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清洁消毒规范
公共场所清洁通风消毒制度
公共场所清洁通风消毒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公共场所的清洁通风消毒制度,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与卫生。
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餐饮场所、办公楼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等。
遵循本制度的实施,能有效减少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传播,提供一个健康和安全的环境。
2. 清洁措施清洁是维持公共场所卫生的基础。
为确保清洁工作的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确保公共场所定期进行深度清洁,包括清洁地面、墙壁、家具和设备等。
- 对公共场所经常接触的表面进行频繁清洁,如门把手、扶手、桌面等。
- 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洁用品和消毒剂,确保其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 建立清洁检查制度,定期对清洁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清洁工作的质量。
3. 通风措施良好的通风有助于空气流动和新鲜空气的进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
我们将采取以下通风措施:- 加强公共场所的自然通风,确保良好的空气流动。
- 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其正常运转。
- 对通风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有效。
4. 消毒措施消毒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关键步骤。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有效,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消毒计划,明确消毒频率和方法,包括对接触频繁的表面和设备进行特殊消毒。
- 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剂,确保其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 建立消毒记录,定期记录消毒工作的情况,以便追溯和监督。
5. 培训和教育要确保清洁通风消毒制度的执行,我们将进行员工培训和公众教育:- 对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进行清洁、通风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能力。
- 向公众提供有关清洁通风消毒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工作。
6. 监督与评估为确保清洁通风消毒制度的落实和持续改进,我们将进行监督与评估工作:- 定期进行清洁通风消毒制度的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 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公众和员工的卫生相关投诉。
- 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清洁通风消毒制度的有效执行。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公共场所卫生规范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方式,它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卫生、健康的环境,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社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指导性规范,包括对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排污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清洁和消毒:1. 定期清洁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并及时清除灰尘、垃圾和污渍。
2. 周期性地对公共场所通风设备、卫生间、水龙头和洗浴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
3. 使用环保、无毒、无害的清洁剂和消毒剂,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伤害。
排污和废弃物管理:1. 对于公共场所的污水和废水,应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公共场所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箱和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和更换,确保垃圾不外溢和散发异味。
3. 对于有害废弃物,应以最安全的方式进行存储、处理和运输,确保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伤害。
餐饮和食品安全:1. 公共场所的餐饮服务要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保证食物的卫生和安全。
2. 餐厅、食堂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应该保持整洁,桌椅灰尘要定期清理。
3. 食品原材料和加工设备应该经过严格检验,确保无虫害、无异味、无霉变。
卫生间和洗手设施:1. 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应该设置足够数量,并保持整洁和干燥,及时清理和更换卫生纸、手纸等卫生用品。
2. 洗手设施应该配备上好的肥皂、洗手液和纸巾,并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正常使用。
3. 公共场所应该加强对卫生间的监控,确保卫生间的安全和卫生。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遵守和执行公共场所卫生规范,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卫生、健康的公共环境,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生活品质。
公共场所清洁消毒规范
公共场所清洁消毒规范一、公共厕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1. 全天24小时开启通风窗,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空气流通。
2. 开放前,进行湿式清扫,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3. 有条件的在洗手池处,配备洗手液及干纸巾。
4. 公共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水龙头、纸巾盒、坐便器等,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
5. 便池及其周边用含氯500mg/L消毒剂进行消毒,每日2-4次。
二、社区(居民楼院)清洁消毒操作规范1. 社区保持环境清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容器及时清洗,不得有残存垃圾,不得外溢。
2. 出入口登记处公共使用物品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氯250mg/L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
3. 社区公共使用物品及公共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健身器材等,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确保外观无污渍。
4. 电梯按键等易腐蚀部位,可用75%酒精消毒,或用含氯25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去消毒剂。
每日2-4次。
