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最新)
司马迁励志故事
司马迁励志故事关于司马迁的故事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生卒年不详。
出生于史官世家的司马迁十岁起就开始读古文,接受父亲的教育,良好的家教对他后来的治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司马迁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司马迁励志故事:司马迁小时候的读书故事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
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
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
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 10 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
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
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
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
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
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
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
”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
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
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
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
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
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
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
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从 20 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
司马迁的励志小故事大全
司马迁的励志小故事大全司马迁的励志小故事大全导读:许多人只记得司马迁写成《史记》,却常常忘记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经历过怎样的遭遇。
他位于汉朝前期,主要生活在汉朝最为奋进,也最为倔强的皇帝——汉武帝的统治时期。
面对好友被迫投降匈奴,他仗义执言,却被盛怒之下的大汉天子施以腐刑,从此留下一生的残缺。
励志故事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司马迁的励志小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故事1司马迁这个人,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有人一定会说:“司马迁不就是写《史记》的那个人吗?”没错,就是他。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一说山西河津,一说陕西韩城)人。
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刻苦。
遇到不解的问题时,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又回到了长安,做了郎中。
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
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他了解到了那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去世,司马迁接替父亲做了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
同年他又开始手编《史记》。
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结果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而获罪被捕,受了腐刑。
公元前96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文书机要的官)。
于是他就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
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中国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因为司马迁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才能写成史记,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写出心中的“史记”。
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人,一说龙门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曾任太史令。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文豪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励志篇写史书终于写成了史记作文
司马迁励志篇写史书终于写成了史记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司马迁励志篇:写史书终写成史记浩瀚历史长河中,司马迁名字如同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范文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范文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代表作《史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时刻,但是他的励志故事一直激励着后人前行。
早年经历困难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但是随着他的父亲司马相如被赐死,一家人落入了卑微的境地。
此时,司马迁还是个孩子,但是他的母亲很快就明白了要让儿子成为一名有用之才,以提高家族的地位。
她开始着手教育司马迁,并让他到当地的学堂学习。
但是,在学堂里,司马迁却遭到了欺凌和排挤,他很快就感到了这个领域的无聊和痛苦。
之后,他开始阅读《尚书》等经典,深入思考各种问题。
这些经历对他之后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危难中坚持信念
后来,司马迁成为了一名官员,但是他的立场与当时的秦国不合,因此被囚禁,直到他成功写出《史记》才被释放。
这个过程中,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咬定不放,最终达成了目标。
同时,他在狱中仍然不忘自己的事业,继续撰写史书。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鼓舞了后来的历史学家,对中国的史学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创造传世力作
《史记》是司马迁一生的峰值之作,他历时多年写作,大量采集、整理各类史料,打破了早期史家的浪漫化、神话化的陈旧模式,将史事展现出来,成为练就历史学家的范本。
他的功夫之大,使得该书成为了中国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史的鼻祖,对于后来的首都建筑事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已经激发着无数人前行,他的精神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奋斗者不断前行。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就可以克服所有的挫折和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150字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150字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7年),司马迁任太史令。
