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

合集下载

吊脚楼

吊脚楼

• 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 苗族的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 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 ,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 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 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的 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 十二三个平方米。屋顶除少数 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 ,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
吊 脚 楼 结 构 图
吊脚楼的特点
•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 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 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 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 ,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 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 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 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 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 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 的“活化石”。
吊脚楼的形式
土家族吊脚楼
•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 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 建,呈虎坐形,以“左青 龙,右白虎,前朱雀,后 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 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 或坐东向西。依山的吊角 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 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 干燥、防潮,是居室;下 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 杂物。
吊脚楼的形式
•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 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 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 双吊式: 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 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 ,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 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 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 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 阶,才能进到正屋。

吊脚楼(民风民俗)

吊脚楼(民风民俗)

土家族吊脚楼吊脚楼是土家、布依、苗族、侗族、壮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

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土家族,全国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湘西吊脚楼湖北恩施。

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也有分布。

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

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

其中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

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

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不论大小房屋都有天楼,天楼分板楼、条楼两类。

在卧房上面是板楼,用木板铺的楼板,放各种物件和装粮食的柜子,也可安排卧房;在火房上面是条楼,用竹条铺成有间隙的条楼,专放包谷棒子、瓜类,由火房燃火产生的烟可通过间隙顺利排出。

正房前面左右起厢房的吊脚楼,楼后建猪栏、厕所。

建吊脚木楼讲究亮脚 ( 即柱子要直要长 ) ,屋顶上讲究飞檐走角。

吊脚楼往往为三层,楼下安放碓、磨、堆放柴草;中楼堆放粮食、农具等,上楼为姑娘楼,是土家姑娘绣花、剪纸、绩麻、做鞋、读书写字的地方。

中楼、上楼外有绕楼的木栏走廊,用来观来晾晒衣物等,在收获季节,常将玉米棒子穿成长串、或将从地里扯来的黄豆、花生等捆绑扎把吊在走廊上凉晒。

为了防止盗贼,房屋四周用石头、泥土砌成围墙。

正房前面是院坝,院坝外面左侧接围墙有个八字朝门,房屋周围大都种竹子、果树和风景树。

吊脚楼

吊脚楼
贵 州 土 家 族 吊 脚 楼 傣族吊脚楼
贵州土家族吊脚楼在建造时则十分 讲究风水和“坐北朝南”的建筑朝向; 位于黔东南地区的傣族吊脚楼多以 独栋的形式分布于山林中,空间形态 为“凸”形,底层完全架空; 四川重庆吊脚楼的建筑形态主要取 决于复杂的山城地貌,表现为常常的 木“吊脚”和格外瘦长的建筑空间比 例关系,多呈“倒直角梯形”空间, 较封闭。
吊脚楼基本上是木构架承重、榫卯接合方 式建成,主要采用穿斗 形式。是为适应山 地地形与潮湿气候、底层架空的一种纯木结 构的建筑。 所谓“脚”者,其实是几根支撑楼 房的粗大木桩。 建在水边的吊脚楼,伸出两只长长 的前“脚”,深深地插在江水里,与搭 在河岸上的另一边墙基共同支撑起一栋 栋楼房;在山腰上,吊脚楼的前两只 “脚”则稳稳地顶在低处,与另一边的 墙基共同把楼房支撑平衡。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 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 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 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
傣族吊脚楼则以当 地盛产的竹木、茅 草为主要材料,完 全运用穿斗、榫卯 结构,使得建筑具 有一定伸缩性,但 整体稳定性不强
湖南凤凰古城概况:中国
最美丽的小镇,100多处明清建 筑,秀丽沱江,传统吊脚楼, 名人故居等风土建筑。多名族 聚居的特点给当地带来了多民 族特色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吊 脚楼),构成凤凰小城独具魅 力的湘西建筑文化。
回龙阁吊脚楼群
凤凰古镇吊脚楼群形成的必要因素 凤凰古镇河岸吊脚楼的形成,是由当地人民 长期积累的生活经 验、特有的民族习俗、 历史地位等诸多自然与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 当地的民族人口构成,以苗族、土家族为主。 土家人向来靠山而居、临水而住。当地的湿 热气候、土家人的居住文化、以及较低的经 济与生产水平的限制使吊脚楼成为凤凰城最 为合理的适宜的建筑形式

吊脚楼建筑高度的计算_概述及解释说明

吊脚楼建筑高度的计算_概述及解释说明

吊脚楼建筑高度的计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吊脚楼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使用了支撑结构将整个建筑悬挂在地面之上,使得下方的空间可以被充分利用。

