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要素数据分类

合集下载

地形要素数据格式

地形要素数据格式

地形要素数据格式地形要素数据是数字化表现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数据,其包括了地球表面的高程、坡度、坡向、地形等级等信息。

地形要素数据有多种不同的格式,用来描述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1. 栅格格式(Raster Format):栅格格式是一种基于像元的,将地形数据划分为等大小的像元单元,每个像元包含一个特定地点的地形信息。

栅格格式的优点是数据易于处理和存储,但对数据精度和分辨率要求较高。

2. 矢量格式(Vector Format):矢量格式是一种基于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的地形要素数据格式,通过将地形信息抽象为几何要素的组合来描述地形特征。

矢量格式的优点是数据精度较高,可以更好地表现地形的复杂性和细节,但对数据处理和计算要求较高。

3. TIN格式(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Format):TIN格式是一种通过三角形网格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数据格式。

TIN格式将地形数据转化为由不规则三角形构成的网格,可以更好地表现地形的曲率和变化。

TIN格式适用于复杂地形的地形要素数据描述。

4. DEM格式(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格式是一种用来描述地球表面高程信息的地形要素数据格式,通常以栅格形式表示。

DEM格式可以用来生成地形模型和进行地形分析,是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地形要素数据格式。

5. DTM格式(Digital Terrain Model):DTM格式是一种综合了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等信息的地形要素数据格式,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DTM格式可以更全面地描述地形特征,适用于地形分析、地貌研究等领域。

地形要素数据格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数据处理要求。

不同的格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格式来描述和表达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在地形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地形要素数据的格式选择和处理十分重要,可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2.1 地理数据的类型与特征

2.1 地理数据的类型与特征


1 1 0 1
1
— 1 1 0
1
1 — 1 0
0
1 1 — 1
1
0 0 1 —
注:1表示两城市之间通航; 0表示两城市之间不通航。
⑤名义尺度数据
表2.1.5 土地利用类型 地块序列号 土地利用类型 1 13 2 15 3 21 4 14 5 14 6 31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不确定性 多种时空尺度 多维性
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之一。 地理数据不确定性的来源: 地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从本质上决定 着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
三、多种时空尺度
从空间尺度上来看,描述地理区域的各 种地理数据,具有多种空间尺度——既有全 球尺度的、洲际尺度的、国家尺度的,也有 流域尺度的、地区尺度的、城市尺度的、社 区尺度的。 从时间尺度上来看,描述地理过程的各 种地理数据具有多种时间尺度,如历史年代、
② 二元数据: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 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 名义尺度数据: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 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几种属性数据举例: ①间隔尺度数据
表2.1.1 间隔尺度数据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mm 500.2 498.6 550.9 586.4 土地面积 /hm2 245.6 1064. 894.3 668.7 人口 /人 1 210 1 023 848 654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2 678.28 2 015.47 1 754.56 1 365.46
地理数据的这种多维性,被人们描 述为地理数据立方体(the geographical data cube)。

地理数据的特征

地理数据的特征

地理数据的特征地理数据是指描述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关系的数据,它包括各种地理要素的属性信息和位置信息。

地理数据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和处理方式。

以下将从地理数据的类型、精确性、时空特性以及数据格式等方面,介绍地理数据的特征。

一、地理数据的类型地理数据可以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类型。

矢量数据基于几何元素的坐标信息,以点、线、面等形式进行描述,适用于表示线状和面状地理要素,如道路、河流、建筑物等。

栅格数据则由像元构成的网格状结构,适用于表达连续分布的各类现象,如地形、气候等。

二、地理数据的精确性地理数据的精确性是指地理数据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地理数据的精确性受到数据采集方法、精度要求和数据处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高精度地理数据可以提供更精准的地理信息,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和处理复杂性。

三、地理数据的时空特性地理数据的时空特性是指数据描述的地理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地理数据的时空特性包括时间尺度和空间分辨率。

时间尺度可以是瞬时、静态或动态的,用于描述不同时间尺度下地理现象的变化。

空间分辨率是指地理数据表示的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精细程度。

四、地理数据的数据格式地理数据可以使用多种数据格式进行存储和交换。

常见的地理数据格式有Shapefile、GeoJSON、KML等。

不同的数据格式适用于不同的地理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数据格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互操作性。

