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BJS201801
辣椒素类物质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精)
W ANG Su i 2p i n g , X I A Yan 2b i 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Abstract:Cap saicinoids is the main p rinci p le pungent and bi ol ogical active components in peppers . The communicati on intr oduce the che m ic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cap saicini ods and further intr oduce the study on deter m inati on of the pungency level of organolep tic,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 And give the final emphasis on the HP LC method .
[4]高蓝,李浩明,赵爱云等.从辣椒精中分离辣味物质方法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1997, 17(3 :387-391
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监督抽检信息
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监督抽检信息
本次抽检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主要为餐饮单位使用的煎炸用植物油、食用油抽检等。
煎炸用植物油检验依据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16-2018),检测项目包括酸价、极性组分;食用植物油检验依据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16-2018),检测项目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铅、总砷、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乐果、敌草快、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食用动物油脂检验依据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GB 10146-2015),检测项目包括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铅、总砷、苯并(a)芘、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磺胺类(总量)、氯霉素。
抽检7件样品均合格。
抽检产品信息见附表。
- 1 -
附表.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监督抽检产品合格信息
- 2 -。
利用液相-质谱法检测食用油中辣椒素的分析与探讨
利用液相-质谱法检测食用油中辣椒素的分析与探讨作者:张昆娴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18年第07期针对各种油脂的检测实验,辣椒素以其使用范围广、热稳定性良好、脂溶性较好等特点成为人民食用油分辨研究檢测中的重点。
本文主要是以食用油为研究对象,进行食用油中辣椒素的检测与分析。
辣椒是我国人民饮食中最喜欢添加的调味料,特别是火锅用油等。
辣椒的辣味成分主要是天然辣椒碱,该物质由14种辣椒素同位素组成,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总含量占辣椒碱的90%以上。
因为辣椒素本身的原因,它的脂溶性较好而且热稳定性良好,以地沟油目前的制作水平还不足以将辣椒素完全处理,但是正常食用油中几乎不含辣椒素类的物质,掺加了地沟油的食用油中却能够检测出辣椒素的存在,所以对食用油中辣椒素的检测就变成了检测食用油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笔者主要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并以此对食用油中的辣椒素进行检测分析。
主要仪器、试剂 Waters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FA2004型电子天平;wH 一861涡旋混合器;HGC一12A型金属浴等辣椒素(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合成辣椒素)标准品;乙腈、甲醇色谱纯二氯甲烷;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过程前处理过程固相萃取法,首先需要在实验前对实验所需要使用的材料用乙醇溶液进行一天浸泡的处理,确保实验仪器设备清洁干净以免污染。
严格按照标准称取0.6g油脂放在容量为10mL离心管中,然后往管内加入0.5mL二氯甲烷,再加3mL2%的氢氧化钠溶液,涡漩提取10分钟,认真提取管内上层上清液,将其放在另外一个干净的容器内;再往原管内加入3mL2%的氢氧化钠溶液按照相同的方法再提取一次上层上清液;将这两次提取的上清液放在一起使用稀硫酸调节pH值至2-3,进行SPE进化,C18固相萃取小柱依次用3 mL×3次乙腈和3 mL ×2次超纯水淋洗弃出流出液,以3 mL ×2次乙腈洗脱目标物并收集流出液用50℃氮气吹干,加入1 mL甲醇溶液涡漩后经0.22μm过滤入样品瓶进行测定。
食用油质量检测研究进展
食用油质量检测研究进展
陈金体;黄秋娜;续颖
【期刊名称】《粮食流通技术》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食用油质量检测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凭借可靠的检测方法进行。
基于此,针对食用油质量检测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从电导法、色谱法及光谱法等方面,逐一阐述食用油质量检测的不同方法及其具体运用,以期给予相关工作者一些参考,能够不断提升食用油质量检测工作效率,保证食用油质量安全。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陈金体;黄秋娜;续颖
【作者单位】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37;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37;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7
【相关文献】
1.食用油质量检测研究进展 [J], 刘燕德;靳昙昙
2.基于深度学习的食用油灌装质量检测系统 [J], 俞芳芳;董蓉;李勃;李卫强
3.食用油质量检测研究进展 [J], 陈金体;黄秋娜;续颖;
4.食用油包装现状及质量检测的探讨 [J], 韩锐锋;刘广