这种建筑形式广泛应用于沿海地区或者水域较多的地区,尤其是旅游景区和渔村等地。

吊脚楼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灾害环境的适应需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吊脚楼建筑高度的计算进行说明和解释。

首先介绍了文章的引言部分,概述了吊脚楼建筑以及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将详细介绍吊脚楼建筑高度计算的方法以及影响其高度的关键因素。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会对吊脚楼架构设计原理进行解析,并展示一个具体的高度计算示例。

最后,在第四部分中,对吊脚楼建筑高度计算的重要性和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拓展。

最后,总结论述本文的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介绍吊脚楼建筑高度计算相关的内容,包括吊脚楼建筑概述、高度计算方法、关键因素影响、架构设计原理解析以及实际示例展示。

通过阐述这些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对于吊脚楼建筑高度计算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高度限制对于吊脚楼建筑的影响和应用场景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吊脚楼建筑高度计算:2.1 吊脚楼建筑概述:吊脚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它通常建在悬崖边缘或坡地上,具有部分或全部支撑结构悬挂在空中的特点。

这种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吊脚楼成为了许多山区或峡谷地区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理想选择。

吊脚楼的高度计算是吊脚楼设计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任务,因为它决定了整个吊脚楼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吊脚楼建筑高度计算方法:在进行吊脚楼建筑高度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土壤条件:首先要了解所选址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这对于确定吊脚楼支撑结构、桩基等起着决定性作用。

- 建筑物重量及荷载:吊脚楼本身的重量以及可能施加在上面的附加荷载(如人流、设备等)必须考虑到。

吊脚楼

吊脚楼

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qián]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
形,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建筑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传说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鄂西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随处可见。

土家人们先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

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

后来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传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们都按照这个办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

后来,这种“空中住房”就演变成了现今的吊脚楼。

吊脚形式
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

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吊脚楼的基本结构特征

吊脚楼的基本结构特征

吊脚楼的基本结构特征
1. 吊脚楼建筑高度较高,一般在三至六层之间。

2. 吊脚楼建筑的主体结构采用木质或者石质的结构。

3. 吊脚楼的建筑空间分布上,通常设置两个以上的庭院,使室内空间得以通风采光。

4. 吊脚楼建筑的窗户较大,设置比较多,使得室内光线充裕。

5. 吊脚楼建筑的门、窗及雕花、栏杆均采用精细的手工制作,形态多样、装饰精美。

6. 吊脚楼的典型结构特征是一楼部分木支柱落地,二楼部分则悬挂在木支柱下方。

7. 吊脚楼的地基通常采用堆石墩或桩基,以抵御靠水而建造的建筑物基础不牢引起的倾斜或者沉降。

8. 吊脚楼的外墙表面一般采用“颜色鲜艳、线条流畅、形式复杂”的民间装饰艺术风格,形成突出的建筑标志。

有关吊脚楼的设计案例

有关吊脚楼的设计案例

有关吊脚楼的设计案例下面就给你讲个超酷的吊脚楼设计案例。

一、选址与环境。

这个吊脚楼坐落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旁边,靠近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

为啥选这儿呢?因为这儿风景美呀,每天早上一推开窗,就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就像大自然在演奏一场免费的音乐会。

而且这里地势有点坡度,普通的房子不好建,但是吊脚楼就不一样啦,它就像一个聪明的小机灵鬼,利用这种高低差,一部分柱子架在坡上,一部分悬在空中,完美适应地形。

二、外观设计。

1. 屋顶。

它的屋顶是那种传统的斜屋顶,就像一个大大的斗笠盖在房子上。

用的是黑色的瓦片,这些瓦片可都是当地工匠一片一片精心铺上去的。

下雨天的时候,雨滴打在瓦片上,滴答滴答的声音特别有节奏感,像是在给大自然的音乐会加了个特别的打击乐声部。

2. 柱子和框架。

柱子是粗壮的原木,保留了树木原本的纹理和形状,摸上去还有一种粗糙的质感。

这些柱子就像吊脚楼的腿一样,稳稳地支撑着整个房子。

框架则是用榫卯结构连接的,没有一颗钉子。

这就好比是给房子做了一个超结实的骨架,就像人的骨骼一样,虽然看不到,但非常重要。

3. 墙体和栏杆。

墙体呢,下半部分是用石头砌成的。

这些石头都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的,大小不一,但是工匠们巧妙地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像拼图一样。

