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8.2.2菱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18.2.2菱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18.2.2菱形的判定一、课标依据【内容标准(2011版)】探索并证明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判定,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它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之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索,它不仅是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延伸,更为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指明了方向。

所以,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此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弱,所以教学中应予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探究活动;另一方面,在教师引领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准确说出菱形的判定定理1、2.2、会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能力目标:形象思维能力(重点),演绎推理能力(重点)。

五、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菱形判定方法的应用.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灵活应用.六、教法学法本节课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活动1、问题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菱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有哪些?(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菱形独有的性质: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问题2:菱形的定义是什么?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数学语言:∵在□ABCD 中,AB=AD∴□ABCD 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菱形的判定方法,为学习菱形的判定定理1做铺垫。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4.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菱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2.讨论主题:针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设置以下讨论主题:
-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菱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如何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合作题:布置一道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几何题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例如:某学校举行数学竞赛,有一道题目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点B(-2,3),点C(-2,-3),点D(2,-3),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5.反思总结题: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学习菱形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目标。
3.讨论过程:各小组针对讨论主题进行交流、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
4.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针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过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了解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并能运用这些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几何作图问题,提高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
4.能够运用菱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的定义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的定义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四条边相等、对角相等等。
2.学会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菱形的面积、证明四边形是菱形等。
3.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4.了解菱形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菱形有哪些性质?”、“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பைடு நூலகம்作精神。
3.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总结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菱形图形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设立小组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我认知和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直观思维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4.运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钻石、瓷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菱形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5.课堂结束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强调数学学习要严谨、认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126页的练习题,巩固菱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a.注意审题,明确题目要求,避免因粗心大意导致解题错误。
b.解题过程中,要求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c.解题后,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3.判定方法探索:
(1)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性质,证明菱形的判定方法。
4.应用练习: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菱形计算题目,巩固学生对菱形知识的掌握。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菱形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6.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菱形判定方法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菱形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菱形的特征,提出研究问题。
2.新课导入:讲解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探索菱形的判定方法。
2.选取以下两道拓展延伸题目进行思考和实践:
a.在一个菱形中,对角线交于点O,连接点O与各顶点,形成四个三角形。求证:这四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b.已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对角线长度分别为6cm和8cm,求菱形的面积。
c.请同学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菱形实例,思考菱形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在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课题菱形的判定授课人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体会类比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2.引导学生从边和对角线探究菱形的判定定理,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3.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或计算,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菱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类比推理,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类比导入】前面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和矩形时,都可以用性质得出相应的判定,那么我们学习菱形的判定时是否也可以反推菱形的性质来得到它的判定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尝试一下吧!【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考、分析,由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推断菱形的判定,并回忆上一课时菱形的概念.活动二:动手验证,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四边形是菱形时对角线的特征,引导学生得出菱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点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如图,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1)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它是什么四边形?答: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总是互相平分,它是平行四边形.(2)继续转动木条,观察橡皮筋围成的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答:当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变成菱形.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教学建议】让学生动手实践得到菱形的判定方法,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这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前提条件是在平行四边形内,如果是一般的四边形,则应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性质,让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判定定理.下面我们来进行验证:已知: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BD ⊥AC.求证:ABCD 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CO.∵BD ⊥AC ,∴AB =B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ABCD 是菱形.归纳总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AC ⊥BD ,∴ABCD 是菱形.例1(教材P 57例4)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且AB =5,AO =4,BO =3.求证:ABCD 是菱形.证明:∵AB =5,AO =4,BO =3,∴AB 2=AO 2+BO 2,∴∠AOB =90°.∴AC ⊥BD ,∴ABCD 是菱形.【对应训练】1.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若添加一个条件,可推出ABCD 是菱形,则该条件可以是(C )A.AB =AC B .AC =BD C.AC ⊥BD D .AB ⊥AC2.教材P58练习第2题.探究点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老师拿四根长度一样的新粉笔,首尾顺次相接拼成一个四边形,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标上字母(如图),得到的四边形ABCD 是菱形吗?