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 校勘学:校勘学是古典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文献,纠正其文字错误和理解歧义,以恢复原文的本来面目。
3. 篆刻学:篆刻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主要研究古代玺印、碑刻、铜器铭文等篆书艺术形式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4. 类书:类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型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收录各种知识和资料,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5.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由清朝乾隆年间编纂而成,共收书三千四百多种,近八万卷。
二、填空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______、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问题。
答案:产生2.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释。
答案:《说文解字》3.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答案:《史记》4.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词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词语和成语,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例句。
答案:《辞源》5.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文选集之一,收录了从先秦到唐五代的优秀诗文作品。
答案:《文选》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古代文献的版本差异B. 古代文献的创作背景C. 古代文献的物理性质D. 古代文献的流传过程答案:C2. 下列哪一位学者被誉为“校勘学之父”?()A. 阮元B. 王念孙C. 章太炎D. 郑樵答案:B3.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类书之一?()A. 《资治通鉴》B. 《太平御览》C. 《梦溪笔谈》D. 《春秋左传》答案:B4.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答案:C5.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庄子》B. 《孟子》C. 《论语》D. 《周易》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流传和保存?()A. 文献的物质载体B. 社会的变迁和动荡C. 政府的政策和干预D.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答案:ABCD2.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资治通鉴》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校勘结果?()A. 文献的版本差异B. 文献的作者意图C. 校勘者的学术水平D. 校勘者的主观倾向答案:ABCD4.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文献?()A. 《诗经》B. 《楚辞》C. 《文选》D. 《全唐诗》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A. 文献的语言和文体B. 文献的文化和历史背景C. 读者的知识和经验D. 读者的价值观和立场答案:ABCD五、判断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只关注古代文献的文字内容,不关心其物质形态和流传过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
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
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
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
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
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通过这学期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学习与了解,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收获了不少新的知识。
这本书大体上可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古代文献的形式、古代文献的类型、古代文献目录学、古代文献版本学、古代文献校勘学以及古代文献注释学。
我学习了古代文献典籍的主要形式及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学习了目录学的性质、公用、体例;版本学的内容与功用;除此之外,还有校勘学和注释学。
下面我将谈一谈自己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
一、中国古代文献学什么是古代文献学?简而言之,就是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极其丰富的传世和出土文献,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是研究古代典籍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
它主要以中国古代文献为对象,以目录学原理为基础,并运用版本、刻印、校勘、辨伪、注释、编纂等知识和检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和检索中国古代文献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古代文献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古代图书档案资料;二是能传递信息符号的文物。
前人已经在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目录的编纂、版本的鉴别、文字的校勘、训诂、古书的辨伪与辑佚等。
二、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我国中国古代文献学起始于先秦时期孔子整理六经,奠基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
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雠,缮写出比较完备的本子,同时撰写叙录,也就是撰写提要,然后编纂出所有书籍的分类目录,以揭示学术源流,并供查考之用。
刘氏父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
后人用广义的“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所开创的学问,也就是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统统塞进“校雠学”的大口袋中。
于是,校雠学就几乎成了古典文献学的别名。
自此之后从汉代的班固、许慎、郑玄直到后来的纪昀、章炳麟、王国维等许许多多的学者从事过研究和整理古典文献的工作。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等方面。
中国的古代文献可以分为典籍和非典籍两大类,典籍主要指儒家经典,如《诗经》、《易经》、《论语》等;非典籍则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史书、祭祀文献、医药典籍等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社会历史、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文献学的基础研究和辅助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收集整理工作首先需要对古代书籍进行调查、分类和编目,然后对古代书籍进行泛读和精读,提取其中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比较和整理形成基础文献。