上半部分则是木板墙,木板被刷成了淡黄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特别温馨。

栏杆是那种简单的木条栏杆,间隔恰到好处,既可以防止人不小心掉下去,又不会阻挡太多的视线。

站在吊脚楼的走廊上,透过栏杆就能看到外面的美景,那感觉就像是把一幅天然的山水画装裱起来了一样。

三、内部布局。

1. 客厅。

走进吊脚楼的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火塘。

火塘可是吊脚楼的灵魂所在啊。

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烤着红薯,讲着故事,那氛围别提多温馨了。

火塘上方还挂着熏肉,这些熏肉在火塘的烟熏下变得香喷喷的,每次看到都让人垂涎欲滴。

客厅里摆放着一些简单的木质家具,像长椅、矮凳之类的,都是当地木匠手工打造的。

吊脚楼原理

吊脚楼原理

吊脚楼原理“哇,这房子好特别呀!”我和小伙伴们在一次郊游的时候,看到了一座奇怪的房子,它的一部分好像悬在半空中呢。

后来听大人们说,这叫吊脚楼。

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吊脚楼充满了好奇。

吊脚楼到底是咋回事呢?咱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吊脚楼的结构可有意思啦!它有几个关键部件呢。

首先就是那些高高的柱子,就像大长腿一样把房子撑起来。

这些柱子可重要了,它们得结实,不然房子不就倒了嘛!还有那楼板,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响,感觉好有味道。

屋顶也很有特色,有的是尖尖的,有的是平平的,就像戴了一顶不一样的帽子。

吊脚楼的主要技术和工作原理是啥呢?嘿嘿,其实就像一个大积木搭起来的。

那些柱子把房子撑起来,让房子的一部分离开地面。

这样做有啥好处呢?哇,好处可多了。

比如说,在一些潮湿的地方,把房子抬高,就可以避免地面的潮气进到房子里。

这就好比我们穿了一双高筒雨靴,下雨的时候就不会弄湿脚啦。

而且啊,吊脚楼还能防洪水呢。

要是发大水了,普通的房子可能就被水淹了,可吊脚楼就不一样啦,它高高地站在那里,洪水也拿它没办法。

那吊脚楼都用在啥地方呢?我想起了上次去乡下奶奶家,那里就有好多吊脚楼。

奶奶说,他们那里雨水多,地面也潮湿,所以吊脚楼最合适不过了。

在那里,我看到人们在吊脚楼里生活得可自在了。

早上,太阳升起来,照在吊脚楼的木板上,暖洋洋的。

大人们在楼下忙活着,有的在做饭,有的在喂鸡。

小孩子们就在楼上跑来跑去,嘻嘻哈哈地玩着游戏。

我和小伙伴们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一起玩捉迷藏。

在吊脚楼里,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城堡。

“嘿,你藏好了没?”“我才不告诉你呢!”我们在吊脚楼里你追我赶,开心极了。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吊脚楼不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吗?它默默地守护着人们,给人们一个温暖的家。

吊脚楼真的好神奇呀!它不仅是一种房子,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这些吊脚楼,让它们一直陪伴着我们。

吊脚楼,你真棒!。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

中国古建筑——吊脚楼
吊脚楼简介 文化内涵 吊脚楼构造特点 吊脚楼建筑细部特点 吊脚楼空间特点 个例赏析
Page 2
吊脚楼简介
吊脚楼
也叫“吊楼”, 为苗族(贵州等)、 壮族、布依族、侗族、 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 民居,在湘西、鄂西、 贵州地区的吊角楼也很 多。吊角楼多依山就势 而建,呈虎坐形,以 “左青龙,右白虎,前 朱雀,后玄武”为最佳 屋场,后来讲究朝向, 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Page 17
建筑空间特色
④围院起到交通上的“中转站”作用。由于房间为线性排布,有时亦不 能完全依靠穿行到达,因而庭院作为最短的路线经常被启用,门槛外 8 0 0 m m 宽的石阶对应着屋檐的投影,也是为了躲避风雨和骄阳, 便捷穿行。
Page 18
Page 19
旅 游 化 的 吊 脚 楼
ge 20
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 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 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角楼为半 干栏式建筑。
Page 3
吊脚楼是分布在鄂、渝、湘、黔交汇山区土家族独 特建筑形式之一,它是结合当地山多岭陡、木多土少、潮湿 多雨、夏热冬冷等生态特点而建造的具有典型生态适应 特征的传统山地建筑,它同时也是土家族民风民俗、艺 术审美等多种文化取向的具体实物载体。
Page 15
建筑空间特色
进入山寨,走过曲折的村巷,踏上层层的台阶,便会进入由土家吊脚楼 构筑的更加紧密、丰富的单体空间层次:建筑平行于山体等高线,一层住区 是堂屋和卧室,与之垂直的带吊脚楼的那部分,一层架空处为卫生间,浴室 和猪圈;二层为餐厅和卧室,“L”型平面形成一个非常亲切的、序列丰富的 入口。我们以彭家寨一座比较典型的吊脚楼为例,将其空间特点归结如下:
Page 21
Page 7
吊脚楼构造特点

