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教案

合集下载

整体与部分的的教案(精选7篇)

整体与部分的的教案(精选7篇)

整体与部分的的教案(精选7篇)整体与部分的的教案篇1数学新课改的精神之一是学习****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从而改善学生枯燥学习知识的弊端,为此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如山坡上有一烟囱,现在给你的工具仅有测倾器与皮尺,你怎样确定烟囱的高度?《测量旗杆的高度》作为一节活动课来呈现意在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最深之处在于1、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求学热情,在兴趣情境中体验、探索新知识,是一节成功课的关键。

当学生的学习投入到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就会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就会去自主地寻觅、探究和发现,学会怎么样学习,学生在这种学习情境中主动地学习所学到的知识,比讲授给他们的要丰富得多,而且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创设情境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教室里一下子“开了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很多方法,其间不免有不同见解的争论:有的认为,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方法好,它使用工具少,操作又方便。

有的认为,利用标杆方法好,这种方法在不出太阳的情况下也能操作。

有的认为利用镜子的反射方法好,它可以把科学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有的说,把气球升空的方法最简单……同学们兴致越来越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后,教师应让学生从解决的问题出发,通过对题目的拓展,引导学生用新的思维去再次解决新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当学生在活动完“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时,教师适时提问:“在没有影子(阴天)的情况下,还能测旗杆高吗?为什么?”“还有其他测旗杆高的方法吗?”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一种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且把自己不同的看法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再通过小组实验操作,很快就得出结论。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及教学反思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一张大动物图、绳子、纸(正方形,长方形)、杯中的水、若干图形等。

活动过程:一、拼图游戏出示大动物图,请幼儿观察画面,有什么图案和特点。

幼儿述说。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把这张图裁成四小块,分给四位小朋友每人拿一小张。

请幼儿组合。

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一张张小图拼贴起来又变成和原来一样的大图了。

再请四位幼儿重新以最快的速度组合一次。

二、理解整体与部分师:如果我们把这一张大图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请小朋友给这一张张小图片起个名字。

幼儿起名(部分)我们刚才就把这整体分成了四部分,然后又把这四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整体。

三、操作活动小朋友觉得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绳子、各种形状的纸、杯子里的水)你们可以玩一玩,也把他们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拼起来,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分割下来的小部分和原来的整体比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得,然后再比较一下整体和部分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整体比他的每一个小部分都大,每一个小部分都比整体小。

四、游戏:找朋友这里有许多画,小朋友看一看,发现什么了?有的缺一个角,有的只有一半,好看吗?那怎么办呢?剩下的部分都在中间的篓子里。

整体和部分中班数学教案

整体和部分中班数学教案

整体和部分中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学习用图形、实物等形式表示整体和部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形卡片、颜色圆珠笔、实物模型等。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教师拿出一些图形卡片,比如正方形、三角形、矩形等,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1)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部分?(2)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图形?它们和整体有什么关系?2. 教学讲解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向学生引入整体和部分的概念:(1)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称为整体的一部分。

(2)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构成整体。

3. 教学示范教师再拿出一些实物模型,比如一块巧克力,将其分成几块,然后将其中几块组成新的整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1)这块巧克力是整体,我们将它分成了几块?(2)每一块都是巧克力,它们和整体有什么关系?(3)如果我们将其中几块组成新的整体,那么它们和原来的整体有什么关系?4. 教学练习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些纸和颜色圆珠笔,让学生绘制一个整体图形,然后将其分成几部分,并用不同颜色标出每一部分。

接着,让学生交换纸张,并根据别人的图形找出其中几部分组成新的整体。

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加深对整体和部分的理解。

5. 教学巩固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卡片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回答问题:(1)每个图形卡片可以分成几部分?(2)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图形?它们和整体有什么关系?(3)如果我们将其中几部分组成新的整体,那么它们和原来的整体有什么关系?6. 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进行归类和分析:(1)找出一些具有整体和部分关系的事物,比如花瓶和花、书包和书等。

