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人民公园发展史

人民公园发展史

人民公园发展史
人民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南侧,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园。

其发展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下面简要介绍人民公园的发展历程。

明朝时期,人民公园所在地曾是一片皇家园林,名为“南海子”。

这里是明代皇帝郊游乐游的场所之一,被赞誉为“西北丁字沽
漂西直门外南蓟门内十六邮”的休闲胜地。

清朝时期,南海子园林逐渐退化,但作为皇家园林仍然受到尊崇。

在清朝末年,南海子经历了一次重修,将园内几个小湖扩建成一个大湖,湖心岛上还修建了一座小亭子。

1917年,南海子被开辟为南海子公园,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公
共公园。

当时,公园面积为39.6公顷,设有游船、凉亭、小
桥流水等景观设施,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游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海子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成为新中国时期的地标性公园之一。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人民公园不断扩建和完善,增加了许多文化活动场所和建筑,如人民大会堂、中山音乐堂等。

公园还设有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供市民休闲娱乐使用。

2007年,人民公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修和更新,增加了
更多的绿化植被和景观设施,提升了公园的整体环境和设施。

至今,人民公园已成为北京市内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其独
特的历史背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欣赏美景、休闲娱乐。

该公园也成为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庆典和宣传展示的重要场所。

郑州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

郑州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

郑州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简称“郑”,是三千多年前商代都城,郑州市迄今发现一万余处文物古迹,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

郑州在多处文物古迹处建设了专类公园,如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郑州黄河游览区、郑州商城遗址公园等。

1 郑州古代园林(1840 年以前)1843 年出现在英国利物浦市的伯肯海德公园,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城市公园。

而我国城市公园的萌芽是伴随着鸦片战争而产生的。

在鸦片战争之前,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主要是以园林的发展为主。

郑州古代的园林发展为:萌芽期、生成期、转折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1.1 郑州古代园林萌芽期关于园林的最早记载是在商代,那时称园林为“囿”和“台”,是园林的早期形式。

所以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期。

虽然囿的主要功能不是游乐,但已经是萌芽的园林了。

郑州新郑地区是郑韩故城统治区的腹心之地,郑韩故城是郑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物质载体,郑韩故城的基本公共设施有城墙、城门、城壕、道路和给排水工程等;王室和政府机构的各类宫殿、礼制建筑、官署;手工业遗址、市场和里居以及墓葬区等等[1] 。

1.2 郑州古代园林生成期秦汉时期作为郑州古代的园林生成期,已经开始出现具备园林功能的宫苑。

这一时期我们主要从郑州寺院和城市遗迹来研究郑州的园林。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

王莽篡位时期不长,刘秀便建立起东汉王朝,后选取洛阳为都城,东汉王朝统治195 年后,永平十年,东汉明帝梦见佛祖,就派遣使者蔡?指疤祗醚扒缶?书和求佛之法,并于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巩义青龙山中的慈云寺,登封嵩山的法王寺,也为天竺高僧建立的[2] 。

1.3 郑州古代园林转折期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在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已经逐渐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

中国园林艺术由寺院向着自然山水园的方向开始发展也是在这一时期,楼阁、宫殿、亭仍然作为园林的主建筑,建筑之间种植各种植物的方式开始兴起。

建国后我国园林行业发展历程与末来展望

建国后我国园林行业发展历程与末来展望

建国后我国园林行业发展历程与末来展望发展历程:
1. 建国初期(1949-1978年):这一时期,园林行业的主要任务是修复战争中遭受破坏的园林环境,恢复社会秩序和城市发展。

通过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和城市规划,一些著名的园林景点和公园得以重建。

2. 改革开放(1979-1999年):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园林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绿地和公共绿地面积不断扩大。

同时,加强城市绿化管理,注重植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了园林环境质量。

3. 新世纪以来(2000年至今):在新世纪,我国园林行业面临
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城市森林和公园绿地。

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推广生态园林技术和理念。

未来展望:
1. 绿色发展:我国园林行业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注重生态系
统恢复和保护,促进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

