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精品教学案

合集下载

功的物理教案5篇

功的物理教案5篇

功的物理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取教材《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功和能”部分,具体包括:2.1节“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2节“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以及2.3节“动能和势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物理过程中的功率。

3. 引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及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计时器、演示用滑轮组等。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是如何使物体发生位移的”。

2. 教学新课:(1)讲解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定义。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介绍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4)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3. 随堂练习:(1)计算给定物理过程中的功。

(2)计算给定物理过程中的功率。

(3)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实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计算公式。

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

3. 动能和势能的含义、转化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功。

(2)计算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功。

(3)根据给定条件,计算功率。

(4)分析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答案:(1)W = F × s(2)W = ∫F × ds(3)P = W / t(4)动能转化为势能,势能转化为动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探讨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实例。

(2)研究动能和势能的守恒定律。

(3)了解现代科技中与功、功率相关的研究成果。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1)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1)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能量与能源》,主要涉及第5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恒力做功的计算,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了解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

3. 了解功与能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恒力做功的计算。

难点: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功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运动员举重、扔标枪等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与位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a. 介绍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b.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进行解释。

c. 分析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d. 简要介绍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如微元法。

3. 例题讲解:a. 恒力做功的例题。

b. 变力做功的例题。

4. 随堂练习:a. 设计恒力做功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设计变力做功的练习题,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

2. 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3. 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

4. 功与能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恒力作用下的功。

b. 计算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变力作用下的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以及随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梯、自行车等,了解功与能的转化关系。

布置一道拓展性思考题,让学生深入研究功与能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理解。

2. 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3. 功与能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4. 实践情景引入的恰当选择和运用。

5. 作业设计和拓展延伸的合理配置。

高中物理《功》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概念,能够描述其物理意义。

2. 使学生学会计算各种情况下功,特别是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以及变力做功计算。

教学重点:功定义,功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模型(展示力作用点和方向)。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滑块在斜面上滑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和位移对物体运动影响,从而引出功概念。

2. 例题讲解:a) 讲解恒力做功计算方法。

b) 通过模型展示,讲解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

c) 分析变力做功求解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功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功定义及物理意义。

2. 功计算公式。

3. 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

4. 变力做功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恒力作用下功。

b) 计算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受到力作用,力和位移夹角为30°时功。

c) 已知一个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求该变力做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情况,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讲解和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解现代科技中与功相关研究和应用,如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设计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部分,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关键步骤。

是例题讲解,特别是力和位移夹角对功影响以及变力做功计算,这些都是本节课难点,需要我详细解释和示范。

是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这关系到学生对知识巩固和拓展。

实践情景引入是我需要精心设计部分。

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物理实验,比如使用小车和斜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力如何作用于物体,以及物体如何沿着斜面移动。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功》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功》,主要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256页至259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培养能量守恒观念。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

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推土机推土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人们和机器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

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巩固功的计算方法。

5. 功与能的关系(10分钟)讲解功与能的关系,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学生从地面抬起一本课本所做的功。

(2)分析生活中一个实例,阐述功与能的关系。

2. 答案:(1)已知课本质量m=200g,重力加速度g=9.8m/s²,抬起高度h=1m,求做的功。

解:W=mgh=0.2kg×9.8m/s²×1m=1.96J(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

功高中教学设计3篇(《功》教学设计)

功高中教学设计3篇(《功》教学设计)

功高中教学设计3篇(《功》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功高中教学设计3篇(《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功高中教学设计1“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本节课我们生活中重要现象-功板书:第一节功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练习投影出示尝试题(一):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