同时,还需要对古代文献进行考古学、碑学和典籍补遗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古代文献的内涵。
古代文献的研究阐释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阐释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文字学、语言学、辞章学、经学、古籍学、文献学等等。
研究阐释的目的是还原文献的原貌,探求其所表达的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获得对古代社会、历史和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在研究阐释中,还需要结合当代学问和现代方法,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以期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保护传承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文献在传承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破损、损失和衰退等问题。
因此,保护古代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应承担的责任。
保护工作包括古代文献的修复与整理、脱敏和数字化等方面。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古代文献,使其持续发挥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其主要任务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思想和文化。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阐释,可以还原文献的原貌,揭示其所蕴含的意义。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保护传承,可以使其持续发挥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分析以及文献学方法的探讨等内容。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包括文献的分类、文献的考证和文献的价值。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大主干知识进行详细阐述。
一、文献的分类文献的分类是古典文献学的基础,它是根据文献的性质、内容和特点进行的。
中国古典文献主要包括政治文献、经济文献、文化文献、历史文献等多个类别。
其中,政治文献主要记录了古代政治制度、政治事件以及政治家的言行;经济文献则主要反映了古代经济活动、商业贸易以及物价变动等方面的内容;文化文献则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历史文献则是对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录。
通过对文献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文献的考证文献的考证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对文献的比对、分析和研究,来确定文献的真伪、时代和作者等方面的问题。
文献的考证需要运用到各种研究方法和技巧,如文献源流考证、文字考证、编年体系等。
其中,文献源流考证主要通过对文献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来确定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文字考证则是通过对文献中使用的文字、词语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来确定文献的时代和作者等问题;编年体系则是通过对文献中的记载和事件的比对,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时间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文献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
三、文献的价值文献的价值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包括文献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
文献作为古代社会的记录和见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文献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推动学术发展和理论创新;此外,文献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知识包括文献的分类、文献的考证和文献的价值。
通过对文献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文献的考证可以确定文献的真伪、时代和作者等问题;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以挖掘出文献所蕴含的史料、学术和文化价值。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起源与发展1. 先秦时期:古籍整理的萌芽在先秦时期,我国古籍尚处于萌芽阶段。
诸子百家争鸣,各家著作纷呈,为古典文献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时,已有学者开始对古籍进行整理,如孔子编订《诗经》、《尚书》等。
2. 汉代:古典文献学的确立汉代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汉代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与研究,形成了以经学为核心的古典文献学体系。
3.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研究的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传入,使得文献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整理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领域的古籍,如道藏、佛经等。
4. 隋唐时期:古典文献学的繁荣隋唐时期,我国古典文献学进入繁荣阶段。
唐代学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颜师古的《汉书注》等。
5. 宋元明清:古典文献学的深化与发展宋元明清时期,古典文献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考据、训诂、校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
同时,私家藏书和刻书业的兴起,为古典文献学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古典文献学将继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古籍版本研究:探究古籍的版本源流、刊刻年代、流传过程及版本间的差异,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2)文献目录学:整理和编纂古籍目录,揭示古籍的分类、编目、检索和利用,为学者查找资料提供便捷。
(3)校勘学:对古籍进行校对、勘误,力求恢复古籍的原貌,确保文献的准确性。
(4)训诂学:解释古书中的字词、成语、典故,阐明古书的词义和句意,帮助后人理解古代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论
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论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学科,主要内容是文献保存、
文献版本的研究、文献的分类、文献的编著及其它内容。
自从近70年来,古典文献学已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既有历史学、文学、考古
学以及其它跨学科的研究,也有其它研究内容的融合,涵盖了学术研究的
多个方面。
以下将介绍古典文献学的基本要素和发展史。
一、古典文献学的基本要素
3、文献的分类:根据文献的类别不同,可以将文献分为史书、典籍、理学、经学、古代文献、文学作品等多种类别,深入分析其中的文献发展
演变及文献的内容。
