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广播新闻编辑必备能力论文

也谈广播新闻编辑必备能力论文
也谈广播新闻编辑必备能力论文

也谈广播新闻编辑必备的能力

广播电台作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

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电台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新闻编辑的重要职责是每天要综合处理来自本台以及其他渠道的稿件,针对这些观点各异、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或快或慢的稿件,对其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内涵作出准确评估,再决定取舍,并加工裁剪、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性强的精神食粮。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些能力。

一、选稿审稿的能力

一是要正确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党的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视导向为生命,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自觉地同党的政策保持一致;各级电台要服从并服务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准确、鲜明、生动、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心声;必须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去观察新事物,认识新事物,发现新事物,一切报道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为党和人民服务。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编稿过程中,要严把政治标准

广播新闻编辑稿件

0506 声音 昨天下午,农夫山泉在北京就产品标准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与《京华时报》记者就标准问题进行了激烈争执,现场发言屡被打断。不仅于此,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在发布会指责北京“环境”问题,表示将放弃北京10万用户市场,称尊严比金钱更重要。 无锡特大制售假羊肉案嫌犯交代,用狐狸作为代替原料,因为真羊肉赚得少,狐狸肉赚得多。在问到是否使用老鼠肉作原料时,卫某当即否认。“没有,以人格担保,绝对没有。”对此有网友反问道:你还有人格吗?! 一元一套的消毒餐具,真的卫生吗?近日,记者暗访了成都多家消毒餐具公司,发现消毒餐具加工尝竟垃圾满地污水横行,而且社区干部直接参与办厂,辖区餐馆不得不用、卫生部门的整改意见始终无法执行,得到的答复竟然是“有点苍蝇是正常的”“啥健康证?听都没有听说过” 近日,宁波牛奶集团有限公司虚标生产日期超过3.2万盒牛奶事件引发媒体的关注。随后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处理结果,其中包括按照违法事实处罚限额的最高限度罚款441000元。对此有网友评论认为:食品安全不可小觑,它关乎到几代人的生命。“罚款44万对这样的企业简直是毛毛雨啦,应该重罚,起码罚他个一无所有。” 而谈及对整个事情的看法时,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垄断企业,消费者只能忍,没有别的出路,我很生气,但是没办法。 19年前,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意外地“铊”中毒近段时间再次引发媒体热议,昨天下午,朱令的妈妈,72岁的朱明新女士接受媒体专访的时候表示,朱令是我的孩子,而且是好孩子,正风华正茂的时候差点就没命了。我挺恨投毒者的。我一定会继续申请信息公开的,希望能有一个结果,给朱令一个交代。 4月26日,中国远洋董事长魏家福主持中国远洋临时股东大会时说,“2012年中国远洋公司业绩再次出现严重亏损,经营管理层工作虽然经过努力,但没有做好,我们感到很惭愧。”这与他早先表态形成鲜明对比。当时魏家福说:“如果像个别股民骂的那样坏,我还能跟领导人参加金砖五国会议吗?” 上市公司年报发布接近收官,各类盘点榜单也相继出炉,业务招待费的排名最为引人关注,因为名列前十的绝大多数都是央企。其中,中国铁建以8.37亿元的业务招待费雄踞榜单首位。对于人们的质疑,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总裁职务的高管赵广发,在做出回应时情绪激动,都是些胡扯淡的事,不用管!有的费用比这个还高呢,他们就是账目出的有问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总复习名词解释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敦煌进奏院状 即现在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官报,是199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现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 宋代小报 “小报”始见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是当时对非官方纸的习惯性称呼,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小报”本身并没有言论,只是通过他所选刊的文件和消息来表示他的倾向,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读者范围很广,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它是中国民办新闻事业的开端,也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开端。 黄皮京报 清代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早期报房出的报纸,一般没有报头,也没有封面。同治以后各朝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普遍加了封面,大部分封面使用黄色连史纸,因而被称为黄皮京报,普遍有了报头。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皇帝谕旨和臣僚奏章三大部分。它是臣民们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主要信息来源。其读者在清代的早期和中期,绝大部分是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时务文体 一种“报章文体”,指维新派报刊开创的一种新的、不同于盛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的一种通俗浅近的报刊政论文体,具有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的特点。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的最好,所以称为“时务文体”。后来,又因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更加成熟,所以又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黄远生的“四能”说 1914年,他在回顾自己的新闻生涯时认为,新闻记者应该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所谓“能想”,就是“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所谓“能奔走”,就是“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所在,以时访接”;所谓“能听”,就是“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所谓“能写”,就是“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风度”。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全面总结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状况,并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未来规划。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二十多年来新闻传播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层次的教育,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其中新闻学209个,广告学232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46个,编辑出版学50个,传播学24个;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据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基地主任童兵教授介绍,在经过十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后,目前全国共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123个,其中新闻学60个、传播学63个;博士点19个,其中新闻学10个、传播学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另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涂光晋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中心黄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胡正荣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张金海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建伟教授根据此前的调研,分别就国内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做了专题报告。综合各专题报告的统计,目前各专业师资情况如下表: 总体而言,各专业的师资状况呈现出高职称、高学历和年轻化的特点;在研究方向设置及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研究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原始人群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他们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语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了哪些新闻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烽烟;旗鼓 唐代官报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情况如何? 1)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2)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 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 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1813 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 年1 月15 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842-1860 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 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1861 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9 世纪50 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60-70 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 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90 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新闻事业史论文