(2)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整体和部分的拼图游戏,让同学们进行拼图。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会用图形、实物等形式表示整体和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教学内容: 整体与部分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能够通过图像和实物进行观察和思考;2. 能够区分出整体和部分,并能够找出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3. 能够通过练习和游戏的方式巩固对整体与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图片和实物,如水果、玩具等3. 练习题和游戏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教师使用图片或实物,给学生展示一个整体,例如一个苹果,然后把它分成几个部分,问学生整体是什么,部分是什么,整体和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Step 2: 图片观察和思考教师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些物体,例如汽车、建筑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整体和部分的问题,例如:整体可以由多少个部分组成? 部分可以组合成哪个整体? 整体和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Step 3: 实物观察和分类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例如水果或玩具等,让学生将它们分成整体和部分,并进行分类。

例如,一个苹果可以分成果皮、果肉和果核,一个玩具车可以分成车身、车轮和车窗等。

引导学生思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Step 4: 练习题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画出一个整体和它的部分,然后写出它们的名字。

2. 找出下列物体的整体和部分,并将它们连线。

3. 完成整体和部分的配对练习。

Step 5: 游戏巩固教师设计一个整体与部分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带来不同的玩具和工具,让学生根据它们的形状、用途和功能等特征,将它们分成整体和部分,然后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师可以设置奖励和竞赛环节,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Step 6: 总结与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内容,回答整体与部分的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回答或书面回答的方式进行。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鼓励和建议。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些实物或图片,进行整体和部分的观察和分类。

整体与部分关系中班数学教案

整体与部分关系中班数学教案

整体与部分关系中班数学教案教案标题:整体与部分关系中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识别、比较和描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应用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还包括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体与部分的实物或图片,如水果、玩具等。

2. 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如形状、颜色等。

- 出示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整体与部分关系。

2. 概念引入:- 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 与学生一起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一个苹果是整体,它的一半是部分。

3. 实例分析:- 出示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整体与部分关系。

-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实物或图片的整体与部分关系,如一个橙子和一个苹果的关系。

4. 概念拓展:- 出示一些更复杂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整体与部分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实物或图片的整体与部分关系是否相同或不同。

5. 练习活动:-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描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观察一些实物或图片,并描述它们的整体与部分关系。

6. 总结:- 与学生一起总结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和关系。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察结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关系,如一张纸和一本书的关系。

2. 鼓励学生应用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一个篮子里有几个苹果,其中几个是红色的。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练习题和小组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来评估他们是否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并能够观察、比较和描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中班数学教案部分与整体

中班数学教案部分与整体

中班数学教案部分与整体教案名称:中班数学教案-部分与整体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中班幼儿初步理解和认知部分与整体的概念,能够将物品进行分类并认识到物品的一部分可以组成整体。

一、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图示卡片、盒子、玩具、水果等2. 资源准备:准备好所需教学资源以及图示卡片,确保教具的数量足够,以方便幼儿进行操作和实践。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图示卡片,向幼儿展示一个完整的图形,如一个圆形或一个正方形的图示卡片。

- 教师问:“大家看到这张卡片了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让幼儿回答,并引导其发现这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2. 复习与引入:- 教师将一些盒子放在桌上,并向幼儿展示盒子中的物品,如盒子里的玩具、水果等。

- 教师问:“大家看到这些盒子了吗?盒子里有什么物品呢?”- 让幼儿回答,并进一步问:“这些物品是不是部分呢?”- 引导幼儿思考物品是由部分组成的,并展示物品的整体性质。

3. 操作实践:- 教师提供一些物品给幼儿,如玩具、水果等,让幼儿将物品进行分类。

- 教师指导幼儿观察物品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等,并引导幼儿根据特点将物品分成不同的组别。