5. 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居民庭院,相关楼栋产生的垃圾运输前,专业消毒队用含氯500-1000mg/L消毒剂喷洒消毒。
6. 疑似或确诊病例产生的生活垃圾,在疾控中心终末消毒时,按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服务窗口及办公楼房等公共场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1. 加强门窗通风换气,中央空调要启用新风系统。
2. 广场、绿地、室外道路等场所不必消毒。
若有明显痰渍或其它污染才需消毒处理。
3. 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对室外进行空气喷雾消毒。
4. 通风不良环境(如会议室、密闭空间等)的空气消毒,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5. 使用紫外线消毒,10平方米安装一支30W紫外线灯管,悬挂高度2-2.5m。
开启紫外线灯时,室内不得有人,消毒30~60分钟,消毒后要开启门窗通风10分钟左右。
6. 公共接触物品,如水笔、胶管等,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氯250mg/L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3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一、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每天打扫,随脏随扫,每周五大扫除。
二、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春、夏、秋季常开窗,上午课室7:30—8:00开窗,中午活动室12:00—14:00开窗,卧室11:00—14:00开窗。
三、一人、一巾、一杯、一床,毛巾用后及时清洗,每日消毒,餐具餐餐清洗,保持无锈、无污迹,餐餐有专人消毒并记录。
四、教具、桌椅要保持清洁,每周彻底擦洗、每月消毒一次。
五、厕所要清洁通风,用后冲洗无异味,每天打扫,每周彻底清洗一次。
六、学生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每周剪指甲一次,周一检查。
七、学生床单要求每两周回家洗一次,被褥每学期拆洗一次,定期晒被子、褥子。
八、保证学生及时饮水,不限时限量,上午下午温开水,随时补充矿泉水。
九、保持室外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垃圾日清。
十、每周对室外、草坪、水沟、垃圾箱、教学用具消毒一次。
十一、妥善存放保管消毒剂、洗涤剂,避免学生误服。
十二、消毒由专人负责、记录、检查,做到责任到人。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2)1. 引言公共场所是人们集体活动、交流的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消毒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提高卫生水平,预防疾病传播。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规范、科学、有效进行,促进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学校、医院、餐饮场所等。
4. 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疫情发展和公共场所特点,制定消毒方案和周期,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
(2)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管理,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
(3)全员参与原则:要求公共场所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到消毒管理中来,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5. 责任与义务(1)公共场所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本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检查评估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四篇)
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一、保证环境卫生的整洁、干净,达到“六无”(无蜘蛛网、无积尘、无垃圾、无积水、无锈污、无异味)、“六亮”(玻璃、灯具、镜面、瓷砖、地面、卫生设施干净明亮)、“无六害”(无蝇害、无蟑害、无鼠害、无蚊害、无蚂蚁害、无臭虫害)。
二、清扫原则。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扫后抹、先洁后污、先消后洗。
三、房间清扫程序:1、通风换气;2、清洁(撤掉)使用过的公共物品及废弃物;3、清扫环境及公共设施;4、用吸尘器吸净地面灰尘或湿式清扫;5、饮具、拖鞋、床上用品等统一消毒;6、重新摆放消毒后的公共物品。
四、卫生间清扫程序:1打开排风扇;2清理(撤掉)使用过的公共物品;3、擦洗四壁;4、用消毒药业对洁具(洗面池、浴池、座便器等)进行,喷洒或侵泡15—____分钟后用清水将洁具、地面冲洗干净;5、重新摆放消毒后的公共物品(毛巾、浴巾、漱口杯等),坐便上加封“已消毒”封条。
五、垃圾存放在加盖容器内,日产日清、不满溢。
六、清扫工具要有单独存放处,清洗座便器、洗面器、浴池等用的抹布、刷子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七、对通风设施及通风口定期进行清扫(洗),不留积尘八、每周对内外环境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扫、检查,并有记录。
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二)是为了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和整洁,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下面是一份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的内容:1. 安排专业清洁人员负责公共场所的日常清洁工作,包括扫地、拖地、清洁卫生间、垃圾收集等,确保公共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2. 制定清洁工作计划,明确清洁任务和清洁频率,并定期对清洁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3. 确保清洁工具和清洁用品的质量和数量足够,以保证清洁工作的效果。
4. 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公众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减少环境污染。
5. 定期开展大面积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公共场所中易滋生细菌的区域进行重点清洁和消毒,如卫生间、餐厅等。
6. 设置明显的清洁标识牌和宣传栏,向公众传达清洁工作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 引言公共场所是指人们频繁出入的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图书馆等场所。
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公共场所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重点区域,因此在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提供有效的消毒措施和操作方法,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与健康。
2. 目的制定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防止公共场所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
•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增强公众对场所的信任感。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图书馆等场所。
4. 责任和义务4.1 落实责任•公共场所管理者应明确消毒工作的责任分工,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每个公共场所应指定专人负责消毒管理工作,并与相关部门配合。
