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行》教案演示教学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山行古诗教案
山行古诗教案【教案】山行古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对山水的赞美和表达方式,理解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山行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学习这首诗,帮助学生了解古人对山水的赞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山水的兴趣和热爱,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山水名胜区?你们对山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写过关于山的诗?2.学习古诗《山行》(20分钟)通过朗读和解读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对山水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3.诗词赏析(15分钟)让学生分组朗读诗词,然后每组选出一人进行诗词解读,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扩展讲解诗词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4.诗词创作(20分钟)学生根据对山水的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自由创作一首关于山水的诗歌。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古诗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5.诗歌分享(15分钟)让学生逐一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进行互相欣赏和点评。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山行古诗,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山水赞美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展示山水画作品导入,引发学生对山水的兴趣和热爱,并通过学习古代诗人对山的赞美,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解读、赏析、创作和分享等,使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山行》教案设计优秀4篇
《山行》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了让您对于山行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4篇《山行》教案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山行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熟悉、理解古诗的内容。
2、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3、尝试用熟悉的旋律来唱诗句。
活动准备:画有与古诗内容相一致的图片、钢琴曲《春江花月夜》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请幼儿欣赏老师画的《山行》一图。
教师朗诵《山行》(配音乐)二、基本部分:1、组织幼儿来欣赏画中的内容结合古诗逐行的来欣赏有关诗句,请幼儿从图中找一找诗文所描述的景色。
2、引导幼儿逐句的来朗诵诗文,并向幼儿介绍我国故事的有关知识,从每句的。
词、字中来了解古诗有五言、七言之分。
3、配乐朗诵《山行》引导幼儿用原有的学习经验来尝试唱一唱古诗。
教师根据幼儿要求弹琴,请幼儿有节奏的来唱诗句。
活动结束:教师弹琴请幼儿用分唱的方法来演唱古诗,加深对古诗内容的了解。
远目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提示:沿着不平的石路登上带有寒意的山间,白云飘出的地方有人家。
因为深深喜爱傍晚枫林的美景而停车欣赏,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注释]1. 山行:在山里走。
2.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 径:小路。
4. 坐:因为、由于。
5. 于:比。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大班语言《山行》教案
大班语言《山行》教案教学目标:1.总结名句,分析诗意。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诗句,理解诗意。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1.通过句子的解析,引导学生找到诗中自然美的体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山行》课文材料。
2.课堂展示图片。
3.探究性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山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张图片,想象自己站在山上俯瞰山下的景象,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通过展示多张山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山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山”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二、课文理解(4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山行》这首诗歌,重点培养学生朗读语调、节奏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分析诗句,理解诗意:(1)示眠勿用低声语,劝君更尽一杯酒。
学生回答:是的。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师解释:落在地上的红叶不是无情无义的东西,而是为了保护花朵而牺牲的。
这里诗人借助自然界中的现象,写出了自然界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真理。
学生回答:红叶为了花朵而牺牲。
三、学生思考与交流(30分钟)1.学生小组展示自己所想象的山行场景,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欣赏山和大自然的美?3.分组讨论探究性问题:(1)为什么诗人会喜欢山?(2)《山行》这首诗中哪些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3)通过学习《山行》,你学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诗意。
2.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美进行总结。
3.鼓励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文章。
板书设计:《山行》示眠勿用低声语,劝君更尽一杯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学反思: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表达了自己对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美的感悟。
2.学生能够理解《山行》中的重点句子,通过分析诗句来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精讲古诗课《山行》 人教部编版PPT 优秀课件
整
部
电
影
情
节
亮
点
颇
多
,
高
潮
迭
起
,
叙
述
小
心
铺
垫
,
扣
人
心
弦
,
引
人
深
思
。
不
解
的
是
,
故
事
里
围
绕
女
主
角
的
几
个
男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都
光
荣
的
牺
牲
了
,
为
什
么
不
杀
了
那
个
猥
琐
的
变
态
洗
衣
店
老
板
呢
,
真
的
是
因
为
这
个
老
板
好
心
收
留
她
,
留
他
一
条
命
?
算
了
,
不
要
在
意
这
些
细
节
,
这
并
不
重
要
,
重
要
的
是
什
么
还
是
留
给
观
众
去
思
考
吧
。
■
电
:“
色
情
男
女
是
你
和
尔
东
升
合
导
的
?
