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教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情感教育浅论
摘要:与理性教育、认知教育不同,情感教育是通过对受体施
加教育力量,使其情感得以升华从而完善其健全人格的教育。从教
育方式和实施过程上的视角观测,情感教育主要表现出审美性、创
造性、兴趣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就目前高校的现状而言,大学生情
感教育的缺失表现突出,必须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方可完善现代教
育机制,提高教育效果。对大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必须以学校为主
要教育阵地,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两翼,通过社会实践、校园
文化、网络微博等形式全面展开。
关键词:大学生;情感教育;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2-00-02
长期以来,高校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
好坏,而忽视了对大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
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已随之成长为当代所谓的“新新人类”,他们
在情感发展上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时代特点,因此,情感教育就成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
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
展。[1]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情感教育的对象则是人的情感生活领域。人的情感发育过程是在教育中成长成熟的过程,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人的情感生活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的其他心里领域的发展一样,都离不开专门的教育——情感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情感方面怎样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不断向新的高度迈进。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绪机制怎样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协调统一地发挥作用,来达到其最佳功能状态。情感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审美性
情感教育的审美性特点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而是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它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并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东西,还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现实化。
(二)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1、指情感教育并不是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和统一上网模式,它需要教师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学生特点个性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兴趣性
情感教育的兴趣性是指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它能让大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点并不是说教育要迎合大学生的多方面兴趣,而是那些与学习任务、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兴趣才是应该被尊重、被培养和被发展的。
(四)成功性
情感教育的成功性是指要创造条件确保每一个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也能有被人尊重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受,并且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并在成功中受到健康向上的力量。
(五)灵活性
情感教育的灵活性特点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加强对情感方面教育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大学生自身个体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个性特征以及社区文化特征等因素来决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因为现在一些固定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所以只有合理地利用各个方面的因素,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激发起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在认知与情感两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与补救
(一)感恩教育
感恩是指受帮助者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
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性教育。”[2]然而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缺少一种感恩的情感。
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彼此合作、协同推进。
1、家庭教育中要培育子女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使他们经历一定量的“吃苦”体验,使他们懂得家长的辛苦,懂得对家里的责任,而不是事事都满足他们;要积极鼓励子女参与家政管理,使其在家政管理中意识到财富的来之不易,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并从中体会到深切的养育之恩。
2、学校教育要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意识到自身是社会成员之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在享受这些资源的时候体会其中的恩情,从而学会感恩社会并且愿意回报社会。可以在学校开展一些活动,通过贫困助学、勤工俭学等方式让大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获得温暖;也可以通过策划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成立以“感恩”为宗旨的志愿活动组织等形式,使大学生获得感恩社会的情感体验;还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获得感恩社会的技能;还利用感恩节、母亲节、教师节等,来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利用大众媒体的公益广告等鼓励感恩行为,形成有恩可感、知恩图报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逐渐懂得感恩、愿意感恩。
(二)责任教育
“责任教育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让受教育者明确自己的责任,认识自觉履行责任的重要意义,增强自己的责任心,树立责任权威,努力形成人人讲责任,个个负责任,以自觉履行责任为荣,以逃避责任或对责任打折扣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人民的幸福”。[3]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社会责任感淡化在当代大学中表现极为突出。有些大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是虽然有一定认识的,但缺乏足够的爱心耐心,道德情感淡漠,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加之,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其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致使这种社会责任感的淡漠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学校在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社会责任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可以将大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结合起来,目的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懂得承担、能够负责的精神态度,创造情境让大学生获得自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