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全套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54张)-PPT优秀课件

系统中,兴奋是以__电___信__号__(又叫 神经冲动 )的形式沿
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①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 阅读课文P18并结合图示分析回答:
★静息电位:(K+外流)内负外正
神经纤维膜内__K_+_明显高于膜外,而_N__a_低+ 于膜外,未
受刺激时,膜对__K_+_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膜外侧阳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神经 周围神经
脊神经
脑 中枢 脊髓 神经
思考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神经细胞(神经元)
细胞核
轴突
树突
末梢
细胞体
+髓鞘 =神经纤维 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不是。
反射弧结构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关系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 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 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学案》P14-即时1、2
思考5:兴奋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呢?
眨眼、打针时哭、 见医生哭、望梅止渴、
例子 吃梅分泌唾液、 老马识途、鹦鹉学舌、
排尿
谈虎色变
非 条 件 反 射
条 件 反 射
条件反射
例2.下列现象中哪一种是属于条件反射( DEF )
A.沸水烫手,立即收回
高中生物必修三ppt课件

能量代谢的过程
能量代谢的过程包括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在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和反应场所进行,如线粒体、细胞质等。
要点三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要点一
要点二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内进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负责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4. 记录观察结果并讨论。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并理解它们养基和酵母菌样本。
2. 将酵母菌分别置于有氧和无氧环境中进行培养。
4. 通过化学试剂检测收集到的气体,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了解到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在不同环境下,其呼吸方式有所不同。
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CATALOGUE
02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的结构
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
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个小器官,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细胞器的功能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负责提供能量;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负责光合作用;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分泌;溶酶体参与细胞的消化和自噬。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构成,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中储存着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是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的调控中心。
DNA双螺旋结构
能量代谢的过程包括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在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和反应场所进行,如线粒体、细胞质等。
要点三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要点一
要点二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内进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负责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4. 记录观察结果并讨论。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并理解它们养基和酵母菌样本。
2. 将酵母菌分别置于有氧和无氧环境中进行培养。
4. 通过化学试剂检测收集到的气体,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了解到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在不同环境下,其呼吸方式有所不同。
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CATALOGUE
02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的结构
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
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个小器官,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细胞器的功能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负责提供能量;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负责光合作用;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分泌;溶酶体参与细胞的消化和自噬。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构成,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中储存着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是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的调控中心。
DNA双螺旋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PPT

反射弧结构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模式图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一定刺激
----++++---- ++++++++++++ ++++----++++ ------------ ----++++---- ++++----++++ ------------ ----++++---- ++++----++++ ++++++++++++ ++++----++++ ----++++----
性 卵巢 腺 睾丸 肾上腺
胰腺 胸腺
血糖平衡的调节
B细胞
胰岛素 作 用
升血糖
A细胞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作用
降血糖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血糖
合成
CO2+H2O +能量
分解
0.8~1.2 g/L
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转化
转变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占2/3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占1/3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 巴 血 浆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3.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模式图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一定刺激
----++++---- ++++++++++++ ++++----++++ ------------ ----++++---- ++++----++++ ------------ ----++++---- ++++----++++ ++++++++++++ ++++----++++ ----++++----
性 卵巢 腺 睾丸 肾上腺
胰腺 胸腺
血糖平衡的调节
B细胞
胰岛素 作 用
升血糖
A细胞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作用
降血糖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血糖
合成
CO2+H2O +能量
分解
0.8~1.2 g/L
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转化
转变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占2/3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占1/3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 巴 血 浆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3.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激素调节(共46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

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 间? 讨论: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
1.学术背景
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 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
比如,对“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 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 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A.A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B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C.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没有相关激素 调节 D.C点时,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分解,补充血糖
是
内,分其泌效腺应器是
。
(胰主岛要素)拮抗作用
(主要)
胰高血糖素
2、相关激素种类:
肾上腺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
3、血糖稳定有关器官: 胰脏、肝脏、肾脏
课本——P27 与社会联
症状
系
病因
高血糖、糖尿、
胰岛B细胞受损,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导致胰岛素分泌 包括
和
。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血糖的去向(正常情况下)
总结
人体中血糖的3来源和3去路 (正常情况下)
食物中的糖类 消化、吸收
血糖
肝糖原
分解
( 0.8~1.2g/L
) 脂肪等非糖物质 转化
氧化分解 合Biblioteka 转变CO2+H2O+能量 肝糖原、肌糖原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特别提醒:血糖能合成为肝糖原、肌糖原, 但只有肝糖原能分解转化为葡萄糖!!
