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影像诊断
多发性硬化临床分型、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目标
多发性硬化临床分型、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目标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病变具有时间多发与空间多发的特征。
疾病分型结合临床表现,残疾进展及 MRI 影像特征将 MS 临床病程分型如下。
1. 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指患者首次出现 CNS 炎性脱髓鞘事件,引起的相关症状和客观体征至少持续 24 h,且为单相临床病程,类似于 MS 的 1 次典型临床发作,为单时相临床病程,需排除其他原因如发热或感染事件。
2. 复发缓解型 MS(RRMS)病程表现为明显的复发和缓解过程,每次发作后不留或仅留下轻微症状。
80%-85% 的 MS 患者疾病初期表现为本类型。
3. 继发进展型 MS(SPMS)约50% 的 RRMS 患者在患病 10~15 年后疾病不再或仅有少数复发,残疾功能障碍呈缓慢进行性加重过程。
RRMS 向 SPMS 的转化往往是缓慢渐进的。
4、原发进展型 MS(PPMS)10%-15% 的MS残疾功能障碍与临床复发无关,呈缓慢进行性加重,病程大于1年。
诊断MS 的诊断遵循 2017 版 McDonald 诊断标准。
治疗1. 治疗原则MS 一经明确诊断,应尽早开始 DMT 并长期维持治疗,推荐患者共同参与制定治疗决策,设立明确的治疗目标及随访计划,定期评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达到治疗目标。
2. 治疗目标全面控制疾病炎症活动、延缓残疾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修复,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国际上主要通过临床、影像、生物标志物 3 个维度定期监测评估,实现疾病无活动证据(NEDA),主要指标包括:临床复发(年复发率)、CDP(EDSS 评分)、MRI(新增 T2、钆增强或扩大 T2 病变)、脑容积变化减少每年 < 0.4%,此外神经丝轻链、认知功能评估(符号数字模拟试验)等指标也在逐渐成为可能的观察指标。
3. 具体治疗方法(1)急性期治疗MS 的急性期治疗以减轻恶化期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残疾程度和防治并发症为主要目标。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断依赖于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根据国际上的共识,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视力障碍、肌肉无力、共济失调、疲劳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符合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例如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多个症状,或者同一时间出现的多个症状。
2. 神经影像学检查,脑部和脊髓的磁共振成像(MRI)是多发性硬化诊断的重要手段。
在影像学上,多发性硬化患者常常出现多发性脱髓鞘病变,这些病变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广泛,有助于支持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3. 脑脊液检测,脑脊液检测对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脊液中可出现特异性的蛋白质和细胞改变,例如蛋白质的增加和淋巴细胞的增多。
4. 排除其他疾病,多发性硬化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例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脊髓炎症性疾病等。
通过仔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可以排除这些疾病,从而确保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多发性硬化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同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详细询问症状和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从而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康复训练: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复发和延缓病情进展
05
多发性硬化症的最新治疗方法
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 肢体麻木或无力 平衡障碍或行走困难
感觉异常或疼痛 疲劳或易疲劳 认知功能障碍或记忆力减退
诊断标准
症状:视力模糊、肢体麻木、平衡失调等
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部或脊髓病 变
脑脊液检查:发现特异性抗体
神经传导速度测试:评估神经传导速度
基因检测:发现与多发性硬化症相关的基 因突变