2. 创新技术:应用新兴技术,如智能园林管理系统、垂直绿化等,提升园林绿化的效率和质量。

3. 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将传统园
林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富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

4.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提
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绿化意识。

5.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园林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园林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国内主题公园发展历程

国内主题公园发展历程

国内主题公园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题公园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下面是国内主题公园发展的历程:1. 初期开发(1990年代初):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兴建第一批主题公园,如北京野生动物园和中华民俗村等。

这些公园以展示中国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

2. 引进国外品牌(2000年代):在200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知名主题公园品牌,如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等。

这些国际品牌的引入带动了中国主题公园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3. 国内品牌崛起(2010年代):2010年代,中国开始培育本土主题公园品牌。

例如,欢乐谷和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等国内品牌逐渐崛起,成为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新亮点。

4. 主题多样化(2010年代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主题公园的主题也在不断多样化。

现在,除了传统的文化和自然主题公园外,还有科幻、冰雪、水上乐园等主题公园涌现。

5. 区域分布广泛(2010年代至今):主题公园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而是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扩散。

例如,南京、成都、深圳等地纷纷建设了自己的主题公园,使得更多地区的人们能够享受到主题公园带来的乐趣。

6.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代至今):由于主题公园在带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主题公园领域。

近年来,国内主题公园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更大、更精品的项目。

总的来说,国内主题公园发展经历了初期开发、引进国外品牌、国内品牌崛起、主题多样化、区域分布广泛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等阶段。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主题公园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将越来越重要。

成都公园城市发展历程

成都公园城市发展历程

成都公园城市发展历程
成都公园的城市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建阶段(1980年前)
在1980年代之前,成都的公园建设相对较少,更多地是以庙宇、寺院和宫殿为主。

城市发展相对较为有限,公园概念还未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第二阶段:起步阶段(1980-1990年代)
进入1980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成都的城市建
设和经济发展迅速起步。

此时,成都开始重视公园建设,并相继建成了一些较大规模的公园,如华西公园、杜甫草堂等。

这些公园以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为特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2000年代-2010年代)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成都公园的建设进入
了高速发展阶段。

市政府加大了对公园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建了许多大型公园,如锦里公园、成都动物园等。

同时,也对已有公园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增设了更多的休闲设施和活动场所。

这些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

第四阶段:生态环保阶段(2010年代至今)
进入2010年代,成都公园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逐渐从单纯的
休闲娱乐场所转变为生态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推动公园与城市景观、绿化带、水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空间。

这些公园不仅提
供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

总体来说,成都公园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最初的建设较少到如今的规模庞大,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公园的定位也不断演变,从单纯的娱乐场所到兼具生态环境功能,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当代城市公园发展历程与特征

当代城市公园发展历程与特征
日本的和风园林
日本在20世纪继续发展其传统的和风园林艺术。这些园林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 住宅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宁静的休闲空间。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新加坡在20世纪开始将其城市打造成一个花园城市,通过大规模的城市公园建 设和绿化工程来提升环境质量。这些公园通常位于住宅区和商业区之间,为市 民提供了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
03
城市更新计划
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计划,其中包括对老
旧工业区的改造和城市公园的建设。这些公园通常位于市中心或老工业
区,旨在提升当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
欧洲的城市公园建设
英国的公园运动
20世纪初,英国开始了一场公园运动,旨在为城市居民提 供更多的休闲空间。这场运动导致了大量城市公园的建设 ,其中最著名的是伦敦的皇家公园。
当代城市公园发展历程与特 征
2023-11-11
目 录
• 城市公园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20世纪的城市公园发展 • 当代城市公园的多元化发展 • 当代城市公园的特征与功能 • 当代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 • 当代城市公园的未来趋势
01
城市公园的起源与早期发 展
起源与定义
城市公园起源于19世纪,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环境对健 康和福祉的重要性,于是将公共空间改造为公园形式,供人 们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
城市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引入城 市的一种新型农业形式,通过种 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为城市居
民提供新鲜食材。
城市农庄是指在城市内设立的规 模较大的农业园区,提供种植、 养殖、休闲等多种服务,满足城
市居民对健康和休闲的需求。
城市农业和城市农庄的引入丰富 了城市居民的食物来源,提高了
城市食品的安全性和多样性。