是猜想: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下面我们来进行验证: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AD.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证明:∵AB =CD ,BC =A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B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归纳总结: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几何语言:∵AB =BC =CD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应训练】1.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AD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 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B =∠C =∠D =90°,AD =BC ,AB =CD.满足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教学建议】提醒学生:若已知邻边相等,要证明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可用两种方法:(1)先证明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邻边相等得到菱形;(2)直接证明四条边都相等.教学步骤师生活动∵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AD 的中点,∴AH =DH =BF =CF ,AE =BE =CG =DG.∴△AHE ≌△BFE ≌△CFG ≌△DHG(SAS),∴HE =FE =FG =HG ,∴四边形EFGH 是菱形.2.教材P58练习第3题.活动三:综合运用,巩固提升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菱形的判定的认识.例2如图,在ABCD 中,BF 平分∠ABC 交AD 于点F ,AE ⊥BF于点O ,交BC 于点E ,连接EF.(1)求证:四边形ABEF 是菱形;(2)若AE =6,BF =8,CE =3,求ABCD 的面积.(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EO ,AD ∥BC ,∴∠EBF =∠AFB.∵BF 平分∠ABC ,∴∠ABF =∠EBF ,∴∠ABF =∠AFB ,∴AB =AF.∵BO ⊥AE ,AO =EO ,∴AB =EB ,∴BE =AF.∵BE ∥AF ,∴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AF ,∴ABEF 是菱形.(2)解:如图,过点F 作FG ⊥BC 于点G.∵四边形ABEF 是菱形,AE =6,BF =8,OE =12AE =3,OB =12BF=4.在Rt △BOE 中,BE =OB 2+OE 2=42+32=5.∵S 菱形ABEF =12AE·BF =BE·FG ,∴12×6×8=5FG ,∴FG =245.∵BC =BE +CE =5+3=8,∴SABCD =BC·FG =8×245=1925.【教学建议】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例题,教师点评.提醒学生注意:(1)已知角方面的条件可考虑利用其得到边的相等关系,为证明菱形创造条件;(2)进行第(2)问计算时,求ABCD 的面积,可利用第(1)问的结论,先由菱形的两种面积计算方法求得关键的线段长.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相应课时训练.【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菱形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矩形和菱形小结:【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 60习题18.2第6,10题.2.相应课时训练.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板书设计18.2.2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解题方法:根据题设条件灵活选择菱形的判定方法.(1)用边来判定:①先说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说明有一组邻边相等;②说明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用对角线进行判定:①先说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②说明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注意: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必须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才是菱形.例1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E ∥BF ,且分别交对角线AC 于点E ,F ,连接BE ,DF.(1)求证:AE =CF ;(2)若BE =DE ,求证:四边形EBFD 为菱形.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CB ,AD ∥CB ,∴∠DAE =∠BCF.∵DE ∥BF ,∴∠DEF =∠BFE ,∴∠AED =∠CFB.在△ADE 和△CBF中,∠DAE =∠BCF ,∠AED =∠CFB ,AD =CB ,∴△ADE ≌△CBF(AAS ),∴AE =CF.(2)由(1)知△ADE ≌△CBF ,∴DE =BF.∵DE ∥BF ,∴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又BE =DE ,∴四边形EBFD 为菱形.例2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AC ,分别交AB ,DC 于点E ,F ,连接AF ,CE.(1)若OE =32,求EF 的长;(2)判断四边形AE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O =CO ,∴∠FCO =∠EAO.在△AOE 和△COF 中,∠FCO =∠EAO ,AO =CO ,∠AOE =∠COF ,∴△AOE ≌△COF(ASA ).∴OE =OF =32,∴EF =2OE =3.(2)四边形AECF 是菱形.理由:∵△AOE ≌△COF ,∴AE =CF.∵AE ∥C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概念.2.菱形的判定定理1.3.菱形的判定定理2.教学反思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动手制作菱形,感知菱形判定的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水到渠成地得到菱形的判定定理.在运用判定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会运用判定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再由浅入深,学会灵活运用.又EF ⊥AC ,∴四边形AECF 是菱形.例1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若重合部分构成的四边形ABCD 中,AB =3,AC =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 )A .42B .62C .82D .5解析:如图,过点A 分别作AE ⊥CD 于点E ,AF ⊥BC 于点F ,连接BD 交AC 于点O.∵两条纸条宽度相同,∴AE =AF.∵AB ∥CD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S ABCD =BC·AF =CD·AE ,AE =AF ,∴BC =C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O =CO =12AC =12×2=1,BO =DO ,AC ⊥BD.∴BO =AB 2-AO 2=32-12=22,∴BD =4 2.∴四边形ABCD 的面积=12BD·AC =12×42×2=42.故选A .例2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在BD 和DB的延长线上,且DE =BF ,连接AE ,CF.(1)求证:△ADE ≌△CBF ;(2)连接AF ,CE.当BD 平分∠ABC 时,四边形AFCE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CB ,AD =CB.∴∠ADB =∠CBD ,∴∠ADE =∠CBF.在△ADE 和△CBF =CB ,ADE =∠CBF ,=BF ,∴△ADE ≌△CBF(SAS ).(2)解:当BD 平分∠ABC 时,四边形AFCE 是菱形.理由:∵BD 平分∠ABC ,∴∠ABD =∠CBD.∵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 =OC ,OB =OD ,AD ∥BC ,∴∠ADB =∠CBD.∴∠ABD =∠ADB ,∴AB =AD ,∴ABCD 是菱形.∴AC ⊥BD ,∴AC ⊥EF.∵DE =BF ,∴OE =OF.又OA =OC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AC ⊥EF ,∴四边形AFCE 是菱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五)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学生分享总结成果,教师予以补充和评价。
3.教师强调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5.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3.通过菱形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感受几何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和计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判定条件的运用和深入理解上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和绘制菱形。
2.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包括四边相等和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以及四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学会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菱形的对角线长、面积等。
4.能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断生活中的菱形图形,提高几何图形的识别能力。
5.总结反馈,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予以反馈。在此基础上,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拓展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菱形的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菱形的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1.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总结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菱形的直观图形,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菱形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几何问题,激发学生运用菱形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菱形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等。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问,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教育学生关爱环境,关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将菱形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保理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生活中的菱形物品,如钻石、奖杯等,让学生感受菱形的美感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菱形的学习,如:“为什么钻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奖杯的形状为什么是菱形的?”等。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等。
2.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3.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解决,如:设计一个菱形图案等。
4.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参加数学竞赛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是菱形这一章节的继续深入学习。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理解菱形性质,并能运用菱形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知识。