吊脚楼

吊脚楼

吊脚楼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房屋结构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

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 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

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

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

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

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

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

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得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

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

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这里宽敞方便。

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节日期间妈妈也是在此打扮女儿。

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吊脚形式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1•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

民居吊脚楼分析

民居吊脚楼分析

04
吊脚楼在现代社会的应 用与影响
保护与传承
吊脚楼作为传统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应得到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吊脚楼的关注和保护,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其 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吊脚楼的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宣传,提高公众 对吊脚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性。
创新设计理念
将创新理念融入吊脚楼的设计中, 推动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保护与发展平衡
在保护吊脚楼传统特色的同时,实现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市场需求与认同
提高吊脚楼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认同度,拓展其发展空间。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吊脚楼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 件。
旅游开发与利用
吊脚楼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 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将吊脚 楼融入当地旅游开发中,可以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 护吊脚楼的原貌和历史价值, 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破坏。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启示
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对 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很大的启示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民居吊脚楼分析
目录 CONTENT
• 吊脚楼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 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 吊脚楼的生活功能 • 吊脚楼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影响 • 吊脚楼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吊脚楼的历史与文化背 景
起源与演变
起源
吊脚楼起源于古代干栏式建筑,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逐渐 演变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形式 。
装饰艺术与细节处理
雕刻与彩绘
吊脚楼的装饰艺术丰富多 样,常采用木雕、石雕等 工艺,同时运用彩绘手法, 增加建筑的艺术美感。

吊脚楼

吊脚楼

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山地民居建筑的代表性样式,历史上叫做干栏,重庆地区俗称吊脚楼,既通俗又形象。

吊脚楼的存在历史差不多和重庆地区的人类活动同样古老。

重庆人古称巴人,巴人居住和建国的地区叫做巴地,直到唐代仍然这样叫。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酬乐天》有句:“平地才应一顷余,阁栏头大似巢居。

”元稹自注说:“巴人多在山坡架木为居,自号阁栏头也。

”阁栏就是干栏,也就是吊脚楼。

巴人建造吊脚楼的动机最先是为了防虫,防潮,防水灾,重视实用生态效益。

巴地多蛇。

《山海经》里对此多有记载,称为巴蛇、修蛇、食象蛇。

巴蛇是就地域而言,就是巴地的蛇。

修蛇就是长蛇,现在重庆渝东地区农村仍然有把蛇叫做长虫的习惯。

至于食象蛇就更厉害了,俗谚“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指的这个。

巴人依山傍水而居,防毒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吊脚楼高悬于地,可以减少毒蛇溜进居室的几率。

其次是防洪水。

与川西坝子不同,巴渝大地多为山区,适合居住的地方则是水边。

临水而居,防洪是建造居室的前提,吊脚楼成了最佳防洪设施。

历史上重庆老城即今天的渝中区两江沿岸,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

至于巫溪宁厂、酉阳龚滩、綦江东溪、江津中山等古镇,吊脚楼群也是傍水而建,都保留着古代木构吊脚楼的传统样式,今天成为民俗旅游资源,有了新的功用。

吊脚楼有半吊脚、全吊脚、过街楼等多种形式。

建在水边的宁厂镇吊脚楼和建在陡坡上的龚滩镇吊脚楼,利用一边自然斜坡,另一边以木柱支撑,为半吊脚式。

全吊脚式则以渝东南土家族民居和西双版纳傣族木楼为代表,在平地上建造,而以木柱将整个房屋撑离地面形成全悬空的居住环境。

吊脚楼对人类居室文化的特殊贡献,是把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发挥到了极致——“枕着涛声,但不在船上;住在木楼,但不在岸上;睡在空中,但不在飞机上。

”有学者甚至预言,人类建筑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吊脚楼化”,因其宜山宜水宜平地,可以解放地球表面,属于生态型居住样式。

只不过,现在重庆吊脚楼消失的速度也很惊人,不知那样的预言是否只是一个梦想。

吊脚楼

吊脚楼

吊脚楼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湘西、鄂西、贵州地区的吊角楼也很多。

吊角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从前的吊角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角楼多用泥瓦铺盖。

吊角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竖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

立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

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特点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结构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