二、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史
我国古典文献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春秋时期,当时开始出现了专
门研究古典文献的著作,如西汉左丘明的《名家列传》、《苍梧列传》等,就是古典文献学的种子。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历史与现状一、引言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了解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和现代面临的挑战。
二、发展历程1. 古代典籍整理与传承在早期,中国人民就开始进行典籍整理与传承工作。
这主要体现在先秦时期儒家经典的整理和传播过程中。
孔子及其弟子对《易经》、《诗经》等重要经典进行了整理和注释,为后世儒家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2. 古代注释与评析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大量对于经典注释与评析的著作。
这些著作不仅帮助读者理解经书内容,还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例如,《论语》注释中的《传》、《集解》等,对于解读孔子的思想有着重要影响。
3. 古代文献学研究的兴起到了宋代,中国古典文献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代文人开始对古代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四库全书》,它是中国古代最大规模、最全面的文集编纂工程。
三、现状分析1. 学科内部问题目前,中国古典文献学面临着一些内部问题。
首先是传统思维方式对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注释和评析方式主要依赖人工解读,难以适应大规模数字化处理和分析需求。
其次是学科门槛较高。
对于中国古典文献进行深入了解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背景,这限制了更多人参与到这门学科中来。
2. 学科外部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古典文献学也面临着外部挑战。
首先是社会对于这门学科认知程度不高。
由于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用价值,对于古代文献的研究显得有些冷门,这导致了学科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是国际学术交流的不足。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应该与国际接轨,与国际同行展开交流与合作。
然而,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面临的挑战1. 整理和保护工作中国古典文献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整理和保护工作。
中国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1.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指的是甲骨文献。
甲骨文献的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以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卜辞”。
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县西北小屯村),故又称“殷墟卜辞”“殷墟书契”。
2.汲冢竹书晋太康二年(281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竹书”。
经过整理后得《竹书纪年》等史书10余种。
3.总集“总集”的名称起源于南朝梁代阮孝绪的《七录·序目》,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
4.别集别集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
如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分为编年诗、未编年诗、编年文、未编年文四大类型。
5.丛书丛书,是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丛书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合刻”等。
最早用“丛书”二字作为书名的是唐人陆龟蒙的《笠泽丛书》。
6.类书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分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用、征引。
著名的类书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
7.政书是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它搜集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性质。
整数又称典志体史书,《四库全书总目》根据政书的内容将其分为通志、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六小类。
8.汗青竹简成为文献的载体,要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
中国古典文献学
1、熹平石经:东汉末熹平四年开始,皇帝命大学者蔡邕用隶书书写,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后儒晚辈学校正经书文字,取得了轰动性的阅读效果。
2、正始三体石经:魏正始中,又刻古文经于石碑上,以应学者们读经之需求,与“熹平石经”并立于太学。
3、汗青:把竹子剖成一片一片的,为防虫蛀,先做脱水处理,用火烤干竹子里的水分,像出汗一样。
4、汲冢竹书:晋太康二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
5、别集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①别名很多,例如:遗集、文稿、类稿等;②体例主要分为:分类、分体、编年。
所谓分类,是按作品的内容来分类编排;所谓分体,是按作品的体裁或文体来编排;所谓编年,是按作品协作年代顺序来编排。
③别集的流传情况相当复杂,唐以前别集的宋刊本,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今人看到的都是明清以来的翻刻本。
④别集的文学价值,主要是一、他们在古典文献中所占比例数量很大;二、让门是人们研究某一作家的生平、背景、思想、成就的主要依据。
6、单行文献是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主要分为三类:一、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例如:《文心雕龙》;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体的单行作品,例如:《红楼梦》;三、从一种或多种著作中选出一篇或多篇作品单独印行的书,例如:《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7、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
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
8、目录: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
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9、《别录》: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的提要目录学著作。
刘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刘向的《别录》,“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最终完成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
中国古典文献学_(NXPowerLite)
关键词一:知识。提供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二:一切。文献的物质载体丰富多样。 关键词三:记录。文献记录知识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什么是文献学?