但是,学生对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理解菱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菱形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性质。

2.难点:菱形性质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菱形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菱形判定和性质的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关于菱形的几何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菱形相关的图片和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如蜂巢、骰子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的存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案为什么是菱形的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案设计

第 2 课时菱形的判断1.掌握菱形的判断方法;(要点 )2.研究菱形的判断条件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 (难点 )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是菱形的定义,我们能够依据定义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以外,还可以找到其余的判断方法吗?菱形是一其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拥有以下的性质:1.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均分;2.四条边都相等;3.每条对角线均分一组对角.这些性质,对我们找寻判断菱形的方法有什么启迪呢?二、合作研究研究点一:菱形的判断【种类一】利用“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断四边形是菱形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AB 、AC 的中点, BE =2DE ,延伸 DE 到点F,使得 EF= BE ,连结 CF .求证:四边形BCFE 是菱形.分析:由题意易得,EF 与BC 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 BCFE 是平行四边形.又∵ EF = BE,∴四边形 BCFE 是菱形.证明:∵ BE =2DE , EF= BE,∴ EF=2DE.∵ D、E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 BC=2DE 且 DE∥BC ,∴EF = BC. 又∵ EF ∥ BC ,∴四边形 BCFE 是平行四边形.又∵ EF= BE,∴四边形 BCFE 是菱形.方法总结:菱形一定知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种类二】利用“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断四边形是菱形如图,AE∥BF ,AC 均分∠BAD ,且交 BF 于点 C,BD 均分∠ ABC ,且交 AE 于点 D ,连结 CD .求证:(1)AC⊥ BD ;(2)四边形 ABCD 是菱形.分析: (1)证得△ BAC 是等腰三角形后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获得 AC ⊥BD 即可;(2)第一证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而后依据“对角线相互垂直”获得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 (1)∵AE∥BF ,∴∠ BCA =∠CAD.∵AC 平分∠BAD ,∴∠ BAC =∠CAD ,∴∠ BCA=∠ BAC ,∴△ BAC 是等腰三角形.∵ BD 均分∠ ABC,∴ AC⊥ BD ;(2) ∵△ BAC 是等腰三角形,∴ AB=CB.∵BD平分∠ ABC,∴∠ CBD=∠ABD.∵ AE∥ BF ,∴∠ CBD =∠ BDA ,∴∠ ABD =∠ BDA ,∴ AB = AD ,∴ DA =CB.∵ BC∥ DA,∴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C⊥BD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方法总结:用判断方法“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的前提条件是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不必定是菱形.【种类三】利用“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断四边形是菱形【种类一】菱形判断中的开放性问题如图,已知△ ABC,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 A,C 为圆心,大于12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 P, Q 两点;②作直线 PQ,分别交 AB,AC 于点 E, D ,连结 CE;③过 C 作 CF∥AB 交 PQ 于点 F,连结AF .(1)求证:△AED ≌△ CFD ;(2)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分析: (1) 由作图知 PQ 为线段 AC 的垂直均分线,从而获得 AE= CE, AD = CD.