- 教师示范将部分物品放入一个盒子中,并问:“这些放在盒子里的物品是不是部分呢?”- 引导幼儿思考并说出是部分。

4. 整理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部分与整体的概念。

-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物品是由什么组成的?”- 引导幼儿回答,并对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

5. 结束活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整理工作,将教室的物品归位。

- 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积极参与。

三、教学延伸:1. 拓展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具,如积木、穿线玩具等,让幼儿进行更加复杂的部分与整体操作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 家长互动:-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学堂活动或课堂分享形式告知家长,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相关练习,加强家校互动。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和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和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和部分一、整体教案设计数学是幼儿园中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既是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手段,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中班数学教案的设计要以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分类、比较、运算等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个中班数学教案的整体设计示例。

1. 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能够认识1-10的数字,并能够正确书写和比较大小。

(2)了解形状:认识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辨认和描述。

(3)学习计数:可以用手指或物体进行简单计数,并能够理解数数的规律和方式。

(4)加减法概念:初步了解简单的加减法概念,并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教学内容(1)数字认知:通过观察、玩游戏等方式,让幼儿认识1-10的数字,包括数字的顺序、书写和大小比较等。

(2)形状认知: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让幼儿认识基本图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并描述这些图形。

(3)计数学习:通过手指、小珠子、玩具等进行计数游戏,让幼儿学会简单的计数方法,了解数数的规律与方式。

(4)加减法初步认识: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幼儿初步了解加减法的概念,如通过加法表示两个物品的总数,通过减法表示物品的剩余数量。

3. 教学活动安排(1)数字认知活动:活动一:数数比大小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字顺序依次念出来,然后比较大小,将数字卡片按照大小排列,加深对数字大小的认识。

活动二:数数寻宝幼儿分成小组,老师隐藏一些小糖果或小玩具,幼儿根据提示和数字卡片上的数字,找出对应的糖果或玩具,培养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能力。

(2)形状认知活动:活动一:形状拼图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拼图,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让幼儿辨认图形并进行拼图,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辨认和分类能力。

活动二:形状画板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模板,幼儿可以在画板上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进行涂色,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计数学习活动:活动一:物品计数准备一些小珠子、玩具等,让幼儿用手指或教具进行计数,从1数到10,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学生能够利用图形或者实物加深对整体和部分的理解。

3.学生能够通过模仿或者比较两个图形或实物,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整体与部分的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苹果,并询问学生这个苹果有什么特点。

2.接着,教师将苹果从中间分成两半,并将其中一半分给学生,问学生手中的半个苹果和整个苹果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教学内容二:图形和实物的比较1.教师出示一张由小三角形组成的圆形,引导学生比较圆形和小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2.教师利用工具或者实物模型,出示物体的整体和部分,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三:模仿或比较两个图形或实物1.教师出示一张由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和一张由小矩形组成的正方形,让学生在两者之间比较认知他们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将一个由小方块组成的立方体取掉一半,然后让学生将之前的立方体和部分组成的新立方体相互比较,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1.通过引领学生发现区别,从而引入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基于学生熟知的物体或者图形,引导学生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做出比较和理解。

3.给予学生实际的操作体验,让他们参与到整体和部分的比较中。

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引导学生对新概念的认知。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两个或者多个图形或实物的差别和共性来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手握一个完整的苹果,让学生说出苹果的特点。

2.手把手示范,将苹果从中间切开,并将其中一半分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3.教师出示一张由多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圆形,让学生比较圆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4.教师出示一个由多个小方块组成的立方体,并将其中一半取走。

让学生将取走后的立方体与整体做比较,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5.教师出示一张由多个小矩形组成的正方形和一张由多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1.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掌握将物品进行“分组”的方法。

3.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如1/2、1/3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主要包括:1.计数器2.各种玩具(如积木、水晶球等)3.画纸及彩笔4.教学课件2. 教学内容1.整体和部分的概念介绍及讲解。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及关系。