4.2 定期培训•公共场所消毒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消毒操作规范和流程。
•定期举行培训班,提高员工的消毒意识和技能。
4.3 消毒记录•公共场所应建立消毒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和消毒方式。
•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半年,并可供监管部门查阅。
5. 消毒措施5.1 消毒频率•公共场所应根据人流密度和使用频率,设置合理的消毒频率。
•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并根据需要进行临时消毒。
5.2 消毒产品•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产品。
•根据不同区域和物品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
5.3 消毒区域•高风险区域(如厕所、厨房、休息区)应加强消毒频率,特别注意清洁和消毒。
•隔离区域(如隔离病房、隔离观察区)应定时进行彻底的消毒。
5.4 消毒方式•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包括喷洒、擦拭、紫外线照射等。
6. 操作指引6.1 消毒前准备•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准备好所需的消毒产品和工具。
6.2 消毒程序1.清洁:用清水清洗消毒对象,去除表面污物。
2.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产品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确保充分杀灭病菌。
清洁卫生标准及管理制度
一、前言为保障我国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清洁卫生标准及管理制度。
二、清洁卫生标准1. 公共场所环境(1)公共场所应保持整洁、卫生、无异味,地面无积水、污渍。
(2)墙壁、天花板、门窗等设施无破损、脱落,表面清洁、无污垢。
(3)室内通风良好,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卫生设施(1)卫生间设施齐全,保持完好,无损坏。
(2)洗手池、马桶、便池等设施定期清洁、消毒,无异味。
(3)垃圾桶设置合理,分类投放垃圾,保持垃圾桶清洁。
3. 食品安全(1)食品加工、销售场所应保持整洁、卫生,设施设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食品原料采购渠道正规,确保食品安全。
(3)食品加工过程严格遵循食品安全规范,防止交叉污染。
4. 住宿环境(1)客房设施齐全,保持完好,定期清洁、消毒。
(2)床上用品、毛巾、浴巾等用品定期更换、清洗。
(3)室内通风良好,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5. 公共区域(1)公共区域地面、墙壁、设施等定期清洁、消毒。
(2)公共区域无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现象。
(3)公共区域照明设施齐全,无损坏。
三、管理制度1. 清洁卫生责任制(1)公共场所管理者应明确责任,将清洁卫生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
(2)定期对清洁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标准得到落实。
2. 清洁卫生培训(1)定期对清洁卫生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2)培训内容包括清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安全知识等。
3. 清洁卫生设施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维护清洁卫生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对损坏、老化设施设备及时进行更换。
4. 清洁卫生监督检查(1)设立清洁卫生检查小组,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2)对违反清洁卫生规定的行为进行整改,确保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5. 信息公开与投诉处理(1)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公开清洁卫生标准及管理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科学性消毒原则还要求在消毒过 程中,应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浓度 、作用时间和方式等参数,确保
消毒效果达到最佳。
规范性消毒原则
规范性消毒原则是指在消毒过程 中,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 标准,确保消毒行为合法、合规
。
规范性消毒原则要求在消毒前应 制定详细的消毒计划和操作规程
,明确消毒责任和注意事项。
手和皮肤的消毒主要采用洗手、擦手、酒精棉片或免洗手消毒液等方法,以减少细菌和病毒在手上的 传播。
详细描述
洗手是最基本的皮肤清洁方法,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彻底清洗双手。在无法用水洗手的情 况下,可使用酒精棉片或免洗手消毒液擦拭双手。需要注意的是,酒精过敏者不宜使用酒精类手部消 毒产品。
医院消毒与防疫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因此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
目的和意义
规范公共场所消毒工 作,保障公众健康。
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提升社会形象。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 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
02
CATALOGUE
公共场所消毒的基本原则
预防性消毒原则
预防性消毒是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 品进行的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
总结词
物体表面消毒主要采用擦拭、喷洒、浸泡等方法,使用含氯消毒剂、酒精等消毒 剂进行清洁和消毒。
详细描述
对于一般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擦拭的方法进 行消毒。对于地面等大面积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浸泡。在消毒过 程中,应注意避免消毒剂与皮肤的直接接触以及对物品的腐蚀。
04
CATALOGUE
公共场所不同区域的消毒重点和注意事项
公共卫生间消毒消杀工作制度
公共卫生间消毒消杀工作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公共卫生间卫生管理,保障公共卫生间环境整洁,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公共卫生间,包括商场、医院、学校、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卫生间。
三、消毒消杀工作职责1. 公共卫生间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对公共卫生间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符合卫生标准。
2. 公共卫生间清洁工负责具体执行清洁和消毒工作,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3. 公共卫生间消毒消杀工作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四、消毒消杀工作内容1. 清洁工作(1)每天对公共卫生间进行两次全面清洁,包括地面、墙壁、门窗、洗手池、便器等。
(2)定期对公共卫生间进行深度清洁,包括冲洗便器、清洁洗手池、擦拭门窗等。
(3)及时清理公共卫生间的垃圾,保持卫生间的整洁。
2. 消毒工作(1)每天对公共卫生间进行两次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洗手池、便器等。
(2)定期对公共卫生间进行深度消毒,包括冲洗便器、清洁洗手池、擦拭门窗等。
(3)对公共卫生间的空气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4)对公共卫生间的洗手液、纸巾等用品进行定期更换和消毒。