总结起来,地理数据的特征包括其类型、精确性、时空特性和数据格式等方面。

了解地理数据的特征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地理数据的处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了解地理数据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利用地理数据来进行地理分析、决策支持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地理信息的应用水平和效能。

(字数:404)。

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为地理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分享我个人的理解和观点。

一、要素类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要素类是指一组具有相似特征或属性的空间实体,在GIS中通常用来表示地理现象或对象。

要素类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如下:1. 要素:要素是指地理现象或对象的基本单元,可以是点、线、面等。

它们具有几何形状和属性信息。

2. 属性:属性是指描述要素特征的数据,比如名称、面积、人口等。

它们通过属性表来存储和管理。

3. 坐标系统:坐标系统用于确定要素在地球表面的位置。

常见的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投影坐标等。

4. 空间参考:空间参考用于定义和描述要素类的几何关系。

它可以包括地理参考、投影参考等。

5. 数据源:数据源是指要素类的来源,可以是地图、遥感影像、GPS轨迹等。

它们可通过数据输入和编辑等方式进行更新和修改。

二、要素数据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要素数据集是指一组具有相似要素类的集合,在GIS中常用来组织和管理相关的地理信息。

要素数据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如下:1. 要素类集合:要素数据集由一组具有相似特征或属性的要素类组成,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拓扑关系或地理关系。

2. 拓扑关系:拓扑关系用于描述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比如相邻、重叠、相交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处理地理数据。

3. 地理关系:地理关系用于描述要素之间的地理属性和相互关系,比如包含、相交、邻接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

4. 数据集:数据集是要素数据集的存储方式,可以是文件、数据库等。

它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

5. 编辑和更新:要素数据集可以进行编辑和更新操作,包括添加、删除、修改要素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新和完善地理数据。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是GIS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地理数据的组织和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数据知识点总结

地理数据知识点总结

地理数据知识点总结地理数据是指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人文现象所具有的数量和属性,它可以用来描述、分析和反映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数据通过各种传感器、测量仪器和人工调查获取,然后经过处理和整理,形成数字化的数据,具有时空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表达地理问题的基础,对于环境保护、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理数据一般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大类。

矢量数据是用点、线、面等几何要素来描述地理现象的属性和空间关系的数据,它可以精确的表示地理现象的位置和形状,适用于地图制图、规划分析等领域。

而栅格数据是以像元为基本单位的数据,它可以表达连续性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如地形、遥感影像等。

两者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有各自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地理数据的获取与更新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来自卫星遥感、空中摄影、GPS定位、测量绘图等多种途径。

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有着不同的获取手段和技术要求。

例如,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大范围信息,但其分辨率和精度受限;而GPS定位数据可以获取个体位置信息,但需要稳定的卫星信号和高精度的仪器。

地理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关键环节。

地理数据的存储格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库系统,如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时空数据库等。

地理数据的管理需要考虑数据的组织结构、数据模型、数据索引、数据更新等诸多方面,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地理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核心内容。

地理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变换、数据的融合等多个方面,它可以用来提取地理现象的特征、分析地理空间的关系、模拟地理过程等。

地理数据的分析涉及到空间分析、网络分析、遥感分析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它可以用来解决地理问题、支持决策制定、促进科学研究等。

地理数据的表达与展示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环节。

地理数据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数学模型、地图表达、图形展示、多媒体展示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地理信息是指通过地理空间数据来描述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现象、特征和关系的一种信息。

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则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空间分析的基础,它包括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系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为了方便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代码。

一、按照地理要素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地理要素的类型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理要素包括地块、建造物、道路、水系、地形等。

对于每一个地理要素,可以根据其属性和特征进行编码。

例如,对于道路,可以根据道路等级、道路类型、道路宽度等属性进行编码,以方便数据管理和查询。

二、按照地理空间关系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可以按照地理空间关系进行分类。

地理空间关系包括邻近关系、包含关系、相交关系等。

通过对地理空间关系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空间分析和查询。

例如,对于地块数据,可以通过编码来表示地块之间的邻近关系,以便进行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分析。

三、按照地理坐标系统分类地理坐标系统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它用于确定地理要素在地球上的位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地理坐标系统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UTM坐标系统等。

通过对地理坐标系统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地理数据的转换和集成。

四、按照数据格式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数据格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数据格式包括矢量数据格式和栅格数据格式。