3.分数的概念介绍及讲解。

4.“分组”概念的引入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先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区分整体和部分,掌握分组的方法等。

2. 整体和部分在介绍整体和部分的概念时,可以使用教学材料中的计数器和各种玩具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操作和体验。

此外,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在教学中多加利用。

3. 分数通过对整体和部分的介绍及讲解,可以引入分数的概念,例如将一根饼干分成两部分,每部分称为“一半”,用1/2表示。

4. 分组引导学生掌握“分组”的方法。

可以将各种玩具分成不同的组,例如将积木分为红色和蓝色两组,然后让学生用画纸和彩笔将每组玩具画出来。

练习后,再进一步引入分数,如1/2表示红色组占整体的一半。

5.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为学生介绍“整体”和“部分”的概念,然后有重点讲解“分组”和“分数”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及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微笑、肯定和鼓励等方法,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等方式,学会理论的应用。

教学结束后,还应该与家长对学生的表现及进步进行谈话,以便与家长更好地合作,加强共同对学生的教育。

整体与部分中班数学教案

整体与部分中班数学教案

整体与部分中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幼儿认识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学会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体与部分的物品,如水果、动物等;2. 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用来展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 准备一些简单的绘本,用来教授数字的整体与部分;4. 准备一些磁贴或积木,用于幼儿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整体与部分1. 导入新知识:教师拿出两个苹果,先向幼儿展示整个苹果,然后将苹果切成几块,问幼儿:“刚才的苹果是整体,现在的苹果是什么?”引导幼儿回答“部分”。

2. 认识整体与部分:教师再拿出几个苹果和一些水果切片,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

教师指着整个苹果问幼儿:“这是整体,那个是什么?”引导幼儿回答“部分”。

然后,指着水果切片问幼儿:“这是什么?”引导幼儿回答“部分”。

3. 举例说明整体与部分:教师拿出一本绘本,把书按页拆散开来,然后问幼儿:“这本书的每一页是它的整体还是部分?”引导幼儿回答“部分”。

教师将每一页重新合成一本书,再问幼儿:“现在这本书是它的整体还是部分?”引导幼儿回答“整体”。

4. 小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整体与部分的概念,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第二课:整体与部分的数目1. 导入新知识:教师先拿出一个磁贴或积木,问幼儿:“这个是整体,你能找到一部分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2. 通过游戏引入概念:教师把一些磁贴或积木放在桌上,让幼儿先数一下整体的个数,然后再数一下其中一个部分的个数,引导幼儿发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图片展示: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些动物,然后问幼儿:“这些动物是整体,你能找到其中一部分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4. 数字的整体与部分:教师拿出一些数字卡片,例如数字1-5,并展示给幼儿看。

然后问幼儿:“数字1是整体,你能找到其中一部分吗?”引导幼儿回答“没有”。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 能够区分整体和部分。

3. 能够通过图画等方式表示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4. 能够通过实物认得整体和部分。

二、教学重点1. 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2. 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整体和部分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纸板、木块、图画等。

2. 材料:水果、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呈现一些水果或其他实物,例如:一个苹果、一个橙子,然后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回答:“苹果、橙子”。

老师再问:“这一个苹果或橙子是整体还是部分?”孩子们思考后回答:“是整体。

”2. 讲解老师向孩子们系统地介绍整体和部分的概念,例如:“整体是由若干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东西,而部分是构成整体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同时,老师还会通过实在的例子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整体和部分。

3. 实践(1)老师出示一张图画,上面绘有一朵花。

老师让孩子们都看一看这幅图画,然后问:“花的哪些部分构成了整朵花?”孩子们逐一指出花的各个部分,然后接着问:“这个花的哪一部分可以单独存在?”孩子们回答:“花的叶子可以单独存在。

”(2)老师让孩子们拿出手中的一件物品,例如水果或玩具等,然后问:“这个物品有哪些部分?”孩子们逐一指出物品的各个部分,例如:一个板车,有车轮、车厢、把手等部分。