五、消毒消杀工作流程1. 清洁工作流程(1)准备工作:检查清洁工具和清洁剂是否齐全。
(2)清洁地面:使用拖把、扫把等清洁工具,对地面进行清扫、拖洗。
(3)清洁墙壁:使用抹布、清洁剂等清洁工具,对墙壁进行擦拭。
(4)清洁门窗:使用清洁剂、擦窗器等清洁工具,对门窗进行擦拭。
(5)清洁洗手池:使用清洁剂、刷子等清洁工具,对洗手池进行清洗。
(6)清洁便器:使用清洁剂、刷子等清洁工具,对便器进行清洗。
(7)检查清洁效果:检查清洁工作是否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消毒工作流程(1)准备工作:检查消毒剂、喷雾器等消毒工具是否齐全。
(2)对地面进行消毒:使用喷雾器、消毒剂等消毒工具,对地面进行喷洒消毒。
(3)对墙壁进行消毒:使用喷雾器、消毒剂等消毒工具,对墙壁进行喷洒消毒。
物业管理服务公共场所消毒管理规范
物业管理服务公共场所消毒管理规范一、规范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爆发,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物业管理服务在公共场所消毒管理方面的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物业管理服务公共场所消毒管理规范,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二、责任和义务1. 物业管理公司应制定专门的消毒管理计划,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执行和监督消毒工作。
2. 物业管理公司应确保使用的消毒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和工具的工作状态。
3. 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系统,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以便追溯和监督。
三、公共区域的消毒措施1. 公共区域,包括大堂、电梯、楼梯、走廊等,应制定定期消毒计划,并根据人流量和使用频率制定相应的消毒频率。
2.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毒、细菌的种类和传播途径进行,并遵循相关的消毒剂使用指南。
3. 物业管理人员应定期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钮和公共设施,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 特别关注易污染的区域,如公共厕所、餐饮区域、健身房等,应加强消毒频率和强度。
四、办公区域的消毒措施1. 办公区域,包括办公桌、椅子、办公设备等,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2. 物业管理公司应提供足够的消毒用品,如消毒纸巾、洗手液等,供员工随时使用。
3. 高频接触物品,如电脑键盘、鼠标、电话等,应定期消毒,并鼓励员工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五、员工培训和宣传工作1. 物业管理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2. 物业管理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传达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资料和宣传手段。
3. 物业管理公司应与其他部门、居民委员会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宣传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合力。
六、紧急事件响应机制1. 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应急预案,明确疫情突发时的消毒措施和应对措施。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5篇)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清洁用具消毒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本经营单位清洁用具的消毒工作,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顾客的身体健康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清洁用具在专用的洗消间(区)进行清洗消毒,并且有专用的清洗、消毒池(桶),分类清洗消毒。
2、要定期将清洁用具如抹布、拖把等用消毒剂消毒并置于太阳下曝晒。
3、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对清洁用具的定期消毒进行落实并进行登记。
4、消毒按顺序进行:消毒前洗净→消毒→冲洗→晾晒5、消毒后的清洁用具经晒晾晒干爽后,放于固定处。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2)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环境的卫生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1. 环境卫生管理:公共场所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桌椅、门窗、卫生间等设施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2. 垃圾管理:公共场所需要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处,定期清理和清运垃圾,分类处理垃圾,避免垃圾滋生细菌和传播疾病。
3. 餐饮管理:公共场所的餐饮服务需要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食品卫生管理,包括食材采购、贮存、加工、烹饪、出售等环节的卫生要求,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4. 卫生设施管理:公共场所需要配备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手液、纸巾等,保证人们能够方便地清洁双手。
5. 消毒措施:公共场所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包括使用消毒剂对公共场所的各种设施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菌和病毒。
6. 健康宣传:公共场所需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
7. 监督检查: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需要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这些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人们的健康。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3)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是确保人们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扩散,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之一。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四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6、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7、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二)是指在公共场所中,为了维护公共卫生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制定的消毒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内容:1. 消毒责任:明确消毒管理的责任主体,包括场所管理方、消毒操作人员等,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责任制度。
2. 消毒计划:制定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频次和方法。
不同场所根据特点和风险程度可以制定不同的消毒计划。
3. 消毒操作规范:制定消毒操作规范,包括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消毒器械的使用和维护等,确保操作规范和消毒效果。