而后依据 CF∥AB 获得∠EAC =∠FCA ,∠ CFD=∠AED ,利用“AAS ”证得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2) 依据 (1)中全等获得 AE= CF . 而后依据 EF 为线段 AC 的垂直均分线,得到 EC= EA,FC = FA.从而获得 EC= EA= FC=FA,利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断四边形 AECF 为菱形.证明: (1) 由作图知 PQ 为线段 AC 的垂直均分线,∴AE=CE ,AD= CD .∵ CF ∥ AB,∴∠ EAC =∠ FCA ,∠CFD =∠AED. 在∠ EAC=∠ FCA ,△AED 与△CFD 中,∠AED=∠CFD,AD = CD ,∴△ AED ≌△ CFD (AAS) ;(2)∵△ AED≌△ CFD ,∴AE= CF.∵ EF 为线段 AC 的垂直均分线,∴ EC= EA, FC=FA,∴ EC=EA= FC= FA,∴四边形 AECF 为菱形.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掌握以下两起点:(1)以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断;(2)以平行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断.研究点二:菱形的判断的应用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F、CE 分别是∠ BAD 和∠ BCD 的均分线,依据现有的图形,请增添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 为菱形,则增添的一个条件能够是__________( 只要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可以再增添其余“点”和“线”).解析:∵AD∥BC,∴∠ FAD=∠AFB .∵AF 是∠ BAD 的均分线,∴∠ BAF =∠ FAD ,∴∠ BAF =∠AFB ,∴AB= BF.同理 ED= CD.∵ AD=BC, AB=CD ,∴ AE =CF .又∵AE ∥CF ,∴ 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则增添的一个条件能够是AC⊥ EF .方法总结:菱形的判断方法常用的是三种: (1) 定义; (2)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种类二】菱形的性质和判断的综合应用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AD , CB= CD ,E 是 CD 上一点, BE 交 AC 于 F,连结 DF .(1)求证:∠ BAC =∠ DAC ,∠ AFD =∠CFE;(2)若 AB∥ CD,试证明四边形 ABCD 是菱形;(3)在 (2)的条件下,试确立 E 点的地点,使得∠ EFD =∠ BCD ,并说明原因.分析:(1)第一利用“SSS”证明△ABC≌△ ADC ,可得∠ BAC=∠ DAC .再证明△ABF ≌△ ADF ,可得∠AFD =∠AFB ,从而获得∠AFD=∠CFE;(2)第一证明∠CAD =∠ACD,再依据“等角平等边”,可得 AD= CD .再由条件 AB= AD,CB =CD ,可得 AB= CB= CD= AD,可得四边形 ABCD是菱形; (3) 第一证明△BCF ≌△ DCF ,可得∠CBF=∠CDF ,再依据 BE⊥CD 可得∠BEC =∠ DEF = 90°,从而获得∠ EFD =∠BCD .(1)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DC,AC= AC,∴△ ABC≌△ ADC (SSS) ,∴∠ BAC =∠DAC . 在△ABF 和△ADF 中,AB= AD ,∠BAF =∠ DAF ,AF= AF ,∴△ ABF ≌△ ADF (SAS),∴∠ AFD=∠AFB .∵∠ AFB =∠ CFE ,∴∠ AFD =∠CFE ;(2)证明:∵AB∥CD,∴∠BAC=∠ACD. 又∵∠ BAC=∠ DAC,∴∠ CAD=∠ ACD,∴AD = CD .∵ AB= AD, CB= CD ,∴ AB=CB =CD= AD,∴四边形ABCD 是菱形;(3)解:当 EB⊥CD 于 E 时,∠ EFD =∠BCD .原因以下:∵四边形ABCD 为菱形,∴BC= CD ,∠ BCF =∠ DCF.在△BCF 和BC= CD,△DCF中,∠ BCF=∠ DCF ,CF= CF,∴△ BCF ≌△ DCF (SAS) ,∴∠ CBF =∠CDF .∵BE ⊥CD ,∴∠ BEC =∠DEF =90°,则∠ BCD +∠ CBF =∠ EFD +∠ CDF =90°,∴∠ EFD =∠ BCD.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察了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断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是联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三、板书设计1.菱形的判断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菱形的性质和判断的综合运用在运用判准时,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会运用判断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再由浅入深,学会灵巧运用.经过做不一样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能正确掌握菱形的判断并会灵巧运用.。

