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简答

合集下载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总分20分)1.《金匮要略》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金匮要略》成书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汉朝D. 明朝答案:C3.《金匮要略》主要论述了哪些内容?A. 外科B. 内科C. 妇科D. 儿科答案:B4.《金匮要略》中“金匮”一词的含义是什么?A. 金制的柜子B. 珍贵的医学知识C. 古代的药房D. 古代的医学书籍答案:B5.《金匮要略》中提到的“风邪”是指什么?A. 风热B. 风寒C. 风湿D. 风燥答案:B6.《金匮要略》中“虚劳”是指什么?A. 身体虚弱B. 过度劳累C. 营养不良D. 慢性疾病答案:D7.《金匮要略》中“痉病”是指什么?A. 肌肉痉挛B. 神经痛C. 癫痫D. 脑炎答案:A8.《金匮要略》中“疟疾”的治疗方法是什么?A. 服用青蒿B. 服用黄连C. 服用石膏D. 服用大黄答案:A9.《金匮要略》中“黄疸”的治疗方法是什么?A. 服用茵陈B. 服用黄芩C. 服用栀子D. 服用大黄答案:A10.《金匮要略》中“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A. 服用天麻B. 服用人参C. 服用黄芪D. 服用白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总分15分)1.《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五劳七伤”包括以下哪些?A. 心劳B. 肝劳C. 脾劳D. 肾劳答案:ABCD2.《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六淫”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3.《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七情”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4.《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BCD5.《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九种体质”包括以下哪些?A. 平和质B. 气虚质C. 阳虚质D. 阴虚质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总分10分)1. 简述《金匮要略》中“中风”的临床表现。

金匮要略复习题附答案

金匮要略复习题附答案

金匮要略复习题附答案1. 金匮要略的作者是谁?答:张仲景。

2. 金匮要略成书于哪个朝代?答:东汉。

3. 金匮要略主要包含哪些内容?答:金匮要略主要包含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病证的诊治方法。

4.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伤寒”是指什么?答:伤寒在金匮要略中指的是由外感风寒引起的一种疾病。

5. 金匮要略中对于“中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金匮要略中对于中风的治疗原则是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6.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黄疸”有哪些类型?答:金匮要略中提到的黄疸有湿热黄疸、寒湿黄疸、瘀血黄疸等类型。

7. 金匮要略中对于“痢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金匮要略中对于痢疾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

8.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水肿”的成因是什么?答:金匮要略中提到的水肿的成因包括外感风邪、内伤饮食、脏腑功能失调等。

9. 金匮要略中对于“咳嗽”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金匮要略中对于咳嗽的治疗原则是宣肺、化痰、止咳。

10.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心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心悸的治疗方法包括安神、养心、活血、化瘀等。

11. 金匮要略中对于“痹症”的分类有哪些?答:金匮要略中对于痹症的分类有风寒湿痹、湿热痹、血虚痹等。

12.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痈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答:金匮要略中提到的痈疽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托毒外出等。

13. 金匮要略中对于“妇科病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金匮要略中对于妇科病证的治疗方法包括调经、止带、安胎、产后调理等。

14.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儿科病证”有哪些?答: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儿科病证包括小儿惊风、小儿疳积、小儿痢疾等。

15. 金匮要略中对于“外科病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金匮要略中对于外科病证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

《金匮要略》各章名解与简答题_202005031650073

《金匮要略》各章名解与简答题_202005031650073
14.六极:杨雄《方言》:“极,疲也”。六极指六种虚损的病证。《诸病源候论》谓气极、血极、筋极、骨极、 肌极、精极为六极。
15.谷饪:谷同穀(g■谷)o饪(ren任),熟食也。 饪指饮食。
16.五邪: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17.厥阳:厥.逆也。厥阳即阳气上逆。
18.卒厥:卒同猝。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五种病邪,又分别称作清、浊、大、小、谷饪之邪。五邪侵袭人体,各有一定 的规律,即“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之谓。风为阳邪,其性散漫,多中于午前而侵犯肌表,令人脉浮缓;寒为阴 邪,其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令人脉紧急;湿邪类水,其性重浊下流,常伤于下而流注关节;雾露 之邪轻清居上,易伤于上而犯皮媵;饮食之邪即谷饪之邪,从口而入,易损伤脾胃,而形成宿食。以上五邪中 人的法度,体现了同气相求,以类相从之共同规律,所谓大小、表里、上下,午暮等,都是相对而言,不必拘 泥。
19.脉脱:指一时性脉象乍伏不见.多由邪气阻遏,脉中气血一时不通所致。
20.四季脾王:王,通旺。意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各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处 可理解为一年四季脾气都健旺之意。
21.痫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22.卒病:指突然发生的新病。

1.
“脉浮者在前”指浮脉见于关前寸部。寸脉属阳主表,所以寸脉浮,病邪多在表,是正气抗邪于表的征象,脉多 浮而有力。“脉浮者在后”是指浮脉见于关后尺部。尺脉属阴主里,所以尺脉浮则病在里,多由于肾阴不足,虚 阳外浮所致,脉多浮而无力。《金匮》意在指出,临床诊脉要注意分部,而且辨证还应注意结合临床症状。该 条条文提出“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的肾虚症状,是为了说明只有脉证相参,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2.齿介齿:齿介(xi械)。齿介齿是指上下牙齿相摩切磋有声。

金匮要略-课后习题-简答题.

金匮要略-课后习题-简答题.