4. 储存管理:对消毒剂进行储存和管理,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期限。
禁止使用过期、变质或者贮存不当的消毒剂。
5.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消毒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确保消毒工作按照要求进行。
6. 消毒记录:建立消毒记录,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消毒剂的使用情况等。
并保存一段时间,以备查阅。
7. 废弃物处理:对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包括消毒剂的残余物、使用过的消毒器械等。
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
公共场所清洗消毒标准及方法一、公共场所消毒概念及意义〔一〕公共场所消毒的概念:采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二〕公共场所消毒的意义:在公共场所的效劳行业中,消毒的目的是去除和杀灭污染在公共场所用品用具上的致病菌。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迫切需要社会给他们提供舒适、卫生,免受疾病威胁、保障身心安康的生活活动场所。
消毒工作那么是改善卫生状况、预防疾病发生与流行的有力保障,是公共场所卫生监视内容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公共场所的效劳行业做好消毒工作,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场所消毒主要部位〔一〕住宿业包括:空气、物体外表、公共用品用具、布草等棉织品、卫生间、工作人员手等〔二〕游泳场馆包括:空气、物体外表、公共用品用具、游泳池水、浴巾等棉织品、工作人员手等〔三〕沐浴场所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浴池、浴盆、修脚工具、浴巾等棉织品、工作人员手等〔四〕美容美发场所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美容设备和器械、毛巾等棉织品、卫生间、工作人员手等〔五〕商场〔超市〕包括:空气、物体外表、公共用品用具、卫生间、计量工具、工作人员手等〔六〕影剧院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物体外表、卫生间、立体电影眼睛,工作人员手等〔七〕音乐厅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物体外表、卫生间、麦克、工作人员手等〔八〕游艺厅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物体外表、卫生间、器械、工作人员手等〔九〕体育馆包括:空气、公共用品用具、物体外表、卫生间、器械、工作人员手等。
三、公共场所消毒方法〔一〕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法:利用物理学的方法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将其杀灭或去除,叫做物理消毒法。
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100℃作用20-30分钟以上。
可用于饮具、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
〔2〕红外线消毒:125℃作用15分钟以上,可用饮具等的消毒。
2、化学消毒:用含氯、溴或过氧乙酸的消毒药物消毒,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净水冲去外表的消毒剂。
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
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
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清洗消毒计划:根据公共场所的特点和使用频率,制定清洗消毒计划,涵盖清
洗时间、频率、方法等内容。
2. 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材质的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和消毒剂。
清洗剂一般用于去除污垢,消毒剂用于杀灭病菌和病毒。
3. 清洗表面:使用清洁布、刷子等工具,按照预设的清洗计划,彻底清洗公共场所的
各个表面,包括桌面、椅子、门把手、扶手等。
4. 消毒表面:使用消毒剂,对公共场所的表面进行消毒,主要包括经常接触的物体和
区域,如开关、电梯按钮、公共电话等。
根据消毒剂的要求,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
通常为10-15分钟。
5. 空气消毒:使用喷雾消毒剂或紫外线消毒设备,对公共场所的空气进行消毒,能够
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和病毒。
6. 定期清洗与消毒: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频率和人流量,制定定期清洗和消毒的计划,确保公共场所始终保持清洁和卫生。
7. 建立记录和追踪系统:建立清洗消毒记录和追踪系统,记录每次清洗消毒的时间、
地点和方式,便于后续的管理和监督。
总之,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的核心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清洗消毒计划,选择
合适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彻底清洗和消毒公共场所的表面,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并
建立记录和追踪系统,确保公共场所的清洁和卫生环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和维护我们所处的公共环境的卫生与整洁。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环境整洁、垃圾分类、卫生设施、消毒措施以及公共场所卫生责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整洁公共场所的环境整洁对于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维持公共场所的整洁,管理部门应确保下述要求得到实施:1. 定期进行地面、墙壁和天花板等地方的清洁工作,保持它们的清洁和干燥。
2. 确保公共场所内道路畅通无阻,清除尘土和杂物,以确保公众的安全。
3. 公共场所应设置垃圾桶,并按照规定制定垃圾收集计划以保持环境的整洁。
4. 定期检查和清理下水道系统,以确保排水畅通。
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公众应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按照相关的要求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不同类别,并将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1.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瓶、废玻璃瓶等,应投放到专门设置的可回收垃圾桶中。
2.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等,应投放到专门设置的有害垃圾桶中。
3. 湿垃圾包括食物残渣、菜叶等,应投放到专门设置的湿垃圾桶中。
4. 干垃圾包括纸巾、烟蒂等,应投放到专门设置的干垃圾桶中。
三、卫生设施公共场所应配备适当且洁净的卫生设施,以满足公众的基本卫生需求。
卫生设施的常见类型包括:1. 公共厕所:公共场所应设立干净整洁的公共厕所,并配备足够的手纸、洗手设施和卫生用品。
2. 洗手设施:公共场所应设置洗手池,并保持其清洁和通畅。
此外,还应提供卫生洗手液或香皂等洗手用品。
3. 垃圾桶:公共场所应设置足够的垃圾桶,垃圾桶应定期清理,并配备垃圾袋以便更换。
4. 其他设施:公共场所根据具体需要,还可以设立饮水机、吸烟区或者婴儿换尿片台等。
四、消毒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公共场所必须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
公共场所卫生消毒操作技术指南
公共场所卫生消毒操作技术指南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疫情期间,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消毒原则、消毒剂选择、消毒操作步骤以及消毒频率等方面介绍公共场所卫生消毒操作技术指南。