定义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科学。它除研究文献本身外,还要研 究文献整理的内容与方法,文献学史、文献学理论等方面 的内容。
甲骨文是商王占卜的记录,涉及面极广,如征伐、狩猎、畜 牧、农事以及风雨、灾害、疾病、祭祀等等,所记载的历史 资料是现存最早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殷商社会政治、经济、 军事、思想、风俗、语言文字等的宝贵资料。
周原甲骨 、周公庙甲骨
著录甲骨资料的重要著作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的《甲骨文合集》计十 三册,中华书局1979—1983年出版。收录了近 八十年来发现的甲骨实物拓本精品41956片。
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 命名的著作。该书《自序》对“文献”一词作了更 具体的解释: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 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 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 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 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范围与功用
目录、版本、校勘、(典藏) 辨伪、辑佚、标点、注释、翻译、检索、出土文
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简史
先秦两汉时期
文字的出现 典籍的搜辑、整理、运用、批判 典籍的焚毁散乱与重新搜罗 目录、校勘、注释、辨伪各方面的奠基
刘向、歆父子,许慎,郑玄 王充《论衡》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
何谓文献?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征之矣。”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内容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本教材力图强调实践性,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本课程时,了解大量的实际例证,增加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感性认识。
除了思考题外,我们还设计了练习题,思考题与练习题都用繁体字,以便孥高大家对古典文献的认知能力以及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
练习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也可以在课后做。
我们建议教师应事先熟悉这些练习题,还可以根据旦己的教学需要增加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那些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包括一些硕士生)还可以按照“进一步阅读文献”所提供的线索自学,进而拓展和加深有关方面的知识。
自学也是一种实践,大学教育最根本的特性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刘向、刘歆父于。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科技的现代化,这门古老的学问也要“与时俱进”。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无所不在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已经或正在发生一些重大变化,本教材应适当地反映这些时代变化。
我们除了在第一章讲授电子文献的载体形式和有关问题外,还在第九章专门讲授电子文献的检索,介绍《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系统》等电子文献全文检索系统。
同学们通过上机上网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这就是本教材所强调的时代性。
该书循序渐进,继释清“文献”一词的来历、含义和“文献学”这门学科的功用后,对古典文献的载体、类型、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标点、注释、检索以及出土文献的整理均有分章详尽论述。
中国古典文献学就业方向
中国古典文献学就业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科,它涵盖了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播等方面。
在中国古典文献学领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教学、研究、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
教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高校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对古代文献的研究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他们还可以参与编写教材、参与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造诣。
研究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生的另一个就业方向。
他们可以在科研机构、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古籍整理与校勘、古代文献的数字化处理等项目,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文献,挖掘出更多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文化产业领域的就业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就业领域。
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设计、文化传媒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古代文献的数字化展示与推广、文化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等活动,将古代文献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品。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出版编辑、图书馆管理、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古籍出版工作,策划和编辑与古代文献相关的图书、期刊等出版物。
他们还可以在图书馆从事古代文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为读者提供古代文献的查询与借阅服务。
此外,他们还可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教学、研究、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
他们可以选择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对古代文献的研究能力;也可以在科研机构、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此外,他们还可以选择从事文化产业领域的工作,将古代文献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品。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们可以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古典文献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古代文献的流传、整理、鉴定、编辑及其学术意义。
其学科门类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文字、篆刻、书法、纸张、墨水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就古典文献学中的一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阐述。
一、古代文献传承1.《尚书》的出土和价值《尚书》是传统的六部之一,大约在周朝形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典籍。
这部书最早记载于汉代《汉书·艺文志》中,然而,却很难找到其传本,一度被认为已经失传。
直到清末民初,陈寅恪等学者的努力,才在殷商时代的荀子家庙中出土了木简式《尚书》。
其价值在于,它是对已有《尚书》与公元前330年作为太庙押藏之文书的衔接,从而也是对六国文献的补充和衔接。
对于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2.《三礼》的传承《三礼》是关于礼仪的总称,有《礼记》和《周礼》两部分。
《周礼》是古代礼制典籍,涉及礼制法纪、军制、官制、地方行政等内容。
《礼记》是一部笔记体的书,记录了古代各种活动的礼仪规范,由于《礼记》多以论说、传奇等形式予以记述,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礼》中的文字传承主要有古代的记述、竹简、石刻、之后的纸书文本和刊本等。
