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与整理资料讲解
高中化学专题知识的归纳与整理(资料)
返回
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点:粗盐的提纯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除去SO42-
加入稍过量稀HCl,加热蒸发
加入过量的 除去Ca2+ Na2CO3溶液 和Ba2+
返回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除去Mg2+
返回
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不增、不减、易分离、易还原
一般回答的顺序为: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 象→得出结论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四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还原 2、四注意:除杂试剂需过量、过量试剂需除去、考虑加入试剂 的顺序、选择最佳除杂途径 3、化学方法:加热法、沉淀法、转化法、溶解法、团”的化学实验 1、加热法制氧气:
返回
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题型:1、任加试剂鉴别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一般考虑酸碱指示剂、强酸强碱、复分解反应、有机物一般考虑 加入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新制氢氧 化铜和氯化铁溶液等
3、不另用其它试剂鉴别: 方法:外观突破→加热或焰色反应→两两混合→互滴法 回答要领:选取试剂要最佳→不许原瓶操作→不许“指名道姓”;
所加碎瓷片的作用:防暴沸
返回
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点:三处涉及到温度计的化学实验 1、实验室制乙烯:
温度测计定的混水和银液球的插温在度乙,醇控与制浓温H度2S使O温4的度混迅和速液升的高液到面17以0℃下;,用以 2、实验室蒸馏石油:
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的略下部位,用以测定 蒸汽的温度。
返回
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点: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 1、有颜色的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2 、 具 有 刺 激 性 气 味 的 : F2 、 Cl2 、 Br2( 气 ) 、 HX 、 SO2 、 NO2 、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本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高三化学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
下面是高中高三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备考。
一、化学基本概念1.原子与元素:原子的结构、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周期表。
2.离子与化合物:离子的定义、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式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形式、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4.化学计量与电子结构:摩尔与质量关系、原子量与摩尔质量。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概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氧化数的计算。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条件、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
4.勃朗斯特(E)方程:电解质的溶解与电离度、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离子反应与化学平衡。
5.平衡常数计算:物质摩尔浓度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3.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4.表观活化能与反应速率:表观活化能的概念、表观活化能与温度的关系。
4.平衡与反应速率:平衡体系与反应速率、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五、化学体系的熵1.熵的概念与变化:熵的定义、反应熵与熵变、熵变与反应性质的关系。
2.化学反应的熵变:化学反应的熵变计算、熵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3.熵变与化学平衡:熵变与反应方向、熵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六、化学平衡与电子转移1.电荷转移与配位反应:电子转移的概念、电子转移反应的特点。
2.电子转移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
3.电子转移反应与化学平衡:电子转移反应的平衡常数、电子转移反应与温度的关系。
4.电解与电池:电解概念与原理、电解与化学变化、电池的基本概念。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解(最全版)教师必备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解(最全版)教师必备
本文档旨在提供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全面解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以下是各个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组成
- 原子质量与原子序数
- 原子的电子结构
- 原子的化学键
2.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
- 元素周期律规律
3. 化学键
- 离子键
- 共价键
- 金属键
- 解离键
4. 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的类型
- 反应速率与平衡
- 氧化还原反应
5. 酸碱与盐
- 酸的性质与反应
- 碱的性质与反应
- 盐的性质与应用
6.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纯物质与混合物
- 溶液与溶解度
- 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 气体的性质与实验室制备
7. 化学平衡
- 动态平衡
- 平衡常数
- 平衡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 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的应用
8.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
- 反应焓
- 熵的变化
-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9. 非金属元素
- 碳、氮、氧、硫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应用
10. 金属与合金
-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
- 合金的制备与应用
以上仅为部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详细的解析请参考教材或辅导资料。
希望本文档对教师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
(字数:约200字)。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代表6.022×10^23个基本单位。
-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
4. 溶液与浓度-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质量/升(g/L)。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给予者,碱是质子的接受者。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二、元素化学1. 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族至第2族和第13族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至第12族的元素。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通常不导电。
- 半金属: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的元素,如硅和锗。
3.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氢、碳、氮、硫、磷、氯、钠、钾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键。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几何形状的理论。
3. 晶体结构-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和固定熔点的固体。
- 晶格:晶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
高中化学全套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套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元素和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组)分类。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6.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7.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数量的粒子。
8.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
9. 酸碱与盐-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接受氢离子的物质。
- 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10.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相互转化。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要介绍常见元素(如氢、氧、氮、碳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2. 酸碱理论- 介绍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
- 酸碱指示剂、pH值的概念。
3.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 配位数、配位键、络合物等概念。
4.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介绍非金属元素(如硫、磷、氯等)的性质和反应。
5.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介绍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等)的性质和反应。
6. 无机化学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碳的杂化、碳链和环状结构。
- 官能团的概念。
2. 烃类化合物-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能够直接与人类生产、生活结合的自然科学,为我们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高中阶段,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之中。
为了帮助广大化学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的归纳。
一、化学元素、化合物及其性质1.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元素是指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的,具有独特性质的物质。
2.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种;化合物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两种。
3.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必须守恒。
4.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态、密度等,而化学性质则包括反应性、稳定性等。
二、通用化学反应1.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改变的反应,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发生氧化作用,至少有一种物质发生还原作用。
3.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个离子置换另一个离子时所发生的反应。
例:金属单质加上一种溶液,产生另一种金属离子和一种新颜色的气体。
三、离子反应1.电解和电沉积电解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使用直流电源或外加电势,将化学反应产生离子沉积于极板的现象。
而电沉积则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阳极离子被氧化,在阴极形成电荷的负电子沉积少数溶液的单质离子,形成一个无电荷荷物质。
四、反应的速率1.因素影响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物质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2.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可以刻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描述方式可以写成:速率=自由度数(反应物)(反应物)…。
