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古钱币与军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枚珍贵的铜钱:“招纳信宝”, 真实再现了历史上的一次军事斗争。《宋史•刘光世传》载, 1131年,南宋军队与金兵交战,隔江相峙,御前巡卫军都统 制、浙西路安抚大使刘光世获悉金兵不少士兵是强征来的老 百姓,思乡厌战,便在镇江特铸“招纳信宝”背“使”铜钱 一种,每当俘获敌兵,优厚款待,劝其解甲归乡,释放时给 足路费,并携带“招纳信宝”秘密散发给其他同伴进行策反, 只要手持这种钱币就通行无阻,实际上这是一种招降证或通 行证,虽非正用品,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谁能相信,一 枚小小钱币,竟瓦解敌兵数万,迫敌退兵。
"货布"是王莽篡权建立新朝铸行的钱 币.《汉书食货志》载,天凤元年(公 元14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 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其圜好 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 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值“货泉” 二十五.“货布”采用复古布币形状, 钱文作"悬针篆"书体,结体舒展雅致, 上密下疏,字型狭长,住笔尖锐,有如 钢针倒悬一样。有专家经过深入研究发 现,在中国所有的铲状钱币中,"货布" 的长宽及肩高足长之比最接近黄金分割 率,是最具有美感的钱币,视觉形象优 美,因此后人往往用这种钱币造型制作 成各种艺术品及文房四宝。
2. 钱币的规格大小与度量衡演变
唐以前,我国的重量记数单位是二十四进制的"铢两制", 一两等于二十四铢.从唐"開元通宝"开始以一钱为二铢四絫, 积十钱为一两,形成十进位制,这样"铢"的单位就逐渐淘汰 了.数学史上的十进位制,就是从唐开元钱币的十进位制发展 而来,一直沿用至现代.同时,唐代开始把一枚小钱的单位称 为"文",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古铜钱长期埋在中性土壤中(PH7)一般不会生锈,但有些古铜钱的 含锡量偏高,若锡在15-32%时,从“铜一锡系状态图”分析,形成a固溶晶 体和 共析体组成.而其中的 相(Cu3Sn)及SN,因锡析出到钱表面形成所 谓“水银光”又称“水银浸”。同时锡青铜还会有“逆偏析”趋向,即锡 由内外析出,使铜钱表面呈“白斑’又称之为“锡汗”。当含锡量在10305时还会产生二氧化锡(SnO2)呈银灰色.这些现象也会同时产生,或分别 产生,都会使铜钱表面形成“水银光”。因中性土壤极不稳定,很容易改变 成为酸性或碱性土壤,故有些古铜钱先形成少量的红绿锈后再产生“水银 光”。 古铜钱长期浸埋在较清洁的江、河水中,腐蚀极微弱,一般小于0.0025 毫米/年,黄铜钱略快些。若古铜钱久浸埋在有污染的水田中或含硫酸铁 [Fe2(SO4)3]的矿水中,则会使铜钱严重腐蚀,生成氧化亚铜和硫化亚铜 (Cu2S),一呈红色,一呈黑色,并均匀分布,使钱表面形成如薄壳状的 灰色锈蚀(颜色由海灰--银灰--淡灰--中灰--深灰渐变)。
农民起义钱
中国历史上有过大大小小许多次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 也建立过许多农民政权,但是由于起义仓促,执政短暂,以及 其它种种原因,多数没有铸造发行自己的钱币,因此少数几个 农民起义政权的钱币就成为钱币收藏中的珍稀品。 据载,最早的农民起义钱是北宋初淳化年间李顺所铸的应 运元宝。李顺是四川人,于公元993年与王小波一起率众 起义,王牺牲后,成为起义领袖,自称大蜀王,建元应运, 铸行应运元宝铜钱和应运通宝铁钱。据考李顺大蜀国还铸行 过应感通宝和建国元宝钱币。
合背钱的妙用
北宋仁宗年间,1053年大将狄青率兵征讨广西侬智高政权, 因军队不习惯南方气候,人地生疏,士气不振,军心不稳.狄 青急中生智,他利用士兵相信迷信的习惯,当众卜卦,对全军 将士声明“如果苍天保佑我们取得胜利,那么我抛向天空的十 数枚钱币落地后,有文字的一面全部朝上,否则我们就尽快退 兵”,狄青将钱抛向空中,落地后果然全部钱文向上,狄青叫 人用钉子把钱钉在地上,待胜利回来再来取这些钱.将士们群 情振奋,奋勇向前,大败敌兵.回师时经过此地,将士们才知 原来都是合背钱-两面都是钱文.狄青利用将士们的迷信心理, 成功地鼓舞士气,赢得了胜利.