第1篇1、试归纳并分析《金匮》首篇的治则。

答:(1)虚实必须异治。

如肝实证则最易传之于所克之脏(脾),故其治当先治脾,以防肝病传之。

而肝虚则不传脾,其治除补之以本味(酸)外,尚须助用焦苦,因子(心)能令母(肝)实,益用甘味,因补土可荣木(2)表里当分缓急。

表里同病时,一般当先表后里,但若以里症为急,则应先里后表(3)新久宜有先后。

如有痼疾即所谓久病,又患卒病即所谓新病,一般应先治卒病,因卒病见效快,而痼疾非旦夕可愈(4)攻邪当随其所得。

无论病邪自外入还是自内生,往往是两种甚或两种以上相合,故治疗必须分清轻重多少。

此外,尚须分辨邪正之盛衰强弱,以便药到则邪去正复。

2、简述首篇肝虚的治法及道理。

答:五味补五脏,“酸入肝”故肝虚证以味酸的药物补肝脏;焦苦入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同时,火旺可制金,以防金乘木,故以焦苦的药物做辅助治疗;甘入脾,培土能荣木,又可制水助火,使肺金被制,以防乘犯肝木,故更用甘味的药物调补脾脏。

3、试述上工治未病的理论依据。

首篇原文“治未病”的含义是什么?答:“治未病”是指调治未受克我之脏传变而病的脏腑。

因一脏有病可依相克关系传变他脏,当某脏还未受克己之脏传变时,即进行调治,目的在于预防脏病相传,如肝实病而脾虚者,当泻肝实脾,以防肝病传脾。

上工懂得,五脏之间存在生克制化关系,一脏有病,最易传其所克之脏,故在治病脏(克我之脏)时,首先必须想到要用适当的方法或药物治其所克之脏,如治疗奔豚的奔豚汤中即用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防肝邪(气、火)传(脾)胃,胃和逆降则等于补益(调理)了脾胃,体现了“当先实脾”之治未病之旨。

若但治其肝,多肝病未已而脾胃病又起。

临床上见有肝炎即清热解毒利湿,而不辨其寒热虚实,结果是肝炎益重,且脾胃病(乏力,纳呆等)又现。

4、“厥阳独行”的含义是什么?“厥阳独行”是指阴气衰竭于下(即原文所谓“无阴”),阳气独盛于上(即原文所谓“有阳”)的阴阳失去平衡的状态。

2023年金匮要略思考题答案与各篇知识点补充

2023年金匮要略思考题答案与各篇知识点补充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1.《金匮》所论病证分类,阴病、阳病各指什么?阳病指属外表经络的病证;阴病指属内部脏腑的病证。

2.“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为什么?脏气为邪气改变3.“卒厥者,唇口青,身冷”其病机与预后“卒”同“猝”,忽然之意。

“卒厥”是指忽然发生昏厥的病证。

其病机为阴阳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

卒厥的预后,《金匮》以入脏、入腑来判断。

病人卒然昏倒之后,如出现唇口青、身冷,说明邪气内闭,血流郁滞,阳气涣散,内闭外脱,属入脏,预后不良,所以说“入脏即死”。

若见身和、汗自出,说明气血流通恢复正常,属在腑,比较容易治愈,所以说“入腑即愈”。

所谓“入脏”、“入腑”,重要指病位的深浅,犹言在里、在外,是相对而言。

同样,“即死”、“即愈”也非绝对之辞。

因脏性藏而不泻,腑则泻而不藏,病邪入腑尚可排泄,治疗较易。

而邪入脏则邪无出路,需要通过攻其相为表里的腑才干驱除,所以难治。

4.“治未病”的含义防止疾病从已病脏腑向为病脏腑传变,也叫既病防传。

5.五邪中人的特点。

五邪是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风邪多在午前侵犯肌表,脉多浮缓;寒邪多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脉多紧急;湿邪常伤于身体下部或流注关节;雾邪易伤于身体上部,侵犯皮腠;榖饪之邪损伤脾胃,形成宿食,极寒极热均能伤经络。

6.《金匮》论脉有几种意义?原文第九条:“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脉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是阐明同一脉象出现在不同部位,主症也不同样,必须在凭脉辨证的同时,结合其他症状全面考虑,才干对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金匮中的脉象有阐明病因、病机、辩证、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意义,不可单凭脉,也不可不重脉,应脉症合参,掌握脉象重要精神。

7.“未至而至,至而不去,至而不至,至而太过”的含义。

前一个“至”指时令,后一个指那个时令的气候到。

未至而至:时令未到,气候已到。

eg未到雨水节,而气候已经温暖.至而不去:时令已到而气候未到。

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

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

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 金匮要略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金匮要略》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中2. 下列哪项不是《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六淫”:A. 风B. 寒C. 暑D. 火E. 湿3. “虚劳”一词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指的是:A. 身体虚弱B. 精神疲劳C. 劳力过度D. 营养不良4.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五劳七伤”不包括:A. 劳心B. 劳力C. 劳神D. 劳形E. 劳志5. 根据《金匮要略》,下列哪项不是治疗“寒湿”的方法:A. 温阳散寒B. 利湿化浊C. 清热解毒D. 温经通络6.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三因制宜”是指:A. 因人、因时、因地B. 因人、因地、因证C. 因时、因地、因证D. 因证、因人、因地7. 下列哪项不是《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8.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八纲辨证”不包括:A. 阴B. 阳C. 虚D. 实E. 表F. 里G. 寒H. 热9. 根据《金匮要略》,下列哪项不是“四气调神”的内容:A. 春气发陈B. 夏气解暑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10.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治未病”是指:A. 预防疾病B. 治疗疾病C. 康复治疗D. 疾病诊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金匮要略》中“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描述《金匮要略》中“八纲辨证”的具体内容及其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3. 解释《金匮要略》中“三因制宜”原则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金匮要略》中“五劳七伤”的概念及其对现代中医养生的启示。