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

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

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城市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以下是一些参考内容,描述了国外城市绿地发展的历史演变和重要发展阶段。

1. 古代城市绿地:在古代,城市绿地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宗教仪式的场所。

埃及的坟墓花园和希腊罗马时期的公共花园是古代城市绿地的两个典型例子。

这些绿地通常由统治者和贵族创建和维护,以展示他们的权力和财富。

2. 工业化时期城市绿地的衰落: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城市的土地被大规模用于工厂和居住区的建设,城市绿地逐渐减少。

过去,许多城市的河流和湖泊在城市化过程中被填埋,公园和绿地被拆除以扩大城市的工业用地。

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缺乏空气质量和空间。

3. 城市美化运动:19世纪末,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产生了不满,城市美化运动出现了。

城市美化运动的目标是创建更美观、更环保的城市环境。

此时,一些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社会活动家开始提倡增加绿地和公共花园,以增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将绿地纳入城市规划成为重要的目标。

城市规划师开始提倡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绿地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20世纪30年代,从芝加哥到纽约等城市开始出现了大型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项目。

5. 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绿地: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城市总体可持续性的关注以及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绿地不仅可以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微气候和水资源管理。

因此,许多国外城市在城市发展和更新过程中,将绿地纳入规划和设计,并采取措施保护和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6. 社区参与和城市农业的兴起:随着社区参与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外城市开始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社区公园和花园项目的兴起,增加了居民对城市绿地的意识和参与度。

此外,城市农业也日益受到关注,城市居民开始在公共空地上种植蔬菜和水果,以改善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南充市北湖公园是一处集游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位于南充市市中心的北部。

早在民国初年,此处就是南充城西津渡口的码头,是南充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湖公园的规模与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景观。

1. 初创建时期(1949年-1960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政府的号召下,南充市开始着手修建新的公园。

当时,北湖公园占地面积仅有10多亩,主要设施就是一个小型游泳池和一个占地不足10平方米的钓鱼台。

1960年,为了提高公园的观赏价值和方便游客,北湖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和改造。

公园修建了更大的游泳池和的花坛,同时增加了儿童游乐设施、假山等观赏性强的景点,丰富了公园的游览内容。

此外,北湖公园还修建了一条石板路,方便游客步行。

3. 环境提升时期(1985年-2000年)1985年后,南充市增强了对公园环境品质的重视,对北湖公园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公园增加了新的花坛和景点,如水上花栈、百花山、放风筝广场等。

同时,对原有的设施进行重新布局和改造,提高了公园的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在游泳池和儿童游乐设施的周围,还增加了休闲座椅和遮阳棚。

4. 文化植入时期(2000年至今)2000年后,北湖公园的功能从单纯的娱乐休闲,向文化展示和科普教育方向转变。

公园新增了文化展厅、科技馆、书画院等文化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机会。

此外,北湖公园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植树节、花博会、夏日音乐会等,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丰富的体验和娱乐活动。

总之,北湖公园的演变历程是南充市城市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在不断的整改和改造中,北湖公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品质,成为南充市一个重要的人文环境和旅游景点。

未来,北湖公园将会继续发挥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国外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国外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外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备受关注。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和现状两个方面,探讨国外城市园林绿化的变迁。

一、历史发展国外城市园林绿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城市中的公共花园和公园被广泛建设,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中世纪欧洲的修道院和皇家花园也为城市绿化做出了贡献。

然而,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后,城市园林绿化才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19世纪,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国外城市园林绿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巴黎的卢浮宫花园、伦敦的海德公园等著名的城市公园相继建成。

这些公园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文化象征。

同时,城市规划师开始注重绿化设计,将公园和绿地融入城市规划中,使城市更加宜居。

二、现状国外城市园林绿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城市公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许多国外城市建设了大型的综合性公园,如纽约的中央公园、伦敦的里士满公园等。

这些公园不仅拥有广阔的绿地和花坛,还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城市园林绿化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

