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期末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PT班药理学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4、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反应。这个可能考选择题,记一下,名词解释的时候不用加上去)

5、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损害性反应。

6、变态反应:是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与该药的使用剂量无关。

7、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下降至阈浓度以下而残存的药理效应。(如头一日晚上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日早晨仍然有困倦、头晕、乏力等的后遗作用。)

8、量效关系: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

9、治疗指数:半数中毒剂量与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中毒浓度与半数有效浓度的比值,动物实验中常用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表示,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该值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该值仅适用于治疗效应与致死效应量效曲线相互平行的药物,对不平行的药物还应参考安全范围。

10、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差距,其值越大越安全。

1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12、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13、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或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4、首剂效应:病人首次用药的90分钟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心悸、晕厥、意识丧失,约有50%的患者会发生。它是哌唑嗪的不良反应。

15、首关效应:又称首过消除,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16、生物利用度:经肝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占给药量(D)的百分率,用F表示,F=A/D*100%,它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17、生物转化:又称药物代谢,指体内药物主要在肝脏经肝药酶作用而产生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药物结构改变。

18、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道,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肝肠循环后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19、效价强度:达到一定效应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所需剂量越低,强度越高。

20、半衰期:一般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也称血浆半衰期。

21、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药物转运的最主要方式。脂溶性药物分子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其转运速度主要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脂溶性越高越容易透过细胞膜。

22、主动转运:药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的转运,

23、被动转运:药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的转运。

24、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分为广谱抗菌素和窄谱抗菌素。

25、抗菌药物后效应:是指停药后药物浓度下降到最低抑菌浓度以下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26、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亲和力越大药物作用的强度高。

27、向上调节(增敏):受体周围生物活性物质浓度低或长期使用拮抗剂后,使受体数

量增加。

28、向下调节(脱敏):受体周围生物活性物质浓度高或长期使用激动剂后,使受体数量减少。

29、零级动力学(恒量消除):在单位时间内始终以一个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

30、一级动力学(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

31、竞争性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可与激动剂竞争性与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但无内在

活性,可使激动剂作用强度下降,量效曲线右移,但对其效能无影响。

32、非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不可逆或难逆性结合,与激动剂合用时,不与激动剂竞争

同一受体,可使激动剂效能和强度均降低,量效曲线下移。

33、药物选择性:药物对某种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较少或不发生

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药物的选择性。(药理作用越少,选择性越高,不良反应越少。药物的选择性与药物在某一组织脏器的浓度高低和对该组织脏器的亲和力高低有关。)

34、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药物反应。

35、两重性:药物既能产生对机体有利的治疗作用又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

36、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除体外的过程。

37、内在活性: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二、知识点

1、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特异性、高度亲和力、可逆性、饱和性、可调节性。

2、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3、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包括吸收、分布、排泄三个过程。

4、药物的消除包括生物转化和排泄两个过程。

5、药物对不同个体的差异可表现为高敏性和耐受性。

6、药物的消除方式包括恒比消除和恒量消除。

7、碱化尿液可以使酸性药物从肾排泄加快,使碱性药物从肾脏排泄减慢。酸化尿液可以使酸性药物从肾排泄减慢,使碱性药物从肾脏排泄速度加快。(苯巴比妥、乙酰水杨酸是弱酸性;安定、阿托品、吗啡是碱性药物)

8、弱酸(碱)性药在酸(碱)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易扩散;弱酸(碱)性药再碱(酸)性环境中解离型多,难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