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 制部分的活动。 如排便、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
1.学术背景
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 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
比如,对“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 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 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A.A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B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C.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没有相关激素 调节 D.C点时,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分解,补充血糖
是
内,分其泌效腺应器是
。
(胰主岛要素)拮抗作用
(主要)
胰高血糖素
2、相关激素种类:
肾上腺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
3、血糖稳定有关器官: 胰脏、肝脏、肾脏
课本——P27 与社会联
症状
系
病因
高血糖、糖尿、
胰岛B细胞受损,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导致胰岛素分泌 包括
和
。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血糖的去向(正常情况下)
总结
人体中血糖的3来源和3去路 (正常情况下)
食物中的糖类 消化、吸收
血糖
肝糖原
分解
( 0.8~1.2g/L
) 脂肪等非糖物质 转化
氧化分解 合Biblioteka 转变CO2+H2O+能量 肝糖原、肌糖原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特别提醒:血糖能合成为肝糖原、肌糖原, 但只有肝糖原能分解转化为葡萄糖!!
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 制部分的活动。 如排便、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5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记忆方法
TIP1:NPC代入,把自己想成其中的人物,会让自己的记忆过程更加有趣 (比如你穿越回去,成为了岳飞的母亲,你会在什么背景下怀着怎样的心情在 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 TIP2:越夸张越搞笑,越有助于刺激我们的大脑,帮助我们记忆,所以不妨在 编故事时,让自己脑洞大开,尝试夸张怪诞些~
-43-
本章整合
高效学习使用技巧
做个便利贴 男孩/女孩
建立 仪式感
建立营造 自律圈
-44-
本章整合
小作业
小作业
这并不是一份从天而降的普通作业~ 这是一份既能轻松完成,又能帮助你快速进步的高效小作业! 1、结合本节所学的学习力相关常识,纠正自己目前存在问题的学习方 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可参考工具卡《高效学习力》)。 2、结合本节所学“学习的完整过程”和“高效学习模型”,对自己现 有学习方法进行优化(可参考工具卡《高效学习模型》)。
-20-
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和醒后! TIP2: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复习今天或之前学过的知识,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 影响,更容易储存记忆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21-
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TIP3: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记忆在我们的睡眠过程中也并未停止,我们的大 脑会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我们刚接收的信息。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可是 非常宝贵的,不要全部用来玩手机哦~ TIP4:早晨起床后,由于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我们可以记忆一些新的内容或 者复习一下昨晚的内容,那么会让你记忆犹新。
场景记忆法小妙招
-29-
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身体法
TIP1:NPC代入,把自己想成其中的人物,会让自己的记忆过程更加有趣 (比如你穿越回去,成为了岳飞的母亲,你会在什么背景下怀着怎样的心情在 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 TIP2:越夸张越搞笑,越有助于刺激我们的大脑,帮助我们记忆,所以不妨在 编故事时,让自己脑洞大开,尝试夸张怪诞些~
-43-
本章整合
高效学习使用技巧
做个便利贴 男孩/女孩
建立 仪式感
建立营造 自律圈
-44-
本章整合
小作业
小作业
这并不是一份从天而降的普通作业~ 这是一份既能轻松完成,又能帮助你快速进步的高效小作业! 1、结合本节所学的学习力相关常识,纠正自己目前存在问题的学习方 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可参考工具卡《高效学习力》)。 2、结合本节所学“学习的完整过程”和“高效学习模型”,对自己现 有学习方法进行优化(可参考工具卡《高效学习模型》)。
-20-
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和醒后! TIP2: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复习今天或之前学过的知识,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 影响,更容易储存记忆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21-
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TIP3: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记忆在我们的睡眠过程中也并未停止,我们的大 脑会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我们刚接收的信息。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可是 非常宝贵的,不要全部用来玩手机哦~ TIP4:早晨起床后,由于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我们可以记忆一些新的内容或 者复习一下昨晚的内容,那么会让你记忆犹新。
场景记忆法小妙招
-29-
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身体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P5 )
阅读理解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含几个主要方面? 2、渗透压的概念以及与浓度的关系。 3、细胞外液的酸碱度和温度与细胞的生命
活动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2、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消化道
经淋巴循环注入左右锁骨下静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毛细血管动脉端
细胞内液 如: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核液等
(存在于细胞内)
体 (2/3)
液
血浆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
(1/3)
组织液 淋巴
血液的组成(血液=血浆+血细胞)
血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讨论: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细胞名称 血细胞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毛细胞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1、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给 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哺乳动物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溶液。 这种溶液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相同, 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PPT