然后,老师会问:“这个物品的哪一部分可以单独存在?”孩子们回答:“车轮可以单独存在。

”(3)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老师可以让孩子们用木块搭建一些简单的图案,例如用四块木块搭建一个中心点,然后在中心点四周搭建四条边。

最后,老师会问:“这个图案中,哪一部分是整体,哪一部分是部分呢?”孩子们可以回答:“这个图案的中心点是整体,而四条边与中心点构成的方形是部分。

”4. 巩固(1)老师出示数张图画,让孩子们分别指出其中的整体和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物体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概念。

2.能够用直观的形式表示出物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整体与部分概念。

4.能够通过整体与部分的概念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5.培养幼儿正确观察、细致认真、注意观察的习惯。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2.观察、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1.整体和部分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2.整体和部分的变化及表示方式。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的形式,找出物品的整体和部分。

例如:看一根铅笔,问:“铅笔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幼儿可以回答:“铅笔由笔杆、笔芯、笔帽组成。

”2.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几个方面:物品的整体应该清晰,部分的数量和名字应该明确。

第二步:教学1.将幼儿分组,每组发放相同的物品,例如积木、玩具汽车、果汁等。

2.让幼儿观察物品,找出物品的整体和部分,并对物品进行拆分。

3.提供新的物品,引导幼儿进行整体和部分的观察和拆分,并将部分组合成新的整体。

4.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体验整体和部分的变化。

5.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第三步:练习1.通过贴图或手绘图,让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和变化。

2.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进行整体和部分运算,并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3.情境游戏:老师提供一个物品,让幼儿发挥想象,从整体中学习出部分的方法。

例如:用一块海绵制作形状各异的糖果,再进行部分组合,让幼儿自由拼凑。

第四步:总结1.老师请一些幼儿回答问题:“你学到了什么?”“你喜欢这个教学活动吗?”“遇到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2.在总结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和部分的变化、加减法的理解、注意力和观察细节等。

教学资源1.水果、玩具等实物。

2.图册或图片。

3.贴纸、画纸、颜料、笔等。

教学评价1.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幼儿的问答或小测验,检查孩子们对整体和部分以及加减法的理解。

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

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

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教案: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主要涉及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 学会用符号表示整体与部分;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现象;2. 培养学生用符号表示整体与部分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学会用符号表示整体与部分。

难点:培养学生用符号表示整体与部分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每人一套整体与部分的图片、符号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如一个水果盘,里面有苹果、香蕉和橙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个水果盘是一个整体,里面有几个部分?”学生回答:“三个部分,分别是苹果、香蕉和橙子。

”2. 概念讲解(10分钟)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例题:“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其中男生有15个,女生有多少个?”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整体与部分,如“全班”表示整体,“男生”表示部分。

学生回答:“女生有15个。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讲解、交流。

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分发整体与部分的图片、符号卡片,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将图片与符号对应起来,如将苹果图片与“整”符号配对,将香蕉图片与“部”符号配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整体与部分整→ 包含部分部→ 组成整体七、作业设计(1)一个家庭有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2)一个篮球场上有10名球员。

答案:(1)整→ 家庭;部→ 爸爸、妈妈、孩子(2)整→ 篮球场;部→ 球员(1)一个班级有40个学生,其中男生有20个,女生有多少个?(2)一个队伍有50人,其中党员有30人,非党员有多少人?答案:(1)女生有20个。

部分与整体中班数学教案

部分与整体中班数学教案

部分与整体中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0-10,并能准确地书写它们。

2.理解“部分与整体”的概念,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0-10,并能准确地书写它们。

2.理解“部分与整体”的概念,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和运用“部分与整体”的概念,分辨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数字卡片、常见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2.教学素材:绘本、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教师口头介绍今天的主题:“部分与整体”。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关于部分与整体的事物?2.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使用实物,向学生展示一些例子,如一个苹果和一个篮子,问学生:“苹果是整体,篮子是部分,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Step 2:认识数字0-10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10,依次向学生展示,并辅助学生读出数字名称。