浅析宋代小报产生及盛行的原因 [摘要]:自唐朝出现我国最早的报纸以来,政府越来越重视信息的传播。然而,当时的报纸大多是朝廷办报。到了北宋初年,小报则以民报的身份出现,它首次打破了官方控制报纸及信息传播的封锁,并逐渐被市民所接受。因此,它在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中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在宋代积贫积弱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小报能够突破官方封锁而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宋代小报古代报纸 我国的古代的官方报纸产生于唐朝。到了宋代,官方报纸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代的官报体系也进一步得到改革和完善。朝廷将唐代由各藩镇自置的进奏院归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传报组织系统,通过“进奏院状”、“邸报”的两级形式进行传播,传报范围到达州县。但也在这个时期,作为与之相对的非官方报纸——“小报”开始在民间出现。 所谓“小报”,是当时民众对这类与封建官报有较大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它是指一种未经审查,以刊载时事政治信息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的,甚至是非法的报纸。因为官方报纸——邸报所反映的完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所报道的内容严格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控制,在如此严密的舆论控制之下,普通民众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反映民众心声、民众要求、民众意志的报纸,于是,小报诞生了。它的产生和盛行,标志着我国民营商业性报纸开始萌芽,第一次突破了朝廷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且有了自己的传播系统,带有了商业的性质,是我国古代新闻传播史上一个全新的现象。 然而,为什么在宋代这样一个战乱不定、积贫积弱的朝代,小报能够突破朝廷的封锁控制进而走向繁荣呢?通过对宋朝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产生进而繁荣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宋朝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官方报纸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时事的了解。 宋朝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这320年间,周边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交流中,逐渐加强了民族意识和政权意识,巩固政权建设。而宋代边疆有事时,每派宦官建军,多方牵制,使得将帅不能灵活应变。斥资养兵,却不得其用,被动挨打,屡战不胜。南宋时期更是积贫积弱,“冗兵”、“冗官”、“冗费”。致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阶级矛盾突出,农民起义不断。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改革派和守旧派的斗争更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全面总结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状况,并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未来规划。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二十多年来新闻传播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层次的教育,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其中新闻学209个,广告学232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46个,编辑出版学50个,传播学24个;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基地主任童兵教授介绍,在经过十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后,目前全国共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123个,其中新闻学60个、传播学63个;博士点19个,其中新闻学10个、传播学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另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涂光晋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中心黄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胡正荣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张金海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建伟教授根据此前的调研,分别就国内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做了专题报告。综合各专题报告的统计,目前各专业师资情况如下表: 总体而言,各专业的师资状况呈现出高职称、高学历和年轻化的特点;在研究方向设置及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研究方向设置宽、窄不一,而且仍有扩展的趋势。调查者认为,这种趋势反映了学科建设的繁荣,但繁荣背后潜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科边界的模糊。例如,大部分学校将广告学专业归属于新闻传播学,但也有不少院校依托于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学科;编辑出版专业在不同院校分属于出版编辑、出版发行、文艺学、新闻传播学、纸浆造纸工程、图书馆学等;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与边界不清也导致传播学科专业特性不清、课程体系缺少规范以及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含混。 二、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建议与对策 1.关于优化学科结构 学科结构的调整是本次会议的热点和焦点,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一种意见认为目前新闻与传播学下设两个二级学科,整体结构偏小,建议通过修订二、三级学科目录、增设二级学科以调整结构、夯实中坚力量。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学科边界,回应其他学科的蚕食之势,维护本学科的整体权益。胡正荣教授认为目前广播电视专业与社会的互动进一步密切,学科发展态势良好,已有几年一级学科授权单位自主设置了广播电视学博士招生方向,应当将其设置为二级学科,有利于学科内涵的建设。张金海教授、厦门大学黄星民教授等建议,将广告学提升为二级学科,既将其专业归属明确到新闻与传播学,也可为广告学的发展