胞的低 D.不能观察到红细胞,因为每个装片中的红细胞都已经
破裂了
解答提示:①生理盐水为红细胞的等渗溶液——红细胞保 持正常形态;②10% NaCl 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皱缩;③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破裂。
答案:C
1.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 ()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_7_.3_5_~__7_._4_5_。 (2)血浆的 pH 保持稳定与 HCO- 3 、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3_7__℃____左右(人体)。 [探究与学习] 人的血浆渗透压为什么要等于细胞内液的 渗透压? 提示: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若细胞内液与细 胞外液浓度不同,会发生细胞失水或吸水,只有维持细胞内液 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等,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有关物质进入细胞需经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①确定具体的运输途径。 ②切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结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和肺泡壁。 ③经过单层细胞要经过 2 次细胞膜。
【例 3】 下图 1-1-4 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1-4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红细胞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 4 层生物膜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 交换
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C.①③
名师点拨: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
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环境直接相 通,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破裂了
解答提示:①生理盐水为红细胞的等渗溶液——红细胞保 持正常形态;②10% NaCl 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皱缩;③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破裂。
答案:C
1.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 ()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_7_.3_5_~__7_._4_5_。 (2)血浆的 pH 保持稳定与 HCO- 3 、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3_7__℃____左右(人体)。 [探究与学习] 人的血浆渗透压为什么要等于细胞内液的 渗透压? 提示: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若细胞内液与细 胞外液浓度不同,会发生细胞失水或吸水,只有维持细胞内液 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等,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有关物质进入细胞需经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①确定具体的运输途径。 ②切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结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和肺泡壁。 ③经过单层细胞要经过 2 次细胞膜。
【例 3】 下图 1-1-4 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1-4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红细胞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 4 层生物膜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 交换
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C.①③
名师点拨: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
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环境直接相 通,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精品课件[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精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7fefeeada417866fb94a8e9e.png)
了全球性的共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增加植被 ❖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措施 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 ❖节约用电 ❖提倡公交出行(无车日)
巩固练习
3.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
C 述不正确的是: (
)
A. 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
动
B.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 境之间循环往复
C. 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冰川 融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热带风暴
土地干旱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2、能量流动的特点?
太阳能
复习回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能量源头: 太阳能 能量流动渠道: 食物链(网) 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能量传递效率: 10%~20%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增加植被 ❖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措施 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 ❖节约用电 ❖提倡公交出行(无车日)
巩固练习
3.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
C 述不正确的是: (
)
A. 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
动
B.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 境之间循环往复
C. 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冰川 融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热带风暴
土地干旱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31张PPT)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2、能量流动的特点?