避免过度劳累和 精神压力,保持 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及时发现和 治疗疾病
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增强自信心 和自尊心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诊断标准:McDonald标准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神经系统疾 病进行鉴别
03
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原理 常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类型和特点 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免疫抑制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抗炎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的作用: 减轻炎症反应, 缓解症状
常用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非 甾体抗炎药等
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 等,用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 功能
04
多发性硬化症的非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通过 运动和锻炼来增 强肌肉力量和耐 力
职业治疗:帮助 患者恢复日常生 活和工作能力
语言治疗:改善 患者的语言和沟 通能力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一、引言脑白质病变是指在脑白质区域出现异常信号改变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脑白质病变包括多发性硬化症、脑血管病变、血管炎等。
通过影像学鉴别诊断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范围,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二、多发性硬化症的影像学特征1.病变的分布:典型的多发性硬化症病变呈多发性、广泛散布于脑白质区域,常见于髓被脑、视神经、颞叶等区域。
2.病变的形态:多发性硬化症病变可呈多形性,包括斑点状、斑块状、结节状等不同形态。
3.病变的信号:多发性硬化症病变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
病变周围可见到T1加权图像上的黑色环(Dawson's fingers)。
三、脑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征1.梗死灶:脑血管病变常表现为脑梗死灶,其影像学特征为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2.血管畸形:脑血管病变中的血管畸形可以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脑血管造影等技术来诊断和评估。
3.脑出血:脑血管病变中的脑出血在影像上可见为局部高信号区域,常伴有周围的水肿和脑血管扩张。
四、其他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1.脑炎:脑炎的影像学特征为弥漫性的脑白质异常信号改变,常伴有脑实质水肿。
2.过敏性血管炎:过敏性血管炎的影像学特征为多发的炎症性病变,常见于小脑白质区域。
3.遗传代谢性疾病: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白金能病、脑白质小梁发育不良等,其影像学特征在不同疾病之间存在差异。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多种影像学图像,如MRI、MRA、血管造影等,以及相应的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多发性硬化症: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主要特征是脱髓鞘现象,可导致多个不同部位的功能障碍。
2.脑血管病变:指对脑血管的结构及功能产生影响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
3.血管畸形:血管异常形态,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4.脑炎:指由于感染、免疫反应等引起的脑组织炎症反应。
5.过敏性血管炎:一种由于过敏原刺激引起的血管炎症反应。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神经内科。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青、中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多次缓解复发,病情每况愈下。
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
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多发性硬化呈全球性分布,不同的地区发病率不同,我国属低发病区,估计目前全球多发性硬化年轻患者约有100万人。
流行病学与地理分布、种族差异和移民影响有关。
