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吊脚楼介绍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43037ee518964bcf847cd1.png)
吊脚楼构造特点
吊脚楼是为适应山地地形,底层架空,并在转角欱子 部位作一圈转廊,转廊出挑较大,均不落地,从底下仰视, 如同吊在半空,故称吊脚楼。吊脚楼既是穿斗式结构的一 种,又有别于普通穿斗建筑,我们以测绘的一栋带转角欱 子的吊脚楼为例,配合三维解剖模型加以说明(如图)。
该栋吊脚楼呈L型,即典型的一正一厢式,厢房处地 坪低于正房地坪,底层架空形成欱子,欱子周边檐柱有 些不落地形成托步檐柱或吊脚檐柱,它们的重量由落地 檐柱间的纤子支撑,也有一部分由边柱间的枋出挑支撑, 围欱子周边的纤子上铺木板,形成悬空走廊,走廊端头 有短柱悬空,作为走廊栏杆的支撑构件,称为“耍起”,
Page 8
吊脚楼建筑细部特色(以彭家寨 为例)
1、门窗 彭家寨吸引人的地方还有它的
门窗,它是土家人智慧和汗水的结 晶,它虽然没有徽派民居的富贵繁 复,但仍然古朴、深邃,变化丰富, 展现了土家人精美的手艺。
彭家寨的门各有千秋,正堂屋 的大门多做成“六合门”,高2.8 m ,宽5 m 。由六扇能开合的门扇 组成三对大门,用门轴安装在上下 门里,每一扇门的两端透雕或浮雕 “逡子花”,中间做成各式花样的 门窗。“六合门”有真假之分,真 “六合门”六扇均能开启,两扇一 对,形成三个通道,它们尊卑有序, 进出的先后都有讲究,过年时村民 玩狮子灯,狮队绕进绕出的门不合 “规距”,就会“玩不出门”。
Page 10
吊脚楼建筑细部特色
次堂屋则没有这么讲究,次堂屋一般就是 用“对子门”——即两扇开合自如的大木门。 其他的地方用的都是单扇门。单扇门有两种, 一种是“印门”,关起来门板刚好嵌入门框 中,使门框和门板严丝合缝;另一种是“乒 门”,因门板大于门框,关门的时候门板门 框相撞发出“乒乒”声而得名。窗户的功能 是采光通风,但彭家寨的窗户在讲求实用的 同时被土家匠师赋予很多文化内涵。在彭家 Page 寨11 ,凡是需采光和通风的地方均可见窗,安
湘西吊脚楼介绍
![湘西吊脚楼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74ceea5bb4cf7ec4afed0e4.png)
瑶族吊脚楼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住所依山旁水 建成,代表作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 吊脚楼。瑶族人多住在山区,很少有成 片建造房屋的平地,于是他们便选择坡 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 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 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 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山 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为了通风避 潮和防止野兽。
吊吊角角楼楼多多依依山山就就势势而而建建,,呈呈虎虎坐坐形形,,以以““左左青青龙龙,,右右白白虎虎,, 前前朱朱雀雀,,后后玄玄武武””为为最最佳佳屋屋场场,,后后来来讲讲究究朝朝向向,,或或坐坐西西向向东东,, 或或坐坐东东向向西西。。
湘湘西西吊吊脚脚楼楼,,属属于于古古代代干干阑阑式式建建筑筑的的范范畴畴。。所所谓谓干干阑阑式式建建筑筑,, 即即架空空””,,但但与与一一般般所所指指干干阑阑式式有有所所不不同, 干同阑,式干应阑该式全应部该都全悬部空都的悬,空所的以,称所吊以角称楼吊为角半楼干为栏半式干建栏筑式。建 筑。
二、发展历史
土家湘西吊脚楼的起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唐宋以前:土家先民在深山老林中用树的枝叶和藤条在大树 腰上扎结为屋,上可以利用树叶遮风避雨,下可以脱离地面, 以躲避野兽侵袭。由于这种“房屋”悬在半空中,下面没有 任何支撑,故名湘西吊脚楼。
唐宋至清末:封建王朝实行羁縻州郡制和土司制度,土家上 层人士,有机会与汉族人士接触,吸收了部分汉文化,其居住 有所改善。加上当时制陶业的不断发展,便有了斗拱飞檐, 鳌翅雕花等房屋建筑。其间,大多数土家下层百姓也从树上 搬到了地下,用油竹或树枝当木板,茅草当瓦片,形成了 “千根柱头落地”的茅屋建筑风格。
三、建筑特点
建筑特色
结构两层或多层形式,下层多畅空,为牲畜棚及储存农具与杂物。楼 上为客堂与卧室,四周伸出有挑廊,廊子的柱子有的不着地,重量完 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外观看起来美观,灵巧别致,凌空欲飞;住起 来舒适,干爽透气,通风采光;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 “地不平我身平” 的哲学思想。
湘西吊脚楼介绍课件
![湘西吊脚楼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dd97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9.png)
建筑风格布局
依山傍水
错落有致 传统与现代融合
文化符号与寓意
吉祥图案
吊脚楼的装饰图案多富含吉祥寓 意,如蝙蝠代表福气,鱼代表年 年有余等。这些图案寄托了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民族文化
湘西吊脚楼是湘西民族文化的象 征,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传统习俗、
信仰和审美观念。它是湘西地区 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湘西吊脚楼介绍课件
目 录
• 湘西吊脚楼的历史背景 • 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 吊脚楼的生活方式 • 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 • 吊脚楼与湘西旅游
contents
01
湘西吊脚楼的历史背景
起源与演 变
起源 演变
历史地位与影响
历史地位
影响
湘西吊脚楼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当地, 也波及到了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 成为了中国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
建议
加强对吊脚楼的技术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修缮方案,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居民的保护意识。
发展前景与展望
前景
展望
05
吊脚楼与湘西旅游
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
01
02
03