一、消毒原则1.高效杀菌:选择能够高效杀灭病原体的消毒剂,保证消毒效果。
2.全面覆盖:对公共场所中的各个区域、设施、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没有死角。
3.安全环保:选择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消毒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消毒剂选择1.酒精类消毒剂:酒精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消毒手部、桌面、椅子、门把手等。
2.氯类消毒剂:氯和次氯酸钠是常用的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病菌,可以用于地面、厕所、下水道等。
3.过氧化氢类消毒剂:过氧化氢可快速分解为氧和水,不会产生有毒残留物,适用于空气消毒和灭菌操作。
4.二氧化氯类消毒剂:二氧化氯能够高效杀菌,无毒无害,可以用于消毒水源。
三、消毒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清理物品表面的明显污垢,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剂配置:根据消毒剂说明书的要求,配置适量的消毒剂和水,按比例混合。
3.全面喷洒:使用喷雾器或喷灌设备,将消毒剂均匀喷洒在需要消毒的区域,确保覆盖面广。
4.擦拭处理:将消毒剂均匀涂抹在需要消毒的物品表面,使用纸巾或棉布进行擦拭,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到物品表面。
5.清洗处理:对于某些物品,如餐具、杯子等,消毒后需要进行清水冲洗,确保消毒剂完全清除。
6.风干通风:消毒完成后,尽量保持通风,加速水分和残留物的挥发,确保物体表面干燥。
四、消毒频率1.高频接触区域:对于公共场所中人员密集的区域,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需每日进行多次消毒。
2.地面和环境表面:地面和墙面等环境表面,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擦拭消毒。
3.公共设施和器具:公共设施和器具,如洗手池、厕所、电脑键盘等,一般每日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4.空气消毒:对于闭合空间,可使用空气消毒设备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是指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1. 定期清洁和消毒:对公共场所的设施、器材、桌椅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区域和物品。
2. 提供卫生设施:公共场所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卫生用品,如肥皂、纸巾等,以供人们使用。
3. 垃圾处理:及时清理和处理垃圾,并设置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
4. 通风要求:保持公共场所的良好通风,确保空气流动,减少病菌和有害物质的积聚。
5. 食品安全:如餐饮场所应保证食品安全,采取措施预防食物污染和食物储存不当带来的健康问题。
6. 健康宣传:在公共场所提供相关的健康宣传资料,如正
确的手卫生方法、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等,提高公众对卫
生保健的意识和知识。
7. 感染防控:确保公共场所人员具备感染防控知识,定期
进行健康监测,如测量体温等。
8. 人员管控:根据需要对公共场所的人员流动进行管控,
如限制人数、设置排队区域等,确保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
总之,公共场所卫生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地预防
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对于公民个体来说,也应
自觉遵守和倡导卫生规范,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和健康。
公共场所卫生操作规程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操作规程标准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者或工作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是确保场所安全、卫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公共场所卫生操作规程标准,共计1200字。
一、卫生操作原则:1. 规范操作: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操作,不得随意改变操作流程。
2. 分工负责: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和分工,确保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3. 定期培训: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卫生操作培训,提高其操作规范性和技能。
二、场所日常清洁:1. 定期清洁: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清洁,清除灰尘、垃圾和杂物,并及时处理。
2. 定期消毒:对常接触的物品和区域,如门把手、扶手、桌子等进行定期消毒。
3. 垃圾处理:垃圾桶定期清理,确保垃圾不满溢,垃圾袋及时更换。
三、洗手间管理:1. 定期清洁:洗手间每天进行多次清洁,包括马桶、洗手池、墙面等,保持干净卫生。
2. 洗手池配置:洗手间内应配置充足的洗手池,确保人员可以及时洗手。
3. 卫生用品放置:提供纸巾、肥皂和干手器,确保使用方便且干净卫生。
四、食品安全管理:1. 食品保鲜:对于易腐烂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应及时清洗、保鲜,避免变质。
2. 食品处理:食品应在专门的操作区域进行处理,避免与其他物品交叉污染。
3. 温度控制:食品的储存和加热温度应符合卫生标准,避免细菌滋生。
五、公共设施管理:1. 室内空气质量:定期检测和清洁空调、通风系统,确保新鲜空气流通。
2. 噪音控制:公共场所应尽量控制噪音,避免对用户造成困扰。
3. 客户隐私:保护客户个人信息,严禁非法获取、泄露用户数据。
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 事前预案: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应急联系方式和紧急处理方法。
2. 应急设备: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确保员工和用户的安全。
3. 用户安全: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安抚用户情绪,做好疏导和引导工作。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公共场所卫生操作规程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安全,保障用户的健康和权益。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3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一)消毒范围共用部位:房屋底层总门、楼道、楼梯间等。
公共设施设备:活动室、阅览室、体育器材等。
(二)公共区域的消毒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定时、定点消毒和检查。
对进出人员使用频繁的部位,包括楼梯扶手、门把手、体育器材、共用厕所等经常进行擦洗和消毒。
(三)通风要求对房屋公共部位、公共场所应当经常开窗通风或增加通风设备,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四)消毒方法门厅、楼梯、楼道、活动室、阅览室、体育器材等消毒:对地面、墙壁以及经常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开关、栏杆、柜台、桌椅、水龙头等表面每天湿性清洁,必要时可用____%—____%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50ml/l—5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____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