国外城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园林绿化越来越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例如建设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等,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国外城市园林绿化还注重社区参与和社会责任。

许多城市鼓励居民参与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通过社区园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增强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然而,国外城市园林绿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城市园林绿化面临着用地压力。

其次,气候变化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日益显现,如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给绿化养护带来了困难。

国外城市园林绿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当前,国外城市园林绿化正朝着生态、可持续和社区参与的方向发展。

城市公园发展矛盾与更新对策初探

城市公园发展矛盾与更新对策初探

城市公园发展矛盾与更新对策初探摘要:我国城市公园大多首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它们拥有珍贵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由于服务年限的延长,又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这些城市公园持续老化亟待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转型与生活变迁为城市公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无法完全适应当下以加速变化为特征的现代城市生活,造成公园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罅隙。

关键词:城市公园,发展,矛盾,策略1 中国城市公园发展历程概述1)近代城市公园发展概况中国近代城市公园在鸦片战争的社会背景中兴起。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来自欧美的物质文明、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城市建设与市政管理方法等被带入租界,公园作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也被引入其中。

1868年,“公共花园”(外滩公园)作为中国第一座公园,率先落成于上海[1]。

辛亥革命后,政府主导的公园建设成为了这一时期园林发展的主要方式。

加之,民主进步思潮发展,倡导公园应为全民所共有,并向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因此,民国时期的政府不仅把一些皇家宫苑、祭坛和寺庙作为公园对外开放,还修建了中西合璧的新型公园。

1918年广州建设了以意大利图案式庭园布局的“第一公园”(今“中央公园”),随后汉民,观音山(今越秀山)和东山等公园相继开辟。

2)现代城市公园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处于走出战乱的过渡阶段,受经济、思想、技术上的限制,1949-1952年时期,城市公园建设主要以旧园改造和开放私园为主。

直至1953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全国范围内展开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工作,城市公园新建事业也重新起步。

在此阶段,城市公园主要学习推广了苏联在公园建设中的“文化休息公园”模式。

1958-1965年,由于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城市建设进程减缓,城市化进程逐渐趋于停滞,公园建设的速度随之减慢。

1978-1990年,全面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将城市化进程带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公园建设再次起步,在数量上、质量上、速度上均有较大提升。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南充市北湖公园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中心,是南充市的市级园林公园,也是南充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

北湖公园占地面积广阔,湖水清澈,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是南充市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北湖公园的演变历程是一个反映城市发展变化的缩影,值得我们去探究和研究。

一、北湖公园的初建与发展北湖公园最初是一个水文化主题公园,始建于1995年。

当时,北湖公园的园内景观仍然保留着许多水系,包括湖泊、小溪和人工瀑布等,并以此为主题,打造了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公园。

公园内栽种了大量的草木和花卉,形成了多样化的植物景观。

公园内还建有健身步道、休闲长椅、儿童游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充市人口不断增加,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民对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北湖公园的规模逐渐扩大,原有的景观也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新增了许多游乐设施和娱乐项目。

公园内的植物景观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打理,不断增加了新的植物品种,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如今的北湖公园已经成为了南充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园内的设施和景观也不断得到了改善和完善。

公园内有着完善的游憩设施,包括休闲长椅、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儿童游乐设施等。

公园内还有着多功能广场、露天音乐广场、湖畔散步道等活动场地,可以满足市民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的需求。

公园内的植物景观也得到了不断改善,不仅有着各种各样的花卉,还有着林木茂密的草坪,形成了一个宜人的环境。

北湖公园还成为了南充市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公园内都聚集着大量的市民,他们在这里进行晨练、散步、垂钓、聚会等各种休闲活动。

公园内还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化庙会、花展、音乐会等活动,为市民的休闲娱乐增添了更多的元素。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市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湖公园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公园应该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园的品质和档次,打造成南充市的城市名片。

成都公园城市发展历程

成都公园城市发展历程

成都公园城市发展历程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成都的公园建设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成都公园发展的历程。

成都的公园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当时的成都已经有了一些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如锦里、宽窄巷子等。

这些地方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也是传承和展示成都文化的重要窗口。

到了清朝时期,成都的公园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著名的成都名胜之一——武侯祠就是这个时期修建的。