独特的建筑风格
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然景观的融合
旅游开发与利用现状
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旅游设施不完善
缺乏专业导游和解说系统
提升旅游品质的建议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特色
现代创新
02
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选材与结构
木材为主
悬山式屋顶
湘西吊脚楼主要选用木材作为主要建 筑材料,利用其轻盈、耐用的特点, 同时适应湘西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
湘西吊脚楼的屋顶多为悬山式,这种 屋顶设计可以有效排水,并增强建筑 的稳定性。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1afa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1.png)
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以对武陵地区的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土家”作为族称,是在较晚时期出现的。民国时期的《咸丰县志》将土司后裔的“支庶之家”称为“土家”,而将当地汉族移民称为“客家”。
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ppt课件
演讲人
土家族,意为“土生土长的人”,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
土家族吊脚楼多为木结构,搭配花格窗、司檐悬空、小青瓦、木栏扶手等。窗花采用浮雕、镂空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讲究的人家还在木墙壁里里外外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4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ppt课件
演讲人
土家族,意为“土生土长的人”,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
土家族吊脚楼多为木结构,搭配花格窗、司檐悬空、小青瓦、木栏扶手等。窗花采用浮雕、镂空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讲究的人家还在木墙壁里里外外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4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湘西吊脚楼
![湘西吊脚楼](https://img.taocdn.com/s3/m/cc32fd3e83c4bb4cf7ecd1ac.png)
地域特点
吊脚楼的一端以河
岸为支撑点,另一端 则悬在水面,高高的 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 持,充满着一种力与 感的美。
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
自由,可临水,也可依 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 边。
四、主要类型
湘西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单吊式: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 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 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 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瑶族吊脚楼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住所依山旁水 建成,代表作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 吊脚楼。瑶族人多住在山区,很少有成 片建造房屋的平地,于是他们便选择坡 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 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 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 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山 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为了通风避 潮和防止野兽。
民国时期:政治上相对开明,生产力有所发展,人们生活有所 改善,有钱人家相当讲究,一般平民也能修建普通的木瓦结 构的房屋。其屋脊用瓦片堆砌,中间大多垒成“品”字型; 两头用瓦片提成翘角,虽不及大富人家房屋那样巍峨壮观, 倒也体现了平民风格。 建国以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土家 人民也过上了新的生活。除部分土家群众仍保留传统居住习 俗外,大部分已开始建造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平房了。
双吊式:
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 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 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 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 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 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 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 常常共处一地。
四合水式:
这种形式是在双吊式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 是将正屋两头厢房湘西吊脚 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 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 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 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 才能进到正屋。