也谈广播新闻编辑必备的能力

也谈广播新闻编辑必备的能力 关于《也谈广播新闻编辑必备的能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播电台作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电台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新闻编辑的重要职责是每天要综合处理来自本台以及其他渠道的稿件,针对这些观点各异、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或快或慢的稿件,对其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内涵作出准确评估,再决定取舍,并加工裁剪、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性强的精神食粮。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些能力。 下载论文网 一、选稿审稿的能力 一是要正确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党的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视导向为生命,把正确导向放在

首位,自觉地同党的政策保持一致;各级电台要服从并服务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准确、鲜明、生动、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心声;必须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去观察新事物,认识新事物,发现新事物,一切报道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为党和人民服务。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编稿过程中,要严把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选择新闻稿件首先要从政治上着眼,正确地把握好新闻的舆论导向。 二是要紧扣主题,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也要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满足受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视听兴趣、欣赏水平也发生变化,人们不仅有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逐步加大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需求。因此,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不仅要在衣食住行上做文章,更重要的还是要贴近受众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为受众提供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三是要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广播新闻编辑应具有突出广播特点的能力。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树立本台新闻节目的个性。办出自己的特色。电台的新闻

论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

论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 摘要:近年来,网络媒体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主流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的影响已深刻地渗入到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式。一个网站能否取胜,不仅取决于形式的独特新颖,更在于网站内容的引人入胜,这就要求网站编辑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本文主要论述网络编辑应具备的六大职业素养,进而提高网络编辑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网络编辑;职业素养 网络编辑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在本质上与传统媒体是一样的,对网络编辑和传统媒体编辑所要求遵守的基本标准和原则也是相同的。网络编辑的职能首先是对网络信息的处理,这包括信息的采集、筛选、分类和加工,对处理好的信息再通过网络途径发布。网络信息的采集主要是利用搜索引擎从网上收集信息,如百度、谷歌等。网络编辑在收集到丰富的信息素材后,需要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筛选出各种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可以按照题材及内容分类,也可以按照新闻文体分类,还可以按照各类素材表现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字、图片、图表、动漫、音频、视频等类型。再对采集后的信息再进行加工。然后对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再通过网络发布出去。其次,网络编辑需要对内容进行把关,要把握好政治关、事实关、知识关、修辞关。网络编辑既要吸引受众阅读,又要进行正确引导,消灭虚假新闻,传播积极健康、可信有序的信息。 网络新闻编辑应该是思想清晰、分析和整合能力强,掌握传统和现代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而言,一个合格的网络编辑要具备以下职业素质。 一、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网络编辑作为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的中介,不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担负着联系网民、培养网民、动员组织网民的重要任务,更是一位思想者。网络编辑首先是编辑,就要具备传统编辑所具有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网络媒体是综合的多媒体,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因而网络编辑超出以往的编辑范畴,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编辑活动属文化事业,以建构文化为目标,以传承文明为己任。编辑在人类文明传播、积累和发展中肩负着组织、促进人类精神生产的重任,同时也具有发现和培养精神生产力的作用。网络媒体的受众和影响力在日渐扩大,内容上的任何偏差和失误都可能被几何级数地放大。历次调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 一、逻辑元点 1、“新闻”:中国新闻史 新闻的定义: (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1、“传播”:中国传播史 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2、“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 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3、“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 1、本体范式 (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 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这本著作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该书汇集、考证了大量的史料,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据此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始创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经营时期。这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解放以后中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摒弃。惜乎! B、回归——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试图探索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使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能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历史分期:近代报业开创时期(1815—1845年)——外报垄断时期(1845—1895年)——民族报业勃兴时期(1895—1911年)——新闻事业职业化与多元化时期(1911—1927年)——新闻事业两极对峙时期(1927—1949年)。 2、革命范式 (1)特点以评述中国新闻事业在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为主脉络,对有关史实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换言之,这中历史分期法缺乏被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 (2)历程 A、源起——《中国报刊史教学大纲》(1955年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新闻班编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号召知识分子和文化学术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学术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批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2、《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葡萄牙文,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出版。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一年后因为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 3、《广州纪录报》: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是一张商业性报纸,但也广泛刊登时事新闻和平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关心中国新闻,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持强硬政策。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8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是一份宗教性质报刊,但刊载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居次。该报大量介绍西方、东南亚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吻合。 5、《香港公报》:即《香港钞报》,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创刊。 6、《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德报纸,1845-1974,历史129年。创办人兼主笔是英国出版商肖德锐,英商德臣也参与创办事宜,后独家拥有该报产权。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德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7、《孖剌报》:香港最早德英文日报,1857年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941年因日本侵占香港后停刊。 8、《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9、《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在香港创刊,由孖剌报馆创办,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早期的主要编辑是广东人黄胜。 10、《字林西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64年由北华捷报馆(字林洋行)的《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而立。内容上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登方面文字,但开