3.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指描述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具体相互作用关系的模型。
五、气体和气体化学1.气体识别气体的识别主要有可燃气体、不可燃气体、氨等。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有 118 种。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溶液等;纯净物则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铁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生锈等;物理变化则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改变,如蒸发、凝固等。
4、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二、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如氢元素用 H 表示,氧元素用 O 表示。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₂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CO₂。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它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还能反映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和粒子个数比。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较多量液体可直接倾倒。
2、物质的加热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3、仪器的连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将玻璃管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
4、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气体的制备1、氧气的制备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氯酸钾。
高中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元素: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简单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按一定的化学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3.化学式: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简明符号。
4.化学反应: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原子结构的改变,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摩尔:相当于物质中包含的量,即单位物质的数量。
二、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1.原子序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
2.电子结构:原子中带电子的电子云的组合方式。
3.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
4.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元素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等。
5.元素周期表:由元素原子序数排列而成的表格,按周期性规律排列元素。
三、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键: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间共享一定数量的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3.分子:由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离子或分子的微粒。
4.分子式:由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化合物中分子的构成。
5.分子构象: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
四、化学反应基本规律1.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2.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转化速度的比率。
3.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浓度达到常数值的状态。
4.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之比。
5.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五、酸碱反应1.酸性物质表示:在水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化合物。
2.碱性物质表示:在水中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盐的定义:由酸和碱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
4.酸、碱、盐的性质与用途:如酸和碱的腐蚀性,盐的脱硝功能等。
5.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化学反应产生中性溶液。
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作用定义:物质失去电子的化学反应。
2.还原作用定义:物质获得电子的化学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单元:包括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电位等。
高中化学讲解
高中化学讲解高中化学讲解: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主族和副族的性质和特点。
了解元素周期律在元素性质预测中的应用。
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分子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相互作用。
3. 化学反应原理:理解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极反应等基本原理。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速率控制和平衡状态。
4. 物质性质与变化: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了解酸、碱、盐、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理解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方法。
5. 有机化学: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掌握烷烃、烯烃、醇、醛、羧酸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和反应机理。
二、化学实验操作1. 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试剂的取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实验安全等。
2. 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评估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和计算方法,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科学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能够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按照规范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清晰表达实验思路和结论。
三、化学思想方法1. 结构决定性质: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结构预测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联系实际: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生产相联系,了解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绿色化学:树立绿色化学意识,了解化学实验的环保要求,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讲解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讲解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我们将掌握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以及理解化学实验和现象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讲解,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并记忆这些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
常见元素有氢、氧、碳等。
2.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例如水(H2O)是氢和氧的化合物。
3.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和盐混合形成的盐水就是混合物。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例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必须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
三、原子结构和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核而运动。
2.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质量数为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3.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包含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四、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化学键:化学元素之间形成的连接,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 共价键: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3. 分子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粒子。
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2. 平衡反应:当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六、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通过转移电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其中被氧化的物质称为还原剂,被还原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2. 氧化数:用于表示元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情况。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4)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碳元素包含^12C、^13C、^14C等不同的原子。
- 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蒸馏水。
-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
- 酸、碱、盐、氧化物:-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如HCl、H_2SO_4。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_2。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_2CO_3。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MgO。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组成。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_2 +O_2{点燃}{===}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3. 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 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mol)。
- 阿伏伽德罗常数(N_A):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mol^-1。
