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教师话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教师话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摘要]外语课堂上教师话语既是学习手段也是学习内容,教师对教师话语的掌控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教师话语,有利于积极调整教师话语的使用,建立和谐的语言学习的课堂氛围,促成有效的语言学习。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教师话语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212-02
引言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的语言,教师正是通过教师话语发挥组织者和掌控者的作用。

steven walsh 曾提出,外语学习有其独特之处,语言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也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媒介。

因此教师话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特殊的,学生获得语言输入源自教师话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也要靠教师话语。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作为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对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话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此角度分析教师话语有助于二语习得的有效进行。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austin(1962)提出,searle(1969,1975)等学者进一步补充和发展。

根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说话就是做事”,人在说话时,不单纯是为说话而说话,还为达到以下特定
目的的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指说话行为本身;言外行为指通过说话这一动作实施一种行为,人们通过说话可以做很多事情,达到各种目的。

言后行为则指说话带来的进一步后果。

(一)言语行为分类
austin从英语中的施动性动词着手,把言语行为分为五类:1.裁决行为verdictives
2.施权行为exercitives
3.承诺行为commissives;
4.表态行为behabitives;
5.阐述行为expositives。

searle基于施为点、得体性及心态等原则之上,对言语行为进行一种更为有原则、有依据的五个分类:
1.断言阿 assertives,即对一个陈述的真实性表达自己的观念;2.指令directives,即让受话人做某事;
3.承诺commissives,即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承担责任;
4.表情expressives,即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5.宣告declarations,即说话人的语句导致食物外部条件的产生或改变。

(二)言语行为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英语教学中间接言语行为对师生交际也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间接言语行为具有语言形式和功能不对等的特点。

在英语中,按照交际功能,可以把语言形式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

而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同一言语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比如陈述句可以间接表达“请求”“命令”“劝告”等。

另外,语言字面意义与说话者真实意图的不一致性是间接言语行为的又一特点。

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者在其所用的语言中暗含言外之意,从而产生了语言字面意思与说话者真实意图之间不一致现象。

说话者想表达的意图要听话者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场景和其自身的知识结构来做出推断。

如教师问学生:are you listening to me?其真实意图是要让这位同学认真听讲。

二、教师话语与二语习得
教师话语是教师完成对学生语言输入的方法以及安排组织教学
活动的手段。

nunan曾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教师话语的分类
英语课堂上教师作为语言教学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信息提供者、促进者,其话语按语言形式、语用功能可有以下分类:
1.问候与寒暄
问候与寒暄话语是教师每次组织课堂教学时必然要使用的话语,
这样的话语要求其自身避免复杂的句式结构和晦涩难懂的含义,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实现言语行为,即与学生招呼寒暄的言内行为,建立课堂秩序,引导学生开始进入学习状态的言外行为,以及师生开始互动交流的言后行为。

2.提问
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是非常典型的课堂话语。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利用提问指出对学习活动的要求,以帮助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师提问话语根据所要求回答的内容分为限答式提问和非限答式提问。

研究表明,非限答式提问可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3.指令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会发出指令,并进而通过指令话语促使学生发出某些学习行为,对课堂学习的秩序进行整体性掌控,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指令话语多与语言学习相关,对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教师指令话语同样完成言语行为,其言外行为的目的是让学生去做某事,或完成某个任务,或改变某个行为等。

教师通过不同语式的使用可以营造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语言学习生动有序进行。

4.反馈
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是较为重要的语言学习环节,而教师对学生
的表现给出反馈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内容和所产生的效果,教师的反馈语一般分为肯定的反馈和否定的反馈两种。

肯定的反馈即积极反馈,是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赞赏,积极反馈语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语言学习不断加以完善。

否定的反馈即消极反馈,学生对消极反馈比较敏感,学习过程中更易因此灰心,不易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做出反馈时应主要积极反馈的使用。

(二)改进教师话语的建议
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话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话语的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语言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从问候和寒暄语看,如果话语形式单调,千篇一律,那此类寒暄与问候只能完成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不能实现完成言后行为。

这样教师不妨利用环境、天气、节日、活动等话题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并渴望参与到此番交流中来,教师由此可以巧妙地展开下一步的教学,这样言后行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考的一种方式,通过提问能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课堂教学内容。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教师提问话语,提问本身就是在实施一种言内行为,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学习和使用所学知识的情况,这就完成了提问的言外行为,教师提问后,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把握和教师的反馈而最终达到学习目的是提问的言后行
为。

因此教师在提问话语的使用时要把握一定的技巧,问题的深浅要适度,与学生的认真水平要相符,多提出能启思明智的问题,既让学生需要主动思考才能作答的问题,但又不要过于困难,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教师应更多地提一些非限答式问题,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深层理解。

教学活动中教师发布指令常常使用祈使句。

祈使句在句法上相对简洁,语气上更有力量,有利于教师指令的迅速施行,同时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但与此同时,命令性较强的话语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或不快情绪,因此要求教师在指令语的使用上,应根据不同的言语环境和不同的学生个体,注意整指令的语气。

例如陈述的祈使句相对来说更具命令性,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情绪,因此教师不妨多用疑问句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兼顾学生个性差异。

注意不同语气的运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积极反馈语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但笼统和机械的表扬方式会显得不真诚,因此要尽量避免。

教师的反馈也要言之有物,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表现有哪些值得褒奖,继续发扬的地方,同时存在什么样的不足还有待完善,需要努力改进以取得更好学习效果的地方,这样既增强了师生交际,又促进了学生的语言习得。

三、结语
教师话语被看作向二语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语言输入的一种“简单
代码”,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听懂话语进行交际。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有效而得体的语言交际,英语言语行为十分复杂,对英语教学的有效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托分析教师话语,有利于有效使用教师话语,从而促成学习者的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clarendon press,1962.
[2]nunan 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3]蒋庆胜,闵小梅.言语行为理论及其新发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
[4]王红蕾.教师话语与语言输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
4.
[5]叶立刚.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分析[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4,9.
[6]尤芳.英语教师的话语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