2. 以《金匮要略》为依据,论述“四气调神”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及其现代应用。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某患者,男,45岁,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经诊断为“虚劳”,请根据《金匮要略》的理论和方法,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金匮要略题库期末题简答论述

金匮要略题库期末题简答论述

金匮要略题库期末题简答论述简答1.湿病的症候与治法主症:身重,身痛,热不扬,关节疼烦或发黄,小便不利,大便溏,起病缓慢,难愈。

病因:内湿: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湿自内生。

外湿:感受六淫之湿,阴雨连绵季节坐卧湿地,汗出当风水中作业。

治则:内湿:利小便外湿:微发汗2.治湿有何禁忌?为什么用汗法治湿要禁大汗,宜微汗?湿病禁攻下、火攻、大汗,宜微汗。

因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误用攻下,火攻易产生变证。

导致阴阳离决。

风湿相搏,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泛散,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着、难以骤除;若发汗太过会使风去湿留,伤阴亡阳,其病不愈。

而微发其汗可使营卫畅行,有利于湿邪缓缓排除,使风湿俱去而痊愈。

3.风湿病的分型及症候与治法?证型症候病机治则方药药物寒湿在表身烦疼,无汗寒湿之邪闭阻于表。

营卫运行受阻发汗解表,散寒除湿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白术痰饮风湿在表一身尽痛,发烧,其热不扬。

日哺所剧风湿犯表,温郁化热清宣利湿,风湿异治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风湿兼气虚脉浮,身重。

汗出恶风表虚,卫表不固。

风湿内侵益气固表,健脾利湿防己黄芪汤防己,白术,甘草。

黄芪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发热,恶寒。

无汗4.四饮病的鉴别病名悬饮溢饮症候心下坚,眼花,短气,胸胁牵引四肢肿,身体重,无小便晦气,素盛今瘦,痛,咳嗽转汗沥沥有声甚,脉沉弦饮停心下,脾阳不运,饮停胁下。

起落变态,阻碍气机起落受阻XXX蠲饮,健脾和中苓桂术甘汤破积逐水十枣汤病机溢饮肌表,不得外泄。

饮停胸膈,肺失风寒外袭,XXX不克不及宣降随汗外泄,停于肌腠多发其汗大、小青龙汤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治则方药2.治疗3.痰饮病为何用温药?①成因:脾阳虚,肺气虚,肾阳虚,三脏功能失调导致三焦膀胱功能气话失常及阳不化水,水液潴留。

②性质:因为阴邪,易伤阳气,XXX停留得阳则行,遇寒则凝。

③温药的作用: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可是表里阳气温升宣通,饮化为气,气化为水,则水饮之邪可除。

金匮要略期末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期末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金匮要略期末试题一、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金匮要略的来源和作者。

2. 金匮要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 简述金匮要略对于中医临床实践的影响。

4. 金匮要略中提到了一些针灸治疗的要点,请列举并简要分析其中的两个。

5. 金匮要略中介绍了一些草药的应用,可否举例说明一种草药及其主要功效?二、论述题1. 金匮要略作为古代典籍,对于现代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意义是什么?2. 金匮要略所体现的中医治疗理念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是否具有借鉴意义?第二部分:金匮要略期末答案一、问答题1. 金匮要略的来源及作者: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编著的一本中医经典著作。

2. 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包括:该书主要分为三篇,包括内经篇、伤寒篇和杂病篇。

其中,内经篇介绍了中医基本理论和体制;伤寒篇主要是关于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杂病篇则包括了各种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药。

3. 金匮要略对于中医临床实践的影响:金匮要略在经典中医著作中地位重要,对临床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系统整合了古代医家的经验与理论,对于中医诊断、治疗和方药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4. 针灸治疗要点:金匮要略中提到的针灸治疗要点包括:辨证施治、选择穴位、运针技巧等。

其中,辨证施治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针灸方法;选择穴位则是根据具体病症和治疗目的来确定针刺部位。

5. 草药应用举例:金匮要略中介绍的一种草药是黄连。

黄连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痢疾等病症。

二、论述题1. 金匮要略对现代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意义:金匮要略作为古代中医经典著作,编纂精细、思想独特。

其系统总结了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对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金匮要略,可以加深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 金匮要略对现代医学的借鉴意义:金匮要略所体现的中医治疗理念,注重辨证施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对于现代医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金匮问答题

金匮问答题

1、肝虚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其意义何在?肝虚证的治疗原则是“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补之以本味;焦苦入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心旺则气感于肝;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又甘入脾,土旺可以荣木。

2、仲景对杂病提出的治疗原则有哪些?仲景对杂病一处的治疗原则是:(1)已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2)虚实必须异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3)表里当分缓急,表里同病,里证急,先治里,后治表,先急后缓;(4)新旧宜分先后,新旧同病,先治新病,后治旧病;(5)攻邪当随其所得,治病和护理要顺从病人喜恶,嵵治病要治其兼邪。