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复习资料整理

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复习资料整理 第1章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与基础 1、自变量:能够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成为自变量。 (研究者控制下系统地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依赖于其他变量但它本身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被观测的对象。) 第2章研究的步骤、要素与质量 第1节研究过程 (一)选择研究课题 (二)确定课题价值 (三)回溯研究文献 (四)提出假设 1、理论假设:假设是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正式陈述,它能够用数据加以验证。因为假设实际上是研究者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变化规律等要素的理论描述,所以也被称为理论假设。 2、研究假设:研究者根据相关理论和事实,针对可能的结论所提出的关于某些因素或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的还未证明的陈述或主张,也称备择假设。(通常呈现为变量之间的关系) 3、零假设:又叫原假设、虚无假设、消解假设,是研究者想要搜集证据予以证伪的假设,是按照统计检验的原则而陈述的假设,一般用H0表示。 4、假设检验:事先对总体的分布情况作出一个零假设,然后利用抽样的样本信息判定是否接受这一零假设。 (五)获取数据 (六)数据分析与阐述 (七)呈报结果 (八)计算成本与费用 第二节研究要素 1、概念:通过概况特殊现象和问题,总结相关情况抽绎出的抽象观念或术语。 2、概念化:将模糊、抽象的概念和术语具体化、精确化的过程。 3、操作化:在概念化的基础上,建立程序或一组指标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目的在于运用变量的不同属性对事件或现象做出客观描述。(操作化步骤以后的概念就是所谓的变量) 4、变量与属性:属性是现实中某一客体的特征或特性,而变量则是这些属性的逻辑组合。变量往往有一组与之对应的属性。 第3节测量层次与质量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浅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作者:————————————————————————————————日期: 2

浅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作者:赵文腾 时间:2011年11月

浅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摘要】本文从如何把握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编辑,新闻编辑组织指导,编辑对DV拍摄素材的运用,编辑中模糊化处理,后期控制指挥五个方面的技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个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既包含了编辑的价值判断,也体现了编辑的意图或思想,编辑工作是整个新闻媒体的司令部和“灵魂”。作为新闻编辑要从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角度作出准确评估,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可视性强的精神食粮,使有限的新闻资源焕发无限的生机,在当前新闻活动中,新闻编辑工作技巧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把握好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排是一门艺术,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舆论指导思想和具备敏锐的新闻感觉,同时还须掌握一些必备的技巧,要通过合理巧妙搭配,排列实现整体优化,在编辑上必须注意研究听觉规律,在明确、有趣上下功夫。同报纸稿件的标题相比,广播电视新闻稿的标题要求拟得更实在更新鲜。如果标题不能完全鲜明的表现稿件的主要观点,最好在主标题下加副题,进一步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广播稿的标题要做得生动、形象,让

人有回味的余地,同时又是醒目而鲜明的,如果能在听众换台的空档凭借一个标题就能把他们吸引过来的话,那么这样的标题就是成功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曼切认为,好的导语应该具有这样的魔力,导语一唱歌,读者就跟着哼哼。广播新闻的导语跟报纸新闻的导语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它像报纸新闻的导语一样要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中心突出、具体形象。广播新闻的导语尽可能只突出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而把其它事实移到主体中交代,力求把导语写成一句话。导语中涉及到的新闻事实越少,导语就越简练。 广播新闻的结构形式是由广播新闻的特点决定的。广播新闻要吸引听众有听下去的欲望,结构上就要有自己的特点。如果采访对象有两人,报纸新闻可以对双方的讲话内容穿插介绍,形成一种对话的结构。而广播则只能以人来划分内容,不在一个人的讲话中穿插另一个人讲的同样内容,常常是将一个人的话介绍完了再介绍另一个人的,这种将讲话头绪简单化的结构要求是广播新闻的特点。 二、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应该对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