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

最后归纳小结: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1、下列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的第二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与能的关系;3. 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计算;4. 功的物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掌握功与能的关系,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功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难点: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 例题讲解:(1)计算恒力做功;(2)计算变力做功;3. 知识讲解:(1)介绍功的定义、计算公式;(2)阐述功与能的关系;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六、板书设计1. 定义:功 = 力× 距离× cosθ2. 公式:W = Fd cosθ3. 物理意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4. 变力做功计算方法:积分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恒力F的作用,沿直线移动距离s,求该力所做的功;(2)一物体在斜面上受到一恒力F的作用,沿斜面向上移动距离s,求该力所做的功;2. 答案:(1)W = Fs;(2)W = Fscos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功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时,可能部分学生难以理解;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如摩擦力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引出下一节内容——功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作业设计中题目的选择和答案的解析;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变力做功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教案《功》(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物理教材第二章《运动的守恒量》中的第三节“功”,详细内容如下:1. 功的定义及表达式;2. 功的计算方法;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表达式及计算方法;2. 使学生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性质、功与能的关系;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如小车、滑块等);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运动员举重、踢足球等,让学生了解功的概念;2. 新课导入:讲解功的定义、表达式及计算方法;3. 例题讲解:以实际例子(如小球沿斜面下滑、电梯上升等)讲解功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6.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定义: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使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2. 表达式:W = F × s × cosθ;3. 计算方法:分别计算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4. 功的性质:标量、可加性、能量转化的量度;5. 功与能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力F=10N,在物体上作用距离s=5m,夹角θ=60°时所做的功;(2)某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求落地前重力所做的功;(3)一辆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受到摩擦力f=20N,行驶距离s=100m,求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1)W = F × s × cosθ = 10N × 5m × cos60° = 25J;(2)W = mgh = 1kg × 9.8m/s² × 5m = 49J;(3)W = fs = 20N × 100m = 2000J。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

2024年高一物理教案《功》(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了解功的性质和作用,学会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人提水、斜面推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功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教学新课:(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解析。

(3)分析正功和负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实质。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有关功的实例,并计算功的大小。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斜面推物体时的功。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

3. 正功和负功的概念: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力做正功;方向相反时,力做负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情况下力所做的功:一个人用50N的力向上提10N的物体,移动了5m。

(2)一个物体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已知斜面高1m,斜面长2m,求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1)W=FS=50N×5m=250J。

高一物理教案功二

高一物理教案功二

高一物理教案功二高一物理教案《功》篇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理解功的概念,正确应用功的公式计算。

3、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本质含义。

4、知道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推导功的公式,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论证能力。

2、通过求解分力做功、总功和变力做功等问题,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同时,初步接受“微元法”处理问题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科技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工作、学习都要讲效率,“正功”“负功”可以促使学生的勤奋向上思想意识,合作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引入功的物理定义,掌握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1、理解功的公式的使用条件,体会处理变力功的思想方法。

2、理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体会功是标量。

三、课前准备PPt课件、小钢球、纸巾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完成一个小实验,有请两位同学。

教师将小钢球放在纸巾上,小钢球静止。

教师将小钢球举高,请同学们观察小钢球落下后纸巾有无损坏。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被举高的物理具有穿过纸张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能量。

实际上人们在研究能量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做功,这节课我们来看第七章第二节功。

(二)功的定义1、功的两个要素在刚才的例子当中,同学们说我将小球举高了,我对小球做了功,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对小球有力,并且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那么,在生活当中你还能不能举出做功的例子?对学生所举例子进行分析,都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存在力的作用,还有就是一定要发生一段位移。

显然这是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那么有力有位移,这个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吗?显然不是,而应该在力的方向上存在位移。

2024年《功》精彩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精彩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精彩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涉及第四章《机械能》中的第一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了解功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准确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使学生了解功的性质,理解功与能的关系,为后续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性质及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斜面和一个小车,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把小车推上斜面所需的力所做的功。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功的定义,解释功的物理意义。

(2)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应用。

(3)讲解功的性质,分析功与能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选取一道有关功的计算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2)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有关功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展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解题过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及功与能的关系4.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人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上提起来所做的功,已知物体的质量为5kg,提升的高度为2m。