3、试述湿病的主要证侯及基本治疗方法。

湿病的主要证侯是头身痛重,骨节疼烦,或发热恶寒,脉沉细等。

《金匮要略》所论述湿病主要指外感湿病,湿从外来,多兼风夹寒,因感邪不同,体质有异,故同是湿病,病情有摨同。

如湿邪偏重,则以身体疼痛为主证;偏于寒湿,则痛甚、无汗;偏于风湿,则游走疼痛,发热汗出。

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以解表散邪祛湿为主。

由于湿性粘滞,难以速去,故发汗解表只宜微微发汗而忌大汗。

如湿病见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内外湿邪合而为患,治当利其小便,使里湿去,阳气通,外湿亦除。

4、试述百合病的病因病机。

百合病多见于热性病之后,余热未尽,耗伤心肺之阴,内热扰乱心神。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临床可见天身体多个经脉的证侯,精神恍惚不定,同时还可见到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阴虚内热的证侯。

5、百合病的临床表现如何?其治疗原则及其主要方药是什么?百合病的临床表现首先是精神恍惚症侯,如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饮食或有美食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

其次表现阴虚内热症状,如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其治疗原则是滋阴清热,宁心润肺。

方用百合地黄汤,药物有百合、生地黄汁、泉水。

6、何为狐蜮病?临床上有特征?应该怎样治疗?感染湿热虫毒,导致咽喉、前后二阴及眼睛腐蚀溃烂,蚀于咽喉者为蜮,蚀于二阴者为狐,故叫狐蜮病。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 )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C)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D、言病位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A、未病先防B、既病防传C、一般治疗D、以上都不是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D)A、五脏元真通畅B、厥阳独行C、客气邪风D、五邪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 )A、风痹B、湿痹C、血痹D、历节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C )A、风湿在表B、寒湿在表C、风湿兼气虚D、风湿兼阳虚7、百合病的病机是(D)A、心脾两虚B、心肾不交C、肝肾亏虚D、心肺阴虚内热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A、甘草泻心汤B、赤小豆当归散C、苦参汤D、雄黄散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A但臂不遂B、肢体麻木C、昏不识人D、半身不遂10、张某,风湿病四年。

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治疗宜选用()A、黄芪桂枝五物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芍药知母汤D、乌头汤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A肢体疼痛B、肢体困重C、肢体麻木D、肢体萎软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A心脾B、肺脾C、脾肾D、心肾13、虚劳腰痛,治宜()A麦味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七味都气丸D、八味肾气丸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A小半夏汤B、麦门冬汤C、甘草干姜汤D、半夏泻心汤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A麻黄、石膏B、生姜、半夏C、甘草、大枣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A、百脉一宗B、胃强脾弱C、阳微阴弦D、正气引邪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A、实热B、寒实C、虚寒D、虚热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

金匮要略简答题

金匮要略简答题

金匮要略简答题1:大半夏汤与大黄甘草汤区别:二者病机不同,大半夏汤是脾胃虚弱,不能消谷,久吐伤津,气阴两虚,属虚属寒。

而大黄甘草汤是实热壅阻胃肠,腑气不通,火性急迫,胃失和降,属实属热。

大半夏汤的呕吐特点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而大黄甘草汤是食入即吐,不食不吐。

在治疗上,大半夏汤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散饮而止呕,且加入补虚润燥之剂来治疗;而大黄甘草汤则没用止呕药,以通腑泻热之法,使实热去,大便通,胃气和而呕自止。

2:肝病虚证的治法是什么?病理为何?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病理: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

3:“治未病”的观念在《脏腑经络先后病》中如何体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原文首先提出人是有机整体,一脏有病可影响它脏,故上工除治己病之脏外,应注意调治未病的脏腑,防治疾病传变。

4:病因三条:“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阻,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涩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仞,虫兽所伤,以此祥之,病由都尽。

”5:“当随其所得而攻之”理解:体现了审因论治的思想,“所得”即所合,所依附的意思。

病邪在里固结不解,往往与身体内的痰,水,淤血,宿食等有形实邪结合,医者当审因论治,攻逐其有形实邪,使无形之邪失去依附,则病易痊愈。

6:治疗表里同病时当遵循什么原则?当遵循先后缓急的治则。

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痉湿暍病:1:湿病的治疗原则:发汗,利小便。

风湿在表时正确地发汗法当是微微发汗,使阳气周流全身,缓缓蒸发,营卫畅通,则风邪和湿邪同时随汗而排出体外,利小便为治内湿的基本方法,内湿见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小便。

(湿性濡滞,非阳不化,故发汗,利小便还应注意固护阳气,不可大汗,火攻和下法。

金匮要略问答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问答题及答案

一、 简答题(5分*4=20分)1、2、 答案:瘀血阻滞,气机痞塞,故胸满。

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外荣,故唇痿舌青。

血瘀津不行,津液不能上濡,故口燥;但病由瘀血,并非津亏,故虽口燥却只欲漱水而不欲咽。

此非外感为患,故无寒热之表证;其脉虽大,但脉势不足,往来涩滞迟缓,主瘀血为患;由于瘀血停留于血脉,以致影响气机运行不畅,非饮食停滞,水饮留于胃肠,所以病人自觉腹部胀满,而察外形并无胀满之征。