5.食用油质量检测探讨 [J], 李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限鲜、湿米粉制品检测
》
。
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
原则上抽取样品量不少于500g 。样品量可根据检验需要适当
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调整。
硼酸
GB 5009.27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硼酸的测定》
附件2
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序号 1
食品大类 (一级)
粮食加工 品
食品亚类 食品品种 (二级) (三级)
小麦粉 小麦粉
挂面
挂面
其他粮食 谷物粉类 加工品 制成品
食品细类 (四级) 通用小麦 粉、专用
小麦粉
普通挂面 、手工面
生湿面制 品
发酵面制 品
米粉制品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a
抽样量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
(DBP)
测定》
菜籽油
邻苯二甲酸二(2-乙 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
基)己酯(DEHP) 测定》
原则上小包装产品(净含量<
辣椒素总量(天然辣 椒素、二氢辣椒素、 BJS 201801《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
(DBP)
测定》
花生油
邻苯二甲酸二(2-乙 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
基)己酯(DEHP) 测定》
辣椒素总量(天然辣 椒素、二氢辣椒素、 BJS 201801《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
合成辣椒素)
原则上小包装产品(净含量< 25L(kg),抽样数量不少于1L (kg),且不少于2个独立包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
38 08V .9 o0 7 20, 1 , .7 o2 N
食 品 斛 字
※分析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 法测 定食 品中的
辣椒素 、二氢辣椒素
王 旭 1 王富华 1 , ,钟 红 舰 : 肖荣 英 s 靳 松 , ,
(. 1 农业部蔬菜水 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 中心 ,广东 广 州 4 0 0 ;3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 北 武汉 5 02 . 5 0 4 :2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 中心 ,河南 郑州 160 . 10 8 ) 0 0 1 4 0 7 :4 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 测试 中心 ,北京 30 0 .
中图分类号:T 249 S6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6 020 )70 7 —4 0 26 3 (0 80 —3 80
辣椒 碱 ,香 草 酰 胺 类 生 物 碱 , 是 茄 科 植 物 辣 椒 果 实 中 的主 要 呈 辣 物 质 , 可 增 进 食 欲 、 改 善 消 化 功 能 , 具有抗菌、抗肿瘤和镇痛 作用,长期 以来作为优质 的 调味 品深 受 人们 欢 迎 ,也 可 作 为镇痛 药 物在 临床 医 学上 使 用 【 I 辣 椒 中 的 辣 椒 碱 主 要 有 5 种 : 辣 椒 素 1。
性 高 的优 势 。
本 研究 通过 对 食 品中 的辣 椒素 、 二氢 辣椒 素 的提取
方 法 和 色 谱 条件 的选 择 和 优 化 , 确 定食 品 中的 辣椒 素 、 二 氢 辣椒 素 的 高效 液相 色 谱荧 光 检测 方法 ,并 对 该方 法
高 二氢 辣椒素 (0 dh d0a sii) h m0 iy rcpa n,其 中前 两者 占辣 c 椒 碱 总 量 的 9 % 以上 ,也 提供 了 9 % 以上 的辣 感和 热 0 0 感 ,其含 量 的 高低 直接 影 响到 辣 椒及 其 制 品 的辣度 。辣 椒 素 、 二氢 辣椒 素 分子 结 构 见 图 12。 [ 1 辣椒 碱 的测定 方法 主要 有 比色 法 、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陕西辢子油质检报告
陕西辢子油质检报告
一、背景介绍
陕西辣子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之一,以其独特的味道和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由于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导致部分辣子油质量不合格,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进行辣子油质检显得尤为重要。
二、质检流程
1.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是质检的第一步,必须确保采样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代表性样品;
(2)避免样品污染;
(3)保持样品完整性。
2.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是辣子油质检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过高会影响辣子油的口感和储存寿命。
(2)酸价:酸价越高说明脂肪酸含量越多,同时也说明质量越差。
(3)色泽:颜色应该为红色或棕红色,如果出现深黑色或黄色等异常颜色则说明存在问题。
(4)氯化物含量:氯化物含量过高会影响辣子油的口感和质量。
3.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检测是辣子油质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检测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存在情况。
如果存在大量细菌或霉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三、陕西辣子油质检结果
经过样品采集和化学分析,陕西辣子油质检结果如下:
1.水分含量:合格;
2.酸价:合格;
3.色泽:合格;
4.氯化物含量:合格。
同时,经过微生物检测,样品中未发现有害的细菌、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存在。
四、结论
根据以上质检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本次样品中陕西辣子油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辣子油时应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查看产品标签上的相关信息。