2. 答案:(1)W = mgh = 5kg × 9.8m/s² × 2m = 98J(2)A. 人推墙,墙没有位移,力不做功;B. 人拉车,车有位移,力做功;C. 重力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物体没有位移,力不做功。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功》
例: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悬线的长为L,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Ff的大小不变,求摆球从A运动到竖直位置B时,重力mg、绳的拉力FT、空气阻力Ff各做了多少功?
mgL;0;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对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2)W=F·lcosα与W=Fcosα·l的理解
公式可以表示为W=F·lcosα,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力与沿力F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公式也可以表示为W=Fcosα·l,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沿位移方向的力与位移的.乘积.
2.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1)功是标量: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一堂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的课后反思,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疏漏和失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所以要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内容的详略和时间的统筹。例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力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学设计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学设计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2节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会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和事例,结合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2、理解正负功的意义,解释相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产生活中处处体现了做功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大小。

2、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及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

2、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三)正功和负功1、探究正功与负功学生自学完成表格2、全体学生进行总结填表。

3、教师根据学生填表的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功的正负由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夹角决定,功是标量。

在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体会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1、例:一个力与水平方成60角的力F 20N拉一个木箱前进10m,同时受到f 6N的摩擦力的作用。

求:(1)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2)摩擦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3)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4)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抽几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点评总结。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精品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理解功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功的性质以及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重点: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挂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斜面上的小车,并思考: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哪些力对其做功?2. 教学新课(1)定义:介绍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推导功的计算公式,强调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性质:讲解功的性质,指出功是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4)功与能的关系:阐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性质4. 功与能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时所做的功。

(2)分析物体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例题和随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非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功如何计算,为下一节课《动能定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2. 功的性质,特别是功与能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教学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拓展延伸一、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1. 力和位移的夹角:要让学生明白,夹角θ是力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而非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功的概念。

2.探究与讨论(2)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功的计算方法。

3.知识点讲解(1)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

(2)解释功的单位:焦耳(J)。

4.应用与练习(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求解。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力对物体做功的方向和大小。

5.案例分析(1)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讨论力对物体做功的正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2)反思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教学案例案例1:斜面滑块已知一个斜面,斜面倾角为30°,一个质量为2kg的滑块从斜面顶端滑到底部,斜面长度为4m。

求滑块在斜面上滑行过程中重力对滑块做的功。

案例分析:确定滑块在斜面上滑行过程中重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然后利用功的计算公式求解。

案例2:电梯上升一个质量为100kg的电梯从1楼上升到10楼,电梯上升的高度为30m。

求电梯上升过程中重力对电梯做的功。

案例分析:电梯上升过程中,重力方向向下,电梯的位移方向向上,因此重力对电梯做负功。

利用功的计算公式求解。

五、作业布置1.练习册第2页第1、2、3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实验观察、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功的概念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比如推动、拉扯等,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了,我们该如何量化这种作用呢?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概念——功。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功与能的关系;3. 功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功;2. 使学生了解功与能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及与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举重、推车等),引出功的概念;2. 新课讲解:a. 介绍功的定义;b.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c. 阐述功与能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判断哪些情况下会产生功;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功》2. 板书内容:a. 功的定义;b. 功的计算公式;c. 功与能的关系;d. 典型例题及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c. 解释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功与能的关系。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形式的功(如摩擦功、电功等),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功与能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及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

一、功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在讲解功的计算方法时,要强调公式中力、位移和夹角的含义。

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对功的计算有重要影响,需特别讲解。

2. 通过举例分析不同情况下功的计算,如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斜向等,使学生掌握各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

高一物理精品教案《功》(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功》。

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性质。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有:5.1节的功的定义,5.1.1节的功的计算,5.1.2节的功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2. 学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的性质。

难点: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功。

(2)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功。

(3)讨论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功,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与讨论: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讨论,加深对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效果。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s·cosθ。