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

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

地理词典:吊脚楼

地理词典:吊脚楼

吊脚楼概况吊脚楼,又称“吊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古老建筑。

作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而存在了数千年,它被誉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传说在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作为中华民族祖先之一的有巢氏建筑了吊脚楼。

时至今日,吊脚楼仍然从未间断地延续和发展,成为了讲究风水和寓意的建筑类型。

它通常临水而立、依山而筑,将自身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清秀精致之美。

特别是由此而带来的一种超脱尘世喧嚣的意境,更是其他建筑难以企及的,这正是中国古代圣人们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奇妙境界。

吊脚楼历史沿革吊脚楼的起源已经无从追溯,只大概推算在4000余年前出现。

其最初的原型为干栏式民居,后来由于居住条件所限,多依山而建,干栏全部悬空,成为一种“半干栏式”建筑。

原本的吊脚楼并无定式,亦无内涵,但由于汉族文化的融入,也形成了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布局的意识,并且讲究楼面朝向,以东西为最。

因此,吊脚楼又蕴含了儒家文化和风水学的魅力,成为了少数民族中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吊脚楼所代表的舒缓式的生活态度受到冷落。

正因如此,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社会的纷乱的人们开始更加喜爱吊脚楼,希望进入楼中,与世隔绝,使其成为自己的“桃花源”。

建筑特色吊脚楼一般分为正房和厢房。

正房与厢房的一边建于实地,厢房其余的三边全部悬空,单靠柱子支撑。

这样建造使得厢房不仅能够通风防潮,而且可以防止毒物和野兽的进入,让居住之人能够安逸放心地生活。

其下层则作为畜养牲畜和储存物品的空间。

整个吊脚楼上以配有栏杆的曲廊围绕,可以供人聊天或者休憩,也增添了整个吊脚楼的艺术效果。

吊脚楼的大小各不相同,普通的一栋4排扇3间屋,中等的5柱2骑,大户则有7柱4骑。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的单吊式;正房的两头皆吊出厢房的双吊式;形似四合院的四合水式;双层楼的二屋吊式;建于平地而非山地的平地起吊式。

中国古建之吊脚楼

中国古建之吊脚楼

吊 脚 楼 如 何 防 火
在河岸上浩荡着数百栋的吊脚楼群每栋屋 宇都隔有封火墙并一致地安装有鳌头。谓之 封火墙,实为消防之用。从古走来,凤凰的 先人们就十分懂得区域的防火法。封火墙的 作用则是阻止火势蔓延。万一有失,损失也 只是局部,不至于演绎成“火烧连营”。 由于封火墙作用重大,吊脚楼主们都对 此墙备加呵护并极尽之美化。他们在每堵封 火墙前后都装有鳌头,且鳌头都不约而同地 一律为凤凰鸟图案造型。远眺,只只凤凰引 项朝天,气宇轩昂,给人心驰振奋。这便可 释解凤凰人对美的追求,对神鸟凤凰的崇尚。
吊脚楼,也叫“吊楼”,
土家吊脚楼
那时鄂西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随处可见。 土家人们先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 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 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还是常常受到毒蛇、 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 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 上野竹树条,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 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 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传到 了更多人的耳中,他们都按照这个办法搭建起了“空 中住房”。后来,这种“空中住房”就演变成了现在 的吊脚楼。
瑶家吊脚楼“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瑶族人民根据实用性和环境特 性,强化建筑性格,自由选址柴水方便、风光优美的地势,采用数十棵杉 木撑起为基脚,建起被称为“千脚落地”的木楼。整座木楼以杉木为柱、 为梁、为壁、为门窗、为地板,以杉皮为盖顶,不油不漆,无矫无饰,一 切顺其本色,自然天成,朴实无华,或金鸡独立于山脊,或连片成寨于坡 前,或负山含水,或隐幽藏奇,千姿百态,格局自由,情调浪漫,更重要 的是它冬暖夏凉,不燥不潮,空气新鲜,是瑶山人最好的居所。

吊脚楼发展历史

吊脚楼发展历史

吊脚楼发展历史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原始社会的形态:吊脚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的先民们为了适应山地环境,发明了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最初的吊脚楼是利用树木、竹子等自然材料搭建的简单住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泥土、石头等建筑材料,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吊脚楼建筑。

封建社会的形态:在封建社会时期,吊脚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人家所居住的豪华住宅。

这些豪宅通常会采用更多的木材、砖瓦等建筑材料,增加房间数量,改善居住环境。

在当时的社会中,吊脚楼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近代以来的发展:进入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富裕的家庭开始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建造更加舒适和实用的吊脚楼。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地区的吊脚楼也逐渐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总的来说,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其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如今,这种传统建筑形式仍然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成为当地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吊脚楼