矢量数据格式适合于描述点、线、面等几何要素,而栅格数据格式适合于描述连续分布的数据,如高程数据、遥感影像等。

通过对数据格式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交换。

五、按照数据精度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数据精度进行分类。

数据精度是指地理信息数据与真实地理现象之间的误差程度。

常见的数据精度包括高精度数据和低精度数据。

高精度数据适合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分析的应用,如导航系统和精细地形分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主要堤
24041
内侧堤顶
24042
外侧堤顶「
24043
内侧堤坡脚线
24044
外侧堤坡脚线
24050
般堤
24060
水闸
24061
能通车的水闸
24062
不能通车的水闸
24070
滚水坝
24080
拦水坝
24081
内侧坡顶
24082
外侧坡顶
24083
内侧坝坡脚线
24084
外侧坝坡脚线
24090
防波堤、制水坝
24100
埋石图根点
20000
水系
21000
河流
21010
常年河
21011
单线常年河
21012
双线常年河左岸
21013
双线常年河右岸
21020
时令河
21021
单线时令河
21022
双线时令河左岸
21023
双线时令河右岸
21030
消失河段「
21031
单线消失河段
21032
双线消失河段左岸
21033
双线消失河段右岸
等高线
71010
实测等高线
71020
草绘等高线
72000
高程
72010
高程点
72020
特殊高程点
72021
最大洪水位咼程点
72022
最大潮位高程点
72023
溢洪道口底面咼程点
72024
坝顶高程点
72025
堤顶咼程点
72026
井口高程点
72027
水位点
72028
桥面咼程点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地理信息是指以地理坐标系统为基础,对地球表面和空间进行描述、分析和处理的信息。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地理信息要素是对地理现象的描述,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地理信息要素通常被分类为点、线和面,每种要素都有特定的代码来表示和区分。

1.点要素:点要素通常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特定点或位置,可以是一个建筑物、河流的源头、地名等。

点要素的代码通常由字母或数字表示,如A1、B2、C3等。

点要素的特征通常包括坐标、名称、属性等。

2.线要素:线要素通常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特定线段,可以是一条道路、河流、铁路等。

线要素的代码通常由字母或数字表示,如L1、L2、L3等。

线要素的特征通常包括起点、终点、长度、名称、属性等。

3.面要素:面要素通常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特定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城市、湖泊等。

面要素的代码通常由字母或数字表示,如P1、P2、P3等。

面要素的特征通常包括边界、面积、名称、属性等。

除了点、线和面要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地理信息要素,如文本要素、网络要素、栅格要素等。

这些要素通常用于表示和描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特定对象或现象。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分类和代码有助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统一的分类和代码体系,可以方便地对地理信息要素进行识别、查询和分析。

同时,基于分类和代码可以建立地理数据库,将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进行组织和管理。

总结起来,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主要包括点、线和面要素,每种要素都有特定的代码来表示和区分。

地理信息要素的分类和代码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有助于地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

不同的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体系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应用。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是指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描述和分类的一套标准化规范。

它从不同维度、要素分类角度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归纳。

下面我们将从数据字典的结构、数据字典的重要性以及数据字典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生动详细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数据字典的结构。

数据字典通常包括要素名称、要素定义、要素属性、要素关系等几个主要部分。

要素名称是对于地理信息对象的描述,可以是河流、湖泊、山脉等。

要素定义则是对于要素的详细解释,比如河流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水流系统。

要素属性包括要素的各种特征,比如河流的长度、宽度、流量等。

而要素关系则指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河流与湖泊之间可能存在源头和注入的关系。

其次,我们来了解数据字典的重要性。

数据字典是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的基石,可以对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统一标准化描述。

通过数据字典,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要素的定义和属性,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管理和分析。

此外,数据字典还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和使用地理信息数据,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和应用效果。

最后,我们来探讨数据字典的应用。

数据字典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字典是进行地图制作和分析的基础,通过对要素进行分类和描述,可以有效管理和使用地理信息数据。

在土地规划中,数据字典可以帮助规划师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规划,提高规划效率和准确性。

在环境保护领域,数据字典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是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描述和分类的标准化规范。

它的结构包括要素名称、要素定义、要素属性和要素关系等部分。

数据字典的重要性在于规范化管理地理信息数据,提高数据利用价值。

数据字典的应用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通过数据字典的使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数据,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类型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类型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类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