武侯祠以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主题,是一座集庙、祠和公园于一体的建筑群。

至今,成都人民仍然将武侯祠视为敬仰和纪念伟人的重要场所。

20世纪初,成都的公园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1年,武侯祠公园内的武侯祠湖建成,成为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随后,又有金沙遗址、熊猫基地等一系列公园陆续建成。

尤其是熊猫基地的建成,为成都增添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也使成都的公园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世纪中叶,成都的公园建设进入了高潮期。

成都市政府开始重视公园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将公园纳入到重要的发展方向。

成都市区内的各个区域相继建成了大量的公园,如锦江公园、迎宾公园、天府公园等。

这些公园不仅具备了休闲娱乐功能,还成为了人们结伴散步、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成都的公园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成都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和升级现有的公园,并新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

例如,锦里古街的改造,使其成为了一座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

此外,成都还以大熊猫为特色,建立了一系列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

如今的成都,已经成为了一个以公园为特色的城市。

这些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成都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成都的公园也成为了展示成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总的来说,成都的公园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发展。

美国生态型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

美国生态型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

|越卜I OVERSEAS ■Ml*心—4*粉愉曲护在生态型城市公园建设方面,美国的建设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美国贾德森大学建筑系主任,AIA环境委员会评委会成员凯兰•P•凯泽指出:“美国的经验表明,通过人居生态环境、公众开放空间和城市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兼顾自然环境与城市人居之间的共同利益,满足城市生物尺度与城市人性尺度的生态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是实现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当今,生态型城市公园建设问题不仅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也备受世界各国社会的关注。

我国在生态型城市公园建设方面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尚未形成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公园城市理论体系。

因此,借鉴美国生态型城市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我国生态型城市公园建设与发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羌国城市公恫概念与生态观定义1、美国的城市生态公园概念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虽然带来经济高增长,但也使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进程愈来愈受到重视。

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绿色城市、生态型城市公园的概念相继出现。

在美国,对于生态型城市公园的概念,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系绿色建筑研发组负责人爱德恩•福克斯教授认为:广义上讲,城市生态公园是自然化的公园。

即依据人居环境生态学原理设计建造公园,通过以土和水为主的自然环境差异性,构建多样并具地域特色的生境类型(景观异质性),充分利用城市生物多样性,形成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逐渐达到自然、高效、稳定和经济的景观结构。

而狭义的城市生态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实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的主要的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2、美国的城市生态公园系统城市生态公园的人居环境建构应该是符合生态原则的,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HOUSING AND REAL ESTATE•住音房妒I67I越卜I OVERSEAS它的具体空间与实体形象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能唤起人对生物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
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 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 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 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 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 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 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 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 忆。保留了那些刻写着真诚和壮美、但是早已被 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且 用我们的崇敬和珍惜将他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 的音符。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作品类别:城市公园与绿地 设计人/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品地点: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 设计时间: 2002年 建设规模: 21.3公顷
成都音乐森林公园一期景观设计
设计人/单位:广州火烈鸟景观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作品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
长兴龙山公园方案设计
• 日本的城市公园分类系统,以立法的形式规 定了各种类型公园的服务半径和用地规模, 它对我国城市公园职能和服务半径及用地 规模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2.城市公园空间规模和设施容量的确定 ①必须反映所服务区域内城市居民的休憩需求; ②必须结合实际而具有可行性; ③必须为规划实施者及政策决策者所接收、认 可并具有适用性; ④必须建立在适当信息资料分析、研判之上。
• 该方案以“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满泪水,因 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切入点,以 养育中华儿女的“田”为总体概念,表达 了设计师们对脚下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 上的人们的挚爱,以“撷拾起昨日智慧的 果实,播撒下明天希望的种子”的虔诚的 态度审视历史文化、规划设计北京美好未 来。
• (1)田+等高线:结构与象征性肌理; • (2)梯级湖群+梯田湿地:最少工程量的场地设计 途径; • (3)可持续的水系统:渡水槽和水体净化、循环和 再用; • (4)植被:景观生态模式与“三皴法”配置; • (5)轴线: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一部关于五色土 地的交响乐; • (6)场地故事:环境解说系统与专类植物园。