司马迁退礼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汉武帝的时候,司马迁担任太史令,正在编写《史记》。
有一天,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派人给司马迁送来了一件礼物。
司马迁的女儿妹娟小心翼翼地打开礼盒,看到里面装着一对晶莹透亮的玉璧,不禁惊呼:“太好了,这真是世上稀奇之宝啊!”正在专心致志著《史记》的司马迁,听到女儿的声音,放下手中的笔,用手将这玉璧摸了一下,也赞叹道:“是啊!如此光洁、圆润,真是白璧无瑕啊!”妹娟听了,更是不肯放下。
但是,司马迁对她说:“白璧最可贵之处是没有斑痕污点,人也同样如此。
我是一个平庸而且地位低下的小官,从不敢以璧自比,但如果收下这珍贵的白璧,思想上的斑污就会增多。
”女儿听了,会意地点点头。
于是将礼物退还给了李广利派来的人。
扩展阅读: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150字《史记》既是大一统社会的产物,又是这个大一统社会所不容的“谤书”,因为它敢于冲出为尊者讳的藩篱,把如椽之笔伸向统治阶级内部,揭露其丑恶行径,甚至把至高无上的皇帝头上的神圣光圈剔除干净。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范文五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范文五篇【热门资讯】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1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和作家。
他从小就接受了历史学家父亲对历史知识的教育,因此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20岁开始,他参观了几次全国旅行,获得了历史书上没有的大量历史资料。
同时,他最初熟悉了全国的地理环境,广泛接触了人民和现实生活,这使他决心写一本前所未有的历史书。
为了集中精力写好这本书,他杜门谢客,每天一办完公务,就钻进书房里去了,一直写到深夜。
正当他写得比较顺利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使他不得不中断写作。
他过去的同事李陵和李光一起去打匈奴。
结果,他因寡不敌众,被俘后向敌人投降。
因为他对李陵的印象很好,他写信为李陵辩护,说他是假投降,不要责怪他。
当时,汉武帝非常生气,立即下令将他送进监狱。
司马搬进了监狱,遭受了折磨,但他仍然想在出狱后完成他的工作。
谁知道一年后,不仅没有被释放,而且加重了惩罚:对他进行了监禁。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真的很想死。
因为这种惩罚让人不男不女,还有什么活着呢?但当他想到自己未完成的工作时,他咬紧牙关,接受了残酷而野蛮的惩罚。
后来,他被赦免并命令成为中国书记,但官僚们不时嘲笑他的外表和类似女人的声音。
他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打击,继续写他的书。
有一天,他来到自己的研究,看着窗外的白色沉思,从触摸他的脸颊,因为没有心爱的胡子,突然想到他的奇怪的耻辱,突然愤怒地冲到脑顶,早期的白发似乎一个接一个地竖起来。
他想:我为此而活,我一定要像窗外的古柏一样,不怕风雨,坚持写到底!就这样,他写了18年,直到成为60岁的老人,才完成了52万多字的辉煌《史记》。
如果从二十岁搜集资料时算起,一共用了四十年的时光。
司马迁励志故事
司马迁励志故事司马迁,中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励志的故事。
作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不仅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更是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楷模。
他的一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鼓舞,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司马迁的励志故事。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酷爱读书。
然而,他的父亲却因涉嫌参与“鸩毒之案”而被判刑,全家被贬谪至边远的地方。
在艰难的环境下,司马迁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而是更加努力地钻研经史典籍,不断充实自己。
他在贬谪期间,不仅没有因家庭的不幸而颓丧消沉,反而以更加坚韧的意志和对知识的渴求,坚持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后来,司马迁得到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被选为郡守的幕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这个过程中,司马迁并没有因自己的出身而自卑,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和信任。
他以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学识,为上司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展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才华。
然而,司马迁的政治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他的直率和坚持原则,曾多次得罪权贵,最终被贬谪至边远的地方。
但是,这并没有让司马迁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决心。
在贬谪期间,他不仅没有停止对历史的研究,反而更加专注地著述《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人。
司马迁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正义的信仰。
他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司马迁的一生,不仅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著作,更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励志故事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优秀8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优秀8篇司马迁及史记篇一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鲁迅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篇二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
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
其父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
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篇三五年级时,老师给我们上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之后,我非常想了解司马迁和他的故事。
可是没有时间。
暑假终于到了,我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司马迁的故事》,然后回家细细地从头到尾阅读了一遍。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司马迁从出生到逝世发生的事情。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从小生性好奇,很有志向也很好学。
司马迁9岁时,通读《诗》和《书》,10岁时,能诵读《左传》、《春秋》、《国语》等古代史籍,还拜孔安国和董仲舒为师。
司马迁成年之后,四处游历,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
之后数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在“封禅”的路上,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去世了。