湘西吊脚楼介绍ppt课件
![湘西吊脚楼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0f353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7.png)
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 吊脚楼有时也称为“干阑”式建筑,三面有走廊, 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有各种雕花,吊脚楼看起 来美观,灵巧别致,凌空欲飞;住起来舒适,干 爽透气,通风采光;
• 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 “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学 思想。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 成。
• 吊脚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以当地的杉木作为主 要材料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 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 性强,而且具有芳香气味,有木中之王的美称
单吊式吊脚楼
• 这是最普遍的一 种形式,有人称 之为"一头吊"或" 钥匙头"。它的特 点是,只正屋一 边的厢房伸出悬 空,下面用木柱 相撑。
吊双 脚吊 楼式
单主吊头是又
吊要式皆单称
式看并有吊为
和 双 吊 式
经 济 条 件
不 以 地 域
吊 出 的 厢
式 的 发 展
双 头 吊
常和的房,或
常 共 处 一
吊脚楼的特点
•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 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 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 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 “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 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 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的文化内涵
• 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最原 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当人类的记忆 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有巢氏 创造的吊脚楼就作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 史舞台。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 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体现了 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当然不同民族的 吊脚楼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社团课程《不可思议的吊脚楼》(课件)-二年级拓展
![社团课程《不可思议的吊脚楼》(课件)-二年级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d3d4990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4.png)
5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 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在, 鄂西的吊脚楼大多用泥瓦铺盖。
6
它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连同相关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建筑文化,作为祖辈留下来的文 化瑰宝和古老建筑,它有着珍贵的研究价值。
7
欣赏吊脚楼的图片,说一说它的建筑特点吧!
不可思议的吊脚 楼
1
探寻传统民居——不可思议的吊脚楼
吊脚楼也称为“吊楼”,它是苗族、 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的一种 传统民居,它们大多依山靠河而建。
2
被誉为“空中楼阁”的吊脚楼,有何神奇之处?
3
这种房子为什么长了很多的”脚“?
4
由于在建造房子时,常常 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 濒临水、沟的一侧,所以 房子的前半部分临空悬出, 靠多根柱子支撑,这些柱 子长长短短地将房子稳稳 地高悬地面,看起来就好 像房子长了许多长长的 “脚”。
14
一起来画不可思议的吊脚楼吧!
15
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村寨!
前后关系
遮挡关系
16
17
18
19
作品参考步骤:
在背景纸上画出吊脚楼的建筑轮廓,注意要有高低错落的变化! 体现前后关系和遮挡关系!用勾线笔依此画出屋顶的瓦片。
20
作品参考步骤:
用线描的形式刻画吊脚楼的建筑结构,感受线条的疏密变化! 最后用还原木质材料的颜色搭配出吊脚楼的固有色,注意明暗对比。
11
吊脚楼有什么作用呢?
楼上可以住人,楼下的架 空层既可以堆放杂物,也 可以用来做猪牛栏圈,使 空间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同时,高悬地面也能通风 干燥、防蛇防兽呢。
12
哪些著名景点可以看到吊脚楼呢?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 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在, 鄂西的吊脚楼大多用泥瓦铺盖。
6
它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吊脚楼连同相关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建筑文化,作为祖辈留下来的文 化瑰宝和古老建筑,它有着珍贵的研究价值。
7
欣赏吊脚楼的图片,说一说它的建筑特点吧!
不可思议的吊脚 楼
1
探寻传统民居——不可思议的吊脚楼
吊脚楼也称为“吊楼”,它是苗族、 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的一种 传统民居,它们大多依山靠河而建。
2
被誉为“空中楼阁”的吊脚楼,有何神奇之处?
3
这种房子为什么长了很多的”脚“?