太阳能
复习回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能量源头: 太阳能 能量流动渠道: 食物链(网) 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能量传递效率: 10%~20%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K/2时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 K/2 。
应用:思考讨论: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
(1)对濒危动物如大xX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xX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 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 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 。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 高斯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 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数量(个)
请你绘制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称为“S”型曲线。
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在大自然中 ①食物 ②空间 ③种内斗争 ④种间竞争 ⑤天敌捕食
若λ> 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若λ<1种群 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若λ =1数量不变,为 稳定型种群。
实例: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迁移入新环境。
(4)曲线解读: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数量 条件:理想状态下 特点:持续增加 影响因素:N0 和λ值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增长率 特点:保持不变
比较种群增长两种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条件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S型曲线
环境资源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逐渐降低
有无K值
无,持续保持增长
有K值
曲线
K值:环境容纳量
环境阻力
食物不足 空间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型“S”型曲线 种群数量
应用:思考讨论: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
(1)对濒危动物如大xX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xX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 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 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 。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 高斯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 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数量(个)
请你绘制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称为“S”型曲线。
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在大自然中 ①食物 ②空间 ③种内斗争 ④种间竞争 ⑤天敌捕食
若λ> 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若λ<1种群 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若λ =1数量不变,为 稳定型种群。
实例: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迁移入新环境。
(4)曲线解读: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数量 条件:理想状态下 特点:持续增加 影响因素:N0 和λ值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增长率 特点:保持不变
比较种群增长两种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条件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S型曲线
环境资源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逐渐降低
有无K值
无,持续保持增长
有K值
曲线
K值:环境容纳量
环境阻力
食物不足 空间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型“S”型曲线 种群数量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4本章整合

忙忙叨叨,起早贪黑, 上课认真,笔记认真, 小A 就是成绩不咋地……
好像天天在玩, 上课没事儿还调皮气老师, 笔记有时让人看不懂, 但一考试就挺好…… 小B
-13-
本章整合
目 录/contents
1. 什么是学习力 2. 高效学习模型 3. 超级记忆法 4. 费曼学习法
-14-
本章整合
什么是学习力
身体记忆法小妙招
-37-
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故事法
• 鲁迅本名:周树人
• 主要作品:《阿Q正传》
、《药》、
、
• 《狂人日记》、《呐喊》
、《孔乙己》
• 《故乡》、《社戏》、《 祝福》。
• 阿Q吃错了药,发狂地喊 着孔乙己去他 的故乡看社戏 ,没想到撞树上了,我们 祝 福他身体早日康复。
(图片来自网络)
-8-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4.生态位的多样性 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群落结构的形成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 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9-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专题一 专题二
【例2】 下图是生态位关系图,其中完全符合竞争是不对等的,乙 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组是( )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 生态位 1.概念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 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 2.生态位不同于栖息地 生态位不只是指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 这一物种在这一群落中的营养地位,所需的物理和生物条件,如温 度、pH、压力等,以及在时间和季节变化时它们有什么规律性的 行为变化,它们要求什么食物,与其他生物有什么关系等,即这一物 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因此,生态位要远比栖息 地复杂得多。
好像天天在玩, 上课没事儿还调皮气老师, 笔记有时让人看不懂, 但一考试就挺好…… 小B
-13-
本章整合
目 录/contents
1. 什么是学习力 2. 高效学习模型 3. 超级记忆法 4. 费曼学习法
-14-
本章整合
什么是学习力
身体记忆法小妙招
-37-
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故事法
• 鲁迅本名:周树人
• 主要作品:《阿Q正传》
、《药》、
、
• 《狂人日记》、《呐喊》
、《孔乙己》
• 《故乡》、《社戏》、《 祝福》。
• 阿Q吃错了药,发狂地喊 着孔乙己去他 的故乡看社戏 ,没想到撞树上了,我们 祝 福他身体早日康复。
(图片来自网络)
-8-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4.生态位的多样性 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群落结构的形成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 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9-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专题一 专题二
【例2】 下图是生态位关系图,其中完全符合竞争是不对等的,乙 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组是( )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 生态位 1.概念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 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 2.生态位不同于栖息地 生态位不只是指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 这一物种在这一群落中的营养地位,所需的物理和生物条件,如温 度、pH、压力等,以及在时间和季节变化时它们有什么规律性的 行为变化,它们要求什么食物,与其他生物有什么关系等,即这一物 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因此,生态位要远比栖息 地复杂得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2张)-PPT优秀课件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当你思念远方的朋友 你是如何表达你的思念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去看她/他? 写信? 打电话? 发E-mail?
信息传递在人类日常生活 中普遍存在。在生态系统中是 否也有信息传递呢?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眠选不择我觉吧!晓, 听!我的歌 处处声闻多甜美啼鸟
这是“求偶” 信息,主要 是为了吸引 异性前来交 尾,繁殖后代
化学信息
戴胜是一种美 丽的鸟,但其 臭无比,因为 它们的尾部能 分泌一种极臭 的物质,这样 可以将它们的 巢穴弄得臭气 熏天,一般蛇 鼠和其它肉食 性鸟类及盗蛋 的鸟都不愿光 顾。
黄鼠狼肛门附近有一对臭腺,是种独特的 化学武器。当黄鼠狼遭到猎狗紧紧追捕, 难以脱身时,在猎狗接近的一瞬间,黄鼠 狼会突然施放出一股臭液来,臭味难闻。 猎狗常常给臭得发愣,黄鼠狼就乘机溜跑 了。一个臭屁救了黄鼠狼的命,人们叫它 “救命屁”。
声波
磁场
阳光
热量
水的振动
生态系统中的光__、__声__、__温__度__、__湿__度__、__磁__力等,
通过物_理__过__程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案例2 ] 凤眼莲根部的分泌物
可以明显地抑制由于水体 富营养化而大量繁殖的藻 类的生长。
化学信息
昆虫学家就发现,一只雄飞蛾能够接近到几公里外雌飞蛾发 出的某种信号,从而赶去相会。它们敏锐的触角能捕捉空气中 不足1/3盎司的信息素(一种无色无味的特殊化学物质)。
属于化学信息的有( )
(1)哺乳动物的体温; (6)电磁波; (2)鸟类鸣叫; (7)昆虫发出的声音; (3)孔雀开屏; (8)昆虫的外信息素;
(4)萤火虫发光; (9)紫外线; (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 (10)蜜蜂跳舞;
当你思念远方的朋友 你是如何表达你的思念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去看她/他? 写信? 打电话? 发E-mail?