在GIS中,数据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地理信息的基础。

本文将简要介绍GIS中的各种数据类型。

1. 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GIS中最重要的数据类型之一,它描述了地理空间现象的几何和地理位置特征。

空间数据可以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类型。

矢量数据是基于几何图形的表示方式,通过点、线和面等几何要素来描述地理空间现象。

点表示一个位置,线表示两个位置之间的连接,面表示一个区域。

矢量数据能够准确描述地理空间对象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属性,常用于绘制地图、空间分析和地理建模等方面。

栅格数据是基于像素网格的表示方式,将地理空间划分为规则网格单元,并为每个单元分配一个数值来描述该区域的属性。

栅格数据适用于连续型地理现象的表示,如高程、温度和降雨量等。

栅格数据常用于地表覆盖分类、地形分析和环境模拟等方面。

2. 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描述地理空间现象非几何特征的数据类型。

它通常以表格形式存储,每一行代表一个地理对象,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属性数据可以是定量的(如人口数量、气温)或是定性的(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所有权)。

属性数据可以与空间数据相结合,实现对地理现象的全面描述和分析。

3. 地理编码数据:地理编码数据是将地理位置信息与具体地址相对应的数据类型。

它将地址信息与地理坐标相连接,以实现地址的地理定位和空间查询。

地理编码数据常用于地理搜索、导航和位置服务等应用中。

4. 拓扑数据:拓扑数据描述了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它通过定义节点、线和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建立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拓扑数据可以用于网络分析、路径规划和设施管理等应用中。

5. 影像数据:影像数据是以图像形式记录的地理空间现象的数据类型。

它通过航空遥感或卫星遥感获取,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

第一章数据初步整理

第一章数据初步整理
第二章 地理数据的初步整理 第一节 地理数据的类型、特征及其采集 一、地理数据的类型 (一)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 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 们之间联系的拓扑关系。 点:由一个独立的坐标点(x,y)定位,可以表 示精确的地理坐标点,也可以是一些地理实体的抽 象,如道路交叉点、河流汇聚点以及小比例尺地图 上的城镇、村庄等。
第二节 地理数据的初步整理 一、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数据来源的范围。 从一个集合中选取一部分元素,对这部分元素的 某些数量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测量获得的这些数据来 推断这集合中全部元素的这些指标的分布情况。称全 部元素组成的集合为总体(或母体),称组成总体的每 个元素为总体单元(或个体) 。
定义1. 总体(母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组成总体 的每个元素叫做总体单元(个体)。
177 161 214 98 163 131 183 116 173 192 215 214 95 97 176 189 97 254 181 231 197 125 158 129 102 91 119 239 188 163 97 175 83 143 194 142 181 160 211 159 123 219 137 179 145 140 149 172 197 158 159 118 80 174 173 154 187 179 175 159 245 192 138 159 75 152 131 151 122 177 119 176 151 165 130 163 215 198 151 147 119 175 187 136 149 123 111 124 171 194 131 95 126 108 150 205 186 179 166 227 149 136 196 101 161 149 118 135 175 141 152 199 134 141 155 155 150 184 143 169 167 116 206 148 111 131 155 168 190 124 104 165 137 168 158 209 197 169 213 159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 矢量数据要素分类与 代码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 矢量数据要素分类与 代码

乡村道路 机耕路(大路)、乡村路、小路、时令路、山隘、栈道、村道、乡村道路注记
道路构造物 服务设施,门洞、下跨道,车行桥,桥墩、柱,人行桥,隧道,明峒,地下人行
及附属设施 通道,道路交汇处,公路标志,道路隔离带,道路构造物及其附属设施注记
水运设施 船码头、防波堤、停泊场、水运设施注记
空运设施 机场、空运设施注记
设施
街区,单幢房屋、普通房屋,特殊房屋,高层房屋,棚房,破坏房屋,架空房,
9
居民地 廊坊,其他房屋,机关位置标识,其他位置标识,其他区域,门(楼)牌号,居
民地注记
工矿企业,矿井,露天采掘场,乱掘地,管道井,废弃矿井,地质勘探设施,液、
工矿及其设
10
气贮存设备,工业塔形、塔类建筑,窑,露天设备,装卸设备,露天货栈,重大
c) 面:是封闭的多边形,用于表示在一定的地图比例尺上具有一定面积的要素, 如行政区划、房屋等;
d) 边线:表示要素边界或外围轮廓的线,如,在大比例尺时,对于道路等要素, 除用中心线来表示外,还需要用边线来表示其与周围地物的边界;
e) 注记:是文字说明,包括名称注记(居民地名称注记、地理名称注记)、说明 注记、各种数字注记等。
DB 11/T 316—2005 北京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DB11/T 407—2007 北京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
DB11/T 764—2010 地籍调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 urban basic geographic vector data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是在直角坐标系下,以x,y(或x,y,z)坐标表示地理实 体抽象的点、线、面图形数据,他反映和描述了城市地表上和地表下的测量控制点、水 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籍、地名等有关 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3.2 几何特征码 geometry code 用于表示现实世界几何抽象的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是指构成地理空间框架和空间信息网络的一系列地理空间实体或特征。