4
由于在建造房子时,常常 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 濒临水、沟的一侧,所以 房子的前半部分临空悬出, 靠多根柱子支撑,这些柱 子长长短短地将房子稳稳 地高悬地面,看起来就好 像房子长了许多长长的 “脚”。
14
一起来画不可思议的吊脚楼吧!
15
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村寨!
前后关系
遮挡关系
16
17
18
19
作品参考步骤:
在背景纸上画出吊脚楼的建筑轮廓,注意要有高低错落的变化! 体现前后关系和遮挡关系!用勾线笔依此画出屋顶的瓦片。
20
作品参考步骤:
用线描的形式刻画吊脚楼的建筑结构,感受线条的疏密变化! 最后用还原木质材料的颜色搭配出吊脚楼的固有色,注意明暗对比。
11
吊脚楼有什么作用呢?
楼上可以住人,楼下的架 空层既可以堆放杂物,也 可以用来做猪牛栏圈,使 空间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同时,高悬地面也能通风 干燥、防蛇防兽呢。
12
哪些著名景点可以看到吊脚楼呢?
大气简约地理与中国特色古建筑介绍PPT模板
![大气简约地理与中国特色古建筑介绍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a517ac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2.png)
14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也称皖南民居,典型的特征有白墙青 瓦、石雕漏窗、木雕楹柱,马头墙等。
分布地区:古徽州地区(黄山市及婺源、绩 溪)、泛徽地区(如浙江淳安,江西浮梁)以 及徽州周边皖南部分地区。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徽派建筑中木质材料较多、建筑密集,因此应重视防火,设 计马头墙可以起到阻断火灾传播的目的。
2.湘西地区的吊脚楼大量采用木材的原因是因为当地( A )
A.森林资源丰富 B.地震灾害多发C.石块沙土稀少
D.洪涝灾害多发
3.湘西地区新建吊脚楼大量采用钉子而非榫卯接合方式修建,吊脚楼的寿命反而
缩短,其原因是( B )
A.地形起伏大 B.气候湿润
C.降水稀少
D.土层较薄
03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老城东北 部一处建于600多年前的高40 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 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
广东开平碉楼,状似碉堡,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马 降龙碉楼群,是当地黄、关两大家族的海外侨乡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 年所建,呈现“上身洋装,下身唐装”的特点。上世纪60年代,开平 3次大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读下面两图,完成 下面小题。
1.关于开平碉楼密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B
分布范围:河南、山西、 甘肃、陕西等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除了具 有窑洞的特点之外,还需考 虑到暴雨乃至洪水的影响, 地坑院建设在黄土塬上,而 且所在地区年均降雨量一般 在500毫米左右,很少有大 暴雨发生,而且黄土塬三面 都是沟壑,雨水出路通畅, 也不会殃及地坑院群。
在国家住建部首批公示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位于河南省西部的 陕州区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榜上有名。陕州区位于黄河南岸,隶属于三门 峡市,区内黄土层厚约20~70m。下左图示意庙上村部分区域景观, 下右图示意村民们居住的地坑四合院景观。村民在地坑院中繁衍生息, 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https://img.taocdn.com/s3/m/95d14ce381c758f5f61f6708.png)
吊脚楼构造特点
穿枋穿出檐柱后变成挑枋,承 托挑檐,吊脚楼由于檐 口出挑较大,挑枋多为两层,成 为“两重挑”:上挑较小, 称为二挑;下挑较大,承受檐口 的主要重量,称大挑。大 挑多选用大树且自然弯曲的树干, 以利于承重,大挑有 时做成大刀状或马头形,因此也 叫“大刀挑”或“马头 挑”。大、小挑的出挑尺寸及弯 曲状况对屋顶的坡度及檐 口造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吊脚楼是分布在鄂、渝、湘、黔交汇山区土家族的独
特建筑形式,它是结合当地山多岭陡、木多土少、潮湿 多雨、夏热冬冷等生态特点而建造的具有典型生态适应 性特征的传统山地建筑,它同时也是土家族民风民俗、艺 术审美等多种文化取向的具体实物载体。
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 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 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 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 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 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 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 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 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 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 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 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 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Page 15
建筑空间特色
进入山寨,走过曲折的村巷,踏上层层的台阶,便会进入由土家吊脚楼构筑的更加 紧密、丰富的单体空间层次:建筑平行于山体等高线,一层住区是堂屋和卧室,不之 垂直的带吊脚楼的那部分,一层架空处为卫生间,浴室和猪圈;二层为餐厅和卧室, “L”型平面形成一个非常亲切的、序列丰富的入口。我们以彭家寨一座比较典型的吊 脚楼为例,将其空间特点归结如下: ①入口空间序列顺山势变化丰富、过渡层次繁多: 围院→屋檐下的石阶→堂屋→卧室 室外台地→大台阶 { 走廓→小楼梯→卫生、猪圈 也就是说从入口到室内总共有5 个空间屋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吊脚楼的特点