3、 如何理解溢饮病的同病异治?答:同一溢饮,有外感风邪、内有郁热和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异,故必须同病异治,分别用大青4、 答案、白头翁汤与桃花汤,均治下利便脓血,但两者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白头翁汤多用于湿热蕴结,气机阻滞之初利,其症以里急后重,滞下不爽,所下脓血色泽鲜明为特征;桃花汤用于虚寒滑脱,气血下陷之久利,以下利不止,滑脱不禁,所下脓血色暗不鲜为主症。

白头翁汤治以清热凉血,燥湿止利,桃花汤则温中涩肠以固脱。

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机理是什么?答案:湿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常兼风邪,而成风湿之邪,宜用微汗法;内湿宜用利小便法,此为《金匮》对湿病提出的治疗原则。

治外湿之发汗法,必须遵循微汗法的原则。

因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

如果发大汗,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未愈,还易伤卫阳及阴津。

故取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在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营卫通畅,可使风湿之邪一并宣泄而俱去。

内湿宜利小便法。

因病人素有内湿,又招致外湿,形成内外合邪,且内湿重于外湿,表现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必须治以利小便法,小便得利,则里湿去,阳气通,湿痹自除。

可见,湿病治法虽有发汗和利小便之不同,但除湿必须通阳,阳气宣畅,湿邪方可尽除。

禁忌大汗、火攻和下法。

为津伤阴虚,内热薰肺,气逆而咳,肺气痿弱;其主症为咳吐浊唾涎沫,脉数虚。

虚热肺痿治疗采用麦门冬汤润肺养胃,并清虚火,虚寒肺痿的病机为上焦阳虚,肺中虚冷,气不布津,临床表现为频吐涎沫,不渴不咳,遗尿或小便频数,头眩,治疗用甘草干姜汤温肺复气。

金匮要略复习资料

金匮要略复习资料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二、填空题1.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2.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3.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 4.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5.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6.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7.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8.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 .9.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10.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二、填空1。

1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1.2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1。

3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1.4湿病的发汗法当为微汗。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二、填空题1.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

临床症状以神志恍惚不定,饮食、行动、起居感觉失调及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等为特征,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

2.百合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其治疗原则为随证治之,常用治法为养心润肺、益阴清热.3.“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4.“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5.“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6.“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7.狐惑病是一种湿热虫毒蕴结所致疾病,临床症状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特征.咽喉部蚀烂为惑;前后二阴蚀烂为狐。

金匮要略问答题

金匮要略问答题

金匮要略问答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金匮要略问答题第一章1. 《金匮要略》是怎样一本书?其价值如何?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学专著。

由于本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 都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所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 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2. 简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何异同?从内容上看, 《伤寒论》以论外感伤寒为主; 《金匮要略》以论内伤杂病为主。

从辩证上看, 《伤寒论》以六经辩证为主; 《金 匮要略》以脏腑经络辩证特别是脏腑辩证为主。

从治疗上看, 《伤寒论》以祛邪为主,祛邪亦即安正; 《金匮要略》以扶正为主, 扶正亦即祛邪。

但两者亦有相通之处,如《金匮要略》的《腹满寒疝宿食病篇》 、《黄疸病篇》 、《呕吐哕下利病篇》与《伤寒论》 的《阳明病篇》 、《太阴病篇》有很多共同之处,不少治法、方剂可以互用。

3. 简述《金匮要略》一书的用药特点? 《金匮要略》一书用要注重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如用百合以治疗百合病;用黄连泻火解毒以治疗浸淫疮等。

同时亦注重 药物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如桂枝一药,在桂枝汤中用以调和营卫;在桂枝茯苓丸中则以散结行瘀。

还对药量的多少以及药 物的炮制、煎煮后的功效变化亦极为重视:如桂枝加桂汤中,桂枝加量可平冲以治奔豚气。

干姜炮黑能止血;乌头蜜煎则毒性 减小等。

第二章1. 仲景预防疾病的思想是什么?张仲景预防疾病的思想大致有以下五方面:①内养正气。

即“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入其腠理”。

②预防灾害。

即“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 。

③节制性欲。

即“房室勿令竭乏” 。

④调节饮食冷热五味。

即“服食 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

⑤注意衣着寒热变化即“节其冷、热”而适其寒温。

2. 五邪伤人各有什么特点?五邪指大邪、小邪、浊、清、 饪之邪 。

①清邪为雾露之邪,故居于上而连及皮腠。

金匮要略考试习题大全

金匮要略考试习题大全

《金匮要略》习题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1.五常 2.风气 3.元真 4.客气邪风 5.疢难 6.导引7.吐纳 8.膏摩 9.未至而至 10.阳病 11.阴病 12.五劳13.七伤 14.六极 15.谷饪 16.五邪 17.厥阳 18.卒厥19.脉脱 20.四季脾王 21.痼疾 22.卒病二、填空题1.若,。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2.病人脉浮者在前,,浮者在后,,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3.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此为卒厥。

4.师曰:夫治未病者,,,。

5.夫肝之病,补用,助用,益用之药调之。

6.清邪,浊邪,大邪,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7.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也。

8.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后乃治其。

9.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10.五脏病各有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为病。