它表示地理空间属性和地理环境中各元素特征,如主要水资源、土地利用、自然灾害、社会空间结构等。

它被广泛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地理数据的调查、收集、存储、
表达及操作的基本对象,从而提供空间化的理解和支持。

根据其具体特征,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可分为五大类:
(一)植被要素。

植被是指以植物体现出地表性状的各种植被形态,其主要特征有植
物物种、植被类型、植被分层、植被重要性等,分类代码为PVI01~PVI50。

(二)水文要素。

水文要素是指水资源相关的要素、以及水系及其分布规律性的真实
体现,其主要特征有河流名称、湖泊名称、水库名称、水文区代码、水位特征相关内容等,分类代码为HVI01~HVI50。

(三)土地利用要素。

土地利用指地表空间面上经过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态活动而
造成的各种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分布情况,其主要特征有土地利用类别、盖度、利用方式、
根据周围地域影响程度等参数来表征划分地类,分类代码为LUI 01~LUI50。

(四)社会经济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是指具体区域内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特征信息,如
行政区划、人口及出生率等,其主要特征有行政划分、人口普查、经济指标、公共服务区域、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等,分类代码为SES001~SES050。

(五)自然灾害要素。

自然灾害也叫天灾,是指因自然条件发生的危害人类、宠物、
农作物等生命及其财产安全的灾害事件,如洪水、地震、滑坡等灾害的发生位置、特征、
强度等,分类代码为HZI01~HZI50。

计量地理学第二章——地理数据的类型

计量地理学第二章——地理数据的类型

属性数据
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 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
第一节 地理数据的类型
一、空间数据的表达:
1、点——由一个独立的坐标点(x,y)定位,是空间上不可再分 的几何实体
1)实体点:用来代表一个实体。
2)注记点:用于定位注记。
3)内点:用于负载多边 形的属性,存在于多边 形内。
土地利用类型
地块序列号
1
2
3
4
5
6
土地利用类型
13 15 21 14 14
31
第二节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不确定性 多种时空尺度 多维性
第二节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定量化的地理数据是建立地理数学模型的基础,作用: ①确定模型的参数、给定模型运行的初值条件; ②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11
12
平均 值
中位 数
众数
面积 (ha) 12 83 50 35 55 50 72 40 85 29 65 75 54.25 52.5 50
应按照未分组数据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计算结果见上表最后三列。
第四节 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二、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1、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
例2:下表给出了中国西部地区某城市2000年家庭月收入的抽样调查结 果,试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四、多维性
描述该地理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 空间方面 一般需要2~3个变量 ;
描述该地理对象的具体内容,至少需要1个以 属性方面 上,多则需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变量 ; 时间方面 描述该地理对象产生、发展和存在的时间范围,
需要1个变量 。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1.地物类型分类:a.水体:代码为1,代表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水体。

b.土地:代码为2,代表陆地表面的各种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

c.建筑:代码为3,代表各种建筑物,如房屋、工厂、学校等。

d.交通:代码为4,代表交通设施,如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等。

e.边界:代码为5,代表各种区域间的边界,如国家边界、地区边界等。

f.地形:代码为6,代表地表的各种地形特征,如山脉、丘陵等。

g.植被:代码为7,代表各种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等。

h.气候:代码为8,代表不同气候区域,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i.水位:代码为9,代表水位标高、水位线等水文要素。