司马谈临终时拉着儿子的手嘱咐他一定要帮自己把这400多年来,应该列入史册的人物都记载下来。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以下是分享的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
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
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
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6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6篇】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篇1《史记》既是大一统社会的产物,又是这个大一统社会所不容的“谤书”,因为它敢于冲出为尊者讳的藩篱,把如椽之笔伸向统治阶级内部,揭露其丑恶行径,甚至把至高无上的皇帝头上的神圣光圈剔除干净。
又由于它敢于把热情洋溢的笔墨付诸下层人物,对刺客、游侠表示极大的同情,敢于儒家罕言之“利”挑战,表现出卓越的经济思想,所以,在正统思想家眼里,《史记》又成了叛经离道之作。
从另一方而看,当时的文人学士,舞文弄墨,喜欢的是铺张扬厉、对偶工整、语言华丽的辞赋,而司马迁的《史记》则是用一种自由奔放、参差不齐的散体长短句与世相争。
这就决定了它在当时文化氛围中的命运,正如司马贞所叹:“《史记》比于班书,微为古质,故汉晋名贤未知见重所以魏文侯听古乐则唯恐卧,良有以也。
”(《史记索隐序》)又说:“其人好奇而词省,故事核而文微,是以后之学者多所未究。
”(《史记索隐后序》)同时,史学在两汉对期还没有它应有的独立的地位,它被作为经学的附庸而列入《春秋》类中。
这儿股势力的融合,使《史记》的流布和研究都很难迈开大步。
魏晋以后,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击着儒家的传统思想,人们从禁锢中解放出来,在新的文化氛围中,人们的认识、思想都有了新的特色。
与此同时,学术上的一大变化就是: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地位,在学术领域内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西晋秘书监苟勗《中经新薄》把史学从经学的附庸中划分出来,列为丙部,体现出史学的独立性。
东晋著作郎李充《晋元帝书目》又把史部提升到仅次于经学的地位。
史学本身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数量繁多,甚至出现了“一代之史,至数十家”的局面。
人们对史学认识的提高,尤其是“正史”地位之尊,也使《史记》的身价得到相应的提高。
尽管《史记》有时也被视为洪水猛兽,但更多的人是站在赞同的立场上去评价《史记》,一反过去“尊班抑马”而为“尊马抑班”,并有人仔细研读,乃至于出现了《史记集解》这样的著作,为后代的研究开了一个先河。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1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1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从小就接受当史官的父亲关于历史知识的教育,因而对历史发生了浓厚兴趣。
他从二十岁开始的几次全国性的大游历,获得了史籍上没有的大量史料,同时初步熟悉了全国的地理环境,广泛接触了广大人民和现实生活,更使他立志要写一部空前的史书。
为了集中精力写好这本书,他杜门谢客,每天一办完公务,就钻进书房里去了,一直写到深夜。
正当他写得比较顺利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使他不得不中断写作。
他过去的同事李陵,随李广去打匈奴,结果因寡不敌众,被俘后投降了敌人。
由于他对李陵的印象很好,就上书为李陵辩护,说他是假投降,不要深责。
当时汉武帝看后,大为震怒,马上就下令把他投进大牢。
司马迁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但他还想着出狱后完成他的著作。
谁知一年以后,不仅没有获释,反加重了刑罚:对他施以宫刑。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想一死了之。
因为这种刑罚弄得人不男不女,还有什么活头呢?但他想起自己未完成的著作,就咬紧牙关,接受了这残酷野蛮的刑罚。
后来,他遇赦出狱,并奉旨当了中书令,但那些官僚们却不时的嘲笑他的长相和近似女人的说话声音。
他忍住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打击,继续写他的书。
一天,他又来到自己的书房,望着窗外的古柏沉思,从触摸自己的下颊,因没有了心爱的胡须,猛然又想起自己的奇耻大辱,顿时怨气直冲脑顶,头上过早出现的白发仿佛都一根根竖了起来。
他想:“我是为了这著作才活下来的,我一定要象窗外的古柏那样,不怕风吹雨打,坚持写到底!”就这样,他整整写了十八年,直到成为六十岁老人的时候,才完成五十二万多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如果从二十岁搜集资料时算起,一共用了四十年的时光。
《史记》既是大一统社会的产物,又是这个大一统社会所不容的“谤书”,因为它敢于冲出为尊者讳的藩篱,把如椽之笔伸向统治阶级内部,揭露其丑恶行径,甚至把至高无上的皇帝头上的神圣光圈剔除干净。
又由于它敢于把热情洋溢的笔墨付诸下层人物,对刺客、游侠表示极大的同情,敢于儒家罕言之“利”挑战,表现出卓越的经济思想,所以,在正统思想家眼里,《史记》又成了叛经离道之作。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司马迁,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学宝库。
司马迁的一生充满传奇和励志故事,他的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精神,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司马迁的励志故事,感受他的伟大精神。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哲而不求同。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于追求卓越的执着追求。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被敌国俘虏并受尽折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在狱中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最终,他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才华,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成为了中国历史学界的巨擘。
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司马迁在为国家立言的过程中也历经坎坷。
他曾因直言不讳而遭受严重的责罚,甚至被割鼻削耳。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依然坚持不懈地为历史真相而奋斗,最终留下了不朽的成就。
他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逆境,只有坚定信念,才能战胜一切。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待历史的态度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历史是一个国家命运的镜子,只有真实地记录历史,才能为后人提供宝贵的教训。
他的执着追求历史真相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不断追求真理。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怀坚定的目标,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司马迁的一生,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诠释。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也可以从司马迁的励志故事中汲取力量。