三、单项选择题1.《金匮》认为杂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A.客气邪风侵袭 B.七情 C.房室竭乏 D.五脏元真不足E.虫兽、金刃灾伤2.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中的“至而不去”是指()A.以得甲子,天未温和 B.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C.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 D.以得甲子,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 E.未得甲子,天大寒不解3.《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中的“六微”是指()A.六种疾病 B.六淫 C.六经 D.六气 E.六腑4.其性散漫,中人肌表,发病常在午前的病邪是()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雾露之邪 E.热邪5.其性清轻上浮,易伤人上部和皮腠的病邪是()A.风邪 B.湿邪 C.寒邪 D.雾露之邪 E.热邪6.其性紧束,常在暮时发病,多中于经络之里的病邪是()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饪之邪 E.雾露之邪7.望诊见鼻头色微黑的病机是()A.虚劳 B.肝病 C.肾水反侮脾土 D.瘀血 E.痰饮8.肝病乘脾,临床上望诊常见()A.鼻头色白 B.鼻头色青 C.鼻头色黄 D.鼻头色赤 E.鼻头色黑9.病在中焦属实者的呼吸特点为()A.其吸而微数 B.其吸远 C.其吸促 D.呼吸动而振振摇 E.喘10.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为()A.其吸而微数 B.其吸远 C.呼吸动而振振摇 D.息引胸中上气E.其吸促11.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属()A.头中病 B.骨节间病 C.心膈间病 D.腹中痛 E.肝胆病12.病人头中有病,闻诊可见()A.语声喑喑然不彻 B.语声寂然,喜惊呼 C.语声洪亮D.语声啾啾然细长 E.语声低微13.春季,下列各组色脉中,何者病情最重()A.色青脉石 B.色青脉毛 C.色白脉毛 D.色青脉弦 E.色青脉洪14.卒厥见身和、汗自出的病机为()A.表卫不固 B.阳气涣散 C.阴阳离决 D.气血通畅 E.亡阴15.早春时,出现色白,脉毛的机理是()A.肺气郁闭 B.邪犯肺卫 C.肺气虚 D.金克木 E.风邪恋肺16.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是()A.邪热消谷 B.脏气为邪气所改变 C.胃阳渐复 D.邪气渐退E.虚阳浮越17.卒厥见唇口青,身冷的机理是()A.血液郁滞,阳气闭阻 B.气血逆乱 C.邪气闭阻,血液郁滞,阳气涣散D.阳气虚衰,阴寒内盛 E.气随血脱18.其性重浊,易伤人关节及下部的病邪是指()A.寒邪 B.雾露之邪 C.热邪 D.风邪 E.湿邪19.对虚劳望诊,可见()A.色白 B.色黑 C.色黄 D.色赤 E.色青四、多项选择题1.“治未病”的含义是()A.未病先防 B.早期治疗 C.已病防传 D.适时治疗 E.谨防误治2.《金匮》提出疾病的预防方法有()A.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B.保持五脏元真通畅C.无犯王法,避免禽兽灾伤 D.房室勿令竭乏E.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3.《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提出杂病的治疗原则有()A.治未病 B.虚实异治 C.表里应分缓急 D.新久宜有先后E.攻邪当随其所得4.根据《金匮》对阳病的与阴病的分类,下列何种病属阳病()A.头痛 B.腰痛 C.肠鸣 D.脚挛急 E.哕5.《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对面部望诊指出()A.色青为痛 B.色白为亡血 C.色鲜明者为有留饮 D.色黄者便难E.色赤者为热6.《金匮》指出“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金匮要略》是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医学典籍?答:唐代2.《金匮要略》是由哪位医学家所撰写?答:张仲景3.《金匮要略》是哪一派医学的代表性著作?答:伤寒学派4.《金匮要略》包含了多少篇医案?答:215篇5.《金匮要略》中的医案主要以哪种疾病为主?答:伤寒6.《金匮要略》中的方剂主要以哪种剂型为主?答:汤剂7.《金匮要略》中的宗法共有多少种?答:32种8.《金匮要略》中的宗法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选择?答:按病情进行选择9.《金匮要略》中的宗法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配伍?答:按病理联系进行配伍10.《金匮要略》中的宗法与其他医书相比,有何特点?答:宗法搭配更加科学合理,疗效更为确切。

二、问答题1. 伤寒是什么疾病?《金匮要略》中是如何对待伤寒的?答:伤寒是一种由暑湿毒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金匮要略》中对待伤寒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相应的宗法进行搭配使用。

2. 《金匮要略》中有哪些常用的宗法?答:《金匮要略》中常用的宗法包括桂枝汤系、升降汤系、泻心汤系等。

3. 《金匮要略》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什么?答:《金匮要略》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脉诊。

4. 请简要介绍一下脉诊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答:《金匮要略》中详细记录了不同脉象的解读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对于辨识病情、判断疾病的轻重、预后以及选择合适的宗法具有重要意义。

5. 《金匮要略》在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的地位如何?答:《金匮要略》在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地位举足轻重,被誉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珍宝之一。

它不仅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

三、解答题请根据自己对《金匮要略》的理解,选择一篇医案进行详细解读,包括病情分析、配伍用药、治疗方法等。

答:(解答题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和研究,自行展开描述)结语:《金匮要略》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之一,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金匮要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精髓所在,将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中,为人们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简答题1、何谓腠理,其特点、功能与作用是什么?腠理是指皮肤、肌肉、脏腑正常的纹理;其特点是结构致密,通透性良好;其功能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贮存元真之气;其作用是抵御病邪由外入内之屏障,保护组织结构免遭邪气侵袭;驱赶病邪由外入内之门户,避免邪气潜伏体内危害机体。

2、结合原文谈谈胸痹病是如何形成的,病机特点是什么。

《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第一条原文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其中太过不及与阳微阴弦,既是胸痹心痛病的脉象特征,也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概括。