3. 功的性质:正功和负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力,移动5m的功。

(2)计算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15N的力,上升3m的功。

(3)解释正功和负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W = F·s = 10N × 5m = 50J。

(2)W = F·s = 15N × 3m = 45J。

(3)正功表示力对物体的推动作用,负功表示力对物体的阻碍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总能编写出优秀的物理教学教案进行授课。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篇111.1 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运算,知道功的单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

(3)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运算。

2.进程和方法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进程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进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

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引入1.浏览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形下,怎样比较两人奉献大小(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二)新课2.机械功(1)问题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视察、讨论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写视察到的情形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

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3)浏览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体会1焦的大小。

(三)知识运用3.运用(1)问题任何情形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2)活动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3)例题运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

教科书p14例题1、例题2。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第一节《功》。

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的性质以及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具体涉及教材第4.1节至4.3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物体受力移动过程中的功。

2. 了解功的性质,理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能够判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做正功还是负功。

3. 掌握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及性质。

难点:功的正负判断,以及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重物、测量尺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不同力的情况,引导学生探讨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分析功的性质,讲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并进行判断练习。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讲解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3. 功的性质:正功、负功。

4.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物体质量为5kg,受到水平方向10N的力,沿力的方向移动了5m,求该力所做的功。

2. 答案:(1)50J。

(2)D。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掌握,对正负功的判断是否清晰,能否理解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应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节能减排、提高工作效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教学。

2. 功的正负判断。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2024年《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详细内容为《功》一节。

本章主要围绕机械能守恒定律展开,功作为能量转化的基本量度,是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关键。

本节课将深入讲解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机械能守恒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准确区分正功和负功。

2. 学会计算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功与能的关系,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变力做功的计算,功与能的关系。

重点:功的定义,恒力做功的计算,功在机械能守恒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示功仪。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运动员举重、抛铅球等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以及物体的位移,引出功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5分钟)(1)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力和位移的乘积表示力对物体的做功。

(2)介绍正功和负功,通过示例说明力与位移方向的关系。

(3)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公式,结合实例进行计算。

(4)介绍变力做功的近似计算方法,通过图示和例题讲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恒力做功的例题和一道变力做功的例题,进行详细的步骤讲解和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两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老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正功与负功的区分。

3. 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力在物体上做功的大小,已知力和位移。

(3)计算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时,重力所做的功。

2. 答案:(1)做功 = 力× 位移× cosθ。

(2)正功:力和位移方向相同;负功:力和位移方向相反。

(3)重力做功 = mgh。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

《功》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机械能》,详细内容为第1节“功”。

教材通过引入物理学中“功”的概念,阐述力的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能,进而探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功的性质,能运用功的原理分析物体受力时的能量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计算器。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一个人推车,让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力与位移的乘积即为功。

3. 例题讲解:讲解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力的功的计算,以及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功与能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W=Fd。

3. 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用50N的力推一辆小车,小车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求这个人做的功。

(2)一个人提着一桶水,桶重10N,从一楼到三楼,高度为6m,求这个人做的功。

作业答案:(1)W=Fs=50N×5m=250J。

(2)W=Fs=10N×6m=60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物体受力时的能量变化,了解功与能的关系,为学习下一节势能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功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

2. 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计算方法。

3. 学生对实际情景中功的计算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精品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 理解功的概念。

2. 理解功的两个要素。

理解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3. 会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

二、过程和方法1. 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

2.感受正交分解法推导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和掌握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功的正负和对“克服阻力做功”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新课教学(一)功教师:下面我们共同讨论探究功的一般表达式。

问题1:如图,力F 使滑块发生位移l 这个过程中,F 对滑块做了多少功?计算公式:W =Fl 。

问题2:物体m 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 ,如图所示,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在问题2中,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 的作用效果把F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 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 2,如图所示:αcos 1F F =αsin 2F F =由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1s 。

而分力F 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 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 2所做的功等于零。

