内的服务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和技术创新。

例如,各个行业之间的技术协作、人才培训等。

浅论产业内贸易

浅论产业内贸易
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产品差异理论认为产品差异是影响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国家之间的产品差异越大,产 业内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产品差异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规模经济理论
定义: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理论基础:产品差异理论基于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多样化的假设,认为由于产品差异的存在,各国可以 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产业内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产品差异理论认为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在于各国之间产品差异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使 得各国可以相互进口对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优化。
产业内贸易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基础 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产业内贸易的利弊分析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和内涵
添加标题
产业内贸易: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似或相同经济技术特点的同一产业内不同国别的企业之间进行的相 互进出口活动。
添加标题
内涵:产业内贸易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程度,以及各国在该产业生产上 的优势差异。
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 创新
推进贸易便利化,降低交易成 本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产业内贸易的弊端
竞争压力加大:产业内贸易使得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 保持市场份额。
资源浪费:产业内贸易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某些产业可能过度扩张,造成资源浪费和 环境污染。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眼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内部产业之间的贸易关系,探讨了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了不同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性。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生产要素的互补关系,比如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互相补充;另一方面,不同产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比如不同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和价格竞争。

产业内贸易理论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性,揭示了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和特点。

其次,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了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

产业内贸易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了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比如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等。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再次,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了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产业内贸易不仅能够促进各个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和优化,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通过产业内贸易,不同产业之间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最后,产业内贸易理论还涉及了产业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产业内贸易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促进产业内贸易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产业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产业内贸易、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制定和实施产业内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总之,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四讲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四讲产业内贸易理论

根据美国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 H.G.Grubel and P.J.Leoyd)在其《产业内贸易—— 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专著中的研究: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是
外部市场是指与此相对应的买卖双方独立 进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
4. 1. 2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根据贸易是发生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还是发生在 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指商品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产生的差异性,如
烟草、香水、化妆品、服装等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
4.2.3 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 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产品的差别性只是为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准备了可 能性条件, 而产业内贸易的内在动力来自于不同国 家的需求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 因此, 产业内贸 易理论与收入偏好相似理论是相互融通的。
人均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力水平和购买商品结构 的重要因素。
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发生仍然是 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在于消费需求 偏好的多样性。
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南北贸易,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
的贸易,反映了生产要素构成相异的产品间的 产业内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大约为 30%—40% 。 另一种是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反映了生产要素 禀赋程度相似,生产结构也比较接近的产品渐 进性的产业内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 大约为60%—70%。
1.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2.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在两个国家
中是同质的,并且假定劳动可以在两个产 业间自由流动,但资本是一种特定化的要 素;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18
③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 垂直差异就是质量差异。因个人收入差异, 不同消费者需要不同档次的产品。为满足 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高收入水平国家可 能进口中低档产品来满足国内低收入阶层 的需求;同样,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也可 能进口高档产品满足国内高收入阶层的需 求,从而产生产业内贸易。 如:汽车贸易。
17
② 技术差异产业内贸易 技术差异是指由于技术水平提高所带来的 差异。从技术的产品角度看,是产品的生 命周期导致了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技术先 进的国家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技术后进的 国家则主要生产那些技术已经成熟的产品, 因此,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 品间产生了产业内贸易。 如:中国生产的盒式磁带录相机与美国生 产的DVD机展开产业内贸易。
14
⑥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intra-firm trade)也 称为公司内贸易,指的是在母公司与子公 司或者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产生的国际贸 易。由于统计上常常将零部件、中间产品 以及加工产品都视为同样的产品,因此,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
15
2、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异质产品是从实物形态上看,产品品质、 性能、造型、设计、规格、商标及包装等 方面的差异。 差异产品又可以分成三种: 水平差异产品 技术差异产品 垂直差异产品
产业内贸易
1
一、背景 二战以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 科学技术和行业分工越来越被予以细划, 不同的发达国家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往往 展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导致他们相互就 同一类产品展开贸易。美国经济学家格鲁 贝尔(H.G.Grubel)率先提出产业内贸易 一词。
2
二、产业内贸易概念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两 种基本类型: 1、产业间贸易 一种是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 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 品,这称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产业内贸易的定义、特点、原因和影响等方面。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部的商品和服务的跨国贸易活动,即同一产业内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产业内贸易的定义。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部的商品和服务的跨国贸易活动。

产业内贸易的范围涉及到同一产业内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例如汽车产业内部的零部件贸易、电子产业内部的元器件贸易等。

其次,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产业内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贸易规模庞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贸易结构复杂。

产业内贸易涉及到多种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往来,贸易结构复杂多样。

三是贸易方式灵活。

产业内贸易的方式多样,可以采取进口、出口、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贸易活动。

再次,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全球化的推动。

全球化使得产业内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各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活动不断增加。