j.地下:代码为10,代表地下水、地下岩层等地质要素。

2.地物属性分类:a.名称:代码为11,代表地物的名称。

b.面积:代码为12,代表地物的面积。

c.高度:代码为13,代表地物的高度。

d.人口:代码为14,代表地物所容纳的人口数量。

e.温度:代码为15,代表地物的温度。

f.降雨:代码为16,代表地物的年降雨量。

g.土壤:代码为17,代表地物的土壤类型。

h.矿产:代码为18,代表地物所包含的矿产资源。

i.水质:代码为19,代表地物的水质状况。

j.土地利用:代码为20,代表地物的土地利用类型。

这些分类和代码是根据国际标准和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可以在GIS软件中使用,方便地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通过对地理信息要素进行分类和编码,可以提高地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方便用户对地理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同时也方便地理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存储方法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存储方法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存储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存储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不同的数据分类和存储方式,并提出相关的优缺点。

一、数据分类1. 点数据点数据是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中最基本的形式,用于表示离散的位置点。

例如,建筑物、道路的坐标等可以用点数据来表示。

点数据通常由坐标和属性数据组成。

坐标表示点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属性数据则包括点的名称、类型、高度等信息。

2. 线数据线数据是由一系列相连的点组成的线段,用于表示线性要素。

例如,河流、铁路等都可以用线数据来表示。

线数据不仅包含坐标和属性数据,还包括线段的长度、方向和宽度等信息。

3. 面数据面数据是由一系列相连的线段组成的封闭曲线,用于表示区域要素。

例如,湖泊、森林等可以用面数据来表示。

面数据除了包含坐标和属性数据,还包括面积、周长和边界信息。

二、数据存储方法1. 文件存储文件存储是最常见的数据存储方式之一。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可以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常见的文件格式包括Shapefile、GeoJSON和KML等。

文件存储的优点是易于管理和传输,用户可以通过文件管理系统方便地查找和共享数据。

然而,文件存储方式的缺点是容量有限,对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有一定的限制。

2. 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存储是一种将数据存储在关系型或非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方法。

关系型数据库例如MySQL和Oracle,非关系型数据库例如MongoDB和Redis。

数据库存储的优点是数据结构灵活,支持复杂的查询和分析操作。

此外,数据库还可以提供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然而,数据库存储的缺点是配置和维护成本较高,对硬件要求较高。

3. 云存储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存储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存储方式。

云存储将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上,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数据。

地理数据库、数据集和要素类

地理数据库、数据集和要素类

地理数据库、数据集和要素类这⼏天⼀直在研究⽹络分析相关的东西。

在测试AO的例⼦时,碰到要素类和要素集,⽹上查了相关资料后,现在把它们的区别贴出来。

4.2.1.1 地理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 是地理数据的顶层部分。

它是数据集、要素类、对象类和关联类的集合。

⽤户的地理数据的总集合体可以是⼀个、⼏个或多个 geodatabase。

Geodatabase 通常按照数据的⼤类来组织,如⼟地类型、运输、环境和基础设施等。

Geodatabase ⽆缝地管理地理数据。

它并不把地理数据分割成块,⽽是⽤⼀个有效的空间索引来对要表达的区域进⾏管理。

个⼈ geodatabase 适⽤于那些从⼩型到中型的数据集。

超⼤型的数据集可以⽤企业级的 ArcSDE ⼯具来有效地进⾏管理。

4.2.1.2.地理数据集有三种通⽤的地理数据模型:⽮量、栅格和三⾓⽹。

在 geodatabase 中,它们通过三种地理数据集来实现:要素数据集、栅格数据集和 TIN 数据集。

要素数据集(要素集)是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要素类的集合。

我们可以选择在要素集的内部或外部组织简单要素类,但拓扑要素类只能在要素集内部组织,以确保它们具有相同的坐标系统。

栅格数据集可以是简单数据集或者是具有特征光谱或类型值的多波段组合数据集。

TIN 数据集是⼀组在确定范围内的,每个结点具有反映该表⾯类型的 Z 值的三⾓形的集合。

4.2.1.3 对象类(object class)对象类型是 geodatabase 中的⼀个表。

对象类保留有与地理要素相联系的对象的描述性信息,但它们不是地图上的要素。

地块的所有者就是对象类的⼀个例⼦。

我们可以建⽴⼀个地块要素类与所有者对象类之间的数据库连接。

4.2.1.4 要素类和拓扑要素类是具有相同⼏何形状的要素的集合:点、线或多边形。

我们最关⼼的两种要素类是简单要素类和拓扑要素类。

简单要素类包括没有任何拓扑关系的点、线、多边形或注记。

也就是说,⼀个要素类内的点与另⼀要素类中的线的终点可以是⼀致的,但它们是不同的。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顾名思义是关于地理信息系统中基础要素的数据集合,主要用于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有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交互和共享,提供了数据集成和管理的基础。