力F 所做的功W =W 1+W 2=W 1=F 1s =Fs cos α。

结论:①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运用公式计算功:给出F=100N、s=5m、α=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

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1J=1N·m。

②功是标量教师小结: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即W=Fl cosα。

当恒力对物体做功时,公式cosW Flα=有普遍意义。

求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当力F的方向和位移l方向相同时,cos1α=,力所做的功W Fl=;当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成α角时,则有不同的方法处理:一是应用公式cosW Flα=直接代入相应的各个物理量运算求解;二是先把力F正交分解,求出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1cosF Fα=,由于力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不做功,因此功1cosW Fl Flα==;三是先求出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的分量1cosl lα=,再求功1cosW Fl Flα==。

练习:1.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和_______。

2.功计算的基本公式是___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___,力的单位是____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

4.用水平推力是200N的力,将一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地椎动了5m,水平推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 J。

用500N的举力,将杠铃匀速地举高,若所做的功为250J,那么举高的高度是__________m。

答案:1.力力方向上的位移2.W=F l cosα3.J N m 4.1000 0.5(二)正功和负功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8的正功和负功一段。

通过上边的学习,我们已明确了力F和位移l之间的夹角,并且知道了它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请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加以讨论。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老师的问题。

②② α=π/2时,cos α=0,W =0。

力F 和位移l 的方向垂直时,力F 不做功;②当α<π/2时,cos α>0,W >0。

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正功;① π/2<α≤π时,cos α<0,W <0。

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负功。

教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59例题。

学生做例题。

教师提问,点评并板书规范步骤。

练习:1.关于功是否为矢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所以功是矢量B .因为功没有方向性,所以功是标量 α的取值cos α W 的值 功的正负 α=01 W =Fl 力对物体做正功 π<<0α2 大于0 W =Fl cos α 力对物体做正功 α2π= 0W =0 力跟位移垂直时,不做功 ππ2α<< 小于0 W =-Fl cos (π-α) 力对物体做负功C.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功也一定是矢量D.力是矢量,功也是矢量2.物体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力作用下运动,力F1对物体做功6J,物体克服力F2做功8J,则F1、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C)。

A.14JB.10JC. -2JD.2J3.人推着一辆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前进,自行车受到的力中做正功的是( D )。

A.重力B.摩擦力C.支持力D.人的推力三、课堂总结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1.功的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公式:W=F l cosα,这是计算功的普适公式,F、l 均是矢量,α是两矢量间的夹角,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3.对功的公式的讨论①当0≤α<π/2时,力对物体做正功;②当π/2<α≤π时,力对物体做负功;③当α=π/2时,力对物体不做。

4. 合力的功: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数和。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课堂练习1.沿着长2m、高0.5m的斜面,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地推到斜面的顶端,那么,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_。

答案:50J2.设一个恒力拉着一个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拉力的功为W1;同样大小的力拉着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同样的距离,拉力的功为W 2。

已知拉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比较W 1和W 2的大小,可以确定( )。

A . W 1>W 2B . W 1=W 2C . W 1<W 2D . 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B3.用起重机将质量为m 的物体匀速地吊起一段距离,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的做功情况,正确的是( )。

A . 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力做功为零B . 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C . 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功为零D . 重力不做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答案:C4.用40 N 的力拉一个质量为10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前进,如图所示若物体前进了10m ,拉力F 做的功W 1=________J ,重力G 做的功W 2=________J 。

如果物体与水平面间问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克服阻力做功W 3=________J 。

答案:400 0 100;5.如图所示,小物块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

A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0B .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0C . 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0D . 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0答案:A6.起重机用恒力F 使质量为1000kg 的货物在1s 内由静止上升了2m ,则在这1s 内,(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 /s 2),求:(1)重力对货物做了多少功?(2)F 对货物做了多少功?答案:-2×104J ; 2×104J五、布置作业教材第59-60页问题与练习第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