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
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疼痛
针
处理 放松局部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
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断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针处理 保持镇静
保持原有体位
预防 检查针具;
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循法 弹法 刮法 摇法 飞法 震颤
常用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 捻转补泻 疾徐补泻 开阖补泻 呼吸补泻 迎随补泻
留针
间 歇 行 针
出针
2020/9/25
36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 手法 留针
晕 症状 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 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 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
2.其他补泻
• (1)疾徐补泻
•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 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 (2)迎随补泻
•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人为补法, • 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人为泻法。
七、留针与出针
留针
方法 静留与动留 时间 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
● 注意观察
出针 防止出血与疼痛--慢
《针灸聚英》 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出针不 可猛出,必须作三、四次,徐徐转而出之则无血,若猛出必见血也。
针刺流程
针刺角度方向深度
消毒
进针
得气
行针
补泻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 夹持 舒张 提捏
管针进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
针 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处理 出针 平卧保暖 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
滞 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
处理 放松(精神 局部)
针
转移注意力/调整针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位、手法、外力、滞针
凡刺浅深,惊针则止
《针灸大成》
行针手法
行针概念
广义 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 狭义 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
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 作方法(运针)
行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
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提插提下法针进与退插的针 操结 作合 方法,对穴位施行上
幅度/层次/频率/时间
基本手法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 或食中两指将腧穴 部位皮肤向两侧撑 开使之绷紧,刺手 持针从其间将针刺 入。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提捏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 指将腧穴部位的皮 肤捏起,刺手持针 从捏起部的上端刺 入。
毫针的针刺方法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 腧穴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针刺的角度
直刺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平刺(横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
针刺的方向
依腧穴所在部位 依经脉循行 依穴位与病位
毫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的深度
部位 个体差异 经络 病情 时令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年龄、体质、胖瘦等 阴经与阳经 刺经与络 虚实表里寒热/急慢 春夏浅 秋冬深
针灸推拿技术介绍
朱永磊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 ●押手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多指持针法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 食指持针,中指 指端紧靠穴位, 中指指腹抵住针 身下段,当拇食指 向下用力按压时 ,中指随势屈曲 将针刺入,直刺 至所要求的深度 。
提Hale Waihona Puke Baidu法 捻转法
行针与得气
捻转法刺(18手0-挟36持0)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
角度/频率/时间
行针与得气
针刺得气
夫用气者针,之乃十类二,经之在根于本,调生气命之泉源。
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 下针得气,方能行《补灵泻枢、除刺疾节病真邪》
《金针梅花诗钞》
得气的定义 经气感应 针感
得气的表现
原因 针具质量 手法过重 刺伤血管
血 现象 疼痛 肿胀 皮肤青紫 肿 处理 按压 冷敷 加压包扎 热敷
预防 检查针具 注意手法适度
熟悉解剖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针刺过深 刺穿胸腔和肺组织
气 现象 胸痛 胸闷 呼吸困难 胸 处理 起针 半卧位 胸腔排气 输氧
预防 熟悉解剖 谨慎选择胸背部穴位
针刺角度及深度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指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 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 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挟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捏 住针身下段,露出 针尖,刺手拇食指 执持针柄, 将针尖 对准穴位,双手配 合动作,用插入法 或捻入法将针刺入 皮下。
行针与得气
影响得气的因素
医生 取穴、方向/角度/深度、手法 患者 体质(类型) 病情 环境 温度/噪音
六、针刺补泻
● 针刺补泻原则
《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灵枢 九针十二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 之时,以针为之。
单式补泻手法
• 基本补泻 • (1)捻转补泻 •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
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 者为补法。
•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 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 (2)提插补泻
•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 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 主者为补法;
•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医者 手下沉紧/如鱼吞钩饵/徐和 患者 酸/麻/胀/重(热/凉) 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
得气的意义
行针与得气
得气与疗效的关系
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灵枢 九针十二原》
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迟
,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
《针灸大成》
●注意 一般与特殊 勿片面追求
得气与虚实补泻的关系
若针下气至,当察其邪正,分清虚实《针灸大成》 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灵枢 终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