食品中辣椒素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辣椒素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引言:辣椒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和食材,不仅赋予食物丰富的香辣味道,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辣椒素。
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多种好处,如增强食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等,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食品中辣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一直是食品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辣椒素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方法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一、传统的辣椒素含量检测方法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最早被采用的辣椒素含量检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比色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耗时长、需要大量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等。
2. 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是通过辣椒中辣椒素的生化反应来检测其含量。
例如,采用辣椒素酶法来测定辣椒素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对试剂的纯度要求较高,且容易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
二、近年来的新型辣椒素含量检测方法1.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近年来辣椒素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热点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测定不同波长下辣椒素的吸收光谱,进而计算其含量。
相比于传统方法,光谱分析法具有快速、无污染、对样品无破坏性的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2. 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是一种基于生物反应的辣椒素含量检测方法。
如利用酶生物传感器来测定辣椒素。
通过将酶与电极结合,当酶与辣椒素发生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电流或电压变化等来计算其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无污染等优点,但需要较高的装备和技术条件。
3. 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基于辣椒素与特定配位体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性质的检测方法。
通过制备具有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辣椒素的吸附和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但对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和制备条件要求较高。
三、方法之间的比较与评估不同的辣椒素含量检测方法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
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801)
附件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801)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辣椒制品中苏丹红I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辣椒酱、辣椒油、辣椒粉等辣椒制品中苏丹红I的快速测定。
2 原理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
样品中的苏丹红I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了抗体和检测线(T线)上抗原的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
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C线)颜色深浅比较,对样品中苏丹红I进行定性判定。
3 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 试剂3.1.1 乙腈。
3.1.2 无水硫酸镁。
3.1.3 正己烷。
3.1.4 二氯甲烷。
3.1.5 氢氧化钠。
3.1.6 氢氧化钠溶液(2mol/L):称取氢氧化钠(3.1.5)8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1.7 无水乙醇。
3.1.8 复溶液:将无水乙醇(3.1.7)与水按照体积比25:75混匀。
3.2 参考物质3.2.1 苏丹红I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表1,纯度≥95%。
表1 苏丹红I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 标准溶液的配制—1 —3.3.1 苏丹红I标准储备液(1mg/mL):精密称取苏丹红I标准品(3.2.1)适量,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乙腈(3.1.1)超声溶解后,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mg/mL 的苏丹红Ⅰ标准储备液。
﹣20 ℃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3.3.2 苏丹红I标准中间液(1μg/mL):精密量取苏丹红I标准储备液(1mg/mL)(3.3.1)100μ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乙腈(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μg/mL的苏丹红I标准中间液。