吊脚楼

吊脚楼居住条件恶劣。有钱人一家住一幢,楼下作厨房、猪圈之类,平 街一层作门面,卖点日用百货、油盐酱醋、糖果糕点,楼上则作卧室。如 果是几家人住一幢,一家人往往只能有几个或十几个平方米的房间,安两 张床后就再也没有可以转身的地方了。
吊脚楼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因地制宜
吊脚楼之高低适应了地形变化,所需要处理 的地基范围极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石方 工程,也不需破坏地貌,保证了地表的原生态 性。这是它最值得称道的特性。它能在恶劣苛 刻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建造,适应地形能力极强。 (现代的建筑大都在平整的地形上建造房屋, 这会大量地侵占很多本该用于耕地的良田。面 对复杂的环境,我们不能盲目用推土机等大型 的机械去改变生态环境。我们的当代建筑应该 适应地形地貌,应该尊重大自然环境,尽可能 地保持原生地貌状态和山水生态平衡条件,而 不是改变环境去适应建筑。吊脚楼就有效地解 决了这一问题,它就建在斜度较大的山坡上。 在建造时,顺坡面开挖成两级台阶式屋基,上 层立较短的柱子,下层立较高的柱子。房子建 成后,前半间的楼板与后半间的地面在同一个 水平面上,这样就较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
节构及其衍变
结构
吊脚楼的结构及衍变
单木橧巢
多木橧巢
栽桩橧巢
栅居
全干栏
半干栏
功能
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
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 两 头 失 路 穿 心 店


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 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

三 面 临 江 吊 脚 楼
文化
当承载在传统建筑上的大量地缘特征和文化记忆,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毫 不留情抹去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难像过去那 样,通过观察一个地方的建筑物, 来判断出它所处的地理和文化区域。然而,吊脚楼,这种古老的干栏式建筑, 至今仍在被包括苗族在内的广大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所 广泛使用。建筑,作为人 类文明的最大承载体,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体系的捷径。 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最原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当人类 的记忆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有巢氏创造的吊脚楼就作为古老 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 自然浑然一体。 吊 脚楼是建筑群中的小家碧玉,小巧精致,清秀端庄,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大 自然的大美。它是一个令人忘俗的所在,散发着生命的真纯,没有一丝喧嚣与 浮华。身临 其境,俗世的烦恼会烟消云散,困顿的胸怀会爽然而释。如果对大 城市的奢华和浮躁感到厌恶,应该切身地去体验吊脚楼所呈现的“天人合一” 的美妙境界。 泛舟静静流淌的江水中,欣赏两岸错落有致而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每个人心里 都会生出莫名的感动——这是人类和大自然和 谐相处而创造的杰作,时光赋予 了她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厚的历史气息。吊脚楼网的寓意就是来自这里的。在 这里你不会被时间追赶,不会让思考留下的伤口吞噬了 快乐。

建筑介绍—吊脚楼

建筑介绍—吊脚楼

建筑介绍—吊脚楼吊脚楼(Architecture Introduction - Stilt House)吊脚楼,又称悬空楼或水上楼,是一种常见于水乡地区的建筑形式。

它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够适应水文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舒适且可持续的居住方式。

吊脚楼在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和泰国等地广泛存在。

吊脚楼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建筑结构悬空于水面之上。

底层的柱子或木桩被插入到湖泊、河流或海洋的底部,然后才建造楼层。

这样的设计使得楼层能够远离地面,避免了地面潮湿或泥泞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洪水的侵袭。

此外,吊脚楼还能够提供额外的活动空间,比如可以用于储存船只、码头或是小船的停泊。

吊脚楼的主要结构材料通常是木材,这是因为木材是一种经济实惠且易于获取的建筑材料。

当然,现代的吊脚楼也可以使用混凝土、砖和钢等其他材料进行建造。

悬空结构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还能够防止底层的木材受到水分的侵蚀和腐朽。

吊脚楼的平面布局可以根据建筑需要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底层用于存放船只和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水与居民之间的界面。

而楼上的居住空间则是用来居住和进行生活活动的地方。

楼层之间往往通过木梯或简易的天桥相连,以方便居民的行走和交通。

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也反映了当地文化和传统的特点。

在中国,吊脚楼通常采用明清风格的建筑,具有特殊的屋檐设计和雕刻装饰。

而在东南亚国家,吊脚楼则更多地采用传统的木质结构,配以花岗岩柱子和雕刻精美的传统图案。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美感,还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吊脚楼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建筑形式,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具有环保和节能的特点。

