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行》教案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山行》教案优秀10篇
《山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自由朗读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3、齐读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
(大致了解即可)(5)教师点拨: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2. 诗歌内容:诗中描写了诗人行走山间,欣赏深秋山林景色的所见所感。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押韵严格,对仗工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山林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激发学生对《山行》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山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美。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山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山行》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山行》,教师检查并指导。
6.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比较它们的异同,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山行》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牧3. 诗歌内容:描写深秋山林景色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5.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6.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并默写。
《山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行》教学设计(优秀5篇)古诗《山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山行》教学设计篇二一、设计理念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小学语文《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教案《山行》通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教案《山行》通用一、教学内容《山行》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单元“美丽的自然”,详细内容为通过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学习古诗的语言韵律,理解诗意,培养幼儿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感受秋天的景色特点,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 学会朗诵《山行》,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山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山行》,掌握古诗的基本节奏,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古诗挂图、音乐CD。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2. 古诗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山行》,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
(2)逐句解释古诗,让幼儿理解诗意。
(3)分组进行古诗接龙,巩固记忆。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古诗中的词语描述图片内容。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动手制作关于秋天的手工作品,如树叶画。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山行》全诗,标注节奏。
2. 在黑板上画出秋天的景色,旁边标注古诗中的关键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画笔描绘出你心中的秋天,并用古诗《山行》中的词语命名。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户外活动,观察秋天的景色,创作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或绘画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诗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感受。
2.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语言表达。
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运用。
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古诗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感受1. 利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如将“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爱”解释为“因喜爱而停下脚步”,使幼儿更好地体会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
山行教案(12篇)
山行教案山行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诗歌资料,有感情地朗读。
2、潜力目标:优等生能透过学法自学古诗,能创意地表达古诗内容,富有想象潜力。
中等生能抓住重点词,了解古诗学习的方法。
差等生在优等生的帮忙下能基本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投影幻灯片、音乐磁带。
生:准备两首描述四季景色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观看录像《山行》,先向学生交代学习任务,然后简介作者,理解诗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了解下文的兴趣。
让学生背出一两首杜牧写的诗。
谈谈对杜牧的了解,透过查字典,翻找资料,请A级生总结杜牧是唐朝诗人,擅长写景,人称“小李杜”。
二、新授1、初读古诗,回顾学法。
1、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资料。
(1)透过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齐读等手段,初步了解古诗资料。
(2)请B级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A级生补充点评。
总结出拆散、释词、理顺、连贯。
2、透过学法自学古诗。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字典、查找资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状况,师生共同评价。
3、汇报学习过程(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学习古诗的过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
(3)请B级生说出文中的重点词“坐”、“于”、“霜”、“寒”、“生”的意思,请A级生说出“斜”、“生”、“寒”、“霜”这些词的用法好在哪里。
(4)请A、B、C级生用自己的话将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要求A级生有创意地表达古诗资料,B级生能准确理解并表达无误,C级生能在A级生帮忙下基本理解古诗资料。
三、赏意境请学生看黑板上的简笔画,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
《山行》古诗教案设计
《山行》古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这首古诗。
(2)理解《山行》诗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景色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山行》。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诗句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诗文朗读、解读的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想象秋天的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秋天的所见所闻。
2. 学习诗文:(1)教师朗读《山行》,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组内讨论。
(4)全班交流,总结生字词的学习。
3. 解读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欣赏诗文:(1)学生分组朗读,互评互议。
(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
(3)全班共同背诵《山行》。
5. 实践拓展:(1)学生尝试用《山行》的意境创作自己的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评互议。
6.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山行》。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的咏景和抒情。
2.训练学生对那浩瀚的自然界有一种敬畏之情。
3.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1.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言语模式和语调上要有所提高。
2.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山的壮美和险峻,增进生命体验的感悟之美。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通过地图、图解等教具,先让学生调查山脉、山峰等名胜景点的位置和图像,展现山和自然风景的意象。
2.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板书或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山行》的背景。
2. 导入1.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感受山的高大、雄奇、险峻,为学生引发出对山的情感。
2.既然要学习山,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探究山的不同面貌和地域特色。
叫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描写山的素材,如图片、文字、诗词等,并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山的情况。
3. 学习《山行》1.引入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可以让学生先朗读诗句,要求学生在流畅、准确朗读之外,要有真情实感。
老师给学生钟爱的鼓励,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诗画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3.重点:讲解诗句的意义:仔细咀嚼每句诗的措辞和表达,以感受其中生动神奇的诗意和美感。
4.商量一下较难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的意义,让学生彻底看懂诗句内在的韵味,最终升华出作品中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深意。
4. 学生发挥1.让学生自己尝试模仿写一些关于山的小诗,不要求符合规范,只要求其情真意切。
2.可以让学生一起读出自己的小诗给大家听,从中发现美妙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共同感受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思想等。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区分语言、文化、感情方面有所思考,从而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学建议1.教师要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来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山行》,让学生在赏析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利用不同的教具,如图片、文字、音响、影片等,来展现不同的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山的自然风貌。
《山行》教案
《山行》教案《山行》教案1一、教学目标: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三、教学用时:1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儿歌《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学生谈对秋叶和秋天给人的联想。
(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黄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也对秋天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二十六岁中进士。
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一读:识秋物,赏美景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听读时在诗中画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句子回答)霜叶红于二月花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车驻足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是感情。
山行一、渲染意境,激趣揭题。
同学们,刚才的阅读课里,我们读了《陕北八月天》这篇文章,感受到了陕北八月的浓浓秋意,欣赏了西部高原的秋色美景。
那么,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山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检查: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学生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四、美读古诗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展示(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山林图片,师旁白)走在深秋的山路上,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斜斜地向山顶延伸。
诗人杜牧边走边望,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不禁停下了车,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吸引住了。