三国时期刘备在四川铸造的“直百五铢” 钱
方孔圆钱的地名钱文,最早的是蜀汉时期的背“为”字 的“直百五铢”。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取西蜀,因军 用不足,在益州犍为郡始铸 “直百五铢” ,背文“为”字 即铸地“犍为”。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安史之乱后,社会经 济遭到极大破坏,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武宗李炎下令 废天下佛寺.销毁铜佛像和寺庙各种法物铜器,用来铸造钱币, 并令诸道观察.增设钱坊,铸“开元通宝”,被称为“会昌开 元”。这种开元通宝的背面,除铸“昌”字代表年号外,都铸 有表示该钱铸造地(钱监)的地名,分别有京、洛、益、蓝、襄、 越、宣、洪、潭、润、兖、鄂、平、兴、梁、广、福、丹、桂、 永、梓、荆等22个造币州府。这一史实从侧面反映了唐武宗贬 佛、排佛的力度和解决当时流通中货币短缺、钱荒严重问题的 决心和举措,有一箭双雕之效。
古铜钱腐蚀后表面颜色的机理分析
古铜钱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古铜钱长期埋 在酸性(PH4-7)土壤中的锈蚀颜色一般呈绿色(颜色由苹 果绿--淡绿--中绿--深绿--橄榄绿逐渐进变化0,并产生碱式碳 酸铜[CuCO3.3Cu(OH)3]呈淡绿色,有时还会产生碱式硫酸 铜[CuSO4.3Cu(OH)2],呈橄榄绿色,并在钱表面形成稳定的 保护膜。由于锈蚀的厚度不同,锈的化学成份不同,含量多 少也不同,因此便会形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俗称松绿、 瓜皮绿、纯绿、绿漆古、靛兰绿等。这类锈蚀往往是全面腐 蚀和局部腐蚀的综合产物,同时还会产生电化学腐蚀。故钱 面会呈斑状、槽状及坑眼,又因有晶间腐蚀和选择腐蚀,铜 钱内部的锡、铅等易腐部份腐蚀掉,而使铜钱的比重减小就 变轻了,并产生微细的小针眼,使钱声变哑,绿锈从孔中产 生,俗称“入骨锈”。
“丝绸之路”是古代联系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的“桥梁”,正是因为东西方之间及沿线各绿洲点(贸易中转 站)对彼此商品贸易差价巨额利润的追逐,才保证了丝绸之路 的贯通,并使之不断地发展下去。因为是贸易之路,就存在商 品交换,就有货币流通,换言之,凡是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充当 了交换媒介的货币就应是“丝绸之路货币”。 钱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人的精神文化和物 质生活内容的重要实物。象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于阗国铸造的 汉佉二体钱(俗称“和田马钱”)、古龟兹国铸造的汉龟二体 钱、回鹘钱、察合台钱币、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 银币及贵霜钱币等都记录着 当时东西方国家的政治生活、经 济发展、历史文化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方圆之中融入 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是时代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晴雨表”,蕴 含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信息。
1.王莽"货布"与黄金分割率
0.618,黄金分割率,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 哥拉斯于2500多年前发现的。古往今来,这个数字一直被后 人奉为科学和美学的金科玉律。在艺术史上,在建筑、书法、 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充分体现,几乎所有的杰出作品都不谋 而合地验证了这一著名的黄金分割率,有人曾断言:“宇宙万 物,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总是最美的形体。”在秦汉时代,虽 然人们还根本不知道黄金分割率这个概念,但人们在制造用于 商品交换媒介的钱币时,黄金分割率的法则却早已体现了出来, 因为按这样的比例制造出来的钱币,最美观,而且用起来会更 加得心应手。
4. 钱币上的地名与地理沿革
我国的钱币以铸有文字为特征,体现着我国及东方货币文化的基本 特色。钱币文字有面文和背文.包括文字和纹饰,其中记载地名的钱文 即纪地钱在我国钱币中占育相当重要的地位。
战国时期,货币上出现的地名文字即达200余种。这些钱币上的 地名,几乎都是当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相当繁荣的都城、要邑及 边防重镇,或是具有重大政治军事纪念意义的发祥地。可以说,春秋 战国时期的一套钱文钱币,就是一本完整的春秋战国地名图。它对当 时各诸侯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大商业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对我国 古代地名及其沿革,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研究资料。