信息传递在人类日常生活 中普遍存在。在生态系统中是 否也有信息传递呢?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眠选不择我觉吧!晓, 听!我的歌 处处声闻多甜美啼鸟
这是“求偶” 信息,主要 是为了吸引 异性前来交 尾,繁殖后代
化学信息
戴胜是一种美 丽的鸟,但其 臭无比,因为 它们的尾部能 分泌一种极臭 的物质,这样 可以将它们的 巢穴弄得臭气 熏天,一般蛇 鼠和其它肉食 性鸟类及盗蛋 的鸟都不愿光 顾。
黄鼠狼肛门附近有一对臭腺,是种独特的 化学武器。当黄鼠狼遭到猎狗紧紧追捕, 难以脱身时,在猎狗接近的一瞬间,黄鼠 狼会突然施放出一股臭液来,臭味难闻。 猎狗常常给臭得发愣,黄鼠狼就乘机溜跑 了。一个臭屁救了黄鼠狼的命,人们叫它 “救命屁”。
声波
磁场
阳光
热量
水的振动
生态系统中的光__、__声__、__温__度__、__湿__度__、__磁__力等,
通过物_理__过__程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案例2 ] 凤眼莲根部的分泌物
可以明显地抑制由于水体 富营养化而大量繁殖的藻 类的生长。
化学信息
昆虫学家就发现,一只雄飞蛾能够接近到几公里外雌飞蛾发 出的某种信号,从而赶去相会。它们敏锐的触角能捕捉空气中 不足1/3盎司的信息素(一种无色无味的特殊化学物质)。
属于化学信息的有( )
(1)哺乳动物的体温; (6)电磁波; (2)鸟类鸣叫; (7)昆虫发出的声音; (3)孔雀开屏; (8)昆虫的外信息素;
(4)萤火虫发光; (9)紫外线; (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 (10)蜜蜂跳舞;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PPT精品课件

• 例2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等材料制作了2个生态 瓶(如图所示),并用凡士林将广口瓶密封,观察其稳定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 生态系统
• (1)每个生态瓶构甲成一个 甲瓶有光,其照,中植各物种能生进物行存光合活作用
• 时间更长的是 是
CO2等瓶无,机原物因
物质循环 。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设计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目标:通过动手自制小型生态瓶(缸),认真观察记录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思考: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成分有哪些? 2.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无变化?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结构和功能发展要协调的重要标志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的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 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生态缸的采光用散射光
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 多,个体不宜太大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容易适应新生态环境,减少对O2的消耗, 防止O2的产生量小于消耗量
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 关系
观察指标: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影 响稳定性的因素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 施
分析下列生态缸设计的相关要求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 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动物和人体的 生命活动,如甲状腺激素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免疫调节的主要内容
免疫调节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和维持自身健康的重要机 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种类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高效的有机分子,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 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 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对于 生物的繁殖、觅食和避难等行为具 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种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保持其原状 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是非专一性、高效性和微量性,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生长素与赤霉素的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的协同 作用等,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04 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定义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
遗传的基本规律
总结词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 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分离定
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分离定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 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 个子细胞中。
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动物和人体的 生命活动,如甲状腺激素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免疫调节的主要内容
免疫调节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和维持自身健康的重要机 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种类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高效的有机分子,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 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 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对于 生物的繁殖、觅食和避难等行为具 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种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保持其原状 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是非专一性、高效性和微量性,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生长素与赤霉素的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的协同 作用等,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04 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定义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
遗传的基本规律
总结词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 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分离定
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分离定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 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 个子细胞中。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 其他植物激素 课件 ( 55张 )

•分布:茎尖
和根尖的生长 点、未成熟的 果实
合成部位: 根冠、萎蔫的叶片。
脱落酸(ABA )的生理效应 1. 抑制细胞分裂
抑制整株植物或离体 器官的生长,也能抑 制种子的萌发。