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奋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奋进,不断追求卓越。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传承他的精神,努力成就自己,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以司马迁为榜样,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范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范文《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巨著,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教材。
它的上半部分是纪传体,下半部分是一部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个时期的历史。
其中,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历史巨著,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历史。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是司马相如的曾孙,也是晋朝大将司马懿的侄孙。
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
他逐渐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并受到当时的皇帝赏识。
然而,由于不满于时局,司马迁写了一篇批评当时政治的文章,结果被贬到了一个荒僻的地方。
这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肯定是巨大的打击,但司马迁并没有放弃。
他利用这段时间来潜心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他的笔记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中国历史学家的地位。
后来,司马迁的兄弟去世了,他回到了家乡,接手了他兄弟的工作,带领他的家族走出了困境。
他在掌管家族事务的时候,继续着他的历史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最终,汉武帝将司马迁召回到朝廷,让他成为历史官,嘉奖他自己编写的《鸿烈志》。
而且,汉武帝还指示司马迁编写一部史书,来记录中国历史。
这恰好是司马迁一直以来的梦想,于是他开始了几乎超出人类极限的劳作——记录几百年的历史事件。
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史记》的著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司马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不断地努力和学习,即使遇到挫折,也要不断地迎难而上,用心和汗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司马迁的经历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头脑,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信心。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善于利用时间和机会,去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总之,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他的故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励志的源泉。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出身于史学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是太史令(负责编写史书的官员)。
司马迁继承父亲之志,接任父亲做了太史令,正踌躇满志,开始编写凝聚了父子两代人无数心血的史书时,突然遭遇了飞来横祸。
当时,将军李陵出击匈奴,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
武帝得知后,在朝廷上发了一通火,要灭李家的九族,众大臣没有一人敢说一句话。
司马迁挺身而出,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
武帝勃然大怒,要将司马迁处死。
在经过众人求情之后,武帝下令将司马迁处以宫刑(古代阉割生殖器的残酷刑罚)。
处以宫刑,其实是比处以死刑更为严重的一种刑罚。
在“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时代,士大夫宁愿死,也不愿接受这种侮辱人格、被天下人耻笑的刑罚。
司马迁坐在监狱的角落里,目光呆滞,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在盘旋:“不如死了算了。
”但他又想:“不行,我不能就这样屈服!”
这时,狱卒来到他面前,叫他可以走了。
司马迁直愣愣地跟着他,仿佛迈动着的已不是自己的双腿,走出了监狱的大门。
回到家中的司马迁,一眼见到堆在墙角尘封已久的书稿,不顾一
切扑了上去,失声痛哭起来。
从此以后,司马迁独居幽室,夜以继日地发愤著书。
他将自己的全部生命倾注在了笔端,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都有什么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都有什么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因编纂了《史记》而被后世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背后的励志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司马迁的故事,供大家参阅!司马迁的励志故事:司马迁学认字司马迁小的时候,是个爱静不爱动的孩子,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爸爸。
白天,小朋友们都在外边玩儿,司马迁却搬个小板凳坐到爸爸身边,听他读书,看他写字、画画。
“爸爸的大笔可真神奇!”小司马迁心里想。
晚上,吃过饭,司马迁蹦着跳着扑到爸爸怀里,“爸爸,今天讲什么故事呀?”随着司马迁一天一天长大,他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知道那么多的事情,会讲那么多的故事呢?”原来爸爸都是从书上看到的,可司马迁翻了翻,他一点儿都看不懂,急得都要哭了。
从那天开始,司马迁跟着爸爸学认字了。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司马迁忍辱负重的励志故事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
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
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
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司马迁励志的故事
司马迁励志的故事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因编纂了《史记》而被后世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司马迁励志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迁励志的故事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生卒年不详。
出生于史官世家的司马迁十岁起就开始读古文,接受父亲的教育,良好的家教对他后来的治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后来司马迁跟随父亲前往长安,同孔安国和董仲舒学习了《春秋》和《古文尚书》。
十九岁的司马迁就成为了补博士子弟。
二十岁的司马迁开始游历天下。
司马迁的足迹到过夏禹遗迹、会稽、姑苏、五湖、淮阴、丰沛、大梁、孔孟之乡、逐鹿、长城等,游历的地方多是历史名人的故事发生地和家乡,在游历中司马迁更是开阔了眼界,为之后《史记》的撰写积累了丰富知识。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任太史令。
太初元年,司马迁与唐都等人一同创立了《太初历》,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公元前99年,李陵因被匈奴击败而降敌,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判以死刑。
单位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自请宫刑而免除一死,在狱中司马迁坚持撰写着《史记》。