《孙子兵法》历经二千多年的传播,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特别是中国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的原理 原则历久而弥新,其价值不但影响中国的军事思想,也受到世 界军事家、Baidu Nhomakorabea治家的认可,已成为世界军事宝库的一颗明珠。 目前其应用研究内容已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指桑骂槐钱币
原典: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 行险而顺。译文:强大的慑服弱小的,须以 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刚强适度,可以获得拥 戴;坚毅果敢,可以令人信服。解析:"指桑 骂槐","并战计"之第二计。春秋时齐将军田 穰苴辕门斩庄贾,就是成功运用"指桑骂槐" 的典范。
3. 古钱的币材成分与金相分析
传统的古钱币鉴定,被认为是一门“眼学”,主要靠眼察 目验,大量经手钱币实物,在实践中摸索经验,鉴定的主要依 据来自钱币表面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通过观察钱币的器形、 文字、书法、纹饰,钱体的大小、重量,以及锈蚀的情况等等 来作出判断。而对钱币的内在状况一无所知。
科学家和钱币学家们合作,对历代古钱进行检测分析,了 解古钱的内在实质,包括它的合金组成情况,原材料的组合 和性能,而且通过大量实验数据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不同 钱币采用的不同原材料,把握它们不同的合金组成和铸造工 艺,以及循序渐进的演变规律,使钱币鉴定找到了内在依据。 X射线荧光分析古钱币金属成分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先进方 法,它具无损伤灵敏度高等优点。
6. 丝绸之路货币与古代东西方经济 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中国古代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通往 南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 丝绸制品经此西运,故名。汉武帝击败匈奴,巩固西北边塞, 西域得以沟通,张骞出使后,丝绸之路已更加畅通。丝绸之路 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各国间政治往来、文 化交流的通道。至今,丝绸之路仍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
清初钱币背文同时使用满汉两种文字纪地。有一式康熙通宝, 有人为便于记忆和研究,将其20铸局背文地名组合成一首诗: “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浙,台桂陕云漳。”
5. 单旗"子母相权论"与格雷欣姆定律
公元前521年,大臣单旗为劝谏周景王废除旧货币,发行 新货币,讲述了他对货币发行的许多见解,特别是其中讲到 了可以让不同面值的货币同时行用(“子母相权”)的观点, 对后世影响很大。仅就现存文献来看,在他以前,从来没有 人曾专门就货币问题发表过这样深入系统的议论。所以,单 旗被认定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货币理论家。 “子母相权”货币理论,比国际上通行的“格雷欣定律”早 了千余年.“格雷欣定律”也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律”。 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 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 与成色好的铸币在市场上一起流通,久而久之,成色好的良 币逐步退出流通转为储藏,而留在市场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 好的劣币。这样,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古铜钱化学成份分类
在古铜钱中使用最多的是青铜(纯铜(cu)与锡(Sn)的合金) 。 其次是紫铜钱(又称纯铜,古代含铜量约在96%至99%,呈紫红 色 )。到明清时期才使用黄铜钱(含锌3-40% )。古代俗称的白 铜钱实际上是含锡量多些而矣,基本上不是有意生产砷白铜钱, 明代以后就可生产铜镍合金 。
古铜钱埋在碱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古铜钱一般在 民间使用流通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久。就会锈蚀产生碱式硫 酸铜,后又埋在碱性土壤中(PH7-10)与还原类物质如有 机物糖类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氧化亚铜Cu2O呈深红色,还 会生成铅丹Pb3O4呈大红色。欲称朱砂锈,鸡血斑,枣皮红, 黄斑等。同时还保留部分碱式硫酸铜,故保存部分绿锈,所 以古铜钱呈红绿锈。同时也会产生局部腐蚀及电化学腐蚀, 所形成的微小针眼中也有红绿锈产生,欲称入骨锈。由上述 可知古铜钱必须先产生绿锈后才会还原而生成红锈。故是红 锈盖绿锈。在沙中则形成“干沙锈”即绿中有沙并有黄、红 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