公共厕所(洗手池、卫生间)等消毒:卫生洁具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擦拭____分钟。
(五)消毒人员要求:1、学校安排专人对消毒人员测量体温和卫生检查,佩戴标志上岗。
2、消毒剂溶液配制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配制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消毒液直接与皮肤、黏膜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3、消毒工作完毕后,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必要时用含有效碘3000ml/l—5000ml/l的碘伏或____%乙醇溶液擦拭消毒手部____分钟—____分钟。
(六)消毒记录1、消毒工作由学校实施的,负责人要布置具体消毒工作安排,加强自检,做到消毒记录明确,责任到人,不遗漏,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2、消毒工作由专业实施的,消毒应建立消毒档案,包括清洗时间、地址、操作消毒人员姓名、使用消毒剂名称及配制方法,做到自检记录。
并协同做好检查记录工作,对消毒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应及时向消毒人员提出整改意见。
(七)检查要求。
公共区域预防性消毒工作,加强指导、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考核管理的依据。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各地政府和机构陆续发布了《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本文将对这一规范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消毒工作。
1. 规范适用范围《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学校、商场、餐饮场所、交通工具等。
针对不同场所的特点和需求,规范提出了相应的消毒要求和指导措施。
2. 消毒对象及频次要求在公共场所消毒工作中,重点消毒对象包括门把手、扶手、桌椅等高频接触物体,以及空气中的细菌病毒。
根据规范要求,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频次不得低于每日一次。
特殊场所如医院或疫情防控中心,消毒频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3. 消毒方法和消毒剂选择规范中明确了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消毒。
化学消毒主要通过喷洒、拖地、擦拭等方式,使用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处理;物理消毒则利用紫外线、高温等手段杀灭病菌;生物消毒则是指利用生物制剂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消灭。
在选择消毒剂时,应考虑到消毒剂的杀菌谱、毒性、稳定性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作业。
4. 消毒操作要求在公共场所消毒作业中,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因消毒剂挥发引起中毒事故。
消毒时应从清洁到消毒,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清洁布或消毒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消毒后应及时清洁消毒器具和个人防护装备,保证操作卫生。
5. 消毒效果评价规范中还明确了消毒效果的评价标准,包括表面及空气微生物总菌落数的监测等。
消毒作业结束后,应通过检测方法检验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对于消毒效果不达标的场所,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达标。
以上就是《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的详细解读。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把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做好,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清洁消毒规范
本文系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市公共场所清洁消毒规范目录
一.公共厕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1
二.社区(居民楼院)清洁消毒操作规范1
三.服务窗口及办公楼房等公共场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2
四.其他公共场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3
五.公共交通工具清洁消毒操作规范4六.农贸市场消毒操作规范5七.垃圾中转站消毒操作规范5八.垃圾容器(果皮箱.垃圾桶箱.垃圾转运车)消毒操作规范6
一.公共厕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
1.全天24小时开启通风窗,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空气流通。
2.开放前,进行湿式清扫,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3.有条件的在洗手池处,配备洗手液及干纸巾。
4.公共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水龙头.纸巾盒.坐便器等,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
5.便池及其周边用含氯500mg/L消毒剂进行消毒,每日2-4次。
6.使用其他消毒剂请参阅说明书,按照预防性消毒剂量操作。
7.消毒人员操作时,要戴口罩,皮肤不得暴露,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二.社区(居民楼院)清洁消毒操作规范
1.社区保持环境清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容器及时清洗,不得有残存垃圾,不得外溢。
2.出入口登记处公共使用物品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氯250mg/L 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
3.社区公共使用物品及公共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健身器材等,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确保外观无污渍。
4.电梯按键等易腐蚀部位,可用75酒精消毒,或用含氯
25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去消毒剂。
每日2-4次。
5.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居民庭院,相关楼栋产生的垃圾运输前,要由疾控中心专业消毒队用含氯500-1000mg/L消毒剂喷洒消毒。
6.疑似或确诊病例产生的生活垃圾,在疾控中心终末消毒时,按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7.社区使用的其他种类消毒剂,请参阅使用说明书操作。
8.消毒人员操作时,要戴口罩,皮肤不得暴露,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三.服务窗口及办公楼房等公共场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
1.加强门窗通风换气,中*空调要启用新风系统。
2.广场.绿地.室外道路等场所不必消毒。
若有明显痰渍或其
它污染才需消毒处理。
3.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对室外进行空气喷雾消毒。
4.通风不良环境(如会议室.密闭空间等)的空气消毒,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5.使用紫外线消毒,10平方米安装一支30W紫外线灯管,悬挂高度2-
2.5m。
开启紫外线灯时,室内不得有人,消毒3060分钟,消毒后要开启门窗通风10分钟左右。