2.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数字歌谣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数字的印象。

Step 3:认识“部分与整体”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装满了苹果的篮子,并问学生:“篮子里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如果我们把篮子里的一个苹果拿出来,那篮子里还有几个苹果?”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整个篮子代表了整体,篮子里的每一个苹果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所以,当我们拿出一个苹果,整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就少了一个。

”3.教师可以出示另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袋子,里面有一些玩具。

教师问学生:“袋子里有几个玩具?”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如果我们把袋子里的两个玩具取出来,那袋子里还有几个玩具?”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袋子代表了整体,袋子里的每一个玩具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所以,当我们取出两个玩具,袋子里的玩具数量就减少了。

”Step 4:运用“部分与整体”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新的情境:小明家里有5颗樱桃,他吃了其中的3颗,请问他还剩下几颗樱桃?2.教师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通用7篇)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通用7篇)

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通用7篇)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篇1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并且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

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

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且通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

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学生非常活跃,并且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学说: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学说: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还有同学根据意义用加法来说明。

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理由说明计算的正确性,从课前的无意识的计算到现在的理解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接着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2.35×3,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和讨论,对小数乘整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

学生理解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

我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

中班数学教案部分和整体

中班数学教案部分和整体

中班数学教案部分和整体中班数学教案:部分和整体一、教学目标:1. 能够将整个物体分成若干部分,并能够理解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 能够将不同的物体按照形状、颜色等属性进行分类。

3. 能够用图形来表示物体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1. 图形卡片(圆形、方形、三角形等)2. 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或玩具(例如:红色正方形积木、蓝色圆形积木等)3. 图形拼图游戏或益智玩具三、教学活动:1. 探索整体和部分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整体物体(例如一个水果篮)给学生,然后向学生逐个展示不同部分的水果(例如:一个苹果、一个橘子等)。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水果在篮子里是整体,你能看到水果的哪些部分?”学生可以回答:“苹果是红色的,橘子是橙色的。

”这样,学生能够理解整体物体和它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分类物体教师可以准备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或玩具,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个红色的正方形积木,并问学生:“这是一个红色的什么形状?”学生可以回答:“一个正方形。

”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展示一个蓝色的圆形积木,并问学生:“这是一个蓝色的什么形状?”学生可以回答:“一个圆形。

”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将不同的物体按照形状和颜色等属性进行分类。

3. 使用图形卡片表示部分和整体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例如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等,并问学生:“你能用这些图形卡片表示一个整体和它的部分吗?”学生可以用圆形图形卡片表示一个大泡泡,用三角形图形卡片表示一个小泡泡,这样,学生能够用图形卡片来表示物体的部分和整体关系。

4. 图形拼图游戏教师可以准备图形拼图游戏或益智玩具,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把图形拼到一起。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大的方形图形,然后给学生几个小的方形图形,学生需要将小的方形图形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方形图形。

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四、教学延伸:1. 调整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整体可以分成若干部分,部分合起来是整体。

2.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和操作。

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剪刀,胶水,画纸。

2.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画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部分吗?”二、基本概念讲解1.教师用正方形举例,讲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个正方形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个小正方形,这四个小正方形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正方形。

这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教师用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类似讲解。

三、实践活动1.教师发放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自己动手将卡片分成若干部分。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合作游戏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剪刀、胶水、画纸等材料。

2.教师提出游戏任务:“请你们小组合作,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包含整体与部分的画作。

”3.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幼儿完成作品。

4.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

2.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延伸:1.在区角活动中,设置“整体与部分”的操作区,让幼儿继续探索。

2.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但在合作游戏中,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精选8篇)

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精选8篇)

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精选8篇)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能在电脑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2、通过在电脑画图操作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