2.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 促进休眠 4. 促进气孔关闭 土壤干旱,根 → 叶,
气孔关闭, 减少蒸腾
ABA
脱落酸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素类: NAA, IBA, 2,4-D等 赤霉素类:GA3 细胞分裂素类: KT, 6-BA 多效唑(PP333, MET) 矮壮素(CCC) 比久 (B9)
植物生长促进剂 植物生长延缓剂 植物生长抑制剂
抗GA
缩节胺(Pix, 助壮素)
整形素 青鲜素(马来酰肼)
乙烯利: pH>4时可放出乙烯, ETH在常温下是气体。
作为生长调节剂用的是乙烯利。
资料分析P55事例1~4
事例1 天然状态下的凤梨 (菠萝)开花结果时间参 差不齐,一片凤梨田里需 要分五六次收获,费时费 工;晚上市还卖不出好价 钱。到了冬季,由于气温 低、日照弱,果实成熟慢, 品质差。用乙烯利催熟, 就可以做到有计划地上市。
事例2
芦苇是我国
主要的造纸原料,但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 气即发、并无涩味”(宋〃苏轼《格物粗 谈〃果品》)。这种“气”究竟是什么呢?
五类主要的植物激素: 乙烯(ETH) 生长素(IAA) 赤霉素(GA) 细胞分裂素(CTK) 脱落酸(ABA)
它们都是些简单的但生理效应却非常复 杂、多样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思考P56第2 题
以下两种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哪种更准确?
A. 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B.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 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促
根 B1
芽 B
B2 茎
进
生
长
抑A
制 生 长
C1
C
D1
C2
D
D2
10-10 10-8 10-6 10-510-4 10-2 浓度/mol·L-1
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 ◆同一浓度生长素对不同器官所起作用是否相同?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如何?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 C.a<b、c<d、e=f D.a>b、c=d、e<f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拓展应用:
• 3. 图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 有单侧光照,固定植物,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 ;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
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D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a 上端
技能训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a
a
b
b
结论: 1、下端琼脂块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 2、生长素在琼脂块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到 形态学下端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练一练:
a
b
C
a
b
C
D
胚芽鞘D将 不 生长 ;
这是因为 生长素不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下端 运输到上端,琼脂C中没有获得生 长素。
哪个浓度最 适合呢?
不同植物最 适浓度相同
吗?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扦插:富贵竹
@老徐的生物工作室
探究活动
实验原理: 生长素类似物 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 @-萘乙酸(NAA)、2、4—D
@老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物工作室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第1-6章ppt课件(共427页)

要
点
探究一 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
探
究
1.三者之间的关系:
栏
分析:
目
链
接
2.内环境的物质组成: (1)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 素等。 (2)代谢废物:尿素等。 (3)调节物质:激素等。 (4)气体成分:O2、CO2等。 特别提醒: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存在于内环境中 (1)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解旋酶、DNA聚合酶 等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2)消化道、呼吸道及尿道中的物质:各种消化酶、 尿液等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NaHCO3等)发挥缓冲作用,维持pH的稳定。 答案:B
►跟踪训练 2.(多选)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选项能 使②中液体增加的是 ()
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 B.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下肢淋巴管内 C.慢性肾炎病人长期出现蛋白尿 D.摄入氮量较多的健康成年男子
解析: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使组织液增多;班氏丝虫寄生在淋巴管内,致使 淋巴回流不畅,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组 织液增多;慢性肾炎病人尿液中有蛋白质,其血 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健康成年男子摄入 含氮较多的食物,会通过自身调节将产生的含氮 废物排出体外,不会出现组织液增多的现象。 答案:ABC
方法规律:细胞外液三组织液、组
织液和细胞内液。
栏
(2)只有单方向箭头的是淋巴,据此判断:
目
链
①形成淋巴(指向淋巴)的是组织液。
接
②淋巴流向(淋巴指向)的是血浆。
要 点
探究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探 究
1.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例 (2015·梅州期末)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种群数量变化(公开课)(18张)-PPT优秀课件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
(2)说出“J”型增长模型与“S”型模 型的意义; (3)说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一、数学模型 课本P65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 或观察等,对模型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人类活动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 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 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 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例] 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P67
种群经过一定 时间的增长后, 数量趋于稳定的 增长曲线,称为
“S”型曲线.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A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学习目标: (1)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
(2)说出“J”型增长模型与“S”型模 型的意义; (3)说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一、数学模型 课本P65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 或观察等,对模型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人类活动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 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 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 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例] 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P67