二、临床表现:(一)视力障碍;(二)肢体无力;(三)感觉异常;(四)共济失调;(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六)神经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七)发作性症状;(八)其他症状:风湿病、类风湿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
三、检查:1、脑脊液检查:压力多正常,蛋白含量增高,以球蛋白为主。
主要检查有无免疫球蛋白及OB;亦可计算合并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而换算的IgG index:如果大于0.7,显示脊髓内制造免疫球蛋白。
事实上,脑脊髓液的发炎细胞及蛋白质虽然升高,但若发炎细胞>50/mm3、蛋白质>100mg/dl便要考虑其他鉴别诊断。
2、电生理检查:在发现亚临床病灶方面有一定的敏感度,可协助早期诊断,同时还可以观察多发性硬化的病情变化。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见病损部位有斑块异常信号。
四、治疗:迄今为止,尚无有效根治多发性硬化的措施,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急性期炎性脱髓鞘病变进展,避免可能促使复发的因素,尽可能减少复发次数。
(一)、免疫干预治疗:1、皮质激素:是急性发作和复发的主要治疗药物。
2、β~干扰素:免疫调节。
3、口服免疫耐受:本药耐受性较好。
4、免疫抑制剂:能减轻多发性硬化的症状,但对于MRI显示的脱髓鞘病灶无减少趋势。
5、单克隆抗体6、血浆置换疗法(PE)7、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二)、对症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些症状是由疾病直接引起的,有些则是由于功能障碍导致的,常使患者异常痛苦,影响日常生活,故应特别重视多发性硬化的对症处理。
多发性硬化mcdonald诊断标准解读
多发性硬化mcdonald诊断标准解读
第18页
修订关键点
7. 进行性孤立性硬化
(Progressive Solitary Sclerosis,PSC)
多发性硬化mcdonald诊断标准解读
第13页
修订关键点
2. 症状性MRI病灶可作为DIT和DIS证据
• 2010年标准中对有脑干或脊髓综合征的患者,症状性的 MRI 病灶不在MS病灶数统计之列;
• 而2017标准推荐无论MRI病灶是否有症状,都可算作 DIT或DIS证据;
• 研究显示,将症状性MRI病灶作为DIT或DIS证据,不仅 • 可提高诊断敏感性,而且不会降低特异性。。
客观的临床或 近临床证据
• 神经系统查体、影像学或神经生理学检查显示与CIS 的解剖位置相对应的症状提示。应谨慎将仅有患者
主观改变的症状作为当前或以前的疾病发作证据
多发性硬化mcdonald诊断标准解读
第2页
病灶
• T2加权或质子密度加权MRI扫描的高信号,长轴长 度至少为3mm
皮质病灶
• 大脑皮质的病变,通常需要特殊的MRI技术来显示这。 需要注意区分潜在的皮质损伤和神经影像伪影
DIS需具备以下2项中任何一项: a.4个CNS经典病灶区域(脑室旁、 近皮层、幕下和脊髓)中最少2个区 域有≥1个T2病灶; b.等候累及CNS不一样部位再次临 床发作。
多发性硬化mcdonald诊断标准解读
第8页
1+2 (1次临床发作+2个有客观临床证据病变)
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
通过MRI、CT等影像学手段,观察脑部和脊髓的病变情况,确定病灶位置和数量。
确诊与鉴别诊断
确诊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确诊多发性硬 化。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如脊髓炎、脑梗塞、神经根病变等,以避免误诊和漏 诊。
2023
PART 04
脑脊液检查
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细胞数量等指标,有助于 诊断多发性硬化。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增高和白细胞增多是 常见的表现。
血清学检查
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如抗核抗体、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等, 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但血清学检查的阳性率不高,需 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影像学诊断标准
MRI检查
临床表现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力障碍、 平衡障碍、言语不清等。
分类
根据病程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多发性硬化可分为缓解-复发型、原发进展型和继 发进展型。
2023
PART 02
诊断标准
REPORTING
临床诊断标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症状反复发作
多发性硬化患者会出现反复发 作的神经功能异常症状,如视 力模糊、肢体无力、感觉异常
特点
多发性硬化的特点是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后会有部分神经功能的 恢复,但也会遗留一些不可逆的 损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 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 免疫异常等)有关。