3.4 材料3.4.1 固相萃取柱:CNW Poly-sery MIP-SDR固相萃取柱(200mg/3mL),或相当者。
BJS201801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doc
BJS201801⾷⽤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doc附件⾷⽤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BJS 2018011范围本⽅法规定了⾷⽤油脂中辣椒素(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氢辣椒素)含量的液相⾊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本⽅法适⽤于⾷⽤油脂中辣椒素(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氢辣椒素)含量的测定。
2原理试样经⼆氯甲烷溶解,氢氧化钠⽔溶液提取酸化后,过固相萃取柱净化,采⽤液相⾊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除另⾏规定外,⽔为GB/T 6682规定的⼀级⽔。
3.1 试剂3.1.1 ⼄腈(CH3CN):⾊谱纯。
3.1.2 甲醇(CH3OH):⾊谱纯。
3.1.3 甲酸(CH2O2):质谱级。
3.1.4 ⼆氯甲烷(CH2Cl2):⾊谱纯。
3.1.5 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
3.1.6 浓硫酸(H2SO4):98%,分析纯。
3.2 溶液配制3.2.1 0.1%甲酸⽔溶液:取甲酸(3.1.3)1 mL⽤⽔定容⾄1000 mL,⽤滤膜(0.22 µm,⽔相)过滤后备⽤。
3.2.2 0.1%甲酸⼄腈溶液:取甲酸(3.1.3)1 mL⽤⼄腈(3.1.1)定容⾄1000 mL,⽤滤膜(0.22 µm,有机相)过滤后备⽤。
3.2.3 2%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 g 氢氧化钠(3.1.5)溶于1000 mL⽔中,摇匀备⽤。
3.2.4 稀硫酸(1+15)溶液:取10 mL浓硫酸(3.1.6)缓缓倒⼊150 mL⽔中,搅拌均匀备⽤。
3.3 标准品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氢辣椒素标准品的中⽂名称、英⽂名称、CAS登录号、分⼦式、相对分⼦量见附录A表A.1,纯度≥98%。
3.4 标准溶液配制3.4.1 标准储备液:分别称取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氢辣椒素标准品(3.3)0.1 g (精确⾄0.000 1 g),⽤甲醇(3.1.2)溶解,并转移⾄100 mL容量瓶中,定容⾄刻度,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 mg/mL。
总局关于发布《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食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2018年第26号)
附件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BJS 201801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食用油脂中辣椒素(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油脂中辣椒素(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的测定。
2原理试样经二氯甲烷溶解,氢氧化钠水溶液提取酸化后,过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除另行规定外,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 乙腈(CH3CN):色谱纯。
3.1.2 甲醇(CH3OH):色谱纯。
3.1.3 甲酸(CH2O2):质谱级。
3.1.4 二氯甲烷(CH2Cl2):色谱纯。
3.1.5 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
3.1.6 浓硫酸(H2SO4):98%,分析纯。
3.2 溶液配制3.2.1 0.1%甲酸水溶液:取甲酸(3.1.3)1 mL用水定容至1000 mL,用滤膜(0.22 µm,水相)过滤后备用。
3.2.2 0.1%甲酸乙腈溶液:取甲酸(3.1.3)1 mL用乙腈(3.1.1)定容至1000 mL,用滤膜(0.22 µm,有机相)过滤后备用。
3.2.3 2%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 g 氢氧化钠(3.1.5)溶于1000 mL水中,摇匀备用。
3.2.4 稀硫酸(1+15)溶液:取10 mL浓硫酸(3.1.6)缓缓倒入150 mL水中,搅拌均匀备用。
3.3 标准品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标准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1 —相对分子量见附录A表A.1,纯度≥98%。
3.4 标准溶液配制3.4.1 标准储备液:分别称取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标准品(3.3)0.1 g(精确至0.000 1 g),用甲醇(3.1.2)溶解,并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 mg/mL。
贮存于4 ℃冰箱中,有效期3个月。
3.4.2 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准确吸取标准储备液(3.4.1)适量于容量瓶中,用甲醇(3.1.2)将其稀释成含量分别为0.1 ng/mL、0.2 ng/mL、0.5 ng/mL、1 ng/mL、5 ng/mL、10 ng/mL、50 ng/mL 和100 ng/mL的标准系列混合工作液。
BJS201712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的综合检测法
附件3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的综合检测法BJS 2017121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食用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植物调和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芥花油、菜籽油、香油、棕榈油等)是否存在异常的检测及识别。
2方法原理将样品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定量测定13种脂肪酸甲酯含量,再根据脂肪酸甲酯含量判定油脂是否存在异常,对异常样品进一步排查确认。
3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3.1.1正己烷(CH):色谱纯。
1463.1.2甲醇(CHOH):色谱纯。
33.1.3无水硫酸钠(NaSO):分析纯。
