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经济管理思想述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台世界2012·3月下旬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而《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是其中非常具有特色的篇章。
司马迁在这两篇文章中开辟了记载经济史之先河,在经济管理思想方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一反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一、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形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的安危密切相关,这也自然成为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统治者的首要任务。
由于统治者往往极其片面地认为只有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行最大程度的限制,才能更好地促使农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重农抑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一项基本国策。
但经济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即使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先秦时期仍然出现了诸如陶朱公、白圭、吕不韦这样富甲天下的大商人。
西汉初建时,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极度短缺。
在这种形势下,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将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作为国策,大力推行休养生息、精兵简政的政策,得到了汉初几代君主的注重和贯彻执行,使汉初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并很快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空前盛世。
这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稳定、政策的相对宽松、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交通及运输业的发达,西汉前期商业空前繁荣。
当时的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甚至富比天子,并出现了一些诸如长安、洛阳等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也日趋频繁。
至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的国力已经非常强盛。
司马迁一生中大部分时光都生活在汉武帝即位后。
在此期间,汉武帝几次出兵讨伐匈奴,付出了沉重人力与物力代价后,最终大获全胜,换取了边疆地区稳定。
汉武帝还先后灭卫氏朝鲜设立辽东四郡、定西南夷建武都五郡、平西羌设护羌校尉、平南越设南海九郡。
这些战争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的版图,从政治上看都可以称为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但同时,从史学家和经济的角度,司马迁敏锐地发觉,由于汉武帝长期的穷兵黩武,西汉几代君主休养生息所积累的财富几乎消耗殆尽;战争导致人口锐减,西汉在经济和社会稳定上开始出现危机。
司马迁据此希望汉武帝放弃过度征讨,继续推行汉初休养生息、精兵简政的政策。
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弥补国库空虚,汉武帝自公元前119年开始陆续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包括改革币制、严禁民间私铸;增设算缗和告缗;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等。
应该说,这些措施增加了国家收入,改善了当时的国家财政状况。
但一些措施明显增加了工商业者的负担,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一些措施则与民争财、夺民之利,对于民间私营工商业是严重的扼杀。
司马迁对此持强烈反对的态度,并将自己的经济见解和思想撰写成书,希望能为执政者借鉴。
因此在《史记》八书之一的《平准书》中,司马迁对西汉建国至汉武帝期间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状况演变进行了详细描述。
在对汉初七十年经济政策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也对汉武帝内修外攘和好大喜功进行了全面否定。
同时,司马迁还对汉武帝的财政政策作了严厉的批评。
他认为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国家的经济危机,但对长期的经济发展不利,对社会经济秩序更是极大的破坏[1]
111。
事实上,西汉的衰落,在汉武帝后期便已经初现端倪,以致汉武
帝晚年时不得不颁布了一份轮台诏,深陈既往之悔,并表示以后国家重心应当以安定生产为主,政事应当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
可见司马迁对于汉武帝经济政策的批判是一语中的、切中时弊的。
二、司马迁经济管理理论及方法
除了《平准书》,司马迁的经济管理思想还主要体现在《货殖列传》中。
《货殖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九。
主要记述了春秋以来社会经济状况、各种经济措施以及著名商人的事迹。
《货殖列传》为商人立传,开史家之先河,同时也是司马迁经济管理思想集中体现的重要篇章。
司马迁在这篇作品中,较为系统地论证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经济与政治、军事、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关于发展生产、富国富民的经济理论,并在一些重大的经济学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
1.富利论。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富利论。
他通过对于亘古以来大量史实的研究,认为追求财富和更高物质生活是人类的本性。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认为,无论是贤人、廉吏、赌徒、渔夫、高士、游侠或是妓女,他们奔波忙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想要的某种利益。
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源自对于现实状况的不满足,围绕着追求更高的物质利益而展开
的。
正是由于这种不满足,才会促使人们想方设法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生活条件,才会促使人们开动脑筋进行发明创造,最终才会促使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司马迁对于人类追逐财富和更高物质生活的天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善因论。
在富利论的基础上,司马迁提出了著名的善因论的经济管理思想,即“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他认为,对于经济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因之,就是顺其自然。
国家不要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应遵行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
满足人们的求富欲望,放手由人民自由发展生产和市场经济,以实现富国富民的目的。
其次为利道之,就是因势利导,即通过经济调整政策,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有效的引导和调控。
再次教诲之,就是用礼义、道德等思想来对经济发展进行约束。
又次整齐之,即对经济发展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强制规范。
传统的重农抑商,并对商业发展采取诸多的限制措施就属于整齐之的范围。
最次为与之争,即汉武帝时期实施的一系列与民争利的财政经济政策。
