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的过敏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毒的过敏反应
蜂毒过敏,属特异性过敏反应(又称超敏反应)。其反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第一次,或初几次蜜蜂螫刺人体后,机体可无反应或反应较轻微。因为蜂毒中有大分子的蛋白质肽类物质,机体刚接受此种异体蛋白抗原的刺激,会出现机体的致敏状态,还没有抗体,或还没有足够使机体反应的抗体量,尚不致引起组织损伤;而多次受螫后抗原逐渐引起抗体增加,由于抗原和抗体相结合,使预先形成的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上的1gE分子结合的抗体(嗜细胞性抗体),触发了细胞内贮藏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而出现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再后期随机体对蜂毒免疫力的产生,过敏反应又消失。尤其是用蜂针治疗,效果明显,但反应亦不容忽视。本文来源39蜂疗网。
1.局部反应
如前所述蜂毒疗法的感觉及体征也属局部的过敏及不良反应。从治法来看,活蜂螫刺是直接刺激皮肤,在皮内刺激,皮肤的痛觉、触觉神经丰富,因此疼痛尤甚;而蜂毒注射液大都是注射在皮下与肌肉,痛觉反应轻,容易忍受。
蜂针刺激后旋即有剧痛感,往往仅持续数秒钟或1分钟左右面,而后可见局部红肿胀痛,红肿的大小随个体差异而不同。中期后可出现局部瘙痒,有的有淤点或淤斑。严重反应者局部红肿一般在12小时,48—72小时为高峰期,3天后逐渐消退。经过初期的15-20次治疗后,局部反应逐渐减弱,肿胀变小,仅维持几小时到1—2天不等。
2.全身反应
(1)发热、恶寒
接受蜂针治疗的患者,采取散刺、点刺小量蜂毒治疗,或进行脱敏治疗的,可不出现此反应;但如果按常规的活蜂直刺,逐渐增加蜂毒量的方法治疗时,最常见的反应一般有发热、恶寒、体倦等全身反应,但并非初针就有全身反应出现,其出现存在一定的潜伏期。
我们对165例接受蜂毒治疗的患者观察发现,对于未接触过螫刺的人来说,如果按常规加量的蜂针治疗,在蜂针半个月内的第2—7次是发热的高峰期,其中以第五次发热者最多。过敏反应发热者占治疗总数的99.4%。发热—般出现在蜂针后的3—5个小时,往往维持半天至2天,或会持续—段时间。一般表现初期为37.5℃-395℃,而后有少部分人变为低热或午席潮热。
(2)风疹(荨麻疹)
治疗中有的患者有局部风疹或全身风疹的产生,发生频度为10.9%;尤其是蜂量较多,而又是过敏体质时,更易发生。
风疹为机体对鲜毒在皮肤上表现的一种血管性反应。主要是机体对蜂毒的敏感性增强。起病多突然,病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数目不定,外观为大小不等、红色或白色风团样损害,界限明显,形态不规则,有瘙痒或剧痒感。部分患者,可有发热、气喘,或腹泻、腹痛等症。
如遇风疹,一般减少蜂量,即可消失。
该风疹与旧蜂针点突起所致的皮肤瘙痒有所不同,应予以鉴别。
(3)淋巴结肿大
少数人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常发生在下颌部、腋窝、颈部、腹股沟等处。蜂毒量大时可能是机体的淋巴回流,不能及时地输送毒液及解毒的结果。
(4)头晕与过敏性休克
有的患者有头晕现象,约占2.4%。—方面由于接受蜂毒疗法过于紧张,另一方面是在肌饿、体虚时,或患有低血糖时接受蜂针所致。
极少数人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面色潮红或青紫等呼吸道阻塞症状;或见面色苍白或发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甚至可出现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休克是由于毒液进入致敏的机体,使血管活性物质大量释放,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内脏器官水肿和渗出,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而造成的,故应防止其发生。因此,在使用蜂针疗法时,应进行严格试针,并控制适当的蜂针量,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尽量杜绝休克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