其中,《周礼》和《礼记》都曾失传,唐代大书法家怀素,据据西晋文学家王弼手抄本书写刻板上,得到了《周礼》和《礼记》三十卷的残本。
可见传承和保存的重要性。
二、重要古籍的编辑1.《周易》的汇编《周易》是我国古代典籍之一,被誉为“天人之经”。
《周易》的文本出现在西周前期,随着历史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了汉朝以后文化的重要基础之一。
唐代太宗贞观年间,司马昭调集众多学者编辑成九卷。
焦元壹、邵雍在宋代对其进行了注释,并写成百篇。
2.《书经》的修订《书经》是一部最早的汉字字源学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书经》的原本是由大量的骨胳、卜辞和鬼谷子的文字零散组成而成。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物的流失,许多文字被遗失。
唐朝时,隶书书法家欧阳询、经学家李善注等人,依照魏晋时期残本辑录成十三篇版本,并给其加以注释。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和解读中国古典文献的学科,是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古典文献包括《诗经》、《尚书》、《周礼》等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以及历代文人的诗词、文学评论等。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历史。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考证、文献整理和文献解读等。
其中,文献考证是基础,要通过查阅古籍、研究历史资料和对比文献来确定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文献整理则是将散乱的文献资料整理为系统的文本,使其更易于研究和使用。
文献解读则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探究其内在的文化思想和历史背景。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涉及到的文献种类繁多,包括经典文献、文人著作、史书、方志、碑刻等,以及汉字的形态、发展和变异等。
研究这些文献不仅要了解其内容,更要考虑到其史料属性和文化价值,因此对研究者的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对传世文献的研究和解读。
古代文献多为手抄本,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传世的选择,才得以保留至今。
因此,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的整理、整编和注释,以确保文献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同时,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比较和校勘,以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文献的解读则是基于对文献的理解、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文献的内在意义和文化背景的把握,来揭示文献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思想变迁和历史发展。
其次,古代文献是研究古代文学、哲学和艺术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古代文献还涉及到文字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相关学科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来说,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和解读中国古典文献的学科,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历史。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考证、文献整理和文献解读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 (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学1、文献: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2、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1)甲骨: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是古典文献载体的一种。
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
人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文献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称甲骨文。
2)金石:金,指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金文又称为“铭文”“铭辞”,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其文献性质也得到加强。
《后汉书·蔡邕传》称:“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
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又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刻儒家经典于石上,世称“正始三体石经”。
3)竹木: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
简牍作为文献载体的使用,据说早在殷商时就出现了,但从出土文献考察,主要集中在战国至汉晋这一段时期。
东晋以后,纸张使用取代了简牍。
4)缣帛: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即白绢等.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的出现,有其自身的优点,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裁剪。
5)纸张6)电子文献3、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刻写:甲骨时代—金石时代—简牍时代书写: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1)*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
古人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玉器等坚硬物体上传抄文献只能采取刻写(刀刻或铸刻)的方式。
2)*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
与简牍、缣帛、纸张有关。
4、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套课件990P)
三、学习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勤动手、广阅读、细考究
四、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7 2、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8 3、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4、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本节内容
绪论
一、文献释义
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 重点:“文献”的由来,“文献”
含义的演
变。 难点: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一、文献释义
(一)“文献”含义之演变 1、“文献”一词,现存最早见 于《论语· 八佾(yì )》 子曰:“夏礼,吾能言 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 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 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 矣。”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
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 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 、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 通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我们所讲授的主要为古典文献学。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范围
目录、版本、校勘、(典藏)
辨伪、辑佚、标点、注释、翻译、检索、出
古文献整理的内容与方法
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
标点、注译、检索利用
一、课程基本情况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