423.1.4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
3.1.5三氟化硼甲醇溶液:50%。
3.2溶液配制3.2.1含2%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准确称取2 g氢氧化钠(3.1.4)于烧杯中,加入甲醇(3.1.2),超声至氢氧化钠完全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
3.2.215%的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取50%三氟化硼甲醇溶液(3.1.5)30 mL,缓慢加入到装有70 mL 甲醇(3.1.2)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3标准物质3.3.1十一碳酸甘油三酯(C HOCAS:13552-80-2)标准品,纯度>98%。
63668,3.3.2十一碳酸甲酯(CHOCAS:1731-86-8)标准品,纯度>99%。
21224,3.3.3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标准品,各组分浓度参考附录A。
3.4标准溶液配制3.4.1十一碳酸甘油三酯内标溶液(1000 mg/L)称取0.10 g(精确至0.0001 g)十一碳酸甘油三酯,加入50 mL甲醇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中,以甲醇定容,制成储备液。
储备液于-20 ℃可冷藏保存三个月。
使用时以甲醇稀释成50 mg/L 的中间液,现用现配。
3.4.2十一碳酸甲酯内标溶液(1000 mg/L)称取0.10 g(精确至0.0001 g)十一碳酸甲酯,加入50 mL正己烷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中,以正己烷定容,制成储备液。
食品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测定操作规程
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操作规程1 目的对公司产品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测定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检验室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保证公司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检测结果准确。
2 范围第一法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辣椒油树脂、辣椒及其为原料生产食品中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的测定第二法适用于辣椒和辣椒精油中辣椒素类物质总量的测定;第一法液相色谱法3 依据GB/T 21266-2007《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NY/T 1381-2007 《辣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 28314-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油树脂》附录A.3。
4 实验原理试样经甲醇溶液提取,过微孔滤膜,进样,用反相色谱分离,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
5 仪器和设备5.1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5.2 天平:感量±0.0001g、±0.01g。
5.3 超声波提取器。
5.4 组织捣碎机、电动粉碎机。
5.5恒温水浴锅。
5.6 滤膜:0.45µm有机滤膜6 实验步骤6.1 样品制备6.1.1半固态、固态样品取一独立包装样品,将样品混合均匀,静置,取上清液。
6.1.1液态样品取一独立包装样品,将样品振摇1min,使其混合均匀。
6.2 操作步骤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精确至0.001g)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甲醇20mL,在55℃水浴条件下,用超声波提取30min,然后放入冰水浴中冷却20min,收集滤液。
将滤渣连同滤纸重新用20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后重复上述步骤,收集滤液。
再加入甲醇10mL重复一次。
将三次收集的滤液合并至50mL容量瓶,用甲醇定容。
经0.45µm有机相滤膜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
(1)火锅底料类称取3g左右,定容于50mL容量瓶;(2)辣椒段、粉等(二荆条、新一代等)称取1g样品,定容于50mL容量瓶。
(3)辣椒油树脂、水辣粉等称取0.5g,定容于100mL容量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食用油脂中辣椒素的测定
BJS 201801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食用油脂中辣椒素(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食用油脂中辣椒素(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的测定。
2原理
试样经二氯甲烷溶解,氢氧化钠水溶液提取酸化后,过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另行规定外,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乙腈(CH3CN):色谱纯。
3.1.2 甲醇(CH3OH):色谱纯。
3.1.3 甲酸(CH2O2):质谱级。
3.1.4 二氯甲烷(CH2Cl2):色谱纯。
3.1.5 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
3.1.6 浓硫酸(H2SO4):98%,分析纯。
3.2 溶液配制
3.2.1 0.1%甲酸水溶液:取甲酸(3.1.3)1 mL用水定容至1000 mL,用滤膜(0.22 µm,水相)过滤后备用。
3.2.2 0.1%甲酸乙腈溶液:取甲酸(3.1.3)1 mL用乙腈(3.1.1)定容至1000 mL,用滤膜(0.22 µm,有机相)过滤后备用。
3.2.3 2%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 g 氢氧化钠(3.1.5)溶于1000 mL水中,摇匀备用。
3.2.4 稀硫酸(1+15)溶液:取10 mL浓硫酸(3.1.6)缓缓倒入150 mL水中,搅拌均匀备用。
3.3 标准品
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标准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
—1 —