国家官办商业并以此获利的经济政策,在增加工商业者税收负担的同时也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使汉初七十年来形成的安定繁荣的商业局面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而《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是其中非常具
有特色的篇章。
司马迁在这两篇文章中开辟了记载经济史之先河,在经济管理思想方面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司马迁《平准书》《货殖列传》经济思想司马迁经济管理思想述略
□
西安工业大学赵伟
摘要关键词DANG'ANJIEDU
50
兰台世界2012·3月下旬
………………………………………………………………………………………………………………………………………………………
迅速倒退,私人工商业锐减。
司马迁认为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他主张经济管理应该由私人资本自由竞争、自由发展,“任其能、竭其力”,让民众自由地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去争取最大的利益,以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律。
3.本末论。
尽管司马迁肯定追求财富是人类的天性,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国家对于经济管理最好的政策是因之。
但是,司马迁并不盲目认为所有求富的行为都是正确的,他主张应当用正当的手段致富。
因此,他将致富划分为“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在这里,本富是指传统的农牧业类,末富是指商业和手工业,而最下即为用弄法犯奸的方法致富的奸富[2]234。
司马迁认为依仗权势弄法犯奸而致富的行为是应被严格禁止的,应当采取严厉的措施和手段来进行约束;在道德教化不能奏效时,可以采取刑罚的手段。
另外,在将致富类型划分为本富、末富和奸富之后,司马迁又进一步提出了“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理财思想,认为可以依靠工商业发家致富,然后在此基础上依靠置田地、建宅院来守住自己的财产。
4.素封论。
虽然司马迁提出了本富最上、末富次之,但他并不如传统士大夫那样歧视工商业。
早在两千多年前,司马迁便明确意识到了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之间的紧密关系。
虽然长期重农抑商的国
策使商人的社会地位极低,但商人凭借他们的富有,也能逐步改善他们的经济地位,凭借财富与王者同乐,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礼抗万乘,名显天下。
编户之民可以因财富而成为素封的候王。
司马迁将这种无官而封的情况概括为素封,并认为百姓不一定要去追求官禄。
他鼓励百姓通过经商而致富,这对于封建社会长期官贵民贱的官本位思想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5.四业并重论。
司马迁认为商业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之于时而息财富。
因而反对片面的重本抑末,即反对重农抑商,将工业提高
到与农业、商业、虞业四者并重的地位。
他主张普通老百姓若要积累财富,从事工商业是最好最快捷的途径,这与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国策是格格不入的。
司马迁还认为各行各业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四业之间能起到互通有无、调剂互补的作用,并通过互惠互利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业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缺一不可的[3]22。
应该说,司马迁这种四业并重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
[1]陈新岗.试论西汉的经济转型[J ].贵州社会科学,2008(9).[2]潘振刚.从《史记》一书看司马迁的义利观[J ].大观周刊,2011(22).[3]吕庆华.司马迁商业经济思想探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
自创刊到终刊历时十五年的《点石斋画报》,共刊出四千余幅带文字的图画,画报生动地展现了晚清时期的各种社会实况和社会变迁。
画报描绘内容丰富,绘画技法娴熟,既是中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的一个缩影,又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以及画报和美术的发展,本文从《点石斋画报》绘画的艺术价值入手,探究其绘画的精髓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一、《点石斋画报》创刊的历史背景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其作为经济重镇也日渐繁华。
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为其新鲜事物的引入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由西方传教士、商人等创办的一些新式的报刊悄然兴起。
1884年正是中法战争期间,安纳斯托·美查以商人特有眼光注意到上海民众对中法战事的关注,以营利为目的于1884年5月8日在上海创办了《申报》的下属刊物《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的创办为社会提供一种比较特别的宣传形式,是当时国内开创的一份非常正规的画报,安纳斯托·美查也想借此扩大《申报》的影响并赚钱获利,他聘请目光敏锐且很有才能的画家吴友如为画报的绘画主笔,同时还聘请一批优秀的中国画师。
中法战争的爆发对《点石斋画报》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中法战争爆发后,面对法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疯狂屠杀,大大刺激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这一切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上海市民们,他们借助《点石斋画报》这样的工具,揭露事实真相,宣泄不满情绪,同时也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点石斋画报》是晚清社会西学东渐大潮的产物,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传入,使得清朝末年的文化既具有传统的中国色彩,也有西方文化的影子。
二、《点石斋画报》绘画的艺术价值
1.《点石斋画报》绘画内容的现实性。
现实主义是个纯粹来源于西方文艺系统的概念。
在西方美术史上法国画家库尔贝第一次提出“现实主义”概念,在19世纪50年代,即1855年,学术界一般都将
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宣言》作为现实主义产生的标志。
库尔贝的一个展览引出了一场被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的争论,库尔贝的“研究现实”,“不美化现实”的主张被称为“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最本质的特点,是对现实的批判性。
现实主义是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的揭露、批判,否定这一点,就离开了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
《点石斋画报》主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一份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面很广的具有时事性、趣味性、绘画性的画报。
《点石斋画报》独创新意,以写实的具有现实主义风俗画特点的手法描绘了最普通人的生活以及许多新鲜的、过去从来没有人画过的新事物,如百姓市井生活,新闻事实,国外新奇事物等等,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具有很强的叙事性、纪实性和现实性。
由于《点石斋画报》的表现
内容很广泛,绘画语言通俗写实,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便具备更强大的生命力。
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学史》中论述:“图画为无音之新闻,《点石斋画报》描绘内容丰富、涉猎题材广泛,是一份贯通中西、雅俗共赏、以描绘当时社会现状为主导的画报,对当代
绘画的发展亦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点石斋画报历史背景绘画艺术
《点石斋画报》绘画的艺术价值
□
保定学院陈保军马紫薇
摘要关键词DANG'ANJIEDU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