口罗其实不是合的。
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山行》这首古诗。首先,通过提问生活中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诗句的意义和诗歌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生字词的复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另外,对于诗歌手法的识别和应用,学生们普遍觉得有点难以理解。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多地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这些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语气,熟练背诵全诗。
-生字词的掌握: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远、山、石、径、斜、白云、人家”等,理解其在诗中的意义。
-诗句含义的理解:解读诗句的意义,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等,理解诗人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手法的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体会其艺术效果。
举例解释:
-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寒山”与“石径斜”所形成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行走体验。
-生字词“白云深处有人家”,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白云”与“深处”的意象,理解诗人通过这些词汇传达的深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朗读他们挑选的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山行》中的自然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山行10分钟试讲教案
山行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古诗《山行》的朗读、背诵和默写。
(2)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山行》的朗读、背诵和默写,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朗读本、课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的景色吗?秋天有哪些特点呢?”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引出本课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
2. 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停顿。
(3)学生展示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 理解诗歌
(1)小组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4. 背诵诗歌
(1)学生自由背诵诗歌。
(2)全班齐背诗歌。
5. 默写诗歌
(1)学生在本子上默写诗歌。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编写时间:AA编写人员:AAA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挑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默写《山行》。
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想学习古诗的兴趣,搜集,描写,秋天相关的古诗句。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安全教育:宿舍生活安全教育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从秋天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理解。
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学生自由发言)2.总结归纳学生的答案,导入:说到秋天,我们想到的是收获的季节,多姿多彩、色彩鲜明的季节,也是树叶枯落的季节……但是大家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三位诗人进入他们用诗歌给我们描绘的美丽的秋天中吧。
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并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作者资料: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主要著作有《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二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二主要著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他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成为“唐宋八大家”。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代表作品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三、出示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古诗三首》之《山行》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23
请打开《语文作业本》P12。
5.默一默,记一记。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020年9月28日
2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9月28日
6
4 古诗三首 山行
2020年9月28日
7
霜叶红于二月花
2020年9月28日
8
2020年9月28日
9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 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 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他的 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 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 ,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 提,称为“小李杜”。
)。 14
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白云
房子 —人家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
2020年9月28日
)。 15
圈出诗人看到的景物。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在那 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2020年9月28日
4.古诗三首《山行》课件(共23张PPT)
理解词意
①山行:在山里走。 ②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③径:小路。 ④坐:因为、由于。 ⑤于:比。
jìng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远的山顶。
小路
| 径
山 —远山
“白云生处”就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给人高原、飘渺的感觉,同时又有 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点明原因 揭示中心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 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歌颂了枫叶不畏严寒的精神。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深刻的哲理蕴含: 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色,还蕴含着一种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它暗示着事物在 不同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即使是在秋天这样被认为是衰落的季节, 枫叶依然能够绽放出比春天的花朵更绚烂的色彩。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山路绵长 山势高缓
远景
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飘浮 人家居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 喜爱枫林 难抑惊喜
“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独特的意境描绘: 它用生动而鲜明的语言描绘出了深秋枫叶的艳丽之美。与常见的描写秋天萧瑟、 凄凉的景象不同,这句诗展现了秋天充满生机和热烈的一面。让读者能够在脑海 中浮现出那火红如霞的枫叶美景,如在山林中亲眼所见一般。
巧妙的对比手法: 将经霜的枫叶与二月的春花相对比。二月的花通常被认为是娇艳、明媚的象征, 而这里却说霜叶比二月花还要红,这种出人意料的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枫叶的艳 丽和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4古诗三首 《山行》 人教部编版 (共13张PPT)演示课件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诗,看看大家能体会到什么。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你从“寒”“斜”“远”分别体会到什么?
自由诵读古诗杜,交流”讨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理解古诗
自由诵读古诗,交流讨论:
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在这些景物中,诗人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坐”字在这句诗中是什么意思?和现在的“坐”的意思一样吗?
自由诵读古诗,交流讨论:
霜叶红于二月花。
完成下列练习。
1、先解释“坐”字的意思,再解释诗 “坐”字在这句诗中是什么意思?和现在的“坐”的意思一样吗?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有人家”分别说明了什么?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在山中行走。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诗,看看大家能体会到什么。
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其诗英发俊爽,多描写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从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自由诵读古诗,交流讨论: 你从“寒”“斜”“远”分别体会到什么? 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其诗英发俊爽,多描写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诗,看看大家能体会到什么。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自由诵读古诗,交流讨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理解古诗
山行
自由诵读古诗,交流讨论:
远上寒山石径斜, 自由诵读古诗,交流讨论: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诗,看看大家能体会到什么。 他的诗歌以七言绝会到什么?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5篇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5篇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教案
(1)古诗《山行》的朗读与背诵:掌握诗句的朗读节奏、韵律,熟练背诵全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举例:《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2)生字、词组的学习: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组,如“远上”、“寒山”、“石径”、“白云”等,学会运用这些词语造句。
举例:通过图片、绘画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叶”和“白云”的意境,进而理解古诗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朗读节奏:学生往往在朗读时难以把握古诗的节奏,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举例:教师可以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跟读,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2)生字的书写与记忆:学生容易在书写生字时出现错误,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山行》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诗意和创作背景。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尝试了自己创作古诗,加深了对古诗表达方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发现学生在讨论中能够主动思考、交流,这让我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为此,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及时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教案《山行》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教案《山行》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古诗《山行》;2.能够理解古诗中的词义;3.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准备1.大班古诗《山行》;2.小黑板或白板;3.纸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启发(5分钟)老师可以先唤起学生们对山的印象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曾经去过的山,或是在书上看到过的山的图片。