6.公共接触物品,如水笔.胶管等,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氯250mg/L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
7.公共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窗口台面.桌椅.电脑键盘等,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进行消毒,每日2-4
次。
8.电梯按键等易腐蚀部位,要用75酒精消毒,或含氯
25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去消毒剂。
每日2-4次。
9.消毒人员操作时,要戴口罩,皮肤不得暴露,注意做好个
人防护。
四.其他公共场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
1.及时清扫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容器每日清洗,保持干净整洁。
2.加强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
3.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通风换气。
4.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按照公共厕所消毒规范实施消毒。
5.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避免不必要的室内群体聚集性活动。
6.人流密集.流动性大且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影院.网吧.KTV等)要定期通风.开窗或使用排气扇换气。
7.每天使用消毒剂对物体表面(地面.桌椅.电脑键盘.鼠标.麦克风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进行消毒。
公共接触物品如水笔等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氯250mg/L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
8.公共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窗口台面.桌椅.电脑键盘等,每日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
9.电梯按键等易腐蚀部位,要用75酒精或含250mg/L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去消毒剂。
每日2-4次。
10.消毒人员作业时,要戴口罩,皮肤不得暴露,做好个人防护。
五.公共交通工具清洁消毒操作规范
1.司乘人员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上岗。
2.非空调车的车窗应尽量打开,保持车内良好通风状态。
3.密闭的空调车要开启换气扇及空调新风装置,增加空气流通。
4.保持车站.公共交通工具车厢卫生整洁,及时打扫卫生和清理垃圾,垃圾容器每日清洗。
5.增加车站.车厢内清洁消毒频次,座椅及地面可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消毒,每日2-4次。
6.根据疾病流行强度,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必要时每班次消毒一次。
7.方向盘.仪表盘等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8.消毒人员操作时,要戴口罩,皮肤不得暴露,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六.农贸市场消毒操作规范
1.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空气流通。
2.进行湿式清扫,及时清理垃圾,垃圾容器每日清洗,保持环境清洁。
3.禁止销售活禽及野生动物。
4.下水道每天至少清理一次。
5.有条件的公共厕所在洗手池处配备洗手液及干纸巾。
6.公共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水龙头.纸巾盒.坐便器等要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
7.便池及其周边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消毒,每日2-4次。
8.使用其他消毒剂请参阅说明书,按照预防性消毒剂量操作。
9.消毒人员操作时,要戴口罩,皮肤不得暴露,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七.垃圾中转站消毒操作规范
1.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空气流通。
2.进行湿式清扫,及时清理垃圾,清洗箱体,保持环境清洁。
3.下水道每次转运后清洗24次。
4.公共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水龙头.作业工具等,要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
5.箱体及其周边每日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
6.使用其他消毒剂请参阅说明书,按照预防性消毒剂量操作。
7.消毒人员操作时,要戴口罩,皮肤不得暴露,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八.垃圾容器(果皮箱.垃圾桶箱.垃圾转运车)消毒操作规范
1.垃圾容器每日清洗12次,保持环境清洁。
2.公共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桶盖等要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
3.使用其他消毒剂请参阅说明书,按照预防性消毒剂量操作。
4.消毒人员操作时,要戴口罩,皮肤不得暴露,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常见含氯消毒剂
一.含氯消毒剂什么是含氯消毒剂
1.是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
如漂白粉.84消毒液(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
2.有效氯能反映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大小,有效氯越高,消毒剂消毒能力越强,反之,消毒能力越弱。
3.含氯消毒剂特点。
优点杀菌范围广;作用迅速;性能稳定;水溶性好;使用方便;货源丰富等。
缺点有效氯容易丧失;氯味大,刺激性大(易引起使用者流泪.结膜充血.咳嗽,并刺激皮肤和粘膜。
);金属腐蚀性强(如持物钳浸泡生锈,器械预处理浸泡生锈,消毒衣物引起洗衣机腐蚀。
);有漂白作用;有难闻的氯味。
二.选用含氯消毒剂的基本原则价格低廉.高效方便.安全环保
三.常见含氯消毒剂
1.什么是84消毒液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份的无机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单分子状态下的含氯量为10,因此有效氯的含量较低,消毒能力较弱。
2.84消毒液的特点优点杀菌广泛.快速,使用方便,无毒性,价格低廉。
缺点不稳定,遇光和热都会分解,因此,避光密封保存有利于其稳定性。
对棉布和纸张有漂白作用,对金属表现出腐蚀作用,浓度高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3.常见84消毒产品的临床实际操作临床实际操作以及在销售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二氯异氰尿酸钠又名优氯净,属于氯化异氰尿酸类消毒剂。
有效氯含量为60-64,杀菌能力较强。
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特点。
优点杀菌范围广,杀菌力强,储存稳定,易于运输,水溶性好,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缺点水溶性不稳定(20度左右时,1周内有效氯约丧失20;30度左右时,可丧失50);有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和对纺织品有损坏作用,低浓度下的杀菌作用不及次氯酸钠
4.常见消毒片主要成分三氯异氰尿酸(单分子有效氯含量为90,故杀菌能力较强),有效氯为540MG片。
特点杀菌广,杀菌作用迅速(当2000MGL时,灭菌时间为50分钟),稳定性好,可以长期保存;腐蚀性和刺激性都比较轻微(腐蚀性较小,低腐),水溶液清澈透明,不发生沉淀,毒性较低,一般使用浓度对人体无害,受有机物的影响较小。
定量准确,速溶,气味低,低腐蚀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