发病机制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免疫系 统的异常激活,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髓 鞘的损伤和脱失。
临床表现与分类
早期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症状、减 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预后。
医学影像-多发性硬化、病毒性脑炎DWI影像
+ 病毒性脑炎
ADC值与正常脑实质接近
多发性硬化:急性细胞毒性斑块
+ 【散发性脑炎】
+ 散发性脑炎又名散发性病毒脑炎、非特异
性脑炎及非典型性脑炎等。它是神经系统 常见的综合征之一,主要包括散发的、病 原一时不明的病毒性脑炎和感染后变态反 应性脱髓鞘性脑病等两类疾病,但临床上 难以区分。
+ MR表现:
+ 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DWI高
信号,出血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 号,晚期可见脑萎缩,脑软化。T1WIC+: 斑片状,脑回状强化。
ADC值稍高或稍 低于正常脑实质
ADC;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又称疯牛病或皮质 -纹状体-脊髓变性,是一种侵犯牛中枢 神经系统的慢性的致命性疾病,由一种非 常规的病毒——朊病毒(Prion)引起的一 种亚急性海绵状脑病,通常见于40-80岁 成年人,进行性痴呆,不过10%的患者可 存活过2年。
+ 朊病毒是一类非正常的病毒,它不含有通
常病毒所含有的核酸,而是一种不含核酸 仅有蛋白质的蛋白感染因子。其主要成分 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蛋白酶具有抗 性。正因为这种结构特点,使其具有易溶 于去污剂、有致病力和不诱发抗体等特性, 给患病动物及人类的诊断和防治带来很大 麻烦,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 重的威胁。
+ MRI检查: + ① T1WI正常。 + ② T2WI及T2FLAIR像可见脑萎缩,双侧壳核和尾状
核对称性均质高信号, + ③DWI对本病的显示有重要意义,优于常规T2WI 及T2FLAIR显像,大脑皮质呈彩带样高信号。 ADC 正常或稍升高。 + ④无增强效应。 + ⑤“棒球棍征”(变异型CJD),丘脑枕和丘脑背 内侧高信号。
(优质医学)脑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
二、分型
1、国际通用分型(四型) 复发缓解型 ;继发进展型;原发进展型 及进展复发型;
2、少见临床分型(两型)
良性型和恶性型(又名暴发型)
3、亚洲型
视神经脊髓型
4
1、国际通用分型
复发缓解型(RRMS):
MS的最常见病程类型,80%MS患者发病初期为本类型,表 现为明显的复发和缓解过程,每次发作均基本恢复,不留或仅 留下轻微后遗症。随着病程的进展多数在5~15年内最终转变为 SPMS。
进展复发型(PRMS):
MS的少见病程类型,约5~10%MS患者表现为本类型,疾病 始终呈缓慢进行性加重,病程中有少数缓解复发过程。
6
2、少见临床分型
良性型(benign MS):
为MS的少见类型,小部分MS病例在发病15年内几乎不遗 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恶性型(malignant MS):
又名暴发型MS亦为MS的少见类型,临床呈暴发性起病, 短时间内即迅速达到高峰,常导致严重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这2种类型作为补充,与国际通用临床分型存在一定交叉。
7
3、亚洲型
视神经脊髓型(OSMS):
对于亚洲人群,首发症状通常为视神经或脊髓受累症状, 而脑内病变并不具有特异性。为了强调亚洲人MS与传统的MS 不同之处,1996年,日本学者Kira首次提出了OSMS的概念。在 此标准中,作者主要强调了OSMS的受累部位为视神经和脊髓, 而无小脑及大脑症状。
Fast-FLAIR序列被认为是T2序列的补充,由于其对胼 胝体和近皮层病灶的高敏感性,一般建议行矢状面和 横断面扫描。
对于脊髓检查,建议使用短回波的梯度回波序列,以 减少横断面上脑脊液波动造成的伪影。脊髓背部的横 断面成像须采用长回波时间的快速回波序列T2加权序 列。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影像表现
21 M I 现 . R 表
( ) 脑 半 球 半 卵 圆 中心 , 室 局 围 白质 、 1大 脑
MR对不 同类 型、 同时期 MS病 灶 的多形 态 显示 与 患 不
者临床表现 的多 样性 和 复杂 性 是相 对 应 的 , 示及 证 实 了 展 M S病灶空 间和时间上的多发性 。MR对不 同发病时期 的 MS 患者进行检查有 利于观 察病 灶数 目的多 少 、 大小 的改 变 , 病 灶的稳定性 , 有无新 病灶 出现。增 强检 查有 助于 上述 观察 , 并能直观显示药物治疗 和生物 治疗 的效 果 , 进行评估 及调 整
MS的影像认识及诊断水平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信号强度表现 。( ) 干区病灶 I , 2脑 例 小脑病灶 1例 , 颈髓 病
灶 例 1长 T 2信号 , 增强后
呈小条片状强化 , 部分病灶边缘 状强化 。颈髓病灶 多位 于背
外侧 , 颈髓 轻度肿大 。
鄂 凤梅 . 守 贺
t… l_ I/
【 摘要 】 目的
共振影像资料 。结果
了解 多发性 硬化( S 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和诊 断价值 。方法 回顾 性分析 1 例 M M) 2 S患者的磁