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述一些有关山的故事,如《山的秘密》、《爷爷的山》等。
2. 朗读古诗(10分钟)老师可以先自己朗读一遍《山行》,让学生们听一听古诗中蕴含的意境。
然后,老师可以再让学生们跟着朗读,注意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3. 学习词义(15分钟)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古诗中的一些生词,如“崇”、“峻”、“巅”、“涌”等,并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些词的意思,并帮助他们纠正理解错误的地方。
4. 分析古诗结构(10分钟)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古诗《山行》的结构,指出它是由四个七言句子组成的。
然后,让学生们分组合作,找出古诗中的平仄和韵律,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5. 理解古诗意境(15分钟)老师可以就古诗中的意境进行讲解,例如,古诗中通过描绘山的形象和自然景观,表达出作者追求理想、追求进步的决心和勇气等。
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提问,让他们表达出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6. 创作活动(20分钟)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们,他们要完成一项创作任务:根据对《山行》的理解和感受,自己创作一首古体诗。
可以告诉学生们,古体诗的要求是每句七个字,要注意平仄和押韵。
老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启发,如写自己喜欢的山、感受山的美丽和宏伟、表达对未来的期许等。
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时间创作。
7. 分享和评价(10分钟)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依次朗读自己创作的古体诗,然后进行班级间的分享。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建设性的意见。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教案《山行》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教案《山行》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山行》,让幼儿了解山的气势和魅力,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参与诵读古诗、画图等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活动安排活动一:诵读古诗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古诗《山行》,并进行朗诵。
教师先诵读,幼儿跟读,感受古诗创造的意象,加深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
活动二:情景表达教师通过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介绍山的景象。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表达自己所想到的山的景色。
活动三:画图赏诗教师提供纸笔颜料等素材,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自己眼中的“寒山”、“白云”、“枫林”等与古诗相关的景象,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古诗《山行》的意境和核心语句。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先引导幼儿集体朗读《山行》古诗,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2. 复述古诗(10分钟)教师要求幼儿一起复述古诗《山行》。
教师首先带领幼儿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古诗中的意境,然后再引导幼儿自己去想象这些意象。
3. 情景表达(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图片等展示山、云、枫林等自然景象,引导幼儿进行情景表达,多角度感受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4. 画图赏诗(30分钟)教师要求幼儿用纸笔等进行手工创作,画出自己眼中的“寒山”、“白云”、“枫林”等与古诗相关的景象。
鼓励幼儿发挥个人创造力,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
5. 课后延伸引导幼儿在家中继续画出属于自己的山水画,并给予家长介绍和展示。
同时,提醒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外出,让孩子自然地接触大自然。
五、教学反思这节语言活动以古诗《山行》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魅力,让幼儿对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参与诵读古诗、画图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课件(共20张PPT)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风景。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曲折曲地伸向远方。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这里有弯曲折曲的意思。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生处: 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比较:
句解: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叶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所以诗 人被这美景吸引住了,停下车来观赏。
《山行》这首诗描写了—— 诗人深秋时节在山间小路上 所看到的美景,
《山行》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对深秋美景的爱好之情。
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 认为改作“青”或“苍”好么?为 什么?
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 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 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 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 人是何等惊喜!
课文解释
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注 意诗歌的节奏,并了解诗歌的大意。 (三分钟后比谁读的最棒)
山行
杜牧
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一直向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 上走。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 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 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这傍晚枫林的美景。
山行
引入新课
有人说“秋”是美的,天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 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 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 隐 约 可 见 。
《山行》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通过探讨诗歌中的哲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对于《山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的理解。
2.学生对于《山行》中的哲理的理解和思考。
3.学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山行》中的哲理的理解和思考。
2.学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教学准备:1.《山行》的教材和相关的诗歌分析材料。
2.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笔记。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约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山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与山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
2.针对学生对于山的印象和感受,组织小组讨论并开展全班讨论。
Step 2:分析诗歌(约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山行》这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2.教师向学生展示《山行》的全文,并带领学生朗读诗歌。
3.学生个人阅读《山行》,并在阅读过程中用线索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Step 3:分析诗歌的意境(约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鼓励学生直观地描述《山行》中的景物和意境。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诗歌中的各个细节和画面,帮助学生把握《山行》的意境,并帮助学生解读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
Step 4:探究诗歌的哲理(约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山行》中的哲理,引导学生分析“知天命”,“登山望雪”等诗句的意义。
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山行》中的哲理,并向全班汇报各小组的讨论成果。
Step 5:自由写作(约2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对于山的认识和对于《山行》的理解,写一篇自由诗,表达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思考。
2.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指导。
Step 6:课堂总结(约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山行》中的意境和哲理的重要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之山行》优秀教学案例
1.情感层面: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之山行》,激发学生对古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体验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同理心和情感共鸣。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愿意投入到古诗学习中,自觉承担学习责任。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激发创造力,加深对古诗形式和内容的理解。
2.方法层面:
的韵律美。
-画面描绘法:通过描绘古诗中的画面,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意,提高想象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入感受古诗的意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之山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古诗三首之山行》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尚需引导。本案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课本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古诗背后的故事,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古诗的意境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展示与《山行》相关的秋日山林图片、播放古风音乐,以及动画呈现诗中的行旅情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感知美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古诗两首山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黄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PPT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
⑹、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
(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