部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8.2.2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部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8.2.2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部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8.2.2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菱形的判定》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2.2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对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菱形的判定方法还没有接触过,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课件、教学素材、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分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菱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使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菱形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
-练习题包括:判断菱形、求菱形面积、周长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菱形的相关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菱形的知识?你觉得自己掌握得怎么样?”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菱形的特点: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边平行且相等。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四边相等等。
-结合课本例题,讲解菱形的判定方法,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等。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菱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方法。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18.2.2节后的练习题1、2、3。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实践应用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找出一个菱形,并说明其符合菱形判定方法的哪些条件。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菱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几何应用意识。
3.提高拓展题: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求解一个菱形的面积和周长?
4.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学会菱形的多种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能够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菱形判定方法,尤其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四边相等等条件的灵活运用。

《18.2.2菱形》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18.2.2菱形》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18.2.2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南平市延平区王台中学薛文龙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二节《菱形》的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在本章的学习中,教材已研究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矩形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特殊四边形的一些判定方法。

本节知识,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为下一节学习梯形和其他平面图形作必要的知识储备。

本节课,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正在向抽象思维转型,所以本节课本节课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其它判定方法,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菱形的判定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判定方法的活动中感受身边的数学,以及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五、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六、教具准备:可转动的十字架、一根橡皮筋、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温故求新,激发兴趣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性质3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8.2.2《菱形的判定》教案

18.2.2《菱形的判定》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菱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菱形性质和判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和“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判定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图形和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菱形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折叠和剪裁,演示如何从不同类型的四边形中得到菱形。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菱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得还不错,但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菱形概念,大家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在理论介绍部分,我发现有些同学对“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这个判定条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在这里多花一些时间进行讲解和演示。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尝试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大家了解菱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不过,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注意到部分同学对于将菱形与其他四边形进行区分还存在一定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2-2节“菱形的判定”是菱形相关知识的学习。

菱形是四边形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有矩形的性质,又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为后续学习其他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矩形、等腰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对菱形的认识较少,对其性质和判定方法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图形性质中找到规律,推导出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菱形的定义和性质;2.菱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利用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过程;3.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注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2.准备相关练习题和拓展题;3.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矩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的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四边形既有矩形的性质,又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称它为什么?”从而引出菱形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菱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出菱形的性质。

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四边相等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道关于菱形性质的题目,其他组回答。

教师选取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菱形性质的理解。

18.2.2 菱形的判定 (2)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8.2.2 菱形的判定 (2)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8.2.2 菱形的判定(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判断出四边形是否为菱形;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菱形的定义,学会判定菱形的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题目的转化和答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知识老师介绍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出菱形的特点,并将其分类讨论。

(二) 学习新知识1.讲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举例说明,让学生掌握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2.教师让学生通过练习来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 分组讨论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判定四边形为菱形的方法。