阳微是指寸脉微,属不及脉象,主上焦阳虚,胸阳不振;阴弦是指尺脉弦劲有力,属太过脉象,主下焦阴寒偏盛,痰饮内停。

因上焦阳虚,下焦阴寒偏盛,阴承阳位,痹阻胸阳,故发生胸痹心痛病。

“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是进一步强调阐明上焦阳虚与下焦阴盛二者之间缺一不可的密切联系。

若仅有上焦阳虚而没有下焦阴盛,或仅有下焦阴盛而无上焦阳虚,均不能发生胸痹心痛。

只有具备阳微与阴弦两个条件方能形成胸痹心痛病。

胸痹心痛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3、试述肾气丸治疗小便不利与小便过多的机理。

肾气丸在《虚劳病篇》中治疗“虚劳病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之证,在《妇人杂病篇》治疗“胞系了戾,不得溺”之转胞证,在《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治疗“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之证。

小便不利或不得溺均指小便量少且排解不畅。

“以饮一斗,小便一斗”是指小便排解通畅,小便量异常之多。

两个症状截然不同而均选用肾气丸主治,是因为以上病症均因肾阳偏虚,开阖失职,气化失常所致。

故异病同病同治。

肾主水,职司开阖。

小便不利(或不得溺)是因肾阳偏虚,“开”失其职所致,用肾气丸能温扶肾阳,化气利水使之开,水道门户打开则小便自能通利。

小便量多是因肾阳偏虚,“阖”失其职所致,用肾气丸能温扶肾阳,化气摄水使之阖,水道门户正常关阖则能控制小便过多流失而按正常规律排放,不致于在发生“以饮一斗,小便一斗”的病理现象了。

以上充分说明治疗小便不利和小便过多时肾气丸的双向调节作用与肾司开阖功能得以恢复来共同协调完成。

4、试述治疗肝虚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作用机理;这一例案说明了什么?肝虚之病,补用酸,是因为酸能入肝,故补之当以本味。

助用焦苦,作用有两条途径:其一,焦苦入心,心火为肝木之子,子能令母实,此所谓心旺则气感与肝;其二,心火旺则能抑制肺金,以防止肺金欺辱肝木,有利于肝木自旺。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作用有三:其一,甘入脾,土能荣木;其二,补土制水,间接地起到助火、抑金、养木之用;其三,酸甘合用能化阴以补肝虚养肝体,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故肝虚之病能自愈。

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张仲景从脏腑经络学说理论出发,通过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调节,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的综合效应来平衡阴阳,协调脏腑,消除疾患,恢复健康的高超治病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学术思想的新视野与高境界。

5、试述肾气丸的用药、功能、服发特点肾气丸又称八位肾气丸,后世称“金匮肾气丸”,由肝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茯苓八两、牡丹皮三两、泽泻三两、附子一两(炮)、桂枝一两组成。

该方的配伍、功效、服法各具特色,分述如下:(1)用药特点:方中的干地黄、山茱萸、薯蓣、茯苓、牡丹皮、泽泻即后世以滋补肝肾之阴著称的六味地黄丸的成分,称之为阴药,总剂量重达25两;桂枝、附子温补肾阳、振扶肾气属阳药,总剂量仅为2两。

阴阳药之比为25:2,阴药是阳药的12.5倍,故该方用药特点属阴重阳轻。

(2)功用特点:从用药剂量而言是阴重阳轻,但就方剂的功效而言是偏于温阳,其方法是通过阴阳互生的理论来达到阴中求阳的目的,正如《医宗金鉴》所言:“此肾气丸纳桂于滋阴剂十倍之中,意不在不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故该方的功用特点是扶阳和阴,阴中求阳。

(3)服用特点:炼蜜和丸,酒下十五丸。

蜂蜜补阴滋润,附子温阳辛燥,二者配伍,有滋润而不腻,温阳而不燥的作用特点,又能解毒取用,恋药缓行,延长药效。

以酒服用,能辛温助阳,助桂附达阴中求阳之目的,又能速溶蜜丸,充分快速发挥药效。

故送服药丸用酒不用水。

6、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是什么?怎样理解?水气病与痰饮病有何异同?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是“温药和之”。

因为饮为阴邪,得温则化,同时阴邪又易伤阳气,而水湿的运行有赖阳气的推动,故治疗痰饮病当以温药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使饮邪驱除。

和之指温药不可太过,为温运温化之药,而非燥之补之。

水气病与痰饮病均为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但前者以肾阳虚不制水为主,后者以脾失健运为主,前者主证为全身水肿,后者则为局部水停证。

7、试述虚劳七方的功效及适应症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甘温扶阳,潜阳固涩,主治虚劳失精证;小建中汤甘温建中,调和阴阳,缓急止痛,主治虚劳腹痛证;黄芪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虚劳腹痛证;肾气丸益气补肾,主治虚劳要痛症;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主治虚劳不寐证;薯蓣丸调补脾胃,扶正祛邪主治虚劳兼外感之风气百疾证;大黄虫丸缓中补虚,活血化瘀,主治虚劳干血证。

8、请分析“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该句出自《金匮.黄疸病篇》。

指明黄疸形成的关键,一是黄疸的病位主要在脾胃,二是强调黄疸的发生与血分有关。

因脾主四肢肌肉,脾在色为黄具有运化、转输之职。

脾将蕴结与血分之湿热转输与肌表,于是形成黄疸。

9、《金匮要略》首篇提出了哪些具体的预防措施?(1)未病先防:内养正气,外慎邪风:“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午忤经络”、“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酸苦辛甘”。