浅论网络新闻编辑职业素养的四个加强

浅论网络编辑职业素养的强化 摘要: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包含多个方面的指标。但就目前网络编辑职业素养的实际,还应该在如下五个方面进一步的强化:一、高尚其人格;二、渊博其知识;三、精通其技术;四、野蛮其体魄;五、强悍其原创。 关键词:网络编辑;职业素养;强化 网络编辑,是网站内容的设计师和建设者,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然后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发布,并且通过网络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是个编辑当道的时代。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决定了网络媒体的未来。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包含多个方面的指标。从知识职业素养来说可以包括:掌握一定的新闻学理论,对网络媒介的特征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并能掌握其发展的脉络,以及和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掌握一定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对网络媒介的传播特性有深入的了解;系统的掌握新闻编辑知识,重点掌握网络新闻编辑的知识;掌握文、史、哲、经、法等方面的知识;适当的掌握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掌握网络及其相关知识;掌握公共关系和广告知识。从能力职业素养来说:扎实的编辑业务能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娴熟的网络应用能力;较强的互动能力;较高的外语能力。从素质职业素养来说: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有健康的体魄,能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具有更新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大局、整体观念,有协作和沟通的意识。但就目前网络编辑职业素养的实际,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一、高尚其人格 根据《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网络信任度的统计:对于信息信任,目前,84.3%网民认为互联网是其最重要的信息渠道,但只有48%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比电视更高。对于交易信任,网民网络交易信任水平偏低,仅有29.2%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安全的,不到四成的网民愿意在网络上填写真实信息。据此,可以说大部分网民还是倾向于认为网络内容可信度一般。因此有人断言网络编辑是“最悲哀的编辑者”。这道出了一个沉重且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造成这一现状至少有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把关权的分散与缺失。在网络传播中,“把关人”传播信息的权利几乎完全被大众分享,在网络空间里,编辑的权威被解构了,编辑活动赖以生存的传统的编辑体制动摇了。由于把关权的分散,因此,网络编辑能够把握的空间日渐萎缩,有些信息无法去把关。同时网络信息本身的广博性对把关人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网络编辑如何在涉及诸多领域的信息中有效地去伪存真,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有个时候是无力去把关。二是市场因素的影响。互联网是在市场中建立起来的,网络编辑出于营利等考虑,缺乏应有的严肃态度,有意或无意组织一些虚假、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来换取点击率,博取注意力经济。现今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色情、暴力等信息,对于社会和受众,是严重的伤害;对于网络编辑也是致命的毒瘤,严重影响了网络编辑的形象。因此网络编辑如何有效防范各类不良信息的传播,在意识形态、舆论导向方面掌握好分寸,是整个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古语云:其身正,有令必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此,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网络编辑的人格修养。网络编辑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才能抵御名利的诱惑,才能自觉维护新闻的真实、客观,新闻的公平、正义。网络编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格素质,才能深刻领会新闻信息真实性、客观性等理念的真正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

一、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和“韬奋精神” 1.什么是“韬奋精神”? 答: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2.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答:(1)1926年主编《生活》周刊,从此开始新闻生涯; (2)1934年2月10日,《新生》周刊创刊,杜重远主编。 (3)1933年7月—1935年8月,游历欧美多个国家,撰写新闻通讯30多万字,后来汇集成《萍踪寄语》。 (4)1935年3月27日,邹韬奋回国,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鲜明地提出“团结抗日,民主自由”的主张。 (5)1936年3月7日,生活书店创办《永生》周刊,作为《大众生活》周刊的继续。 (6)1936年6月7日,《生活日报》在香港创刊,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张日报。 3.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答:第一,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第二,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第三,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形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 第四,文风要“明显畅快“。 第五,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第六,新闻工作者应“视事业如生命“,有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新闻属性的讨论及取得的共识有哪