学 时:32 (1-16周) 学 分 :2
一、课程基本情况
3、课程目的: 了解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一般要求) 提高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 掌握整理古代文献的基本方法 利用古代文献进行考据、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
切印刷型与非印刷型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一般是指记录中国“五四”运动以前各种知识信息的印刷品与非印刷品。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及有关的文献工作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
1.古代无文献学,称校雠学。
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广集诸本,施以校雠,编定目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
校:本义是犯人带的木枷。
引申为比堪核对。
雠: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校雠。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郑樵《通志·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均沿用了校雠之名。
2.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中文世界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概况:一、先秦至两汉●商代:甲骨文。
已经发掘出10多万片,而且是有意识地集中存放的。
●西周●春秋战国:教育、学术向民间转移,文献也自然而然流向民间。
有了文章典籍,就会有私学。
孔子、邓析、少正卯等人纷纷创办私学。
孔子整理“六经”的传说;诸子百家对前代文献的传播与解释。
●●略》记载,当时共搜集整理书籍“三十八种六百三家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
司马迁著《史记》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
东汉郑玄对经书进行大规模注释。
平息了今古文之争。
东汉刊刻《熹平石经》,也是文献传播的一件大事。
二、魏晋至唐五代图书搜集编制目录魏国:郑默《中经》西晋:荀勖、张华《中经新簿》,分四部,载书29945卷。
南朝宋:王俭《目录》,载书15704卷。
南朝齐:王亮、谢朏《四部目录》,载书18010卷。
隋初,搜集书籍三万余卷。
开元时期,有藏书五万余卷。
(毋煚《古今书录》)《新唐书》将唐代藏书和唐人著书合在一起,共79221卷。
四、明清及近代编纂工作:●《永乐大典》。
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由解缙等奉诏编纂《永乐大典》共计22877卷,3.7亿文字,收录大量古书之片断或全文。
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先秦时期到现代,人们记录及保留了大量的古典文献,其中包括尚书、史书、诗歌、乐府,和其他、各种文献形式的文字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文学和思想三大部分,在研究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上,古典文献学涉及文学和思想方面的批判性考察,语文方面涉及文献及具体作品的语言分析和比较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也包括对古代文献的编年和政治经济学的考察,其目的是为了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更加深入地探究思想成果。
同时,古典文献学也尝试从多种角度来探讨古代文献的文化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要弄清古代文献本身和古代文献影响了后世文学著作之间的关系。
古典文献学教材也有其独特性,它是由传统学者和文学家编写,融合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
它不仅包括某种文本的全文介绍,而且还涉及到相关文献的文学推断、语言分析以及历史背景等内容。
它也最终被视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学教学指南,由此可见古典文献学教材的复杂性和实用性。
总之,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的文学、思想,以及古代文明的特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古典文献学,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而探究中国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
在学习古典文献学时,学习者要求有扎实的文学功底、熟知古代语言文学理论,有较强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系统的思维能力,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以及对文学政治经济背景的研究。
针对古典文献学,学习者应当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根据文章所记述的内容,做深入挖掘,从中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或其他精神支撑,以及影响了古代文明特色的政治、经济等因素。
此外,学习者应当重视古代文化思想精神的体现。
学习者需要了解古代文化思想与现代思想之间的联系,比较古代文化思想中的共性和异性,以及古代文化思想如何影响现代文化思想。
此外,学习者在学习古典文献学时,也需要注意古代文献的文字习得,学习者需要熟悉古代文献的常用词语和风格,以及其中的文学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古典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一门学科。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文献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
本篇笔记将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内容进行整理和回顾。
一、古代文献的分类与特点中国古典文献主要包括经典、史书、子集、集部和志书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经典是古代文献的核心,主要包括《五经》和《四书》;史书则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载和叙述;子集则是诸子百家的著作集合;集部是其他文献的总称;志书则收录了各种领域的专门知识。
古代文献的特点在于它们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
这些文献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核心在于对文献的考察、整理和解读。
在考察文献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了解文献的时代背景、作者思想、文献传承等方面的信息。
在整理方面,要对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勘和注释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整理。
解读古代文献需要结合历史情境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和阐释,以期更好地理解文献的内涵和价值。
三、古典文献学的实践与应用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术需求,更是为了推动古代文献的保护、传承和应用。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可以更好地阐发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
此外,古代文献学还可以为历史学、哲学、文艺理论和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和借鉴。
四、古典文献学的挑战与展望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古代文献的保存和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二战以来,许多古代文献在战火和时间的冲击下已经散失或破损。
其次,传统文献的解读和研究需要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以加快研究进程并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然而,古典文献学的未来仍然充满着希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古代文献的保护和研究将得到更好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研究者需要不断拓宽研究视野,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工具来探索古代文献的内涵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本试题页不上交
.......)