本文将分为多部分,逐步介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部分:空间要素1.1 点(Point):点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通常用于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一个位置。

点由其坐标值(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其位置,可以代表地图上的一个地标,如城市、山峰等。

1.2 线(Line):线是由一系列点连接而成的几何对象,可以代表道路、铁路、河流等线性特征。

线的长度和方向可以提供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路径分析和网络分析功能。

1.3 面(Polygon):面是由一系列线连接而成的几何对象,通常用于表示地图上的区域或边界。

面可以代表国家、城市、湖泊等地理空间单元,具有区域统计和空间分析的功能。

1.4 扩展要素:除了点、线、面等基本地理要素外,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还包括一些扩展要素,如地名、地形、土地利用等信息。

这些要素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地理信息内容,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支持。

总结: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要素,包括点、线、面等基本要素,以及一些扩展要素。

这些要素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基础,对于地理空间分析、遥感监测、环境规划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部分将介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属性和关系。

【字数:314】第二篇示例: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是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各种要素描述和定义,为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提供了规范。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地理信息数据的各种属性和含义,为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便利。

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10
C
-
界桩号
22
RELE
8
F
2
比高
23
VAL
12
I
-
电压值(伏)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国标代码
用户代码
要素名称
几何类型

110000
P1100000
测量控制点
110102
1101021
三角点

八、、
conpt
110202
1102021
水准点

八、、
conpt
110302
1103021
卫星定位等级点

八、、
annlk
230000
2300000
湖泊
230101
2301013
湖泊

hydnt
230102
2301023
池塘

hydnt
230200
2302003
时令湖

hydnt
230300
2303003
干涸湖

hydnt
239000
2390001
湖泊注记

八、、
annlk
240000
2400000
水库
240101
2401013
水库

hydnt
240102
2401023
建筑中水库

hydnt
240200
2402003
溢洪道

hydnt
240300
2403001
泄洪洞、出水口
有向点
hydlk
249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水文地质——包括含水层、隔水层、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区划单元、地下水观测站、
水文观测孔、抽水漏斗、岩溶地质要素、其他水文地质要素; (5)工程地质——包括区域工程地质要素、城市工程地质要素、岩土工程要素、其他工程地 质要素; (6)地球化学——包括测区、采样点、元素量等值线、异常区、背景区、分散区、其他地球 化学探测;
源(储量分布、统计与管理)要素、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开发矿区、开发管理)要素、采矿工程及
配套设施、矿产资源机器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石油及天然气地质要素、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开发要 素、国外资源及资源进出口要素、全国地质勘查程度要素、其他矿产资源要素; (4)能源资源要素——包括能源资源分布要素、能源资源区划、能源资源调查及工程设施、 能源资源开发及相关工程设施、能源资源管理与统计要素、能源资源评价与调查及开发利用规划、 能源资源保护及其开发环境治理要素、国外能源资源及资源进出口、其他能源资源要素;