些? 1979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会议围绕“文化大 革命”中新闻工作所犯的错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讨如何蒋新闻宣传工作的 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 三、新闻总署是怎样的一个机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是国务院主管新闻出版事业 和著作权管理的直属机构。在著作权管理上。以国家版权局名义对内对外单独 行使职权。 四、政论文体与报章文体 1.《循环日报》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 特点: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感情,后来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份以刊载政论著称的报纸。 王韬是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王韬的政论文章汇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2.维新派报刊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报章文体。这种文体首先是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运用的,但当时没有形成气候,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 特点: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传播媒介的界定 2.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效果与效果研究 2.媒介与说服 3.媒介与议程 4.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编辑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编辑 摘要目前,我国广播媒体正处在振兴、崛起、自强和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 良好成长期,也处在激烈的媒体竞争期。其要在新形势下获得生存空间,就必须 探究各种新方法、新理念。广播新闻编辑要做好本职工作,承担起广播媒体的社 会责任。关键词广播新闻编辑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台的“立台之本”,是电台节目的“重中之重”,亦被称之为广 播的“支柱”。作为广播编辑,要注重编辑技巧的多样性,多创精品,满足受众的 需求。 一、强化广播新闻的时效性 新闻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新闻敏锐感和政治责任感。广播新闻采编是一项时 效性很强的工作,应当努力做到在事情发生的同时或发生以后就马上报道,尽最 大可能增加“今天”、“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为此,电台要建立一整套 从稿件采写到编发的“抢时间”工作流程,做到快采访、快写稿、快编稿和快播出,做“全天侯”24小时的编辑记者。电台每天从凌晨到深夜有许多档新闻节目,可以 不断报道最新收到的消息,遇到特别重要的大事,电台可随时停播其他节目播送 重要新闻。让听众及时听到丰富多彩、简明扼要的最新消息,才能发挥广播所长,增强其在媒体中的竞争力。 二、增强头条新闻的指导性 新闻节目中,领导活动、会议报道是常规报道,但并不是所有的领导活动和 会议报道都有头条价值。选择头条新闻,要破除5种思维定式:1.过分强调对中 心工作的指导,忽视对中心工作以外的指导;2.习惯于大而化之的笼统的指导, 忽视具体化的有个性特点的指导;3.看似重视思想性,实际上还是具体的业务指导;4.重视狭窄范围的指导,忽视广泛意义上的指导;5.比较习惯于采取直接体 现什么精神的生硬的指导,忽视循循善诱的指导。笔者认为,那些围绕大局、弘 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就、新风尚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 映群众关心问题的新闻才应上头条。 三、提炼新闻提要的鲜活性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恰当运用修辞,能增加标题的文采和吸引力。广播与报 纸不同,它没有标题但广播可做“提要”。如何做好“提要”,对吸引听众,实现新 闻节目的整体价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从全局着眼,选择最重要的、最新 鲜的、最吸引人的和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新闻写提要,在准确、鲜明、生动、简洁、清楚上下功夫。听众听了这样的提要能了解新闻的意义,了解电台对这一新 闻事件的态度和立场。因此,有人说,好的新闻提要是“一句话”的评论,起点睛 作用。 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具备创新精神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包括多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创新。要做到内容创新,需要广播新闻编辑加强对报道主题的选择,增 强与民生有密切关系的题材,争取播报更新鲜、更深入细致的新闻。要有平民意识,贴近民生,做到扩大信息源,扩大信息层次,满足听众日趋复杂多样、不同 层次的兴趣和需求。二是形式创新。只闻其声,不见其画面是广播的一个弱势, 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其他的优势。广播新闻可以加大新闻中的互动环节,如主持人 与记者电话连线互动、与听众电话联系讨论新闻热点或采用有特点的现场音响来 制作新闻,增强广播的感染力和可听性。三是策划创新。广播新闻要想吸引听众,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4.1 结构脉络图

4.2 本章要点详解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1.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东南亚,19世纪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这一批报刊主要有三种: ①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1854年4月22日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周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 ②《东涯新录》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

合刊的周报,出至1856年末停刊。 ③1856年12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第一份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于1858年停刊。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2)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外,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远涉重洋,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 ①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 ②南洋一带的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保皇派在海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创办报纸,进行保皇立宪的宣传。 (1)《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栏目丰富,门类清楚。所刊文字主要是尊皇攘后和君主立宪的宣传。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1901年12月21日,一场大火焚毁了报馆,报纸因此而停刊。 (2)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在横滨复刊。该报是梁启超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