注意事项:
1.答卷可采取打印或手写方式在A4打印纸上完成。
如果手写,必须字迹工整,以便老师批阅;
2.12月4日18:00之前交学习中心;
3.下载《标准答卷模版》。
一、标点翻译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要求:请勿在试卷上作答,先将文字誊抄下来后标点,
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
)
1.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于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墨子·天志》)
2.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著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汉书·古今人表序》)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0分。
(要求:答题逻辑思路清晰,文字表述流畅,最好能提供具
体的例证,每小题作答一般不少于400字。
)
1.试述校勘中贸然修改古书的危害。
2.试述版本鉴别的主要依据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中国古典文献学》答卷
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
签名:________李元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10135010321001_______专业:_______汉语言文学___________学习中心:_________
河南电大学习中心________
一、标点翻译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要求:请勿在试卷上作答,先将文字誊抄下来后标点,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
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
故于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
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著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
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又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
二、论述题
1.试述校勘中贸然修改古书的危害。
勘中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
而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代书籍大多都已经不是原版,很多都是经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进行过或多或少的改动。
所以勘中无法准确的判断要以那一个要以那一个时期的那一个版本的作为修改的参照,而且古书的出现本来就是为了翻译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某种事物或者事件的看法,如果在校勘贸然的惊醒修改很容易就在其中参杂了我们现代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是去了对古书所产生时代的探索意义了。
同时我们现在的人也很难真正揣摩古人写书的真正意图的向体现的真正思想,贸然的改动添加自己的思想成分同时也是对历史的变相修改。
自然而然贸然的修改古书是有危害的。
2.试述版本鉴别的主要依据
字体:是决定版刻时代的主要依据。