司马迁出狱后担任中书令一职,继续发奋写书,最终得以完成这部著作。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司马迁随后离开了长安,不知所向。
司马迁自小学习古文,在父亲的亲身教诲和董仲舒等文人的指导下,司马迁学识更为渊博,他一生为完成《史记》创作而忍辱负重,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留给后世巨大的精神财富。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这个时候司马迁就开始写《太史公书》了,《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
司马迁早年间就在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各地的风土人情,从当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旧闻,之后又受学于孔安国和董仲舒。
司马迁具备写作的能力,又有写作的素材,因此早早就开始写作了。
但是谁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司马迁的也是。
公元前98年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当时李陵自请五千兵马出击匈奴,战败被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岁的年纪,今天的年轻人大多还在学业的门径处徘徊,闲暇时打打电脑游戏,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漫游。
而遥想当年,生于史官世家的司马迁,从10岁学习古文开始,就已身负书写历史的责任。
20岁时,他迈出了自己名山事业的第一步。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不无自豪地谈及年轻时的这次壮举:“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
司马迁的这次漫游,首先是通过“上会稽”和“窥九疑”向虞舜、夏禹表示敬意。
按照古籍的记载,会稽和九疑,分别是舜、禹墓葬的所在。
司马迁的文化访古之举,来源于他对《尚书》和《春秋》等古史的熟习。
身居史官世家,司马迁能够看到当时一般人无法看到的典籍。
据今人统计,《史记》中司马迁利用或见过的典籍,包括汉朝的皇家档案,有103种。
这在当时,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数字。
司马迁是实实在在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身体力行者。
在52万言的《史记》中,司马迁此次壮游的印记,不时出现在他对历史感慨的笔端。
司马迁为屈原作传,特别提到自己曾南游到长沙郡,看到屈原自沉之处,想到其悲剧人生,不禁为之落泪。
也是在楚国的旧地,他见到了当年春申君所拥有的富丽宫室。
他南登庐山,观览大禹曾疏导过的九江。
在会稽,司马迁详细了解了越王勾践的故事。
此前,他已经在载籍中知道了吴越之地与中原的渊源关系。
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搜求古史传说,以及被秦王朝焚灭了的古诸侯史记。
齐鲁之地,学术发达,是重要的文化中心。
司马迁说自己看到孔子故里的车服礼器,流连忘返,于是专门在那里学习饮宴和射箭的礼仪。
至于司马迁说到的“厄困鄱、薛”,可能是他在那里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儿。
司马迁在写孟尝君时提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
”他认为,是因为战国时孟尝君广招宾客,鱼龙混杂,使当地风气大坏。
到西汉时仍是如此。
秦汉之际群雄逐鹿,是司马迁实地考察的重点。
在淮阴,当地人向他讲述了韩信年轻时的故事。
当地人说起韩信少有大志,连他母亲的坟墓都建得与众不同。
司马迁亲自去看,果然。
丰沛之地,汉初许多重量级的人物均出身于此。
刘邦曾为“沛公”,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都是当地人。
司马迁到丰沛广问当地遗老,又参观了这些汉室名臣的故家所在。
从樊哙的孙子樊他广口里,司马迁听到了这些风云人物的许多逸事。
司马迁青年时期的这次壮游有多长时间,我们不得而知。
但此行经地极广,则非常确实。
王国维曾经专门研究过司马迁的出游路线,有趣的是,司马迁的行踪,与秦始皇南游东巡的路径,多有重合。
是司马迁有意追寻秦皇的足迹,还是因为在当时中国的交通条件下,这是一条经典线路,我们同样不得而知。
20岁
壮游之后,司马迁仕为郎中,奉使新开辟的巴蜀诸郡,又子承父业任太史令,侍从武帝出行,足迹几乎遍于全国。
所以,在《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中,司马迁说,“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
用现代人的观点看,司马迁可以说是在漫游中寻找历史的现场感,为书写历史做准备。
他的写作理想,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评价说,“太史公胸中,固有一天下大势。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甚至认为,《史记》的文笔好,也和司马迁的壮游有关,“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杰交游,故其文疏宕颇有奇气也。
”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
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
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
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 10 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
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
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
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
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
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
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
”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
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
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
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
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
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
看着这一切,父亲
全明白了。
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从 20 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
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
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
就在他写《史记》的时
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 10 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
这部巨著,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小的时候,是个爱静不爱动的孩子,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爸爸。
白天,小朋友们都在外边玩儿,司马迁却搬个小板凳坐到爸爸身边,听他读书,看他写字、画画。
“爸爸的大笔可真神奇!”小司马迁心里想。
晚上,吃过饭,司马迁蹦着跳着扑到爸爸怀里,“爸爸,今天讲什么故事呀?”
随着司马迁一天一天长大,他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知道那么多的事情,会讲那么多的故事呢?”
原来爸爸都是从书上看到的,可司马迁翻了翻,他一点儿都看不懂,急得都要哭了。
从那天开始,司马迁跟着爸爸学认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