在大脑半球 白质 区、 脑室周 围白质 区、 胼胝体多发 长 T 长 1 1 2信 号 1 例 , 1 病灶有 不同程度 强 磁共振 ( R 检查 M )
3 讨 论
MS是常见的主要发生于年轻女 性患 者的 中枢 神经 系统
白质区 的脱髓鞘 疾病 。临床 症状 主要 为 四肢无 力 、 痛 、 头 感 觉障碍等 。临 床表 现 具 有 多样 性 和复 杂 性 , 期 诊 断较 困 早
多发性硬化mr诊断标准
多发性硬化mr诊断标准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脑、脊髓和视神经。
MS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目前,国际上对于MS的诊断标准有多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2017年修订的麦克唐纳诊断标准。
首先,根据麦克唐纳诊断标准,MS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患者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这些病变必须分布在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其次,这些病变必须在时间上分布在不同的时间点;最后,必须排除其他所有可能导致这些症状的疾病。
这些条件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确保MS的准确诊断。
其次,对于MS的诊断,临床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M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视力障碍、感觉异常、肌肉无力、共济失调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符合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
此外,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也是MS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脑脊液检查、脑部MRI等。
除了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外,实验室检查也对MS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脑脊液检查可以发现蛋白质和细胞的异常,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同时,免疫学检查也可以帮助鉴别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之,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麦克唐纳诊断标准为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MS。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MS的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并治疗该疾病。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MS诊断应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表现的疾病。
MS诊断需符合以下条件:2.1.1存在CNS多发病灶,具有时间多发和空间多发的特点;2.1.2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相似表现;2.1.3存在免疫介导的异常反应,如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增高和/或免疫球蛋白G(IgG)的脑脊液/血清比值(Q值)的异常升高;2.1.4具有临床分型特点。
2.2诊断流程:MS的诊断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2.2.1详细了解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神经系统和全身系统检查;2.2.2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2.2.3进行脑脊液检查,包括蛋白质、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检测;2.2.4进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视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视神经诱发电位等;2.2.5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制定诊断方案。