2.让不同组的代表进行讲解并展示。

(四) 练习与检测1.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判定菱形的练习题。

2.给学生提供一道综合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判断四边形是否为菱形的方法。

3.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检测,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 总结提高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概述并强化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2.提醒学生巩固练习本节课学习内容,熟练掌握判定菱形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能正确掌握如何判定四边形是否为菱形;2.能够熟练应用判定方法;3.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向他人传递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板书设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特点1特点2……判定菱形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二……六、教学后记本节课对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且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判定方法,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综合题目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开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课后反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较好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案一. 教材分析《菱形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2.2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定方法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菱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理解菱形的特点。

但是,对于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和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菱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菱形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分析和讲解菱形的判定方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呢?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并判断其是否为菱形。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4.巩固(10分钟)讲解实例分析中的关键步骤,让学生再次回顾和巩固菱形的判定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菱形的判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3.合作交流,掌握判定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4.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5.归纳总结,提升认知
5.家长评价题:请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逻辑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3.遇到问题时要积极思考、请教同学或老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作业,促进家校共育。
2.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练习题18.2.2中的5-8题,通过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实践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设计一个含有菱形的图案,并简要说明其设计理念。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几何审美能力。
4.研究性学习题:分组合作,探讨菱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中的应用,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文内容包括: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讲解,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4.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进行补充。
3.教师强调菱形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菱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菱形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基本几何定理出发,逐步展开证明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4)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菱形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突破方法:设置生活实例和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动画演示、实物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菱形的性质。
(2)菱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这要求学生对判定方法有深入理解。
突破方法: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掌握判定方法的应用。
(3)几何图形的证明:在证明菱形相关性质时,学生需要运用几何知识进行推理和证明,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有较高要求。
举例: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E,求证:AE=CE,BE=DE。
(3)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定义法、四边相等法、对角线垂直平分法。这是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的关键。
举例:判断四边形EFGH是否为菱形,其中EF=EH,GH=FE,∠EFG=∠HFG。
2.教学难点
(1)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学生需要通过直观图形和具体实例,理解并记住菱形的性质,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教学设计
1.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旧知识为桥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菱形的新性质。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菱形几何图形的直观感知。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分层次、有挑战性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深入了解菱形的相关知识。
4.通过对菱形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法使学生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验证等环节,自主探究菱形的性质。
2.利用实际例子和几何软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菱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设计基础题,让学生求解菱形的面积、周长等,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提高题,让学生判断四边形是否为菱形,以及利用菱形性质进行几何作图。
3.设计拓展题,让学生解决与菱形相关的高难度几何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菱形的定义,理解菱形的基本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等。
2.学会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如求菱形的面积、周长等。
3.能够运用菱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平面几何中,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以及如何利用菱形性质进行几何作图。