- 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例如,H_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 气体摩尔体积(V_m):在标准状况(0^∘C,101kPa)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即V_m = 22.4L/mol。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涵盖了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实验技能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 物质的分类与组成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的组成可以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结构描述了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
5.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6.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金属腐蚀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8. 酸碱反应与酸碱平衡酸碱反应是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酸碱平衡描述了溶液中酸和碱的相对强度,可以用pH值来表示。
强酸和强碱完全电离,而弱酸和弱碱部分电离。
9. 盐类水解与沉淀反应盐类水解是指盐溶于水后,其中的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
沉淀反应是指溶解度较小的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沉淀的过程。
10.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高考教辅教案化学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高考教辅教案化学知识点梳理与总结化学是高中阶段的核心科目之一,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和总结。
以下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实验技术和常见考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和化学变化: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的转化关系的科学。
化学变化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变化等。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是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工具。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分子结构是指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单体或多体结构。
4.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反应速率前后相等。
二、重要实验技术1. 常见实验设备:烧杯、容量瓶、试管、滴定管等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基本设备。
2. 实验操作技巧:包括溶液配制、固体化学品的称量与熔化、气体的准确收集等实验操作技巧。
3. 化学计算方法:涉及到摩尔与质量的关系、浓度计算、反应计算等化学计算方法。
三、常见考点总结1. 化学键的特点与类型: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与形成条件等。
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包括基本元素的命名、电子排布规律和化合价等的应用。
3. 酸碱盐的性质与应用:涉及到酸碱中和反应、盐的性质与应用等方面。
4.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推导与应用。
5.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与应用:包括氧化和还原的定义、氧化态变化规律等方面。
4. 动力学和平衡的相关考点: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化学平衡条件与平衡常数等的应用。
结语:通过对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3. 元素周期律-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形成周期表。
-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与电子排布有关。
4. 化学键- 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电荷吸引形成,共价键由电子对共享形成。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6. 化学计量- 化学计量学研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 通过化学方程式和摩尔概念进行计算。
二、无机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导致氧化态变化。
- 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2. 酸碱理论- 酸碱反应涉及质子转移。
- 路易斯酸碱理论:酸是电子对受体,碱是电子对供体。
3. 盐类水解- 盐在水中溶解,部分离子与水发生反应,导致溶液酸碱性变化。
4.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
- 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数、配体性质有关。
5. 无机非金属材料- 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
- 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硬度、熔点、导电性等。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 以碳为主要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 碳的四价性使其能形成多种结构,如链状、环状。
2. 烃类- 仅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 分为饱和烃(如烷烃、环烷烃)和不饱和烃(如烯烃、炔烃)。
3. 官能团- 分子中的活性原子或原子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 常见官能团包括羟基、羧基、酯基等。
4. 有机反应- 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 反应机理和条件对产物结构有重要影响。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学科。
作为高中学习的一部分,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未来深入学习化学以及其他相关科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常见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进行复习总结,帮助高中生系统回顾化学基础知识。
一、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变化、组成和性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物质。
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了解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不同原子组合形成了分子,而不同分子组合则形成了化合物。
此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根据反应种类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常见化学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常见的化学元素有氢、氧、氮、碳、铁、铜、氯等。
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了解各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发生过程的方式,通常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需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确保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晰地了解反应过程中原子和物质的转化关系。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其中涉及原子的电荷状态改变,包括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涉及物质失去电子(氧化)和物质得到电子(还原)的过程。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对于理解许多实际化学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复习内容对广大高中生有所帮助,提升他们化学学习的效果与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与整理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
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4、常温下与酸反应煌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6、其他,例:2Cu+SΔ===Cu2S Cu+Cl2点燃===CuCl2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六、“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一)“10(二)“18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七、微粒半径的比较:1、判断的依据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Cl--<Br--<I--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Na+>Mg2+>Al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Fe>Fe2+>Fe3+八、物质溶沸点的比较(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HF、H2O、NH3等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九、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极性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①、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②、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O、F与H之间(NH3、H2O)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④、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H···F-—H···F-—H···←代表氢键。
氢键O OH H HOH H⑤、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非极性分子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O2、H2、Cl2等。
举例: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O3、P4等分子极性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S2(直线型)、CH4、CCl4(正四面体型)极性分子: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的。
举例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HCl、NO、CO等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三角锥型)、H2O(折线型或V型)、H2O2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符号:△H单位:一般采用KJ ·mol -1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 表示方法:放热反应△H<0,用“-”表示;吸热反应△H>0,用“+”表示。
燃烧热:在101KPa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 +(aq)+OH -(aq)=H 2O(l); △H=-57.3KJ ·mol -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H|<57.3KJ ·mol -1原理: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反应热的微观解释:反应热=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定义:表明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 ①、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98K ,1atm 可不注明; 方程式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 书写方法 ③、△H 与方程式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H 对应,△H 以KJ ·mol -1单位,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④、在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写下△H 的“+”或“-”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H 之间用“;”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