3 MS的治疗3.1治疗原则:MS的治疗应基于病情分型、病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包括以下方面:3.1.1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1.2控制疾病进展,减少病损形成;3.1.3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康复;3.1.4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3.2治疗方法:MS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MS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3.2.1免疫抑制剂:如干扰素β、甲基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等;3.2.2免疫调节剂:如胞磷胆碱、丙种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等;3.2.3症状治疗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等。
3.3治疗进展性MS:对于进展性MS,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3.1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3.3.2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深静脉血栓预防等;3.3.3新药研究:如微生物疫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
多发性硬化影像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
多发性硬化影像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最常见类型,中青年人多见,致残率高,全球患者总数超过250万。
MRI 可以客观反映MS病灶和表现正常灰、白质的微观病理改变,协助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2001年国际MS专家委员会正式将MRI纳入MS诊断标准(McDonald标准2001版)。
MS的MRI诊断标准突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白质病灶的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的诊断核心地位。
MRI能支持和补充临床信息,为MS的临床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2016年6月,国内专长MS诊断和治疗的神经影像和神经内科专家基于文献总结和个人临床经验,确定了MS的MRI扫描规范、诊断标准,对儿童MS、高场MRI、皮层病灶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形成MS影像诊断的中国专家共识如下。
MS的常规MRI扫描序列以国际文献和国内临床实践为基础,专家组推荐诊断MS的常规MRI 扫描序列如下。
01头颅MRI:WI;横断面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横断面或三维(各向同性)T1WI;矢状面或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PD)-T2WI recovery, FLAIR)序列;注射对比剂至少5 min后进行横断面或三维T1扫描(图1-4)。
图1~4 多发性硬化(MS)头颅MRI扫描基本序列包括横断面TWI (图21)和质子密度(PD)加权像(图2),矢状面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3)和强化后的TWI(图4,注射对比剂后5 min扫描)1头颅MRI图像应具有良好信噪比,推荐首选三维图像采集,若不能实施三维图像采集,可以二维采集替代,推荐层面内分辨率应≥1mm×1mm,层厚≤ 3 mm。
推荐使用1.5或3.0 T MR,以提高MS病灶检出率。
MS的影像诊断解读
CT与病理表现
CT所见有环行强化的低密度区在病 理活检中可抽出黄色粘滞的液体, 镜下病理显示为小块脑组织坏死性 病灶被脱髓鞘区域包绕
其他表现
部分多发性硬化病人的 CT 扫描 呈正常表现(约18%),约半数病人 存在非特异性脑萎缩、脑室增大、 脑沟显著的CT表现(约45%)。
影像学表现
部位:大脑半球主见于侧脑室周围、额角、枕角 及半卵圆中心。也可见于小脑 。脑干多见于大脑 脚、四脑室底、导水管周围;脊髓病变主见于颈 髓,其次为胸髓。脊髓病变病人中约12%没有并存 颅内的硬化斑块。 病灶一般征象:大小不一,边缘清楚或模糊,散 在长椭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病变融合可有 明显占位效应。严重者可出现脑萎缩。
影像学表现
CT
部位:多位于侧脑室的额、枕角和三角 区周围以及半卵圆中心,脑干、小脑和 脊髓内也可受累,但CT上难以发现。 病灶数量:1~数个不等,大多为多发, 数量常与发病期长短及感觉神经损害程 度正相关。 病灶范围:直径常小于10mm,病灶大 时常可能有脑肿瘤假象。
影像学表现
CT
病灶形态:多呈椭圆形或长条形,长轴 与脑室壁垂直,与侧脑室周围白质内血 管一致。少数为环形低密度灶,罕见环 脑室低密度灶。
左箭头示脑内MS斑块,右箭头 示视神经累及。
影像学表现
MR
分期判断: 急性活动期: 病灶边缘模糊,T1WIGd- DTPA 增强,病灶明显均匀或环形强化; 脊髓病变伴有脊髓肿胀并强化。 静止期: 病灶边缘清楚,无强化,伴有脑萎缩。 脊髓病变可见脊髓萎缩。
静止期病灶
MS女性,42岁,可疑MS复发,T2WI示显著大脑白质多发高信号 灶,胼胝体体部萎缩,沿血管走行可见圆形病灶,增强扫描,胼胝 体见数个强化病灶(新病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NLI
15
CHENLI
右箭 头示 脑内 MS斑 块, 左箭 头示 视神 经累 及。
16
影像表现
MR
分期判断:急性活动期病灶边缘模糊, T1WIGd-DTPA增强,病灶明显均匀或环 形强化;脊髓病变伴有脊髓肿胀并强化。 静止期,病灶边缘清楚,无强化,伴有 脑萎缩。脊髓病变可见脊髓萎缩。
