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美感是人们对事物、对人和人的作品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没的体验。
培养学前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幼儿丰富的审美想象力、透彻的审美理解力和活跃的审美创造力的基础。
如何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一、幼儿期审美的特点
1. 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形美,对那些鲜艳、活动、富有儿
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幼儿喜欢美丽的色彩,喜欢有趣的,特别是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和节奏感强烈的儿歌。
幼儿对作为审美媒介的文艺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2. 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情感是构成审美心理的要素。
幼儿在审美过程中,情感活动十分强烈。
孩子来到野外,看见花呀、草呀、小动物呀,会高兴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滚,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愉悦。
3. 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想象是大胆而又奇特的。
儿童的
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小鸟、云朵却画在地上。
同时,幼儿的审美想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们把自己强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审美对象,审美想象则随着自己的感情而变化。
4.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在审美活动中,幼儿
表现出急于对各种事物做出审美评价的强烈愿望。
二、幼儿美育的特点
根据幼儿期审美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审美兴趣、意识、
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点:
(一)情感表现性
幼儿对美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总是毫不掩饰的。
在幼儿审美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充分表现其情感和体验。
例如:早上一入园,幼儿就告诉老师:“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个好漂亮的大蝴蝶(风筝)!”这时教师应当与幼儿一道描述风
筝的美,表达自己对风筝的喜爱之情,让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泄。
(二)情节虚构性
幼儿审美情节往往不因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才发生,而是他想象中的。
尤其体现在编故事及绘画活动中。
例如:幼儿在画小白兔时,突然说:“小白兔迷了路,到处找妈妈。
”画熊猫时,不按老师的要求而添画了床、吊针,还解释说:“熊猫生病了,在打吊针。
”这时教师绝不能批评幼儿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因批评只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
而是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尽量保护幼儿的这种超现实的审美情趣。
(三)手段表现性
在幼儿审美活动中,手段总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审美内容及形式的。
例如:幼儿在砂堆里插上树叶,表示“绿在沙漠”。
又如,教师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表现冬天的寒冷,有的幼儿画出了小朋友穿着厚厚的棉袄,有的则用白色手工纸剪出美丽的雪花,有的用白色橡皮泥捏雪人,甚至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泡沫和纸屑抛上天空制造下雪的景象。
(四)主体自主性
审美活动不是由教师强迫幼儿进行的,它是作为活动主体——幼儿的自主活动。
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是对美的自我体验。
对幼儿的审美活动,教师可以引导,但不能代替。
有
的教师在玩色活动中害怕幼儿将颜料弄脏了衣服桌椅,常会代替幼儿完成点色的过程,不让幼儿自己动手。
这样的活动幼儿完全是旁观者,根本谈不上对美的自我体验。
三、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及创美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他们从事审美活动时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的发展。
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儿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幼儿,他们上学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识结构的学习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
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
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幼儿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使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
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
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
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教师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
语言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
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语言本身的作用——表意和传情(声情并茂),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
“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
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
由此看来,在文学欣赏中教师的语言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
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作品。
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该与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布置教室,让
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中得到美的情趣。
例如,我带幼儿欣赏诗歌《云彩和风》时,在给幼儿展现系列画面后,幼儿体验到了云彩的美是由风带来的。
于是,我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片云朵,会变成什么样呢?伴
随着优美的钢琴曲,幼儿凝神听之,细细体会,并运用想象和联想,他们感知出的表象分外丰富。
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我变成小白兔,小白兔在草地蹦蹦跳跳,我变成了小鸟,在自由
的地飞翔。
”
2.生活中我常见到孩子看电视非常喜欢模仿电视中的角色及语言动作。
例如:“老师,我这个动作像不像奥特曼呀?这
样的我很厉害吧,还可以打死很多的怪兽,我是英雄,要帮助有困难的人。
”孩子是天真的,让他们自由去寻找美,发挥美。
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图片、实物、电视等生动有趣、好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使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
(四)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
美育不仅要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力,还要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应引导幼儿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
如让孩子进行绘画、泥工、折纸、剪贴、制作小玩具、学习表演歌舞和童话剧等。
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在计划中渗透审美活动的有关内容,也可以利用自然或人工的教育环境、教育玩具、活动材料、教育设施的完美外观、教师的端庄衣着、文明礼貌言行,师幼之间亲切友爱的交往等,来给幼儿以美感,使幼儿在美的教育中不断发展其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