(2)针对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1.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重点)
2.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难点)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是菱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定义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判定方法吗?
菱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具有如下的性质:
1.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四条边都相等;
3.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这些性质,对我们寻找判定菱形的方法有什么启示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菱形的判定
【类型一】利用“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
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
解析:由题意易得,EF与BC平行且相等,∴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又∵EF=BE,∴四边形BCFE是菱形.
证明:∵BE=2DE,EF=BE,∴EF=2DE.∵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2DE 且DE∥BC,∴EF=BC.又∵EF∥BC,∴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又∵EF=BE,∴四边形BCFE是菱形.
方法总结: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
【类型二】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AE∥BF,AC平分∠BAD,且交BF于点C,BD平分∠ABC,且交AE于点D,连接CD.求证:
(1)AC⊥BD;
(2)四边形ABCD是菱形.
解析:(1)证得△BAC 是等腰三角形后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C ⊥BD 即可;(2)首先证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到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证明:(1)∵AE ∥BF ,∴∠BCA =∠CAD .∵AC 平分∠BAD ,∴∠BAC =∠CAD ,∴∠BCA =∠BAC ,∴△BAC 是等腰三角形.∵BD 平分∠ABC ,∴AC ⊥BD ;
(2)∵△BAC 是等腰三角形,∴AB =CB .∵BD 平分∠ABC ,∴∠CBD =∠ABD .∵AE ∥BF ,∴∠CBD =∠BDA ,∴∠ABD =∠BDA ,∴AB =AD ,∴DA =CB .∵BC ∥D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方法总结:用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的前提条件是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 【类型三】 利用“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已知△ABC ,按如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A ,C 为圆心,大于12
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 ,Q 两点; ②作直线PQ ,分别交AB ,AC 于点E ,D ,连接CE ;
③过C 作CF ∥AB 交PQ 于点F ,连接AF .
(1)求证:△AED ≌△CFD ;
(2)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
解析:(1)由作图知PQ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得到AE =CE ,AD =CD .然后根据CF ∥AB 得到∠EAC =∠FCA ,∠CFD =∠AED ,利用“AAS ”证得两三角形全等即可;(2)根据(1)中全等得到AE =CF .然后根据EF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得到EC =EA ,FC =F A .从而得到EC =EA =FC =F A ,利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AECF 为菱形.
证明:(1)由作图知PQ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AE =CE ,AD =CD .∵CF ∥AB ,
∴∠EAC =∠FCA ,∠CFD =∠AED .在△AED 与△CFD 中,⎩⎪⎨⎪⎧∠EAC =∠FCA ,∠AED =∠CFD ,
AD =CD ,
∴△AED ≌△CFD (AAS);
(2)∵△AED ≌△CFD ,∴AE =CF .∵EF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EC =EA ,FC =F A ,∴EC =EA =FC =F A ,∴四边形AECF 为菱形.
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把握以下两起点:(1)以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定;(2)以平行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定.
探究点二:菱形的判定的应用
【类型一】 菱形判定中的开放性问题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F 、CE 分别是∠BAD 和∠BCD 的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 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别的“点”和“线”).
解析:∵AD ∥BC ,∴∠F AD =∠AFB .∵AF 是∠BAD 的平分线,∴∠BAF =∠F AD ,∴∠BAF =∠AFB ,∴AB =BF .同理ED =CD .∵AD =BC ,AB =CD ,∴AE =CF .又∵AE ∥C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AC ⊥EF .
方法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常用的是三种:(1)定义;(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类型二】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CB =CD ,E 是CD 上一点,BE 交AC 于F ,连接DF .
(1)求证:∠BAC =∠DAC ,∠AFD =∠CFE ;
(2)若AB ∥CD ,试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 点的位置,使得∠EFD =∠BCD ,并说明理由.
解析:(1)首先利用“SSS ”证明△ABC ≌△ADC ,可得∠BAC =∠DAC .再证明△ABF ≌△ADF ,可得∠AFD =∠AFB ,进而得到∠AFD =∠CFE ;(2)首先证明∠CAD =∠ACD ,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D =CD .再由条件AB =AD ,CB =CD ,可得AB =CB =CD =AD ,可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3)首先证明△BCF ≌△DCF ,可得∠CBF =∠CDF ,再根据BE ⊥CD 可得∠BEC =∠DEF =90°,进而得到∠EFD =∠BCD .
(1)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DC ,AC =AC ,
∴△ABC ≌△ADC (SSS),∴∠BAC =∠DAC .在△ABF 和△ADF 中,⎩⎪⎨⎪⎧AB =AD ,∠BAF =∠DAF ,
AF =AF ,
∴△ABF ≌△ADF (SAS),∴∠AFD =∠AFB .∵∠AFB =∠CFE ,∴∠AFD =∠CFE ;
(2)证明:∵AB ∥CD ,∴∠BAC =∠ACD .又∵∠BAC =∠DAC ,∴∠CAD =∠ACD ,∴AD =CD .∵AB =AD ,CB =CD ,∴AB =CB =CD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3)解:当EB ⊥CD 于E 时,∠EFD =∠BC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为菱形,∴BC
=CD ,∠BCF =∠DCF .在△BCF 和△DCF 中,⎩⎪⎨⎪⎧BC =CD ,∠BCF =∠DCF ,CF =CF ,
∴△BCF ≌△DCF (SAS),∴∠CBF =∠CDF .∵BE ⊥CD ,∴∠BEC =∠DEF =90°,则∠BCD +∠CBF =∠EFD +∠CDF =90°,∴∠EFD =∠BCD .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
三、板书设计
1.菱形的判定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在运用判定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会运用判定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再由浅入深,学会灵活运用.通过做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准确掌握菱形的判定并会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