•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 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 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 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 “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 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 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人们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 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 不吉利
适脚 础 这 用楼 上 种 。上 发 形 再展式 加起是 一来在 层的单 。,吊 单即和 吊在双 双一吊 吊般的 均吊基
•
二 屋 吊 式 吊 脚 楼
平地起吊式吊脚楼
• 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 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单吊、双 吊皆有。它的主要特 征是,建在平坝中, 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 却偏偏将厢房抬起, 用木柱支撑。支撑用 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 地面平齐,使厢房高 于正屋。
吊脚楼的文化内涵
• 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最原 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当人类的记忆 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有巢氏 创造的吊脚楼就作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 史舞台。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 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体现了 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当然不同民族的 吊脚楼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 吊脚楼有时也称为“干阑”式建筑,三面有走廊, 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有各种雕花,吊脚楼看起 来美观,灵巧别致,凌空欲飞;住起来舒适,干 爽透气,通风采光; • 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 “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学 思想。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 成。 • 吊脚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以当地的杉木作为主 要材料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 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 性强,而且具有芳香气味,有木中之王的美称
吊双 脚吊 楼式
单主吊头是又 吊要式皆单称 式看并有吊为 和经不吊式 双 双济以出的 头 吊条地的发 吊 式件域厢展 常和的房形式房 地而成和的, 。定,双两它 ,
• " " " "
四合水式吊脚楼
• 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 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 成一个四合院。 • 两厢房的楼下 即为大门,这种 四合院进大门后 还必须上几步石 阶才能进到正屋
建筑元素
• 亭、廊、台阶、天井、院落、晒坝、 马头墙、屋顶、柱、梁、檐、门、 • 窗、栏杆等。
吊脚楼的类型
• • • • • 单吊式 双吊式 四合水式 二屋吊式 平地起吊式
单吊式吊脚楼
• 这是最普遍的一 种形式,有人称 之为"一头吊"或" 钥匙头"。它的特 点是,只正屋一 边的厢房伸出悬 空,下面用木柱 相撑。
吊脚楼介绍
姓名:刘倩 14级环艺班
目录
• 艺术世界中的吊脚 楼 • 吊脚楼分布 • 吊脚楼的来历 • 吊脚楼文化内涵 • 吊脚楼的特点 • 吊脚楼的结构 • 吊脚楼的类型 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吊脚楼分布
•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 苗族、壮族、布依族、 侗族、水族、土家族等 族传统民居,在湘西、 鄂西、贵州地区的吊脚 楼也很多。吊脚楼多依 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 以“左青龙,右白虎, 前朱雀,后玄武”为最 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 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 西。
吊脚楼的结构
•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 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关牲口或 用来堆放杂物。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 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 • 底层不宜住人,是用 来饲养家禽,放置农 具和重物的。 • 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 地方,内设卧室,外 人一般都不入内。 • 第三层透风干燥,十 分宽敞,除作居室外, 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 和存物。
吊脚楼的来历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鄂西古木参天、荆 棘丛生、豺狼虎豹随处可见。土家人们先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 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 袭击的野兽,但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 一个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 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 再铺上野竹树条,在顶上搭架 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 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 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 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 的办法传到了更多人的耳中, 他们都按照这个办法搭建起了 “空中住房”。后来,这种 “空中住房”就演变成了现在 的吊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