二是分工合作的需求。

不同国家在同一产业内具有不同的优势和资源,因此需要进行分工合作,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三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业内贸易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最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产业内贸易对国际贸易和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的不断扩大,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活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内贸易使得各国在同一产业内进行合作和竞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是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各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产业内贸易的定义、特点、原因和影响等方面。

产业内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和促进国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第 六 章规模经济、政策博弈、相互需求和国际贸易王炳才1. 产业内贸易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所揭示的是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产品之间的贸易,如汽车与衣服的贸易,因此这类贸易被称为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具体产业部门内部产品的相互贸易,即一国同时进口和出口同类型产品。

如德国既向意大利出口汽车,又从意大利进口汽车。

它又被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

在这里,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按照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至少前三位数字相同的商品,即,属于同类、同章和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出口项目上,又出现在进口项目上。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相比,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进口和出口的商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

从使用价值看,进出口商品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的往往是消费者不同的评价和选择。

极端地说,一国不进口该商品也正常运行。

第二、进口国和出口国在与该产业有关的资源和技术方面无显著差别。

产业内贸易并非因为资源禀赋差异或技术差距,相反,产业内贸易往往发生在生产力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等条件相当接近的国家之间。

在当代,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比重很大。

2. 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的发达程度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H.G.格鲁贝尔和P.J.劳埃德于1975年提出来的。

从某一产业角度看,产业内贸易指数可用下述公式计算:Bi=1-∣Xi-Mi ∣/( Xi+Mi ) (1)其中,Xi 表示一国i 产品的出口额,Mi 表示该国该产品的进口额,∣Xi-Mi ∣表示出口与进口差额的绝对值。

Bi 表示i 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其量值在0至1之间变动。

Bi 愈接近1,则产业内贸易程度愈高;Bi 愈接近0,则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

就一国角度看,产业内贸易指数可用各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求得,它表示一国产业内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公式如下:(2)当一国进出口额不平衡时,(2)式往往倾向于低估一国产业内贸易指数。

上述两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对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活动。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主要关注的是跨国贸易,即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产业内贸易的定义与特点产业内贸易,简称“内贸”,是指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活动。

产业内贸易的出现是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性,即各个产业在资源配置、技术水平、成本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性推动了不同产业间的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进而形成了内部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模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内贸的规模逐渐增大。

各个产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在国内市场中占据较大比例。

2. 资源配置效率:产业内贸易能够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内贸,各个产业能够更加专业化地进行生产,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促进产业升级:内贸的存在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内贸,不同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产业内贸易的驱动因素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差异:各个产业在资源配置、技术水平、成本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性是内贸活动产生的基础。

2. 政策支持:政府的产业政策对内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调动产业间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促进内贸发展。

3. 市场需求:市场对不同产业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也会影响内贸的发展。

不同产业之间的商品交换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4. 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内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技术的进步使得各个产业能够更加专业化和优质化地进行生产。

三、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与意义产业内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1. 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也被称为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指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从静态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垄断竞争;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考虑需求相同与不相同的情况。

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在相似的经济体(要素禀赋和科技水平相似)之间发生的;是同一行业内部相似产品(相似的生产要素密集度)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成因: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消费者的偏好。

两国需求的重叠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

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动机。

●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指标——产业内贸易指数(IIT)1.巴拉萨指数:T i=|X i−M i||X i+M i|经济含义为:表示净出口被抵消的程度。

当X i或M i为0时,T i=1;当X i=M i时,T i=0.这样,该指数T i与产业内贸易呈反比关系。

2.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T i=1−|X i−M i|(X i+M i)当T i接近1时,该国的进出口更接近产业内贸易。

3.标准的产业内贸易指数:T i=1−∑|(X iX)−(M iM)|∑|(X iX)+(M iM)|式中:X i和M i分别代表特定产业中特定产品的进口额和出口额。

X和M分别代表某国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

X iX 和M iM分别代表该特定产业中特定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该国家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比率。

∑代表对该特定产业中所有产品的集合。

经济含义为:当T i=0时,该产业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当T i=1时,该产业存在最大化的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1)完全相同产品(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完全相同的产品发生产业内贸易的机会是不多的,一般只在以下几种特殊的情况:1、边境交叉贸易2、季节性贸易3、转口贸易4、相互倾销5、其他原因,如分类上的偏差、公司内部贸易等原因(2)水平性产业内贸易理论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H—IIT)指两国进行双向贸易的产品为同一种类但属性不同的水平差异产品,发生在经济技术水平相似国家之间。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百科名片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

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

目录简介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产业内贸易对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作用展开简介基本概念产业内贸易,也称部门内贸易,即一国或地区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理论正规模型。

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1、产品差别2、规模经济3、消费者偏好差别编辑本段产业间贸易在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即要么产业内贸易进口,要么出口;而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Two-way Trade)。

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业间产品的贸易,如一国生产的工业品和另外国家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交易,而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工业产品中的某一类产品间的贸易。