CHENLI
性分布多发斑片状低密度灶。
CHENLI
10
影像表现
MR
部位:大脑半球主见于侧脑室周围、额 角、枕角及半卵圆中心,重者病变融合。 脑干多见于大脑脚、四脑室底、导水管 周围;脊髓病变主见于颈髓,其次为胸 髓。严重者脑萎缩。
病灶信号:大小不一,边缘稍模糊,散 在长椭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可有 明显占位效应。
病灶范围:直径常小于10mm,病灶大时 常可能有脑肿瘤假象。
CHENLI
7
影像表现
CT
病灶形态:多呈椭圆形,长轴与脑室壁 垂直,与侧脑室周围白质内血管一致。 少数为环形低密度灶,罕见环脑室低密 度灶。
病灶密度:平扫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 强扫描病灶强化特征随疾病时期不同而 变化。
CHENLI
8
多发性白质梗塞: 血管炎: 转移瘤: 脑白质营养不良: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脑炎: 多发性胶质瘤:
CHENLI
25
CHENLI
26
CHENLI
3
概述
临床表现:20~40岁女性多见,临床特 征为症状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缓 解期长短不一。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可 出现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视神经 损害症状。脑部症状与病变相关性较差, 而视神经和脊髓病变与临床表现基本一 致。
CHENLI
4
检查方法
CT:常规检查,初步筛选,对硬化斑的 发现率约为42%~47%,常需要增强扫 描提高阳性率(脱髓鞘破坏了BBS,可 强化)。
MRI:目前最佳方法。对硬化斑的发现 率在95%以上。平扫难以区分急慢性, 增强扫描急性期信号增强。
CHENLI
5
影像表现
CHENLI
6
影像表现
CT
部位:多位于侧脑室的额、枕角和三角 区周围以及半卵圆中心,脑干、小脑和 脊髓内也可受累,但CT上难以发现。
病灶数量:1~数个不等,大多为多发, 数量常与发病期长短及感觉神经损害程 度正相关。
CHENLI
11
影像表现
MR
病灶特征:脑干者常呈斑点或小片状; 脊髓者呈长条形,与脊髓长轴相平行。 冠状位病灶呈条状垂直于侧脑室(“直 角脱髓鞘征”);胼胝体常受累(矢状 面多见萎缩)。脊髓病灶常位于脊髓侧 后部,长T1长T2异常信号,矢状面宽度 不超过脊髓横径1/2,长径不超过两个椎 体。视神经病变可见视神经增粗、信号 异常。
➢ 脊髓MRI可作为MS早期诊断的手段。
➢ MRI弥散成像提示白质损害。
➢ MRS用于MS鉴别诊断及分期。
CHENLI
22
左图T2WI脑脊液信号遮盖了MS斑块高信号,右图TURBOFLAIR序列显示清晰MS斑块。
CHENLI
23
CHENLI
左图 为 T2WI, 右图 为 FLAIR 序列
24鉴别诊断Fra bibliotek17MS女性,48岁,出现四瘫、共济失调和眼球运动障碍。 T2WI示显著脑萎缩伴脑室周围信号强度增高和双侧下行 性皮质-脊髓信号增高。
CHENLI
18
MS,女性,35岁。患右侧核性面神经麻痹和眩晕。 T2WI示邻近第四脑室右腹侧部分一小的高信号斑。
CHENLI
19
两例MS患者,箭头所指示为颈髓高信号病
影像表现
CT
分期表现 急性期:发病2~3周内,病灶CT值一般 较周围脑白质低10HU,增强病灶强化, 边缘或环形强化,部分延迟扫描方出现 强化。极少数可出现占位效应。
慢性期:一般为低密度,边界清楚;少 数等密度,可伴有脑萎缩。增强一般不 强化。
CHENLI
9
CT示脑室周围、前、后角和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内,对称
灶。
CHENLI
20
增强MRI矢状面(A)示延、颈髓肿胀,其内见沿脊髓纵轴 分布的斑片状强化灶;轴面(B)示脊髓内斑片状强化灶。
CHENLI
21
影像表现
MR
目前进展:
➢ 黑色T2(BT2):严重病例在丘脑、壳核、尾 状核出现异常铁沉积,呈T2低信号。
➢ 成像序列的选择:以FLAIR及FSE序列为优。 部分序列(如Fast-STIR,MRT)可探讨MS临床 表现。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诊断
CHENLI
1
概述
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简称 MS):较常见的脱髓鞘疾病,西方流行, 病因未明,一般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反 应或病毒性感染等因素有关。具有病变 发生时间的多发性和病变空间的多灶性。
好发部位:主要发生于脑室周围白质、 视神经以及脊髓的侧柱与后柱(颈胸段 常发生),脑干、小脑也可受累。大脑 皮层及脊髓灰质偶可累及。
CHENLI
12
MS女性,25岁,患弥漫性感觉障碍和反复性视神经
炎。T2WI示多个病灶。
CHENLI
13
轴面T1WI(A)和T2WI(B)显示双侧侧脑室周 围脑白质内,分布斑片、团块状异常信号灶,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CHENLI
14
箭头 示大 脑半 球内 多发 MS病 灶。
CHENLI
2
概述
病理:典型变化为髓鞘破坏而轴索完整, 分为两期
(1)活动或急性期:髓鞘崩解,血管周 围炎性反应,病灶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星形细胞增生。
(2)静止或慢性期:轴突破坏,胶原纤 维增生,形成硬化斑,血管周围炎症减 轻或消失。
静止和活动病变可交替发生或并存。新
鲜病变边界不清,陈旧病变边界清楚。 病程长者,脑组织普遍萎缩和脑室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