在夏季,水可以起到降温的效果,而在冬季,水还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温效果。

此外,吊脚楼在施工和维护方面都相对较为简单,易于修理和改建。

总而言之,吊脚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不仅能够适应复杂的水文环境,还提供了一种舒适且可持续的居住方式。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传统的文化风格和环保的特点,成为了各个水乡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吊脚楼不仅是一种住宅建筑,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吊脚楼的特点

吊脚楼的特点

吊脚楼的特点吊脚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其特点鲜明而独特。

它是一种悬挑在高空的楼层,由于建筑本身的特殊设计,使得整个楼层都悬挑在地面之上,并且由支撑结构连接到地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外观和空间感。

以下将详细介绍吊脚楼的特点。

首先,吊脚楼的最显著特点是悬挑的楼层。

吊脚楼的楼层往往比地面高出一定的高度,而且完全没有地面的支撑。

这种悬挑的设计给人以轻盈、飘逸的感觉,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独特。

悬挑的楼层可以用各种材料进行搭建,比如木材、钢结构等,使得吊脚楼具有较强的建筑可塑性。

其次,吊脚楼的支撑结构是其独特之处。

为了保证吊脚楼能够悬挑在高空,需要有特殊的支撑结构来支撑楼层的重量。

这些支撑结构可以是柱子、梁、桥梁等形式,使得整个楼层在悬挑的同时能够保持稳定和坚固。

支撑结构的设计对于吊脚楼的建造非常关键,需要考虑到楼层的重量、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建筑的美观等因素。

另外,吊脚楼的空间感也是其特点之一。

由于楼层的悬挑设计,使得吊脚楼在视觉上具有更大的空间感。

因为楼层没有直接与地面相连,从底部可以看到整个楼层的空间延伸,给人以开阔、宽敞的感觉。

这种空间感使得吊脚楼非常适合用于景观优美的地区,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周围的自然风光。

此外,吊脚楼的建造还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因素。

由于楼层悬挑在高空,吊脚楼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确保安全性。

这意味着在建造吊脚楼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以确保地基能够承受楼层的重量。

另外,吊脚楼的建造还需要考虑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地震、洪水等,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确保建筑的稳固和安全。

总的来说,吊脚楼是一种具有独特建筑形式的建筑,其特点包括悬挑的楼层、特殊的支撑结构、开阔的空间感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等。

吊脚楼的建造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的安全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等。

吊脚楼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同时也是一种体现人类创造力和建筑技术的重要标志,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建筑体验和空间感受。

吊脚楼

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 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 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 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 河就势而建,坐西 向东,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 建筑,但与一般所 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 空的,所以称吊脚 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建筑特点
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 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 脚楼有很多好处, 高悬地面既通风 干燥,又能防毒 蛇、野兽,楼板 下还可放杂物。
3D模型
吊脚楼的结构及衍变
木质和瓦质
• 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 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一直到清 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 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 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 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 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 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节构及其衍变
பைடு நூலகம் 就是看风景的地方。
屋顶
室内
• 传统吊脚楼属纯木结构建筑, 采用穿 斗式,不用一钉一铆, 梁、柱、枋、板、椽、檩、榫 均以木加工而成,一但随着社 会变迁的加剧, 尤其是近年来 土家族社会的 巨大变迁,吊脚 楼在用材上也开始使用现代建 筑材料。堂屋是祭祀、迎宾、 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人 间为 卧室,一般父母住左边,孩子 住右边。人间又以柱为界,前 为伙房(又叫 “火铺堂”) 后 为卧室, , 中间设火坑。 人间 上部为天楼, 主要用以贮藏粮 食, 伙房上可熏烘腊肉。 正房 中堂靠近大门一边设燕子楼。
储存粮食
• 从实用性来说,土家吊脚楼作为民族物质文化的 标志,不但充分满足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大多用泥瓦铺盖。

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竖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特点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结构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

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

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

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

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

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

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

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得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鄂西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随处可见。

土家人们先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

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

后来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传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们都按照这个办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

后来,这种“空中住房”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吊脚楼
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最原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

当人类的记忆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有巢氏创造的吊脚楼就作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

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吊脚楼是建筑群中的小家碧玉,小巧精致,清秀端庄,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大自然的大美。

它是一个令人忘俗的所在,散发着生命的真纯,没有一丝喧嚣与浮华。

身临其境,俗世的烦恼会烟消云散,困顿的胸怀会爽然而释。

如果对大城市的奢华和浮躁感到厌恶,应该切身地去体验吊脚楼所呈现的“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泛舟静静流淌的江水中,欣赏两岸错落有致
而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每个人心里都会生出莫名的感动——这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而创造的杰作,时光赋予了她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厚的历史气息。