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一般是通过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独立厂商交易来完成,而产业内贸易则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来实现。

现在,由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贸易是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进行的。

这种跨国公司利用特殊优势所形成的内部化交易机制被称为内部市场。

与此相对应的买卖双方独立进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外部市场。

由此,产业内贸易可以更精确地表述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

编辑本段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一)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特征1.与产业间贸易相比,产业内贸易在内容上与其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内贸易
进口,要么出口;而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Two-way Trade)。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业间产品的贸易,如一国生产的工业品和另外国家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交易,而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工业产品中的某一类产品间的贸易。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一般是通过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独立厂商交易来完成,而产业内贸易则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来实现。现在,由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贸易是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进行的。这种跨国公司利用特殊优势所形成的内部化交易机制被称为内部市场。与此相对应的买卖双方独立进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外部市场。由此,产业内贸易可以更精确地表述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
技术差异
技术差异是指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差异,也就是新产品出现带来的差异。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先进工业国技术水平高,不断推出新产品,而后进国家则主要生产标准化的技术含量木高的产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编辑本段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编辑本段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差异产品分类
产业内贸易首先表现为差异产品的贸易。所谓差异产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差异产品一般分为三类: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和技术差异产品。商品差异的类型不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也不同。
水平差异
水平差异,是指同一类商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商品产生差异。从水平差异分析,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消费者偏好,即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当不同的国家消费者对彼此的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种产生相互需求时,就可能出现产业内贸易;
综述
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
产业内贸易相关书籍
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跨国公司理论中,把跨国公司分为垂直一体化模型和水平一体化模型两种。垂直一体化模型中的跨国公司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分散于不同国家,而水平一体化模型中的跨国公司在很多国家重复从事大致相同的活动。垂直一体化模型和水平一体化模型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
产业内贸易
————————————————————————————————作者:
————————————————————————————————日期:

产业内贸易
百科名片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
垂直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垂直型跨国公司在总部和海外工厂之间实行纵向分工,设在母国的总部和工厂从事产业链中关键的产业环节,一般是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活动;海外子公司则往往从事产业链中增值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这种纵向分工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传统的直接投资方式。当母国与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存在一定差距时,处于某一生产阶段的子公司会从其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输入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加工后输往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由此产生“垂直贸易”。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垂直贸易应该算作是产业间贸易,但在各国的统计上常常将零部件、中间产品及加工产品视为同组商品,因而被统计成为产业内贸易。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的垂直型内部贸易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来源之一,使无论是投资国或是东道国的产业内贸易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随着跨国公司数目的增加,产业内贸易额也会增加。但这种产业内贸易的增加对投资国与东道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对母国而言,当它对外进行垂直型直接投资时,为了保持母国对东道国的技术优势,母国会利用它的有利经济条件,包括丰富的人力资本、大量的研究机构、以及研究与开发投资等,提高母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因此,一国的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越多,产业内贸易额就越大,所体现出来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就越大。而对东道国而言,虽然吸引垂直型跨国投资可以增加产业内贸易,从而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从短期来说对一国外贸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但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总是接受前一轮被淘汰的技术,在技术发展上始终处在相对劣势的地位,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大,因而这种产业内贸易的扩大并不能代表产业真正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垂直差异
垂直差异,是指产品品种上的差异。从垂直差异产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对商品档次需求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收入差异,收入高的消费者偏好高档产品,而收入低的消费者只能偏好中低档产品。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就可能出现高收入国家进口中低档产品和低收入国家进口高档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编辑本段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一)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特征1.与产业间贸易相比,产业内贸易在内容上与其存在着极大的差异。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是双向性的,即在同一产业内,产品在发生进口贸易的同时也会发生出口贸易。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些产品中,既有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有资本密集型产品;既有标准技术产品,也有高技术产品。。4.虽然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这些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进行产业内贸易,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二)现代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条件 1.运输、信息、管理等手段的现代化,使以往只能在分工和协作有可能跨越国界形成产业内国际分工和协作。国之内进行的产业内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备了现实性条件,即生产的标准化、柔性制造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工厂的自动化设备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的大型工业项目,而且可以生产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项目,从而使技术和设备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转移具有了可能。3.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主要是集中在新产品和制成品的产业,而科技革命的发展,使世界市场的容量迅速扩大,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涌现、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4.世界各国农业长期相对下降,发达工业国家的自给率不断上升,使得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国的分工及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之间的产业间贸易日益减弱,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5.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新兴产业”和“衰退产业”的差异日趋明显,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l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l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l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l
简介
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产业内贸易对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作用
展开
简介
基本概念
产业内贸易,也称部门内贸易,即一国或地区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产业内贸易Leabharlann 论正规模型。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
1、产品差别2、规模经济3、消费者偏好差别
编辑本段产业间贸易
在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即要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