防备意外的伤害:“无犯王法,禽兽灾伤”。

(2)已病防变:调理未病脏腑,截断传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早期治疗:“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必令九窍闭塞。

10、比较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的异同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均为脾胃虚寒的腹满痛病症。

附子粳米汤证的症候机理为脾胃虚寒,水湿内停,以腹痛如刀切,肠鸣、胸胁逆满为主症,治以散寒止痛,(益蜀)饮降逆;大建中汤的症候机理为脾胃虚寒,阴寒内盛,以腹部上冲皮起,攻冲作痛,上下痛不可触近为主症,治以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11、试述“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与“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的机理有何不同。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是病邪偏上,病势欲越,当因势利导,不可逆其势,故治当吐禁下;“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是因其证候机理为实热壅阻胃肠,腑气不通,攻下泄热,热除实去,腑气通畅,呕吐自愈,故治当下禁吐。

12、苓桂术甘汤如何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一原则?苓桂术甘汤为治疗痰饮病之要剂,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

其中茯苓为主药,可健脾渗利水湿,辅以桂枝温阳(益蜀)饮,两药相配,可温阳化饮;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益气,两药相协,可补土制水。

由此可见,苓桂术甘汤功可健脾渗湿、温化痰饮、通阳利水,其性既不刚燥,亦不滋腻,实属治疗痰饮之良剂,充分体现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

医案分析1、周某,男,56岁,因左膝关节红肿疼痛10余天,经抗生素、激素治疗无效,前来就诊。

中医诊断:厉节病。

证型:风湿化热证。

主证分析:以关节疼痛,畸形为主症,可诊断为厉节病。

风湿之邪流注关节,痹阻气血,不通则痛,故关节疼痛,拒按;风性善行数变则疼痛有游走不定之特点;风湿化热,湿热内蕴则发热口渴,胸闷欲呕;病久不愈,湿热壅阻,正气日衰,邪气日盛则关节肿大变形。

小便短而黄,苔薄黄而腻,脉濡数均为风湿化热,湿热内阻之象。

治法:祛风除湿,清热宣痹。

代表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药物与剂量:桂枝12芍药12知母12麻黄9防风12炮附子15(先煎)甘草6生姜6生石膏20栀子10。

煎服法:4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

注意附子必须先煎30分钟,以防中毒。

1、李某,男,36岁,工人,因汗出风吹,一致汗郁皮下成湿,湿郁化热,今发热十余日不解。

中医诊断:湿病。

证型:风湿化热证。

主证分析:患者以发热,身疼痛,午后剧为主症,故诊断为湿病。

其形成原因是汗出当风,汗郁成湿,湿郁化热故有身疼痛,发热,日晡剧的特点;风湿化热,外邪袭肺,宣降失常则咳嗽吐痰,咽喉肿痛;苔腻薄黄,脉浮而濡数,均为风湿化热之象。

治法:疏风祛湿,清轻宣化。

代表方:麻杏苡甘汤加减。

药物与剂量:麻黄10杏仁12薏苡仁30甘草6秦九10白豆蔻6。

煎服法: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

注意麻黄先用冷水侵泡一小时,再入药同煎效果更佳。

2、李某,女,75岁年高形瘦体弱,速来不禁风寒,不耐劳作。

中医诊断:肺萎。

证型:虚热肺萎之气阴两虚证。

主证分析:患者年老形瘦体弱,气血虚弱,故速来不禁风寒,不耐劳作,稍老则气喘息促;本为阴虚体质,故每易发热咳嗽;复感外邪,蕴久化热伤津,阴虚火旺,肺燥津伤,津亏无以上润,故口干咽燥;邪热灼伤肺金,肺气上逆,故气喘息促,咳嗽频繁;虚热肺萎本不见咳吐大量白色涎沫,而已咳吐少量浊唾为主,但因该患者脾气虚弱较甚,中虚不运,痰湿内生并上聚故咳吐大量白色涎沫;纳食少进,口淡乏味乃脾胃虚弱,运化呆滞之征;病久气血化生不足故面色萎黄、精神疲惫、卧床不起;舌质淡红少苔、脉虚缓为气阴两伤之象。

其病机为肺胃津伤有热,脾气虚弱。

治法:滋养肺胃之阴,陪土生金,已降逆气。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药物与剂量:麦门冬15党参12制半夏6炙甘草10大枣七枚,茯苓10粳米一把。

煎服法: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

3、谢某某,男,8个月,因感冒咳嗽两周,高热4天,住某医院。

中医诊断:咳嗽上气病。

证型:寒饮郁闭肺气病。

主症分析:患儿初病外邪犯肺,致肺气宣降失常故咳嗽痰多;治不及时,外邪不解,邪气渐盛,肺气郁闭,正邪交争,故高热无汗;肺失宣降,津停为痰,阻于气道,肺气上逆与痰相击,故喉间痰阻、呼吸不畅、喘促隔动;肺主治节,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影响胃气和降与大肠传到,故呕吐下利;热扰心神,故烦躁;痰浊上蒙,故精神萎靡;舌红无苔、脉虚为寒饮郁闭日久,化热伤津之象。

其症候机理为寒饮郁闭肺气,痰气搏击气道,兼化热伤阴。

治法: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代表方:射干麻黄汤加减。

药物与剂量:射干2麻黄1.5细辛1.5五味子30粒干姜1紫苑2.4法半夏3大枣4枚。

煎服法: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