吊脚楼网的寓意就是来自这里的。

在这里你不会被时间追赶,不会让思考留下的伤口吞噬了快乐。

土家族吊脚楼不管是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和分层次有序变化的对称,具有静中见动、动中趋向统一的灵巧多变的均衡感,这种求动态、多层次、高水平的对称均衡,把吊脚楼推上了美的典型形态,显示出超拔、风雅和流畅的形体风格。

别致的形式和风格强调极致的审美感受。

吊脚楼具有别致的形式美和丰富多彩的审美个性。

土家族吊脚楼外形多样,有单吊、双吊、两层吊等多种形式。

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吊脚楼,也都各有特色,风格别致。

从宏观上看,吊脚楼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这种几何形体稳定而庄重,给人一种静而刚的感觉,“静”表现了一种典雅灵秀之美,“刚”表现一种挺拔健劲之美。

其内部构架,无论梁、柱、枋、檩,它们之间都是互为垂直相交的,构成了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相互垂直的网络体系。

整个屋盖从横向观察是一个三棱体,屋顶的正脊虽然采用直线,但在复盖脊瓦时,对正脊的两山头却加瓦起翘,从横向观察则变成了弧线,在视觉上给人端庄、雄健的强烈感觉。

另外,吊脚楼一般设有走栏,大多用镶花栏杆做成美人靠,走栏的吊柱悬挂于空,一般将其雕刻成金瓜或荷花,使之刚柔相济,和谐而优美。

流动的视觉效果营造了古典的浪漫情调。

吊脚楼的外部造型从纵向看,形成了“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的剖面,这些剖面的形成多是采用架空、悬挑、掉层、叠落等手法进行处理,使建筑本身毫无生涩呆滞的痕迹。

吊脚楼之所以会吊脚,就是因为在二层上出挑,一般出挑1米1.5米,然后再加上屋面的出檐,形成“头重脚轻”的格局,使人感到不稳定。

但当它同建在实地上的正屋连在一起时,则互相呼应,从而使整个建筑物轻重协调,形态庄重,富有弹性和节奏感,给人一种粗犷洒脱、淳朴深沉的艺术美感。

此外,土家族吊脚楼从整体布局看,可称为不规则弹性组群,房屋布局自由灵活,有的依山顺势,层叠而上;有的绕弯溜脊,错落有致;有的背山占崖,居高临下;有的沿沟环谷,生动活泼;有的雄居山巅,气势壮观,这与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建筑技术与艺术美结合呈现非凡的古朴典范。

这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三个方面。

从实用性说,土家族吊脚楼作为民族物质文化的标志,不但充分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从地区性说,吊脚楼以它别致、优美的形式和艺术特色点缀所在的自然环境,不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通过互相映衬、烘托和照应,使整个土家族山寨的景物向美的境界升华;从技术性说,吊脚楼博采我国木构建筑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优点,集美观、坚固、实用于一体。

其整个构架均以榫卯相连,无钉无栓,并且从构思、设计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不用图纸,其形式及数百根瓜柱梁枋的大小
长短和开卯作榫的部位以及复杂的力学估计等数据,皆胸有成竹,表现出土家族匠师们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别具匠心的创作精神,实现了技术性能与审美情趣的有效结合。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但我们土家吊脚楼却是个例外,因为它是有脚的,吊脚楼一边建于高地,而另一边则临空,由几根木柱支撑,成“吊脚”样式;也有直接建在平地上的,那是用几根长短一样的木柱,把楼房从地面上支起来,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吊脚楼从外形看,多为九柱落地,只有绕楼的曲廊上有一排柱悬于空中,整栋木楼像人吊着一只脚站着。

横梁对穿,实为一种典型的穿斗式建筑。

其楼台悬空,上层宽大,整个制作工艺复杂,做工更是十分精细考究。

吊脚楼一般是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可以用来贮存粮食。

上层的三方都有阳台和扶手,平时可以用来/挑花刺绣,读书写字,接待宾客,非常舒适实用。

土家人自己也把吊脚楼称为“走马转角楼”,或“转角楼”。

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吊脚楼就如奔腾怒嘶、开疆拓土的马。

更有意思的是,吊脚楼的外观与马也有几分相似,尤其是那半空悬吊的木柱,精美的雕花栏杆及门窗。

屋顶歇山起翘,高高翘起的檐角,颇似腾空欲奔的马的雕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