种群经过一定 时间的增长后, 数量趋于稳定的 增长曲线,称为
“S”型曲线.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A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4.2--种 群数量 变化(公 开课)( 共18张 PPT)【 PPT优 秀课件 】-精美 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干 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 的低级中枢) (调节呼吸
、心跳等维 持生命必要 的中枢)
4.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
书写 性言 语区 失写症 视觉 性言 语区 失读症
运动 性言 语区 运动失语症
听觉 性言 语区 听觉性失语症
1.在二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 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吞噬细胞
抗原
体 液 免 疫 过 程
T细胞 淋巴因子 浆细 胞
B细 胞
记忆细 胞
抗体
抗体与抗原
细胞免疫的过程
吞噬细胞
抗原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T细胞
记忆细 胞
效应T细 胞
T细胞与 靶细胞紧 密接触
靶细胞破裂 死亡抗原被 消灭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过敏反应
性 卵巢 腺 睾丸 肾上腺
胰腺 胸腺
血糖平衡的调节
B细胞
胰岛素 作 用
升血糖
A细胞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作用
降血糖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血糖
合成
CO2+H2O +能量
分解
0.8~1.2 g/L
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转化
转变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组成 类型
第一 道
皮肤和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 第二 道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 免疫
第三 道
免疫器官和免 疫细胞
特异性 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 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分 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
模式图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一定刺激
----++++---- ++++++++++++ ++++----++++ ------------ ----++++---- ++++----++++ ------------ ----++++---- ++++----++++ ++++++++++++ ++++----++++ ----++++----
C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 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 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 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 膜产生兴奋
3. 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 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 报。受伤的中枢应是下列哪项( A ) A. 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渗透压
特性: 酸碱度
温度
二.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
外 界 消化系统 O2 环 细胞 境 呼吸系统 中 CO2 的 物 质 皮肤、泌尿 系统尿素等 食 物
内环境 组
淋巴
血浆
织 液
体 外 内 界 细 胞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交换的媒介.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环境的相对稳 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稳态失调: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 度的。超过了稳态失调,稳态失调人 体一定得病。
第二章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
甲 状 腺
甲状腺激素增加
细胞代谢加强
激素调节的特点
1、都是微量和高效的有机物。 2、通过体液运输,是体液调节的主 要方式。 3、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作用后被灭活,需体内不断产生维 持动态平衡
(三)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 疫 免疫细胞 系 淋巴细胞 统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递方向: 双向的
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细胞间的传递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C
E
A F
B
D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
小脑
(有维持身 (调节机体活动的 最高级中枢)
下丘脑
(调节体温
体平衡的中 枢中枢)
、水盐平衡 和内分泌的 中枢)
+
胰岛 B 细胞
胰岛素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 胰岛A 细胞
血糖降低 如何呢?
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促进组织加速摄取、
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血糖降低
胰岛素和胰高血 糖素相互拮抗, 共同维持血糖含 量的稳定。
寒冷、惊吓等刺 激
下 丘 脑
反 馈
甲 分状 级腺 调激 节素 示分 意泌 图的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垂 体
促甲状腺激素
4.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④ 突触后膜⑤轴突( C ) A.①②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⑤ D.⑤②④③①
( 二 ) 激 素 调 节
人体 主要 内分 泌腺 及其 分泌 的激 素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促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 促激素 甲状腺激素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肾上腺素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胸腺激素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缺陷症
(如艾滋病等)
免疫系统受损可能会引发癌症吗?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1、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A B D E
C
思考:
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 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 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 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 呢?
反射弧结构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2018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物全套精品课件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占2/3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占1/3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 巴 血 浆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3.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