城市公园发展历程

城市公园发展历程


城市公园的产生和发展为当时由于工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人口拥挤、卫生环境严重恶化、城市各种污染不断加剧
等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当时,各国普遍认同城市公园所具有的价值,即保障公众健康、滋养道德
精神、体现浪漫主义(社会思潮)、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促使城市地价增值等。城市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清新
美 国
纽 约

央 公 园
约340hm2
精品资料
西方(xīfāng)城市公园发展
精品资料
西方(xīfāng)城市公园发展
• 美国城市公园运动:

1843 英 利物浦 伯肯海德公园( Birkinhead Park)

1858 美 A.J.Downing 和F.L.Olmsted 曼哈顿岛 纽约中央公园
有华盛顿、西雅图、堪萨斯城、辛辛那提等。


精品资料
西方(xīfāng)城市公园发展
• 美国城市公园运动:

波士顿公园系统又被波士顿人称为
翡翠(fěicuì)项链,它是从波士顿公园到
富兰克林公园绵延约16公里,由相互连
接的9个部分组成。
• • •

精品资料
西方(xīfāng)城市公园发展
• 美国(měi ɡuó)城市公园运动:
精品资料
西方(xīfāng)城市公园发展
• 17世纪以后:
•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是17世纪在英国产生。
• - 产生背景:1.产业革命导致农村人口(rénkǒu)大量向城市聚集。

2.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3.居住环境恶化。

往日王公贵族的专有园地,逐渐被迫对广大市民开放为公园。如伦敦的肯新顿公园、圣詹姆斯公园以及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位于南充市区,是南充市重要的公园之一。

其演变历程十分丰富,下文将从创建、拓建及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创建
南充市北湖公园的创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称为毛公祠公园,是一座纪念中国革命领袖、国家主席毛泽东的公园。

公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毛泽东雕像,后来为了纪念北湖战役,便更名为北湖公园。

此时的北湖公园只有毛泽东雕像和一些简单的绿化,规模较小。

二、拓建
随着南充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市民对公园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北湖公园的规模也逐步扩大。

1998年,北湖公园被列为南充市重点打造的公园,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拓建,共规划了五期。

第一、二期工程重点建设了北湖湖畔露天休闲广场和风景区,第三期工程完善了五男亭及周边配套设施,第四期工程打造了游客中心和石林景区,第五期工程新增了西路廊架和东路铺装。

经过五期的建设,北湖公园的面积从最初的1.7万平方米扩大到了现在的40.73公顷,成为了南充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三、发展
随着北湖公园规模的扩大,公园内的景点和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

公园内有北湖湖畔休闲广场、五男亭、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等多个休闲娱乐设施,还有儿童游乐设施和占地达7.7公顷的花卉园区等景点。

此外,公园内还有北湖文化广场和北湖战役纪念馆等文化设施,是南充市居民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总体来说,南充市北湖公园经历了从创建到拓建再到发展的丰富历程。

现在的公园规模庞大,景点和配套设施完善,成为南充市区不可或缺的城市公园之一。

摄政公园的发展历程

摄政公园的发展历程

摄政公园的发展历程摄政公园是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的一座城市公园,也被称为上海的“绿肺”。

它的发展历程是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个缩影,见证了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发展与变迁。

摄政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年间,当时南京西路还是一片荒地。

直到1907年,上海市政府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建设了一个公园,被命名为“大世界公园”。

这个公园一度成为上海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家。

然而,由于上海的快速发展,公园逐渐荒废并且被用作为建筑工地。

直到1936年,上海公共租界执委会对公园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造,摄政公园重新面世。

从此时开始,摄政公园正式被列入上海的城市规划中。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公园逐渐扩大,并引入了许多新元素。

在1943年,摄政公园内的大世界室内滑冰场开放,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室内滑冰场,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体验。

这标志着摄政公园开始融入了社会文化娱乐的功能。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摄政公园逐渐面临压力。

