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大学语文知识点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孟子·陈 仲子》
3. “所”和介词“以、为、与”连用,指代介词 所介绍的对象,
如: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
4. “所”字组成的凝固结构:“有所…”、 : “何所…”、 :“无所…”,
如: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孟子 ·许行》
三、而 1.表顺承。前后的内容紧相承接或事理上有原
—— 表委婉,祈使,相当于“还是” 。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连词——表选择,译为“是…还是”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确实是这样呢,还是…)
——表假设,放在句首,译为“如果” 其若是,孰能御之。《秦桓晋文之事》
4.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书博鸡者 事》
八、且
(一)作连词 1.表并列,一般可译为“又”。如: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2.表示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况且”。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
传》)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
3.表示让步和假设关系,译为即使、如果。
文学常识
一、史书体例常识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
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 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 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 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 、"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 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等。
客书》
七、“其”
1.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有蒋氏者,专其(这个)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2.副词——表测度、猜测,译为“大概” “恐怕 ”“将”
周其弊乎?《史伯对桓公问》
——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 禅山记》
B 和“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 做下文的主语。
如: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C 用在假设分句后面或结果分句的后面,表停 顿
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二、所
1.后接动词,表示“(所)…的人”、“(所)… 的事物”。
如:异乎吾所闻。《论语》
2. “所”字和动词结合组成的词组带有名词性, 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之” (一)用作动词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吾欲之南海 (二)用作助词 1.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特点:去掉“
之”,句意不变) 师道之不存也久矣《师说》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2.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译为“的”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阿房宫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4.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 (三)用作代词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邵公谏厉王弭谤》 此数宝也,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谏逐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 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 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 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 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 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 事。
2.国wk.baidu.com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 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 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 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
五、于
1. 引进行为的处所、时间、或动作行为所涉及 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译为“在、从、到、对 于”等。
如:王坐于堂上。 选于众,举皋陶。
2.引进行为涉及的人。译为“向、跟、给、对” 等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为“比”。
如:季氏富于周公。
4.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译为“被”。
因 、条件和方式等关系。可不译。 如: 任重而道远。 2.表转折。常译为“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3.表并列,可不译。 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4. 主谓之间表假设。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以
1.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置,相当于“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连词
——连接动词和动词,形容词和形容词,表并列 关系。译作“又”。
夫夷以近,而游者众;险以远,而至者少。
——表修饰,不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表目的,译为“来”。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3.固定结构——是以、以是、以故、以此,译为“因此”;
“所以”“何以”等。 余是以记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一、者 1.代词“者”。
A 在形容词、动词后面,表示“…的人”、“…的 事物”。
如: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
B 数词后加“者”表几种人、几种事情或几样东西 如: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厮三者何先?” 《论语·颜渊》
2.语气词“者” : A 用在判断句主语后面,表停顿。 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 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 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 三国 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 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
常见的文言虚词
——表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用”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折以御。《左传·齐晋鞌之战》 ——表时间、处所,译为“在” 余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表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译为“按照”“凭借”。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3. “所”和介词“以、为、与”连用,指代介词 所介绍的对象,
如: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
4. “所”字组成的凝固结构:“有所…”、 : “何所…”、 :“无所…”,
如: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孟子 ·许行》
三、而 1.表顺承。前后的内容紧相承接或事理上有原
—— 表委婉,祈使,相当于“还是” 。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连词——表选择,译为“是…还是”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确实是这样呢,还是…)
——表假设,放在句首,译为“如果” 其若是,孰能御之。《秦桓晋文之事》
4.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书博鸡者 事》
八、且
(一)作连词 1.表并列,一般可译为“又”。如: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2.表示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况且”。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
传》)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
3.表示让步和假设关系,译为即使、如果。
文学常识
一、史书体例常识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
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 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 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 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 、"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 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等。
客书》
七、“其”
1.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有蒋氏者,专其(这个)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2.副词——表测度、猜测,译为“大概” “恐怕 ”“将”
周其弊乎?《史伯对桓公问》
——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 禅山记》
B 和“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 做下文的主语。
如: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C 用在假设分句后面或结果分句的后面,表停 顿
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二、所
1.后接动词,表示“(所)…的人”、“(所)… 的事物”。
如:异乎吾所闻。《论语》
2. “所”字和动词结合组成的词组带有名词性, 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之” (一)用作动词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吾欲之南海 (二)用作助词 1.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特点:去掉“
之”,句意不变) 师道之不存也久矣《师说》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2.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译为“的”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阿房宫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4.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 (三)用作代词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邵公谏厉王弭谤》 此数宝也,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谏逐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 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 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 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 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 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 事。
2.国wk.baidu.com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 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 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 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
五、于
1. 引进行为的处所、时间、或动作行为所涉及 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译为“在、从、到、对 于”等。
如:王坐于堂上。 选于众,举皋陶。
2.引进行为涉及的人。译为“向、跟、给、对” 等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为“比”。
如:季氏富于周公。
4.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译为“被”。
因 、条件和方式等关系。可不译。 如: 任重而道远。 2.表转折。常译为“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3.表并列,可不译。 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4. 主谓之间表假设。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以
1.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置,相当于“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连词
——连接动词和动词,形容词和形容词,表并列 关系。译作“又”。
夫夷以近,而游者众;险以远,而至者少。
——表修饰,不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表目的,译为“来”。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3.固定结构——是以、以是、以故、以此,译为“因此”;
“所以”“何以”等。 余是以记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一、者 1.代词“者”。
A 在形容词、动词后面,表示“…的人”、“…的 事物”。
如: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
B 数词后加“者”表几种人、几种事情或几样东西 如: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厮三者何先?” 《论语·颜渊》
2.语气词“者” : A 用在判断句主语后面,表停顿。 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 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 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 三国 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 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
常见的文言虚词
——表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用”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折以御。《左传·齐晋鞌之战》 ——表时间、处所,译为“在” 余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表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译为“按照”“凭借”。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