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画图过程中对图形平移距离和旋转度数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欣赏学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思考:(1)你收集的图案有什么特点?(2)是什么图形平移旋转绘制成的?2、欣赏老师收集的图案(电脑出示)。

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3、教案导语:大家刚才说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关图案欣赏的数学课。

(揭示课题:图案欣赏)二、图案欣赏感悟新知1、出示教材图1五角星图案:观察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

3、学法指导:对,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4、呈现教材中其余五幅图案。

(电脑出示)思考: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5、师进行动画演示。

6、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

刚才大家共同感知了这几幅图案的排列规律,并且明白了它们的绘制原理,体会到了图形的美。

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三、动手操作强化感知小组活动①:1、基本图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这个基本图形是怎么得到的?(电脑出示):。

2、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

3、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

部分与整体幼儿园中班教案

部分与整体幼儿园中班教案

部分与整体幼儿园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出组成它的集合,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绘制图形来表现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关系。

教学重点•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图形中的集合及其关系教学难点•通过绘制图形来表现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关系教学准备•幼儿园中班学生的桌、椅、玩具和游戏•多种颜色的纸张、彩笔、剪刀和胶水•适合幼儿园中班的绘本•与铁路、飞机、船等明显的整体与部分的物体相关的图片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师生互动:老师拿出一件物品,让学生集体猜测它的名称,画面中放置一张与老师拿的物品相似的图片。

2.引出主题:让学生逐渐地发现物体的整体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通过挖掘出来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引出今天要讲的主题。

提出问题1.回顾学生所学的物体和集合,让学生回答:物体和集合有什么区别?2.学生展示:让几个学生展示画的物体或集合,将物体分解成他们的部分,或将集合合并成更大的集合。

教学内容1.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将一件物品展示给学生,问学生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可以尝试将它拆成小块或将它组合成不同的部分。

–让学生在幼儿园中班物品或游戏中找出明显的部分和整体,将它们进行分类,并口述出每个部分都属于哪个整体。

2.图形中的集合及其关系–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简单物体,然后将它们分成一组部分或多个部分,再重新组合成不同的形状。

–显示几个已知的图形,让学生猜测它们各自包含哪些部分,然后给出正确的答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尝试根据答案绘制它们。

–给学生几个图形,让他们尝试将它们分类成不同的集合,并描述出每个集合的成员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活动1.让学生继续画几个物体,然后拆解它们,最后组成它们的部分。

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物体和其部分之间的关系。

2.再给学生几个图形组成,让他们分别描述出每个部分或组件的作用和用途。

结束环节1.回顾课堂所学,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

2.通过简单讨论来加深他们的理解,让他们学会观察物体和形状,找出物体和形状的组成部分,提高他们的总结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教案中班数学活动整体与部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整体与部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张大动物图、绳子、纸(正方形,长方形)、杯中的水、若干图形等。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
出示大动物图,请幼儿观察画面,有什么图案和特点。

幼儿述说。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把这张图裁成四小块,分给四位小朋友每人拿一小张。

请幼儿组合。

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一张张小图拼贴起来又变成和原来一样的大图了。

再请四位幼儿重新以最快的速度组合一次。

二、理解整体与部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一张大图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请小朋友给这一张张小图片起个名字。

幼儿起名(部分)
我们刚才就把这整体分成了四部分,然后又把这四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整体。

三、操作活动
小朋友觉得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绳子、各种形状的纸、杯子里的水)你们可以玩一玩,也把他们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拼起来,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分割下来的小部分和原来的整体比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得,然后再比较一下整体和部分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整体比他的每一个小部分都大,每一个小部分都比整体小。

四、游戏:找朋友
这里有许多画,小朋友看一看,发现什么了?有的缺一个角,有的只有一半,好看吗?那怎么办呢?剩下的部分都在中间的篓子里。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张是你手中的画面上的一部分就赶紧贴在你的画上,看谁拼的又快又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