为了保护公园的绿化环境,上海市政府开始着手重新规划公园,并进行生态环境修复。

公园内新建了一个人工湖——风景湖,成为上海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此外,公园还引入了许多游乐设施,如儿童乐园、大型喷泉等,丰富了公园的功能。

进入21世纪,摄政公园进一步进行了扩建和升级。

在2002年,公园内的大世界滑冰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成为一个新型的滑冰娱乐中心——大世界滑雪场。

这是上海市的第一个室内滑雪场,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光顾。

此外,公园还新增了步道、健身设施和绿色休闲座椅,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健康休闲选择。

摄政公园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进步,也反映了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的变化。

从最初的绿化公园到后来的文化娱乐场所,再到如今的健康休闲基地,摄政公园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以其独特的环境和功能吸引着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光顾。

未来,摄政公园将继续与时俱进,加强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健康休闲设施,成为上海市民和游客心目中的理想休闲场所。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南充市北湖公园是南充市的一个知名景点,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本文将对南充市北湖公园的演变历程进行研究,探讨公园的发展变迁过程,以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北湖公园的起始与初期发展南充市北湖公园位于市区北部,总占地面积为11.7万平方米。

公园依托北湖景区而建,周围有五里湖、赵氏酿酒古窖、太公神韵、激情沁园等景区。

北湖公园最早是一片荒废的湖泊边地,周围杂草丛生,环境脏乱差,是当地羊群放养的场地。

1998年,南充市政府对北湖公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修建了广场、观景台、亭子、步行道等设施,并对湖泊进行了整治,使得原本荒废的湖泊变成了一座风景宜人、环境优美的市级公园。

二、北湖公园的扩建与提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湖公园逐渐成为了南充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了进一步满足市民的需求,2005年,南充市政府拨款对北湖公园进行了扩建和提升。

改造后的北湖公园占地面积达到了15.8万平方米,新增了篮球场、健身路径、儿童游乐设施等,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此次改造还在公园内种植了大量树木和花草,使得公园的绿化景观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市区内一片清新的绿地。

三、北湖公园的文化活动与社会效益随着北湖公园的改造提升,公园内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多彩。

南充市政府每年都会在北湖公园举办各种庆祝活动、文化展示、体育比赛等大型公共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与。

北湖公园还成为了市民举办户外婚礼的热门场所,每年都有数百对新人在这里举办婚礼仪式,成为南充市一道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北湖公园的提升和发展不仅带来了文化活动的繁荣,同时也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效益。

公园的存在使得周边居民有一个休闲的去处,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社区生活的改善。

北湖公园也成为了城市的一道文化名片,为南充市的城市形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北湖公园的未来规划与展望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北湖公园的功能将进一步拓展,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也将更加凸显。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

南充市北湖公园演变历程研究南充市北湖公园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城区的北湖之畔,是南充市最大的公园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湖公园已经成为南充市的重要城市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是南充市唯一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园。

那么,南充市北湖公园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下面我将通过研究南充市北湖公园的演变历程,来分享给大家。

北湖公园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北湖附近是南充市一个普通的水库。

由于南充市的工业化进程,市区人口逐渐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决定对北湖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一个城市公园,同时也增加了人工湖的面积以供市民游玩。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北湖公园的功能也逐渐丰富。

在改造后的北湖公园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散步、晨练、钓鱼等。

北湖公园还设有游乐设施和儿童游乐场,为家庭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后来的发展中,北湖公园又不断增加了新的景点和设施。

在公园中新建了北湖大道,提供了一个适合散步、跑步和骑车的道路。

公园还建成了一些文化设施,如北湖图书馆、北湖剧院等,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北湖公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造。

为了满足市民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公园增加了一些商业设施,如餐厅、咖啡馆和小吃摊,方便市民在公园内进行饮食和购物。

公园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景区,如北湖湿地公园和花卉园,进一步提升了公园的观赏价值。

南充市北湖公园经过多年的发展,从一个普通的水库演变成了一个集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公园。

公园不仅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丰富了文化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场所。

未来,我相信北湖公园还会有更好的发展,成为南充市的一张名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