汉字是方块字,不同时代写字用的笔和写法有所演变,刻工的操作方法与技术水平也随时代有所发展,在字体结构等方面形成时代特点与差异。
除时代特征外,刻版印刷发展的地区还形成独有的地方风格。
从事鉴定工作,必须熟悉各时期、不同地方的刀法特色,掌握常人不易觉察的字体同异要领,从而得出判定。
牌记:为刻书标识。
一般在书的卷尾,也有在序或目录之后的,文字有详有略,主要标明刻版年月及出版者。
宋元以后多出现于坊刻本。
元、明、清三代的私家、官府、书
坊刻本使用较多,形成明显可资查考的依据。
但有些影刻、翻刻本也把原书牌记摹刻下来,所以要参照其他特征加以辨析。
序跋:古籍大都有序跋。
其内容多为阐扬本书著述的优长,记述刻、抄的经过和年代等等。
鉴定者可从序跋正文及署款判定该书版本年代及真伪、讹托,从而成为鉴定古籍的依据之一,但须留意一书多刻时照刻底本的序跋以及抽撤刻书时的序跋的情况。
刻工:宋、金、元、明、清的刻本,常在书中镌有刻版者的姓名。
有的一部书的刻工多达数十人。
刻工历来受版本学家重视,从刻工姓名可了解版刻时代与地区,是最直接的依据。
但明、清一些影宋刻本,也把原刻本刻工摹刻下来,容易造成误认;同一刻工刻的书也有年代的不同。
因此还须结合其他旁证以作出准确判断。
避讳:封建社会用字最讲避讳,有避帝王讳,有避家讳或尊者讳。
元代不讲究避讳,宋代及清代康熙、雍正以后避讳较严格。
后世版本学家常以避讳字作为判定古籍大致时代的依据。
但应注意翻刻、影刻本保留原书避讳字的情形。
版式:由于刻书时代不同,书的行款版式变异较为鲜明,虽有交错、例外,但有基本规律可循,例如宋版书的书口(版心)多为“白口”,而元版及明前期版本多用“黑口”。
对行款版式的鉴定历来被视为重要依据之一
纸张:关于印本和写本书的用纸,前人没有系统的调查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很多纸不知其名称,而文献中提到的纸又难以与实物相联系,鉴定时所能根据的仅是纸质的精细厚薄,颜色的黄、白或灰以及帘纹宽狭而已。
宋代有的浙刻本用白麻纸,纸质较匀净,有韧性;四川刻本也用白麻纸,有些纸质较粗,甚至有透空小孔。
南宋初期福建印书所用竹纸,质地细润,纸色较白,但以后多用黄色竹纸,因而从宋、元到明代,黄纸成为福建印本的特征。
明代以棉纸为贵,棉纸有厚薄之不同,纸质细润,白棉纸印书成为明代特色。
明末出现了开化纸,纸质细白匀净,清代以开化纸印书最名贵,连史纸、竹纸应用亦多。
宋以后,还有用公文纸(公牍纸)和其他册子、信札等旧纸的背面印书的,这些公文纸如载有年月也可借以推断印本的大致时代。
总之,书籍的用纸是识别版本的一项依据,但要多作比较,因为有的书刻印于宋代,后世仍可用其书版再印,而区别初印本和后印本,只能从纸张来判别了。
抄本和稿本的鉴定印刷术发明以前,古籍都靠抄写流传。
印刷术发明以后,甚至在雕版印刷普及以后,抄写本仍在中国传世古籍中占很大比重。
历代流传的抄本,数量可观,质量也参差不齐。
抄本之外,藏书家的手写本及学者的稿本更是古籍中的珍品。
因此对抄本和稿本的鉴定十分重要。
其鉴定方法,首先要从书写字体的一般时代特征入手,与鉴定刻本之刀法道理相同。
有不少抄本标识较为明显,很多藏书家传抄的书都用印有专用格式的纸供抄写。
如明代祁承?家抄本在版心下镌有“澹生堂抄本”字样;毛晋家抄书有一种黑格纸,版心下镌有“毛氏正本汲古阁藏”字样;清初曹溶家抄本所用纸的版心镌字为“李曹氏倦圃藏书”,等等。
这些标识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此外,个人书法的风格、书中的避讳字、作者的时代等等,都是抄本和稿本鉴定的依据。
有助于鉴定的其他旁证:印章古籍上盖有某人的藏书章,说明该书曾为某人所藏。
流传久远的,藏印随之增多,可从中看出文献收藏的源流。
著名藏书家大多有书目传世,由藏书章对照其藏书目录有助于考核一书的版本。
但藏印有真伪之别,有条件时,可将真伪藏印比较对照,细察印章篆法和印泥色泽,加以辨别。
批校题跋古籍常经前人批校题跋。
题跋中常包含目录学、版本学资料,对古籍鉴定有一定帮助。
对待批校题跋应加分析,要以其本身质量、出自何人手笔,以及内容、字体来确定其可信程度,辨别其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