他赞叹道: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刚才我们和诗人一起观赏了山林美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能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吗?(感情朗读)五、诵读古诗,练习背诵。
六、写字出示生字霜径师范写描习字册古诗《山行》的优秀教案2一、教材简析《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山行》古诗教案设计
《山行》古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山行》这首古诗。
2. 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
2. 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山行》古诗文本相关注释和解释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朗读录音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山行》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牧。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3)鼓励学生背诵古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文本解析:(1)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2)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山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理解与解析: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古诗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语文教案《山行》
语文教案《山行》语文教案《山行》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山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山行》1教学目标: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2、学习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课时安排:一教时授课过程:一、作者与背景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
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人称“温韦”。
他的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二、整体感知读懂诗意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
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梦回杜陵,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三、品味意象,领会意境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分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前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叠加各组典型意象,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
”2、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
《山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山行》教学设计【优秀9篇】山行教案篇一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
),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山行》古诗教案设计
《山行》古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通过朗读、绘画等方法,表达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山行》古诗,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
难点:体会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习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山行》古诗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山行》古诗的课件或黑板报,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和画面。
(2)简要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山行》古诗,注意停顿、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山行》古诗,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2)学生自愿上台背诵古诗,给予表扬和鼓励。
5. 表达与创作(1)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山中美景的赞美之情。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山行》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表达创作。
3. 收集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词,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山行》古诗,以及是否能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是否能够分析古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以及在表达创作环节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杜牧古诗山行教案优秀6篇
杜牧古诗山行教案优秀6篇杜牧古诗《山行》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活动准备: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
我们一起来看!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
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出示大号字《山行》。
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
(第一遍)用好听的声音来念。
(第二遍)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
(第三遍)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
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认识“山、石、白云、车、花”)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
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
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
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
(放音乐磁带)附:古诗《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古诗《山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三、教学用时:1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山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的自然风景,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读懂并背诵古诗《山行》;
3.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古诗《山行》;
2.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
1.意境的理解;
2.语感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通过图片和诗句展示山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 诗歌欣赏(10分钟)
指导学生朗读《山行》诗歌,并通过引导询问,了解大自然中的山的特点,以及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诗歌鉴赏(20分钟)
通过诗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山行》诗歌,并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音韵之美。
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并询问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如“远眺”、“壮观”、“神奇”、“秀丽”、“岩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诗歌背诵(20分钟)
指导学生跟读并背诵《山行》诗歌,并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问答方式,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课铺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古诗《山行》为主要内容,通过诗歌分析和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音韵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观察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紧密,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古诗三首《山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行》并背诵。
•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解释古诗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图片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画面美。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珍惜并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体会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古诗中个别生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古诗意境的深入体会和感悟。
四、教学资源•《山行》古诗原文及注释。
•描绘山行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括生字词释义、古诗背景介绍等。
五、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古诗,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创设情境:展示山行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从而引出课题《山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语气和语调。
3.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并理解其含义。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内容,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和层次。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活动1.诗意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2.画面想象:学生根据古诗内容想象画面,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3.情感体会: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情感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语调。
(五)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美景的珍贵性,并分享自己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经历。
(六)课后练习1.背诵古诗《山行》。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教案古诗山行范文
教案古诗《山行》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山行》。
(2)理解古诗《山行》的意境和主题,领会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古诗《山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古诗《山行》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山行》。
2. 理解古诗《山行》的意境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分析古诗《山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山行》的图片、译文和注释。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展示古诗《山行》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诗人杜牧及其作品《山行》。
2. 朗读感悟(1)学生自读古诗《山行》。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译文讲解(1)学生自读古诗《山行》译文。
(2)教师讲解古诗《山行》的译文,解释生词和句意。
4. 注释解析(1)学生查看古诗《山行》的注释。
(2)教师讲解古诗《山行》的注释,解释生词和句意。
5. 欣赏品味(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古诗《山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山中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7. 创作练习(1)学生以山水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互相交流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山行》的意境和主题。
9. 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山行》。
10. 板书设计课题:教案古诗《山行》范文教学内容:朗读与背诵译文与注释意象与情感创作练习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与《山行》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古诗两首山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黄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PPT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
⑹、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
(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