地 理 要 素 分 类
风灵
2016.3.30
一、地理要素分类
-2-
一、地理要素分类
(一)基础要素类
1、基础地理要素
(1)定位基础——包括测量控制点、数学基础、地理格网、其他定位基础; (2)水系——包括河流、沟渠、湖泊、水库、海洋要素、其他水系要素、水利及附属设施; (3)居民地及设施——包括居民地、工矿及其设施、农业及其设施、公共服务及其设施、名 胜古迹、宗教设施、科学观测站、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 (4)交通——包括铁路、城际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水运设 施、航道、空运设施、其他交通设施; (5)管线——包括输电线、通信线、油(气\水)输送管道、城市管线、其他管线;
(6)境界与区域——包括外国地区、国家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
乡级行政区、其他区域; (7)地貌——等高线、高程注记点、水域等值线、水下注记点、自然地貌、人工地貌、其他 地貌; (8)植被与土质——农林用地、城市绿地、土质; (9)其他基础地理要素——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
(1)土地宗地——包括地籍单元、地籍宗地界址线、地籍宗地界址点、地籍宗地界标、其他 地籍要素;
(2)房屋宗地——包括房屋宗地单元、房屋宗地界址线、房屋宗地界址点、房屋地界标志、
其他房屋宗地要素。
4、基础覆被要素
(1)土地利用——包括土地利用地类要素、土地利用地类界限、土地利用线状地类、土地利 用零星地类、土地利用地类变更、土地利用类型区分、其他土地利用要素; (2)土地覆被——包括土地覆被地类要素、土地覆被地类单元界限、土地覆被线状地类、土
一、地理要素分类
(二)专业要素类
1、自然资源要素 (5)森林资源要素——包括森林资源分布要素、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要素、森林培育要素、
(4)地面遥一、地理要素分类
(二)专业要素类
1、自然资源要素 (1)土地资源要素——包括土地资源分布、土地资源调查要素、土地调查工程要素、土地资
源开发利用要素、土地资源管理与统计要素、土地资源保护要素、土地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 其他土地资源要素; (2)水资源要素——包括水资源分布、水资源区划、水资源调查与水资源观测站网、水资源 利用要素、水利工程与相关配套工程设施、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与统计要素、 水资源保护及整治工程与配套设施、其他水资源要素; (3)矿产资源要素——包括矿产勘查区、探矿工程要素、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要素、矿产资
一、地理要素分类
(一)基础要素类
2、基础地质要素
(1)地层与岩体(带)要素——包括地质地层观测点、地层单元、地层剖面、地层界线、地 层分区、其他地层要素、岩浆岩侵入岩体、岩浆岩脉岩体、岩浆岩火山岩体、岩浆岩火山机构、岩 浆岩接触带、其他岩浆岩要素、变质岩体、变质岩烛变带、其他变质岩要素; (2)地质构造——包括大地构造单元、构造单元、构造单元界限、产状、不整合界面、褶皱、 断层、破碎带、其他地质构造要素; (3)区域地质调查要素——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区、区域地质观测要素、区域地质剖面、区域 地质钻孔、采样点、其他区调要素;
一、地理要素分类
(一)基础要素类
2、基础地质要素
(7)地球物理——包括地面地球物理勘察、航空地球物理勘察、地下地球物理勘察、海洋地 球物理勘察、地球物理勘察方法(重、磁、电、地震、测井)、地球物理勘察图件、地球物理异常、 其他地球物理勘察; (8)其他基础地质要素——地质工作程度要素。
3、土地与房产宗地要素
底质要素;
(3)海底障碍物——包括障碍礁石、沉船、障碍物、其他海底障碍物与孤立危险物; (4)航道及助航设施——包括航道、航道标志、助航(导航灯标)、信号源及其覆盖区、其 他航道及助航设备要素; (5)海底管线与设施——包括海底电缆、海底管道、捕鱼设施、海底遗址(和保护区)、其 他海底设施;
一、地理要素分类
一、地理要素分类
(一)基础要素类
地覆被零星地类、土地覆被地类变更、其他土地覆被要素; (3)土壤覆被——包括土壤类型要素、土壤类型单元界限、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其他土壤 覆被要素; (4)其他基础覆被——其他基础覆被。
5、海洋基础地理要素(我公司用不到)
(1)海洋与定位基础——包括领海基点和基线、深度和高度基准、滨海与潮间带(干出滩)、 浅海与大陆架、深海、海流(洋流、潮汐)、其他领海与定位基准; (2)海底地貌及地质——包括海水深度与等深线、海底底质、海岛与明礁、其他海底地貌与
(一)基础要素类
(6)海上区界——包括海上利用区界、海洋管辖区界、海上限制区界、其他海上区界。
6、遥感遥测要素
(1)卫星遥感遥测要素——包括卫星平台、轨道、像幅(景)、像元(最小采样单元)、其 他卫星遥感遥测要素; (2)航空遥感遥测要素——包括航空遥感遥测区、航空遥感遥测航线、航摄分幅、像元(最 小采样单元)、其他航空遥感遥测要素; (3)地面遥感接收处理设施——包括地面测控设施、地面数据接收站、遥感数据中心、其他 遥感接收处理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