相对分子量见附录A表A.1,纯度≥98%。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标准储备液:分别称取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标准品(3.3)0.1 g(精确至0.000 1 g),用甲醇(3.1.2)溶解,并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 mg/mL。
贮存于4 ℃冰箱中,有效期3个月。
3.4.2 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准确吸取标准储备液(3.4.1)适量于容量瓶中,用甲醇(3.1.2)将其稀释成含量分别为0.1 ng/mL、0.2 ng/mL、0.5 ng/mL、1 ng/mL、5 ng/mL、10 ng/mL、50 ng/mL 和100 ng/mL的标准系列混合工作液。
临用时配制。
3.5 C18固相萃取(SPE)小柱:1000 mg,6 mL,或等效SPE柱。
4仪器和设备
4.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配有电喷雾离子源。
4.2 超声波清洗器。
4.3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 1 g。
4.4 离心机:转速≥4000 r/min。
4.5 涡旋混合器。
5分析步骤
5.1 试样制备
准确称取1 g(精确至0.000 1 g)样品于10 mL具塞塑料试管中,加入1 mL二氯甲烷(3.1.4),再加入3 mL 2%氢氧化钠溶液(3.2.3),涡旋提取10 min,4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水相;残留有机相再用3 mL 2%氢氧化钠溶液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水相,再用稀硫酸溶液(3.2.4)调节pH至2-3之间后进行固相萃取操作。
C18 SPE小柱预先用3 mL乙腈淋洗3次,再用3 mL纯水淋洗2次进行活化,然后将调节完pH值的水相提取液加入小柱,控制流速至每秒1-2滴,待全部溶液通过SPE小柱后,以3 mL超纯水淋洗2次,弃去流出液,最终以3 mL乙腈(3.1.1)洗脱2次。
乙腈洗脱液50℃氮吹近干,用0.5 mL甲醇(3.1.2)溶解后过微孔滤膜(0.22 μm,有机相),过滤液置于进样小瓶内衬管中供LC-MS/MS测定。
5.2 仪器参考条件
5.2.1 色谱条件
a)色谱柱:C18柱,1.8 μm,100 mm×2.1 mm(内径),或性能相当者;
b)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3.2.1),B为0.1%甲酸乙腈溶液(3.2.2),洗脱梯度见表1;
c)流速:0.3 mL/min;
d)柱温:40 ℃;
e)进样量:2 μL。
—2 —
表1 洗脱梯度
5.2.2 质谱条件
a)电离方式:电喷雾正离子模式;
b)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
c)雾化气压力:30 psi;
d)离子喷雾电压:4000 V;
e)干燥气温度:500 ℃;
f)干燥气流速:8 L/min;
g)定性离子、定量离子、碎裂电压和碰撞能量见表2。
表2 辣椒素的定性离子、定量离子、去簇电压和碰撞能量
* 指定量离子。
5.3 定性测定
按照上述条件测定试样和混合标准工作液,如果试样中的质量色谱峰保留时间与混合标准工作液中的某种组分一致(变化范围在±2.5%之内);且试样中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与浓度相当混合标准工作液的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相比,相对丰度(k)偏差不超过表3规定的范围,则可判定为试样中存在该组分。
表3 定性确证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5.4 定量测定
5.4.1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液(3.4.2)分别按仪器参考条件(5.2)进行测定,得到相应的标准溶液
—3 —
— 4 —
的色谱峰面积。
以混合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色谱峰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品液相色谱图参见附录B 的图B.1-B.3。
5.4.2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试样溶液(5.1)按仪器参考条件(5.2)进行测定,得到相应的样品溶液的色谱峰面积。
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液中组分的浓度,平行测定次数不少于两次;样品中各待测组分的响应值应在标准曲线的线性响应范围内,若超出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应用甲醇(3.1.2)稀释后进行分析。
6 结果计算
结果按式(1)计算:
1000
1000
⨯⨯⨯=
m V c X (1)
式中:
X —试样中某种组分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g );
c —由标准曲线得出的样液中某种组分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 V —试样溶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m —试样称取的质量,单位为克(g );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 精密度
在重复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8 检出限和定量限
此方法的检出限为:合成辣椒素0.05 μg/kg ;天然辣椒素0.03 μg/kg ;二氢辣椒素0.02 μg/kg 。
此方法的定量限为:合成辣椒素0.2 μg/kg ;天然辣椒素0.1 μg/kg ;二氢辣椒素0.1 μg/kg 。
9 判定规则
本方法所测定的样品中辣椒素(合成辣椒素、天然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总含量大于或等于1.0 μg/kg 时,该油脂样品可能存在异常, 提示存在使用餐厨回收油脂的可能,不能仅以此结果进行行政处罚。
附录A
天然辣椒素、合成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
标准品信息
*合成辣椒素又称为N-壬酸香草酰胺或N-(4-羟基-3-甲氧基苄基)壬酰胺。
—5 —
附录B
合成辣椒素、天然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
标准色谱图
图B.1 合成辣椒素MRM色谱图图B.2 天然辣椒素MRM色谱图图B.3 二氢辣椒素MRM色谱图
本方法负责起草单位:重庆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
本方法的参与验证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
主要起草人:张忠、郭浩、郑经、陈吉平、黄传峰、江小明。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